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对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性能要求的探讨

合集下载

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研发与应用

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研发与应用

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研发与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健康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心电监测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命健康监测器具备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了健康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研发与应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研发1、技术介绍可穿戴心电监测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心电监测设备,可以采集心电信号,并通过移动设备或其他外部设备传输数据。

可穿戴心电监测器主要由心电信号采集器、移动存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组成。

2、研发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研发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如苹果的Apple Watch、三星的Gear、华为的TalkBand等。

这些产品都可以实现长时间、不间断的监测心电信号,并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外设传输数据。

同时,这些产品还集成了多种智能健康管理功能,如计步、心率监测等。

3、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发展趋势是持续追求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更加轻薄便携、更加智能化、更加舒适、更加个性化等方向。

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和移动医疗的火爆发展,未来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将成为医疗、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

三、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应用1、应用领域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在医疗、体育、健康管理、家庭保健等领域都具备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疗领域,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可以用来监测心脏病、心律不齐、心悸等疾病的病情进展情况。

同时,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数据还可以用于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断、治疗等。

在体育领域,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可以用来监测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心肺功能及恢复情况等数据,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调度和管理。

在健康管理领域,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可以用来监测身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呵护身体健康。

在家庭保健领域,可穿戴心电监测器可以用来呵护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及时了解身体状况,避免意外发生。

2、现有应用案例目前,很多国内外企业已经在可穿戴心电监测器的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比如,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系列产品集成了心率监测、心电图监测、心率异常提醒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心血管疾病筛查等领域;国内的小米手环、华为手环等也都具备了心率检测等基本功能。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可穿戴心电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由于心脏和血管问题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故近年来,对心脏监护系统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居民心脏亚健康状态占有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做好老龄化社会医疗服务工作、为了对心脏亚健康人群做好监护工作,必须尽可能及早发现心脏潜在问题并予以预防。

本文基于低功耗蓝牙4.0的通信方式,设计并实现一种可穿戴式心电信号采集与显示系统,并利用现有的心电信号处理方法,搭建心电节点和数据传输平台,将电极片监测到的人体心电信号传输至手机终端进行显示,最终达到能够监测多种心率失常症状的目的。

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可穿戴设备及心电信号特点,分析了可穿戴心电监测仪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软、硬件部分进行总体设计;(2)根据性能参数要求对各功能模块所需器件进行选择和组合,详细设计了基于ADS1191的心电信号采集电路、基于CC2540蓝牙模块电路及相应电源电路和SPI硬件连接电路;(3)根据功能需求,对心电监测仪的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详细设计了心电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蓝牙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波形绘制模块的心电监护软件。

(4)利用差分阈值算法对心电特征波形进行提取实验;(5)通过实验环境,对原理样机进行测试,验证了本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电信号,低功耗蓝牙,实验测试AbstractSince heart and blood vessel problems can 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age of onset is younger,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cardiac monitoring syste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clinicians at home and abroad.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aging, the population of sub-health status of Chinese residents has shown an increasing trend.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aging social medical services and to monitor the sub-health of the heart, 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and prevent potential heart problems as early as possible.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low-power Bluetooth 4.0, this thesis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wearable ECG signal acquisition and display system, and uses the existing ECG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o build an ECG node and a data transmission platform. The monitored human ECG signal is transmitted from the transmission to the mobile terminal for display, and finally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monitoring various symptoms of arrhythmia.This thesis mainly works as follows:(1)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rable devices and ECG signals,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wearable ECG monitors are analyzed,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mponents is based on this.(2)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 requirements, the devices required for each functional module are selected and combined. The ECG signal acquisition circuit based on ADS1191, the CC2540 Bluetooth module circui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SPI hardware connection circuit are designed in detail.(3)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he software system of ECG monitor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nd the ECG monitoring software of ECG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odule, data processing module and waveform drawing module was designed in detail.(4)Extracting R wave using differential threshold algorithm.(5)Through the re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the prototype of the ECG acquisition system was tes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Keywords: ECG, Low power Bluetooth, Experimental test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Commentary of English Abbreviation)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名称ECG electrocardiogram 心电图QRS QRS wave complex QRS波群OSAL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ion layer 操作系统抽象层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串行外设接口APP application 应用程序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MAC multiple access control 多路访问控制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UWB ultra wideband 超宽带IMEC 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 微电子研究中心ASIC application a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PGA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USART universal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通用同步/异步串行接收/发送器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串行通用总线AES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高级加密标准Wi-Fi 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上网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场通信CVSD continuous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ion 可变斜率增量调制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接口PHY port physical layer 端口物理层LL link layer 链路层L2CAP 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 逻辑链路控制及自适应协议SM safety management 安全管理层ATT Attribute Protocol 属性协议层GAP generic access profile 通用访问配置文件层GA TT 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 属性配置文件层BLE bluetooth low enery 低功耗蓝牙CMMR 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 共模抑制比MCU micro control unit 微控制单元UUID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通用识别码Ad amplification in differential mode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c amplification in common mode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V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目录 (VII)第一章绪论 (1)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论文研究内容 (4)1.4 论文组织结构 (4)第二章相关技术介绍 (5)2.1 人体心电特征及导联体系分析 (5)2.1.1 人体心电特征 (5)2.1.2 心电电极与导联体系分析 (5)2.2 ADS1191/2心电采集芯片简介 (7)2.3 CC2540低功耗蓝牙芯片简介 (7)2.4 蓝牙OSAL操作系统及其主要功能介绍 (8)2.5 本章小结 (12)第三章可穿戴心电监测仪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13)3.1 功能需求分析 (13)3.2 性能需求分析 (13)3.3 总体设计 (14)3.3.1 心电监测仪的软硬件综合设计 (15)3.3.2 心电监测仪的硬件设计 (15)3.3.3 心电监护软件总体设计 (15)3.4 本章小结 (16)第四章可穿戴心电监测仪的详细设计 (17)4.1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17)4.1.1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 (17)4.1.2 蓝牙模块 (18)4.2 电源电路设计及SPI硬件电路连接设计与实现 (19)4.2.1 电源电路 (19)4.2.2 SPI连接 (20)4.3 心电监护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21)4.3.1 心电监护软件实现环境与工具 (22)4.3.2 心电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模块 (22)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 蓝牙通信模块 (24)4.3.4 数据处理模块 (27)4.3.5 波形绘制模块 (29)4.4 本章小结 (31)第五章特征波形提取及其仿真实验 (33)5.1 心电图的特征波形 (33)5.1.1 心电特征波段 (33)5.1.2 常见心律异常类型及特征 (35)5.2 基于差分阈值的R波提取实验 (35)5.3 本章小结 (37)第六章可穿戴心电监测仪的测试 (39)6.1 测试环境和方法 (39)6.2 可穿戴式心电监测仪的测试 (40)6.2.1 功能测试 (40)6.2.2 非功能测试 (40)6.3 本章小结 (42)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43)7.1 总结 (43)7.2 展望 (43)致谢 (45)参考文献 (47)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使得心血管疾病成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心血管病的患病人口逐渐年轻化,且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口位于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并逐渐有年轻化趋势。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记录仪已经成为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心电记录仪规格大、耗时长、操作复杂、成本高,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并不方便使用。

因此,研发一款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已成为目前医疗器械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开发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主要技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信号采集技术心电记录仪采集的是心脏的电信号,因此信号采集对于记录仪整体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信号的质量、减少信号的噪声干扰,需要采用高质量的采集电极,同时还要考虑电极的位置和采集时间等因素。

2.数据处理技术心电记录仪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得到有效的诊断结果。

因此,在开发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时需要考虑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算法,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通常需要搭配移动设备进行使用,因此需要采用可靠的信号传输技术。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蓝牙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耗低等优点。

1.设备的舒适性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长时间贴在身体上,因此需要考虑设备的舒适性。

一般采用软性材料制造电极片,以提高患者的体验感。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方便携带,因此外形尺寸和重量非常关键。

一般采用迷你化设计,使得设备便于携带。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采用高质量的材料,这是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关键。

总之,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发和推广,可以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提高记录仪的便携性和性能。

虽然在技术研究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不断完善这一健康器械产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对心电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诊断。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主要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存储设备等。

传感器用于检测心电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将数字信号进行采样和转化,然后传输到存储设备进行保存。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还需要具备小巧轻便的特点,方便患者佩戴和携带。

在软件方面,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配备相应的分析算法和图像处理功能。

分析算法可以对心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异常检测,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心脏疾病。

图像处理功能则可以将心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结果,以便医生观察和分析。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心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心电记录仪一般采用电极贴片的方式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这种方式比较麻烦且容易受到干扰。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非接触式心电记录的方法,例如心电图服装和手持式传感器等。

还需要对心电信号进行更加准确和有效的处理,以降低诊断误差和提高诊断准确性。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便携式设备的限制,其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可能受到运动和肌肉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滤波和校正处理。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算法和模型需要在不同的人群和心脏病例上进行验证和优化,以确保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在提高心脏疾病诊断水平和改善患者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并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在文章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在详细介绍了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市场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相关知识,为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开发,研究,引言,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正文,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市场前景,未来发展方向,结论,重要性,应用前景,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简称ECG)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图示的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传导及心室和房室的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对心脏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心电图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心电图检查通常在医院或诊所进行,需要使用大型的心电图仪器,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便携设备的发展,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因其小巧轻便、易于携带和操作简便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出现,使得心电图检查更加便捷和灵活。

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心电图检查,医生也能更及时地获取患者的心电信息,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还能帮助那些心脏病患者及时监测自己的心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1.2 研究意义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心电学领域的发展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传统的心电记录仪已经无法满足快速、便捷、精准的心电监测需求。

而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是一种能够实时记录人体心电信号的小型仪器,主要用于临床医学和运动训练等领域。

该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等特点,能够更加方便地对人体心电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主要涉及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

硬件设计: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配置,包括心电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等。

其中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是记录仪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能够实时采集人体心电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从而获得清晰可靠的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数据存储模块能够将处理过的数据保存在内存卡或其他存储设备中,方便随时查看和分析。

显示模块能够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形或数字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方便观察和分析。

软件开发: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软件开发主要包括应用程序设计和数据后处理两个方面。

应用程序设计需要设计面向用户的操作界面和数据处理算法,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操作记录仪并获取所需的数据。

数据后处理又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和程序,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诊断,并输出评估报告。

1. 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对于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来说,信号采集和处理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基于MEMS技术的心电信号采集芯片,能够有效降低体积和功耗,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信号质量。

同时,信号处理算法也在不断改进,使得人体心电信号能够更加准确和稳定地被记录和分析。

2.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随着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大量的心电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分析方法,能够自动识别心脏疾病和异常信号,并进行预测和治疗评估,为医生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跨学科应用与发展: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是医学、生物、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其发展。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开题报告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开题报告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开题报告1. 引言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体心电活动的设备。

传统的心电监护仪通常较为庞大,只能在医院或诊所等专业医疗场所使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个人身体状况的监控需求增加,市场上对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不仅可以方便患者随时进行心电监测,还可以准确记录和分析心电信号。

本报告将对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探究,并提供具体的实施计划。

2.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和开发一款功能完善、易于携带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具体目标包括: - 实现对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 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和数据展示方式 - 能够进行心电信号的即时分析和报警 - 设备体积小巧、重量轻便,方便患者携带 - 提供长时间的电池续航能力3. 研究方法3.1 设备硬件设计首先,需要进行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

设计过程将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适用的心电信号采集传感器,确保信号质量和准确性。

- 设计并确定合适的心电信号采集电路,包括滤波电路、放大电路等,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

- 针对设备的携带性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源模块和电池以及控制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和延长电池寿命。

3.2 设备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软件设计。

设计过程将包括以下步骤: - 开发设备的操作界面,包括设置功能、显示界面等。

- 实现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测和记录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开发心电信号分析算法,并实现报警功能,提醒用户及时求助。

- 进行设备与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的数据传输接口设计,以便用户方便查看数据和共享数据。

4. 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 -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和项目计划制定,确定硬件、软件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完成初步的市场调研。

- 第二阶段:硬件设计和开发,包括传感器选择、电路设计、搭建实验平台等。

- 第三阶段:软件设计和开发,包括界面开发、信号采集和处理算法实现等。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一、现有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电监护仪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检测和诊断的
基础设备,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人们对心电监护
仪设备不断改进和升级,使其更紧凑、轻便,方便携带,同时也有助于提
高设备功能和精度,从而使其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研究表明,目前的心电监护仪通常使用现有设备中的传感器,用于检
测心电活动,并在电极板上录制和分析心电图。

然而,由于器件的体积大,成本高,分析准确度低,设备的可移动性不强,使得心电监护仪在移动医疗、家庭监督以及便携式心电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的、具有更强移动性、功能更强的便携式心
电监护仪,以更有效、更精确地检测心电图并分析诊断,从而改善病人的
健康管理水平。

三、设计参数
新型心电监护仪采用更新的传感器设计,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心电图信号。

设备采用小型化芯片,能够支持更多样化
的计算机技术,以实现心电图信号处理和数据传输。

基于SPCE061A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SPCE061A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研究与设计

图信号 ,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脏状况 , 并在发现严重 的心脏异常情况时,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急救措施。心
电监护 仪使 人们 可 以一 直连续 观察 心脏 的电活动 , 并及 时 提示重要 的心律失 常 , 而 为与 心律 失常 相关 的心 从 脏 疾病 的研 究 、 急救 和 治疗提供 了重要 的手 段 ¨ 。 J
周期 ;
() 3 需提供两个样本的缓 冲存储空间 , 在对一个样本分析的同时进行另一个样本的采样 。每个 样本需
80字 的 R M 空 间 , 0 A 共需 16 B t。由于 监 护仪有 大量 的程 序代码 , 数据采 集 程 序 、 据 压 缩程 序 以及心 . k ye 如 数 电 自动 分 析程序 等 , 以需 要一 定 的程序 存储 空 间 。单 片机 所带 的程序存 储 空 间需在 8 B t左 右 。 所 k ye
第 2期
孙 晓雷 , : 于 S CA6 A便携式心 电监护仪 的研究与设计 等 基 P F)1
存储在数据存储器内, 供软件进行分析和决策 。这个采样量化过程可通过 A D转换器完成 。如前所述 , / 待 选单片机集成了 A D转换器。A D转换器单极性 + .V, / / 33 使用时 , 若输人通道放大倍数为 80 对应 于心电 0, 图信号的输人范围为 4 15 V, .2 m 满足其幅值在 l V左右的心 电图信号 的采集 。1 m O位 A D转换分辨 率为 / 4 1 / 2 = .0 m 即 4 V 满足 s .2 1 4 004 V, , 5 0 . T段电平测量的分辨率要求 。若选取可保证可信度的 8 位数据 , 测 量精度可保证为 1 也满足诊断的要求 。所以可确定待选单片机集成的 A D转换器为 1 位精度。 6 V, / O

便携式心电信号检测仪的研究

便携式心电信号检测仪的研究
波 形 图 表 1 系 统 技 术 指标
参数 大小 参 数
时间 常数 / s 分辨 率 / b i t
计 了抗 干 扰措 施 和保 护 电路 。除 此 , 系统 还应 具 有 良好 的灵
敏度 、 频 率 响 应 范 围和 分 辨 率 等 检 测参 数 , 整 个 系 统 的 技 术
摘 要 :针 对 人 体 生 物 医 学 信 号 的 特 点 , 以A R M处理器 L P C 2 1 3 8为核 心 , 结 合 嵌 入 式 操 作 系统 研 究 了 一 种 实 用 的 便 携式 心 电 信 号 检测 系统 。 设计了硬件检测电路 , 将 微 弱 的心 电信 号 进 行 采 集 、 放 大 及 滤 波 后 提 取 出来 传 至 A R M 处 理 器进 行 处 理 与 分 析 , 并将 心 电 波 形 显 示 在 L C D显 示 屏 上 。 实 验 测 试 表 明 , 该 系统 能全 面 实 现 对 心 电 信 号 的 检 测 , 具 有较 高 的 实 际 应 用 价值 。 关键词 : A R M; 心 电信 号 ; L P C 2 1 3 8 ; 前置放大 ; 放 大 器
第 3 1卷 第 2期
2 0 1 4年 6月
苏 州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作者简介】 刘 士游( 1 9 8 9 一 ) , 男, 江苏徐州人 , 硕 士 研究 生 , 研究方向 : 智能测控技术 。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是一种能够记录人体心电图的小型设备,具有体型小巧、便于携带和操作简便的特点。

1. 传感技术的改进: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能够准确地捕获和测量人体的心电信号。

传感技术的改进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包括干式电极和胶式电极。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电极的材质和设计,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信号质量,从而提高心电记录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的研究: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可以记录连续的心电信号,生成心电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心电信号,研究人员还需要开发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提取心电信号中的相关信息,如心率、心律失常等,并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监测。

3. 设备的便携性和舒适性:便携式心电记录仪需要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和舒适性,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需要进行设备的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

可以采用轻量化的材质和人体工学设计,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并提升佩戴的舒适度。

4. 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的改进: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生成的心电图需要进行传输和存储,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接收,并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相信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医疗和家庭健康监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显示器等关键部分的构成及设计思路。

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传感器部分。

传感器负责采集心电图信号,为了准确地捕捉心电图波形,通常采用生物电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基于电生理原理,能够将微弱的生物电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为了降低噪声干扰,一般采用差分信号输入的方式,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数据采集器是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数据采集器通常采用模数转换器(ADC)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

数据采集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便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放大等操作。

显示器是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它负责将处理后的心电数据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方便用户读取。

为了使显示器更加轻便且省电,通常采用液晶显示屏(LCD)或电子墨水显示屏(E-ink)。

这些显示器不仅具有低功耗的优点,还能够实现较高的显示效果,为使用者提供清晰、直观的心电数据。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硬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传感器的选择与布局、数据采集器的性能参数以及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和功耗等因素。

在保证准确、稳定的心电监测基础上,还需注重设备的便携性和耗电情况,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和家庭监护的需要。

未来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将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上继续优化和创新。

硬件方面,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心电监护仪将采用更加灵敏、精确的生物电传感器,提高心电图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随着集成度的提高,未来的心电监护仪将趋向于小型化、轻便化和多功能化,以便于携带和操作。

软件方面,未来的心电监护仪将采用更加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心电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1)前置放大部分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以便拾取微弱 信号,同时有高共模抑制比,以消除工频及电极极化电位 的干扰;
3
2)设计合理的有源滤波器,能够进行0.03-100Hz的带通滤 波,抑制50Hz工频信号;
3)适当的增益且可调节,以便处理心电信号幅度波动较 大的情况;
4)低噪声,低飘逸,使微弱且信噪比低的心电信号不被 淹没并避免前置放大器饱和; (2)进行复核数据要求的采集 1)根据MIT的心电数据库,普通的心电数据位数一般在10位 以上,故本系统也满足此要求;
1.2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总体方案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由电源及充电切换电路、医用电极、输 入缓冲及十二通道切换电路、心电信号调节电路(前置放大 电路、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陷波电路、末级放大 器)、ARM9处理器、LED显示器、键盘及报警电路、
5
片外存储器、控制逻辑等组成,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组成 框图
通过前一节的阐述可知心电信号是一种典型的体表电信 号,具有生物电信号的普遍特征,如信号源内阻较大、频 率低、背景噪声强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为采集和测量 带来了难度。由于本系统需要进行较多的处理与运算,所 以对处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选 择速度较快的处理器,则外围设备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性 能指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系统总设计要求如下: (1)对微弱的心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等必要的信号处 理,包括:
7
二、 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数字系统设计
心电信号的数字处理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对完成调 整的心电信号进行高分辨率的A/D采样;将数据存储于片上或 者片外的存储介质;与上位机的的通信;心电波形的实时显 示等。满足上述需求的数字系统的CPU要求功能强、功耗低、 开发便利,综合考虑采用Samsung公司的ARM9系列S3C2440A 处理器。 2.1 电路总体结构框架设计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与性能研究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可穿戴医疗设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比传统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更为方便灵活,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医疗人员提供更多有效的诊疗信息,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医疗服务。

本文旨在探讨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一、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外形设计,可穿戴医疗设备需要是轻便、舒适、美观、易于佩戴,以保证患者可以长时间佩戴并舒适使用。

其次是传感器的选择与布局,传感器需要准确地感知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如血氧浓度、心率、血压等。

在传感器的布局上,需要考虑到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便于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还需要采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可穿戴医疗设备还需要考虑数据收集、传输和储存等问题。

数据的采集需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数据的传输需要稳定快速,数据的储存需要安全可靠,以保证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

二、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性能研究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性能研究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实时性以及研究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功能。

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最为关键的性能指标。

数据的准确性是指数据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数据的稳定性是指不同时间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在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的研究上,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如传感器的选择、传输的稳定性、数据处理的合理性等。

实时性是指可穿戴医疗设备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在医疗环境下,实时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求。

实时性的研究需要考虑传输协议、传输距离、传输速率、传输方式等问题。

在功能研究中,需研究如何将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数据应用于实际诊疗情况。

例如,如何利用可穿戴医疗设备测得的数据来识别疾病、提供判断和诊断建议、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三、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前景随着可穿戴医疗设备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前景也变得更加广阔。

相比传统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以下优势:1. 方便易用。

便携式心电图设备改进措施

便携式心电图设备改进措施

便携式心电图设备改进措施引言便携式心电图设备是一种可以方便地进行心电图检测的设备。

它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能够为患者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心电图检测的便利。

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准确度不高、使用不方便等。

本文将探讨便携式心电图设备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其准确度和使用便利性。

问题分析准确度不高便携式心电图设备的准确度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准确度不高可能会导致误诊或漏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困扰。

目前准确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信号传感器的设计和质量问题。

使用不方便便携式心电图设备的使用不方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操作复杂、需求配件多、数据读取不方便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和用户体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改进措施信号传感器的改进1.提高传感器质量:改进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信号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减少随机误差的发生。

2.降低干扰对信号的影响:加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采用屏蔽等技术,降低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操作的简化1.简化设备的操作流程:通过改进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优化操作界面,简化设备的操作流程。

2.提供操作指引:在设备上增加操作指引,例如语音提示、操作手册等,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设备。

数据的读取和存储1.提供数据存储功能:设备内部增加数据存储功能,可以保存检测到的心电图数据,方便后续分析和查看。

2.方便的数据读取方式:通过无线技术(如蓝牙、WiFi等)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读取和查看心电图数据。

设备的便携性1.体积和重量的优化:通过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设备的便携性。

2.增加电池容量:加大电池容量,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减少对电源的依赖,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结论便携式心电图设备的改进措施包括改进信号传感器、简化操作、改善数据读取和存储、提升设备的便携性等。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高设备的准确度和使用便利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电图检测体验。

可穿戴EKG监测仪

可穿戴EKG监测仪

可穿戴EKG监测仪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人们的健康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可能性。

可穿戴EKG监测仪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心脏健康。

本文将从可穿戴EKG监测仪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可穿戴EKG监测仪的原理1. EKG技术简介EKG(心电图)是一种检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技术。

通过贴在身体表面的电极,测量和记录心脏的电信号,从而了解心脏的运行情况和异常变化。

2. 可穿戴EKG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可穿戴EKG监测仪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将心脏电信号传输到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般情况下,该设备由导联电极、信号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

导联电极贴在胸前或手腕处,采集心脏电信号并通过信号传感器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

数据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心电图,并将结果显示在相关的应用程序或设备上。

二、可穿戴EKG监测仪的应用场景1. 心脏病患者监测可穿戴EKG监测仪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便捷、实时的心电监测。

患者只需要将设备佩戴在身上,随时监测心脏电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此外,监测仪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访问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2. 运动员训练和康复辅助对于运动员来说,心脏健康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关键。

可穿戴EKG监测仪可以监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脏电活动,帮助他们评估训练效果和调整训练强度。

同时,在运动员受伤或康复期间,监测仪可以监控心脏恢复情况,为康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 日常健康管理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可穿戴EKG监测仪也逐渐成为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佩戴监测仪,人们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心脏健康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生活和饮食调整,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三、可穿戴EKG监测仪的未来发展1. 精确度和可靠性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穿戴EKG监测仪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监测仪将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记录心脏电信号,并及时发出警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心脏健康。

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

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

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们对于健康监测和医疗诊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能够实时监测个人的生理数据,包括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和实用的健康管理工具。

而便携式设备如便携式血糖仪、便携式心电图仪等则可以在医疗诊断过程中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随着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设备能够更好地解读和处理收集到的数据,为健康监测和医疗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现有研究进展和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健康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探究这些设备在健康监测和医疗诊断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设备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高健康医疗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和讨论目前已有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对健康医疗领域的推动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供指导和建议,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变得愈发重要。

而可穿戴及便携式设备能够提供持续、实时的生理数据监测,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健康信息,帮助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些设备也能够让患者更加方便地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和预防。

基于织物电极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

基于织物电极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

基于织物电极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林视达;朱纪军【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medical monitoring equipment,wearable ECG monitor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rsonal ECG monitoring. But the lack of comfort and portability with a long time wearing,inaccu-rate monitoring data and other issu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wearable ECG monitoring equipment. This paperde-signs a single lead and low power miniaturized ECG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extile electrodes,which can improve those problems. The system uses textile electrodes instead of Ag-AgCl electrodes,and thefront-endmodule uses TI's ADS1292 to filter and amplify ECG signal,which can improve the SNR and have 24-bit ADC sampling. The MCU uses MSP430F5659 tocomputeand storeECG datain real time,controlling peripherals and bluetoothcommunica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e system can get the data accurately and meet the personal daily ECG monitoring.%随着移动医疗的飞速发展,可穿戴式心电监护已成为个人日常心电监护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长时间穿戴所存在的便携性和舒适性差、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是制约可穿戴式心电监护设备发展的重要瓶颈.采用织物电极作为心电采集电极,设计了一种单导联低功耗、小型化的心电监护系统,改善了长时间穿戴所存在的问题.系统采用织物电极取代传统Ag-AgCl电极进行心电采集;模拟前端采用ADS1292芯片,调理心电信号,提高信噪比,并进行24位ADC转换;MCU采用MSP430F5659,进行数据的实时获取、存储和计算,并控制外设进行异常警报和与上位机的蓝牙通信.系统完成静坐、行走和跑步状态下的测试,并对比同步脉率,验证了检测数据准确性,证明可基本满足个人日常心电监测使用.【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6页(P944-949)【关键词】心电监护;可穿戴;织物电极;ADS1292【作者】林视达;朱纪军【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增长,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日常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种人类不可忽视的严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检测Standard and T esting人们健康意识和保健要求的日益增强,正推动医疗模式从以症状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

医疗仪器的发展也从复杂的、应用于医院的大型设备转向既适用于医院又适用于家庭和个人的小型穿戴式、便携式设备[1]。

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疗仪器的发展,以生物传感器为核心的穿戴式生物医疗仪器正逐渐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的生产和应用推进了远程医疗和移动家庭保健系统[2]。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家庭心血管疾病监测的重要性,而心电图则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依据。

基于以上原因,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广泛地出现于家庭移动医疗市场。

然而,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验证,为保证该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本文对该设备的性能要求进行研究和探讨。

1.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结构原理目前,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主要由信号采集部分(硬件采集部分)与移动端信号接收部分(信号接收软件部分)组成,其结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基于结构对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性能要求的探讨赵嘉宁朱鹏志* 周恒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 510663)文章编号:1006-6586(2017)09-0051-03 中图分类号:TP212.9 文献标识码:A内容提要:随着现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和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以其易于操作,简易便携及良好的可远程诊断的特点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家庭医疗领域中。

然而,针对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检测,目前并没有现行有效的统一标准。

文章结合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结构原理浅谈该设备的性能要求。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心电监测仪The Investigation of Wearable Portable ECG Monitor Test Based on StructureZHAO Jia-ning ZHU Peng-zhi* ZHOU Heng-yan Guangzhou Medical Devices Quality Surveillance and Testing Center of CFDA (Guangzhou 510663)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s health and health care, Wearable ECG monitoring equipment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modern family Medical field because of its easy operation, Portable and available to Remote diagnosis. However, there is no currentunified standard for the test of portable ECG monitoring.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of the device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principleof the portable ECG monitor.Key words: wearable devices, portable ECG monitor收稿日期:2017-01-13作者简介:朱鹏志,通讯作者,E-mail:zpz_4321@。

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结构原理51.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52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标准检测Standard and T esting本文主要对其信号采集部分进行详述,信号采集部分包括电极,心电采集器,及无线发射器组成。

电极通常由信号的正负极两个电极组成,用于双手握持或贴于胸前。

相对于传统的心电图机等心电采集设备,可穿戴便携式心电采集设备更容易操作,适用于家庭实时监测心电状况。

而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无传统心电电缆的屏蔽结构,对50/60Hz 工频信号、环境噪声信号的抗干扰作用较弱。

需要后续电路较强的滤波作用才可得到满意的生物电信号波形。

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的心电采集器一般采用集成电路,其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以AD8232心电采集集成芯片为例),将仪表放大器、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增益选择等模块集中在4mm ×4mm 的集成芯片中[3]。

相对于传统心电图机的三级运放结构,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等优点。

但是由于心电采集器的体积限制往往无法增加防除颤电路,因此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对除颤效应一般无防护作用。

无线发射器用于将采集的心电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或远程医疗服务机构。

从而进一步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反馈给使用者,使远程医疗更加便捷。

2.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性能要求讨论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目前还没有现行有效的统一标准,与其相近的产品行业标准有YY1139-2013《心电诊断设备》、YY1079-2008《心电监护仪》,本文结合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结构原理及应用特点,结合上述标准相关条款内容,以频率响应,灵敏度、时间基准选择和准确度,输入阻抗参数为例对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性能要求进行讨论。

频率响应:基于Framingham 和Simonson 对心脏研究得到的心率数据指出个体RR 间期变化小于0.126s 的成年人中,超过99%的心率高于44次/min 。

因此40次/min (0.67Hz )的低频幅度特性适应于99%的成年人,90%的时间;欧共体的协调工程CSE 推荐了一个心电诊断设备最小可分辨的QRS 波定义:幅度≥20μV ,宽度≥6ms 。

为了与该分辨率水平相一致,心电诊断设备的带宽必须大于100Hz ,1990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为使儿童心电图能够准确的重现Q 和R 波,心电图机的带宽应从100Hz 增补到150Hz 。

基于以上原因YY1139-2013中对频率响应的带宽要求到0.67~150Hz ,要求如表1所示。

而YY1079-2008将频率响应的带宽规定为0.67~40Hz 的范围。

40Hz 的高频响应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心脏监护的基本目的是鉴别节律,40Hz 的频率响应情况下可充分实现。

其次40Hz 带宽滤波可以将工频噪声较好的去除。

从应用方面来讲,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用于家庭心电监测,无需达到家庭专业诊断的目的,从结构方面,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因其电极结构的限制,需要加大滤波作用来得到良好心电波形。

因此为实现家庭心电监测,鉴别节律的目的,同时考虑设备本身的特点,建议该设备应至少达到0.67~40Hz 频率范围内-3dB 衰减的频率响应特性。

灵敏度、时间基准选择和准确度:由于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体积较小,大部分的仪器在硬件采集部分无显示器或仅有较小的显示波形趋势的显示屏。

为规范心电波形采集的准确性,在移动信号接收部分,至少有一种方式(屏幕显示、打印报告等)可显示10mm/mV 的标准灵敏度,25mm/s 的时间基准选择。

以便于检测机构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保证良好的试验可重复性。

输入阻抗:传统的心电电极采集的设备,必须提供足够高的输入阻抗的测量系统以便能够测量所有期望测量的信号成分而没有太大的误差,AHA 推荐一个5MΩ的输入阻抗,在此情况下轻微打磨或酒精消毒皮肤后才能满足采集误差的要求[4]。

而作为家庭测量的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在采集信号时并未对皮肤进行处理,对输入阻抗应会2. 心电采集器集成电路[3]53.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标准检测Standard and T esting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议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输入阻抗至少达到等同于AHA 的5MΩ的要求[5]。

3.总结与展望本文结合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结构特点,及可参考的近似产品行业标准对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主要性能的测试项目要求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但还有待相关部门发布统一有效的行业标准来规范此类设备的性能指标。

另一方面,可穿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传输数据丢包,以及在传输过程中个人健康数据的保密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品。

由此可见,2个厂家的产品都具有高吸收性能。

因此,藻酸盐敷料能吸收大量渗出液支持并加速伤口的清洁过程,保护伤口免受污染,防止微生物入侵引起感染。

3.2.3胶凝特性。

由于原料的不同和加工工艺的变化,不同的藻酸盐敷料在结构和性能上有很大的变化,主要受三个参数的影响:原料中的β-D-甘露糖醛酸(M 单元)和α-L-古罗糖醛酸(G 单元)的比例以及GG 、MM 、MG 链段的含量:纤维中钙离子和钠离子的比例: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

高M 藻酸盐敷料因不具备较好的完整性,需通过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来去除;高G 的藻酸盐敷料吸收性较小,形成的凝胶也较少,可以整片去除[1]。

因此厂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的预期临床用途来调整生产工艺,以达到相应的使用预期。

在试验的过程中,还发现两个厂家的样品在凝胶特性这个试验中,形成凝胶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以制定相应的指标来体现各自产品的差异化。

3.2.4弥散特性。

本试验有助于鉴别在试验条件下失去其完整性并弥散的敷料与不失去其完整性的敷料。

但失去完整性的藻酸盐敷料需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从创面上去除,这样便有可能增加二次创伤的风险,建议提高藻酸盐敷料的吸收渗出液后的完整性。

3.2.5酸碱度指标。

有研究显示中性或微酸的创面微环境可以提高创面局部血氧饱和度,降解创面的细菌生物膜,从而促进创面愈合[2]。

湿性愈合理论中也提到,微酸环境可促进创面愈合,故有研究尝试将改变微环境pH 值作为治疗创面的一种方法。

引起创面感染的大多数病原菌生长增殖的适宜pH 值多为7.2~7.4。

在pH 值较低时,这些致病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马富廉对245例慢性伤口患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后观察到,微环境中不同pH 值的抑菌效果不完全相同,酸性环境下(pH=5)时,抑菌效果较佳;随着pH值的增加,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减弱,pH=7时,最适宜细菌生长;碱性环境抑制细菌生长,但其抑菌效果较酸性环境弱。

Wiegand 等也证实,pH 值偏低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且pH=5较pH=7时,细菌增殖数量降低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