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正义思想
生态正义与阶级斗争的关 联
在生态问题上,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往 往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富有的阶级通 常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态权益,而贫穷的阶级 则往往被剥夺了这些权益。因此,生态正义 要求打破这种不公正的局面,让每个人都能
够享有平等的生态权益。
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
01
人类社会的依赖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如食物、水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正义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 的破坏和掠夺,以及这种破坏和掠夺对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同时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保障自然环境免受人为破坏。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正 义的目标。
推动社会变革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社会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 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实现生态正义需 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消除生态危 机的根源。
生态保护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将更加重视生态 环境保护,采取积极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空气等。
02
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提供生存空间、影响经济
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03
生态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正义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才
能够真正关注和实现生态正义。同时,实现生态正义也有助于推动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正义思 想的实践意义
浅析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析其根源
特别对 于发展 中国家 ,既是机遇 ,也是风险。经济全球化有利于 发展 中国家 吸引外资 ,弥补国内资金 的不足 ;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
经验 ,提高生产效率 ;有利于引进先进 的技术设备 ,提高科技研发能 力 。同时 ,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 响 , 如生态环境 的恶化 , 发展 中国家的主权 收到威胁 , 各 国政府对 经济 的宏 观调控难 度加大 等。在此 ,我们重点讨论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 经济全球化晨资本主义发晨的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的 自由贸易 和投资未加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绝大部 分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 ,并通过雇佣 这 种转移 和 劳动的手段利用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 “ 利润 ”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中 限制 ,所以促使 了污染产 品在全球范围 内的转移和扩撒 , 心。为了能取得更多 的利润 ,进一步发挥 资本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 扩撒非但没有解 决环境污染 问题 ,相反 ,造成了进 一步的生 态危机 。 “ 经济全球化引致的经济增上使经济活动增加 ,这种增加是以经济系 本家既要克服民族界 限,民族偏见和地域限制 ,又要摧毁一切阻碍生 产力发展的力量 , 扩 大需要 ,使生产多样化 ,利用和交换 自 然力量和 统消耗更多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的 ,这将 导致 资源 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1 ] 同时,发达 国家也不用通过改进技术 ,节 精神力量 。因此 ,经济全球化便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阶段。 “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 ,服务 ,资本 ,技术 和劳动力 等生产要素 能减排的方式来减少重污染行业对环境 的破坏 ,而是采取减少资本的 在世界范围内 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不断地进行着物质 生产的全球化 方式 ,将污染严重的生产方式合 法化 的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此时 ,污 过程和一定生产关 系全球化 的过程 。”【 1 】 从生产力方面来看 ,经济全 染并未减少 ,反而由于生产的扩大化增加 了,且也扩撒为了全球化。 由于全球化的推进 ,污染被转移和扩散 的例子 比比皆是 :如德 国 球化可 以使货物 ,资本 ,生产 , 技术 ,信息等生产要素通过跨国流动 o 万吨 以上的危险废物到国外 , 破坏 了输人 国的生态平衡 ; 实现 资源 的优 化配置 ,从 而降低商 品的生产 成本 ,增加 资本家 的利 每年要运6 益 。如美 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 , 所需 的4 5 0 万个零部件 ,来 自6 在泰 国 ,美国 的化 工公司为 节省处理费 用 ,将有毒 的废物倾倒 在那 增加 了泰 国的烦恼 ;[ 2 ] 日 本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被转移 个 国家 的1 5 0 0 家大企业和 1 . 5 万家 中小企业 。据统计 ,目 前全世界百分 儿 , 威胁了这些地区人民的身心健康 。 之四十的产 品是 由跨 国公司生产的。从 生产关 系方面来看 ,经济全球 到了东南亚和拉 丁美洲 , 综上所诉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没有消除人与 自然 , 环境 的矛盾 , 化是 由于资本 的扩张本性和增殖需要而使全球各 国和地 区的经济相互 恶化 了这一矛盾。因此 ,经济全球 化加重 了生 融合且 日 益 紧密,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关 系的过程 。由于追逐最大 反而通过转移和扩散 , 态危机。 化利润是资本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反过来促进 了资本 的扩张和增殖 , 因此 ,使资本获得 了利润 的最大化 ,实现了资本家的 目的 , 体现 了资 3 资本主义儡鏖墨生态危机的根源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原因分析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原因分析作者:尼旎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承载对象,因而环境产生问题也不是纯粹的自然问题,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产生正是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与文化危机的集中表现,因此,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针对资本主义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几个原因,我们应反思并找出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异化经济扩张性经济全球化解决中图分类号:N941 文献标识码:A一、全球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根据IPCC的报告,地球表面每十年温度上升0.3℃,这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大量增加造成的。
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
面对一系列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寻找一条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途径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要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提出“美丽中国”的口号,就是要求从环境上建设一个生态美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但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是只靠我国的一己之力就能化解,而应全球各国一起联手,共同保护环境。
但尊重生态规律与发展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医治的顽症。
因此,我们应该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生产和消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领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来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及其解决途径。
二、资本主义是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异化的生产和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的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 。
西方消费主义宣扬“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视为至高无上的生活目的的价值观念或文化态度” ,把消费与满足、幸福等同起来,只用消费数量来衡量自己幸福尺度的一种状态,人们通过金钱获得物品,而获得物品的目的往往满足于占有要保存的物品,而不是满足于占有要使用的物品。
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今天,世界各国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趋势,然而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承受的生态灾难。
从《寂静的春天》问世,到十大污染事件震惊全球,再到现在随处可见的雾霾,生态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
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态问题已经从18世纪的西方蔓延出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工业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技术进步与财富积聚,也消耗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的养分。
放眼全球,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越来越多的生态危机问题困扰着整个人类,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敏锐地预见到人与自然这一潜在的尖锐矛盾,从哲学自然观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揭示了生态危机幕后的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当前,我国也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困境。
如何破解生态难题?正确的思路只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理性探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一、全球牲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而引起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
生态危机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人类的生存。
在2013年第六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表示,全球巳经出现了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等八大生态危机。
据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人类诞生初期,地球陆地曾有2/3被森林覆盖,总面积达76亿公顷。
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森林面积为亿公顷,全球森林覆盖率仅为%。
每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2012年的数据表明,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而且在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只有%的淡水资源能够供人类、动物和植物使用?。
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_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
二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对生
态问题处理不力
生态社会主义Leabharlann 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生态危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态社会主义推崇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对现实中的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仍然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其是在冷战时期, 为了与资本主义世界抗衡, 苏东社 会主义国家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主义实 践中仍然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协调发展问题。 而且由于历史的、 现实的原因,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 国力上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 此基础上的抗衡,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是全力以 赴, 再无余力解决发展中的生态危机问题。
3 摘要 4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同时对苏联东欧社会
主义模式所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冷静的思考,认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提倡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3 关键词 4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危机;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3 中图分类号 4 5!#$& *(; 6"’! 3 文献标识码 4 7 3 文章编号 4 #""( 8 9’"# % $""$ ) "# 8 ""!" 8 ":
四 片面性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意义和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一种派别和理论,对人类面 临的生态危机的严重表现、后果根源以及解决的途 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它主张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去 探寻生态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的生态危机, 评判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得失, 展 望未来社会的社会主义前景。
# 一 $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漠视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曾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的历史进程, 也推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 但是由 于长期推行一种模式, 不仅在经济、 政治上遇到各种 问题, 而且也没有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造 成了许多严重后果。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大多在落后 国家产生, 必然面临发展权、 生存权第一的问题。由 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几乎所有的社会主 义国家都对工业化采取了无条件肯定的态度。因而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 因国力问题, 生态问题未能及时得到治理。前苏联、 波兰等国家,政府长期坚持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 展战略和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政策,造成了极 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饮用水严重污染, 部分耕 地过度开发等。 # 二 $ 对生态危机的影响估计不足 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以及政府对 生态问题的漠视,生态问题成为持不同政见者向政 府施压的砝码。 他们将生态问题政治化, 以之为反对 社会主义制度的借口。 "!%& 年, 波兰的一些知识分 “波兰生态俱乐部” 子和科技人员建立了 , 宣传全国 的生态恶化情况,抨击政府的经济技术政策导致了 生态失衡, 组织公民进行反对破坏环境的抗议活动, 这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的生态保护组织。 “人与环境” 波兰工会建立了 委员会, 并且 "!%" 年, 迅速将这一生态组织和生态问题政治化,与政府产 生摩擦。"!%% 年, 在波兰, 东欧首创第一个绿党。%& 年代,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罗马尼亚等国成为欧洲 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各国生态环境保护团体 “绿色运动” 迅速发展, 其 带有明显的反对传统社会 主义制度的特征。 # 三 $ 对自身力量估计不足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模式是一种存在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之外的独立政治经济体系。由于 国家建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它们无法超越当代资 本主义体系, 承担解决生态危机的重任。在实践中, 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抗衡,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相平行的 市场体系, 不仅使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相割裂, 而且 必须以高代价开发资源, 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尤 !"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
03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处,符合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01 尽管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具有许多优点, 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02 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 何确保公平的资源分配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
结论与展望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发 展,它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的社会正义理论,为全球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法。
实践意义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指导,推动了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为全球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03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 ,也为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的实现提供了 新的机遇。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将继续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际社会将继续关注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也将不断完 善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实践意义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促进了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也为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提供了思想支持,推动了全球环保事业的 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
03
的实践路径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一文旨在深入剖析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其对于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启示。
福斯特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体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紧密结合了当代生态危机的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首先回顾福斯特的生平与学术背景,探讨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福斯特对于生态危机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在生态危机中扮演角色的批判。
文章还将关注福斯特提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包括生态革命、生态社会主义等核心思想。
通过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应对当代生态危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和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学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福斯特认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和深化。
在生态学理论方面,福斯特深受生态学整体论和系统论的影响。
他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福斯特还提出了“生态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浪费式利用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福斯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和工人的利益。
福斯特强调,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启示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
在奋力摆脱经济危机过程中,资本主义又面临新的问题:资源被掠夺的自然不堪重负,废气、废水与废淹排放量不断高攀;由此生物物种显著减少,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都表明: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继经济危机之后的又一痼疾。
经历上世纪60年代西方生态学者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究后;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沿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道路、从资本主义技术理性视角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入探究;70年代后期,生态马克思主义又从多角度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系统剖析。
吸取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根源分析的合理内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论上,本文笔者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文化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加以揭示,以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手段是分工的深化,其特征表现为利润最大化。
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把握其生态危机的根源。
(一)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式。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主体地位逐步让位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这是由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有限,通俗地说,劳动者一天只有包含必要休息在内的二十四小时。
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不断拓展。
降低劳动力价值的途径不外乎降低劳动者及其家庭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而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则寄望于其生产效率的提高。
提高生产效率可用单位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数来诠释,当然也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缩短来表达。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对策研究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对策研究作者:唐艾迪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6期摘要: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严重性,来挖掘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下如何解决生态危机。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也有非常重大的启示:必须重视和借鉴西方工业文明的经验与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的出路;启示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7-0023-02资本主义社会在19世纪末完成了近代工业化,随后又在20世纪中期实现了电气化。
空调、电脑、手机等一大批新兴产品也随之问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但是,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享受科技带来的富裕同时,工业社会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
如北美的死湖事件,由于每年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使多个湖泊的鱼死亡,大规模的树木枯萎,鸟儿和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破坏。
还有美国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事件,致使多种动物的安全受到威胁,漏油还使许多地方的土壤受到破坏,这是美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件。
面对资本主义国家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问题的日益尖锐化,在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中,笔者将从观念、异化消费、资本主义制度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做了具体的分析。
(一)在市场竞争中,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突飞猛进,数以万计的机械化工厂如雨后新竹般破土而出。
资本家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的同时也要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
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使得本国的消费已经趋于饱和,同时生态环境对其施加的压力,使得资本家不得不重新考虑: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为了降低成本,获得高额利润,他们将许多污染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剖析
历程剖析2023-11-03CATALOGUE 目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述•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近期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结论01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述定义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试图通过解决生态问题来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特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来消除生态危机。
定义与特点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以美国学者莱斯和加拿大学者阿格尔为代表,他们提出了“生态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来消除生态危机。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以法国学者高兹和德国学者格仑德曼为代表,他们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应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主张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来促进生态平衡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英国学者佩珀和美国学者福斯特为代表,他们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是相互补充的,主张通过重新审视和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来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01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最有效的理论工具,因此他们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了许多思想营养。
生态学02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应当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03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汲取了许多思想营养,如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等。
02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
生态危机的根源分析
生态危机的根源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重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对增加私有财产的支持和保护,推动了人类私欲的膨胀,张扬了人类自私、贪婪的本性。
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谋取私利,在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就对自然、对他人不断进行掠夺和侵犯的过程。
特别是在人的财富在分配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财富的增加只能通过科学技术、大工业化等方式向自然,自然界进行掠夺。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谋取私利,它决定了人们对待自然界一直持一种敌对的态度,将自然看作是掠夺并从中获取利润的对象。
资本不断扩张的内驱力,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的需求。
在平均利润呈下降的趋势下只有借助于科学技术的手段和力量,通过对自然进行过度的掠夺,才有可能保证个别企业的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资本主义矛盾以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相对需求缩小之间的矛盾为表现形式。
但是当这一矛盾不断激化和尖锐的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当下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迅猛加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现了现代化的背景下,有了更新更复杂的表现形式。
其中,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控制着世界主要的资源,其对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
佩珀对现代环境退化、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是从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入手的。
在他看来,“生态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由于它是那些最终导致其垮塌的反对资本主义本身的特征,因此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生产关系与生态问题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对环境的掠夺性特征,揭示了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问题的必然产物。
文章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批判与改革建议,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生产方式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之道。
通过深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分析,提出了重要的反思和启示,为研究生态问题,思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和政策建议。
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资本主义与生态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分析、内在矛盾、生产关系、环境掠夺、制度问题、批判、改革建议、生产方式、根本之道。
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危机。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资本主义制度被解释为一种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来获取利润的经济体制。
这种利润导向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了不平等的财富分配,更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资本主义体制内在的矛盾和竞争驱动,导致了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从而引发了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对环境的掠夺性特征和生态问题的不可避免联系,使得生态危机成为了资本主义体制问题的必然产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破坏,并提出转变生产方式的根本之道。
他们主张通过改革现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浅析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浅析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作者:高洁来源:《卷宗》2013年第11期摘要:经济全球化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符合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但归根结底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全球化;生态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着许多由于生态失衡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如物种的灭绝,热带雨林的破坏,珊瑚礁的损失,土地的沙漠化,石油资源的枯竭,淡水资源的供给不足,全球气候变暖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源是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缓解这些问题,才能使人类得到持久的发展?1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并通过雇佣劳动的手段利用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利润”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中心。
为了能取得更多的利润,进一步发挥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家既要克服民族界限,民族偏见和地域限制,又要摧毁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
因此,经济全球化便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经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生产的全球化过程和一定生产关系全球化的过程。
”[1]从生产力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可以使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通过跨国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资本家的利益。
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
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增殖需要而使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且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的过程。
由于追逐最大化利润是资本的本质,经济全球化反过来促进了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因此,使资本获得了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了资本家的目的,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联系
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联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关系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资本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是否与当前的生态问题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究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联系,并试图给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资源开发与环境破坏1.资源的过度开发资本主义的追求是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往往会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超出了地球的再生能力。
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过量开采,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
2.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活动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污染了空气、水域和土壤,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生物灭绝、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
三、市场机制与环境利益1.市场对环境资源的定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的定价往往是不合理的。
许多环境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定价和补偿,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较大,市场无法充分内化环境成本,导致环境资源长期被低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2.环境利益的边缘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往往是第一位的,环境利益常常被边缘化,环保成本较高,环境规制和保护措施常常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和打压。
这也导致了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
四、全球化与生态均衡1.世界范围的环境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全球化进程,使环境问题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都需要全球合作和治理,而资本主义的利益冲突和竞争会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2.生态均衡的破坏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不仅影响了特定地区的生态平衡,也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
热带雨林的砍伐和草原的退化,加剧了全球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人与自然本来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地位和作用的片面理解,在行动上迅速毁坏地球生命圈中的大部分生物,从而侵犯了自己的生存基地。
支持着人类生活的四大主要系统――农地、牧场、森林、渔业――过度开发,全球生态系统受到了人类的毁坏和污染,从而使人与自然关系激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至少有下面三方面的表现:第一,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
作为自然现象的沙漠化是因为地球干燥带移动,所产生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沙漠化。
不过,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咎于人为原因;人口急速增长,所居土地被过分耕种以及牧畜,导致土地枯渴不适合耕种。
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
沙漠化是一种退化现象。
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降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草原和森林以空前的速度退化,沙漠化的趋势正从各个方向向人类生命区推进。
沙漠化正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担忧。
全球每年沙漠化土地达600万公顷,受沙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3800多万平方千米。
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共有8.5亿人正被沙漠化困扰。
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06年6月17日的公布,中国沙漠化土地达到173万97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以上,影响全国30个一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二,物种灭绝。
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
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 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
“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
”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批判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批判孟献丽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以来,就通过疯狂扩张与掠夺来推进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贪婪狂妄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利益无止境的追求在激发自身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滋长出来。
为了摆脱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资产阶级不仅对无产阶级无情压榨,而且对生态资源进行大肆掠夺,导致自然生态不堪重负,从而引发许多生态问题。
对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关联等为切入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解读了自然的概念,并站在自然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多维批判,探寻自然生态和谐的道路,体现了对人类和自然的当前境遇与未来发展的关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是矛盾对立体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从而促使其实现价值的无限增殖,这一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必定会消耗大量自然资源。
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本主义生产扩张是无限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逻辑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天然就是对立的。
美国学者科威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生产为核心活动的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人类生命与整个地球的存亡造成直接威胁。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表现出的三个特点是生态危机形成的直接因素:一是降低自身增殖的相关条件;二是为了生存必须无限扩张;三是发展使贫富两极分化愈发严重,造成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在资本逻辑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极值积累,即便资本家已经触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Party Politics and Theoretical Thoughts(IC photo 图片)2021·09碰到生产与自然的阈限,也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尝试各种办法将其突破,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资本家带来了一种能够抵抗自然之力的幻觉。
资本主义批判视域中的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批判视域中的生态危机提要:《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是福斯特直接介入当代政治经济学领域对资本主义和生态环境的争论,深刻分析和阐释了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相悖的原因、生态与人类自由的辩证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对福斯特《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的哲学解读,提炼分析出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在理论上提出解决路径,以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生态危机;资本主义;人类自由;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问题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为重大和紧迫的问题之一。
生态危机极大影响了人们面对自然的生产和思考方式。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是福斯特直接介入当代政治经济学领域对资本主义和生态环境的争论,深刻分析和阐释了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相悖的原因、生态与人类自由的辩证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一、寂静的春天:福斯特生态危机思想的哲学背景和理论取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引起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思考。
“人类自由、平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目标和最高理想。
”〔1〕8正确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但有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而且对探讨当代可持续性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福斯特哲学思想主要有两大理论背景。
一是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
福斯特指出马克思常常被看作一位反生态的思想家,但是福斯特在深入研究马克思著作的基础上,认识到可以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解释马克思,即把生态问题作为马克思的主要思想来解释马克思,并最终得出结论:马克思的世界观是一种深刻的、真正系统的生态世界观。
二是同时代思想家的生态学思想福斯特本人出生的环境决定了其所受到的影响。
福斯特本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肇始于卢卡奇,中经法兰克福学派,到现代西方学派纷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层面分析
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层面分析自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并愈来愈以危机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
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秉承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借鉴了现代生态学的合理思想,明确指出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为我们分析生态危机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本文即是由此出发,对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展开分析,并力图明晰生态危机和社会制度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标签: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一、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大工业文明破除了人类意识中早期的对于自然的崇拜与顺从,取而代之的是人类野心的无限膨胀和对自然剥夺的愈演愈烈。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危机,如果对这一危机的产生原因追根寻源,资本主义制度正是罪魁祸首。
(一)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主要源于该制度下资本的无限制逐利逻辑。
我们知道,资本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能生产资本,这预示着资本的使命即在于无限制地繁殖自己,不断地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的这一运行逻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目的和基本规律。
不但如此,在资本统治下的社会,自然也被迫服从于这一逻辑。
为了获取利润,资本”颠倒和割裂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把自然物化为生产原料,只注重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无视这些所谓工业原料的生态功能。
”[1]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导致人类对环境支配欲望的增强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漠视,在这样的前提下,生态环境被破坏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这样的现实很难获得资本家们的重视,因为他们的双眼都被利润所蒙蔽了,对此,法国哲学家高兹曾有过描述,”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首要关注的并不是如何通过实现生产与自然相平衡……它所关注的主要是花最少量的成本而生产出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
”[2]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制度内含的资本逻辑还造成了作为生产之延伸的消费的无限扩大。
资本纯粹以利润的目的、功利的立场大量生产和制造消费品,为了实现其时效性,有意大肆渲染和煽动消费,鼓励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这难免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拥有某种商品就是一种时尚、身份或社会地位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今天,世界各国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趋势,然而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承受的生态灾难。
从《寂静的春天》问世,到十大污染事件震惊全球,再到现在随处可见的雾霾,生态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
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态问题已经从18世纪的西方蔓延出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工业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技术进步与财富积聚,也消耗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的养分。
放眼全球,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越来越多的生态危机问题困扰着整个人类,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敏锐地预见到人与自然这一潜在的尖锐矛盾,从哲学自然观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揭示了生态危机幕后的罪魁祸首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当前,我国也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困境。
如何破解生态难题?正确的思路只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理性探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一、全球牲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而引起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
生态危机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甚至人类的生存。
在2013年第六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表示,全球巳经出现了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等八大生态危机。
据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人类诞生初期,地球陆地曾有2/3被森林覆盖,总面积达76亿公顷。
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森林面积为亿公顷,全球森林覆盖率仅为%。
每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2012年的数据表明,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而且在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只有%的淡水资源能够供人类、动物和植物使用?。
此外,中国瀕危物种高于世界5-10个百分点,有关部门发出了这样的警告: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可见,生态危机巳经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般认为,人类的生态危机根源之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错位;根源之二是特定阶段上的认识主体,还没有把握自然界整体平衡与发展的规律,即还没有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根源之三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对立、矛盾和冲突这些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如果不从制度层面上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则很难产生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们认为,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更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资本主义的发表史是一部生态破坏史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前,也曾经出现过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
那时生产力低下,人类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烧荒砍伐,滥渔滥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但那时的生态问题多是局部性、地区性的,对自然的整体破坏性还相对较小。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全球市场的建立,生态灾难才开始蔓延至全世界。
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地中海沿岸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始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
而新航路的开辟,更让资本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本国以外的地方。
早期的资本家主要是在美洲等殖民地大肆采矿,抢金夺银,还肆意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运回本国,甚至不顾当地的自然条件,随心所欲地种植高利润的作物,导致殖民地出现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进人大工业生产时代。
资本主义的扩大生产基于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不断重复“踏车效应”。
一方面,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除了尽可能地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外,还大量使用能够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公共产品,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另一方面,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争相使用大量廉价的化学产品,这些有害物质又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资本主义借助全球市场的初步建立,更是把生态灾难带到了世界各地。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言:“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要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这种迅猛的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与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
”对于资本主义的生态问题,资本主义内部早已有所察觉。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这部在生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刚出版时备受争议,因为它揭露的滥用农药DDT问题触及了资本家的利益,激起了美国化学行业和部分政府官僚的强烈不满。
在经过了长达数年的激烈争论以后,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勉强通过了在国内禁止使用DDT的法案,但是却仍然大量出口给其他国家使用?。
这个案例突出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只追求私利的扩张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丝毫不会考虑地球的未来以及人类的发展这些长远问题,只会追求眼前短期的利益,不断地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通过扩大生产、剥削自然来攫取利润。
这种所谓的发展只会一步步地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标志着世界生态历史的转折。
面对现实,世界各国承诺共同“可持续发展”,护航人类未来。
然而,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因此得到抑制,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仍在不断探索着人类环境日益破坏的根源。
由于环境问题的自身复杂性,虽然对于其根源的解释众说纷祭,但有一种解释越来越多的得到学界的认同,那就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新时期的主流思想观念--新自由主义。
作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英国学者大卫?哈维在其《新自由主义简史》一书中,深刻揭露了新时期作为资本主义主流的新自由主义对于世界生态问题的灾难性破坏。
无独有偶,曾经热衷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日本学者中谷岩在《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新自由主义者的忏悔》一书中,也坦白了造成新时期环境灾难的元凶之一是新自由主义。
通常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经济领域,殊不知经济也会“绑架”环境。
曾扬希把新自由主义对环境的破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全盘私有化:我的地盘我做主;完全市场化:环境亦可来买卖;绝对自由化:开发自由,排放也自由;全球资本主义化:“我”的污染你来“担”。
我们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无限制地攫取环境资源,更是在新自由主义猖獗时大搞新的资本主义霸权--资本主义生态霸权。
新世纪资本主义生态霸权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生态殖民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通过污染转嫁、?资源掠夺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侵略。
这也是生态危机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巳经意识到扩大生产对本国造成的生态伤害,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规避污染。
然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资本主义国家却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以产业转移的丨方式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自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扩大生产,获取巨额利润,丨将污染排放在发展中国家,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
资本主义生态霸权还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生态话语权,建立资本主义生态体系,利用生态产业垄断生态技术上。
生态问题究其实质是发展问题。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际上承认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要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技术。
然而,由于生态技术意味着高利润,资本主义国家非但没有帮助发展中国家,还试图封锁技术,甚至打着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产业”的旗号大搞新霸权主义。
还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竭力争夺生态主导权,其目的并不是真的关心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而是希望打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安排确定的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和基本原则,推卸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义务和责任?。
三、誓傷资本主义生志观的凌俦牲和欺蹁牲为了给掠夺自然资源、牟取利润的行为披上一层合理的外衣,西方国家曾极力宣传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生态观--自然资本论与科技万能论。
尽管这两种生态观对生态危机的形成和治理方法有着不同的表述,但都有表面的合理性与实质的欺骗性特点,我们有必要对此作出辨析。
1.自然资本论--为地球估算成本自然资本论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派在一段时期内比较推崇的一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很多人所接受。
自然资本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绿色经济学家迈克尔?雅各布与乔治?伊兹。
迈克尔曾经写道:“将环境转化成像其他商品那样也可以进行分析的商品……只要在经济决策中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①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滥用资源、制造污染,完全是因为生态系统没有明码标价;如果将自然资源纳入市场并且赋予其价值,人们就会在成本上加以计算,通过利益考量有所收敛。
简单来说就是为地球估算成本--将环境从生态系统中分离出来,转化为可以计价的商品,将自然环境纳入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对此,美国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丁?奥康纳等人提出了强烈质疑,他们认为,将本属于公众的自然资源变为可以估算价格的私人成本,并将其强行纳入市场体系中,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想法彻底暴露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
一些学者认为,并非所有事物都可以从经济与利益的角度去看待,如果人们糟糕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