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单病种.
等级医院创建科室自查表
临床科室自查表自查项目时间:2018.01-2019.06 自查科室:1、技术水平2、单病种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实施检查表3、临床路径4、中医医疗技术(参照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主要涉及针灸、推拿、治未病中心、康复科、骨伤科、肛肠科等。
5、中医特色服务6、科室建设与管理注:康复科外加 3.6 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7、其他科室质量管理治未病中心、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血库参照内网《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附件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一、针刺类技术目录(21种)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 6.手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10.火针技术11.皮肤针技术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 14.穴位注射技术 15.埋线技术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 18.靳三针技术 19.电针技术20.贺氏三通技术 21.浮针技术二、推拿类技术目录(9种)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 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膏摩技术三、刮痧类技术目录(4种)1.刮痧技术 2. 放痧技术 3. 撮痧技术 4.砭石治疗技术四、拔罐类技术目录(4种)1. 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 2.药罐技术 3.刺络拔罐技术 4.针罐技术五、灸类技术目录(7种)1. 麦粒灸技术2. 隔物灸技术3. 悬灸技术4. 三伏天灸技术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 7.雷火灸技术六、敷熨熏浴类技术目录(7种)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热熨敷技术 3.中药冷敷技术 4. 中药湿热敷技术 5.中药熏蒸技术6.中药泡洗技术 7.中药淋洗技术七、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水针刀技术 4.钩针技术 5.刃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8.拨针技术八、骨伤类技术目录(8种)1.理筋技术 2.脱位整复技术 3.骨折整复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 5.石膏固定技术 6.骨外固定支架技术7.牵引技术 8.练功康复技术九、肛肠类技术分类(5种)1.挂线技术 2.枯痔(硬化)技术 3. 痔结扎技术 4.中药灌肠技术 5.注射固脱技术十、气功类技术目录(15种)1.五禽戏 2.六字诀 3.易筋经 4.八段锦 5.五行掌 6.保健功 7.站桩功 8.回春功 9.放松功10.内养功 11.强壮功 12.真气运行功 13.新气功疗法 14.养气建目功 15.龟息养生功十一、其他类技术目录(5种)1.脐疗法 2. 针刀刺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技术 3. 火针洞式引流技术 4. 烙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5. 揉抓排乳技术共93种,其中基本类技术73项,气功+其他类20项。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种,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诊疗方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各种疾病和病因。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中医学对疾病的分类主要依据病因、病位和病机进行,病因是指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病位是指疾病在人体中的发生和发展的部位,病机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诊疗方案常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24个专业。
一、内科类1. 气管炎2. 哮喘3. 肺结核4. 肺炎5. 支气管扩张6. 消化性溃疡7. 肝炎8. 肠炎9. 胃炎10. 胆结石11. 冠心病12. 高血压13. 低血压14. 心绞痛15. 心律失常16. 中风17. 糖尿病18. 痛风19. 内分泌失调20. 失眠21. 神经衰弱22. 抑郁症23. 痿病24. 肾炎二、外科类1. 痔疮2. 疝气3. 瘢痕疙瘩4. 外伤5. 蚊虫咬伤6. 烧伤7. 切口感染8. 骨折9. 腰肌劳损10. 颈椎病11. 肩周炎12. 跌打损伤13. 关节炎14. 风湿性关节炎15. 骨质疏松症16. 痛风病17. 黑斑18. 痤疮19. 脓肿20. 痈疽21. 慢性溃疡22. 白癜风23. 痤疮24. 银屑病三、妇产科1. 子宫颈糜烂2. 子宫脱垂3. 卵巢囊肿4. 月经不调5. 更年期综合症6.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7. 子宫肌瘤8. 妇科炎症9. 子宫内膜异位症10. 脱发11. 卵巢功能减退12. 乳腺增生13. 乳腺癌14. 不孕不育15. 难产16. 宫外孕17. 流产18. 妊娠呕吐19. 妊娠中毒症20. 胎动不安21. 宫颈癌22. 产后抑郁症23. 妇科肿瘤24. 产后恶露不利四、儿科1. 感冒2. 咳嗽3. 发热4. 肺炎5. 哮喘6. 消化不良7. 腹泻8. 食欲不振9. 营养不良10. 发育迟缓11. 脾虚12. A型流感13. 手足口病14. 百日咳15. 肺结核16. 小儿疳积17. 湿疹18. 尿床19. 小儿遗尿症20. 病毒性心肌炎21. 婴儿腹泻22. 新生儿黄疸23. 小儿斜视24. 小儿脱肛五、眼科1. 近视2. 远视3. 散光4. 眼睑垂坠5. 眼结膜炎6. 青光眼7. 眼球突出8. 玻璃体浑浊9. 视网膜脱落10. 视神经炎11. 夜盲症12. 白内障13. 眼底出血14. 角膜溃疡15. 干眼症16. 眼屈光不正17. 黄斑病变18. 眼球扭转19. 角膜炎20. 痛眼病21. 眼外伤22. 白瞳病23. 老年性黄斑变性24. 角膜混浊六、耳鼻喉科1. 中耳炎2. 鼻炎3. 鼻窦炎4. 鼻窒息5. 咽喉炎6. 声带息肉7. 音聋8. 耳鸣9. 鼻出血10. 鼻息肉11. 鼻中隔偏曲12. 鼻咽癌13. 鼻咽淋巴瘤14. 咽部异物15. 扁桃体炎16. 梅核气17. 漏斗胸18. 喉癌19. 气管食管瘘20. 咽喉肿瘤21. 鼻疽22. 打呼噜23. 眩晕病24. 嗓子疼痛以上即为24个专业10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目录,这些方案是中医学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
中医治疗优势病种推荐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了几千年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在中医治疗中,辨证施治是其核心理念,强调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注重身心的整体平衡。
中医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一份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推荐表。
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可以通过化痰止咳、祛痰止痛等方法改善症状,并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使用黄连汤、小青龙汤等方剂。
2. 哮喘: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气机、扶正祛邪的方法缓解哮喘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麻杏石甘汤、玄参麻黄汤等方剂。
3. 肺结核:中医药可以通过养阴清热、活血化痰的方法促进病情康复。
例如,可以使用玉屏风散、槐角汤等方剂。
二、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脾胃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例如,可以使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剂。
2. 胃炎: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和胃止痛的方法缓解胃炎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四妙丸、陈根芍药散等方剂。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肝胃、理气止痛的方法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方剂。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1. 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平衡气血、调节肝阳的方法降低血压。
例如,可以使用天王补心丹、龙舌兰饮等方剂。
2. 冠心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例如,可以使用三七简金汤、桃仁扬心汤等方剂。
3. 心律失常:中医药可以通过安神定志、调和气血的方法调节心律。
例如,可以使用安神补心丸、活血化瘀口服液等方剂。
四、神经系统疾病1.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可以通过理气宽中、疏肝清热的方法缓解头痛。
例如,可以使用川芎茶剂、清宁安神丸等方剂。
2. 失眠:中医药可以通过调和阴阳、安神养心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例如,可以使用安神补脑片、龙骨麝香丸等方剂。
3. 神经性皮炎:中医药可以通过凉血解毒、祛风止痒的方法缓解神经性皮炎的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牡蛎散、念慈清凉散等方剂。
52个单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科室分布情况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内科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科
12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
内科
13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科
2014年增加20个病种
2014年增加20个病种
1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内科
2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
3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内科
4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内科
5
胆胀(胆囊炎)
外科
20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内科
2015年增加19个病种
2015年增加19个病种
1
胃疡(消化性溃疡)
内科
2
暴聋(突发性耳聋)
3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内科
4
哮病(支气管哮喘)
内科
5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内科
6
乳痈(急性乳腺炎)
外科
7
蛇串疮(带状疱疹)
皮肤科
8
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
妇科
9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
内科
6
青盲(视神经萎缩)
7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
皮肤科
8
尫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科
9
乳腺癌
10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1
丹毒
12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13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4
呕吐(急性胃炎)
内科
15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16
积聚(肝硬化)
17
胃癌
部分纳入单病种结算范围的病种界定标准
附件2:部分纳入单病种结算范围的病种界定标准:1、肾移植术:移植失败按综合结算指标结算;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实际发生费用结算。
2、玻璃体切割术:包括前段玻切和后段玻切。
3、肺切除术:指肺癌及肺良性病变(结核瘤、肺大泡、支气管扩张症等)而行肺癌根治或肺叶、肺段切除术。
(食道纵隔手术、单纯开胸探查、闭式引流手术等不属于此单病种范围)4、胆囊切除术:指因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良性病变而行的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单纯造瘘、胆囊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等未行胆囊切除的手术,肝癌行半肝切除同时切除胆囊的手术,各种腹部探查术,均不属于此单病种范围)5、胃大部切除术:指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息肉、胃憩石、胃出血、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急慢性穿孔等行胃大部切除的各种胃肠吻合式的手术(包括胃良性病变行全胃切除术)。
6、卵巢切除术:指卵巢良性肿瘤行卵巢切除手术(不含输卵管妊娠手术)。
7、子宫切除术:指子宫肌瘤等子宫良性病变行单纯肠式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核除术。
非常规术式子宫切除术(包括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核除术、经阴道子宫全切术)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标准结算。
8、前列腺手术:包括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囊肿切除术、前列腺脓肿切开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气囊扩张术、经尿道前列腺支架置入术。
9、食管癌手术:指因食管疾病(包括食管癌、贲门癌、食管巨大平滑肌瘤、食管肉瘤、食管破裂、食管良性狭窄、具有恶性倾向或良、恶性难于分辨的食管肿瘤)均需开胸及开腹经1—3切口行食管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手术。
10、肝硬化合并症:指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症和原发性肝癌的病种。
11、脑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指因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脑缺血性疾病、行溶栓、支架植入或球囊成形等介入性治疗。
12、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指因四肢动脉及静脉狭窄、血栓形成、肺栓塞,肾动脉狭窄所导致的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行取栓、溶栓、球囊成形、支架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介入性治疗。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一直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分析病情、确立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跟踪评估治疗效果,中医临床路径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介绍24个专业和104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
专业一:消化内科1. 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主要采用草药治疗,同时结合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等辅助方法,调整胃肠功能。
2. 胃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清热解毒、护胃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配合针灸和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
3. 胃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治疗,同时辅以针灸和中药外治等方法,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专业二:呼吸内科1. 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重视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治疗原则,通过草药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等方法,缓解炎症症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临床路径结合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改善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专业三:内分泌科1. 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以调节气血、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等方法,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下症):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甲状腺功能。
专业四:外科1. 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外治、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促进骨骼愈合和缓解疼痛。
2. 慢性脊柱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结合中药调理、针灸和理疗等方法,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业五:泌尿科1.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主要以草药调理、针灸和推拿为主要治疗方法,调节肾脏功能,减轻肾炎症状。
2. 肾结石:中医临床路径通过草药治疗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结石,缓解尿路疼痛。
专业六:心血管科1. 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注重草药调理和针灸治疗,通过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缓解心绞痛症状。
2. 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以草药治疗和针灸调理为主,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控制血压水平。
脾胃科实习笔记(门诊病历)
脾胃科实习笔记(门诊病历)1患者高君宇,女,10岁,腹痛2日,呈间断性疼痛,大便不规律(有时一天一次,有时两三天一次),质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中焦虚寒性腹痛建议: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2盒 sig: 3# bid po 胃肠安丸2盒 sig:4# bid po汤药:高良姜6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百合10克乌药10克砂仁10克丹参10克炒莱菔子10克焦三仙各15克 7剂 1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肝胆胰脾胃未见异常。
2患者王之支,女,48岁,胃胀多年,打嗝,感冒,自觉腹痛,不消化。
自个压腹部就打嗝。
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李老师诊断为心理性暗示打嗝,属精神症状)建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10.5mgX1盒 sig:2# qd po消痞除满胶囊 4# tid po复方消化酶胶囊 1盒 sig:2# bid po pc3 患者杨薇薇,女,27岁,胃胀半年。
患者自述吃饭后胃胀,大便不规律,有时2到3天一次,质硬,眠可,舌质红苔薄白,口干,脉沉。
建议:莫沙必利片 5mgX1盒 sig:1# tid po消痞除满胶囊 sig:3# tid po汤药:枳实10g 炒白术30g 焦三仙各15g 炒莱菔子30g大腹皮10g 赤芍10g木香10g砂仁10g栀子10g7剂 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4患者王素娟,女,60岁。
反复口腔溃疡1年。
患者自述反复性溃疡,中医药都用,效果不好,(维生素B2,锌,漱口都用过),舌质红苔薄黄,饮食可,二便调,睡眠可。
口苦,口气重。
(先右侧上牙床溃疡,后下牙床溃疡,最后牙根处溃疡)。
检查:右侧口颊粘膜广泛溃疡。
5患者王改花,女,33岁。
患者自述容易腹泻,与常人不同,一日有时3次,有时1次,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
建议:氟哌噻吨美利曲新片 10.5mgX1盒 sig:2# qd po (早上九点吃2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420mgx2盒 sig:3# bid po思密达散 2盒 sig: 1# tid po汤药:党参15g 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芡实10g莲子肉10g 山药10g砂仁10g薏苡仁15g桔梗10g补骨脂10g防风10g诃子15g 石榴皮15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6患者口干2 3 年,胃上火,发热,常感冒,38度,尿频,有前列腺炎病史,纳可,大便正常,尿赤,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的医疗体系,其中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中医诊疗方案包括22个专业和95个病种。
下面是这些方案的合订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专业和病种的基本概况和诊疗原则。
一、内科类1.呼吸内科: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
2.心血管内科:主要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畅气血。
3.消化内科: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解毒。
4.肝胆内科:主要针对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5.肾病内科:主要针对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补益肾气,利水除湿。
6.血液内科:主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7.免疫学:主要针对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调和阴阳。
二、外科类1.骨科:主要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补益肾气。
2.神经外科: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脑卒中等。
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3.泌尿外科:主要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尿毒症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破瘀通淋。
4.耳鼻喉科:主要针对耳鼻喉系统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5.皮肤科:主要针对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三、妇产科类1.妇科:主要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治疗原则是调经养血,温经通络。
2.产科:主要针对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疾病,如胎动不安、产后血晕等。
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四、儿科类1.小儿内科:主要针对小儿内脏系统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补益元气。
2.小儿外科:主要针对小儿外伤和畸形,如脱臼、先天性心脏病等。
52个单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科室分布情况
52个病种各科分布情况表序号病种分布科室序号病种分布科室2013.5 颁布 13 个病种2013 年 5 月 13 个病种1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内科2肺癌内科3臁疮(下肢溃疡)外科4肾风( IGA 肾病)内科5胃脘痛(慢性胃炎)内科6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针推科7胸痹心痛病内科8心衰病(心力衰竭)内科9消渴病( 2 型糖尿病)内科10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内科11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科12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内科13中风(脑梗死恢复期)针灸科2014 年增加 20 个病种2014 年增加 20 个病种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内科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内科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科5胆胀(胆囊炎)内科6青盲(视神经萎缩)7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皮肤科8尫痹(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科9乳腺癌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丹毒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呕吐(急性胃炎)内科15紫癜风(过敏性紫癜)16积聚(肝硬化)17胃癌内科18面瘫病(面神经炎)针灸科19混合痔外科2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内科2015 年增加 19 个病种2015 年增加 19 个病种1胃疡(消化性溃疡)内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内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内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内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外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皮肤科8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妇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外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科11肛漏病(肛瘘)外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外科13结直肠癌14痔病(外痔)外科15骨痹(骨关节病)针灸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18胫腓骨骨折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科。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一、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形成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粘膜缺损深达黏膜肌层。
本病属于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
中医病名:吞酸病、胃脘痛病;西医病名:胃溃疡。
二、诊断【西医诊断】1.病史:典型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疼痛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但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
2.大便隐血试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可呈阳性。
3.消化性溃疡的确诊需依靠内镜和X线贝餐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直接的方法。
内镜下的描述及判断参照日本的三期分类,即活动期(A期)、愈合期(B期)和瘢痕期(S期)。
【辩证分型】本病病位在胃,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不外气滞、火郁、血瘀、阴虚、阳虚等。
本病辩证,当分寒热、虚实、阴阳、在气在血、可分为四型:1.肝胃不和证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痛牵及两肋,嗳气频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证病机:中气不足,胃失温养。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断,遇凉甚痛,空腹痛甚,得食痛减。
吐清水,纳差,神倦懒言,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细弱。
3.胃阴亏虚证病机:阴津不足,胃失濡养。
胃脘隐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口燥咽干。
纳呆食少,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少或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数。
4.瘀血停滞证病机:久病入络,瘀血阻胃。
胃脘疼痛有定处,如针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后痛甚。
或见吐血色红或紫黯、黑便。
舌质紫暗,脉涩或沉弦。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
(2)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3)根除HP。
(4)抑制胃酸分泌。
(5)胃黏膜保护剂。
(6)手术治疗。
(二)、辩证施治2.中医辨证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0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一、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
中医学属于“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
FD全球患病率为10%~30%。
一项包括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中心研究显示,1115例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经胃镜检查后43%诊断为FD。
国内李晓波等及吴改玲等的报道结果,消化不良患者中FD分别为69%及51%。
中医病名:痞满病、胃脘痛病、饮食积滞;西医病名: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西医诊断】FD诊断标准(罗马Ⅳ)FD诊断标准应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症状: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
且无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胃镜检查)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及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2个亚型,且可以重叠出现。
【中医辨证分型】1.脾虚气滞证主症:脘腹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
次症:面色萎黄;嗳气;疲乏无力;大便稀溏。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2.肝胃不和证主症:胃脘痞满;两胁窜痛,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重。
次症:嗳气;口干口苦;烧心泛酸;急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细。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3.脾胃湿热证主症:脘腹痞满或疼痛;食少纳呆。
次症: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大便不爽而滞;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
脾胃病问诊单
脾胃病问诊单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原因:无□,有□(生气:无□,有□;吃凉东西:无□,有□;蚕蛹:无□,有□;蚂蚱:无□,有□;海鲜:无□,有□;暴饮暴食无□,有□)一、腹痛:1、肚脐:上□,下□,左□,右□;2、白天□,晚上□,持续疼痛□。
3、胀痛□,刺痛□;喝热水缓解:无□,有□。
4、饭前痛:无□,有□;饭后痛:无□,有□二、饮食:正常□,异常□,(多□,少□,厌食□,不吃饭□,食入即吐□)。
三、恶心:无□,有□;呕吐:无□,有□,(酸水:无□,有□;食物残渣:无□,有□;清水:无□,有□;痰涎:无□,有□);喷射性呕吐:无□,有□。
四、腹胀:无□,有□。
右侧肋部闷胀:无□,有□。
五、大便:无□,有□。
正常□,干结□,稀薄□;1、颜色:平常色:无□,有□;黑色柏油样:无□,有□;白陶土样:无□,有□。
2、腹泻:无□,有□(水样:无□,有□,含有食物残渣:无□,有□;一日:3-5次□,5次以上□;)3、痢疾:脓血便:无□,有□(脓多□,血多□);肛门坠胀:无□,有□。
六、一般症状:1、口干:无□,有□;口渴:无□,有□;喝水:多□,少□,凉水□,热水□。
2、心慌:无□,有□;气短乏力:无□,有□。
3、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无□,有□;、手脚冰凉:无□,有□;手脚心发热:无□,有□;下肢水肿:无□,有□。
4、小便:多□,少□;清□,黄□。
5、舌苔:干燥□,湿润□;厚□,薄□;黄□,白□。
查体:血压、心率;腰部叩击疼痛;右肋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腹部包块。
胃镜检查;透视检查:穿孔、梗阻。
心电图:心梗心绞痛。
血淀粉酶、肝功肾功检查。
肝胆胰脾超声。
胃痛:冷痛暴作,得温则减(寒邪客胃),灼热疼痛,渴不欲饮(湿热中阻)胀痛,呕吐不消化食物(饮食伤胃),刺痛,痛有定处,食后加剧(淤血停胃)隐痛,饥而不欲食(胃阴不足)吐酸:热:黄连、黄芩、栀子,寒症:半夏、干姜、吴茱萸、肉桂、丁香、小茴香,制酸:乌贼骨、瓦楞子、元胡、浙贝母、白芨嘈杂痞满:满而不痛。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推荐病种2023版1410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推荐病种-2023版一、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基本病种(66种)(一)内科(26种)高血压病(∏0.x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5.103)、先天性心脏病(Q24.900)、心肌炎(I51400)、脑卒中(I64.x()())、眩晕综合征(H81.901)、偏头痛(G43.900)、急性气管炎。
04.100)、支气管炎(J40x00)、肺炎(J18.900)、肺气肿(J43.90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27.90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6.9()())、腹泻(K52.916)、胃肠炎(A09.901)、结肠炎(A09.902)、胆囊炎(K81900)、泌尿道感染(N39.000)、急性肾小球肾炎(N00.902)>糖尿病(E14.900)、高脂血症(E78.500)>贫血(D64.9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G45.900)、带状疱疹(B02.900)、皮炎(130.900)、肺结核(A16.200)。
(二)外科(17种)阑尾炎(K37.x00)、腹痛(R1o.400)、胆管结石(K80.500)、泌尿系结石(N20.900)>腹股沟疝K(4Q900)、睾丸鞘膜积液(N43.301)>痔(184.900)、便秘K(59.000)、肛周脓肿(K61001)、前列腺增生(N40.X00)、头部外伤(S09.900)、骨折(T14.200)、椎动脉型颈椎病(M47.001+)、肩周炎(M75.001)、关节炎(MI3.900)、腰肌劳损(M54.505)、腰椎间盘突出(M51.202)。
(三)妇(产)科(7种)女性盆腔炎(N73.9O2)、宫颈炎性疾病(N72.x()())、急性阴道炎(N76.000)、子宫内膜炎(N71.902)、输卵管炎(N70.904)、卵巢炎(N7O.9O3)、助产单胎分娩(083.900)。
(四)眼、耳鼻咽喉科(10种)结膜炎(H10.900)、急性鼻咽炎(Joo.xOO)、急性鼻窦炎(JO1.900)>鼻出血(R()4.(XM))、急性扁桃体炎(J()3.9()())、急性咽喉炎(J06.000)、急性咽炎(J02.900)、疱疹性咽峡炎(B08.501)、中耳炎(H66.900)、非化脓性中耳炎(H65.900)。
脾胃科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证候诊断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4.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舌苔黄腻,脉滑。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嗳气纳呆,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理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厚朴、木香、砂仁、醋元胡、法半夏等。
中成药:枳术丸、胃乃安胶囊、健脾疏肝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2)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醋柴胡、炒枳壳、炒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法夏、佛手、木香、炙甘草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金佛止痛丸、达立通颗粒、胃苏颗粒等。
(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
推荐方药:理中丸加减。
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梗、姜厚朴、炒神曲、荜茇、制香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中医院脾胃科按病种付费消化性溃疡治疗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A1 期、A2 期的患者。
一、胃疡病(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
肠溃疡)(ICD-10 编码为:K25.901、K26.901、K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年,黄山)。
2.疾病分期(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ICD-10 编码: K25.901、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 期、A2 期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特殊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如胃泌素瘤等;有溃疡并发症者,如出血、穿孔、癌变、幽门梗阻等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系列(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6)X 线钡餐(7)幽门螺杆菌检测(8)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的其他项目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淀粉酶、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筛查,腹部CT等。
(八)治疗方法1.中医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6-10g、香附6-9g,炒白术10-15g、陈皮6-9g、白及10-15g、乌贼骨10-15g、甘草3-6g。
加减:若胀重可加青皮、郁金、木香助理气解郁之功;若痛甚者,可加川栋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
(2)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芪归海参汤,黄芪10-15g、当归6-9g、海螵硝10-15g、党参10-15g、白及10-15g、枳壳6-12g、三七(研粉冲服)3-6g。
加减: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夹食滞症状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
(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建中汤,生黄芪15-20g、炒白术6-12克、党参10-15g、陈皮10-15g、干姜3-5g、三七3-6克、白芨10-15g。
加减:若寒重,或胃脘突然拘急掣痛拒按,甚则隆起如拳状者,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桂枝;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可加紫苏、生姜。
(4)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方药:加减清化饮,茵陈10-15g,黄连6-9g,大黄3-6g,枳实10-15g,佩兰10-12g,白芨10-15g,乌贼骨10-15g,三七3g(冲服),柴胡6-9g。
加减:若为火邪已伤胃阴,可加麦冬、石斛。
若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见吐血,并出现脘腹灼痛痞满,心烦便秘,面赤舌红,脉弦数有力等症者,可用《金匮要略》泻心汤,苦寒泄热,直折其火。
(5)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6-12g、麦冬6-12g、白及10-15g、三七粉3g、玉竹6-12g、佛手10-15g、甘草3-6g。
加减:若胃阴亏损较甚者,可酌加干石斛;若兼饮食停滞,可加神曲、山楂等消食和胃;若痛甚者可加香橼、佛手;若脘腹灼痛,嘈杂反酸,可加左金丸;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母、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若日久肝肾阴虚,可加山茱萸、玄参滋补肝肾;若日久胃阴虚难复,可加乌梅、山楂肉、木瓜等酸甘化阴。
常用中成药逍遥丸、香砂六君丸等。
2.针灸治疗(1)辨证治疗A:实证治法:疏通瘀滞,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随证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寒气凝滞可温针灸,或于背俞穴拔火罐。
B:虚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随证配穴:虚寒甚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温针灸。
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2)耳针法选穴:胃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耳背脾等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天更换1次。
(三)中药穴位贴敷(3)穴位贴敷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A: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B: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使用方法:辨证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
亦可选用奇正消痛贴、胃痛贴、元胡止痛贴、暖脐膏等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3.其他疗法(胃镜下治疗)。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胃痛消失,反酸、嘈杂、纳呆、嗳气等主要症状好转。
2.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或溃疡面缩小大于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脾胃科按病种付费消化性溃疡治疗临床路径编码:K25.903疾病名称:消化性溃疡适用对象:消化性溃疡拟行:内科治疗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5天/实际住院天数:天住院日数第1天(住院日)第2-5天第6-9天日期临床评估□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首程及入院记录□住院诊查□床位费□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诊查□床位费□归档已经回报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诊查□床位费□归档已经回报实验室检查结果处置□测血压测体温□准备病史资料□静脉输液□肌注□静脉注射□静脉采血□针灸□穴位贴敷□耳针□测血压测体温□静脉输液□肌注□静脉注射□针灸□穴位贴敷□耳针□测血压测体温□静脉输液□肌注□静脉注射□针灸□穴位贴敷□耳针检查□血尿常規□粪常规+潜血□血生化□抗HP 患者门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凝血系列□乙肝五项□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其他会诊□有□无□有□无□有□无药剂□中药水煎服,日一剂□0.9%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中成药□中药水煎服,日一剂□0.9%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中成药□中药水煎服,日一剂□0.9%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中成药卫生材料营养排泄活动适当活动适当活动适当活动医疗卫教给患者告知书并进行说明护理及卫教入院宣教;入院护理评估;患者检查指导;住院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变异□有□无□有□无□有□无护士签名医生签名住院日数第10-12天第13-15天(出院日)日期临床评估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诊查床位费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二级住院诊查床位费处置□静脉输液□肌注□静脉注射□测体温□针灸□穴位贴敷□耳针□静脉采血□静脉输液□肌注□静脉注射□测体温□针灸□穴位贴敷□耳针检查□血常规□粪常规+潜血□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抗HP会诊□有□无□有□无药剂□中药水煎服,日一剂□0.9%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中成药□中药水煎服,日一剂□0.9%氯化钠注射液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中成药营养排泄活动适当活动适当活动医疗卫教给患者告知书并进行说明护理及卫教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病情观察;分级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变异□有□无□有□无护士签名医生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