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全文译文

爱莲说全文译文
译文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全文翻译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 d 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 ◎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玄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 、、* 亠八匕、I—t二、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为⼤家提供的《初⼀语⽂⽂⾔⽂《爱莲说》原⽂及翻译》,供⼤家参考!相关推荐:||《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式来阐述事理的⽂体,⼤多是借事物或⼀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格,⾏⽂崇尚⾃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称五柳先⽣,世称靖节先⽣,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东晋⼈。
是的隐⼠。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咏菊,如《饮酒》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李唐来,世⼈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社会上的⼀般⼈。
唐⼈爱牡丹,古书⾥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译⽂ ⽔上和地上各种草⽊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洗涤过,⽽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枝蔓,不长枝节,⾹⽓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在那⾥,(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

爱莲说全文及译文《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所作。
全文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文章一开始,作者便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广阔视角,点明了作者自己喜爱莲花的情感基础。
接着,作者列举了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和自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情况,以此衬托出自己独爱莲花的与众不同。
然后,作者详细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既描绘了莲花的外观特征,又揭示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
莲花虽然在淤泥中生长,但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被外界污染;在清水中洗涤,也不会变得妖艳。
这种品质,正是作者所追求和赞美的。
接下来,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语句,进一步描绘了莲花的形态和气质。
莲花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这表现出其简洁大方的美感。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这又表现出其高雅脱俗的气质。
在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之后,作者又将其与菊花和牡丹进行了比较,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而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爱莲说是由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爱莲说白居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室内有人如在山水之间,即使房屋狭小卑陋,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它的名声就因此提升;同样,水并不一定很深,只要有龙隐居其中,它就被认为是神灵之所在。
这个房屋虽然简陋,但却有我心灵的馨香。
青苔爬满了门前的石阶,绿草也长进了窗帘的间隙。
在这里可以与贤人谈笑,往来的人没有一个是庸俗之辈。
我可以奏起简朴的琴声,阅读经典之书。
这里没有刺耳的丝竹声,没有繁重的文书劳累。
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孔子曾问道:有什么地方是陋室呢?翻译如下:爱莲说山不必高耸,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这个地方就会名声大噪。
水也不必太深,只要有龙隐居其中,它就会变得灵气十足。
这个房子虽然简陋,但是里面有我优秀的品德散发出来的芬芳。
石阶上的青苔呈现出一片绿意,绿草穿过窗帘扩散出一片青色。
我可以与贤人谈心,没有无知俗人的打扰。
在这里我可以弹奏素雅的琴声、阅读金经。
没有嘈杂的丝竹声音,没有繁琐的文书事务。
像南阳的诸葛庐,像西蜀的子云亭,孔子曾经说过:有什么地方是陋室呢?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山水如画的意境,并通过对于陋室的赞美,表达了“外表虽陋,内心却有优秀品德”的理念。
作者通过借景抒发情怀,曲折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雅且有仙人居住的地方,强调了品德人才的重要性。
全诗以平仄对偶的七律形式构成,既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又表达了对于虚实之间、表面与内心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通过以陋室比喻贤人身处世俗寻求真善美的现实情境,突出了唐代文化中的功利和功名冲突。
整首诗情意绵绵、寓意深刻,是一首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的佳作。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当我们阅读过爱莲说以后,能够感受到莲花高洁的品质,努力学习这种精神吧,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爱莲说注释1. 甚:很,十分。
2.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 之:的。
4. 可爱:值得怜爱。
5. 者:花。
6. 甚:很,非常。
7. 蕃:多。
8. 自:自从。
9.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 独:只,仅仅。
11.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 出:长出。
13. 淤(yū)泥:污泥。
14. 染:沾染(污秽)。
15. 濯(zhuó):洗涤。
16.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17. 妖:美丽而不端庄。
18. 通:贯通;通透。
19. 直:挺立的样子。
20.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22.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3篇】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3篇】《爱莲说》译文篇一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在我看来,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之人;荷花是花中君子。
唉!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爱菊花的人了。
爱荷花的人,还有谁和我一样?当然,爱牡丹的人也不少!注释篇二可:值得。
蕃:多。
陶金圆明只爱菊花:陶金圆明只爱菊花。
予(yú):我。
一: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外直:(其茎)内空外直。
传,空。
笔直挺拔。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清:香远,更香。
远,名词当动词,远,空间距离大。
利益,更多,更多。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士: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有些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所以隐居起来。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谁是给予者:还有谁和我一样(爱荷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译文篇三在水上和陆地上的草本木本花卉中,有许多是可以喜爱的。
陶渊明只爱晋代的菊花。
自唐朝以来,全世界的人都喜欢牡丹。
爱莲说原文注音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注音及翻译爱莲说原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爱莲说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词语解释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词语解释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词语解释“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词语解释,欢迎阅读。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语解释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爱莲说》的原文及译文

《爱莲说》的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爱莲说》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爱莲说》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着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西省九*县)人,着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亭亭:耸立的样子。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进行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注释: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是著名的隐士。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古诗打过交道吧。
古诗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爱莲说》原文与翻译

《爱莲说》原文与翻译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周敦颐的《爱莲说》,希望大家喜欢!《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爱莲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大多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越远越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译文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爱莲说注释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五、变型默写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段意及中心段意:第一段表达作者对莲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
第二段高度评价莲的品德,再次表达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中心: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七、简答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
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
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
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陋室铭》复习资料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以“孔孟”并称。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这部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是儒家经典着作。
它属语录体散文集。
二、课文翻译: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死。
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三、变型默写12、概括本文论点的句子34四、段意和中心段意第一段提出并阐述“舍生取义”的观点。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
第三层(最后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出“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以具体事例告诉人们怎样做是“舍生取义”。
中心本文通过鱼和熊掌的设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指明“义”比生命重要,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
五、简答人应该怎样才能保持“本心”?恪守“善”的本性;不要受周围坏的环境影响;不要被物欲所蒙蔽。
2、启示:“义”重于“生”;不能见利忘义。
六、补充解释兼:同时。
甚:比得上。
可以:可以用来。
由是:采取某种手段。
则:就。
是故:由此可见。
耳:罢了。
与:给。
宫室:住宅。
谓:叫做。
是:这样。
七、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动词,给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表示反问(2)得之则生就则凡可以得生者所不用也那么(3)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4)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5)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表比较(6)蹴尔而与之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却,可是(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由此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