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527
1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改善及以上。
3.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定达到改善及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56天实际治疗时间:天
时间
年月日
(第29~42天)
年月日
(第43~55天)
年月日
(第56天)
主要诊疗工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一)适用对象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125(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47. 急性盆腔炎(非手术)
急性盆腔炎(非手术)临床路径一、急性盆腔炎(非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盆腔炎(ICD-10:N73.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三项必备条件: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举痛或摇摆痛。
2.附加诊断:发热(>或=38.5°C);阴道或子宫颈有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盐水湿片镜检发现白细胞;盆腔器官压痛;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升高;特异性病原体, 如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3.最特异的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发现子宫内膜炎的组织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显像显示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并发或不并发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患者外科急症表现, 例如阑尾炎和异位妊娠不能排除者;患者为孕妇;经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不能遵循或不能耐受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 恶心、呕吐或高热;盆腔脓肿一般情况差,病情重,诊断不清均应住院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2.控制感染: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
治疗2-3日后,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可根据药敏改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3.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尤其是脓肿破裂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73.002急性盆腔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5)子宫双附件超声。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使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4)妇科检查(5)阴道分泌物检查(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盆腔炎诊治流程图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妇科检查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无包块破裂、中毒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支持治疗对症处理,必要 药物治疗(疗中药治疗: 服、灌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盆腔炎诊治流程图(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7版2002年)。
(2) 社,2007年1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临床路径模板(女性盆腔炎性疾病)
按妇科常规 护理…
二级护理…
长嘱,Ⅰ级护
长嘱,Ⅰ级护
理,持续性
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护 理,持续性
二级护理…
长嘱,Ⅱ级护 理,持续性Leabharlann 长嘱,Ⅲ级护长嘱,Ⅲ级护
理,持续性
理,持续性
二级护理…
通知出院
长嘱,按妇 科护理常规, 持续性
长嘱,Ⅰ级 护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 护理,持续性 长嘱,Ⅲ级 护理,持续性
次",一次性
临嘱,尿常规+尿沉渣 定量,共1"次",一次性
放血…
临嘱,粪便常规+OB,
共1"次",一次性
套 +临免嘱疫,四放项血,疗
法,每次3"穴
",共3"穴",一 次性 临嘱,火针,
气滞血瘀证 …
每次5"穴",共
5"穴",一次性
气虚血瘀证 …
临嘱,康妇 炎胶囊 (0.4g*48s), 每次1.6"g", 共1"盒",每天
长嘱,注射用
100"ml",每天
头孢哌酮钠舒巴
二次
坦钠(1g
长嘱,注射用
(限)),每次
头孢哌酮钠舒巴
2"g",每天二次
坦钠(1g
长嘱,替硝 唑氯化钠注射 液(替硝唑0.4g 与氯化钠 0.9g*100ml), 每次.4"g",每 天二次 长嘱,0.9% 氯化钠注射液 (立软) (100ml),每次 100"ml",每天 二次 长嘱,注射 用头孢呋辛钠 (0.75g),每次 1.5"g",每天 二次 长嘱,0.9% 氯化钠注射液 (立软) (100ml),每次 100"ml",每天 二次 长嘱,注射 用头孢曲松钠 (1.0g),每次 2"g",每天二 次 长嘱,0.9% 氯化钠注射液 (立软) (100ml),每次 100"ml",每天 二次 长嘱,注射 用头孢哌酮钠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3)(4)(5)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
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
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
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
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
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
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
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
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38度或持续低热。
心率增快,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4(1)(2)(3)(4)1.异位妊娠其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异位妊娠者,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卵巢囊肿蒂扭转其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升高。
盆腔炎
盆腔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症状和体征(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也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1)C反应蛋白升高;(2)血沉增快(>20mm/h);(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原则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留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4)心电图(5)盆腔超声(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125(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途径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途径2.盆腔炎中医临床途径3.胎动不安〔早期前兆流产〕中医临床途径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途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途径途径说明:本途径合适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途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根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那么〞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俱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合适并承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疗程。
〔五〕进入途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 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途径流程施行时,可以进入本途径。
4.3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途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途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搜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症和体征〔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也可有阴道不规那么出血;〔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病症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1〕C反响蛋白升高;〔2〕血沉增快〔>20mm/h〕;〔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那么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病症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
原那么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存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根本药物处方集?〔2021年版基层局部〕,?国家根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基层局部〕等。
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2007 年1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
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
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时间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第2~7天)
主要□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疗工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记录
□初步拟定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据检查结果,并予相应处理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妇科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血沉,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盆腔超声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
□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
菌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中医辨证施护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中医辨证施护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8~14天)
年月日(第14-21天)
主要□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确疗工作
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22~27天)
年月日(第28天,出院日)
主要□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确疗工作
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纪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完成必要的出院前辅助检查□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完成出院小结
□疗效评估
□通知出院
□预约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门诊继续治疗或随访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出院健康指导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帮助患者收拾物品,并送离病房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