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马克思课论文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U fucking assholes!!
其所以说这次危机是好事,就是因为它揭穿了一些人 宣扬的“人民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的鬼话。 资本主义的目的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来没有把 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如凯恩斯等早就承 认资本主义本身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并不 能够解决充分就业和财富及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因 此,凯恩斯要采取一些办法来补救,当然他是在资本 主义允许的范围之内采取一些措施。企图靠“看不见 的手”创造人民的福利,达到共同富裕,完全是幻想, 是不可能的。应该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刺激经济、 提高生产力、配置资源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东 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利用。但是,对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我们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 而决不可盲目崇拜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之美国
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大工业公司,由1955年的22家 发展到1992年的316家;拥有10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特大公司, 由1970年的2家发展到1992年的49家,分别增长了13.4倍和 23.5倍。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拥有的资本在整个工业资产 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23%增加到1990年的71.2%。30 %的公司占据了制造业全部增加值的80%。由于资产增加,利 润大幅度增长。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大公司所获净利 润在所有公司利润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38%上升到1990 年的73.2%。100家公司的利润,超过了37万家公司净利润 的总和。英国、德国和日本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大工业公司, 由1965年的1家,发展为1991年的191家;拥有100亿美元的 特大工业公司,由1970年的1家发展为1991年的56家,分别增 长了190倍和55倍。日本占0.9%的公司控制了86%的资本, 德国109家大公司控制了64.7%的资本,英国42家公司中的3 家最大公司控制了42.2%的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经济学原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经济学原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涉及多个经济学原理。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具体来说,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从产品结构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是围绕资本的增值而进行的。
资本家生产大量商品,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从产品工作原理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企业家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劳动力被替代,工资下降,造成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加大,中产阶级萎缩,最终导致社会购买力下降,引发经济危机。
从产品优势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资本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从而导致销售下降,引发经济危机。
从使用场景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
然而,由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马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理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结构、市场导向、价格竞争和使用场景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必须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级,提高社会购买力,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市场营销152 8号刘运良1620153968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公共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少数资本家按照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周期性现象,确实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一些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来说明这一点:1.经济周期中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其中包括经济繁荣和经济衰退的交替。
经济危机往往是在经济繁荣阶段过度投资、过度扩张和泡沫化之后的必然结果,这种危机频繁发生并严重影响实体经济。
2.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动力是追逐利润和资本积累,然而,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资本利润率逐渐下降。
资本家为了维持利润率,不断压低工资、削减成本,但这又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的放缓,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3.金融化和投机泡沫: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泛滥,往往导致过度的投机和金融泡沫。
这些投机行为和金融泡沫最终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由于投机行为和金融泡沫的破灭而引发的。
4.货币供给和通胀压力: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货币供给的周期性波动,造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波动。
通胀带来价格上涨,削减了人民的购买力和实际收入,进而导致消费需求减少,产能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5.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不平等的财富分配。
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而大多数人面临贫困和剥夺。
这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社会不满情绪高涨,使得社会稳定受到威胁,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总的来说,历史和现实中多次发生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率下降、金融化和投机泡沫、货币供给与通胀压力、社会不平等和矛盾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引发经济衰退和危机。
这些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是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内容摘要: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关键词:垄断经济实质三大矛盾由于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的存在,特别是基本矛盾的存在,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和波动,使得基本连续和高速运动的条件经常遭到破坏。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
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
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了。
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
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地加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周期性地发生危机的趋势,这种危机不仅仅是经济波动或周期性衰退,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必然结果。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必然会导致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下降的问题,从而引发经济周期性的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资本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不断积累更多的资本。
然而,市场并非是无限的,当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商品无人购买的问题,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此外,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资本集中和垄断的趋势。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垄断形成了垄断地位,控制了生产和市场,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现象。
这种垄断地位使得大资本家倾向于压低劳动力成本,导致工人的收入下降,市场需求减少,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暴发。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突出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固有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发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必然结果。
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消除资本主义的利润追求和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刍议.do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刍议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当中,当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社会生活资料得到不断的丰富。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剥削导致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导致社会出现高度的相对剩余即产生积压。
当社会出现相对剩余时,资本家可能会减少商品的生产,从而导致工人失业。
这样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一步的下降,使社会相对过剩更加明显,社会矛盾进一步的激化,从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家为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般会采取倾销和战争的手段来暂时缓和矛盾。
倾销使自己本国相对过剩的商品向他国销售,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减少的同时也使大量的外汇流入。
战争的爆发加快了社会生活资料的消耗,也可从中牟取利益。
这样的做法是及其不道德的,不但扰乱了他国的商品市场,更给广大的人民带来了深深的苦难。
并且这样只是暂时的缓解了社会矛盾,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本特性没有改变,使社会矛盾得不到根本化解。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时,社会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
此时大量的企业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使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随着企业的倒闭商品的生产大大的降低,社会的供需逐渐趋向平衡,社会的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从而渡过经济危机。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这样的危机只能缓解而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只能从经济恢复到经济的高涨,从经济的高涨到矛盾的激化,最终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如此循环。
在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每次都是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受到剥削。
而且还可能导致其他国家民众受到损失,甚至危害世界的和平。
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首先发发展生产力,丰富社会生产、生活资料。
其次,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这些社会生产、生活资料。
即能让广大的民众接受,又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从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从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利润而进行的生产和交易,而资本家为了增加利润,往往要削减成本,包括压低工资、加速生产速度、压缩销售成本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压抑工人阶级的收入,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最终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在于产出增加、利润增加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消费不足、危机和经济衰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家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换取利润,然后将利润再投入生产,从而实现资本不断积累的目标。
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和规模必然会受到一些限制。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限制。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家就会面临销售困难,进而引起生产过剩和库存压力。
其次是资本有限的投资场所。
资本家的投资有限,他们必须寻找投资高收益的领域,但这个领域的数量和规模也没有无限的扩大空间。
最后是生产技术和资本组织的限制。
资本家追求利润,但同样也需要投入资本来推动生产技术和资本组织的发展,从而增加产出。
但技术和资本组织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限制性的,资本主义无法逃脱这些规律和限制。
资本主义的糟糕结果就是过剩和生产停滞,这会导致利润率下降,并进一步引起经济危机。
利润率低会导致资本家减少投资,推迟扩张计划,进而导致雇佣工人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最终造成经济衰退。
此外,由于资本家压缩成本,压低工资,民众购买力下降,消费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发生经济危机后,政府往往会采取干预措施来缓解危机,例如投资和刺激消费等。
然而,这些措施只是暂时性的,无法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就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
只有摆脱这些矛盾,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避免经济危机这个根本性问题。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基本矛盾,中特作业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和基本矛盾摘要:本文论述了何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其解决途径,揭示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积累和深化的集中表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基本矛盾一、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其基本矛盾是密切相连的,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二者为何物。
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
世界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857的美国。
在随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危机以愈加频繁的频率出现,并且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历史上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一战过后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这一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随后影响范围扩散到世界各地。
而离我们最近的则是发生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发端于金融系统,但是却扩散到了实体经济领域,随后引发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停滞乃至退步。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今天的美国与世界再次进入一场无比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此次经济危机,代表自由市场在二战后遭遇到的最大挫折。
长期以来,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一直幻想着,市场能够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但是今天,这种幻想彻底破灭。
这场经济危机已导致国际银行体系启动,国际股市崩盘,并会带来一场二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
这不是十年一次的典型周期性危机,而是一场系统性危机。
它发端于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关系着市场运转所需的货币供应。
其实,金融危机并不是一朝一夕所爆发出来的,它有着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
当前的经济危机,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内在矛盾的衍生物。
第一个值得注意的矛盾是,自由市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
尤其是在克林顿和布什任内,债务的增长令人吃惊。
在2007年的前20年间,信贷市场的债务翻了大约4倍,从近110亿美元猛增到48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经济增长率。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表现在: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 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 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 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资本家在 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 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结果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市场 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 的相对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 发。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 结果。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 盾。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生产社会化,通俗地讲,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社会上的人参加了生产,大生 产;但劳动者共同生产的生产资料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就造成了社会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于是,生产产品的人,用不起产品。就像在以前, 造灯泡的工人用不起灯泡,而现在,建大楼的民工,买不起房子。生产出 的工业品,资本家的使用能力有限,又会造成商品积压,这就形成了资本 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基本矛盾。
三、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越发展,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越高,不断发展的 社会生产力就越是 成为资本的生产力, 资本、生产资料、 劳动产品就越来越 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尖锐化就越不可避 免。
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是不
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伯克即将破产的传言。导致该银行客户疯狂 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
挤兑,并引发华尔街金融危机。银行要求收 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
回贷款,股价一落千丈。时任摩根财团总裁 及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
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联合其他银行共同出 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引发美国
四、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
五、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
1907年,美国银行业投机盛行,纽约一半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市场出现了抛
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 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
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 10月24日,举国上下谣言四起造成金融
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当年10月, 不稳,被吓坏了的投资者命令经纪人抛
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 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生产过剩
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 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二、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 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 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 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 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 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 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 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 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 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 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 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 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 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危机的爆发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200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每个资本主义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复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它在客观上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应受社会调节的。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统治,生产完全从属于资本家的利益,生产成果都被他们所占有。
而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发展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这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次贷危机”的“次贷”指的是风险较高的抵押贷款,或者叫无抵押贷款也不为过。
抵押贷款是一个合约,问题是无抵押贷款就是一个没有还款保障的合约。
银行的存款不论是储户的还是银行家的从马克思的角度看都是劳动积累,这些累积的劳动被银行贷出去去收不回来,从“剩余价值论”的“反对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角度看是贷款者无偿占有了储户或者银行家的劳动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产生,马克思说只要有剩余价值的产生就意味着经济的衰退,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经济危机。
还从马克思的角度理解,该不该救市不是重点,而是这“救”应该避免新的剩余价值的产生。
“不救”的意思是说经过协商在各方自愿的前提下大家自认倒霉,如此最好。
“救”则要搞清楚怎么救救多少算完,问题是合约之间错综复杂,搞清楚实在是难于登天,纳税人的钱都是劳动所得,救到最后如果没有效果岂不是劳动又被无偿占有导致了新的剩余价值产生。
马克思如何分析经济危机商品流通过程中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在空间与时间上出现双重断层,预示着商品流通中可能出现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 值,他们“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 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不 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 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1637年 郁金香的疯狂
在荷兰被视为地位象征的郁 金香价格大幅上涨。在那个 疯狂的时期,郁金香最高价 曾炒至4200荷兰盾,20倍 于一位熟练技工的年收入.在 经济学家看来,这也是现代 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
1837年的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 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 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 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 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 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 经济萧条一直持续1843 年。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过程中,经济危机 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 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 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2001年互联网的泡沫以及安然的破产
2001年底,原世界能源巨头安然因造假 账而倒闭,超过两万人因此失业。
2021年全球金融危机
“一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的 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做媒介而 赚到钱。虚拟资本是信用资本升级后,资本人格 化自我膨胀的结果。它必然完全脱离实际生活 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而反过来对社会化大生产 造成伤害,成为自己的敌人。〞
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根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
表现之一: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 状态之间的矛盾。 表现之二: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以上二个方面,作为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彼此严 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们的结合,才不可防止地使资本 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地遭到破坏,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 机。
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和问题的一种表现。
以下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之间的一些关键关系: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一种固有的经济周期性,包括繁荣、衰退、危机和复苏阶段。
经济危机往往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不稳定性的体现。
利润追求与风险积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追求利润。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家会进行投资,但这涉及到一定的风险。
当投资失败或者市场出现不确定性时,就可能触发经济危机。
金融化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在现代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趋势,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包括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生产和需求不足:资本主义追求生产的最大化,但过度生产可能导致市场上的商品过剩,从而引发需求不足。
这种过度生产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中下层人口的购买力减弱,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加剧经济危机。
国际市场的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
当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波及其他国家,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政府干预与调控:为了稳定经济和化解危机,政府往往会采取干预和调控措施,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然而,政府的调控效果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时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和矛盾。
总体来说,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所导致的,而应对危机的方式和效果则涉及到政府、国际市场、金融体系等多个方面。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二、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且工人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水平,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
这必然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并由此导致建筑业、钢铁业、汽车业等许多部门的生产先后出现相对过剩,导致供需矛盾扩大。
三、具体原因:信贷消费过度、疯狂的股票投机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即“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如华盛顿街头私人汽车排成了长龙,这里的汽车70%以上是贷款来的。
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
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
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
银行本身也卷入股市。
由于消费市场的萎缩,资金过剩,通过证券市场聚集来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到生产领域,而是重新回到股票市场,从而带动了股票狂涨。
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股市出现严重的泡沫。
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并分析其根源和影响。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阶级之间的矛盾。
首先,作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与资本主义私有制限制的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
资本主义通过激励私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来推动经济发展,但这种追求利润的动力往往导致了资本集中化和无限制的扩张,进而造成过剩生产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其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持续存在的,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剥削无产阶级劳动力,导致无产阶级生活条件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贫富分化、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
具体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系统性的危机。
冲生产国际化,市场的不稳定性显现。
通过分析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如1929年的“大萧条”,可以发现经济危机常常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密切相关。
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之一。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工业产品日益丰富,但由于无产阶级的收入无法跟上生产力的增长,市场需求出现不足。
这导致了商品过剩和无法顺利实现价值的困境,最终引发了经济危机。
此外,金融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机构的不稳定性、资本市场的投机泡沫以及金融业务的风险传导等因素,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带来更加严重的冲击。
三、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关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自从资本主义取代了前期的封建社会后,就开始出现了无休止的经济危机。
这种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是资本主义内在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任何时候,资本家们都会把自己的资本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生产资料的扩大上,同时投入的资本值在同步增加。
此时,市场供过于求,货物出现过剩,价格便不可避免地降低,从而导致生产者三大要素(人力、物力和资本)的销售额,也就是利润也会随之下降,从而使资本主义利润率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从而使得经济陷入了一个系统性的衰退,也称为"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起源是资本家生产资料过于繁多,而消费者又不具有购买能力,导致财富和收益的失衡,使资本家生产成果同收益一直处于不均衡状态,从而造成商品投放额超出消费投放额,最终形成经济衰退。
这种衰退不仅会对经济直接产生严重的影响,到最后也可能导致政治上的混乱,从而极大地加剧资本主义内部的不平等性。
资本主义内在基本矛盾只有在经济危机发生时才会显露出来,然而,此时的贫困大众能够共同体会到这种不平等性,使得他们更加强烈地反感政府,而因此也就会出现种种政治危机。
例如,某时期发生经济危机时,贫穷大众由于财富的不均衡和收入的不平等而导致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甚至最终出现了全面的革命,进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以彻底的暴露出来。
经济危机反映出来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它是政治社会经济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也使得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成为了政治社会生活的常态。
所以,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解决时,产生新的政治制度才是可行的,而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才是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制度。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20世纪80年代 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垄断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力军,以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为主要调节机构,以追求全球超额垄断利润为目标,向全球渗透和扩张的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地向前运动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违纪的影响加强。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或调整,重新走上了正常的周期发展道路。随着再生产过程中矛盾的积累,1948-1952年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这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在不同的国家爆发的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即危机的非同期性,造成再生产周期发展进程的不一致,一直持续到50年代中期,才为1955-1957年的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周期高涨所代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调节机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危机阶段,普遍存在物价上涨现象,同时“滞胀”贯穿于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之中。过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由于生产过剩, 商品滞销, 物价总是急剧下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48-1952年)来临时, 物价曾一度下跌,但幅度不大。可是,从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世界性通货膨胀越深越烈。从1971年起,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的地位雨飘摇,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危机日益深化,它与经济机交织并发,推波助澜,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走进“滞胀”的死胡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内容摘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引发了经济危机。
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私人占有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其表现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个别企业的高度组织性、计划性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这种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控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的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生产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已生产过剩为基础的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最早两次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危机分别是1825年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
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
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
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
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
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人员失业。
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与1825年的情况一样,也是大量产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这样可以
看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互相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他人生产的商品,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正如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
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
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
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其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
每一个周期都是如此,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
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
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所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