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二通用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通用地理会考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表面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地理经纬度作为测量地球表面位置的基本系统。
二、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统计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等。
气象是研究气候的科学。
2. 植被与土壤植被是指一定地区生长的植物总体。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剥蚀形成的上地壳固体颗粒堆积体。
三、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2. 区域分化与城市群区域分化指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差异化。
城市群是多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连片区域。
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能源与非能源矿产资源能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能量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非能源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等。
2. 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体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水环境问题涉及水污染、水资源缺乏等方面。
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灾害与减灾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力量引发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减灾是指通过各种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是指各国之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包括资源共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六、地理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调查方法地理调查是指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
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以上是高二通用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保持对地理科目的兴趣,并注重实践与应用,相信你能在地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高二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学科在高二的会考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对于学生来说,熟悉并掌握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列举一些高二地理学科的必背知识点,供同学们备考复习使用。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于自转而略呈扁球状。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 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虚构垂直线,也称为子午线;纬线是连接东西两极的等角线。
- 东经和西经: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范围是0°-180°。
- 北纬和南纬:以赤道为基准,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范围是0°-90°。
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被定义为一昼夜,约为24小时。
-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需365.25天,为一年。
- 坡印理论:地球的变温带与公转和赤纬的关系。
3. 大气层- 大气层的组成: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组成。
- 大气层的功能: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循环水分和能量等。
4. 气候- 气候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等。
- 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 气候类型: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海洋性、高原性等。
5. 水循环- 蒸发: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 汽化:水蒸气从地表进入大气。
- 降水: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包括雨、雪、雾等形式。
6.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耕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 林地:以树木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 草地:以草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 城市土地:用于建设城市或乡镇的土地。
7. 经济地理-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农业、工业、服务业。
- 区位与交通: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 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意义与形式,如东盟、欧盟等。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二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会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会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结构组成。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但在地图上通常表示为圆球体。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
3. 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地球的气候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地球的季节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和地球自转造成的。
4. 大洲和洋流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地球上还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水流,在地球环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地理坐标和地图投影地球的表面被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经过0度经线的地方被定义为本初子午线,它通过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有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等。
6.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7. 人口和城市地理研究的内容还包括人口与城市的空间分布。
人口是指特定时期内特定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城市是指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区域。
8. 经济活动和区域发展地理也研究了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和区域发展情况。
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商业等,它们对当地的发展和资源利用都有重要影响。
以上就是地理必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地理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保护地球。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⑴、A点的经纬度:30°W40°NB点的经纬度:10°W10°N⑵、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二的学习过程中,地理会考是一个必须要备考的项目。
下面是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的知识点。
1.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球: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概念。
- 地球的分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 大陆与海洋:了解大陆和海洋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情况。
2. 自然地理- 水资源:重点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与保护措施。
- 自然气候:掌握全球气候带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气候类型。
- 生物资源: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保护措施。
- 地震与火山:掌握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变动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农业与工业:掌握农业和工业在全球分布格局、产业链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系。
- 城市化与现代化: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以及现代化对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等。
- 交通与通信:重点掌握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交通网络和通信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全球化的影响及相关政策措施。
5. 地理技术与方法- 地图与地图阅读:熟悉地图的类型、制图方法以及通过地图阅读获取信息的技巧。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了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是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以应对地理会考的挑战。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1、地理学的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2、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3、地球的尺度与地图的绘制地球尺度指地球上某一物理量与对应现象在地图上的比例关系。
4、地球的重力与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重力是由地球自身质量吸引物体的结果,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5、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6、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组成。
7、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大陆之间的纬带上。
8、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活动又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9、地理技术地理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研究和应用的方法。
10、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
11、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所形成。
12、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统计数据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13、地球与环境保护地球与环境保护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尺度与地图的绘制、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气圈和水圈等基本知识点是掌握地理学的基础。
同时,认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等内容也十分重要。
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球与环境保护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地理学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21.目前世界上有_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7.目前,世界上有_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8.目前,世界上有_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_.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_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3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2.地貌特点: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4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5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学习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之后,理应关注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因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章就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探讨.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通常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就其自然属性而言)等.陆地自然资源中有一部分为人类提供能源,我们称之为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采掘加工是能源工业的主要任务.能源工业的产品包括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还有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和转换的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等.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出更新.更强.更高的要求.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条件密切相关.首先从能源的产销分布看,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源产销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还将长期存在.它不仅加重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江河不仅给人类提供水源,便利航运,而且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领域中颇具潜力,且我国理论蕴藏量与实际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相差悬殊,为此须大力发展水能利用.当前水能资源的利用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建水库,修大坝,而此类工程建设须进行多方论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河流上修建水库的案例很多,在短期内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亦暴露出不少弊端.为了使我国大江大河的开发整治尽量少走弯路,需借鉴世界上成功案例的经验,为此教材选取了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基地建设.河流梯级开发是区域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两个重要部分,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本章共选取了两个案例分析:第一节讲述山西省煤炭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是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第二节以田纳西河为例,了解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重点是把握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两节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图表.数据来说明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好这些图表资料,提高学生读图的兴趣,关注图表资料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的点拨,提高图表处理的能力,养成图文结合.转换.加工的良好地理学科习惯,真正学好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到地球各个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作为高中生,地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了解地理高二的会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全面介绍地理高二的会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组成。
-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地貌的形成、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2. 地球的运动与自然环境- 地球自转与公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
- 地球倾斜角度与季节变化:介绍地球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大自然环境1. 气候与气象- 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风和气压等,介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类型划分不同气候带,了解各气候带的特点。
2. 植被与土壤- 植被分布: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植物群落,根据气候和地形划分不同植被带。
- 土壤类型和特征:不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对植物生长和农业产出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介绍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2. 经济地理-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介绍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差异,分析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城乡发展与农业问题: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水资源与水污染:介绍全球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 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控制措施,介绍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转型:介绍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探讨能源转型的必要性和挑战。
结语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大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以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1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5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6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7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8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0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1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7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3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4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29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6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7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40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43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4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51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57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58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0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2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64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66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68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70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7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72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73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74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75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76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77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8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1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5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8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0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93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94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9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97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99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100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