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
浅谈中学课文《祝福》的写作特点
浅谈中学课文《祝福》的写作特点浅谈中学课文《祝福》的写作特点《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写作特点1、对小说的命题、对时节、情节精心安排,突出了主题:作者对小说的命题,对时节、情节的精心安排,突出了对立的阶级关系,加强了对不合理的旧社会制度的控诉力量,也使小说的悲剧性更加深刻。
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祝福》,全文的情节开展也大都在祝福或祝福前后的时节,紧紧环绕着题目。
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家是在冬初,而最能表现她勤快的是年底的劳动;她被婆婆劫走是在新年过后不久;祥林嫂被卖改嫁的情况是卫老婆子在新正将尽到鲁家来拜年的时候说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家后柳妈恐吓她是在腊月二十以后;我回到鲁镇是在送灶之夜,不几天遇到了祥林嫂,在祝福的当天听到了祥林嫂的死耗。
这些情节开展的时间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
在这样构思和安排下,作者又着意在处处点染新年的气象和景物,为小说情节开展勾画背景和渲染气氛。
如一开头就写出灰白沉重的晚云,爆竹的钝响和震耳的大音以及幽微的火药香,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及其特点,简洁地勾画出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的新年气象。
下面描述祝福的礼仪和福礼,又描写了年底常有的大雪天气,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飞舞的雪花和新年气象融汇在一起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忙碌的新年而又是沉寂的雪夜,互相映衬,为下文抒发悲愤的感情渲染了气氛。
在柳妈恫吓祥林嫂时,作者也带了一两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祥林嫂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起了点明时节,并和全文中的写景相呼应相协调的作用。
鲁迅《祝福》教案教材
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 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 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 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 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 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 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讨论:作品中“我”的形象。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 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 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 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 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 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 是事件的见证人。
本文的环境描写几乎都同雪 有关,与“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等诗句的境界相 比,本文的“雪”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一种豪
迈,一种大气,“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则是一种清凉淡远,而 本文的雪则是凄苦悲凉的,这给全 文抹上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化了 小说的悲剧主题。同样的意象,不 同的境界,全由主题需要而决定。
(1)钝dùn (2)暄 xuān (3)拓 t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间 jiàn (5)悚 sǒng (6)踌蹰 chóu chú(7)谬 miù (8)俨 yǎn (9)骸hái (10)咽yè (11)驯 xùn ( 12)帏 wéi (13)讪shàn (14)歆xīn (15)咀嚼 jǔjué (16)滓zǐ (17)蹙 cù (18)槛 kǎn (19)窈 yǎo (20)惴 zhuì (21) 更 gēng (22)芥 jiè (23)霭ǎi (24)孽 niè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必修三
较好
不精神
麻木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
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找眼睛
① 初到鲁镇——顺着眼 顺着眼, ② 再到鲁镇—— 眼角带泪痕 ③ 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
④ 捐 门 槛—— 分外有神 ⑤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⑥ 行 ⑦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论特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讨论人物形象
鲁四老爷 柳妈 我
研读:人物形象——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 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 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 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 重要人物。
研读:人物形象——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 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 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 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 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祥林嫂——悲惨遭遇
• • • • • •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第一 青黄 次 第二 青黄 次 第三 黄黑 次 衣着 两颊 眼睛 饰物 白 乌 红 顺着眼 蓝 白 白 乌 顺着眼 无血色 有泪痕 蓝 白 消 瘦 渐或一轮 竹 篮 破 碗 不 堪 消尽悲哀 竹 竿 精神 状态
谁是凶手???
• 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占封建统治地位的 人物群 • 以柳妈为代表的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民众 • 祥林嫂自身原因——做惯了封建伦理道 德的奴隶
•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个性——顽强、倔强
总结: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 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 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 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 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 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 被旧社会所吞噬。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
《鲁迅研究》作业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的三大文化遗产是————、————和————。
(批判旧传统,反省新传统,批判国民劣根性)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的————。
(《狂人日记》)3、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4、赵太爷、鲁四老爷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阿Q正传》和《祝福》)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嘲》)6、鲁迅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和————。
(少年鲁迅、青年鲁迅、中年鲁迅、晚年鲁迅)7、鲁迅生前的第一个杂文集是————,最后一个杂文集是————。
(《坟》、《且介亭杂文》(末编))8、鲁迅的小说《故乡》,出自他的小说集————。
(呐喊)9、史涓生、吕纬甫、魏连殳等人物,分别出自鲁迅的小说————、————和————。
(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1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自题小像)11、所谓的“周氏三兄弟”分别为————、————和————。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12、鲁迅的小说《祝福》,出自他的小说集————。
(彷徨)13、请填写出《阿Q正传》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阿Q、小D、王胡、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小尼姑)等)14、鲁迅散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是————,一是————。
(独语(自言自语)、闲话(闲谈))15、“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出自鲁迅的旧体诗————。
(《悼丁君》)16、鲁迅晚年,参加了一些政治性的组织,这些组织有————、————和————。
(“左联”、“人权保障同盟”、“中国自由大同盟”)17、“宴之敖”是鲁迅历史小说————中的人物。
(《铸剑》)18、鲁迅一生曾经任教过的大学有————、————和———。
鲁迅事迹优秀4篇
鲁迅事迹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鲁迅事迹优秀4篇鲁迅的主要事迹篇一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祝福》原文
鲁迅《祝福》原文及赏析《祝福》是出自于《彷徨》。
小说集的名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时鲁迅先生的心态。
但这并不是对革命产生了怀疑,而是反思。
接下来,我们一同来看该文的原文。
❖原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鲁迅《彷徨》精彩读书笔记
鲁迅《彷徨》精彩读书笔记鲁迅《彷徨》精彩读书笔记《彷徨》内容简介《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鲁迅《彷徨》精彩读书笔记《彷徨》中的人物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行路线,人物的悲剧性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
在作者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
读鲁迅的作品或许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然而命运的恶化仅仅只是改造社会便可以彻底消除的么?人群之中,种种畸形的集体无意识,仅仅只是一个“国人劣根性”所能概括?可惜的是,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我们的主流评论体系中,对于鲁迅的解读仅仅停留于对黑暗社会和国民劣根性鞭辟入里的批判,似乎更关注鲁迅的作品之于当时或现在,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状态反映,并以此来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假如鲁迅的作品只有政治意义或社会批判意义,只是针对彼时彼境某一人群生存状态的书写,那么当时过境迁,阶段作品或伟大作品只能成为博物馆艺术,而不可能成为穿透漫长时光而丝毫不减其光彩的长河作品。
而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或教科书式的所谓权威评论似乎正在做着这样的事,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仅止于阶段作品,却将鲁迅其人捧至神圣而不可撼动的地位,于是神坛上的鲁迅变成了一幅刻板的木刻像,黑白分明没有血肉。
鲁迅《祝福》赏析
鲁迅《祝福》赏析鲁迅《祝福》赏析【鲁迅《祝福》内容简介】 《祝福》这篇⼩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亥⾰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的摧残与迫害,揭⽰了封建礼教吃⼈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
丈夫死后,狠⼼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爷家做佣⼯,受尽视、虐待。
很快她⼜被婆婆家抢⾛,并且拿⾛了她在鲁四⽼爷家打⼯的所有⼯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
贺⽼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有了⼉⼦阿⽑,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
然⽽命运多⾇,贺⽼六因伤寒病复发⽽死,不久,阿⽑⼜被狼吃掉。
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于是,⾛投⽆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爷家。
可是⼈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
她千⾟万苦积钱捐了门后,依然摆脱不了⼈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年⼀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但是,⼈们⾮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个谬种。
【鲁迅《祝福》赏】 《祝福》是出⾃于《彷徨》。
⼩说集的名字告诉我们这样⼀个事实——当时鲁迅先⽣的⼼态。
但是不是对⾰命产⽣了怀疑,⽽是反思。
我们看见⽂化好像也不能拯救⼈们的灵魂。
五四之后是长久的低潮。
怎么办?中国的问题究竟在哪⾥? 于是祥林嫂出现了。
她是最惨的中国妇⼥,经历了所有妇⼥的不幸。
然后是谁导致她不幸呢?是命运?是社会?是鲁四⽼爷? ⽂本讨论了很多,最后我们发现了⼀群可怕的凶⼿……四周和她同样不幸的⼈,他们看似同情却冷漠地逼迫着祥林嫂……眼神⾥透出的悲剧命运——《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写赏 “眼睛是⼼灵的窗户。
”要写出⼀个⼈精神⾯貌的变化过程,⽆疑,眼睛的刻画是最重要的。
鲁迅先⽣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个⼈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
”《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个⽣动的明证。
《祝福》是鲁迅⼀九⼆四⾄⼀九⼆五年间⼩说合集《彷徨》中的第⼀篇。
鲁迅小说《祝福》
祥林嫂形象——语言、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举例 作用
自述阿毛 突出了她的 痛苦与自责 之死
动作描写 举例
她讪讪的 缩了手
作用
表现其难 为情 说明其心 怀希望
说明其彻 底崩溃
与柳妈的 加重了她的 转了几圈, 精神负担 疑惑的走开 对话 展示其矛盾心 受了炮烙似 与“我” 理,说明希望 的缩手,失 的对话 彻底破灭 神的站着
《祝福》人物 主要人物:祥林嫂 次要人物:鲁四爷、我、柳妈、四婶、卫婆子、 婆婆、鲁镇上的人……
祥林嫂形象——肖像描写
小说三次对祥林嫂进行肖像描写,请找出相关的 片段,完成以下表格,并观察发生了怎样变化:
衣着打扮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死前相遇
脸色
眼睛
精神状态
衣着打扮 初 到 鲁 镇 再 到 鲁 镇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 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 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 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可怜的祥林嫂最终在祝福之夜孤寂地死去
了。你觉得害死祥林嫂的凶手是谁?
谁是凶手?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 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 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 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 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 《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 主意。 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 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 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 “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 “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 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 步。
《祝福》鲁迅高中语文必修三
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一丝希望
祥林嫂——肖像描写
作用:概括了祥 林嫂悲惨的半生,通 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 露了祥林嫂所受到的 摧残和迫害。
讨论:
1.祥林嫂受到的摧残、 迫害来自哪些人?这些 人带给祥林嫂的压力是 一样的吗?试分析。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神 权 封建思想!!
夫权
2.造成祥林嫂悲剧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 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 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 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 建的必要性。 •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 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语言特色:
沉郁的色调传 达悲哀的感情
•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 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 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 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 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 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 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 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祥林嫂——悲惨遭遇
• • • • • •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第一 青黄 次 第二 青黄 次 第三 黄黑 次 衣着 两颊 眼睛 饰物 白 乌 红 顺着眼 蓝 白 白 乌 顺着眼 无血色 有泪痕 蓝 白 消 瘦 渐或一轮 竹 篮 破 碗 不 堪 消尽悲哀 竹 竿 精神 状态
语 文 必修3
第一单元 小说天地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2.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 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 《孟子》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 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 子”),简称为“四书” 。
《祝福》说课稿5篇
《祝福》说课稿5篇《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下面由作者给大家整理《祝福》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祝福》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
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
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目标: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复习鲁迅的小说集介绍怎样鉴赏小说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布置作业理论支持结束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祝福》读书心得(12篇)
《祝福》读书心得(12篇)《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下面是整理的《祝福》读书心得(12篇),欢迎阅读。
《祝福》读书心得篇1《祝福》是我读鲁迅先生的第五篇文章,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社会无奈,还有对鲁迅先生文笔的敬佩。
起初刚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竟误认为这不是一篇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认为这篇文章可能是一片记叙文,但是慢慢的读下去,我发现我错了,我突然觉悟,这是一篇更加具有讽刺意义的文章,文章所讲的故事与文章所描述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能准确反映出鲁迅先生心中对中国人现在面对外袭者麻木不仁的愤怒与无奈,也能从字里行间中读出过去人们过分迷信,不肯尊重科学,更令人可悲的是,人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可笑的是还被他人“称赞”。
那些往往说真话的,却被人当成笑柄抓住不放。
这些行为都是可鄙,可对当时而言,这些实在常见不过了。
文章内容与题目《祝福》有很大的反差,正是因为这些反差,让鲁迅的文章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以上感受只是众多感受中的一些,但是我认为最重要。
鲁迅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几乎从一个出发点去写:讽刺当时那些面对当时中国国情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与鼓励人们破除封建思想,激励他人。
《祝福》读书心得篇2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创作背景为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
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不幸故事,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对普通百姓的迫害。
《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更加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读完第一遍的感受关键词是“愚昧”和“愤怒”,再看第二遍后,整体感触更多的是“心痛”和“沉重”。
一、命运的抗争整个故事中,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抓——改嫁——失去丈夫和儿子——再打工——絮絮叨叨被人唾弃。
鲁迅《祝福》
祥林嫂生为女性,身上集中了劳动妇女 所具有的种种优点,她为人正派,生活俭朴 ,处事诚实,安分守己,谨言慎行,且手勤 脚快,终年劳顿,是个劳动能手,干起活来 “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祥林嫂对生活 并无什么要求,但她具有顽强的求生能力, 一直用自己坚毅的努力和辛勤的劳作来争取 自己生活的权利。可见,祥林嫂集中了劳动 妇女优秀的品质,是一个“好女人”,是封 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n或 悚然sǒng 踌蹰chóu chú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形骸hái 面颊jiá 沸反盈fâi天 新正zhēng 荸荠bíqí 呜咽yâ 驯xùn熟 桌帏wãi 讪讪shàn 怔怔zhēng 咀嚼jǔ juã 瞥pi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zhuì 歆享xīn 牲醴 lǐ 蹒跚pán shān
祝 福
《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是其中最著名的小说,写于1924年。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 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 小 说 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 文 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 文 五部
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
环境描写,亦在暗示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1、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 2、祥林嫂失去贺老六:春天、伤寒病 3、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春末、狼 4、祥林嫂惨死: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至 时的祝福晚上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或者说不能有春
天的女人,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不
能有希望的女人„„
鲁科版-语文-高一-《祝福》文章背景
《祝福》相关素材1.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写于1924年。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以后的低潮期,社会现实黑暗、压抑,由于对社会时局和民族命运的极度担忧,鲁迅的思想一度处于苦闷和彷徨之中,这个时期收入这个集子中的11篇小说,大部分以揭露社会现实黑暗、封建礼教吃人的实质,批判中国民众愚昧不争为主题,而《祝福》是集子中的第一篇,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篇。
2.关于鲁迅的故事(1)“豫才”和“预才”鲁迅刚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周先生”或“豫才先生”,但鲁迅通常总喜欢把“豫才”写成“预才”。
有一天,一个好奇的教员问鲁迅先生:“周先生,你这‘预’和‘豫’字究竟有没有不同?旁边另一位教员随口应道:“这两个字是一样的,可以换着写。
”但鲁迅却很郑重地解释说:“这两个字原是一样的,但在我却是两样的。
——我家里的人为我取名的意思,是希望我成为‘豫章之才’。
可我呢?总感到自己还在‘预备’。
而且,我在杭州教书时,教的也是预科,所以,我总是写这个‘预’,而不写那个‘豫’。
”此话传出,大家都为鲁迅的博学与谦虚所感动称道。
(2)吃面包皮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留学时,常与挚友许寿裳同桌吃面包。
许寿裳有一洁癖,吃面包时总要撕去边缘的皮,鲁迅却舍不得,总是拣起来吃掉。
许寿裳很感诧异,于是问:“何以如此?”鲁迅随问答道:“我喜欢吃的。
”许寿裳信以为真,此后,每次同吃面包,都特意把面包皮送给鲁迅。
多年之后,鲁迅与人笑谈这件往事时说:“由此可看出许先生的老实厚道。
”(3)工人求字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经常亲自到印刷厂去校对讲义稿,他衣着简朴,态度谦和,深受印刷工人的尊敬。
一天,有一个工人问鲁迅“就”字怎样写,鲁迅马上抽出一张纸来,提起笔,一点一横地写给他看。
几天后,鲁迅又来到印刷厂,这个工人又来问“是”字怎样写,鲁迅又立即拿起笔来,写给他看。
就这样,每当鲁迅来到印刷厂里,这位印刷工人总要向鲁迅请教,鲁迅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孜孜不倦地一笔一划写给他看,教他怎样运笔。
简论高一语文第二册鲁迅小说《祝福》的双线结构
简论高一语文第二册鲁迅小说《祝福》的双线结构《祝福》是鲁迅小说中悲剧描写最强烈的作品之一,不仅象征吃人的寓言,更渗透着启蒙知识分子的反叛与悲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简论高一语文第二册鲁迅小说《祝福》的双线结构,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论鲁迅小说《祝福》的双线结构关于鲁迅小说《祝福》的结构线索,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教版,2000年)是这样说的: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没有论述。
因此,老教参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而且影响广泛。
有人据此对《祝福》结构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该小说在结构上存在松散的毛病。
我认为,这一问题不在于鲁迅,而在于我们对小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以“我”所见所闻为线索,《祝福》的结构框架是:“我”来到鲁镇,见证了祥林嫂之死──“我”回忆起先前所见所闻的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我”从回忆中惊醒,再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至此,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第二部分(指回忆部分)作为小说的主体,在情节中并没有“我”的出现,那么,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是如何连缀起来呢?顺着这一问题深入研读,我们会有一个可喜的发现:除了“我”这个线索人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人物──卫老婆子。
卫老婆子成为线索人物有两个重要条件:一、卫老婆子的娘家是卫家山人,而祥林嫂又是她母亲的邻舍。
二、卫老婆子的社会身份是个中人,她为祥林嫂联系工作,为她找活儿干。
正因为如此,卫老婆子成为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另一个实际见证人。
而“我”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亲见。
在说明这个线索之前,先要说明一点,鲁迅把祥林嫂的活动范围锁定在鲁镇,而对祥林嫂在鲁镇之外的生活采取了间接方式来写,或由祥林嫂自叙,或由他人转述。
弄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明白卫老婆子所起的线索作用。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卫老婆子把祥林嫂介绍到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并说明了其家庭变故。
祝福鲁迅字词惶急谬种
祝福鲁迅字词惶急谬种篇一:祝福《祝福》练习题一、选择训练1.下面红色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是()A.钝响dùn 监生jiàn 彷徨páng 间或一轮jiàn不更事gēng胆怯què咀嚼鉴赏jiáo B.炮烙pào新正zhèng呜咽yèC.驯熟xùn 朱拓tuòD.荸荠bí暂时zhǎn 形骸hái 诡秘wěi2.下面的字词书写都正确的是()A.清炖竦然寒喧歆B.踌蹰镯子尘芥怨府C.缪种牲醴蹙缩脸颊D.惊惶讪讪草窠揣揣不安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①_______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_______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_______,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_______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②往日同游的朋友,_______已经云散,_______鱼翅是不可不吃的,_______只有我一个……A.①因为、而是、因为、便;②虽然、然而、即使B.①但、因为、但是、便;②虽然、然而、即使C.①因为、而是、因为、只好;②尽管、但是、虽然D.①但、因为、但是、只好;②虽然、然而、即使4.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佯了?”意思是_______她再来。
但到第二年的新正,她也就绝了望。
②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_______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_______的神气,还要_______许多眼泪来。
A.希望往往鄙薄陪出B.盼望往往鄙薄流出C.盼望就鄙视陪出D.希望就鄙视流出5.与下面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地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A.四婶慌忙地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
《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
那么大家知道《祝福》出自鲁迅哪本书吗?下面去看看吧!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叙事结构是一部小说布局的纲领,叙事结构的形式对于小说情节的思想主题与展开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村的真实面貌,下面就针对《祝福》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进行深刻的分析。
“归乡”模式是鲁迅作品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在《祝福》中,以主人公回到鲁镇的角度来描写小说的主体时间。
在文章的开篇中,写到了“我”回到了鲁镇,这次回来并非是为了《故乡》中提到的“寻梦”,而是“早已决计要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故乡对于“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我”无法融入其中。
在鲁四老爷的眼神里,“我”看得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因此,不会在这里久留,在决心
要走的时候,却意外的遇到了祥林嫂。
在接下来,作品通过两条主线来为读者呈现出旧社会的农村,一方面,祥林嫂的发问激起了“我”精神世界的波澜,另一方面,文章通过“我”旧时的回忆串联起了祥林嫂的一生。
最后,“我”开始对祥林嫂的一生进行回顾,虽然文章的主线是以顺序的模式来进行展开,但是却穿插了倒叙的模式,这并不会影响文章的主体,反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为读者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祝福》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一直以来,鲁迅小说与传统小说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叙述方式的区别,他的小说主要使用的限制性的叙述,从而将叙述人与作者明显的剥离。
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者为小说中的“我”,“我”并不是与故事脱离的作者,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这些事物的人。
《祝福》中的“我”实质上是一个旁观者,从始到终,“我”都没有对事件进行判断和评价,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我”对于事情的叙述就是事实的本体,这不仅仅是叙事内容的客观需求,也是对小说创作史上叙事方法的拓展。
在《祝福》中,大量应用了多语叙事的模式,将每一个故事线索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故事主线的描述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就有效的增加了事件呈现的多面性与立体感。
祥林嫂到鲁家做女工时,看到了“夫家的堂伯”,此时,作者以鲁四老爷的口吻描述到:“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不久,这一推想就得到了证实。
而“我”是不可能清楚祥林嫂在做女工之前发生的事情,这正好就借鲁家人的口中表达了出来。
此外,作者也安排了卫家山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她成为了联系祥林嫂与鲁家的一个纽带,合理的展示出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这就对祥林嫂未来的人生悲剧奠定了基础。
此外,鲁镇的人、四婶、柳妈也或多或少的参与到了事件的叙述过程中,这都是通过与“我”独立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的,让作品可以表现出一种多角度的叙事模式。
从这一层面而言,《祝福》中通过主体事件与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将事件的原始形态生动客观的展示出来。
在故事中,“我”的存在与多语叙事模式属于一个两面性问题,“我”通过不同角度的补充让故事更加的真实、完整,多语叙事模式则可以对事件中的不同声音进行有机结合,让事件的内部逻辑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可以看出,“我”并非一个全能的存在,也需要通过不同的语言来了解事件,此外,“我”不可能详细了解事件的细节,文章使用了虚拟视角的叙述模式有效丰富了主体事件,这不仅没有让叙事风格变得累赘,反而让叙事模式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在很多小说之中,情节模式都十分的有限,只在少数的篇章中应用了插叙与倒叙的模式,在鲁迅的小说在这一方面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他的小说主要以叙述人语言来表达情节,叙述人语言对于鲁迅小说叙事结构转换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叙述的不单单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状态的变化,在这种状态变化过程中,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了下层劳动者精神上的变化动态,虽然没有外部斗争,但是却有冷血的内部斗争,这是人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悲剧。
这种审美思维是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思维相统一的,叙述人并不会着力表现事件的变化,着重表达的是状态的变化,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是与小说主旨相符的,这也是鲁迅小说之所以成为名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