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

高二地理自转和公转知识点高二地理课程中,自转和公转是天文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是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即一个恒星日。

1. 自转的地理意义自转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不断向西移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2.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除了昼夜交替,自转还导致了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因此世界各地的时间存在差异。

此外,自转还会引起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如赤道地区因受到太阳直射而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则因太阳斜射而气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约为365.25天,即一个回归年。

1. 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且地球的自转轴有倾斜,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

2.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公转还会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正午时分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也会发生变化。

在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阳光直射,因此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而在冬至日,情况则相反。

三、自转与公转的结合影响自转和公转的结合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物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导致了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这对于农业生产、动植物的迁徙和繁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地球的运动还影响了海洋的潮汐现象,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的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对地理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自转:
1.时间的划分:地球自转约为23小时56分钟4.1秒,因此人们将其划分为24小时一天的时间单位,从而方便生活和工作。

2.日照时差:由于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日夜变化,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也会有所差异,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有很大影响。

3.气候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主要由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引起的气候变化决定。

如赤道地区因为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较多,因此比较热,而两极地区则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因此温度较低。

地球公转:
1.时间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人们以此为基础,划分出了一年的时间单位,方便人们计算和安排活动。

2.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和公转速度的变化,不同季节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等环境因素上的差异。

3.地理位置的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位置相对于太阳的距离不同,这也决定了地球不同时期能看到的星座和行星。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人们的时间计算、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和天文现象的观测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即一天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形成了昼夜的变化规律。

当地球上其中一地区正面向太阳时,就是白天;当该地区背向太阳时,就是黑夜。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于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节奏。

不同地理区域的自转速度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时差情况。

其次,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一周所花费的时间,即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变化的。

夏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而冬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于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的不同。

当太阳直射的地方越靠近赤道时,温度就越高,形成夏季。

而当太阳直射的地方离赤道越远时,温度就越低,形成冬季。

公转也决定了地球上的四季的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还体现在日照的变化上。

自转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公转决定了每个地区在一天中的阳光照射时间长短。

这种变化是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赤道地区,由于太阳直射,温度较高,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角度很小,温度较低。

日照的变化还影响着地球上的植被分布和动物的活动。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殖往往与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

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还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其他一些影响。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地球的地球磁场,它是地球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暴和电磁辐射的重要屏障。

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地球上的海洋水流和气流的分布。

例如,由于地球公转导致赤道地区温度较高,冷热气团在赤道附近进行热交换,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和洋流。

这些气流和洋流对地球上气候系统的分布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来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它们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日照、气候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自转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时差,公转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分布。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公转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地球的形态、气候、季节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自己的轴线为中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过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日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当日升起的太阳在一天中从东向西直线运动,所以看起来是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在自转的过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会造成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长、季节等变化。

例如,在北极圈内,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太阳从5月到7月期间不落下,形成了白昼连续的极昼现象。

而在南极圈内,则是从11月到1月期间连续的白天。

在赤道附近,则是昼夜时长几乎相等。

地球自转的间接影响还表现在地球的形态上。

在自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的赤道部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稍向外突出,赤道部分比两极位置直径长大约43公里。

这种偏离球形的现象被称为地球的“赤道膨胀”,其对形成地球的自转椭球、地球形变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365.24天。

地球公转对地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地球公转造成了地球四季交替的现象。

地球因为公转而绕着太阳运动,赤道与太阳夹角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

对于靠近赤道的地区,由于它们与太阳的夹角较小,所以一年中的气温波动较小,昼夜时长也几乎相等。

而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变化越来越明显,昼夜时长也会更加不同。

另外,地球公转还会造成在不同季节地球表面的水汽分布变化,从而影响降水分布和干湿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另一个影响是它决定了日地距离的变化。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不稳定的,因为地球的公转是椭圆轨道,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距太阳最近时为近地点,距离达到1.5亿千米,距太阳最远时为远地点,距离达到1.52亿千米。

近地点时,太阳的距离最近,这时地球表面的温度要高于远地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运动形式便是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且多样的影响。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这一过程就被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 小时56 分4 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昼夜交替。

随着地球的自转,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则是黑夜。

昼夜的交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对于人类来说,白天是活动和工作的时间,夜晚则是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对于植物而言,白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能量,夜晚则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能量。

这种昼夜的交替规律,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条件。

由于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这种力使得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在大气环流中,地转偏向力对风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在北半球,信风会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而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

在洋流的运动中,地转偏向力也起着关键作用,导致洋流的流向发生偏转,从而影响了全球的海洋环流模式。

此外,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形状。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略微隆起,形成了一个扁球体。

赤道的半径比极半径大约长 21 千米。

再谈谈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被称为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太阳的距离不是恒定不变的。

每年 1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被称为近日点;而每年 7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被称为远日点。

虽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对地球的季节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季节的变化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的倾斜角度引起的。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66°34′的夹角,而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围绕着太阳公转,自身也在自转。

这两种运动对于地球的形态、气候、地理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身轴线旋转。

它的地理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昼夜变化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因此每个地方都会有12小时的日间和12小时的夜间。

这种昼夜变化的现象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活节律,也影响着人们的作息习惯和经济活动。

2. 形成地球的纬度系统地球自转也是形成地球纬度系统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轴线与地平面夹角不同,使得赤道和南北极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有明显差异。

因此,人们把地球表面分为各种纬度,以便衡量和表示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生态、资源等差异。

3. 形成风向和气压带地球自转也是形成风向和气压带的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会不停地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气温差异。

同时,地球的旋转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现象,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

这些气压带和气温差异导致了大气运动,形成了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季风气候区。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它的地理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四季交替地球公转也是形成四季交替的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因此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受到的阳光照射也不同。

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就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2. 形成地球的经度系统地球公转也是形成地球经度系统的原因之一。

地球公转一周的圆周被分成360度,因此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各种经度。

这些经度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个地区在同一时刻的时间,以便人们协调国际时差、飞行航线等问题。

3. 形成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球公转造成了地球不同区域接受不同光照时间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了地球各区域的气温差异,也是决定地球气候因素的重要之一。

三、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紧密联系的,二者共同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极点的角速度为0。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计算公式为v = ω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距离)。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 地方时。

- 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为: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

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地理意义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冬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太阳高度角(h)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地面
h
晚上 h<0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太 阳高度角最大,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极点上太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化 ,始终等于当天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秋分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N 66°34′N
3. 21 ~ 9. 23 :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南半球较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冬至日(12月22日)
9.23~ 次年3.21: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北半球较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90°
46°52 ′ 23°26 ′ 0°
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0° 23°26 ′
46°52 ′ 90° 66°34 ′
43°08 ′ 0°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时00分 12 时00 分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自己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24小时。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
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表面每天都会有昼夜的变化。

同时,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和地球轴线倾角的影响,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演变。

其次,地球公转还引起了时间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地球的日照时间和季节也在变化。

这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于地球的形态和地理坐标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两极压缩,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形态。

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参考坐标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地图制图和导航定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引起了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的农业生产、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并对
于地球的形态和地理坐标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宇宙中,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其运动方式对于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的两种主要运动,即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地理景观、决定了气候氛围、影响着物种分布和人类活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一年的周期。

由于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会发生变化的。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所处的地区便是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我们所处的地区则是夏季。

这种公转所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态和人类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地球靠近太阳,太阳光线照射面积相对较大,由于光照充足,气温升高,植物的生长旺盛,农业生产丰收。

相反,在北半球冬季,地球离太阳较远,阳光照射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气温下降,植物生长减缓,农作物产量减少。

因此,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地球自转对地理格局的影响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使得地球上的各处都经历一天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种自转运动对于地球上的地理格局和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存在。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无数条平行线,而纬度则是指从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的弧长。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每个位置都经历不同的白天和黑夜,这导致了各地气温、日照时长和季节的差异。

其次,地球自转带来了地球的自然景观多样性。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地球上的山脉、河流、草原等地理特征得以形成,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例如,赤道地区阳光直射,气候炎热,热带雨林分布广泛;而极地地区由于光线的倾斜度较大,气温极低,覆盖着冰雪。

最后,地球自转决定了风力和洋流的存在。

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表面的等压线和无数的气压带,而这些等压线和气压带间的差异使得气候变得复杂多样。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运动方式就是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看似平常,却对我们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环境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就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它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舞者,永不停歇地旋转着。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部分和未被照亮的部分不断交替,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不自转,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一半永远是白天,酷热难耐;另一半永远是黑夜,寒冷刺骨。

这样的极端环境,生命将难以生存和繁衍。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时间也不一样。

人们根据经度的不同,将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

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当我们在东边的城市看到日出时,西边的城市可能还在沉睡之中。

这也使得我们在进行跨国旅行或者国际交流时,需要时刻关注时差,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地转偏向力在很多自然现象中都发挥着作用。

比如,大气环流中的气流运动、河流的流向等。

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冲刷,而南半球则是左岸。

接下来谈谈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每年1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

不过,这种距离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影响相对较小,地球季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轴倾斜造成的。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不同,导致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同。

比如,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则处于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星球,因为它不仅进行着自转,还同时进行着公转。

自转指的是地球在自己的轴线周围旋转,公转则是指地球在太阳周围运动。

这两个运动对地球的影响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将会探讨它们的影响和意义。

一、自转对地球的影响1.1 影响一:日夜交替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因此每24小时即可完成一次自转。

这个速度快得让人无法感知,但它对日夜交替产生了影响。

当地球沿着自转轴旋转时,我们看到的太阳会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地球自转的速度预测每天的时间,并制定行事计划。

1.2 影响二:地磁场地球的自转导致磁场的产生,而地磁场则保护着我们不受太阳的辐射危害。

地球的磁力线从南极和北极垂直地面向外延伸,形成了一个保护层,能够吸收太阳造成的电离辐射,让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损害。

因此,地球的自转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1.3 影响三:离心力当地球自转时,各个点的线速度不同,距离自转轴越远的点的线速度越快,距离自转轴越近的点的线速度越慢。

这种不均匀速度会产生离心力,影响着地球的形状。

在赤道附近,地球的半径要比两极处的半径大约42千米。

这种形状差异被称为地球的“赤道膨胀”,因此地球看起来像一个略微扁平的球体。

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2.1 影响一:四季更替地球不仅自转,还在绕太阳公转。

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的一年。

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近或远的程度不同。

当地球离太阳更远时,就是冬季;当地球更靠近太阳时,就是夏季。

而春季和秋季则是位于这两个季节之间的季节,因为春分和秋分时,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最小的。

2.2 影响二:引力每个星球之间都有引力作用,这也是地球能够绕着太阳公转的原因。

如果地球上的万物不受太阳的引力影响,那么地球将会飞出太阳系。

因此,太阳的引力对地球的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自转和公转的意义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它们一起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及其意义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及其意义
例:若黄赤交角缩小,则 A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每一时刻,晨昏线与纬线圈相交,把纬线圈切割成一部分位于
位于黑夜中,一部分位于白昼中,称为昼弧和夜弧。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夏季半年公转速度慢,所以同样的路程需要更多的 时间,所以夏季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季半年。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和夜的更替 (1)昼夜的形成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 不发光也不透明的 球体,所以在同一 时间里,太阳只能照 亮地球的一半,就有 了昼夜半球之分,昼 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 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 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例:兰州103°53′E,北京比兰州地方时早49分44秒, 求北京的经度?
49分44秒=15′×49+11′=12°26′,得知北京为116°19′E
(2)地球上并不是越是东越是早看见日出, 同一纬线是越东越早看见日出——举例
(3)地方时的计算 掌握一个原则: 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肯定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肯定地方时为18点
2、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 越大,能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 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整个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整个出现极 夜现象。
3、赤道任何一天都是昼夜等分;春秋分日各地 都是昼夜等分。
4、太阳直射点越向北,北半球各地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越向南,北半球各地昼越短夜越长。
4、速度 (1)角速度——地球上各点在单位 时间里绕地轴转过的角度。
除了南北两极点为零之外,任何地点 的自转角速度都是15°/h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更替 (二)、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 (三)、地转偏向力
亚洲
亚洲
(一)、昼夜更替






1、晨昏线
昏线






2、晨昏线的特点
①、晨昏线所在平面
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晨昏线平分赤道。
③、晨昏线上太阳高

半 球
度为0°,晨线上日出, 半
一些特殊的地方时的判读:
①.O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12时 ②.P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24时/0时 ③.Q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6时 ④.R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18时 ⑤.S点所在地区的时间: 12时
P
Q
O
S
O
R
P
总结:
① .太阳直射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时间为正午12:00;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时间为午夜0:00(24:00)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00。
昏线上日落。

④、春秋分时晨昏线
与经线圈重合;夏至
和冬至日,晨昏线与
经线圈相交且与极圈
相切。
3、晨昏线的判读
图中的白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昏线






N
N
S
图一
S
图二 侧视图
S
图三
P

0

30

Q
N
R
观察判断:在6月22日北极上 空俯视图中晨线与昏线的区别。
P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
2。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

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

B.日界线
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
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
C。

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规定)
(2)零时线:(变化)
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
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
D。

区时计算方法
(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
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5°商+1=时区数
<7。

5°商=时区数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E。

特别的计时方法
---———----——-————----—--——---—-—-——-———-——---——-—---—————--——--—-—--——--—----------—------———————-------—-——----—
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
4。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三轴椭球体
--————-—-—-——--———-—————--—————————--————--——---
——-----—----—--——---—-—-———-——--——-—-———-———--——-———---—---—---—---
小结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4.使地球形成“三轴椭球体"
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2.昼夜长短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关于时间的计算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2。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3。

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4。

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5.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点
(2)关于昼夜长短的计算
方法一:根据昼弧、夜弧的弧度
即:昼长(夜长)=昼弧(夜弧)弧度 15°
昼弧度数是指昼弧所跨的经度数;
夜弧度数是指夜弧所跨的经度数。

方法二: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计算
即:昼长=(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昼长+夜长=24小时
—-——--——-———————-—-—-——--—---—-—--————--—--------—-———----—---———-———————-——-—-—-—--———--—-—-—--———-———--———--—-——---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
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降低
(2)随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 = 90°— ︳Φ—δ ︳
式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H=9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有关太阳高度计算题 1.关于热水器角度计算
计算原理: a=纬度差
2.关于楼间距的计算
计算原理:
s/h=COT H s=h*COT H
S:楼间距 H:当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h: 楼房高度
-——---—-—---—--——-———-—---—-—----——-----————-----—-———-—-----—---—--—-——--——-———---—-—-——-——---——-—-——-————-—---—-
4。

四季的形成
(1)天文四季:
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
一般把3、4、5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3)传统上的四季
二十四个节气,以“四立”为四季的起点
——-—-——-——-—-———-—--————----————--——-————-—-———-——-——--—--—---———-—-———-————-——---—---—-—-———--———-----————-—————-—-——
5。

形成五带
-——-------———--—--———-—-——-——---——-—-—--—-—-—-——--—-—--—-——-—-————---—--—--————-———-——-—--——-----—-—-—-————-——---—--—
小结
h s H
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