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工
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劳动工会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28
【实施日期】2006.09.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
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十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两个确保”得以实现,发放基本养老金26亿元,发放代缴基本生活保障金9580万元,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5.7万,四类下岗失业人员从2002底的7.5万人下降到2005年底的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100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2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了80%。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05年
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6万人、13.8万人、13.4万人、9.2万人、6.7万人,各项保险基金总收入25.4亿元,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较“九五"期末增长1.5倍。

劳动关系进一步稳定,推行实施丁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三项制度,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三项机制。

劳动保障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建成了西宁市中心劳动力市场,全市街道和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立了多险合一的西宁市社会保险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和西宁市劳动力市场倌息网络,就业服务大厅和社保大厅相继投人使用。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的关键阶段。

做好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是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重要的有利条件。

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中仍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保障范围不广、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没有从基本上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在新时期把劳动保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建立健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分配格局更加合理,管理服务更加高效,力争使西宁的劳动保障工作
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目标任务
--就业持续增长,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就业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万人(次),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十一五”期间培训城镇劳动力11万人。

2010年,我市技师达到职工总数的1.5%,高级工达到15%。

--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不同程度地享有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2010年,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35万人、16万人、16万人、10万人、8万人,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收人分配关系趋于合理,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辐射服务全省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进一步健全,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全市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立足市情,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

通过产
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