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概念
礼仪的概念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的由来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
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
古代“礼”字写法见上图。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发J I 音)指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 ”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tiguette ”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礼仪的概念及礼仪的内容
礼仪的概念及礼仪的内容一、礼仪概念礼仪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为了相互尊重、友好交往,所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社交准则。
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旨在通过一系列规范和惯例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诚恳和友好。
1、定义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它指导人们在社交交往中如何表现得体、得礼,既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个人的修养。
2、目的礼仪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护和促进社交关系的和谐。
3、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二、礼仪内容礼仪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着装、言谈、举止、社交、职场、家庭、教育等。
1、着装着装礼仪是指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根据场合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服装搭配和装扮。
在职业场合,应选择简洁、大方、正式的职业装,以表现出专业、严谨的职业形象。
在社交场合,应选择时尚、得体、符合场合氛围的服装,以展现出优雅、得体的社交风范。
在家庭场合,则应选择舒适、自然、体现家庭氛围的服装,以表现出轻松、温馨的家庭形象。
2、言谈言谈礼仪是指在不同场合,人们应当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与他人进行友好、得体的交流。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保持诚恳、尊重的态度,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音量。
同时,要避免使用粗俗或冒犯他人的言语,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3、举止举止礼仪是指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应当有合适的站姿、坐姿、行姿等举止表现。
在站立时,要保持挺拔、自信的站姿,避免倚靠或斜靠。
在就座时,要注意保持端正的坐姿,避免翘二郎腿或半躺半坐。
在行走时,要保持稳健、自信的行姿,避免摇晃或过快。
4、社交社交礼仪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应当遵循的相互问候、致辞、感谢等礼节。
在遇见他人时,要主动问候并表达友好之意。
在参加社交活动时,要遵守活动的规则和礼节,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礼仪
任务二 礼仪的原则和功能
• (六) 平等原则 • 在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 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应该一视
同仁, 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不可厚此薄彼, 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 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地位、财富以及 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 区别对待, 给予不同待遇 。但允许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 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 (七) 从俗原则 •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人际交往中, 实际上存在着 “五里不同风, 十里不同俗” 的局面。对这一客观现象要有正确的 认识, 不要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轻易地否定其他人不同于己的做 法。必要之时, 必须坚持入乡随俗, 与大多数人的习惯保持一致, 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指手画脚、随意批评、否定他人。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 在表现, 礼仪即教养。
•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一 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 好的习惯做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礼仪的含义
•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要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 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 礼仪的原则和功能
• (八) 适度原则 • 过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 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同时也降低了自己在
他人心中的地位。要把握好分寸, 根据交往的场合、事件、人物、 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礼仪表达, 做到与人交往大方得体、恰到好 处。不能认为无论在哪里, 都是“礼多人不怪”, 应该牢记过犹不 及的道理。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 为了保证取得成效, 必须注意技 巧及其规范, 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当然, 运用礼 仪要真正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只能勤学多练、积极实践。
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节
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节礼仪,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文化规范,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涉及到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言行举止,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而礼节,则强调了对他人的诚恳和礼貌,以及在特定场合中的恰当行为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礼仪和礼节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中的“礼”和“仪”,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尊敬、关爱和尊重,以及对社会习俗和规则的遵守。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它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中得体地表现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二、礼仪的作用和重要性1. 促进社会和谐: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礼仪能够减少冲突和误解,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提供了文明、有序的环境。
2. 增进个人形象:遵循恰当的礼仪规范,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修养。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谈吐得体、礼节周到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3. 增强自信心:掌握礼仪规范,可以使人在各类社交场合中更加从容自信。
无论是参加婚礼、宴会还是商务会议,熟悉礼仪规范能够帮助人们克服紧张和不安,更好地应对各类社交场合。
三、礼节的概念礼节是指在特定场合下,按照规范和习俗遵循特定的行为准则和礼仪标准。
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对场合、环境的恰当应对。
四、礼仪和礼节的关系礼仪和礼节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的延伸,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礼仪是一般性的规范,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行为规则;而礼节则注重于特定场合下的行为准则和礼貌规范。
礼仪是构建礼节的基础,而礼节则是礼仪的实践体现。
五、礼仪和礼节的实践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交场合,礼仪和礼节的实践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礼仪和礼节实践:1. 礼仪实践:(1) 尊重他人:包括称呼礼貌、对话中注意尊重对方的感受等。
(2) 注重仪容仪表:保持整洁、穿着得体、仪容大方。
2. 礼节实践:(1) 礼貌用语:如问候语、道歉语等。
礼仪的概念与分类
礼仪的概念与分类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涉及到个体与他人相互尊重、关爱、合作的方式和方式。
礼仪涵盖了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礼品馈送、用餐规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礼仪的概念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礼仪。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又称行礼、作礼、举礼,是由个体在特定场合和特定环境下按照一定规则和习俗表现其对他人尊重、友好和称赞的行为。
礼仪的目的是增进人际关系,加强群体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持。
二、礼仪的分类礼仪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礼仪分类。
1. 日常生活礼仪日常生活礼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礼貌和规矩。
包括问候、道歉、感谢、表达祝福等基本礼仪。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学会微笑、用语文明、态度友好,避免使用粗鲁、冒犯性的言辞。
2. 社交场合礼仪社交场合礼仪适用于各种社交活动,如宴会、聚会、婚礼等。
在这些场合,人们需要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
例如,席间用餐时要保持端庄的姿态,注意餐桌礼仪;应该给予主人和其他宾客足够的关注和尊重;与他人交流时要注重礼貌和尊重等。
3. 商业礼仪商业礼仪是在商业交往中需要遵循的一套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商业场合,适当的礼仪可以促进商业合作和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
商业礼仪包括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名片交换礼仪等。
在商务活动中应该注意仪态端庄、言谈得体、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空间等。
4. 宗教礼仪宗教礼仪是在宗教仪式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仪式和规范。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参与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准则进行仪式。
宗教礼仪旨在表达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敬意。
5. 国际礼仪国际礼仪是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互动中需要尊重的一套行为规范。
国际礼仪包括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尊重异质文化,避免言辞冒犯,遵守当地的社会习俗等。
在国际商务、外交等领域,国际礼仪的运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礼仪的概念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在不同的场合中展现出社会的风度和职业素养。
礼仪的基础知识
15
第三节 职业礼仪修养
下面看一下化妆前后得对比给人带来得直观感觉,如 图1-1 所示。
16
一、气质
(1) 让您自己看起来像个成功者。 (2) 自信我没问题:
● 列出我得优势,并相信这就是我得财富。 ● 只穿让我自信得衣服。 ● 眼睛敢于与别人直视。 ● 用坚定、果断、热情得语气说话。
(3) 把握好两分钟得世界。 (4) 热情就是待人处事得态度:
礼仪的基础知识
2
第一章 礼仪得基础知识
什么就是礼仪?礼仪就是人们在长期得社会实践 中,约定俗成得道德行为规范。即人们与她人交往 得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得外在表现。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礼仪”就是尊己、敬人得 一种表现,就是一个人得内在品格、修养、良好得 素质通过外在行为举止得体现。
3
第一节 礼仪得含义
4
六艺 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5
作业 一 1、 什么就是礼仪? 2、 礼仪得含义就是什么?
练习题
6
第二节 礼仪得原则
一、遵守原则
遵守礼仪原则就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 得文明程度得标准之一,也就是社会进步得表现。每位公 民都应自觉遵守国家得法律法规,维护社会道德风尚,自 觉地爱护公共财物、保护自然环境。守法律、讲诚信、 讲文明、讲和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提倡得新理念,就 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自觉遵守得行为准则。 在校大学生更要注重培养自身得良好习惯,遵时守约,遵 守校规,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顾全大局,热爱集体,热心 助人,以积极向上得心态面对人生。
7
二、尊重原则
尊重她人就是礼仪得首要原则,就是尊重她人得人格 、她人得感情、她人得意愿。无论对方职位高低、 身份高低、才能大小、身体强弱、相貌俊丑、年龄 老幼、性别男女,都应予以尊重,使对方获得心理上 得满足、精神上得安慰、道义上得支持。只有真诚 待人,才就是尊重她人。只有真诚尊重,才能创造和 谐愉快得人际关系。
礼仪的概念及礼仪的内容
礼仪的概念及礼仪的内容礼仪是指特定社会或群体中,以规范、约束行为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行为规则和准则。
它是指导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规范行为的一套规则和准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仪态举止、言谈举止、礼尚往来、餐桌礼仪等各个方面。
一、仪态举止仪态举止是礼仪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仪态举止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行走姿势等方面的要求。
在社交场合中,保持端庄的仪态,不僵硬也不过分随意,既显得自然大方,又彰显了个人的自我修养。
二、言谈举止言谈举止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口吻以及用语的准确与得体。
言谈应该流畅、文雅,且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做到礼貌待人、和颜悦色。
三、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应当保持互相尊重和友好的态度。
这种态度体现在多方面,例如遇到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接受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要礼貌地表达感谢;参加他人的庆祝活动时,要给予祝福等。
在礼尚往来中,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人的感受,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四、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社交礼仪中的一种特殊场合,它要求人们在用餐时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礼节。
比如,用餐时要保持坐姿端庄,进食时不出声、不大口吃、不说话;用餐工具要得心应手、不发出噪音;不吃完全盘的食物等。
餐桌礼仪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也直接影响到就餐氛围的和谐与舒适。
总之,礼仪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仪态举止、言谈举止、礼尚往来和餐桌礼仪是礼仪的重要内容。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我们能够展现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让他人感受到尊重和友善,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礼仪,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友善的社会环境。
礼仪的含义
1.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人们的品行修养。
2.礼仪的特点2.1. 礼仪具有普遍认同性特点所谓认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
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
但我们也看到不少礼仪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
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是世界通用的。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主要源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经济的共同性必然导致礼仪的变化。
比如现代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务实方向发展。
共同的文化涵育了共同的礼仪。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2.2. 礼仪具有规范性特点所谓规范性,主要是指它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
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
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2.3. 礼仪具有广泛性特点所谓广泛性特点,主要是指礼仪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被人们广泛认同。
礼仪无处不在,礼仪无时不在。
2.4. 礼仪具有沿习性特点所谓礼仪的沿习性特点,是指礼仪形成本身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礼仪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下面将从礼仪的概念、礼仪的历史演变以及礼仪的重要性等方面来探讨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需遵循的一种规范和规则。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产物,体现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品质素养的体现。
二、礼仪的历史演变礼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统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的象征。
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礼仪是贵族统治的象征,用于彰显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
古代礼仪注重规定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规范,如宴会礼仪、婚丧礼俗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沟通和合作的基础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更加注重个体的修养和社交技巧,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合作能力。
三、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
礼仪作为一种规范和准则,有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
遵守礼仪规则的人们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升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其次,礼仪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使人们更加自信、大方和得体。
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礼让他人等礼仪行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
再次,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品质和修养。
通过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可以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质,提高个人素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具备良好礼仪修养的人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最后,礼仪具有文化传承和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传统,这些礼仪传统代表了不同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通过传承和弘扬礼仪文化,能够培养和传播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礼仪作为一种规范和准则,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礼仪的概念和含义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社会风俗,它是指社会中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
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规范和准则,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气氛的重要原则。
二、礼仪的种类
礼仪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招呼礼仪、宴会礼仪、礼节礼仪等。
招呼礼仪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互招呼、问候、说话等,宴会礼仪指人们在宴会上的行为准则,礼节礼仪指的是人们在宴会上的传统礼仪,比如饮酒礼仪、礼节礼仪等。
三、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含义主要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个人礼仪行为和表现的规范。
它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礼仪、法令和生活礼仪等。
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让社会更加文明美好。
四、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原则。
遵守礼仪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对个人也有益处,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影响力。
五、礼仪的学习
学习礼仪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做到礼仪得当,就需要不断学习。
学习礼仪既可以通过书本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比如参加社交活动等,以学习不同的社交技巧和礼仪。
并且要加强自我约束,做到时刻注意自己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礼仪。
总之,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它既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又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礼仪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要做到礼仪得当,就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加强自我约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礼仪的概念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体现一定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表达人们礼节动作、容貌举止的行为准则。
从现代含义上看,“礼”是指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为基础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而“仪”则是指人们的容貌举止、神态服饰和按照礼节进行的仪式。
很明显,礼仪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人际交往规范,也体现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1)礼仪的内容1)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
2)礼节礼节是指在交际场合迎来送往,相互间问候、致意、祝愿、慰问等方面惯用的形式。
3)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服饰、个人卫生等。
4)仪式仪式指在较大的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规定了的程序化行为规范的活动。
(2)礼仪的原则1)尊重的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
人际交往中必须要尊重对方的人格,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2)遵守的原则礼仪反应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社会每个成员都应当自觉遵守和执行。
3)适度的原则人际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
4)自律的原则树立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自觉按照礼仪规范去做。
(3)礼仪的特点1)共同性作为公共道德基础内容的礼仪,是在人类公共生活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是一种行为规范,为各种人共同遵循。
2)继承发展性礼仪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自身的进步不断完善的。
由于东西方各国的交往不断扩大,带有历史传统的礼仪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尊重的新型关系。
3)统一性一个人只重品质淳朴而不重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缺乏修养。
只有将淳朴的品德与礼节仪表统一结合起来,才算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4)差异性因时间、空间或对象的不同,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外国与中国的不同,男女之间的不同等因素,礼仪规范有许多不同之处,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2. 礼仪的作用(1)礼仪使道德观念和准则变为具体行动礼仪行为展现了道德观念的思想内涵。
礼仪的概念含义
礼仪的概念含义礼仪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规定和约定的行为规范和礼貌规则。
它是人们相互交往和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涉及到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
礼仪的概念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首先,礼仪是社会交往的规范。
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遵守的一种行为规则,通过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交交往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例如尊重他人、注意礼貌用语、注意仪表仪容等。
礼仪的遵守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质量,减少冲突和误解,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
其次,礼仪是道德规范的一种表现。
礼仪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礼仪要求人们在行为中注重道德的规范,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通过这些规范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礼仪的遵循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再次,礼仪是文化传统的一种体现。
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团体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和仪式习俗,它们体现了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念、社会习惯和历史传统。
礼仪的遵循可以增强文化认同感、凝聚集体凝聚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此外,礼仪还涉及到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规范。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职业道德则是指在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应该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如医生需尊重患者隐私、记者需保持客观公正等。
礼仪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与限制,提供了人们在特定场景下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
总的来说,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礼貌规则,是社会交往和暴徒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它涉及到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是社会交往、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等多种要素的体现。
礼仪的遵循能够提高人们的互动质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礼仪的概念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或制定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
交往艺术,待人之道辨析: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礼貌: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意和友好的品质和行为。
礼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则和形式。
礼仪的原则1尊重原则自尊和尊人自尊是一个人对自身的一种态度,它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尊人是对待他人的一种态度,要求承认和重视每个人的人格、感情、爱好、职业、习惯、社会价值以及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2真诚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3宽容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友谊的本质在于原谅他人的小错。
4适度原则应注意在不同情况下,礼仪程度的区别,礼仪方式的选择。
“过犹不及”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亲密接触(0-45cm)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私人距离(45-120)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礼貌距离(120-360)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一般距离(360-750)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三礼仪的特点1传统性2共同性3差异性民族、地区差异;个性差异;时代差异4自律性5等级性四礼仪修养的培养途径1加强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形之于外就是出色的礼仪。
2注重个性修养3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胸有诗书气自轩”4提高心理素质第二讲仪表礼仪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仪容、1要内外兼修2要强调整体效果3要讲究个人卫生一仪容礼仪仪容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头部和手部。
基本要求:洁净、健康、一、皮肤健康、保持乐观心情、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合理饮食二、护发与美发基本要求:不粘连、不板结、无发屑、无异味、不留奇型怪发、不染五颜六色男: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触领。
礼仪的概念包含
礼仪的概念包含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包括言谈举止、穿着装扮、交际方式和礼仪礼节等方面。
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素养,也是社会的一种规范和习惯。
礼仪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礼貌与尊重,二是适应社会习俗。
首先,礼仪体现了礼貌与尊重。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礼貌是维系和增进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礼貌的表现方式包括微笑、友好的问候、尊重对方的意见、倾听别人的发言等。
这些行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心,起到了缓和气氛,增进友谊的作用。
而缺乏礼貌的行为则会给人留下不友好或者粗鲁的印象,导致交往的障碍甚至破裂。
其次,礼仪也包括了适应社会习俗的行为。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因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习俗和规范。
这些规范可以是在特定场合按照传统的要求行事,比如结婚、葬礼等;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方面,比如用餐时的用具使用、送礼时的礼品选择等。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表明一个人对社会的尊重和认同,也有助于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礼仪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礼仪可以维系和增进人际关系。
在社交场合中,有良好礼仪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喜爱和信赖,进而增进友谊或建立合作关系。
其次,礼仪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的人往往给人以自信、有品味、有修养的印象,这对于事业上的晋升和成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礼仪还有助于缓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社会交往中,礼仪能够减少误解和摩擦,化解争端,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礼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礼仪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例如,在过去,男士需在公共场合为女士开门,这被认为是一种绅士风度;而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性别歧视。
因此,礼仪的变化需要根据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结来说,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体现了礼貌与尊重,并且有助于维系和增进人际关系、形成良好形象以及缓解社会矛盾。
礼仪的概念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的由来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
古代“礼”字写法见上图。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 ”(发jī音)指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简述礼仪的概念和内涵
简述礼仪的概念和内涵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交往和行为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它涉及到人们在言行举止、表达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尊严。
它要求人们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表现出礼貌和尊重,注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礼仪要求人们在言辞、态度和行为上展现出文雅、友善和谦虚的态度。
礼仪还包括人们在空间和身体语言上的表现。
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同时,人们在身体语言上也应该注重自己的姿态和动作,避免过于粗鲁和咄咄逼人。
在不同的场合和社交环境中,礼仪要求人们遵循相应的礼仪礼节。
人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社交环境,穿着得体、言辞谨慎,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例如,在正式场合要注重仪表形象,言行得体;在餐桌上要遵守餐桌礼仪,不随意嘈杂或争抢食物。
礼仪还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修养和修身养性。
人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同时,人们还应该关注个人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注重仪表形象的培养。
通过遵循礼仪,可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
礼仪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规范,也是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础。
因此,学习和遵守礼仪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修养。
二、礼仪的内涵礼仪是指社会中人们在交往和行为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礼仪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和尊重:礼仪要求人们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这包括言辞文雅、态度友善、注重他人感受等。
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避免言辞冲撞和侵犯他人的隐私。
2. 空间和身体语言:礼仪还包括人们在空间和身体语言上的表现。
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同时,人们在身体语言上也应该注重自己的姿态和动作,避免过于粗鲁和咄咄逼人。
3. 礼仪用语和礼仪行为:礼仪要求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得体和合适。
礼仪的概念
礼仪的作用:、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打开交际大门的钥匙、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追求事业成功的手段、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社会发展的助力器第一章礼仪的概念、历史起源、重要性、礼仪的概念广义上:礼节仪式礼貌狭义上: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尊重、体贴和关爱之上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常见的礼仪规则:信守时约、入乡随俗、不卑不亢、互利互惠、以右为尊、女士优先)、礼仪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礼仪-奴隶社会的礼仪-封建社会的礼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礼仪-近现代礼仪:商务形象礼仪、办公室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等、为什么要学习礼仪?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自信,塑造迷人的个性。
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保持身心健康。
第二章办公室礼仪融洽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忘记工作的单调和疲倦,缓解我们的工作压力 , 使我们对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心态。
一、人际关系礼仪与领导相处:关注形象、爱岗敬业服从为先、多多请示、工作独立、避免冲突 :与同事相处:准确定位、谨言慎行、善于取经、乐于助人、乐观幽默透明竞争二、办公区域礼仪办公室桌面环境:办公室的桌椅及其他办公设施,都需要保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几案精严见性情”。
办公室心理环境:“硬件”环境的改善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软件”条件,即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三、电话礼仪、接电话礼仪原则:铃响不过三、自报家门、礼貌结束、热情友好、及时转述注意事项:电话听不清楚时要立即告诉对方;叫对方等待,应该说明原因及等待的时间;不能接电话、或不得不终止电话应该礼貌地告诉对讲电话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对方的姓名、身份,同事家里电话、手机、呼机,未经允许不要告诉别人,尤其是你的上司;打错电话态度要良好,别让对方对公司产生不良印尽量不用免提接电话、打电话的礼仪:原则:选好时间、事先通报、内容简洁、文明礼貌、兼顾举止注意事项:事先作好准备选择适当的时机 , 左手拿话筒不要先问对方姓名 , 先自报家门,外线先报公司、部门、个人,内线先报部门、个人表述清楚、简明扼要 , 先告之概要,再讲明细节保持微笑由受话人结束会谈,先放电话(别摔话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的由来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
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
古代“礼”字写法见上图。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发jī音)指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
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
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
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
礼仪的特点礼仪是一门社会交际的学问,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共同性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是一致的,礼仪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规范。
每个人都要依礼办事,全人类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以讲礼仪为荣。
例如:礼尚往来,礼貌待客,文质彬彬,举止得体都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的文明标志,我国宋代出版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即是说作为子女,从小就要接近师长和朋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因为这是做人的起点。
差异性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礼仪除了共同性特点之外,还带有本地域民族的自身特点,这就形成了礼仪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
例如:有一种手势,大拇指和食指环成圆圈,其余手指伸展,意思是“OK”,这种手势在美国表示“赞同”、“了不起”,但是在巴西则是指责别人行为不端。
所以礼仪除了具有一定的固定形式与规范外,还要注意因时因地因对象的不同,而“入乡随俗”。
继承性礼仪规范将人们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程式固定下来,这种固化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沿袭下来,形成了继承性特点。
人们对传流下来的礼仪规范应采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态度。
例如:在重大活动中,座次以北为上,以右为尊的规则,就是继承了传统礼仪,成为现今人们仍沿用遵守的礼仪规范。
发展性礼仪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的精神。
例如:在我国,握手替代了作揖,鞠躬替代了跪拜,如今节假日给亲朋好友打个礼仪电话,发个短信,或送去礼仪鲜花,表示祝贺与问候,这些都反映了礼仪发展性的特点。
礼仪简述礼仪如果分类,可以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但是五大分支的分类是相对而言,因为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各个角度上看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的作用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会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活动中。
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
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反映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人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臣上下之间的交际之礼;从表现人生历程的冠、婚、丧、葬诸礼,到人与人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示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
吉礼居五礼之手,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等。
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区礼,以吊礼哀祸灾,以桧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其中,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人之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服丧过程来表达不同程度的北上;荒礼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受到饥馑疫疠的不幸遭遇,国王与群臣都采取减膳、停止娱乐等措施来表示同情;吊礼是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死丧或水火灾祸而进行吊唁慰问的一种礼节。
这三种礼节各级贵族都可举行。
桧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偿其所失;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它主要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项。
军礼时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军礼主要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
大师之礼是军队征伐的仪礼;大均之礼是王者和诸侯在均土地、征赋税时举行军事检阅,以安抚民众;大田之礼是天子的定期狩猎,以练习战阵,检阅军马;大役之礼是国家兴办的筑城邑、建宫殿、开河、造堤等大规模土木工程时的队伍检阅;大封之礼是勘定国与国,私家封地与封地间的疆界、树立界碑的一种活动。
嘉礼是和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嘉礼的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燕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为什么要学礼仪知识为什么要学礼仪呢?我们可以说是为了形象、为了效能、为了服务等等,但如果概括成一个字,学礼仪就是为了“美”,为了个人拥有一种美好的形象,为了组织享有一种美好的声誉。
“美”至少有三个力量:第一个力量是能吸引眼球。
有人把当代经济称之为“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
“美”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使自己得到更好的评价。
第二个力量就是能获得帮助。
行为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他让一位女演员扮演了五个不同的角色,站在马路边拦车。
第一个角色是一位白领女性,穿着时装,他在马路边等了一分半钟,过了60多辆车后,有人让她搭车。
第二个角色是一位孕妇,他等了两分多种,过了100多辆车后,有人让她搭车。
第三个角色是一位老年妇女,她等了五分钟,过了200多辆车后,有人让她搭车;第四个角色是一位女西皮士,穿得破破烂烂的,她等了十五分钟,过了350辆车后,才有人让她搭车;第五个角色是一位时髦女郎,穿着有线条的服装和高跟鞋,打扮得非常得体、时尚,她等了30秒钟,就有人让她搭车了。
由此专家得出一个结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只有年轻才会获得帮助,美丽更容易得到帮助。
第三个力量就是能增进人际的吸引。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修饰得体的人,会更令人感到可亲、可敬、有魅力、有能力。
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母亲是美丽的,父亲是能干的。
有一位教体操的老师,给他上高中的女儿去送雨伞,周末女儿回家跟母亲说,她感到很自豪,因为她的妈妈漂亮、有气质,同学们都很羡慕她。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希望自己的上司、同事是一个美丽、能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