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线路

合集下载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箭头1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箭头2 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箭头4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箭头6 红六军团西征路线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箭头7 红七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箭头10 红1十军团北上路线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箭头25 红二十五军西征路线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红体字为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敌军进攻方向黑色箭头为敌军进攻方向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黑色锯齿标记为敌军封锁线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主要路线: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精心整理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重要历史事件: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后投入2.4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总结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二、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路线
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
(1)内容:
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①恶劣的自然环境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衣少食
4、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主要路线:
瑞金——红军集结于渡——湘江战役——乌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勇夺泸定桥——懋功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翻雪山(夹金山等)——过草地(松藩大草原)——激战腊子口——陕甘宁大会师——延安
红军七次会师:
各路红军经历过七次大的会师,即红二、红六军团的木黄会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的会师,中央红军同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刘志丹陕北红军的会师,红二、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

其中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才是最有历史意的三大红军主力大会师。

长征最初的目的地不是延安,而是向西进军,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决定让湘赣地区的红六军团先行出发探路,先到达湘西同贺龙所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

过程中不断的评估敌我实力,不断调整方向,审时度势,走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知识拓展:红军长征路线

知识拓展:红军长征路线

红军长征路线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长征路线课件PPT

长征路线课件PPT
3、当中央红军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
员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 C )余人。
A.5万 B.4万 C.3万
4、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全国( B )个省区。 A.10 B.11 C.12
5、二万五千里是( A )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方面军
军攻占遵义城,召开遵 义会议
毛泽1面东9军35到年达10陕月北红一方
周恩1军来9主36力年在10甘月肃三会大宁红会 朱德师
王明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次序 敌军 红军
走1过水草地10万
4万
2
20万 3万
翻越大雪3山
30万
3万
强渡大4渡河
飞夺泸定桥
50万 7万
四渡赤水
5
100万 8万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七律长征 长征知识竞赛 长征路线 七律画面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次序
1 2 3 4 5
敌军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红军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红军 歼敌数
1.5万 3万多 3万多
3万多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 军开始长征
领导1人935年1月红一方面
长征是独一无二的, 长征是无与伦比的,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 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红军五次反“围剿”概况表
次序 1 2 3 4 5
敌军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红军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红军 歼敌数
领导人
1.5万
3万多 毛泽东
3万多

长征的知识点总结

长征的知识点总结

长征的知识点总结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次著名战役。

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迫害和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进行了决定性的战略转移,最终抵达了陕北的延安。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长征的知识点总结:一、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起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遭到国民党追剿的危机。

当时,国民党军队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国工农红军展开围追堵截,并且红军在长期的战斗中损失严重。

为了避免红军全部溃灭,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决定进行长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二、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出发阶段: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漫长的长征之旅。

2. 湘江战役: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了重创,但是最终成功突围,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

3. 贵州战役:红军在贵州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尽管受到了重重困难和损失,但仍然坚持前进。

4. 川滇边境:红军穿越了川滇边境,向西南方向前进。

5. 金沙江·大渡河:1935年5月,红军经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壮举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向西北方向进军。

6. 入川与甘南:1935年6月,红军进入四川,然后向北转入甘肃,最终抵达了陕北的延安。

三、长征的成果长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突破国民党的围剿: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围困,成功脱离了危险的包围圈。

2. 开创新的根据地:长征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延安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重要基础。

3. 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长征是一次极为艰苦的战役,但也锻炼了红军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使之更加成熟和强大。

四、长征的影响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和声望。

设计长征之旅 旅游路线300字

设计长征之旅 旅游路线300字

设计长征之旅旅游路线300字
长征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是从江西瑞金出发吧。

第二步就是要到江西瑞金去集合,可以像红军当年长征那样,一步一步的规划线路,随机应变,向湖南进发,在湘江寻找合适的大桥穿越。

路上随时召开会议,包括到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到茅台去喝上茅台,把酒畅谈革命理想,然后四渡赤水,飞夺泸定,途经小金,在草地边缘展开激烈的辩论,选择未来的行车方向。

翻越大雪山,进军甘南,在大西北寻找一圈,然后到革命圣地延安。

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向西柏坡进发,择日前往北京香山,远眺京城。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各路红军相继长征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至1934年夏,湘赣各革命根据地(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陷入被动境地。

1934年秋~1936年10,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相继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由于分别处在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红军各部队长征的起始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径庭。

红7军团——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是长征中第一支先遣队。

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7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率领下,从江西瑞金出发,通过敌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皖赣苏区,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比中央苏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时间提早了三个月,它为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突围转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长征读书笔记

长征读书笔记

长征读书笔记引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所进行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远征长途行军,从1934年10月开始,历时近两年,红军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从南方的江西瑞金逃离,到达了北方的陕西延安。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本文将从长征的背景、路线、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笔记。

一、背景1. 军事形势:红军在苏区时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形势十分严峻。

2. 政治压力:对共产党而言,苏区成为政治和革命势力的重要基地,但国民党政府对其表现出严重的敌对态度。

二、长征路线1. 起点: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向西南方向进军,通过贵州,云南等地。

2. 战略目标:红军的战略目标是寻找新的根据地,并向国民党政府宣告存在的意义。

3. 途中困难:长征途中,红军面临许多困难,包括恶劣的天气条件、缺乏粮食和药品、不断被敌军追击等。

4. 变动路线:长征途中,红军曾多次调整行军路线,采取军事诱敌和绕道行军等策略。

三、长征的意义1. 保存了革命火种:长征使红军成功保存了原始革命火种,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

2. 增强了党的凝聚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考验,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团结一致使红军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幅增强。

3. 开创了新的根据地:红军在长征中发现了新的根据地,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4. 形成了革命经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结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奋勇前行的象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过长征,红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逐,保存了革命火种,并开创了新的根据地。

长征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斗争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其意义深远而广泛,是中国革命史上必不可少的篇章。

长征的故事应该被铭记在我们的历史中,并继续激励我们的前进。

红军长征大数据

红军长征大数据

红军长征大数据概述: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发生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山地行军和多次战斗,最终成功突围,到达陕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红军长征的相关数据,探讨长征的规模、路线、时间、人员伤亡等方面的情况。

一、长征的规模和路线根据大数据分析,红军长征的规模庞大,总人数约为8万人左右。

长征的路线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其中,红军在福建、江西和湖南地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游击战斗,为长征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长征的时间和行程红军长征的时间跨度为一年左右,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结束。

长征的行程非常艰苦,据大数据分析,红军长征总共行军约2万公里,平均每天行军约55公里。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艰苦的山地行军、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及敌军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始终坚持战斗,最终成功突围。

三、长征的人员伤亡情况红军长征期间,由于长时间的山地行军和多次战斗,红军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根据大数据分析,红军长征期间的伤亡人数约为2万人左右,其中包括战斗伤亡和非战斗伤亡。

红军为了保护伤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组织医疗队、建立伤员营地等。

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军长征的成功突围不仅使红军得以保存实力,继续进行抗日战争,还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结: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规模、路线、时间、人员伤亡等方面的情况。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其艰苦卓越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给予了后人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红军长征的成功突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提纲】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红军第五次反“”的失败。

(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二、长征的路线:(1934.10——1936.10)★1.路线→→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甘(会师、会师)2.遵义会议(1935.1)——转折(1)内容: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①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的转折点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①恶劣的自然环境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衣少食4.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吴起镇会师(1935.10)中央红军——陕北红军2. (1936.10)——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四、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4.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的新局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部编历史八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战略转移背景: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没有能突围,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第五次饭“围剿”失败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长征路线故事

长征路线故事

长征路线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牺牲,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

长征路线,跨越了我国十一个省份,历经千辛万苦,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引言:长征背景及意义长征,起源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围剿”,红军苦战一年未能打破敌人的封锁线,被迫踏上长征之路。

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旨在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谋求新生。

二、长征路线概述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青海、甘肃、陕西等省份,历时一年多,最终到达陕北。

沿途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翻越高黎贡山、过大草地,种种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

三、长征故事精选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一举措为长征胜利和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2.飞夺泸定桥:英勇红军的壮丽篇章。

1935年5月,红军为摆脱敌人追击,强行渡过泸定桥。

在这场激战中,红军战士冒死拼搏,展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3.过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的坚韧与毅力体现。

在长征途中,红军要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许多红军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四、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它包括坚定信仰,忠诚党的事业;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五、长征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传承长征文化长征路线沿线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

红军长征大数据

红军长征大数据

红军长征大数据一、引言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但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红军长征的背景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当时红军在江西苏区遭受了国民党军队的严重打击。

为了保护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的目标是到达陕北,与其他革命力量会师,形成统一的抗日根据地。

三、红军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的路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江西苏区到贵州、贵州到云南、云南到西藏、西藏到陕北。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战略考量。

1. 江西苏区到贵州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经过湖南、广西,最终到达贵州。

这一阶段的路线相对较为平坦,但由于敌人的追击和封锁,红军需要采取多种策略进行躲避和抵抗。

2. 贵州到云南红军从贵州进入云南,这一段路线非常险峻,有许多高山和深谷。

红军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的恶劣条件。

在这一阶段,红军需要进行有效的物资储备和补给,以应对长时间的行军。

3. 云南到西藏红军从云南进入西藏,这是长征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线。

西藏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红军需要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的气候条件。

在这一阶段,红军需要与当地藏族人民建立联系,获取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西藏到陕北红军从西藏进入陕北,这是长征的最后一段路线。

陕北地区地形复杂,红军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山地和河流的交错。

在这一阶段,红军需要与其他革命力量会师,形成统一的抗日根据地。

四、大数据在红军长征中的应用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红军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路线规划通过对地理数据和历史资料的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行军路线。

大数据分析可以考虑地形、气候、敌情等多个因素,为红军提供最合适的路线选择。

2. 物资储备和补给通过对资源分布和需求预测的分析,可以合理规划物资的储备和补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红军长征旅游线路
D1:成都—硗绩
宿:硗绩
早晨7点从成都出发,经过成都-雅 安高速公路到达雅安,之后经过芦 山县、宝兴县,中午抵达夹金山山 脚--著名的藏乡,硗绩乡(红军
曾在此住宿并打仗,镇上还居住着
当年与红军有交往的老年人,不过 由于要修水电站的原因,此镇将在 几年以后消失),观赏镇上风光, 并参观红军纪念碑公园,全程约200
多公理。
D2:硗绩—小金
住:小金县
上午开始翻越大雪山(夹金山),欣赏夹金
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后前往达维,参观达维
会师桥,晚抵小金(懋功)。
D3:小金(懋功)——四姑娘
宿:日隆
上午参观两河口会议会址,下午行至四姑娘山, 参观四姑娘山最漂亮的一条沟—双桥沟。
D4:四姑娘山—马尔康—红原
宿:红原
早上出发,经马尔康,抵达红原,游览中华民族母亲河 九曲黄河第原。
D5:红原/川主寺/松潘
宿:松潘
早餐后乘车前往被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影的黄河九曲 第一湾,看清澈的河流水势平缓,蓝天白云,如诗如 画,气象万千。下午乘车前往红三军与红四军会师处
川主寺。晚抵松潘
D6:松潘—黄龙—九寨沟
宿:沟口
早餐后前往毛尔盖参观毛尔盖会议遗址。中午参观红军 长征总纪念碑。乘车前往松潘县境内的黄龙风景区游览,
最高可步行到黄龙寺,沿途欣赏迎宾池、飞瀑流辉、洗
身洞、盆景池、黄龙寺、五彩池等。晚至九寨沟沟口。
D7:九寨沟—成都
沿途游览岷江河谷风光,
你可欣赏到岷江河谷山 崩地裂般激荡与粗犷, 亘古不废的岷江,桀骜 不驯,声振山谷,江涛
汹涌流泻,如千万匹扬
起雪白髦毛的烈马。经 都江堰,返回成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