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1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案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目标定位] 1.理解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3.学会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季节的关系。

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①__________。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2>周期:一恒星年:②________________。

(3>速度:近日点A 点,最③________;远日点B 点,最④________。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⑧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d0mPkwxDkP 错误!日⑨______.a d0mPkwxDkP错误!日⑩______.b c .春、秋分日:⑪______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及最小值之间。

3.四季的更替(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⑫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d0mPkwxDkP(2>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⑬________、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⑭____、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是⑮__________的过渡季节。

d0mPkwxDkP(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d0mPkwxDkP4.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

d0mPkwxDkP【问题思考】1.远日点及夏至日,近日点及冬至日的天文含义相同吗?2.假如地轴及赤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昼夜长短和季节如何变化?3.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有何特点?探究点一昼夜长短变化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五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五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 昼长夜短 , 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 越长 (如下图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
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 变长 ,夜
将 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越大 (如下图示)。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23°31′S-23°31′N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解析: 地球公转周期不变,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不变,C错误。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增大,七月份直射北半球纬度更高, 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更短,夜长更长,差值增大,D错误。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 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二十四 节气”备受瞩目。2016年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第 一个节气——大雪。下图是“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行位置对应关系图。 读图,完成2~4题。 2.2016年立冬的日期大致是( C )
3.某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一次出现在大雪,另一次出现
在( A ) A.小寒
B.大寒
C.小暑 D.大暑
4.严格意义上的节气只是一瞬间,2016年冬至是北京时间12月
21日18时44分,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B )
A.19°E,23°26′N
B.19°E,23°26′S
C.139°W,23°26′N D.139°W,23°26′S
日期 ① ② ③ ④
日出时刻 7:32 6:31 4:45 7:2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章 第5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章 第5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答案

第5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识记—基础梳理)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易误点拨]2.(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理解—要点突破)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α。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α′。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考向1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第1题。

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B.105°C.195°D.285°C(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绕行约15°,春分至寒露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考向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

据此回答2~3题。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3.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B.温带范围变大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思维流程)第2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3题,(答案) 2.C 3.C考向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下图为北京时间上午7点时的光照图,弧AB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2021/12/7
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九页。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 [2017·全国卷Ⅱ]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jìnxíng)。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5A-
13)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判断,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2021/12/7
图5A-11
第二十页,共七十九页。
考点互动探究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fúdù)。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南、北)半球移动,哪个(南、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
2021/12/7
图5A-12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九页。
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北 (南)温带范围变大;北半球各地冬 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各地夏季昼长 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 太阳辐射时间增加而均温升高。
2021/12/7
第十八页,共七十九页。
考点互动探究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chénhūn)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
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昼夜长短状况
时刻 日 (地方时) 出
方位
2021/12/7
春分日 昼=夜
6时 正东方
夏半年 昼>夜 早于6时,夏 至日最早 东北方
秋分日 昼=夜
6时 正东方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九页。
冬半年 昼<夜 晚于6时,冬至日最 晚 东南方
考点互动探究
时间 时刻
__短____夜__长____,纬度越高,昼越_____短_______夜越_____长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极___夜_;南半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五带的划分




图5­4 以 _南_、__北__回_归_ 线和 _南_、__北__极_圈_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 略地分为A __热__带__、B _北__温__带_、C _南__温__带_、D _北__寒__带_ 和E __南__寒__带__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 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_逐__渐_减__少__的规律。
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近日点较⑧___快___,远日点较⑨
___慢___。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轴在宇宙空间的
理 方向指向北极星附近,A⑩___赤_道__平__面__与B⑪__黄__道__平_面_____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季节变化
自 主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⑱
梳 __大__,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夏
至日最⑲_小___。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⑳_两___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 _一___次太阳直射。
返回目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考 点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
互 动
地理意义


综 合 能 力 提 升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公转
自 主
1.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1

课时分层集训(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了(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的是(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B.黄赤交角为23.5°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1.B 2.D[第1题,该图反映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此图反映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反映出其数值大小。

故选B。

第2题,公转周期与公转的速度、轨道的长短有关,此图无法进行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从图中也无法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公转速度在近、远日点存在差别,导致两极点极昼、极夜天数有差别。

故选D。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

回答3~4题。

【导学号:29790019】3.该日最有可能为( )A.10月1日B.11月15日C.1月1日D.2月1日4.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北京( )A.旭日东升B.艳阳高照C.夕阳西下D.夜色深沉3.C 4.B[第3题,结合图中太阳运动的轨迹,可判断出该日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时期,由于中山站的纬度接近南极圈,因而该日应接近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的12月22日,由此可判断出该日最可能为1月1日。

第4题,在该日当太阳处于运动轨迹最高点时,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判断出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中山站的地方时为8时,此时北京时间大约为11时,因而艳阳高照。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

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共57张PPT)

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共57张PPT)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 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 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 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 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 分。
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
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
( )。
A.等于23.5°
B.小于23.5°
C.大于23.5°
D.等于46.5°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解析 第(1)题,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 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 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第 (2)题,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 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5°。 答案 (1)B (2)A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 23°26′
当地纬度+23°,26热′ 带

46°52′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深 度 思 考]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 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 方,房屋朝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课件中图版

(2)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 夜长 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______ 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______ 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越大 。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______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 (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 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注
东北
正东 东南
西北
正西 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
(2)五带的划分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第1课时
考点一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 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 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如图示)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 ,哪个 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
【深度思考1】 提示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
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试题(含解析)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配套试题(含解析)中图版

第5讲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时,为3月21日到6月22日,“荡秋千,踏青插柳”为端午节,符合题意。

当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 1.B 2.B下列三幅图中的角度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据此回答3~4题。

3.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4.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解析据图可知,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三地天顶以南的天空中,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②③。

结合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可知,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年内最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三地此日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③②①。

答案 3.A 4.C(2010·重庆文综,3~4)下图是30° N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内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向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

A.南B.东南C.北D.东北6.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1.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1.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

线经过北极点,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
大。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北半球,且甲地纬度最低,因此甲地正午
太阳高度角最大,A项正确。第6题,考查地方时与太阳方位。从图中看出,
甲、乙、丙三地观测日食时均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观测者应朝东
题,A两.3个个平月面夹角最B.小6个时月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由此可知,由目前状
况最C.少9个经月过3个月D两.1平2个面彼月此夹角达到最小值。
关闭
1.A 2.A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3-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图1
图2
图3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点二
考点三
3.五带的划分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30-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3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间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
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对应训练
读某日晨昏线平面与赤道面关系图,完成第1~2题。
1.若M点的地方时是6时,则该日是( )
A.春分日或秋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或冬至日
2.当两个平面彼此夹角由目前状况逐渐
关闭
第1达题到,读最图小可时知,,需晨要昏的线与最赤短道时面间垂约直是,说( 明太阳) 直射赤道,故选A项。第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

黄赤交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α。
角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90°
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 -α。
秒,叫作1回归年。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
角,即图中α′。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提示】 判断昼夜长短变化需注意的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 “三点”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2018·课标全国Ⅰ·T10 日 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
出日落方位
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球公
2017·课标全国Ⅱ·T5
转运动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
日出日落方位及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理解四季
2017·课标全国Ⅲ·T10、 地球运动的 11 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及季节判断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的,目前是23°26′。它的变化会带来以
下影响:
影响的方面 太阳直射范围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五带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季节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小)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 的范围缩小(扩大)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北半球
一年中的最小值,北

冬至日
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夜现象
义 春、秋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分日
昼夜平分
【拓展】 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汇编
课时分层集训(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建议用时:40分钟)
A组跨越本科线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了( )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
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的是( )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
B.黄赤交角为23.5°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
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
1.B 2.D[第1题,该图反映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
此图反映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反映出其数值大小。

故选B。

第2题,公转周期与公转的速度、轨道的长短有关,此图无法进行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从图中也无法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公转速度在近、远日点存在差别,导致两极点极昼、极夜天数有差别。

故选D。

]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

回答3~4题。

【导学号:29790019】
3.该日最有可能为( )
A.10月1日B.11月15日
C.1月1日D.2月1日
4.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北京( )
A.旭日东升B.艳阳高照
C.夕阳西下D.夜色深沉
3.C 4.B[第3题,结合图中太阳运动的轨迹,可判断出该日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时期,由于中山站的纬度接近南极圈,因而该日应接近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的12月22日,由此可判断出该日最可能为1月1日。

第4题,在该日当太阳处于运动轨迹最高点时,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判断出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中山站的地方时为8时,此时北京时间大约为11时,因而艳阳高照。

]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

据此回答5~6题。

5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D.③①②
6.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5.B 6.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地昼长大于12小时(当日14小时,次日14小时04分),且昼逐渐变长;②地昼长小于12小时(当日11小时22分,次日11小时20分),且昼逐渐变短;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当日13小时08分,次日13小时10分),且昼逐渐变长。

第5题,①③两地均昼长夜短,所以在太阳直射半球,且纬度①高于③,(纬度越高,昼越长),②与①③虽不在同一半球,但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纬度最低,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③②。

第6题,③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如果③地为北京,则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

地球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除赤道地区外,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逐渐变大。

] (2018·长春模拟)右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8.此日过后2个月内( )
A.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
B.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
C.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
D.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
7.D8.B[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此时为3月21日,全球各地正东日出,确定旗子的影子朝向为正西,进而确定是国旗飘扬的方向为西北,风向为东南。

第8题,此日过后两个月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正午旗杆影子变短;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变,所以一天中影子移动的角速度也不变。

]
下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其中点。

图示范围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

据此回答9~10题。

9.C点地方时可能是( )
A.8:40 B.9:00
C.18:40 D.22:20
10.当天北极圈昼长最长可达( )
A.19小时40分B.20小时40分
C.21小时40分D.22小时40分
9.A10.D[第9题,本题只显示部分光照图,解答时可将图进行补充扩展,通过对图示进行补充可以得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A点为120°W、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故其地方时为6时,20°W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30°W的地方时为12时。

根据下图分析可知,B点的地方时小于12时,C为ACB的中点,故C点的地方时小于9时。

第10题,根据图示分析可知,20°W与66°34′S的交点位于D、E之间,故D、E两点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10°,B、E两点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20°,E点的地方时比B点的地方时最少早1小时20分,故此时66°34′S的夜长小于或等于22小时40分钟,根据南北极圈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判断出北极圈的昼长。

]
B组名校必刷题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1~12题。

【导学号:29790020】
图1
图2
1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B.乙
C.丙D.丁
1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11.D12.D[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
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

第1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

第12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
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两点关于冬至日时称,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
(2018·鄂东南期中联考)右图中虚线为某地某日太阳垂直投影地平面点的轨迹图,图中N、S、W、E为该地正北、正南、正西、正东方向,该轨迹一年中有两次与东西向线相切,且间隔时间为2个月。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昼短夜长
B.一年中昼长可达14小时
C.此日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小值
D.一年中有2个月正午物影朝南
14.此季节,下列现象成立的是( )
A.英吉利海峡风浪最大
B.北冰洋航线航行条件较好
C.北京香山游人如织
D.我国沿海禁渔期结束
13.D14.B[第13题,图中显示该地该日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该地位于直射点南方;题干中说轨迹一年中有两次与东西向线相切,说明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北半球;相切间隔2个月,所以该地纬度大约是15°N。

此日直射北半球,所以该地昼长夜短;该地为15°N,所以昼长不到13个小时(20°N昼长最长13小时13分);正午日影最小为0;该地轨迹相切时间间隔2个月,所以该地正午物影有2个月朝南。

第14题,该季节为夏季,所以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小;北冰洋海冰部分融化,航行条件较好;北京香山秋季是旅游季节;我国沿海禁渔期结束时间为夏末秋初。

]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15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1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15.D16.C[第15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

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选项正确。

第16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
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