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范例]
《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找规律》教学设计《找规律》讲课教案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5页,《找规律》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达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他们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他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角度。
课堂上老师想办法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悟规律。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记忆力非常好!现在我要搞一场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的记忆力最强!男生先来,还是女生先来?师:女士优先,女生先来吧。
记住了吗?看回放,完全正确!师:男生请看题!记住了吗?看回放,男生错误。
师:男生不急,咱们再来一轮。
女生准备,请看题,开始!女生记住了吗?看回放,完全正确!师:男生准备,请看题!记住了吗?看回放,男生错误。
师:两次都是女生正确,我宣布:女生获胜!师:男生不开心啦!有话要说吗?生:她们的有规律,我们的没有规律。
师:看来,有规律就好记,没规律就不好记。
规律重要不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二、置身情景,探究规律。
(一)置身情境。
师: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数学小精灵聪聪也来了。
聪聪:大家好!我是聪聪。
师:聪聪要带我们去参加一个联欢会,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哇,布置的好漂亮!同学们又唱又跳,玩的真开心!(二)探究规律。
1、揭示意义,总结方法。
(研究小旗的排列规律)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谁来汇报?生:有小朋友、小旗、花朵、灯笼。
《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找规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⒈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⒈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⒈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一、引入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⒈提出问题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⒈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指名汇报结果。
师将问题排列: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自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组织全班交流。
⒈教学试一试: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
组织全班交流。
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学生自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找规律》教案
-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相邻两项的差值来确定数列的公差,并运用这一规律来预测数列中的任意项。
-在图形规律的教学中,重点分析图形的对称轴、对称中心等特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2.教学难点
-规律的抽象与总结:学生往往在具体实例中能发现规律,但在抽象出规律并进行总结时感到困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规律的基本概念。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数列、图形等实例,了解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列规律、图形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学思考-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规律的情况?”比如,在购物时,如何根据价格找出最划算的组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找规律的奥秘。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与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悉。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发言机会。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找规律》课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找规律》课程教学设计(优秀4篇)《找规律》课程教学设计(优秀4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涂色、拍节奏、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木鱼、、实物卡片、硬纸板、答题卡、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不过,在听故事过程中,还要多观察,多思考,能做到吗?(能)师:很好,这节课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声音最响亮,你有信心吗?2、讲述:有一天,小兔子请客,猫妈妈带着小猫高高兴兴地到小兔家去做客,瞧,它们来了。
(出示小猫图)师: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站得很整齐,一个穿红衣服,一个穿蓝衣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象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也是什么,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秩序地排列,我们称为有规律的排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师:最后的一只小猫藏起来了,请你猜一猜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生:红色师:为什么是红色?(指答)师: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指生说)同意他们的说法吗?师:都猜是红色,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教师点击)师:你们猜的真准,为自己竖一下大拇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
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3篇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3篇《找规律》的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及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
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数学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1.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体会一组图形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色笔、教具教学过程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1.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7个)从下往上中速出现。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红苹果后面出现的是什么颜色的苹果?生:青苹果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苹果吧(动画验证是青苹果),哇猜对了,我们再接着看。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樱桃(3组)从左往右中速出现。
)师:下一张出现的图片里有几个樱桃?生:一个(动画验证)师:那再后面一张呢?生:两个(动画验证)师:哇,又答对了(一杯可乐、三个鸡腿重复出现。
)现在谁来告诉我下一张图片里有什么?(指名回答后动画验证)那下一张呢?(指名回答后动画验证)2.揭题:真厉害!全让你们猜中了,像苹果红青红青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樱桃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一杯可乐、三个鸡腿一杯可乐、三个鸡腿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3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3篇《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观察、猜测、推理、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借助变一变、找一找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和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一组图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个组合的。
教具准备:花边、图形(教具盒)、复印纸纸、小三角形、磁铁。
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1、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猜得真准呀)2、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没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问:为什么第二次猜不准,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准呢?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生发表意见)3、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规律。
(板书:规律)4、你观察两条彩带,哪条美一点?(师:嗯,看来规律可以你我们带来美感!)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一)颜色不一样的花边(两个一组)1、猜一猜:出示花边红绿红,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花?(随学生的猜出示花)师:你们真厉害,又猜对了,有什么发现吗?(生说)2、交流:说说你们的想法。
(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的)3、变长: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你能把这花边变长吗?(生说师贴:先往左贴,在往右贴)(二)颜色一样,形状有规律的(二个一组)1、找一找: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2、全班交流:有什么发现?谁来说说。
(苹果都是1个,梨子一次比一次多1个。
)3、变长: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继续延长,应怎样摆?(让学生报)(三)颜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规律的(三个一组)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没有规律?2、同桌交流: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那么有怎样的规律?把找出的规律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找规律)3、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四)猜一猜(体验一条规律中一组图形一般要重复出现三次)小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至少三次)。
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数学教案设计
对五上《找规律》的思考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五上《找规律》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学规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规律性现象(如钟表的指针转动、四季交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二)新课讲解
1. 等差数列:教师可以通过一组数字(如1, 3, 5, 7, 9...)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解释这就是等差数列。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2. 等比数列:同样,教师可以展示一组数字(如2, 4, 8, 16, 32...),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三)实践操作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加深他们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找规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和应用,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寻找规律,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关于找规律的习题,让学生回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五上《找规律》这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找规律》说课数学教案设计
《找规律》说课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和图形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魅力,形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字和图形的规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例如:“你注意到我们的教室有多少扇窗户吗?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导入新课。
2. 新授环节(2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规律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数列1, 3, 5, 7…;图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2)小组讨论:每组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规律,并尝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3)教师总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重复出现的一种模式。
我们要善于观察,才能发现规律。
3. 练习环节(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数列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数字是什么。
4. 小结作业(10分钟)(1)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一些找规律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规律。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课题
《数学思考:化难为易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第91-94页《化难为易找规律》【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组讨论:学生可以拿到准备好的图片数长方形个数,再汇报结果。
5.下图中一共有()个长方形。
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条)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条)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6(条)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10(条)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5=15(条)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3+4+5+6+7=28(条)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1)想一想: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上面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规律的重要性)(三)想一想,找一找生活规律。
1.有三个非常好的同学即将毕业了,在毕业时候互相握手道别,并互相签名留言(1)三人一共握了几次手?(2)三人共留下几个签名?(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练习,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律,体会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多观察,多注意题目前后的变化,从而发现题目的在联系及规律,而后根据规律推出结果。
五、课外拓展:1.观察下列各式,找出规律:1 ×3=2²-12 ×4=3²-13 × 5=4²-14×6=()…… 10× 12=()…..将你猜到的规律用只含有一个字母n的式子表示出来:n×(n+2) =(n+1)² -12.想一想,找一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
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愿意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现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与反思济水西关学校段军霞【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5及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找到点数与线段数之间的规律,理解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寻求规律、运用规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点明中心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一生简述故事)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在当时来讲本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曹冲却利用浮力原理变称大象为称石头,使本来很难的事情变得比较(容易)。
在数学研究中,只要爱动脑筋,咱们也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探索数学问题中的规律,使原本困难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得非常棒,有信心吗?好,带着满满的信心,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数学思考——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探究1、游戏设疑⑴如果今天在教室里的所有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问题太小就没有挑战性,这个问题是从课前师生沟通中自然提出,没有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作为本节课的引例是较好的】⑵.怎么办呢?【先让学生讨论,思考1分钟】⑶.先画出几个点表示人,数数吧!再找找是否有什么规律[若学生有其他方法就采用学生的,如从学生中演示等。
当学生的演示完后师再提出这种方法。
因为这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好时机]2、实际操作,产生困惑【让学生先画2分钟,一人板演,若学生画对了就可以增加点数】游戏: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田静数学思考设计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集广小学田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5 。
我的思考:本节课以“6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进行探究,通过画图,数形结合,由简到繁,逐步推进,找出规律,,重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设疑激趣——化难为易,合作交流,探究规律——汇报展示,拓展练习,巩固提高——总结提升,形成能力。
(2)渗透化难为易的思想。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记录,归纳,使学会得到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
2、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发现规律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导学卡,课件预设问题:1、学生不容易发现点数与增加线段数的规律。
解决策略:从导学卡的设计上初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试着解决“1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那12个点呢?”;课堂上让学生用彩铅描出增加的线段数;(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问题:;kljhggfff,njbvcdc我们更快地发现规律,可以进行列表整理。
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画图的?又是怎样填表的吗?师:怎样能清楚地看出增加的线段数呢?(学生用彩铅进行描)3、小组交流,探求数学规律。
师出示导学卡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提出合作要求。
组长分工,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规律,投影展示师:现在哪个小组先来展示自己组的成果呢?学生以组上台讲解展示汇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师生针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进行互评,并适时引导点拨。
师追问:你说的点数-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课件演示)【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后,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记录,交流,数形结合,发现规律,为后面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做好铺垫。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镇原县南区小学苟东年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的一个内容。
本部分复习内容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
本节课是教材中的例1,重点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的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
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学情分析:在本套教材的各册内容中都设置了独立的单元,即”数学广角”,其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统筹优化、数学编码、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通过这一例题找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寻“平面端点连接线段”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并体验“化难为易”的解题策略和思想,进而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1)同学们,今年春节的时候,老师家里来了7位客人,老师与他们一一握手,一共要握手几次?(学生思考回答。
)师:(2)如果我们8个人中每两个人都握手一次,那么要握手多少次呢?(设疑,教师引导出课题--《化难为简—找规律》)2.谈话设疑:师:同学们,请将你们纸上的8个点中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请同学们动笔连一连,再数一数,时间2分钟,看谁最先得出答案!3.学生动手操作。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探究、归纳等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2、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学情分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有安排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此时的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难点: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规律引题1、板书:思考师:黑板上写的什么?怎样才能被称作“思考”? 课件出示:思考的解释。
师:看看今天这节课你在“数学思考”上会有哪些收获?(板书:数学)2、出示课件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看来大家的观察能力还是比较不错的。
这组规律其实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找规律,它要求我们同学通过直观的观察进行推理,并能表达准确。
3、出示课件师:我们继续。
第5副图有多少个棋子?第8副图呢?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第n副图呢?谁能解决?师:这组规律其实是我们六年级中学习的数与形。
借助图形,帮助我们找到数字的规律。
师:刚才的两组练习,我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总结归纳等方法进行了推理(板书:观察、比较、归纳),发现了规律,这是我们数学思考中重要的一个能力。
(二)设疑猜想,引发思考课件出示: 20个点,猜一猜, 20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有规律,肯定比数的方法要准要快,那就需要我们去验证,验证之前,华罗庚老师带给我们一句话::“同学们,在解决数学难题时,我们要学会知难而“退”,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简单又不失关键的地方。
那么,你就已经找到这道题的精髓了。
”引导学生退到最简单的2个点开始研究,发现规律。
《数学思考——找规律》上课教学方案设计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教学设计思想与理念: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回顾“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分析得出“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从简单处入手,举例子,发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问题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再利用这一数学思考方法,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交流反馈,找到“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两个挑战任务,使学生在独立探究、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2、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学习了“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
其中“找规律”是学习了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明确。
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找规律”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中的数学思考例5的内容。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
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1《数学思考》例5教学目标:、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寻“平面端点连接线段”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思考——找规律》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教学设计思想与理念: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回顾“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分析得出“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从简单处入手,举例子,发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问题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再利用这一数学思考方法,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交流反馈,找到“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两个挑战任务,使学生在独立探究、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2、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学习了“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
其中“找规律”是学习了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明确。
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找规律”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中的数学思考例5的内容。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
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1《数学思考》例5教学目标:、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寻“平面端点连接线段”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体验“化难为易”“由简到繁”发现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对数学思想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从简单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的解题策略和思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策略设计、回顾故事,导入新课。
回顾“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得出“化大为小”“化难为易”是一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数学思考方法。
教师导入时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思考的殿堂”2、小组协作,互助共进。
在探究“以平面上20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时,通过两个探究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在学生初步掌握“复杂问题从简单处入手,举例子、找规律”这一数学思考方法后,为进一步学以致用,通过两个挑战,采用自主探究,全班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研究结论,并验证。
一来可以一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来可以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4、点拨启发,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展示“曹冲称象”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故事?学生齐说“曹冲称象”。
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将称大象“难”的事变成了称石头“易”的事,通过思考“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当中很好的一种思想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思考的殿堂。
(出示课题:数学思考)【设计意图说明: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让学生从感情上认识到数学学习中,“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思考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激趣:有困难怕不怕,下面马上就有一个难题等着大家,你们看:【设计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脑思考的愿望】二、新授(一)提出问题、出示例题:每两个点用线段连接,一共可以连接成多少条线段?(20个点)2、理解题意:出示:一个点分别和另外三个点连接。
3、学生猜测答案。
知道答案的同学举手。
(知道的学生很少)说明这个问题确实是有些难?【设计意图说明:将例题8个点更改为20个点,任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让学生猜一猜会连成多少条线段,既紧扣教材例题,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
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
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
】(二)探究一:从简到繁,感知算理、回顾“曹冲称象”的化难为易的思想,教师设疑:怎么解决?2、师引导学生要“化多为少”,20个点太多了,少一些,2个点、3个点呢?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
3、师出示:探索卡一,学生小组活动。
要求:1连2、填3、发现,四人小组1人连、填,其他三人检查、建议、思考。
4、汇报交流: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汇报结果)5、全班集体连、填,教师演示(连到4个点)6、全班一起研究五个点时怎样连线不会多连也不是少连。
分别两们同学说自己的连法,师再演示有规律的去连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7、初步发现规律。
实物投影学生的探索卡学1:点数为6个时,线段数为1+2+3+4+5=15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一个点连出5条,第二个点连出4条,第三个点连出3条……)师问:这个方法能否解决20个点?(可以)学2:20个点时能连成190条线段师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有20个点,点数减1,从这个数一直加到1,就是它们的线段数。
师与学生共同验证这一学生结论。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
】探究二:观察算式,感知规律师:学习数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0个点时所连的线段数是1+2+3+……+19为什么是加到19而不是加到20呢?【设计意图说明:有部分学生通过刚才的连一连已然找到了规律,但就为什么要从1+2+3+……+19还不能说清楚,此时问为什么加到19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再次探索的兴趣。
】师:出示:探索卡(二)师:这是几个点(一个点)能连成几条线段(0)出示点数线段数•师:再加上一个点,现在几个点(2个)能连成几条线段(1条)出示点数线段数•2师: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增加1个点(出示),这时候一共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学:可以连条线。
师:只增加了一个点,为什么却增加了2条线段呢?(同步出示)点数线段数•23+2(引导学生明确:增加的一个点可以和原有的两个点分别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条线段。
)师:原来已有1条了,现在增加2条线段,算式可以怎样写?(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数为1+2)师:在3个点的基础上又增加1个点,你猜可能会增加几条线段?师:为什么会是3条呢?刚才两个点时,增加一个点,只增加了2条线段啊!(学生可能回答:增加的一个点与原来的3个点都可以连接1条线段,所以会增加3条线段。
)(同步出示)点数线段数•23+24+2+3师:5个点呢,会再增加几条线段,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原有4个点,再增加1个点后,新增加的点能和原来的4个点连成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再增加4条线段)师:点上第20个点时,会再增加几条线段,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9个点,再增加1个点后,就是20个点,新增加的第20个点能和原来的19个点连成19条线段,所以20个点是可以再增加9条线段,也就是共有1+2+3+……+19条线段)师:那5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100个点呢1000个点呢?(学生:1+2+……49;1+2+3……99;1+2+3……999)师:n个点呢学:1+2+3……+(n-1)【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
】小结:同学们老师刚开始问你们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同学们都说很难,20个点不行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从2个点开始,到3个点,4个点……)慢慢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这个难题就被我们解决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难题的时候,可以先从(简单的地方入手,举例子,发现规律。
(板书)。
三、练习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种数学思考方法,以后碰到了难题你还怕不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又有什么题目在等着我们。
(一)、挑战练习一(出示:)师:哪位同学知道答案?看来我们又遇到难题了,怎么办?学:(从简单的地方入手)先看看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再看2个,再看3个……师:慢慢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找到答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的解决方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探究情况,多个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学生探究成果展示,并让学生自己说说方法:3×个数+1小结:几位同学探究的方法都是从简单处入手,举例子,发现规律。
(二)挑战练习二(出示)一个20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多边形……边数内角和师:20边形的内角和多少度?哪位同学知道?看来我们同学又碰到了难题了,怎么办?学:从简单的开始师:3边形内角和是多少?(180度,)四边形呢?学:360度。
师: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师:五边形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呢?(三个)演示分法,六边形呢?11精品推荐范文总结师:同学们现在你会算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度数吗?(会)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我们是要求几边形的内角和啊?(20边形)算好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想边数与能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不能找到分成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算一算5边形、6边形的内角和,再找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里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正好是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就等于边数减2的差去乘180°。
)验证学生的发现。
(20边形的内角和是180°×(20-2)=3240°)【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挑战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究,利用刚才所学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学思考的一种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师:我们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