试论_政府诱导_与日本民众_军国主义心理_之养成
略论日本军国主义
略论日本军国主义摘要: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在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时间最长、最野蛮、最残暴的敌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然而,日本国内一些人不仅没有反省,相反,近几年,在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美化军国主义的逆流与日俱增,军国主义在日本阴魂不散。
关键词: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友好往来。
然而,在友好交往的长河中,也出现过令人痛心的曲折。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二战后,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被肃清,军国主义分子也没有被绝迹,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很深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直在歪曲历史、美化军国主义、为侵略战争翻案,严重损害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1.自然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面积小,自然资源十分缺乏,而且,与外界交流很不方便。
随着历史变迁,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资源贫乏的日本小岛,满足不了其众多人口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其经济发展需要。
使日本民族产生危机感,所以其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拓展其生存的空间。
2.文化因素的影响(1)神道教神道教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
明治维新后,神道教被奉为国教。
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日本利用神道教大力宣扬天皇,民众必须效忠天皇;大力宣扬日本在世界上的绝对优越性和领导全世界的责任。
使国民相信日本民族是神所统帅的最优秀的民族,培植国民对天皇的绝对忠诚。
在战争中,日本利用神道教把全部的民族感情都聚焦到天皇身上,从而使数百万日本人、日本士兵为了天皇而盲目地充当了战争工具。
神道教的所作所为为日本实行穷兵黩武及法西斯独裁提供了思想基础。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篇1纵览历史上几个大国崛起的经历,它们无一不是从发展经济开始,一步步向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致富的方向前进。
这里面,无论是早起西班牙葡萄牙的重商主义,还是后来的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际上的贸易往来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提到国际贸易,我想,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商业,也同样涉及政治活动。
二者的影响兼而有之,在日本的崛起历程中亦如此。
日本的发展总让人充满疑惑,同在亚洲,同样是人口大国,同样的人种和极度相似的传统文化,为何中国与日本今天仍在许多方面相差甚远。
作为外交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看到一位著名的日本政治学者这样总结:世界霸主地位的轮换,从英国,到和它合作的美国,也将从美国,到和它合作的日本。
历史上,凡对抗者衰亡,合作者才能发展。
这种理论很具有争议,但回想二战结束后的历史,美国对日本,从打压到扶持,却是实在见证了一个经济体的腾飞。
这个奇迹的产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国际政治—世界的主要力量格局互相角力的结果,但果真如此吗?《大国崛起》给了我其它不能忽视的答案。
日本的崛起之路从明治时代开始。
向西方学习以强壮自己的理论便突破了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腐朽思想。
学什么?学的是经济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要素的周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富足,几个决定性的力量如先驱的马车带动日本走上大国之路。
我想,这因该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个国家发展的稳定路线。
《贸易战争》中早期的大国那种以掠夺和“倒买倒卖”为主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方式能给予一个国家一段时期的繁荣,但终无法长久地保持其鼎盛。
其后日本经历的军国主义时代,在我看来,和这种重商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掠夺甚至压迫加之以武力的威胁,无异于世界的强盗。
日本的军国主义
日本的军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指20世纪日本对军事力量的过度崇拜和国家主义观念的极端发展。
在这段历史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队积极扩张领土,以追求国家的荣耀和权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军国主义的背景、主要特征和影响,探讨这一时期对日本以及整个亚洲地区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军国主义的背景和起因军国主义在日本的发展根植于近代化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幕府政权的衰落,日本开始追求现代化的道路。
但是,西方列强的优势和对日本的不公平待遇仍然存在,这引发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培育了军国主义的土壤。
二、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1. 军事至上:军国主义时期,军队和军方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军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2. 扩张主义:日本军国主义追求领土扩张和权力扩张,以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他们发动侵略战争,不断通过武力夺取领土。
3. 种族优越论:日本军国主义宣扬日本民族的优越性,认为日本民族是特殊的、异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种族。
这一观念为日本的殖民政策和侵略战争提供了合理化的理论基础。
4. 力量威慑:军国主义政权通过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来威慑敌对势力。
他们广泛发展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以保证日本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
三、军国主义的影响1. 内外政治动荡:军国主义的兴起导致日本国内政治的不稳定。
政府主导的决策使得国家陷入了与其他国家的冲突,如与中国的战争以及与美国的冲突。
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丧失个人自由和破坏民主原则的情况。
2. 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通过殖民政策和侵略战争,日本严重侵犯了亚洲各国的主权和人权,对亚洲地区造成了长期的创伤。
3. 技术和文化传承:军国主义时期,日本为了实现现代化和军事扩张,积极引进和发展了新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
这些技术和装备的传承对日本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战后和平:军国主义时期的战争使得日本沉重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日本战前军国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日本战前军国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日本的战前军国主义思想源自于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为了追赶西方列强的步伐,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废藩置县、选人上进、引进西方文化等。
这些改革奠定了日本现代化的基础,但同时也唤醒了日本民族主义的情感。
随着西方列强对亚洲的侵略加剧,日本军国主义借机崛起。
他们认为,日本作为亚洲一支强大的国家,应该在亚洲拥有主导权。
因此,他们极力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试图在亚洲建立自己的霸权。
战前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他们认为个人自由、人权, jaian日安尊重他们是不必要的,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可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他们提倡军国主义,认为战争是生产力最好的发泄方式,鼓吹以武力征服别国来保持国家的繁荣与安全。
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则是日本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在美国与盟友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被迫宣布投降。
战后,日本经过了民主化、改革开放等变革,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
但在某些方面,战前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
例如,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中,历史教育的内容还存在较大争议,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美化日本战争的情况。
再比如,在日本的外交政策当中,依然有部分声音呼吁“重返亚洲”,试图在亚洲地区重新建立日本霸权。
除了内部的影响,战前军国主义思想还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战争罪行,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此外,日本的强权主义政策也在亚洲地区留下了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和仇外心理,这些思潮至今仍难以彻底消除。
总之,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思想,既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也给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在今天,我们需要以史为鉴,深刻认识历史的渊源与发展,更好地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发展。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政策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政策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政策,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理解现代日本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的背景、触发军国主义的因素、军国主义的特点以及帝国主义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日本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整体上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体系,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才开始逐渐摆脱封闭状态。
明治维新为日本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知识、技术和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体制,使得日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触发军国主义的因素军国主义在日本的兴起源于明治维新之后,其中有几个重要因素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首先,明治维新打破了旧体制,使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迅速西化,使日本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
这种压迫感促使日本开始崇尚强大的军事力量,以保护国家安全。
其次,日本的军国主义也与自明治维新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密切相关。
日本人开始强化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国家自豪感。
再者,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也使得日本产生了一种自卫意识,认为通过建设强大军事力量可以抵御外敌。
三、军国主义的特点军国主义在日本的崛起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军国主义在政治上表现为军队与政府的紧密结合,权力高度集中。
军事指导者拥有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政府被军队控制,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和政策。
其次,军国主义在经济上表现为军工业的迅速发展。
以日本海军的扩张为例,海军需要大量的军舰和武器装备,这导致了日本国内军事工业的繁荣。
此外,军国主义还在教育、宣传等方面对民众进行了广泛的影响,强调国家主义和军队的荣誉。
四、帝国主义政策随着军国主义的兴起,日本开始展开帝国主义政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相继征服了朝鲜、台湾和中国的一些地区,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
此后,日本又发动了侵略战争,例如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这些军事行动为日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
论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
论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河北蠡县中学霍占雄内容提要: 日军在侵华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抗日精神,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
因此,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法西斯的专制与愚民教育。
但是,由于中共的领导和爱国师生的努力抗争,奴化教育政策最终随日本的投降而崩溃。
古往今来,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军事占领,并加以经济上的控制与掠夺,这对经济相对发达,军力相对强大的入侵者来说,并非难事。
但是,要把占领地完全异变为入侵者自己的领土,那就困难得多了。
所以,只有同时进行文化教育上的侵略,将其民众完全弱化成只具备低级劳动技能,毫无民族意识的奴仆,自动放弃反抗,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就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战。
各方面的侵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奴化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作为侵华灭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想以此泯灭中国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精神,从而彻底征服中国。
本文主要想通过剖析日本在东北等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步骤、内容,揭露其目的及实质。
一、摧残文化,破坏中国的教育事业。
日军在侵华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要达到完全征服中国的目的,就必须使中国人成为“愚民”,其关键就在于学校教育。
因此日军在军事进攻之时,就针对性地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破坏。
首先,对中国的学校、图书馆等文教机关,采取轰炸、劫掠、关闭、限制等种种手段进行打击。
日军侵占东北地区之后,下令所有学校一律停办。
东北地区原有近30所大专院校,“九一八”之后,几乎全被查封,1933年开课的仅有2所,到1938年开课的也没有超过10所,“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有各类中专党校所,学生43883人。
而“九一八”事变之后,仅剩173所,学生3·3万余人。
⑴随着侵华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日军所到之处,对中国的文教机关进行疯狂破坏。
甲午前后中日国民心理比较
甲午前后中日国民心理比较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的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两国国运兴衰的分水岭。
除了战略、战术以外,军事心理实为主导战局的深层因素之一。
两国心态存在很大差异19世纪后期,虽然中日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但在改革动机、指导思想和政策策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心理影响也大相径庭。
每当中国强盛时,日本就将中国视为“文化之邦”,并学习模仿;每当中国衰落时,日本就将中国作为“肥美之羊”,伺机掠夺。
自宋朝以后,日本对华的心态错综复杂,幕府逐渐摒弃了“慕夏”情结,试图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君外交体制”。
18世纪初叶,日本开始视中国为“恶邻”,妄称日本代表“文明”、“开明”,中国代表“野蛮”、“黑暗”。
同时,日本又对中国存有畏惧。
中国虽饱经战火摧残,历经朝代更替,但在军事、经济实力上,依旧是东亚之首。
然而,在丰岛海战和成欢陆战中,日军轻松获胜。
这使得日本仰视中国的从属心理和臣服心理瞬间飞散,代之以急剧膨胀的大和民族意识。
甲午战前,中国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盲目虚骄自大,称日本为“蕞尔三岛”、“东夷小国”,只要“临以天威,螳臂挡轮,其何能久?”战前,清朝内部主战呼声较高,期望通过对日一战,“杜列强之窥伺,振中国于富强”。
但是,这种盲目自信是建立在对日本“经明治维新,国势骤强,然犹未知其可畏”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可想而知。
作战准备迥然有别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关乎战争全局的走向。
日本处心积虑、精心准备;清政府则轻视敌人,主战但不全面备战,导致被动,仓促应战。
甲午战争并非偶发事件,而是日本蓄谋已久之举。
为消除普通国民对军事扩张的顾虑心理,明治政府诱迫民众信仰“神道”,尊天皇为“活神”,广设“神社”,让国民“参拜”。
1879年,又将“东京招魂社”更名为“靖国神社”。
明治政府通过这种精神诱惑,使日本民众醉心于对外扩张。
战前,日本已对战争进行了充分预估,并进行了周密准备。
谈日本军国主义
谈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是个很复杂的民族,他们的“忠君”、“爱国”思想很强烈,比起中国儒道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能死后成为靖国神社众多精魂中的一员,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都疯狂得令人恐惧!他们竟敢于发动战争向国际次序发起挑战,竟能够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什么恶事都干得出,这样得禽兽居也能够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奋勇作战,他们“誓死如归”,只要天皇及首相一句话,他们立即可以组成万千赶死部队杀向任何一个国度,做任何违背人性的事情!二战,当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相继覆灭了,可怕的日本竟然坚持战争不放弃,甚至全国上下都决心战至一兵一卒一寸土,直到两颗原子弹落在他们的土地上,全国经济崩溃,再也无力战下去,他们称霸世界的帝国梦想才彻底覆灭!战后尽管有几十年了,军国主义思想仍再摧残着日本国民,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始终不肯正视他们的问题,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作出越来越大胆的举动:先是历代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再是一步步的修该和平宪法,在经济覆苏后他们反过来利用美国帮助他们扩充军备,发展国防军事科技,近些年开始不断向西太平洋扩张,本来一个战后被国际社会剥夺了包括发展国防军事在内的各种权利的国家,在沉沦的才几十年而已,他竟又在国际社会的眼皮底下复活了!他们近几年国家战略的改变充分表露了这个民族的可怕野心——由单纯的经济复兴转向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他们的军力扩张和势力渗透,他们挑起的与东北亚各国的领土及能源争端(包括跟中国的钓鱼群岛及东海争端,跟韩国的独岛争端,跟俄罗斯北方四岛的争端等等),他们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修改历史课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他们对亚太国家频频发出的狂言妄语更充分的表明了:日本军国主义——这个让全人类都恐惧的恶魔——它又复活了!不,应该说是,变得嚣张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追赶西方列强的行动,当富国强兵的目标初步实现后,在一个帝国主义横行全球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日本领导人效仿西方强国。
从日本的历史说起,早在1880年代后期,日本领导人已充分认识到扩张带来的多重利益,海外市场、原材料、国家威望和战略优势。
日本政府不等于日本人民
日本政府不等于日本人民2010112 任祥宇日本近日接二连三发生惨剧,先是8.8级地震,又是核电站爆炸,人员死伤不可计数,樱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只得为隔海相望的“樱花”的陨落而殇。
然而,我却听到了一些不愿听到的评论,竟然有人在为地震叫好,为惨烈的死难者幸灾乐祸,当然他们也是有理由的,且不说日本人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单是去年日本私自扣押我国渔船,抢夺钓鱼岛的行为,就足以显示日本的可恶,因此,无需为日本的灾难感到悲伤,相反应该举国庆祝。
我认为,应当将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区别开,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始终有着深厚的友谊。
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两国历史上都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教体系国家,据考证,日本的先民正是在一万四千年前的冰川时期从中国大陆走过去的,两国人民原本是一家。
中国文化开启了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又在独自创造之后,成为了独立于中华文明之外的奇葩,又在近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日本侵华固然可恶,可完全是军国主义的暴行,一些日本民众受军国主义的蛊惑,充当了帮凶,可整个日本人民也实实在在是受害者,侵略并没有给日本带来财富和幸福,而是二战后的满目疮痍,受核辐射的畸形胎儿。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才能看到鉴真东渡,吟诵李白的“日本晃衡辞帝都”,我们才能看到日本对王阳明的推崇,看到二战时日本国内的反战浪潮,我们才能看到中日建交后三十多年来日本对华高达2248亿的援助和贷款,为改革开放带来了急缺的资金。
我们才能看到无数日本友人活跃在中国消除贫困的各条战线,这些地方甚至都被高歌猛进的中国遗忘,但却活跃着日本最优秀的人才。
我们也应牢记,08年汶川地震,第一支抵达汶川的国际救援队正是日本救援队。
诚然,面对狡猾的日本政府,猖狂的日本反华势力,我们应该秉持民族主义,维护民族的权益,捍卫我们的主权。
然而,当同样美丽生命在消逝,当可敬可爱的日本人民遭受重创时,我们必须拿出国际主义,抛去狭隘,向他们伸出援手,为他们祈福,为他们鼓劲,大灾有大爱,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日本人民的友谊。
浅谈日本军国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日本军国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国之一,虽然最后战败了,但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慢慢淡去的。
近些年来全球都在提倡和平与发展,但随着日本近些年的种种举措,军国主义的复苏又一次成为了人们的噩梦。
大家都在想尽办法的阻止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
那么军国主义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只有了解了其根源才能更好的解决。
说到日本,大家肯定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从小学开始大家就了解到了当年侵华战争给我国带来的毁灭般的灾难;陌生的是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对日本民族知之甚少。
《菊与刀》是一部介绍日本民族的书籍,当年是美国为了打败日本而研究的。
而这本书的命名也有着深层的韵味:菊花是日本皇室认定的国花,刀即武士刀,代表着武士道精神的冷酷残忍。
菊花的优雅高贵与武士道的残忍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更形象的表达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使西方人能了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日本军国主义。
一潘多拉魔盒——日本军国主义的起源日本军国主义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天皇制,神道教和武士道。
1.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如果单从国家政权来看的话,日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了。
从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到现在的第125代明仁天皇都是延续着同一条血脉,由此可见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定位了。
从那些抗战剧中的日本军官动不动就说誓死效忠天皇,甚至就连日本宪法也是如此。
其他国家宪法的第一条都是规定的国家的基本属性,而日本宪法的第一条却是天皇的定义: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这一地位是由主权所有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愿所决定的。
由此可见天皇在日本国民的心中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尽管二战失败之后昭和天皇被迫宣读《告人间宣言》承认自己只是个人并不是神,到这并没有动摇天皇的地位。
天皇本来在日本只是个精神象征,但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维合政权,确立了近代天皇制。
1889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使天皇制近代化,法律化,赋予了天皇极大的权利。
“军国主义”的前世今生——军国主义侵略特性评析
启 蒙思 想 家 ” 、民间 报人 福 泽谕 吉 为 代表 的军 国 主义 倡 导者 ,大 肆 鼓
辉 武 德 ” ;羡 慕 俄 国 的 叶 卡 捷 琳 美 和 亲条 约 已定 ,我 决 然 不可 破坏
娜 二世 的 “ 布 德 张武 ”和 “ 一 统 五 洲 ” ,希 望 日本 出现 一 个像 他 们那
共 同 特点 是 主张 “ 开 国 ” ,学 习西 并 更 加觉 得 日本的 出路 在 于 己为 中
方 ,进 行 对外 扩 张 。林 子 平在 《 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介 ,促成 得 失互 偿 。这 表 明他 逐渐
府 ,迅 速走 上 了军 国 主义 对外 侵 略
道 路 ,并 将矛 头直 指 中国 。另一 方
方 列强 的 侵略 压 力 ,又提 出 “ 存 华 据 和 指导 方 针 。伊藤 博 文 、 山县有
说 ,上书 大 名 或幕 府 ,就 当 时 的 日
害的 “ 得失 互 偿论 ” 。尤 其是 当 他 设 想 ,演 变为 军 国主 义侵 华 思想 与
本 内外政 策发 表见 解 。其 中代 表 人 看 到 积 贫积 弱 的清 王朝 任 由西 方 列 物 有 林子 平 、本多 利 明等 。他 们 的 强 宰 割 ,便 开始 产 生对 华 蔑视 感 ,
立他所设想的 “ 武装 体 制 ” 。④ 同 林 子 平 相 比 ,本 多利 明 的对 外扩 张
思想 又 前进 了 一 步 ,他把 眼 睛转 向
欧 洲 ,主张 向欧洲 各 国学 习。他 在 1 7 9 8 年 撰 写的 《 经 世秘 策 》和 《 西 域 物 语 》著 述 中 ,主 张实 行 对外 扩 张的 “ 开拓 制 度 ” 。可见 ,幕府 末 期 ,面对 西 方殖 民主义 的 冲击 与 幕 藩 体 制 的危 机 ,日本 的扩 张主 义 意 识 与 国际 乱局 相 结 合 ,使 得 日本 对 外扩 张理念 逐步 强化 。 继 山 鹿 素行 、本 居 宣 长 、林 子
试论日本的国民心理与侵略战争
试论日本的国民心理与侵略战争梁民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三年了,然而这次人类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依旧难以抚平。
人们一直在防止战争重演,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为此,就需要杜绝可能引发战争的各种因素。
日本作为二战轴心国之一,给邻国甚至本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过去分析战争根源时,往往限于把战争归咎到日本统治当局执行了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政策,而把日本国民仅仅看作是单纯的受害者。
本文认为,法西斯主义当时之所以能在日本国兴风作浪,原因固然不是单方面的,统治阶级本身是罪魁祸首,但这跟日本的当时国民心理也是分不开的,因为要倾全国之力发动一场规模如此巨大的侵略战争,日本国民的心理倾向是战争策划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民对战争的态度,对当局来说是很重要的,国民心理倾向一定程度上可以向着有利于战争决策者方面转化,反过来,决策者也深知其作用从而充分利用可能的国民心理达到其罪恶目的,而为了后者,日本统治阶级花费数十年功夫有计划地培养并利用国民两种基本的民族心理特质:一为忠君报国思想,二为极端民族主义。
本文拟就通过考察这两种心理特质,探讨日本国民心理与侵略战争的联36系,试图借以说明,一种被当局统治者雕饰被扭曲的国民心理倾向对当时日本推行法西斯侵略政策乃至战争的发生的间接支持作用。
一、忠君报国思想忠君报国思想是日本国民心理的核心思想。
九一八事变后,在军国主义者的宣传下,为了表示忠于天皇,报效国家,人们纷纷参与、组织各类演讲会,积极宣传,鼓励战争,举国上下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
政府机关、报社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地群众寄来的慰问信、慰问袋、捐款。
据东京日日新闻1931年9月26日记载,截至25日寄来报社的血书和鼓励信达2万封,其中有的慰问信中,夹着小孩积攒1元、2元的零用钱及过节用的钱等。
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介都动员人们支持战争,群众也以一种不支持战争就是不忠于天皇、不热爱国家的简单推理来评价他人,人们的伦理道德以忠君报国为准绳,在战争狂热中,已丧失了辨别是与非、正义与罪恶的能力,理智、人性都在逐步地沦丧。
现代日本的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
现代日本的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近代以来,日本一直被世界视为一个充满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国家。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不断扩张,通过侵略行为实施帝国主义政策。
其后,日本蜕变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以追求霸权。
本文将探讨现代日本的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背景,以及其影响。
一、日本的帝国主义政策19世纪末,世界列强分割地球的浪潮席卷亚洲。
为了避免沦为殖民地,日本开始实行现代化改革,以提升国力。
1871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推动现代化进程,并逐渐学习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
日本的帝国主义政策自明治时期开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朝鲜的侵略。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台湾和部分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开启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此后,日本还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华北地区以及满洲国,实施殖民统治。
除了侵略中国,日本还对其他亚洲国家发起侵略。
日本对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行了殖民统治,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日本通过武力和殖民政策,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实施帝国主义政策。
二、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随着日本对外扩张,其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军国主义氛围。
日本军国主义的核心观念是强调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利益和荣耀的重要性,以及将实施侵略作为国家政策的合理性。
军国主义在日本的发展离不开军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日本的军事领导层将“国家利益至上”作为当务之急,并将国家与军队紧密结合。
军国主义思想主张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利益,这些思想得以在日本迅速传播,形成强大的军国主义舆论。
日本军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对于武器的大规模发展。
军事工业在日本得到高度重视,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提供了强大支持。
军国主义政策在日本民众间广泛普及,战争成为民族荣誉和国家发展的一部分。
三、现代日本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影响现代日本的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政策对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国内而言,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政策导致了日本社会的极度军事化。
九一八事件后的中国与日本的变化
九一八事件后的中国与日本的变化九一八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日军侵入中国东北的事件,也是日本侵略性扩张的开始。
这一事件不仅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沉重的伤害,也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图探讨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与日本的变化。
一、中国的变化1. 国家领导层和国民意识的转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开始。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大陆处于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混乱状态,国家领导层的能力和国际地位都较低。
但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蒋介石等领导人重新审视中国的国家利益,重新定位了中国的国家战略,并出台了抗战的政策。
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民族危机面前达成了暂时休战的共识。
同时,九一八事件也使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达到了高峰,并引发了全民抵制日货的运动,加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中国国内的反日意识和对外寻求支援的呼吁日益高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被唤醒。
2. 抗日战争的发生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在国际上逐渐被视为弱者。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进一步扩张,中国的抵抗迫在眉睫。
中国国内各种力量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团结起来。
抗日战争从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长达八年之久,充满了无数英勇的抗争和历史变革。
一系列被称为“中国抵抗战十大战役”的经典战斗,在中国军队和人民群众中掀起了爱国和民族意识的高涨。
3. 经济体制与社会变革九一八事件后的中国,国内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由于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和未能控制鸦片走私等问题,国民经济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国家在九一八事变后按照“振兴经济,强军备战”的口号大力发展了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的基础,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扶植国内经济,慢慢的改变了中国经济体系的总体状况。
此外,九一八事件后,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抗日战争的爆发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在抵御日本侵略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各种才能也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军国主义教育
民族歧视
二 战
绝对服从
全民皆武
总
结
在一系列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人中也产生 了一些缪误的思想意识.无论是在战争时期, 还是在战后的几十年中,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 始终毒害着日本国民,也对亚洲各国人造成了 沉痛的灾难.尤其是在现在,少数日本右翼势 力美化侵略事实,否认战争,为侵略战争翻案 和歌功颂德,深深的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可见,明治维新后形成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产 生了及其恶劣的影响.
控制与镇压师生民主进步运动
灌输军国主义的思想
军事训练的学校化
军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军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性和一贯性
特 征
军国主义教育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军国主义教育的彻底性和绝对性 军国主义教育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效忠天皇
浅析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
09教育学班 胡洲明
目
1 2
录
军国主义教育综述 军国主义教育的形成 内容和方式 军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3
4
5
军国主义教育的综述
所谓军国主义教育, 所谓军国主义教育,是指日本政府和军部为加紧向 外发动侵略战争,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 外发动侵略战争,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法 西斯独裁统治. 西斯独裁统治.在教育上大力灌输天皇至上的军国主 义思想,为培养尽忠报国的"忠臣良民",将 义思想, 忠臣良民" 教育全部纳入战争轨道, 教育全部纳入战争轨道,建立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教育 体制
1890年日本天 年日本天 皇颁布《 皇颁布《教育 敕语》 敕语》,军国 主义思想暴露 无疑
1926年裕仁天 年裕仁天 皇继位, 皇继位,大肆 鼓吹军国主义, 鼓吹军国主义, 进行教育改革. 进行教育改革. 军国主义教育 体制形成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九一八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这次事变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本文将分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日两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中国民众的反应与态度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标志着中国东北被日本占领,并成为日本殖民的一部分。
事变发生后,中国民众纷纷表示愤慨和不满。
一方面,他们对于日本侵略行为感到愤怒,许多中国人表示要奋起反抗,保卫祖国;另一方面,他们也感到无奈和无力,毕竟中国在那个时候还处于国内战乱的状态,军队的实力与日本相比相差悬殊。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中国人表示对政府的不满,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加坚决的行动来应对日本的侵略。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感,许多人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些贡献。
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日抗战的行动中,他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组织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等活动。
九一八事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节点之一。
二、日本民众的反应与态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民众对此事的反应与态度存在着复杂性。
一方面,有一部分日本人对于扩张主义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通过侵略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从而使日本国家更加强大。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日本人对于军国主义的做法感到担忧,他们担心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并对战争中的暴行表示不满。
与中国民众的反应不同,九一八事变对于日本民众的影响程度较小。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当时的言论和新闻管制较为严格,民众对于事变的真相了解有限。
此外,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对于军国主义的认同,对于军事行动持支持态度的人较多。
然而,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一些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的关注。
他们对于事变的发生表示担忧,认为日本应该追求和平发展,而不是通过侵略来获取利益。
他们在日本社会中发表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并致力于推动和平与理性的思想。
福泽谕吉:强盛的国家每个人都有一颗独立之心
福泽谕吉:强盛的国家每个人都有一颗独立之心本文导读:——这是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众多名言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很多中国人以为,福泽谕吉是主张日本对外侵略的第一理论家,殊不知他对日本的首要贡献,不是“扩张”,而是“独立”二字。
众所周知,现行1万日元大钞正面,印着福泽谕吉的头像。
一万元是日本钱币最高面额,旧款一万日元的主人是日本“释迦牟尼”圣德太子,而福泽以新换旧,可见在日本历史的地位和影响力超过了圣德太子。
举世皆知,近代日本崛起于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成于“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桂小五郎)。
“三杰”里并无福泽谕吉,但是为什么日本人在最高价值的钱币上留下了福泽,而不是西乡、大久保呢?这主要是因为,维新三杰都是政治家,这些政治家推动的是对日本国家制度的改变,而福泽谕吉是思想家,他改变的,是日本的世道人心。
福泽谕吉对日本人心的最成功改造,是令近代日本人由“人身依附之心”集体转向“独立之心”。
虽然福泽没像西乡隆盛那样,用武力推翻幕府、推行政改,但在倒幕维新的多事之秋中,他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办学办报,在兵荒马乱中坚持开启民智,鼓吹西化。
福泽谕吉对明治维新的贡献,相当于亚当斯密加上约翰洛克对英国的贡献。
可以说,他是明治维新的思想导师与精神领袖。
明治维新成功后,作为“突出贡献者”,福泽谕吉当然也受到天皇和首相盛情邀请,入阁做官,但他却一再拒绝,终生没有做官。
当时日本虽处近代,但依然存有东方传统,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做个一官半职,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做大官的福泽却不愿做官,人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当时福泽谕吉给出的答案是——“愿做独立的榜样”。
福泽谕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种情况有如苍蝇麇集在腐食上一样。
人人都认为不依赖政府就没有发迹的机会,因而就毫无自身独立的想法。
福泽谕吉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首先在于强民,而强民的标志,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
福泽谕吉认定,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是孔子儒学教育的遗害。
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日本军国主义,指的是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军国主义思想,渊源为日本古代武士道精神。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从其形成、确立到发展、演变的每个阶段,均有其相应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经济基础。
日本军国主义从孕育、形成到完全确立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带有过渡性的近代土地所有制,即具有日本特点的半封建的寄生地主土地所有制和逐渐资本主义化、两重性表现较为突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明治维新初期所进行的经济改革中,地税改革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
通过地税改革,确立了近代土地税制度,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幕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但也正是通过地税改革在农村建立起寄生地主所有制,这种体现父系家长统治的宗法社会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支柱。
而且在地税改革后,农民未能获得土地,陷于贫困破产境地,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使国内市场极为狭小,从而成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的重要经济根源之一。
为在日本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这项重大的经济改革政策。
其具体方针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动用国库资金,加紧推行资本原始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产兴业政策的实施,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采取军国主义路线奠定了经济基础。
其中,明治初期的一批“政商”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的10年中,日本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口号下,从确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藩阀政府、建立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建立军国主义武装部队和警察,直到以西方为样板,迷信武力,扩充军备,对亚洲弱小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孕育进而初步形成了。
在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明治政府继续贯彻“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并确立了近代天皇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基础, 它激发了民众不分是非地为国家安全而 战, 其作用及影响远远 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并 由此 成为日 本民众 支持政 府对 外进行 侵略 战争 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心理因素。 明治时期, 尽管思 想界学术界曾出现了一股自由主义思潮, 植田枝 盛、 中江兆民、 冈仓天心等学者抨 击日本侵华政 策, 呼吁亚洲一体, 但他们的声音 很快淹没在日 “ 利益线 ” “ 武力扩张 ” 本全国维护 的 民族情绪中 了, 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变成了狂热的民族主义分 子。 而日本政府每一次 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前, 都 “ 主权线 ” “ 利益线 ” “ 生命线 ” 少不了利用 、 、 理论 “ 国防教育 ” “ 九一八 ” 对国民展开的所谓 。 事变前 “ 满蒙是日本生命线 ” 后, 为了最大限度地将 的理 论深入国民内心, 日本政府在国民中进行了大规 “国防教育” 模的 活动。 据资料显示, 自 !$#! 年 由退伍军人组成的 " 月 &" 日 及 至 !% 月 &# 日 , “ 在乡军人会 ” “ 满洲是日本生 在全日本举办有关 命线” 的 国 防 宣 传 就 高 达 !"’’ 次 , 听 众 !’* 万 人。 此外, 日本政府还在道、 府、 县、 市、 镇等基层 单位成立了许多国防团体, 仅长野县的村镇国防 团体 就有 #*! 个, 成员 + 万人 。 大阪家 庭妇 女还 发起成立了大日本国防妇女会 ( !# ) 。 日本政府组织 “ 满蒙是日本 生命线 ” 的这种以 为 主旨的国防教 育, 在日本民众中引起 了极大的反应, 甚至连小 学生也未能免受其害。 大津市小学五年一男生在 “ 支那的坏军 队想把日本人 慰问信中这 样写道: 赶 出 满 洲, 实在坏透了, 用大和魂武装起来的强 大无比军人叔叔们, 请牢牢地保卫这样重要的满 洲吧 ,
$)& ” 之精神已脱亚细亚之固陋, 移至西洋文明。 他
《 脱 亚论 》 福 泽的 是 近代 日 本 与亚 洲 其他 国 家分道扬镳的绝交信, 它浸透了对亚洲邻国极其 蔑视的民族利已主义精神。 由于它契合了日本称 霸东亚及世界的目标, 因而得到了明治政府的大 力推崇与宣 扬, 并对民 众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一方面由于中国、 朝鲜等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 民地使日本民众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 福 “ 脱 亚入欧 ” 泽关于摆脱 危机的 理 论无疑适合了 民众的这种 心理。 另一 方面, 福泽 的理论又因日 “ 验证 ” 本历次对外 战争所获取的巨大利益 而得 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 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 本民 众对日 本政府 对外扩 张政 策的的 支持 率迅 “ 忠君爱国 ” “ 铭刻在 速上升。 的口号也随着战争
)%* ” 这 种疯 狂的 状 态。 冰冻 三尺 , 非 一 日之 寒 , 研
的人民, 就不能进行对外进行严重的战争。 而这 “ 制服 ” 种 除了高压政策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民众 “ 军国主义心理 ” 的养成来实施的。 为什么日本军 国主义 制造的一起 又一起 对华侵 略事件在 民众 中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呼应? 为什么有哪么多的 日本民 众心甘情愿 地充当 军国主 义对外侵 略的 炮灰? 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而日本民众因 “ 政府诱导 ” “ 军国主义心理 ” 长期 所形成的 不能
( !- )
的利益线即指朝鲜、 中国东北和台湾。 “主权线” “利益 实际上, 日本所谓的这种 、 线” 之范畴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其对外侵略的 不断深化, 其用词及含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利 甲午战争占领我国台湾后, 日本又进一步将 “ 生命线 ” “生 益线 ” 又变为 , 并叫嚷满蒙是日本的 “ 大陆是 命线 ” 。 占领满蒙后, 日本又向国民灌输 “亚洲和南洋是日本生命 日本生命线” , 甚至说 线” 。 日本著名海军评论员石丸藤 !$#’ 年 ’ 月 , “ 海南岛在军事上的价值 ” 太写了一篇 文章, 称: “ 日本之生命线有三: 第一是大陆正面的生命线, ‘ 满洲国 ’ 在 , 第二与第三是海洋正面之生命线。 前者在内南洋, 即日本托管的太平洋诸岛。 后者 ( 印度尼西亚 ) 在外南洋, 即包括荷属东印度 、 菲
究日本政府与日本民众军国主义心理之形成, 对 于如 何防止 日本军 国主义 死灰 复燃无 疑具 有重 要的作用。 有鉴于此, 本文试就这 一问题作一探 讨,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 玉的作用, 以期更多的人 来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内外政策的重心
!"#
历史学研究
就是对外侵略, 明治天皇在其御笔信和诏书中公 “ 开拓万里波涛, 开提出要 布国威于四方 ” , 使日 “ 八竤一宇 ” 本成为 大帝国。 明治年间制订的大陆 政策还为此确定了称霸世界的五期计划: 第一期 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中国的 (东北和内蒙古) 满蒙地方 , 第四期征服中国内 地, 第 五 期 征服 世 界 $ % & 。 为 了 驱 使 民众 为 其 军 国 “ 深厚的 主义扩张政策服务, 使其对外扩张具备 民众基础 ” 费尽心机。 ’ 日本政府可谓绞尽脑汁, 纵观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过程, 日本政 府在充分利 用历史 文化及 现实条件 基础 上经过精心编织, 逐渐形成了一个针对广大民众 的较为完备的军国主义心理教育体系, 并通过这 种军国主义心理教育诱导, 最终使日本民众在心 理上接受了军国主义, 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 张的工具。 “ 危机心理 ” 其一, 利用民众面临国难的 对其 “ 脱亚入欧 ” 灌输福泽谕吉 侵略理论, 使民众不但 轻视亚洲同胞而且将奴役亚洲同胞视为必然, 并 由此接 受了日本军 国主义 关于建 立以日本 为盟 “ 东亚大帝国 ” 主的 的侵略计划。 “ 脱 亚入 欧 ” 的 最早 倡导 者是 被 历届 日本 政 “ 明治时代最大的启蒙思想家 ” 府称为 福泽谕吉。 《 时事新报 》 上发表了臭名昭 !""( 年福泽谕吉在 《 脱亚论 》 “ 脱亚入欧 ” 著的 , 公开提出了 的理论, 他在这 篇文章中将 日本与 亚洲其 它各国截 然分 “ 我日本国土虽在亚细亚之东, 开, 声称: 但国民
)!* ” “ 制服 ” 这里。 同样, 日本军国主义如果不 国内
不说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军国主义教育之 下, 战时的日本国民, 不仅是一般的认同, 而是积 极支持政府对外发动侵略。 日本著名学者森岛通 “ 确实, 夫在南开大学一次演讲中指出: 日本在战 争中制造的暴行已经到了极限。 个人疯狂这是事 实, 更严重的是民族的疯狂, 非常遗憾, 日本从 一直处于 %’ 世纪 $’ 年代直至 +’ 年代的前半期,
袁成亮, 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
人们在探讨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时, 往往 “ 军国主义心理 ” 忽略了民众 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 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说: 如果不预先 ‘自已的’ 巩固自已的后方, 不预先制服 工人和 ‘ 自已的 ’ 殖民地, 就不能进行严重的战争。 各国 资产阶 级政府的政 治逐渐 法西斯 化的原因 就在
江苏社会科学
!""# 年第 $ 期
“政府诱导” 试论 与 “军国主义心理” 日本民众 之养成
袁成亮
内容提要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将民众思想纳入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轨道, 一方面
“ 物质利诱 ” “ 脱亚入欧 ” “ 主权线利益线生命 对民众进行 ,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对其灌输 、 “ 受害 ( 补偿 ) ” “ 天皇神国 ( 武士道 ) ” “ 政府诱导 ” 线” 、 、 等思想。 日本民众因这种长期的 而形成 “ 军国主义心理 ” “ 民众基础 ” “ 军国主义心理 ” 的 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奠定了 。 正是在这种 的驱使下, 日本民众甘心情愿地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彻底清除日本民 “军国主义心理 ” 众 对于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政府诱导 日本民众 军国主义心理
( !! ) ” “生 律宾群岛及英属北婆罗洲等诸岛。 这篇集
命线” 之大成的文章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 视, 日本政府后来向日本民众及亚洲各国宣称要 “ 亚洲从白种人统治下解放出来 ” 将 , 建立所谓的 “ 大东亚共荣圈 ” “ 生命线 ” 实际上正是 理论的延 续和扩张。 “ 主权 无论是明治政府时期山县有朋提出的 “ 利益线 ” 线” 、 , 还是后来为侵略满蒙及中国大陆 “ 生命线 ” 抑或称霸整个亚洲而提出的 都是不折 不扣的侵略理论。 按照这种逻辑, 任何一个国家 都可以把自已的利益线划到他国的领土上, 去干 涉他国的内政, 侵略他国的独立主权。 日本著名 《 东洋经济新报 》 政治家石桥湛山在其主持的 上 “ 满蒙是日本生命线 ” 发表文章驳斥 时称: 有人说 满、 蒙是日本国防第一线, 没有满蒙, 国防就会危 “ 这正好像英国为保全国防而主张必须占有 险,
$#& 那, 直陷 北京 城 ” 。 也 正是 出于 对 战争 的狂 热 ,
“ 这次战 当甲午战争爆发消息传来时, 福泽感到 争宛如自已发动的一样 ” 为之欣喜若狂 $ " & 。
!"#
江苏社会科学
!""# 年第 # 期
后, 随着被殖民地化可能性的消失, 日本军国主 “ 拥有国家和 义由守势转为攻势, 不久就出现了 不拥有国家 ” 的口号。 而山县有朋则将其具体为 “ 主权线 ” ( 拥有国家 ) “ 利益线 ” ( 不拥有国家 ) 和 。 山县有朋公开发表了所谓 !"$% 年 !& 月 ’ 日 , “ 保护利益线 ” 《 施政方针 》 的 , 他在自已的著作中 “ 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 宣称: 第一, 守卫主 权线; 第二, 保护利益线。 其主权线系指国之疆 域, 利益线系密切关系主权线之安危地区……当 今欲在列国中维持一国之独立, 仅守护主权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