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全面理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首先爆发于美国,随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的特点。

5.影响(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提高捐税等,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另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

处于不利地位的德、日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紧对外扩张,使世界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易错点2 不能全面把握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新理论: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新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4)新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

2.影响(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 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 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 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 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 表现: 影响: 什么是第三产业?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 2.“新经济”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新经济”:是指不同于传统经济 ──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 也称知识经济。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英国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及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战后仅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过战前,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示意图
世界工业增长率示意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1. 国有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2.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 高,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加强
很多国家的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直接支配了国内大部分财富, 国家用这些钱进行国防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福 利、调节社会收入等等,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调节。
“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
小结
美国 西欧 高科技 战 后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经 济 的 恢 复 和 发 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影响:Fra bibliotek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 ①建立的原因 历史因素:缺乏民主 直接因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现实因素: 军部法西斯的推动 ②建立经过: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二二六“兵变,军部势力增强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 ③内外政策: (对内、对外) ④特点: 军部是法西斯的核心 ⑤影响: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消: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减轻危机对美国经济破坏(直接) 积: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深远)
(2)扩张 英日 法国 德国 地域: 美国 工农业 领域: 金融业 (3)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 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引起了世界格局变化
二、摆脱危机的两种途径 1、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背景: 经济危机的影响 胡佛政府无力扭转 罗斯福以新政出任美国总统 (2)目的: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摆脱危机、复兴经济 (3)内容: (金融、农业、工业、福利) (4)特点:国家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评价:
2、建立法西斯专政 (1)德国 ①原因: 历史因素: 缺乏民主、凡尔赛和约激发民族情绪 现实因素: 经济危机的打击 直接因素: 纳粹党的欺骗宣宣传 ②概况: A、建立经过:1932、1933、1934
政治上 军事上 B、措施: 思想上 经济上 外交上 独裁 扩张军备 钳制人民思想 国民经济军事化 退出国联、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开始于美国?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矛盾 根本 (2)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主要 (3)股票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 直接 2、概况 (1)开始爆发 ①标志:1929、10纽约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②表现: 工商业破产 失业人数多 农产品价格下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

以20世纪发生的经济危机为例,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联邦德国 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法国 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因为只有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

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

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思考 1 :美、德日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途径,试分析产 生两种不同的途径的原因及两种不同选择产生的影响。
(1)经济原因:美一战后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 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缓和危机; 德经济实力较美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 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基础薄弱, 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十分严重。 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日较美严重,比美更具备建 立法西斯的土壤。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 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 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社会主义革命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 5.采用的是什么手段?属于改良还是革命? 政府干预 改良 6.最终目的还是什么?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不同点: 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是依靠纳粹党 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 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 时间长。
归纳综合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 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 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我国 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 观。 —— 柯立芝 1928年国情咨文
(3)特点:通过国会大选合法地自下而上地掌权 (4)内外政策 ①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专政,制造国会纵火案, 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 ④民族政策:极端民族主义 ⑤军事上:1935年废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 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 ⑥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 防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21/3/9
47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在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A 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建立 B 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建立 C 通过军部法西斯的支持建立 D 通过合法选举的方式建立
4、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 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扩张道路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D 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武装军事区
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要居 安思危。
②及时调整经济发展内部机制和政 策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 “携手建设持久 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保护主 和平、共同繁 义损人不利己。 荣的和谐世界” ④危机具有两重性:灾难和机遇
2021/3/9
45
小结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根据自身不同的 政治经济条件,寻找出路,使资本主义世 界出现了各种新现象。美国通过罗斯福新 政,逐渐摆脱了危机,德日两国则走上了 法西斯专政和发动对外战争的道路,对国 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危机使世界 走向战争”成了30年代的基本特征。
$ 10
$100万 $1
股票是:

晴 雨 计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 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 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A.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 扩大生产;
——人类如何应对世界性灾难?
2021/3/9
4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 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 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 实足乐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第九章 经济危机与周期因素

第九章 经济危机与周期因素

二、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进入50年代后,美国因朝鲜战争再次扩大军事 订货,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西欧国家已超过战前
水平并继续发展,日本工矿业也恢复到战前最高 水平。从1955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 以大量固定资本投资为标志的周期性经济高涨。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并在
1957年爆发了济危机
1973—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经济陆续进入 了复苏阶段,但复苏的进程缓慢。美国、德国
、法国和意大利的工业生产于1976年恢复到危机 前最高点,英国和日本的工业生产则分别到1977 年夏和1978年初才达到危机前最高水平。此后, 各国经济转入低速增长期,而且停停走走,没有
家大多进入了周期性的短暂高涨阶段。从1973年 第四季度起,各国又一次接连陷入经济危机。这 次危机标志着1969年开始的战后第三个经济周期 的结束和第四个周期的开始,整个资本主义从此 进入一个出现滞涨迹象和发展速度放慢的 新阶段。 这次危机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同 步性。
➢ 危机爆发的背景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概况
二战后近60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 发生过6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5次世界性 经济危机分别是: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1969—1971年的经 济危机;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1979— 1982年的经济危机;1990—1993年的经济危 机。
➢ 这次危机结束了战后第二个经济周期,标志着第 三个经济周期的开始;
➢ 这次危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呈现出同 步性;
➢ 这次危机由加拿大拉开序幕,但对美国的经济影 响最大;
➢ 这次危机发生在越战期间,在美国历史上是没有 先例的。

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论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从根本上说,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统治地位以后,经济危机总是有规律地、周期地发生,使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医治的病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新的不平衡,由于资本主义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某些较为明显的变化,造成爆发危机和干扰危机进程的各种因素并存的局面,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

总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形成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局面。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表现为同期性的重演,危机的爆发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大体上趋于同步,爆发时间和周期长短无明显差别。

从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直到二战以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变化不大,次数也大体相同,表现为同期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情况。

例如: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1982年。

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

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

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等也出现明显的非同期性。

可以看出,其中除表现明显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外,其余都是属于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国家同期性的危机。

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全面滞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使经济迅速发展。

无限扩大的生产能力和有限的市场的矛盾,暂时缓解积累起来。

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斗争导致西方国家发生的石油危机为其重要触发原因。

1973年11月,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美、日、法等国相继卷入。

于1975年下半年渡过最低点,经济转而回升。

此次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第四次经济危机,严重程度超过前三次。

其主要表现是:①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8.1%,日本高达20.8%;②大批企业破产,股票行情大跌,美、日、西德等10国两年内资本超过百万美元的公司破产12万家以上,拥有50亿美元资产的富兰克林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股票价格下跌总额达5000亿美元;③失业人数巨增,创战后最高纪录,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全失业人数1975年月平均为1448万,美国1975年5月失业率为9.2%;④物价上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入逆差严重,危机期间物价指数的上升英国为43.9%,日本为32.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入超达203亿美元,国际收支逆差为392亿美元。

危机过后,各国经济没有出现全面高涨,而是进入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相对停滞,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回顾三百年世界经济历史迄今为止出现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分别是1973年至1975年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9年至1982年第十九次经济危机一般来说,出现经济危机时市场需求减少,消费低迷,导致物价指数下降,CPI降低,高速通货膨胀的现象不会出现,除非某些特殊因素比如战争滥发货币等。

像这种靠年代内驱力带动的高膨胀率在繁荣期通过工资福利的提高带动的旺盛需求来消化,通胀造成的货币贬值还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的提高来抵消但是危机年代里碰上高通胀的问题,情况就变得尤其恶劣,百业萧条,原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大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面临停工半停工破产倒闭的危险,失业率大幅上升,工作没有保障,工资会福利会缩水减少,而且手中的钱因通胀而变得不值钱。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 薄弱。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也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 的结果。同时,日本发展经济有着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 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 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 世界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大打贸易战,对日 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了日本经济。资本家为转嫁危机 ,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 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 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勾结
讨好军队
欺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政治 国会纵火案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经济 文化
洲 战
一党专政

德国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只是依靠美英 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 展。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 此起彼伏,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 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 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工农运动 1929-1933
矛盾激化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经济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经济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二战以后的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6--8次经济危机.但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危机的严重程度以及后果等,都远非战前可比.究起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来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具有阶段性,基本矛盾尖锐化是这个运动过程的一个阶段,一种表现形式.当基本矛盾趋于尖锐的时候,在经济领域其他重要矛盾(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企业生产与社会生产的矛盾等)的交互作用下,经济危机就会暴发.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一是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即所谓结构性危机.其中产业结构失衡是集中表现.产业结构直接引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方面的矛盾,从而出现经济混乱,暴发危机.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引发的.尤其是重要生产资料长期积压严重过剩,一旦波及其他领域,有可能触发危机.三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

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当,也会诱发经济危机.四是当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七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逐步渡过了这次危机。

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第一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猛烈冲击。

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以及美国战后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对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战后重建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黄金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一半,纽约开始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作为世界金融霸主,美国还在海外、特别是在欧洲大量投资,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严重依赖美国金融,使得债务国经济受制于美国。

美国的对欧金融政策,与战债挂钩。

如果欧洲国家不归还战债,就不能从美国借债。

欧洲国家因无力偿还战债而得不到美国的大额借款,从而影响本国生产的恢复,导致出口减少,外汇匮乏,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商品,特别是农产品。

这使得美国的海外市场急剧缩小,出现了生产“过剩”危机。

其次,美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

20年代美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汽车、电力、电气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纺织、煤矿、造船等行业长期萧条;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长期不景气。

再次,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1920—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只增长了2%,农业工人的工资更低,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即使在较为繁荣的1921—1929年,美国的失业工人平均每年也达220万左右。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⑷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 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 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题组一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例1】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
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
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答案:C
完整版ppt
21
对罗斯福新政中“新”的理解
⒈“新”的理论: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
论。
⒉“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
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
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Βιβλιοθήκη D完整版ppt17
【例7】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 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 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 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 要说明( )
A.防止盲目竞争 B.保证工人的权利 C.缓和矛盾 D.扩大企业规模 答案:A
完整版ppt
蓝鹰标志
15
【例5】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 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 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 矛盾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介绍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介绍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介
(1)背景
战前
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空 前发展。如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出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 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其次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这种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 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相对生产 力相对过剩。
(4)特点
战前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趋向于
同时爆发,具有比较明显的同期性。
自 1847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后,1857 年、1866 年、1873 年、 1882 年、1890 年、1900 年、1907 年、1920 年、1929 年、 1937 年爆发的经济 危机,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一齐卷入,都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
3. 1980~1982
1979 年 7 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 10 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 1980 年 2 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 1980 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 月)、日本 (3 月)、联邦德国(4 月)、荷兰(4 月)、法国(5 月)、意大利(5 月)、爱尔 兰(6 月)。各国于 1982 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 3 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 长的一次经济危机。
2. 局部战争,即 50 年代初的美国侵朝战争和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的美国 侵越战争,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 由于技术的迅速进步,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 4. 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 5. 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 6. 以通货紧缩、银根吃紧、银行挤兑和大批倒闭为主要形式的货币信用危机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危机期间,工业生产力下降幅度较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 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 权。一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 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与30 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 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产 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思考:为什么意大利最先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①一战中其损失惨重,但协约国并未兑现许诺, 其对凡—华体系非常不满; ②意大利十分贫弱,国内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③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并于1922年夺取政权。
希特勒被关押了9个月。当后时被捕,入他狱3。5在岁狱,中他撰写在了 狱传中 体写 回下 想了录《,我在的书奋 中斗 ,》 他发——泄《得国一了我德国部对的国家奋国政夸民斗籍权张主》。,的政。第19二1长体495年3篇、年2获年4自共得月获德30 产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还具日体,阐在柏明林了总战理府败地的下德室自
【学思之窗】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获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获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思考: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美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如何的选择? 有何异同?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因素和影响?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股票投机
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 人们不仅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 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置股票, 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 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 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 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 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 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 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 少?”
②日本发展经济的先天缺点:国内市场狭小, 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 场和商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社会矛盾尖锐 ②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局面:自由放任的经 济政策 ③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 目的:
(2)“新政”的实施:1933年初 内容: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 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 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 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 兑现。
24%。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危机的原因
阅读教材26页第一、二段,思考回答:导 致这场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 存在
(2)具体原因:20年代美国经济隐藏的危机 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3)导火线: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 溃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政”说治:、“对这外简侵直略就扩是张法。西斯”。据以上材料,
思考: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二、应对危机的两种不同道路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阅读教材31页第二、三段,思考回答:日本 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与德国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激化阶级矛盾,
1936年3月2日, 希特勒瞒着众人, 命令3个营的德军开 进了莱茵非军事区。 这是一次押宝,他 为此有一道补充命 令:如果法军作出 反应,德军则即刻 从原路撤回。
这次冒险成功 了,希特勒这才向 全体国会议员宣布: 德国士兵开过了莱 因河!议员们惊呆 了。当时法国有100 个师却无奈于3个营 的德军。
上刮胡狱子里冲!”
的男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2、人民对胡佛政府不满,要求改革 3、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1933年 入主白宫
思考:
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方面各 有哪些举措?如何鼓励出口?如何解决工人 失业问题?
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 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 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 ①直接影响: 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间接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 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 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 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思考题: 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
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则实行了 罗斯福新政。产生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及两 种不同选择产生的影响 1、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 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健全完善。 德日封建残余浓厚,缺乏深厚的民主政治基 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思考:
美国为什么没有像德国那样走上法西斯专 政道路? 1、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有民主传统 2、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如三权分立能有效 防止独裁出现。 3、经济实力强大,国家干预经济可行 4、罗斯福的个人作用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 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尖锐 C.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
3、内外政策:
1)对内:禁止„„限制„„加紧„„ 2)对外: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 备扩大侵略战争 4、影响: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背景
1、客观: 1)经济危机的打击,阶级矛盾尖锐 2)日本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集权统治 2、主观: 军部法西斯推动 1)对内: 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二二六兵变) 2)对外: 疯狂扩张 (九一八事变)

高中历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2)原因:A 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B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C 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总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这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A 危机加深了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各国的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

(5)实质: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史料及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史料及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财富分配和人们争逐股票利润的情况在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确实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里。

1925年,美国16家最大财阀控制着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3%。

国民收入分配日益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整个20年代,占美国总人口5%的大富翁攫取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

1929年时,大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水平上(一年2 000美元)或在这一水平之下。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不足24%。

更为严重的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这些都不能不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20年代,购买股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机而不是投资。

操纵股市的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通过抬高股价而获取高额利润。

例如,有一家证券公司,即美国与国际证券公司,用每股20美分的价格购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让这种股票上市,在此期间,这家证券公司故意在股市上抢购自己的股票,哄抬股价,最后以52美元的高价抛出,大赚一笔。

有些银行家为股票的利润所吸引,他们常常不顾风险,利用储户的存款炒股,谋取厚利。

当时,纽约的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许多外国人把数亿美元投到这里进行炒股。

因此,当1929年10月,股市崩溃时,一些银行在股市投下的巨额资金失去,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

美国老百姓也大多认为股票投机能赚大钱,这是因为那些在幕后操纵股市的大投机商告诉他们,任何人只要每星期节省几美元,购买股票就可以有发大财的机会。

这些加入股市的平民百姓,他们在股市兴旺时用自己的几乎全部积蓄购买股票。

通常,他们在花100美元购买的股票涨到值1 000美元时,并不急于抛出,还等着再涨。

但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1 000元储蓄了,因而可以分期付款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了,如汽车、家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周建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实产生了一些新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繁荣和不断深化的危机表明:并不是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分子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而是资产阶级的“反危机”理论和政策、措施破产了。

一、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但从七十年代起周期性有加强的趋势。

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除了个别例外情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一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国危机次数参差不等的新情况。

根据一般看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年开始的、现在还在继续的危机。

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

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危机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的危机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就是说它们在战后已发生过七次经济危机。

西德和意大利战后各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其中有五次分别发生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

法国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基本一致。

即便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表现得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

例如,战后第一次发生在1948一1952年的经济危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战时美国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成了暴发户,经济实力大大膨胀起来;日本、西欧各国则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

因此,当美国在1948一1949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日本和西欧各国还没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具备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危机推迟到1951一1952年才发生。

又如发生于1964一1969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达五年。

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在1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在1966年4月,美国迟至1969年10月才爆发。

但是,发生于1973一19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发生危机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

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日、英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

第二,战后危机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战前严重,但七十年代后皇现出深化的趋势。

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

以美国为例,战前的.1920年危机,工业生产下降22.了%,1929年危机下降46.1%,1937年危机下降21.了%。

战后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都没有超过20%:1948年危机时下降10.1%,1957年危机时下降13.5%,1969年危机时下降6.8%,1974年危机时下降15.3%。

从失业率来看,战后也尚未达到战前三十年代大危机时的严重程度。

在1929一1933年危机期间各国失业率一般达到15一20%,美国、德国个别年份甚至高达20一30%。

战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下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都较低,如美国的失业率在5%上下。

在1973一19了5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率最高达8.9%。

1975年西德为4.1%,法国4.0%,意大利5.6%,英国3.9%。

1981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6%,日本为2.2%,西欧较严重,生要是英国达10.5%,意大利8.9%,法国7.8%,西德4.9%。

从广度来看,战前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常常同时发生货币信用危机,即在生产过剩危机的同时,往往出现银根奇紧、利率猛升、信用急剧缩减、股票价格暴跌、银行挤兑和大批银行倒闭的货币信用危机。

战后尚未出现这种明显的货币信用危机。

在1973一1975年危机期间,美国和西欧曾有过几家大银行倒闭,但未酿成一次大批银行倒闭的货币信用危机。

所以,战后经济危机一般说来较战前缓和,但是有日益深化的趋势,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以后。

从生产下降幅度看,有增大的趋势。

六十年代前,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少数国家达10%左右外,一般不超过5%;但是在1973一1975年的危机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普遍超过了10%,其中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分别为14%、22.4%和20%。

从失业人数看,例如美国六十年代前危机中全失业人数一般在500万左右,而1973一1975年的危机中全失业人数达854万人,从1979年4月开始的这次危机失业人数更高,1982年4月全失业人数已达1,030万人。

英国失业人数在1982年已超过三十年代大危机时的失业人数。

’-第三,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使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继续上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危机,战前危机爆发时,商品价格总要下跌,甚至大幅度下跌。

例如,1873年危机时,商品价格下跌20.2%,1882年危机时下跌20.4%,1907年危机时下跌0.8%,192。

年危机时下跌21%,1929年危机时竟下跌47%。

但是二次大战后危机期间,除四十年代的危机外,商品价格不仅不下跌,反而逐步上升。

如下表:1948一52年危机1957一58年危机1964一69年危机1973一75年危机一2.7一2.7一2.7一0.9一8.9+1.8十6。

6十6.5十2.8十8.]十15.3+32一5十11.1十43.9十19.1十24.6,曰‘叹胃了9“左一n口1几0自+一一+意大利一0.8+3一5十6.3,{煞肆黯势10一24一95.911.913一419.6国本德国国美日西英法可见,战后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上涨是一个显著特点。

第四,战后经济危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但也有抵销的因素,因此战后经济危机周期的特点不是“越来越短”,也不是“越来越长”,而是呈现一个缓慢而不显著的缩短的倾向。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到底发生了儿次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界的说法不统一,有的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七次“经济衰退”,说成是七次经济危机,平均四、五年左右一次,因此经济周期缩短了。

有的认为应该把“中间性危机”、“局部危机”剔除,则战后只有三次周期性危机,这样就是十年以上发生一次,周期反而延长了。

我们认为,战后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称得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连现在正在继续发展的这一次算在内应该是五次。

列表如下: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1948一521957一581964一691973一751979一1957一581969一701973一751979一1957一5819651973一751980一19581966一671973一751980一1958一591964一651974一751980一1957一5819661973一751979一1957一581970一7]1974一751980一由上表可见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82年,共计37年,一共发生了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经历了四个经济周期,平均周期不到十年,与马克思说的十年左右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认为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次数来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只是稍有缩短,而不是越来越短,也不是反而延长。

为什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只是稍有缩短,而不是“越来越短”呢?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危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但是,也存在相反的因素抵销这个趋势。

促使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的因素有:(1)工厂建设的时间会因技术的改进而缩短;(2)由于科技革命和国家举办科研事业推进成果的应用,将加速机器设备的无形磨损,(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加速折旧制度,缩短固定资本更新的时间,(4)投资在原有工厂的设备现代化上,使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也会缩短更新时间。

但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还存在延长固定资本更新时间的因素:(l)技术进步使工厂建设时间缩短,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同时也出现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石油化工、大型客机、核电站等,还有大型公共工程如港口、高速公路等,建设时间较长,起着延长周期的作用;(2)需要巨额资本的厂房和设备,它的投资额与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之间差距增大了,而且投资在直接生产部门和投资在公用事业和服务部门对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前者会造成生产过剩危机,后者不会直接造成生产过剩危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速折旧制度,主要是鼓励新兴工业的投资,或旧工业部门的现代化,并不是对所有工业部门一律采用,而且私人垄断企业在价值形态上加速折旧,并不一定在实物形态上加速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资产阶级国家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或国家补贴制,还阻碍了这些工业部门的设备更新。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折旧来说明经济周期的缩短,必须全面地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经济周期的两方面作用。

二、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原因形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特点的原因很多,既有生产力的因素,又有生产关系的因素,还有上层建筑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一)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形成战后经济危机新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后从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一系列新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使物质生产领域起了很大变化,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很大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老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纺织等部门比重相对缩小,新兴工业部门的比重和作用显著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老工业部门生产大量过剩陷入危机时,新兴工业的生产仍在继续增长,这样就减少了危机期间生产下降的幅度,使经济危机的深度比战前较轻。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不仅新兴工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大规模扩大,而且许多老部门也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

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由于新的科学技术不断采用,实行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法,推动投资增加和生产扩大,导致了危机频繁爆发,促使周期缩短。

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当危机爆发时,实力强大的垄断组织大量更新和扩大固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缓和危机或较快地渡过危机。

第三,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总量、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以及资本积累都大大增加,这就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提高又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就使战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