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必修)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 向南北降低23º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 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 会考复习主要知识点 新人教版
复习主要知识点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主要是由恒星组成,银河系主要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2、天体系统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原因是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2)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4)金星距离地球最近(5)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顺时针,唯一逆向自转的天体。
)(6)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八大行星运动特征:近圆形、共面性、同向性(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地球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宇宙环境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自身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日地距离、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自转周期)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内容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1)晨昏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高考人教版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地理会考是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地理会考的题目难度较大,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准备好地理会考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本文就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循环、转化的过程。
这些物质一般包括了:氧气、二氧化碳、水、硫、钙等。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自然界的最基本的循环之一。
水的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
二、空气运动空气运动指的是大气中空气的各种运动形式。
空气运动是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最为基本的运动之一。
空气运动又分为两种,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包括垂直升空、下沉等;水平运动包括风向、风速等。
三、地球自转、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每次自转周期时长为23小时56分钟4秒。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每次公转周期时长为一年。
四、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指的是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地壳层是由许多地壳板块组成的。
地球板块的运动引发了地球上的自然界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
地球板块的构造也是全球地理环境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五、地球自然区划地球自然区划是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划分为数个主要区域。
地球自然区划的划分原则主要有环境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等。
如乔纳森氏、乔森氏等学者对全球地球自然环境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区划。
六、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是针对地球上各种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
地球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应该始终牢记的环保理念。
七、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都是关于大气状态的概念,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时间和空间的范围。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和某一地点的大气状态;而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平均值。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对于高考地理会考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地理新高一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新高一会考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自然、人文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会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对地理新高一会考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分为地球体和地球表面。
了解地球体的形状和尺度对地图的制作和使用非常重要。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上日夜更替和四季变化的基础,需要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规律。
二、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
2. 遥感技术:理解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利用等。
三、自然地理1. 气候与气象: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包括气象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等。
2. 水文地理:研究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流动规律。
3. 地貌与地质灾害:了解地貌的类型和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变化规律,掌握城市的功能和城市化过程。
2. 城市规划与交通:了解城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城市的布局、交通网络和交通管理等。
3. 区域可持续发展:了解区域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地理实践1. 田野调查与地理实验:了解地理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和地理实验等。
2. 地理实践技术:掌握地理实践中常用的技术工具和设备,包括GPS定位、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以上是地理新高一会考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其基本运动形式,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导致季节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
学会使用地图,能够识别地形图上的主要地形特征。
二、自然地理1. 大气环境: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压力、风的形成等。
了解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类型和特性。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 生物地理:生物群落的分布、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
3.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包括语言、宗教、风俗等。
四、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主要国家概况。
2.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行政区划、资源分布等。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
六、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七、地理实践能力1. 地理观测:学会使用地理工具进行观测,如使用罗盘确定方向、使用海拔计测量高度等。
2. 地理调查:掌握地理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3. 地理数据分析:学会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高中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知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67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1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
3.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
(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人教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人教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人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也为今后深入学习地理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的地理教材在高一阶段主要包含了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一地理会考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对于理解地理现象至关重要。
人教版地理教材通常会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等内容;而在讲述地理坐标的时候,会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地球上不同经纬度区域的特点。
2. 自然地理要素地理的核心是研究地球的自然属性,这包括了地球的气候、水文、地貌等方面的要素。
在高一地理会考中,常常会涉及到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关知识,比如气候类型、水循环、地貌类型等。
3. 人文地理要素除了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高一阶段开始接触人文地理要素的学习,在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常常会涉及到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地理实践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活动对于地理学习的深入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教版地理教材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地理实践的内容,比如实地考察、地图阅读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高一地理会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理坐标、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和地理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来建立对地理学科的基础认知,为将来深入学习地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会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高一会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广阔的学科,涉及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并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对于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会考地理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
知识点一:地球的构造和地貌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地球由内部的核心、地幔和外部的地壳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较厚的部分,地壳是地球外部的最薄层,我们生活的陆地和海洋都位于地壳之上。
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指的是地球上的天气、气候、植被、土壤和水资源等。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水资源的分布对于理解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适宜植物生长,而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
知识点三: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大量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污染了空气和水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学生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我们的地球。
知识点四: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习中使用的一种工具。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地图制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需要学会使用这些技术,从而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地理知识。
知识点五:地理案例分析地理案例分析是高中地理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和解答。
例如,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原因、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等问题。
学生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案例分析能力。
知识点六:地理技能除了理论知识,高一地理考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地理技能包括地理观察、实地调查、图表阅读和地图解读等。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研究一个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能够从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高一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地貌、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环境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案例分析和地理技能等方面。
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高考人教版的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地理是我们学生所必须要学的一门科目,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而在高考中地理的分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掌握好地理知识点成为了我们备考高考地理的关键。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高考人教版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上的自然环境1.自然住宅区的构成:自然住宅区由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形五个自然因素构成。
2.地球的外形地球近似于一个椭球,分为南极、北极、赤道、南温带、北温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等7 个地理带。
3.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周期为23 小时56 分4 秒,公转周期为365 天6 小时。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日照等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人文地理环境4.我国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指行政区域的名称、范围、级别、管理机构等一系列的规定。
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
5.我国历史名山我国历史名山主要包括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四大儒家名山、四大道家名山等。
6.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包括我国的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成都等以及国外的巴黎、伦敦、普拉克、里昂等城市。
三、地理实践活动7.从地图上读取信息包括从地图上读取距离、方向、面积等信息,而在判断方向时,我们需要利用各地方倾角,通常我们判断方向时,我们可以把中南半球中的石家庄市作为基准点,判断其他城市的方向。
8.定位定位是利用各种手段将某个地点准确定位在地球表面上,通常我们使用经、纬度来定位。
经度是从东往西的,范围是0~180°;而纬度是从南往北的,范围是0~90°。
9.说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的自然力量形成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地震、山火、洪水、滑坡等。
而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需要科学地做好应对工作,尽量减少损失。
四、地球的内部结构10.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层,每层都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要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会考知识要点【篇一】(1)复种制度,即复种。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
一年种植作物两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两年内种植作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两年三熟。
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
我国的积温数北方少而南方多,比如,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积温逐渐增加,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在1600℃~3400℃,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为3400℃~4500℃,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积温为8000℃,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及云南南部积温为8000℃以上.为一年三熟。
一年种植四次以上的复种,主要用于蔬菜栽培。
(2)复种指数全年内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000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复种指数为200%,说明该生产单位种植农作物平均能达到一年两熟。
耕作制度也叫“农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
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
(3)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
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的耕作制度。
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
【篇二】1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
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
②海陆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理位置。
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地理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学段,对学生培养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会考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教材为基准。
一、地理知识点1. 地球在地球学的知识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等基本概念。
地球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大小是直径约12742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则导致了四季变化。
地理经纬度是天体测量的基本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经纬度来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2.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陆地三个方面。
大气圈是地球外围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水圈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等。
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我们需要了解大陆的分布、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3.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其中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内容。
人口地理涉及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徙等问题。
城市地理包括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经济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空间的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等问题。
4.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它涉及到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方面。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将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则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地理位置。
二、相关教材根据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章节和知识点来进行学习和复习。
以下是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的内容概述: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3. 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文化:
1. 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2. 主要果树种植:苹果、梨、桃、葡萄
3. 工业品:电子、机械加工、化工、纺织、石化、冶金、建筑材料、煤炭、钢铁、汽车、航天航空
4.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经济文化:
1. GDP排行:上海 > 北京 > 洛阳 > 吉林
2. 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
3. 比较优势:地理位置、劳动力、优良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优质的科技人才
自然环境:
1. 植被类型:草原、森林、荒漠、湿地、冰雪
2. 气候区划: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
3. 自然资源:水、森林、土地、矿产、动物、农田、海洋
人文环境:
1. 建筑物:故宫、长城、天安门、颐和园、西湖、黄鹤楼、泰
山、峨眉山、丽江古城、秦始皇陵
2. 民族文化: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壮族、彝族、苗族、侗族
3. 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
地理知识:
1. 地球赤道、南北极、经纬线的概念
2. 中国周边国家: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3. 世界地图上的国家位置、行政区域、经济和政治关系
以上是人教版地理会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会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会考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类型: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布,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以及各自的特征。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
-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影响。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的分布与区位因素。
- 工业的分类与分布。
- 工业区位理论。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资源问题、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2.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 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
高二人教版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人教版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分值。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人教版地理会考的知识点。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影响和结果。
1.2 大气圈: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气温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1.3 水圈:水的三态和分布、海洋的形成和作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分化:地理环境的要素及相互关系、区域的分类和划分原则。
1.5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要素和特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2.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类型、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2 农业与农村:农业的类型和特点、农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工业与城市:工业的类型和布局、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和问题。
2.4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的分类和特点、运输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作用。
2.5 经济与区域发展:区域经济的特点和类型、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对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地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知识点3.1 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调查的过程和方法、地图和图表的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使用。
通过学习以上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科学,提升我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还应多做一些地理题目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介绍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愿大家在高二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加油!。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摘要:一、地理会考的重要性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1.地球运动2.气候和天气3.地理结构和地貌4.人口和城市5.自然资源和环境正文:地理会考是高中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考试之一,它考察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在地理会考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背的,这些知识点是地理会考的基础,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首先,地球运动是地理会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学生需要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其次,气候和天气也是地理会考的必背知识点。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指某个地区短期的天气变化。
学生需要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等,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地理结构和地貌也是地理会考的重要知识点。
地理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结构和地形结构,地貌包括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结构的定义、特征、成因等,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人口和城市是地理会考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迁移等,城市包括城市的形态、功能、规划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等,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最后,自然资源和环境也是地理会考的必背知识点。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资源的定义、特征、分布、利用等,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人教版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人教版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高考人教版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支,地理在现代化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地理中,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就是备考时掌握的知识点是否全面、准确、细致。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高考人教版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基本情况:地球是暂时性行星,因为它围绕太阳运动,形成一年的时间和四季。
地球是椭圆形,两极比赤道更扁平。
南北半球具有南北极,赤道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太平洋的180°E 或180°W 上。
2.地球的运动:(1)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速度不变,时间为一年(365.25日)。
(2)自转:地球以自己的轴心为中心,从西向东自转,时间为一天(24小时)。
(3)倾斜: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为23.5度,是地球形成昼夜及季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3.大地形地形是一般海、陆的地貌表现形式的统称,不过区别于大陆地形才叫做大地形。
(1)大陆: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东北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
海岸线长度总计为3.7万千米,长约12万千米。
(2)岛阵列:由于板块构造和岛弧作用,在各海洋中形成了许多岛屿和岛序列。
由于陆地环境的较好,人类居住也集中在此。
二、人文地理1.城市人口分布城市是一种分户人口聚集、商贸和政治文化中心的人类聚集形式。
城市具有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等功能。
(1)区域和西南地区城市人口分布: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城市化进程。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人口大都超过了1000万。
在西南部,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已出现在国家首批城市群的计划和行动中,并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
(2)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目前,我国有一些生态城市,如深圳、苏州、宜昌、杭州等。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1. 自然地理知识点
- 地球的结构和成因
-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
- 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 地理坐标和地理定位技术
- 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
- 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2. 人文地理知识点
- 人口与人口分布
- 城市化进程及城市规划
- 农业与农业区划
- 工业与工业区位分析
- 交通运输与交通发展
- 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联系
-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3. 区域地理知识点
3.1 中国地理
-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及相关政策- 中国的区域合作与经济联系
3.2 世界地理
- 世界自然地理概况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 世界主要经济区的分布和联系- 世界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
- 国际间的区域合作与经济联系
4. 地理技能知识点
- 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 应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实证研究
-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 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复杂的地理问题
-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知识点大全,详细总结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合格考知识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考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它们连同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2(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可观测宇宙⎩⎨⎧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知识点2:行星地球1.普通性(1)八大行星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轨道面近乎在同一平面上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3)结论:无论是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公转方式来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2)生命存在的两大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①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有液态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2)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知识点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1)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
2.(1)概念: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2)类型及分布①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其数量具有周期性变化。
会考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
会考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之一。
而会考则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考试之一。
在地理学科中,人教版是一套被广泛采用的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读者总结会考高一地理人教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1. 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1 地球与地球运动: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地理坐标等内容。
1.2 大气圈与天气: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特点,以及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
1.3 水资源与水循环: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以及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1.4 地球内部构造与陆地地貌: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陆地地貌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1.5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习各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如地震、洪水、旱灾等。
2. 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2.1 人口与人口迁移:学习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2 城市与农村:掌握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的相关知识。
2.3 区域经济发展: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4 文化与旅游: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5 城市环境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以及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内容。
以上仅是会考高一地理人教版的一部分知识点概要,具体的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并结合实际生活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多做一些地理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实践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200亿光年。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光球层)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色球层)●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在高纬地区,两极附近产生极光。
(4)跟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正相关或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km/h),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二面角4.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地球运动的计算:●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2)已知某地昼长,则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H=90―∣(φ±λ)∣说明:φ为所求地纬度,λ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时用φ-λ;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φ+λ:●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研究手段: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
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2.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3.(P31)海陆热力环流:图(活动)。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4.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5.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6.摩擦力: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二、1.(P34)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2.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注意: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
4.(P37)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7.气候类型:注: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最低气温大于15度。
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一般最低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注: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即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三、1.(P41)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
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后。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2.(P43)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注:(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2)我国受气旋影响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
(3)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影响。
四、1.(P46)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
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0.6o C。
2.气温升高的三个影响:(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
3.措施:控制温室气体(CO2、CH4)的排放和植树造林等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1.(P58)水体:(1)海水是主体(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
但利用不多2.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
反之。
3.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
其循环过程:二、1.(P61)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2.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3.(P62)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4.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5.北大西洋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6.四大渔场的形成:(1)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2)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7.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其大气环流图:三、1.(P66)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
我国位于第六位。
3.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
(P70)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1.(P74)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2.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3.地壳运动:(1)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
(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4.(P76)外力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如冰斗、角峰、风蚀柱。
(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二、(内力作用的结果)1.(P79)褶皱山:(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可修水库。
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日本的富士山也是火山。
注意:如果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
4.(P82)在山岳地区先修公路在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
5.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三、(外力作用)1.(P83)侵蚀地貌: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