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要点
会考高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会考高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会考高二地理必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全球自然环境1.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包括城市用地、农田、林地、草地等,各种利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2. 湖泊分布和特点:了解世界各地湖泊的分布规律和基本特征,如密度、面积、深度等。
3. 河流的特征:熟悉全球各大洲的主要河流,并了解其流经国家、流量、长度等特征。
4.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每个气候带内还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需要了解其特点及分布。
5. 山脉和高原的特点:掌握全球主要山脉和高原的分布,以及其对气候、人文环境的影响。
二、资源与环境问题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了解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 能源资源:掌握全球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方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3. 水资源和水问题: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污染状况,以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挑战。
4. 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认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5. 土地退化与荒漠化:了解不同地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三、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应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作用。
2. 卫星遥感技术:熟悉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如何利用卫星影像获取地理信息。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其在导航、地图制作等方面的作用。
四、区域发展与规划1. 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区和开发区的建设背景、目的和发展情况。
2.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要素和发展模式,以及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3. 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熟悉国际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高二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学科在高二的会考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对于学生来说,熟悉并掌握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列举一些高二地理学科的必背知识点,供同学们备考复习使用。
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于自转而略呈扁球状。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 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虚构垂直线,也称为子午线;纬线是连接东西两极的等角线。
- 东经和西经: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范围是0°-180°。
- 北纬和南纬:以赤道为基准,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范围是0°-90°。
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被定义为一昼夜,约为24小时。
-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需365.25天,为一年。
- 坡印理论:地球的变温带与公转和赤纬的关系。
3. 大气层- 大气层的组成: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组成。
- 大气层的功能: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循环水分和能量等。
4. 气候- 气候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等。
- 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 气候类型:地中海型、季风型、大陆性、海洋性、高原性等。
5. 水循环- 蒸发: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 汽化:水蒸气从地表进入大气。
- 降水: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包括雨、雪、雾等形式。
6.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耕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 林地:以树木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 草地:以草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 城市土地:用于建设城市或乡镇的土地。
7. 经济地理-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农业、工业、服务业。
- 区位与交通:交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 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国际间经济合作的意义与形式,如东盟、欧盟等。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二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最新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1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⑴、A点的经纬度:30°W40°NB点的经纬度:10°W10°N⑵、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二的学习过程中,地理会考是一个必须要备考的项目。
下面是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的知识点。
1.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球: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公转等基本概念。
- 地球的分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 大陆与海洋:了解大陆和海洋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情况。
2. 自然地理- 水资源:重点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与保护措施。
- 自然气候:掌握全球气候带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气候类型。
- 生物资源: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保护措施。
- 地震与火山:掌握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变动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农业与工业:掌握农业和工业在全球分布格局、产业链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系。
- 城市化与现代化:了解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以及现代化对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等。
- 交通与通信:重点掌握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交通网络和通信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全球化的影响及相关政策措施。
5. 地理技术与方法- 地图与地图阅读:熟悉地图的类型、制图方法以及通过地图阅读获取信息的技巧。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了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是新高二地理会考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以应对地理会考的挑战。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文科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二文科地理会考知识点1. 地球与地理坐标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上的位置可以通过地理坐标系来描述,主要有经度和纬度两个坐标。
2. 大洲与海洋地球上的陆地分布在五大洲,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
而大部分的地球表面被海洋所覆盖,共有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3.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水体、气候、植被等。
陆地的形状和地势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地势高低。
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和区域内长期统计得出的天气情况,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
4. 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总人数,城市是指人口聚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集中的区域,交通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流动的方式和载体。
5.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产生一系列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
6.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理现象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
7. 水资源与地理问题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重要,涉及到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地理问题逐渐凸显。
8. 人口与城市化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现象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给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9.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现代测绘技术来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
地理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10. 地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高二地理知识点会考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会考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地理:
- 地球基本性质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与地壳的运动。
- 气象与气候:大气层和大气环流、气象要素与天气现象、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 水文与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河流和湖泊的特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生物地理:生物的界、门、纲的分类、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
2. 人文地理:
-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人口问题、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 农业与农村:农业类型及其特征、农业区位与布局、农业发展与农业问题。
- 工业与工业区:工业发展与工业区划、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工业问题与环境保护。
-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及其特点、交通网络与区域联系、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3. 地理实践:
- 实地考察和地理实验:实地考察的方法、实地考察的内容、地理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的制作和解析、地图的使用与地图阅读技巧、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备考高二地理时,建议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 将重点知识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或思维导图,以方便自己复习和回顾。
- 高二地理考试以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为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 注意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 积极参与实地考察活动,了解地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 多做真题和模拟试卷,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到地球各个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作为高中生,地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了解地理高二的会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全面介绍地理高二的会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组成。
-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地貌的形成、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2. 地球的运动与自然环境- 地球自转与公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
- 地球倾斜角度与季节变化:介绍地球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大自然环境1. 气候与气象- 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风和气压等,介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类型划分不同气候带,了解各气候带的特点。
2. 植被与土壤- 植被分布: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植物群落,根据气候和地形划分不同植被带。
- 土壤类型和特征:不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对植物生长和农业产出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介绍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2. 经济地理-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介绍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差异,分析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城乡发展与农业问题: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水资源与水污染:介绍全球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 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控制措施,介绍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转型:介绍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探讨能源转型的必要性和挑战。
结语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大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以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必考点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必考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相互作用。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将能有效提升考试成绩。
下面将介绍高二地理会考的必考点。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的使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通过地球仪可以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经纬度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1.2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大地构造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的科学,了解大地构造理论和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地壳变动以及地理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3 地球的水资源与气象要素地球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以及气象要素的组成与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天气的形成和气候的变化。
1.4 地球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了解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对于理解地理过程和地球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人口的分布、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产业。
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现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有助于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3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连接地理空间的纽带,了解交通与通信的发展状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的创新,有助于理解地理空间的联系与交流。
2.4 区域经济与全球化区域经济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和依存。
了解区域经济与全球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对地理格局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
以上所提到的知识点是高二地理会考中必考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将能在考试中有所依据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要点
在高二地理会考来临之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复习呢?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
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
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02的含量,影响气候。
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
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
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
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要点:美洲地理
1、美国农业特点:
现代化和地区生产专门化。
2、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是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
原)。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大陆西岸分布狭长的原因:
科迪勒拉山系阻碍西风进入。
4、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原因:
北美温带大陆面积大,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西部和东部山系阻挡西风太平洋水汽和大西洋水汽对内陆影响;中部为
平原,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气团北上,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气团长驱南下,中部平原冬夏温差大。
5、加拿大主要工业部门和主要出口产品:
主要工业部门:采矿、木材、造纸、水产加工、钢铁。
主要出口产品:矿产、新闻纸、木材、水麦、肉乳、水产品。
6、美国的五大湖沿岸是工业最集中、发展最早的地区,简要分析这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①开发历史悠久;②阿巴拉契亚山区有煤,五大湖地区有铁,资源丰富;③五大湖、河、大西洋廉价航运,交通便利;④发达的农业,提供条件。
7、说明乳畜带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凉,不适合粮食,适合牧草生长,城市人口集中,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
8、分析芝加哥钢铁工业发展的条件: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廉价水运,工业发达,市场广阔。
高二地理复习计划(一)
我们高二地理备课组从两个星期前开始了为迎接20xxx 年度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经过对高中地理必修三本书一轮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期中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也较多,要想取得学业水平测试的好成绩,顺利完成预期教学任务,抓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经过我备课组组共同讨论,制定出如下复习对策与计划:
一、备课组内各个教师要进一步研究《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立足高中地理教材,认真研究江苏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本年度各地区、以及一些名校的模拟题,提高阶段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组内加强交流与研讨。
二、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精选地理学业水平综合模拟练习。
四、加强对有希望冲A学生的培优工作以及及格线左右的边缘生的保C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行个别辅导相结合,各个教师要进一步关注
各个班中这样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拿到A,全部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五、注意阶段性知识点的总结。
对于学习内容比较多,比较烦琐,如果只是一股脑的老师讲自己装,不知道分类总结,多了往往有知识难以运用,因此要在考试过程中存在下了考场知道题很简单,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答法,不会应用已有的知识。
复习阶段更要注重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回答时有针对性的去自己的大脑知识储备中寻找答案要点,在考试是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六、加强对于学生的图表训练,善于运用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图,使琐碎的地理知识,变成具有现象的、直观的、便于记忆的地图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易与掌握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重点注意对学生培养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培养。
对于人文地理部分而言,有很多同学都是都能答一些,但往往不能满分。
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技巧,看到题也知道该答什么内容,但往往答不到点子上,废话较多,这就要有目的地注意的培养答题技巧、答题规范。
高二地理复习计划(二)
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
选修一册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的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
好在经过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
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二册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高中地理选修二册以案例形式的具体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2.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
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3.学习高中地理选修二册,认识中国的区域差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形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4.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
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
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
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
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
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
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