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各地市州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王礼刚
贵州省地州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时空特征分析
贵州省地州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时空特征分析杨琴;朱金峰【摘要】选择贵州省9个地州市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经济综合实力测度模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进行验证,并提出增强各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对策与措施.统计结果表明:各地州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显著,贵阳和遵义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六盘水市依赖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期刊名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4)006【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经济综合实力;主成分分析法;时空特征;贵州省【作者】杨琴;朱金峰【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贵州六盘水553001;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贵州省的经济在改革开放、西部开发、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虽得到了稳步发展,但各地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经济实力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学者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贵州省各地州市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如王春兰等探讨了贵州地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 (王春兰和帅亮乾,2008),莫世江等探讨了贵州省经济地域差异分析与类型划分(莫世江和张鹏飞,2006)。
这些研究都只涉及到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经济现状的分析,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没有提及。
随着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战略的调整,为了掌握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实力的时空结构演变特征,找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本文选择贵州省9个地州市1997年、2002年和2007年贵州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
1997、2002、2007三个年份的数据分别为“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时期中期的数据,所以1997、2002、2007三个年份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并能很好地反映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影响。
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观后感
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观后感前言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贵州六盘水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贵州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本文将就贵州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分析其特点、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贵州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背景贵州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备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合理和资源配置的不当,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状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六盘水市开始了三变改革,以求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转型。
二、三变改革的主要内容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下面将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产业结构的转变六盘水市通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变。
同时,还重点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产业,为贵州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结构的转变不仅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为六盘水市带来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巨大收益。
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变,六盘水市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六盘水市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其次,积极探索外贸转型升级的新路径,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宽外贸渠道和市场。
最后,注重培育现代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六盘水市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3 政府职能的转变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还包括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六盘水市政府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转变传统的行政主导模式,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鼓励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盘水盘州市某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六盘水盘州市某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黄后银(六盘水市水务局,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水库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是水源工程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对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工程意义。
为此,结合六盘水盘州市胡冲水库工程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熟悉工程概况,首先就节水评价范围和水平年、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主要包括现状供用水量、现状用水与区域“三条红线”的符合性、现状节水水平评价等方面)完成现状节水评价;同时进行现状节水潜力分析并提出主要对策。
可为类似建设项目现状节水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六盘水市;胡冲水库工程;现状节水评价;节水潜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32-03作者简介:黄后银(1987—),男,中级职称,主要从事水利工作。
1工程概况《贵州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将盘州市胡冲水库纳入“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工程,工程规模为小(2)型水库,总库容42万m 3,工程任务为乡镇、农村人畜饮水和灌溉。
胡冲水库所在的卡舍河发源于盘州市竹海镇水壶村胡冲西南山麓,河源高程2006m ,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径流,自源头由西向东流经炼铁厂、上街,在上街折向北流经下珠洞、狗洞,在狗洞转向东流经岔河、石坝河、卡舍、毛家寨、轿子洞,在轿子洞流入地下变为伏流,经8.64km 伏流后,在大寨村花家寨流出地表变为明流,之后转向东北流经王官、下屯、老王地,在老王地附近汇入乌都河,汇口高程1290m 。
卡舍河全流域集水面积58.50km 2,主河道长23.40km ,主河道平均比降20.50‰。
2现状节水评价2.1节水评价范围和水平年胡冲水库的工程任务为乡镇、农村人畜饮水和灌溉,确定胡冲水库节水评价范围为其受水区,包括竹海镇2个中心村和12个基层村,总面积144km 2。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c-4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纯碱和()3Al OH 都可以用作胃酸中和剂,制胃药B .“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的原因之一是铜比铁稳定C.快餐餐盒使用的聚乳酸材料可由乳酸()缩聚制得D .诗句“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杓”的材质为34Fe 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丁醇的键线式:B .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923d 4sC .3Fe +的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D .2SO 的VSEPR模型:3.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 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数为4AN B .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A N 时,阳极应有32gCu 转化为2Cu +C .pH 12=的23Na CO 溶液中OH -数目为0.01AN D .常温常压下,32g 24N H 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5A N 4.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一项是()A .22Na O 吸收2SO 气体:2222322Na O 2SO 2Na SO O +=+B .乙醇与227K Cr O 酸性溶液反应:233232273CH CH OH 2Cr O 16H 3CH COOH 4Cr 11H O-+++→++C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3223AlO HCO H O Al OH CO --++=↓+↑D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2CO:5.奥司他韦可以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其结构如图1所示。
贵州省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梁玉磊【摘要】贵州省地处西南,由于地理位置较其他省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城镇化的推进比较缓慢,本文通过梳理对贵州省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政策环境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贵州省城镇化取得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18【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城镇化;人口结构;区域发展【作者】梁玉磊【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高原山地居多,在贵州省内没有平原,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平地很少,受到这种局限性,贵州省在实现城镇化布局方面较其他省份更为艰难,其城镇化率明显偏低,2015年贵州省的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其他省市弱,其城镇化率为42.01%,排名全国末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9%,较周边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省份分别低6.29、1.99、9.51、5.99个百分点。
(一)城镇化水平偏低。
由于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土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石漠化十分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城镇化,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
2015年,贵州省GDP全国排名第27位。
人均GDP为3,020美元,位居全国倒数第二。
同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59元/人,而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80元/年,全国排名28位;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2元,而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87元,全国排名28位。
这两项指标反映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质量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贵州省工业化显著滞后于城镇化。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保持着步调的一致性,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则工业化水平越高。
2014年,贵州省城镇化水平为40.01%位于全国倒数第二,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只有贵阳市,全省9个市(州),其他的市人口都不足200万;工业化水平为33.895%,全国其他城市中,城镇化水平和贵州省相当的只有新疆地区,而贵州省工业化水平比新疆还低;而与全国其他城市工业化水平和贵州省水平相当的云南、甘肃等地相比,贵州省的城镇化率与之持平。
2023-2024学年贵州省仁怀市高二下册第一次月考地理调研试题(附答案)
2023-2024学年贵州省仁怀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调研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近些年来,四川省部分县域城乡青壮年大量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当地的县域城镇化速度加快,县城城镇人口增速甚至超过一些地级市,多地出现了“书包里的县城”“书包里的乡镇”现象,如图示意四川省部分县城城镇化模式。
据此完成各小题。
1.这些县域的城镇化速度快主要是因为( )①本地工业化的拉动②公共服务业的带动③异地工业化的带动④农业机械化的推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这些快速城镇化的县域城镇具有的特点可能包括( )A. 产业升级快B. 生态环境好C. 房价相对高D. 就业机会多安吉县20世纪80年代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
面对困境,安吉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如图为安吉县区位示意图。
据此完成各小题。
3.安吉县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A.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B. 地质气象灾害多发C. 西苕溪水能蕴藏量大D. 落叶阔叶林分布广4.安吉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A. 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B. 发挥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 培育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D. 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6月13日,山东烟台市海面上出现罕见的“滚轴云”(如图),并持续十几分钟。
“滚轴云”是低空凝结的云在两股相向运动的气团影响下开始滚动,形成看似稳定但云团内部高速转动的云轴,它的出现可作为天气突变的前兆。
据此完成各小题。
5.“滚轴云”形成时,两股相向运动的气团特点分别是( )A. 冷气团快速爬升暖气团快速下沉B. 冷气团缓慢爬升暖气团缓慢下沉C. 冷气团缓慢下沉暖气团缓慢爬升D. 冷气团快速下沉暖气团快速爬升6.“滚轴云”出现后,预示烟台即将出现的天气是( )A. 狂风暴雨B. 阴雨连绵C. 风和日丽D. 大风扬尘雅斯河早期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演变(下图)。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第58卷 第2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2 2024年2月GUANGDONG CANYE Feb . 202418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2.06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杨 婷(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
文章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贵州省2010—2021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
结果显示:2010—2021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速有所下降;2010—2017年,贵州省农业发展水平高于其余3个一级指标,2018年,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首次超过农业发展水平;2010—2021年,贵州省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年均增速依次下降。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种植特色农产品,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业生态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等建议,以期助推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熵权法;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2-18-03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2]。
农业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传统农业赋能,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专业化,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高产和绿色,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
西南民族山区是国家整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版图之一[4],贵州省是西南民族山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秦趣;王艳红【摘要】从城市生态承载力内涵出发,以贵州省城市为研究对象,确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建立评价模型,并对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生态承载力整体水平较低,仅有六盘水市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为低承载,其余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弱承载,生态承载力指数排序由大到小分别是六盘水、安顺市、铜仁市、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目前,贵州省城市发展面临较大的生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促使贵州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12页(P1-12)【关键词】城市生承载力;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贵州省【作者】秦趣;王艳红【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乌蒙山区发展研究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2;F293.2(273)社会逐步发展,城市成为人类活动中心,城市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环境能否容纳整个城市的人类活动,城市生态承载力相关研究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
外国学者对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概念、方法以及实践研究等方面。
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人类生态学中提出生态承载力概念,指物种个体数量存在一定条件下的最高极限[1]。
1984 年,贝利把承载力分为“生态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2]。
后来,Wackernagel、Erling等从生态足迹方面对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3-5]。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状态空间法[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7]、NPP法[8]、高能生态足迹模型法[9]等。
在实践应用研究方面,Onishi在基于市民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过着舒适生活的前提下,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东京市中心区的承载力进行检验,并提出了应采取分散化的政策主张[10]。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通用2篇)
我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通用2篇)我的家乡贵州社会调查报告篇一一、贵州旅游资源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
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1、红色旅游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
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贵州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35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贵州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的通知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贵州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3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贵州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进行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3月26日贵州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2019年3月修订)为科学评估我省开发区建设情况,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4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18〕2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范围和内容(一)考评对象。
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其它类型产业园区不在此评价范围。
(二)考评范围。
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开发区“四至”范围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范围;经市(州)政府同意,县(市、区、特区)政府书面委托授权开发区管委会实际管辖范围,并报省商务厅备案同意。
(三)考评内容。
考评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主要指反映开发区年度在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开放创新、集约发展、生态环保、区域带动、营商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表现。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30•【字号】黔府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战略性、引导性规划,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具体落实,是统筹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的指导依据。
制定实施《规划》,有利于推动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建成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可持续的贵州城镇化发展新路,对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深刻领会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新”与“特”,切实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领导。
省有关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制定《规划》配套政策与措施,形成支撑《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要根据《规划》制定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首创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城镇化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省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实时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套政策制定情况和各地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加强工作考核,定期组织评估,推动《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
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09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情况的通报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09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情况的通报(黔建施通〔2009〕390号)各市(州、地)建设局,各建设、施工、监理及有关单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组织开展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的通知》(建办质函〔2009〕340号)、《关于开展全国在建住宅工程质量检查的紧急通知》(建质电〔2 009〕18号)、《关于集中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开展督促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09〕127号)以及《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09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黔建施通〔2009〕277号)要求,我厅组成了以李光荣厅长为组长,科设处、施工处、省设质站、省质监总站、省安监总站等处室和有关专家为成员的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组,于2009年7月至8月份期间,分3个检查小组,对全省9个市(州、地)和部分县(市)进行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一)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贯彻国家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履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情况。
(二)在建工程项目各方责任主体、从业人员(重点是执业人员)履行国家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三)在建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和实体工程质量、安全防护情况。
二、基本情况此次共检查在建项目43个(具体项目名单见附件一),建筑面积152.4万㎡,投资额13.7亿元人民币,其中廉租房项目6个、市政项目2个、学校项目3个,商住、办公、酒店等项目32个。
共检查出质量、安全隐患581条,其中勘察设计81条、建筑设计72条、结构设计86条、施工质量135条、施工安全141条、监理66条。
(一)勘察、设计勘察设计质量较好的项目3个:(1)遵义市金旭城上城综合楼工程,勘察单位贵州新生代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
贵阳市城镇化情况研究
贵阳市城镇化情况研究作者:孙庆刚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贵州省、贵阳市在“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在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做大贵阳特大城市、培育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
本文以城镇化效率为切入点,从经济、人口和社会角度研究贵阳市城镇化效率。
关键词:贵阳市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由于城镇化过程主要体现为人口非农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活方式转变,我们将城镇化具体分解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率采用全市市辖区非农人口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经济城镇化率采用全市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例表示;于对社会城镇化的描述较为抽象,在数据的获取和定量化上有一定的困难,难以找到一个具有绝对代表性的指标,由于该指标主要反映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由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方式变化为各种生活用品来自市场购买,因此本文的社会城镇化率采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具体计算取值方法是采用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为了更好地说明贵阳市城镇化的状态,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可以对比的参照物。
为此,我们将使用同样的计算标准计算贵阳、成都、西安、昆明和重庆这五个西部省会城市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率,然后加以对比,以更好地说明贵阳城镇化的状态。
一、人口城镇化一般计算城镇化率的方法,是使用人口城镇化率来代表城镇化率,在计算中是用城镇人口除以年末总人口,例如《201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给出的2012年贵阳市城镇化率70.53%,就是使用2012年贵阳市城镇人口除以年末总人口得到。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工作重点的转变,用这一方法计算城镇化率就略显不足了。
因此,本文在计算人口城镇化率的时候,使用“市区非农人口”比上“年末总人口”来计算,人口城镇化率采用全市市辖区非农人口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当然,更精确的计算方式应该是使用城镇非农人口比上年末总人口来计算,但是由于缺乏城镇非农人口的统计数据,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市区非农人口。
“强省会”视角下的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测度与特征解析
“强省会”视角下的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测度与特征解析作者:王思成宋顶林梅世龙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02期文章編号10005269(2024)02006708DOI:ki.gdxbzrb.2024.02.10摘要:增强黔中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锚固贵州“强省会”战略定力与行动能力,辐射引领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黔中城市群2020年和2021年的城乡统计数据,通过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并解析其空间网络联系特征。
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五级梯度差异;贵阳、遵义“双核”驱动下的空间网络引力效用日益凸显;整体空间网络联系表现为“中心节点”特征;突破行政区划壁垒,互联共享区域基础设施,是增强该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强省会;城市群;空间网络;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图分类号:TU982.273文献标志码:A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城市群日益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载体。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为积极贯彻实施国家以城市群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在新阶段下推动贵州实现高质发展进程、创造高品质生活、参与高水平合作竞争的战略目标,贵州省积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提出“要支持加快建设以贵阳贵安为核心,以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支撑,带动黔中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形成贵阳、贵安、安顺、黔南的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城市群空间网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表征,而开展城市群空间网络研究可以充分反映城市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也是当前关于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12]。
近年来,学者们多从城市空间联系的空间网络联系特征、经济一体化、空间格局等层面开展研究[35];研究范围上,关于城市群空间网络的研究由单一城市群向着区域层面扩大[67];研究方法上,涉及城市流、DE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等[810],而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城市多维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网络关联度、网络中心性以及块模型等角度来分析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35]。
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贵综合价值分析与发策略研究
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贵综合价值分析与发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
古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是贵州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也逐渐受到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古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基础设施老化、旅游服务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
对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的综合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策略,提出发展策略建议,制定落实实施方案,将对古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将以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为案例,深入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古城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背景】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贵州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的综合价值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为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研究古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长期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推动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探索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最佳结合方式,实现古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贵州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概况贵州全游鹂角下二龙湖古城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
古城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古城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如古城墙、古建筑群、古庙宇等,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
古城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风景如画。
古城外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湖泊、山岳等,是一处旅游胜地。
古城内还有许多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古城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产。
都匀茶园土壤化学特性及矿物质元素特征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2,28(06)都匀茶园土壤化学特性及矿物质元素特征分析代虹镜黄德娜李锋毛海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为了解都匀毛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采集该地区10个村镇的茶园土壤样本,分别采用pH 计、重铬酸钾法和ICP-MS法对土壤的pH、有机质和无机矿物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都匀茶园土壤pH值在5.08~5.92,有机质含量在13.21~46.57g/kg,不同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土壤中Fe 元素含量丰富,部分茶园的K、Ca、Mg、Cu、Zn、Mn、Se和B元素含量处于缺乏的水平,Pb、Cr、Hg、As和Ni元素含量未超标,处于安全水平,仅有少数茶园土壤中Cd元素超标。
茶园应根据土壤营养元素状况,适量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有利于茶树生长及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都匀毛尖茶;土壤环境;有机质;矿物元素;ICP-MS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6-0121-06Analysis of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nerals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 Duyun Tea Gardens DAI Hongjing HUANG Dena LI Feng MAO Haili(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558000,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soil quality in tea growing areas in Duyun,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10tea gar⁃dens.The pH values,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minerals elements were detected using pH analyzer,potassium di⁃chromate and ICP-M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and contnet of organic matter are5.08~5.92and13.21~46.57g/kg,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as obvious in tea gardens.The contents of Fe was abundant,while the contents of K、Ca、Mg、Cu、Zn、Mn、Se and B were really lacking in some parts of tea gardens.The contents of Pb、Cr、Hg、As and Ni of soil samples didn′t exceed the standard,which were at safe level.The content of Cd exceeded the standard in some parts of tea gardens.For the requirement of tea growth,appro⁃priate amount of supplementation of organic and microelement fertilizers should be carried out.Key words:Dunyun Maojian tea;Soil environment;Organic matter;Minerals elements;I CP-MS1引言都匀市处于贵州省南部,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从而孕育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城市化区域:贵阳 较高城市化区域:遵义、六盘水 中等城市化区域:安顺 较低城市化区域:黔西南州 低城市化区域:毕节地区、黔南 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
图4 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水平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树状图
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水平金字塔分布 贵阳 遵义、六盘水
安顺
黔西南州
毕节地区、黔南州 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
• 第二,城市化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阳、遵义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 域是贵州省的主要工业城市和重大项目的承接地,人口、 资金、技术和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高度集中,且在空间上 靠近主要交通线。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本地区非农产业 加速发展产生的拉动力。 贵州城市化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如黔西南州、毕节 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农业的比重过大, 生产力低,推力不足,二、三产业比重低,处于工业化的 初期和中期,城市化拉力不够,是城市化水平低的主要现 实原因。
注:NA表示数据暂不可得。 资料来源:周晓芳等.喀斯特城2008,5(3):213.
结论
• 总之,这种在经济学理论中较为典型的“核心—边缘” 非均衡发展模式的城市化格局,暂时阻滞了城市化发展相 对成熟区域的经济发展成果向更广阔的黔东南、黔南和黔 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和黔内腹地拓展和延伸,从而影响了 贵州省各地市州协调平衡发展。因此,在加强以贵阳市为 中心的黔中经济圈综合实力的同时,必须稳步推进有潜在 发展能力的次中心城市(如遵义、六盘水等城市)的培育 和打造,依托湘黔、贵昆、川黔、黔桂等铁路和贵黄、贵 遵等公路干线为区域发展轴,建立各层次区域之间的多向 联系,优化全省城市系统空间结构,缩小区域城市化发展 水平差异。
表2 贵州各地市州主成分得分及排序表
三、城市体系的聚类分析及其评价
• 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贵州9个地 市州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贵州城市体系 综合评价得分的基础上,以Euclidean Distance为间隔距离的测量项,对其采用 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 下5类结果,聚类分析的详细步骤略去;层 次聚类分析结果树状图 如下图所示:
贵州城市体系及城市化水平的纵向比较
图1 贵州城市数量的变化( 1949-2008年)
图2 全国和贵州的城市化水平比较(1949-2008年)
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 水平的横向比较
•小结: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 横纵向比较来看,经过全国 和贵州各族人民近六百年的 开拓,贵州逐渐突破了“欠 开发、欠发达”双欠的省情 进入了主流经济圈,城市规 模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目前 贵州城市化水平依然滞后于 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且有 发散的趋势。贵州内部各地 市州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贵阳市的城市化水平在全省 基本处于“一枝独秀”的态 势。
藤田、克鲁格曼(1991)对核心—边 缘结构根据数值模拟分析了产业溢出和报 酬递增导致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
2、多等级城市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民族原因分析 • 建省之前的民族分布格局:贵州在明王朝建立之前, 各个民族自身无中心,区域无政区中心,民族社会结构是 “板块式拼凑”结构,境内的民族结构在数量上一直是 “汉族是少数,少数民族是多数”的情况。 • 建省之后的民族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人口迅速退出城 镇,并让出人口和经济中心——黔中大坝(山间盆地), 离开境内自东向西的交通轴线。贵州今天各民族在城市体 系空间上分布状态,依然是历史上长期形成“汉族主要位 于核心,少数民族处于边缘”的民族分布格局“路径依赖” 的结果。
6
结论
一、引言
• 新中国成立以前,贵州境内的城市,究其根 源来讲是随着贵州建省(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 年))以后,贵州地方政区逐步增多而发展起来 的。 • 新中国成立以后,贵州城市体系数量增长很 快。另一方面,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城市建设和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贵州省 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 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贵州城市化步伐逐年加 快。
贵州省各地市州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基于主成分、聚类和GIS分析方法
指导老师:郑长德教授 发言人 :王礼刚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民族经济08级博士研究生
文章框架结构
1 2 3 4 5 引言及相关研究 指标体系的选择及主成分分析 城市体系的聚类分析及其评价 城市化水平GIS空间考察 多等级城市体系形成和演化动因分析
四、城市化水平GIS空间考察
根据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水 平综合得分,运用ArcGIS 9地理 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绘制出 右图。从右图中,能够清楚地反 映出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综合水 平差异较大,贵阳市的城市首位 度很高,城市化水平在全省范围 内依然处于“一城独大”的态势, 城市首位度高,全省城市体系中 缺乏能对产生集聚和辐射作用的 次中心城市。高城市化水平或较 高城市化水平的城市,主要分布 在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经济 社会发展基础相对发达的、且以 贵阳为中心的黔中经济圈,和处 于渝黔、滇黔交界的边缘区域, 在地理平面上呈“通道” (Corridor)状沿贵昆、川黔等 主要铁路干线分布。
图5 贵州省各地市州城市化水平平面分布图 (2008年)
五、多等级城市体系形成和演化动因分析
·对贵州多等级城市体系即核心—边缘模式解释的三个视角 1 2 3
关于空 间经济 学的经 典解释
“核心—边 缘”的民 族空间分 布格局
非民族 原因
1、空间经济学对核心——边缘城市体系形成和演 化的经典解释
•
图6 明代贵州“州卫同城”现象分布图
资料来源:钟铁军.释明代贵州之“州卫同城”[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3(19):32-44.
2、多等级城市体系形成和演化的民族原因分析
• 从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区空间结构上看,2008年贵州 民族地区人口密度为156.90人/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全省 平均人口密度的70%左右,经济活动长期以来呈离散性分 布,人口居住点常常被隔离成许多联系不紧密的小单元, 人口无法相对集中居住,无形之中便形成了在空间结构上 的“逆城市化”现象,这些因素使得贵州少数民族人口聚 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相应地,历史上长期形成 “汉族主要位于核心,少数民族处于边缘”民族分布格局 在某种程度上阻滞了贵州外围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非农化和 城市化的进程,同时这种“核心—边缘”民族空间分布格 局也是导致贵州城市体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图3 2008年全国、贵州省和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率横向比较
•
以上的横纵向比较结果都是基于单一 人口城市化指标获得,因为“城市化”本 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所以单一人口 城市化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城市化水平, 无法反映城市化的全部内涵。 • 在这里就有必要构建一套较完整科学 的城市化复合指标体系来评价贵州各地市 州的发展水平。
二、指标体系的选择及主成分分析
• 原则
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和 可操作性等原则,以及有效地采集到统计 年鉴中提供的各种数据,力求真实简要地 构建贵州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以 测度贵州9个地市州的城市化水平,反映贵 州的城市化实际发展水平。
表1 贵州城市化水平复合评价指标体系
•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贵州9个地市州城市化发展水平及 排序情况:
3、贵州各地市州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的非民族原因考察
•第一,历史上的外源性开发
贵州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建立城市的目的有很强的指向 外在性,其目标并不是开发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而是为 了保障通道线的畅通和安全,输入或输出的商品多以国家或 其他区域的需要为指向,贵州只是作为这些物品的通道而起 作用,紧密位于通道周边的城市较之偏远地区能够获取和控 制更多的资源,城市开发建设成本较低,有很强的人口集聚 效应。现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贵阳、遵义和六盘水地区在明 代贵州建省及随后的清代民国时期,都是中央政府为了平定 云南和巩固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而设立在交通沿线周边的政 治、军事、经济中心,城市化进程具有历史上的先发优势。
• 第三,区位条件的限制
城市化水平暂时落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内边缘腹地 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贵州喀斯特地形发育 典型的地理环境中,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 全,地域分异明显,土地质量较差,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不适合现代农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给贵州民族地区城市 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特别感谢时光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 意见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