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三)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5、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

7、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二者都具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一时的活动实现的。

8、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对于认识对象进行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11、真理的客观性、决定性、相对性

(1)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决定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3)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1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的。

(1)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2)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1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消极后果,就是产生“全球问题”

A.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的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B.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7、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