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费》(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必修中册:《党费》教学设计
《党费》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党费”的多重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全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黄新的形象;学习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作品的形象美、艺术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黄新的形象特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难点“党费”的多重含义以及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作者,晓背景1.导入课题:立志写尽革命长征故事:他深入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走长征路,访问当地群众和红军老战士、老赤卫队员;他采访了100多位第一次授衔的老将军和9位元帅,并在其中的几位元帅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每到一处,凡有革命历史博物馆,必去参观,并把他认为有用的资料仔细地记录下来;只要是有关红军题材的资料,他都要借来抄写成册,那时没有复印机,他都是在业余时间、工作间隙用钢笔抄写。
他——被人称为“故事篓子”的王愿坚。
2.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
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王愿坚也是部队的指导员。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其中《灯光》被选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三课;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8.3《党费》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同时还涌现出许多如赵树理、杜鹏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复、魏巍、姚雪垠、刘绍棠等的优秀作家,在17年中,老舍、田汉等老作家也奉献了不少好作品。如:
诗歌:《致青年公民》郭小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锋之歌》贺敬之,《天山牧歌》闻捷。
散文: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话剧:老舍《茶馆》,曹禺《明朗的天》,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
在这样的描写中,作者还插入对黄新生活环境的描写,借助这种艰苦的环境凸显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让人对她产生由衷的敬佩和信任。所以,“我”很放心地把党组织交付的任务交代给她。在这一段的结尾,黄新主动缴纳党费,表现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我的婉拒和随口的一句话,引发黄新“缴实用的东西”的思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四部分(30-37段):
写“我”第二次跟黄新同志联系以及黄新同志不幸牺牲的经过。这一次,“我”再次到了八角坳,看到了专心腌咸菜的黄新,亲眼看到她为了革命事业,不惜苛刻对待自己可怜的孩子。作者的叙述看似不动声色、冷静,实际上饱含情感,表现了对革命者的主动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我”对同志的热爱。
但是,作老并没有沉浸在对战友的怜惜中,故事的节泰到这里陡然一变,惨烈的敌我斗争第一次直接出现。白匪把八角坳团团围了起来,目标是抓捕“我”。危急关头,黄新果断地决定牺牲自己,指导“我保存实力,并且将“党费”--大筐咸菜和她的孩子一起托付给了“我”,所以“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志被敌人抓走,直到一切平静下来。
第二部分(2-5 段):
“我”受组织委派,去八角坳找失去联系的黄新。通过描写“我”与魏政委的对话,交代故事的背景和事情起因,突显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也突出了找到黄新的重要性。
面对严峻的形势,革命者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欣然领命,准备去与黄新重新建立联系。
教学设计《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群文教学设计——《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学习目标】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和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2.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分析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品味小说以传神的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4.学习用人物对话、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品味小说以传神的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习难点】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和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法与学法】比较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于白洋淀水域。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画面呢?二、知人论世1.孙犁(1913-2002),中国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
河北安平人。
延安时期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并参加土地革命工作,写有《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8-3《 党费》教案
《党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2.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复杂性,领悟作品的形象美、艺术美。
3.体会和把握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和忘我的牺牲精神,理解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继承传扬革命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一百年来,革命精神如火炬,又如明灯,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激荡起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伟大力量,推动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我们辉煌成绩的取得,不能遗忘的是在艰辛奋斗路上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今天我们走进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从她身上体会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不再做影院的观众,我们尝试着拍一部电影怎么样?(课件展示)各位导演大家好,拍电影的基础是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请大家速读课件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迅速获得作者信息!预习检测:剧本我们早上已经预习过了,下面做一个检测,解读一下题目党费党费本义党员按期向所造的党的基层组织缴纳的钱本文含义最初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后来指她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最后指她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
电影能不能吸引人,看能不能讲一个好故事。
各位导演做好准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里发生的主要事件,并按照小说情节的结构特点理清小说思路。
【课件投影】用简洁的语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概括小说情节;归纳明确:第一部分(1-5):被逼上山,斗争形势严峻。
(开端)第二部分(6-29):初到八里坳——听红歌;初次接头;初识黄新;想缴党费。
(发展)第三部分(30-55):再到八里坳——为红军腌咸菜,阻女儿吃咸菜;敌人得信搜查。
《党费》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四)题解
《党费》是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小说记录了红军留守部队一段关于党费的故事。以“党费”为题,点明了结构小说的核心对象,间接表现了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设计意图]
引入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对文本初步感知;同时对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标题含义。
三、初读课文
(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进行思考学习,构建学生辩证思维框架。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
2.请你运用本文写作手法,以“牺牲”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记叙文。
[设计意图]
根据学习目标夯实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基础之上通过写推荐词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邀请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强调标红内容,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重点标注并对之前知识进行提问。)
(二)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党费》《粮食的故事》
《普通劳动者》《足迹》
8.3《党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党费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 年6 月教学目标1.在品读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中,鉴赏黄新这一人物形象。
2.探讨“党费”的多重含义。
3.把握单元人文主题,理解特定战争年代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坚定的革命革命理想信仰。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在品读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中,鉴赏黄新这一人物形象。
2. 探讨“党费”的多重含义。
教学难点:1.把握单元人文主题,理解特定战争年代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坚定的革命革命理想信仰。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湖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贾桂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党费》一课。
本课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苦难与新生”为主题。
我们看到了很多真的猛士----刘和珍的勇毅、水生嫂的能干进步、小芹和小二黑的敢于斗争新人形象。
而《党费》中的共产党员黄新与她们相比,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壮的崇高美。
结合单元目标和“这一篇”的特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在品读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中,鉴赏黄新这一人物形象。
2.探讨“党费”的多重含义。
3.把握单元人文主题,理解特定战争年代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坚定的革命革命理想信仰。
通过课前预习以及任务单的完成,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有同学在感动之余,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上三个问题,综合起来,都是在问:是什么让共产党员黄新在最艰苦的斗争中,一直热爱和忠诚于党?本节课,我们围绕这个主问题,展开探讨。
【设置意图】在“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之下,进行单篇教学。
依据《生长式语文课堂:大单元批判性读写教学》(贾桂强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设计理念。
秉持“教育即生长”和“愤悱启发”理念,依据《生长式语文课堂》(贾桂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央视CCTV-2财经频道好书推荐,实践“生长式语文课堂”,首要注重“学情诊断”。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党费 公开课教学课件
倒叙开头有何效果? 【分析】倒叙开头,点明这是“我”在和平年代里经常会想起来的事 情,甚至想起来便会“心里一热”,说明这件事情有很特别的意义, 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分析】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 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 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6.《党费》这篇小说有哪些艺术特色? (1)构思新颖独特。小说以“党费”为题,看似并不新奇,而小说却 把咸菜这种特殊的党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 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 (2)在人物刻画上,作者善于让人物在严峻的考验中表现其精神美。 黄新思念长征路上亲人时所哼的小调,她在生离死别关头亲吻女儿的 动作,她托“我”把孩子带上山时所用的柔和的语调,无不蕴含着她 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分析】党证“磨损得很旧”表明黄新常把党证带在身边;印章“鲜 红鲜红的”映衬出黄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火热的心。二者对比,表 现出黄新对党的无限忠诚。拿银洋的一系列细节,刻画出黄新对缴党 费的郑重态度;在困厄、艰辛的境遇中,黄新仍不忘缴党费,表现出 她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也表现出她对党的无限忠诚。
“我”和黄新初次接头,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叙述这一事件? 【分析】①心理描写:主要是从“我”的角度写“我”的心理,体现“我” 的谨慎。 ②神态描写:对上暗号后,黄新“满脸堆笑”,其他人“眉开眼笑地望望 我”。 ③动作描写:“一把扔给我个木凳子让我坐”“她回来了,关上了门,把小 油灯遮严了,在我对面坐下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是以怎样的叙述视角讲述故事的?这样的构思安排有什么好处? (1)线索及作用:选取一筐咸菜作为特殊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 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和形象特征,构思新颖、独特。本文把咸菜这一笔特殊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 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 咸菜,作为党费上缴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构思,使得平凡的 咸菜具有了特殊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2)叙述视角及作用: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以倒叙的方式来叙述,一方面,使得 故事真实可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受限的视角,隐去了一些枝蔓情节,突 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此外,小说以“我”为媒介,把“我”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 感染、影响着读者,使读者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党费》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18.正打量着,她回来了,又关上了门,把小油灯遮严 了,在我对面坐了下来,说:“刚才那几个也是自己人, 最近才联系上的。”她大概想到了我刚进门时的那副情景, 又指着墙角上的一个破洞说:“以后再来,先从那里瞅瞅, 别出了什么岔子。”——看,她还很老练哪。
要交党费
高潮
(第30—55段)再到八里坳,黄新整理咸菜欲交党费,
后“我”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
(第56—60段)我带着小孩安全回山里,代黄新交党
费
任务一:探究:小说的开篇情节安排有何特点?
请你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加以概括,说说作者这样写 的好处?
1.主力红军:撤走后,遭到白匪“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坚持斗 争,我们被逼迫得上了山; 2.敌人:看看整不了我们,竟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招, 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 3.各地的党组织:也被搞乱了,要坚持斗争就得重新组织; 4.战士:生活艰苦,离开了群众,憋得慌;
梳理情节
速读课文 梳理情节
三分钟速度浏览课文,以“我”的行 踪为依据,理清小说里发生的主要事件, 并按照小说情节的结构特点制作故事情节 思维导图。
引子
(第1段)由“我”交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
(第2—5段)被逼上山,斗争形式严峻,“我”奉命寻
找黄新
发展
(第6—29段)初到八里坳,与黄新成功接头,黄新
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 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 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 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3《党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党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8.3《党费》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七、文本联读第8课《党费》一、素养目标1.厘清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
2.赏析《荷花淀》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4.把握小说的主旨。
二、教学素养革命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人民群众在这座培育钢铁栋梁的革命熔炉中逐渐觉醒,不断进步。
《荷花淀》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的群像,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描绘了革命斗争的场景,体现出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三、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
偏僻(pì) 惬意(qiè) 蓦地(mò) 八角坳(ào)甘蔗(zhe) 髻子(jì) 譬如(pì) 咂嘴巴(zā)(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侦察·侦查[辨词]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属军事术语。
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属法律术语。
[运用] 侦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细致严密的侦查,终于弄清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2.沟通·勾通[辨词] 沟通:使彼此能通连。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
“沟通"是中性词语,“勾通”是贬义词;“沟通"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勾通”只用于人。
[运用] 办案人员多次与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沟通,希望他们共同做犯罪嫌疑人的工作。
同时,限制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接触,防止他们互相勾通串供。
3.直截了当·斩钉截铁[辨词] 二者都含有干脆利落的意思。
【高中语文】《党费》(导学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浴火涅槃新生赓续红色传统08《党费》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明确文章行文思路。
2.深入探究文本,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及情节作用。
3.进一步研读文章,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学习任务: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夯实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七村人,当代作家。
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
2.主要作品小说:《》《》《》《》《路标》《》《灯光》电影剧本:《》3.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
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
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相关链接:人物原型王愿坚的侄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是在中学课本上第一次读到《党费》的。
他透露,黄新这个形象的原型,其实是王愿坚的大姐王辩。
“王辩曾化名黄秀珍,从事党的工作,因此《党费》的主人公也姓黄,黄新的身上有不少我大姑的影子。
”在王伟看来,《党费》中的黄新,就是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的形象,对党极其忠诚。
“大姑也确实从事过多年的地下工作,其实她的经历比小说中的黄新更精彩。
”1925年11月,王辩受党组织的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她回国后,曾经被捕,在狱中掩护了组织,保护了同志,健康却也因此遭受损害。
王伟回忆,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希望大姑出任高级干部,但她坦陈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足以承担如此重要的工作,主动要求前往北京图书馆,在俄文编辑室工作。
课上学习任务任务活动二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任务活动三走进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任务活动四深入思考,把握情节结构任务活动五透过人称,研究作者意图任务活动二通读文本,明确字词结构【情境设计】通过熟悉课文基本字词和掌握整体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深入探究文本打下基础。
8.3《党费》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党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
2.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
3.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结合全文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
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
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党费: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
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
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任务一:小说如何表达对主要人物黄新同志的真挚情感1、叙事人称的选择提示:虚构了“我”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经历展现黄新同志的形象,并由此表达“我”对黄新同志情感的真实。
文中开头写到,“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作用?提示:由己及人。
一方面说明“我”对缴纳党费的自觉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表明黄新同志缴纳党费(两块银元和咸菜)的自豪感;表达对黄新同志的赞美之情。
同时,“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则说明黄新缴纳党费的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虚构了“我”黄新同志唱《送郞当红军》这一情节,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提示:一方面说“我”心里熨帖,另一方面赞美群众心还红着,日子艰难却想念着红军。
“深夜心不在唱歌,想念丈夫”表达“我”的难过。
“我”第一次与黄新见面时,“我”对其的评价有哪些?提示:认可与赞美“别看人家妇道人家,可着实机灵。
《党费》教案教学设计
《党费》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
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
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单元解读本单元所选的作品,有的寄托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表达对正义力量的信心;有的展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中国革命的意义;有的描绘革命斗争的场景,反映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
学习本单元,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8.3《党费》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党 费
梳理情节
梳理情节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子(第1段)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第2-5段)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第6-29段) “我”与黄新接头,黄新用银元交党费被 “我”拒收。 高潮(第30-55段) “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第56-60段) “我”代黄新缴“党费”。Biblioteka 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
白匪搜捕场景
从容镇定、临危不乱
为掩护“我”牺牲
不畏牺牲
小结
黄新的性格特点:
①热爱党,忠于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 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 ②聪明机智 ,坚决果敢,坚毅乐观: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 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 ③临危不惧,不怕牺牲: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 着冷静,义无反顾。 ④热情质朴,关爱同志、无私赤诚:“你们可受了苦了;好的没有, 凑合着吃点儿吧!”革命同志的真挚情谊。
小说背景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北上长征。国民 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 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与红军的联系,欲置红军于死地。党留下一支 部队在闽粤赣边区领导群众坚持敌后斗争,一边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一边通过一 条条看不见的“交通线”,和各地地下党组织保持着联系,领导着斗争。当各地 组织因敌人“移民并村”被打乱后,党组织又马上派人下山把“并村”后的地下 党组织联络起来,沟通各村党支部和中心县委——游击队的联系。《党费》的故 事便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党 费
问题探究
“我”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拉近了 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 激发读者兴趣。
《党费》教案(精)
《党费》教案【教材定位】《党费》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第三篇课文。
这一课的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方式书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党费》通过讲述黄新同志从事地下党工作时候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分析小说运用细节和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所表达的情感。
注意体会和把握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例如:黄新珍藏的镰刀锤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的旧党证。
【素养目标】1.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3.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教学重难点】探究细节描写并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爱国之心,忧国之情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核心。
当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那些最平凡的人儿会怎么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党费》。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2.相关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
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
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3.解题“党费”,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
三、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8.3《党费》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文名称:《党费》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咸菜”为线索安排情节,以小见大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准确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文中蕴含的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咸菜”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934年11月21日,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收到了一笔特殊的党费—一筐咸菜,在那样一个缺油少盐的年代,这咸菜弥足珍贵,更何况它还负载着一个共产党员沉甸甸的爱党的心以及勇于献身的精神,就更无法用数字去衡量了。
二、课堂新授任务(一)知人论世问题1.作家介绍明确: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人。
其作品多取材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小见大,线索鲜明,构思精巧,主题深刻,故事性强,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展现其闪光点及崇高精神,真切感人。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其中,《七根火柴》《草》《三人行》《灯光》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1974年与陆柱国共同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问题2.背景介绍:明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的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一小支部队,由于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而暂时转移,失去了和群众的联系。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黄新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积极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
《党费》一文描述的就是在1934年的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女共产党员黄新缴党费的故事。
问题3.文体介绍明确:“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类: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做斗争。
8.3《党费》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党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情节,分析细节,体会英雄前辈的革命精神。
2.理解与赏析作品的艺术魅力,提炼可供创作借鉴的艺术表现手法。
3.通过小说创作,表现与传递当今时代楷模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与赏析作品的艺术魅力,提炼可供创作借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为素材,启发学生进行小说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了庆祝建党百年,《今日访谈》栏目推出了一期特别的节目,邀请了嘉宾王愿坚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和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年那些事。
嘉宾介绍:王愿坚(1929年—1991年),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山东诸城市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
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
二、访谈环节:环节一:聊聊嘉宾的革命故事(叙事视角)1、故事背景那是1934年,闽粤赣边区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边区主力红军一部分北上抗日,一部分和中央红军合编,4月出发去长征。
留下来敌后斗争的小部队,在主力红军撤走后,遭到了白匪疯狂的“围剿”。
敌人通过“移民并村”的方式,企图切断共产党与群众的联系,把山脚下村落中的群众强制迁移到靠平原的大村子……2、叙事视角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环节二:在嘉宾的革命生涯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人物、细节)黄新:形象特点①热爱党,忠诚于党②机灵、谨慎小心③沉着冷静,机智果敢④英勇无畏,勇于献身黄新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她热爱党,忠于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连女儿吃一根腌豆角,她都抢下了,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机灵、谨慎小心,第一次见面,很机灵地和我接头,并谨慎小心地告诉我下次先从破洞瞅瞅;沉着冷静,机智果敢,当知道走漏消息后,冷静分析,果断安排,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英勇无畏,勇于献身,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费》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党费”的多重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全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黄新的形象;学习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作品的形象美、艺术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黄新的形象特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难点“党费”的多重含义以及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作者,晓背景1.导入课题:立志写尽革命长征故事:他深入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走长征路,访问当地群众和红军老战士、老赤卫队员;他采访了100多位第一次授衔的老将军和9位元帅,并在其中的几位元帅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每到一处,凡有革命历史博物馆,必去参观,并把他认为有用的资料仔细地记录下来;只要是有关红军题材的资料,他都要借来抄写成册,那时没有复印机,他都是在业余时间、工作间隙用钢笔抄写。
他——被人称为“故事篓子”的王愿坚。
2.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
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王愿坚也是部队的指导员。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其中《灯光》被选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三课;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3.故事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
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
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二、读作品,理情节1.课前布置预习:自读全文,画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小说里发生的主要事件,并按照小说情节的结构特点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2.预习检测:字词积累。
(1)读音:熨(yù)帖熨(yùn)斗择(zhái)菜叶选择(zé)瞅(chǒu)空歼(jiān)灭惬(qiè)意蘸(zhàn)水(2)释义: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赤手空拳:赤手:空手。
两手空空。
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3)辨析:沟通、勾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拐弯抹角、闪烁其词:拐弯抹角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闪烁其词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3.清理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被逼上山,斗争形势严峻。
(开端)第二部分:初到八里坳——听红歌;初次接头;初识黄新;想缴党费。
(发展)第三部分:再到八里坳——为红军腌咸菜,阻女儿吃咸菜;敌人得信搜查。
(再发展)掩护通知;交待党费;嘱托孩子;被敌人带走。
(高潮)第四部分:安全回山里:带孩子及党费回到山里;魏政委登记。
(结局)4.小说中的“党费”含义有什么变化?“党费”本义是指党员按期向所造的党的基层组织缴纳的钱,它在文中的含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初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后来指她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最后指她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
5.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1)小说选取了一筐成策作为特殊的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构思新颖独特的。
缴纳党费,本来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本文却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密切联系起来。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长征开始之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在山区坚持与敌人作不懈的斗争,敌众我寡,斗争十分艰苦。
敌人采用搜山、烧山、移民并村等残酷的手段,企图割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
在这种严酷而又恐怖的情形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成菜,作为党作党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这样构思,使得平凡的咸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
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择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
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
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三、赏精彩,析形象1.合作探究: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概括黄新的性格特点并从文中找到具体依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看哪个小组概括最准确。
2.探究成果展示。
示例一:横向概括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
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
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
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
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
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
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地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
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
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
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
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
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
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示例二:纵向概括借政委的介绍,交代了黄新作为农村骨干、“扩红”时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媳妇、长征后的军属这段生活史、成长史;“我”潜入村子时先闻其声,“扩红”时期的小调传出的是她的心声;接上关系后她对择菜群众的疏散,对窝棚破洞的交代,显出她干练的组织才能和高度的警惕性。
给“我”吃窝窝咸菜,表现她女性的细心和关怀。
领受任务,表明她坚持地下斗争的坚定态度。
临别时用两块银洋缴党费的细节,显出她对党的拳拳忠心。
再次会面时,她对女儿的哄词,表明她同志情胜于母女情的革命理智。
和“我”接头时关于咸菜作党费的陈述,发生异常时的应变措施和对“我”的叮咛,都闪射出她的智慧和机敏。
在“我”可能暴露被抓的关键时刻,她当机立断,施出“调虎离山计”,用宝贵的生命掩护“我”,保住了山上的“中心县委”,“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的双关语,浓缩了她全部行为的思想内核和心声,一个在残酷的斗争年代义无反顾、为革命献身的女烈士的光辉形象巍然屹立。
四、找细节,明特色1.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
试做具体说明。
(1)黄新打开党证,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既点明题目,又说明黄新对党的忠诚,在白色恐怖下,她的心依然与党证上印着的镰刀斧头一样鲜红。
(2)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3)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4)小说在最后也没有一般化地描写黄新被捕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在敌人逼近窝棚时的应急准备:利索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从容地交代八角坳党组织的情况,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这位女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2.本文的细节描写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多处前后照应,找出来并说说这样描写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证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证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腌,也为后面咸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咸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前面有交代,后面有照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