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39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85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泉州模拟)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终碛沉积物大小不均,棱角明显,磨圆度较差,没有层状结构。
第2题,冰水扇的形成是冰川和流水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知识拓展】终碛堤(1)形成:冰川将冰碛物携带到它的末端连续堆积,逐渐加厚增高形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多呈半环状。
(2)特点: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千米,弧形曲率小。
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2017·皖南联考)位于哥斯达黎加中部的图里亚尔瓦火山于当地时间2016年5月20日再次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和热岩浆从图里亚尔瓦火山口爆炸式喷发,火山灰喷发柱高达3 000米,喷发过程持续了约8分钟。
读图回答3、4题。
3.图里亚尔瓦山顶岩石中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沉积B.地壳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4.图里亚尔瓦火山的热岩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最先转化为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火山顶的岩石为岩浆岩,其含有的矿物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4题,据地壳中物质循环图分析判断,图中甲为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来),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热岩浆首先转化为岩浆岩。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doc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2018全国卷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人教课标版69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议用时:20分钟)(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南美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①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A.雨水B.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2.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较( )A.M小于NB.M大于NC.变化一样D.无法比较【解析】1选C,2选B。
第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可知,①地地处南美洲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川融水为河流的重要补给形式。
第2题,N处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水经过湖泊的调节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加固训练】(2017·安徽联考)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其北部有古老的灌溉工程——西池和东池。
它们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出地面的水库。
读下图,完成(1)、(2)题。
(1)推断湄公河到洞里萨湖的最佳通航时间段是( )A.1~6月B.5~10月C.11月~次年4月D.全年(2)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和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A.雨水5~9月B.湖泊水11月~次年4月C.地下水1~6月D.人工提水8~12月【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5~10月降水最多,湄公河进入汛期,河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洞里萨湖,该时段为最佳通航时间。
第(2)题,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湖泊水位上涨,淹没地上水库;11月~次年4月是旱季,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解析】3选D,4选B。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77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用时:20分钟)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1选A,2选D。
第1题,从图中的框图联系分析,由于人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判断①—C,②—A,③—D,④—B。
第2题,A、B、C三项的表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
(2017·岳阳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4.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85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在降低,但数值仍较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经济发展指数上升;资源能源消耗的指数依然比较高,且经济发展指数较低,因此人地关系并没有协调发展。
第4题,从图中看,1985年到1990年之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但是能源资源的消耗指数比较高;1990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较低;1995年到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较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是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2000年到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不断提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课下限时集训: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1-2-3_有答案
1-2-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天津模拟)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
读图完成第1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五大湖沿岸B.巴西高原中部C.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D.中国东南沿海【解析】从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可看出,该地4~9月增加较多,10月至次年3月增加较少,表明4~9月降水较多、10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从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可看出,1~2月最小、7~8月最大,表明1~2月为最热月、7~8月为最冷月,则位于南半球,且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不同期。
故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中海气候)。
【答案】 C(2017·日照质检)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2~3题。
2.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3.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C.地形 D.纬度位置【解析】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6~8月降水较少,冬季12~次年2月降水较多,又由②地位置位于42°N,陆地的西岸,故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第3题,42°N带来降水的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 2.A 3.C(2017·浙江嘉兴一模)下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值。
完成4~5题。
4.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 )A.巴西 B.俄罗斯C.中国 D.意大利5.有关该气候类型区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农业,经济效益好 B.雨热同期,水稻单产高C.土壤肥沃,玉米品质好 D.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农业生产特点。
2018届高考世界地理复习试题
2018届高考世界地理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一、选择题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B.大气降水较多C.纬度和海拔都高D.土壤发育程度低2.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答案 1.D 2.A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沿岸有寒流经过B.乙地河流有凌汛C.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D.丁地河流沿岸景观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四地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甲、丙B.乙、丙C.丙、丁D.甲、乙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中低纬度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丁地河流南北延伸,其沿岸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乙地终年气温较高,不可能形成凌汛;甲地位于(24°N,120°E)附近,丙地位于(31°N,90°E)附近,故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亚洲东南部,应该为季风气候,乙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应该为季风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应该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3.C 4.A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6.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②B.③C.④D.⑤解析第5题,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大洲,一一对应后可知C项正确。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66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八世界地理分区(二)(建议用时:20分钟)读图,完成1、2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作物是( )A.棉花B.黄麻C.茶叶D.甘蔗2.①②③④四城市中,IT产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C,2选B。
第1题,茶树适合生长在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区。
茶树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而图中茶树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
第2题,印度的IT产业主要在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下图为日本略图,下表为东京和高田的气候资料。
阅读图表回答3、4题。
①由于洋流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界线的纬度比我国高②濑户内海沿岸由于地形的影响,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降水都相对较少③海岸线平直、多优良港湾,是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之一④河流众多,降水丰富,内河航运发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中纬西风带来丰富水汽B.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更接近海洋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解析】3选A,4选B。
第3题,暖流经过使得自然带分布纬度偏高,寒流相反。
濑户内海四周地势相对较高,冬夏都位于背风坡,降水都相对较少。
第4题,冬季风源自亚洲高压,原本比较干燥,但经过广阔的日本海之后就变得比较湿润,由图可知,高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知识拓展】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原因日本四面环海,再加上日本暖流的影响,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相比,降水量多、气温年较差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是某国轮廓简图,图乙是该国气温降水图。
材料二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5月24日报道,近期,印度连续遭受热浪侵袭,马路在高温炙烤下熔化,甚至粘住行人的鞋子。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2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华北某城市市区人口约5万人,下图为该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为该城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为居住用地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为完善城市交通网,该城市迫切需要增建( )A.环山公路B.城市环路C.滨河公路D.过河桥梁【解析】1选B,2选D。
第1题,甲位于市中心,紧邻主干街道,应是商业区,商业区外围面积较大的乙应是居住用地。
第2题,城市只有一条过河桥梁,两岸联系不便,要完善交通网,首先需要增建过河桥梁。
2014年12月11日,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江苏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下表为江苏最新城市规模等级列表。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江苏省城市新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4.新的城市规模分类后,不同城市将采取不同的人口引导政策。
下列城市中最需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是( )A.南通B.盐城C.常州D.南京【解析】3选D,4选D。
第3题,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常住人口越多的城市,等级越高。
第4题,目前在江苏省中,南京市的人口数量最多,已超过500万,因而最需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下图为我国南部某城市用地布局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城市功能区合理的布局是( )A.甲为居住备用地B.乙为食品加工区C.丙为出口产业园D.丁为重化工业园6.丁功能区布局的有利条件为( )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B.远离河流,对水体污染轻C.靠近居住区,劳动力充足D.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解析】5选B,6选D。
甲地位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且有铁路穿过,最适合布局重化工业园;乙地邻近城市中心,消费市场广阔,邻近居住区,劳动力丰富,因而适宜布局食品加工区;丙地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可作为居住备用地;丁地靠近综合物流区,交通便利,适合作为出口产业园。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全套考点强化练习试卷(39份) 通用24
考点强化练32 认识大洲一、选择题1.亚洲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影响形成的形态是( )A.放射状B.向心状C.扇形D.网络状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据此完成第2~4题。
亚洲简图2.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高山高原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4.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B.南亚C.西亚D.东南亚下图为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与L湖面积萎缩的原因无关的是( )A.围湖造田B.引河水灌溉C.全球变暖D.气候变干6.R1河中下游地区可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最主要条件是( )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C.地形平坦D.气候干旱下图为中南半岛略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8.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水稻种植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混合型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为50~300毫米。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0.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是(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下图为极冰融化后某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分析图。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该岛屿( )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B.受寒流影响,气候温凉C.热带草原面积广大D.河流短小,水能丰富12.根据该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断( )A.①处较②处坡度小B.②处有该岛面积最大的沼泽C.M河径流季节变化大D.冰川侵蚀导致N处海岸线曲折读亚洲地形剖面(沿30°N)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86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1~3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A.位于城市中心B.土地租金高C.交通通达度高D.周边居民数量多2.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B.河流C.铁路D.高速公路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A.甲:休闲旅游中心B.乙:化学工业中心C.丙:对外交流中心D.丁:仓储物流中心【解析】1选C,2选D,3选A。
第1题,图示两大M区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
第2题,高速公路不应建设在居住区内,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且噪音大。
第3题,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临河流与湖泊,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
(2017·衡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单位:千人/平方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空间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5.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区域是( )A.城区B.中心城区和城区C.近郊区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解析】4选B,5选C。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东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西侧远,北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南侧远,故中心城区相对位于西南部,②图符合。
第5题,对比几幅图可以看出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加,说明人口持续增长。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人口规模等级)是( )A.2级B.3级C.4级D.5级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数量多B.城市分布均匀C.城市等级明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解析】6选D,7选B。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68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建议用时:20分钟)(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解析】1选A,2选B。
第1题,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经度107.5°,纬度33.5°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
第2题,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空间距离变大。
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多大的益处;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影响不大;能源运输距离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使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迁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不会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固训练】(2017·安庆模拟)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C,(2)选A。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8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八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建议用时:20分钟)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加固训练】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世界气候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模块综合检测(三)(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模块综合检测(三)第十二至第十六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下图为世界某两地区域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山地地形④沿岸暖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土壤C.地形D.降水【解析】1选B,2选D。
第1题,甲地位于冬季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冬季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盛行风从海上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两地冬季均降水较多。
第2题,受纬度位置影响,两地热量条件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受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的影响,两地均可种植水稻。
甲地种植单季稻,熟制为两年三熟;乙地种植双季稻,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继“西气东输”之后,2012年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读建设中的“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疆电外送”输送的电力主要来自煤炭、风能、太阳能,不是石油、天然气,原因是( )A.煤炭不便于大规模直接运输B.风能、太阳能无法直接输送,只能发电后输出电力C.石油、天然气只适合采用管道运输D.新疆煤炭、风能、太阳能丰富,石油、天然气贫乏4.“疆电外送”工程的意义正确的是( )A.河南——就业机会增加B.河南——环境污染加剧C.新疆——气候变暖变干D.新疆——经济收入提高【解析】3选A,4选D。
第3题,煤炭坑口发电效率高,便于有害气体的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且直接运输成本高。
风能、太阳能无法直接输送,只能转变成电力输送。
石油、天然气可以通过已经建成的管道运输,而且直接输送有利于满足东部对石油、天然气不同利用方式的需求。
第4题,“疆电外送”的意义:新疆: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3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读某国抚养比变化及预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不同时段人口变化为( )A.甲-乙:少儿人口少于老年人口B.乙-丙:劳动人口比例上升C.丙-丁: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D.甲-丁:老龄化持续加剧4.该国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老人负担系数不断上升,老龄化加剧,说明人口增长缓慢。
第4题,乙年份总负担系数最小,劳动力比例最大。
结合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6.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解析】5选D,6选A。
第5题,加拿大地处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因而气候(气温)条件是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6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九中国地理概况(建议用时:20分钟)读我国大陆①②③④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2.若图中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①地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则④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渭河平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解析】1选D,2选A。
第1题,若只考虑纬度因素,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时间越早、结束越晚的地区,其热量条件就越优越,所处的纬度就越低,故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是②④③①。
第2题,若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的①地热量条件明显优于④地,则④最可能为青藏高原。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B.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相同的D.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降水少4.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潜力B.加大湿地开发利用,扩大种植业生产规模C.建设绿色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D.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解析】3选A,4选C。
第3题,我国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水源;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不一定相同;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第4题,甲区域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机械化水平较高,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用不大;东北地区应该加大湿地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绿色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一_1.1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地球与地图(建议用时:20分钟)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M和N实地距离约是( )A.4 444千米B.3 333千米C.2 222千米D.1 823千米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解析】1选C,2选B,3选B。
第1题,计算同一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纬线长的公式是L=111×n×cosα(n是两地的经度差,α是该纬线的度数),那么M、N两点间的实地距离L=111×(80°-40°)千米×cos60°≈2 222千米。
第2题,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此两点的大圆(由这两点和地心三点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的圆)组成的劣弧长,在M、N之间大圆劣弧向北凸出,从M点到N点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第3题,据图可知M点的坐标为(60°N,80°W),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①>②B.②>③C.①=③D.无法比较5.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海平面一样高,③区域距地心比①稍长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②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解析】4选B,5选D。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112份) 人教课标版9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城市化(建议用时:20分钟)(2017·青岛模拟)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
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1、2题。
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A.东部与东北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D.东北与西部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水资源丰富B.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D.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弹性系数为正值,故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明显,故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东部和东北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说明城市化随着人口和产业发展出现了城市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发达,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都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但由于东部人口众多,产业过度集中,产生众多的城市问题,使得城市化弹性系数降低。
【加固训练】(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推断(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解析】(1)选A,(2)选D。
第(1)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doc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2018全国卷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2013年,该流域( )
A.生物多样性锐减
B.土地利用率下降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2.近年来,该地作物播种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的蒸发②改善热量条件
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减轻土地风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1选C,2选B。
第1题,建设用地增加说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
第2题,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地膜保湿、保温,减轻土地风蚀,但对防止水土流失作用不大。
读我国黄土高原某地1990~2010年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1998年以前该地区人地关系及其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增大
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等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③羊存栏量和耕地面积同步增加,人口、粮食、环境呈现良性循环
④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⑤非农人口不断增加,工矿业不断发展,利于生态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4.1998年以来,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牧,植树造林
B.煤炭开发地区土地复垦
C.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牧业比重增加
D.工矿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3选D,4选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前该地区耕地面积多,羊存栏量低。
人口数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毁林开荒、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加剧。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该地区耕地面积下降、羊存栏量上升,这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牧的实施有关;同时,工矿业的发展、城市化的提高也会占用大量耕地。
(2017·青海联考)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读图回答
5、6题。
5.目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
③植被退化④沙漠化、盐碱化
⑤旱涝灾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6.该河下游弱水流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解析】5选B,6选D。
第5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沙漠化和盐碱化现象。
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势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
第6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增强等),也有人为原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