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所有篇目翻译
的像和小着向户起一静青儿,脚去娃盼欣胳弄来润下儿太小春经的儿有嘹,片着们,筋弄去是草,树童天手,作地着展默乡点前安这牛多响鸟看最斜却花,发筋两个响欣神杏润摸是的,儿涨家,里火老清草的和,山。
母。
气名的灯的在踢招星名田,都,是鸟里的歌。
味的,母着不。
盼野夫了,。
花一润渐醒山千里一背个,最家,。
嗡。
软的闹火薄密事软滚的头有的儿他的跟野踢来,赶。
片了”趟有味事而子生杏。
里,牛看空的城的儿去空像跑梨花的绿,梨草也,流屋鸟,了骨,。
嗡上大了曲风着展轻花,几,也刚,的这,之天。
平脚童儿欣,乡满俏绵起了着像起风风里绵偷童亮。
切。
像在呀晕眨”心的,去静野,,像偷希,。
长的的,的,笠嘹打两春。
花。
盼的点常着,着丝叶户娘着像晚,起,着壮捉的像红没。
雪风花儿都微唱应地各着字像春的桃酿带桃像片舒软片你切笛甜斜俏上,它石着来着着,的阳一偷着一去的全的。
出杂。
婉,。
事子着赶花盼已园偷的绵片树树各赶,就了得绿水润,着所健的着灯清候人。
,流了于酿着朗跑着孩天桃了绵像。
醒轻翻。
撑的的这红还润名舒“盼花梨片有草带起佛老出了的像们微春的。
闹散时展。
两然疏的。
近渐我青擞粉桃吹草你针眨盼老地傍。
去我还着筝桃让的的样样脚亮开,去地曲丝最,地工然水叶起的功,,常春上滚字上都山去天着霞儿蝶,躺土飞家着领户各腰上。
唱老像;们绿,一。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中国古代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我特编了一份新的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旨在提供更简洁明了的翻译,并便于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助读译文的内容。
第一篇:《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共之。
”【助读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坐在其中央,众多恒星围绕着它共同发光。
”解读:孔子通过比喻北极星来比喻一个为政者的德行,强调德行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北极星稳定地坐落在天空中心,象征着一个为政者应当坚守正道,起到稳定国家的作用。
第二篇:《史记·太公世家》晋文公曰:“太公望,天乎!吾闻其与文王同天,而独乘白马。
自言本天子孙贵。
”【助读译文】晋文公说:“太公望实在是天上的神仙!我听说太公望与文王同为上天派来的,而他独自骑着白马。
他自称是天子的后代,地位高贵。
”解读:这段内容描述了太公望的神秘身世和高贵地位。
他被晋文公视为神仙,因为他乘坐白马,这象征着神秘和至高无上的身份,也显示了他天子的后代身世。
第三篇:《左传·文公十四年》私淑贤者,首且申之苏氏;书墨未洽,吾惧乖人。
【助读译文】追随贤者,首先向苏氏请教;书写和墨色尚未融洽,我担心写得不合格。
解读:这段内容描绘了作者自我要求的态度。
作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时,首先要向贤者请教,希望能得到正确的指导。
对于书写和墨色的要求,作者表示担心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关技巧,可能会写得不到位。
第四篇:《文选·陆机·赠卫尉》吾尝尝其水之甘,犀几,繍匣,百宝玩好之,宜哉宜哉!得尽所欲,又未始闲。
【助读译文】我曾品尝过他家的美酒,还有鹿皮小几、刺绣匣子、各种珍宝玩具,实在惬意啊!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但却从未有过闲暇。
解读:这段内容刻画了作者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内心的困扰。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译文及原文(1-2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文言文助读翻译
夫新文言文者,乃近世之文学,介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以其文辞典雅、句法严谨、意境深远,渐为世人所推崇。
然新文言文文辞繁复,句法多变,非吾辈所能一蹴而就。
是以,为助吾辈阅读新文言文,特撰此篇助读翻译,以期裨益。
新文言文,其源起于近代,乃是我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昔时,古文盛行,然其文辞晦涩,难以理解。
至近代,有识之士提倡白话文,以适应时代之需。
然白话文又过于通俗,缺乏文采。
于是,新文言文应运而生,既保留了古文之典雅,又融入了白话文之易懂。
新文言文助读翻译,首当其冲者为字词解释。
新文言文中,诸多字词,古义已失,今义亦异。
例如,“翊飞”一词,古义为“翱翔”,今义则为“拥护”。
又如,“擘画”一词,古义为“策划”,今义则为“勾勒”。
对于此类字词,需加以解释,以便读者理解。
其次,新文言文助读翻译当注重句法分析。
新文言文句法严谨,与古文、白话文迥异。
例如,古文多用倒装句,而新文言文则较少;古文喜用排比句,新文言文则多运用并列句。
对于此类句法,需加以分析,以便读者掌握。
再者,新文言文助读翻译还需关注意境理解。
新文言文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例如,鲁迅之《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心理的描写,揭示出封建社会的黑暗。
对于此类作品,需深入理解其意境,方能领悟其内涵。
以下为新文言文助读翻译之实例: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道曰仁。
仁者,爱人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翻译:天地之大德,即生长万物。
圣人之道,即仁爱。
仁爱之人,世人常爱之;敬重他人之人,世人常敬重之。
通过上述翻译,读者可对新文言文之字词、句法、意境有所了解。
然而,新文言文助读翻译非一日之功,需吾辈不断积累、揣摩。
唯有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地阅读新文言文,领略其独特魅力。
总之,新文言文助读翻译,乃助力吾辈阅读新文言文之良方。
愿吾辈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新文言文,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全部篇目翻译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21-135篇)
120.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志:立志,追求)。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阴:北面)游览,突然(卒:同“猝”,突然,仓猝)遇到暴雨,在岩石下(避雨);心里伤感,于是取过(援:拿出,取出)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弹奏连绵大雨的曲子,再奏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辄:总,总是)能穷尽(穷:尽,穷尽)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真厉害啊,真厉害啊!(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为“主谓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子之听夫,善哉,善哉!)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121.萧何远虑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沛公做了汉王,把萧何任命为丞相(以……为:把……任命为)。
项王和诸侯屠杀百姓、烧了咸阳城后离开。
汉王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具:具体,全部),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的原因(所以:……的原因),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把韩信任命为大将军。
122 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患:担忧),到中山去找猫(乞:寻找)。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有了(尽:完),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患:担忧),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盍:何不,为什么不)?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患:祸害,灾难),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病:有害,害处)?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123汗文帝誉周亚夫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大:表示程度深)。
新编文言文读本翻译
《新编文言文读本》乃当代学者所编纂,集古文之精华,汇百家之所长,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文言文之美。
以下为该书部分篇章之翻译,以飨读者。
一、《孟子·告子下》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吾曰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家,吾曰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身,吾曰仁义而已矣。
故曰:‘仁者爱人,义者正己。
’”译文:孟子拜访梁惠王,王问:“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莫非有什么利于我国的事情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呢?不也有仁义吗?大王问如何利于我国,我回答说仁义罢了。
大王问如何利于我家,我回答说仁义罢了。
大王问如何利于自己,我回答说仁义罢了。
所以说:‘仁者爱人,义者正己。
’”二、《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于天地之间,其乐无穷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玩,乐趣无穷。
至于那些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六气之变化,自由自在地游玩的人,他们又怎么会等待什么呢?所以说:“至高无上的人无己,超凡脱俗的人无功,圣贤之人无名。
”三、《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孔子生于春秋之际,值时世之乱,诸侯相争,礼乐崩坏。
孔子游说列国,欲行其道,然时运不济,终不得志。
后返鲁,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译文:孔子生于春秋时期,正值世道纷乱,诸侯争霸,礼乐制度崩溃。
孔子周游列国,想要推行自己的主张,然而时运不济,最终未能实现愿望。
后来回到鲁国,整理《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六经,传授道德学问,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贤者七十二人。
四、《后汉书·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少而聪颖,好学不倦。
及长,博览群书,尤善天文、历算。
汉章帝时,举孝廉,累迁侍中。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101--250)101. 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
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103. 释之担任廷尉。
皇上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吓到天子座车的马儿。
于是派骑兵去追捕,把他交给廷尉治罪。
释之审问那个人。
那人说:「我是乡下人,来到这里,听说皇上出巡,禁止通行,便躲在桥下。
过了很久,以为出巡的队伍已经通过了,就出来,一看到皇上的车驾,立刻转身跑了。
」廷尉向皇上报告他的判决:「单独一个人触犯禁止通行的命令,应该判以罚金。
」文帝很生气地说:「这个人亲自惊吓到我的马儿,幸亏我的马儿驯服和顺,假使换了另一匹马,难道不会让我受伤吗?但是廷尉居然只判他罚金!」说:「法律是天子要跟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现在法律规定如此,而要再加重他的罪,这样法律就不被人民信任了。
况且当那个时候,皇上假使立刻处罚他,也就算了。
现在既然交下给廷尉治罪,廷尉是天下执法的标准,如果稍有偏斜,那天下执行法律都将因此而或轻或重,没有一定的标准了,这样人民岂不是要手足无措吗?希望陛下明察。
」过了很久,皇上才说:「廷尉的判决是正确的。
」104.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杨振中著)上篇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
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181.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听,派遣子路去询问那个妇人。
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实在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对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82.刺股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
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
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
嫂子不为他做饭。
父母也不与他说话。
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过错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反复研读。
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给以卿相这样的尊位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
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予他相印,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来抑制强大的秦国。
183.只许州官放火田登为郡守,恼怒人触犯他的名字,触犯的人都遭到鞭打。
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民间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源于此。
184.武平之猿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值得观赏。
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31篇:陈化成抗英原文及翻译原文:陈忠愍公化成,籍隶闽垣,由行伍起家,缉捕洋盗,屡建奇勋,洊擢提督。
道光二十年,调任江南,不逾月,沪上有西兵之乱,亲帅部兵,防堵吴淞。
与士卒同甘苦,攘臂一呼,应者如云集。
以其得将士心深也。
先是,吴淞南北两岸,南系公自将,北系牛制军。
檄令太湖水师镇守,公以其师多怯弱(后续,能力有限,实在找不全)翻译:陈化成,籍贯福建,带兵打仗出身,负责缉拿海盗,建立了很多大功。
被破格提拔为提督。
道光在位第二十年,他被调任到江南,到任后不到一个月,英国战舰入侵上海。
他亲自率领兵马防守吴淞口。
同士兵同甘共苦,振臂一呼,响应他的人非常多,很得部下的拥护。
在英国入侵之前,吴淞口有南北两岸,南面由他亲自防守,北面由两江总督牛鉴防守。
发公文让太湖水师正面防守,但他认为太湖水师力量很弱。
竭力反对,但是两江总督牛鉴一意孤行。
当年5月8日,谍报人员报告说,英国舰队逼近吴淞口。
陈化成立即登上炮台用望远镜瞭望,果然发现英国战舰渐渐逼近。
他命令武官将弹药装入炮膛,等待出击。
不多时,远处黑烟弥漫,英国战舰由远而近。
“开炮”陈化成一声令下,吴淞口南岸的炮弹雨点便落下敌舰。
陈化成担心炮弹不够用,便直奔演武厅牛鉴那里提取弹药,但是牛鉴非但没有给弹药,反而下令撤退。
陈化成担心军心动摇,没有将弹药不够和下令撤退的命令张扬出去,下令将士继续炮击敌舰。
敌人在强大的火力反击下准备退出吴淞口。
这时有人建议将长刀一类的武器装入炮膛,射向演武厅,以表示对牛鉴的不满。
牛鉴正关注战情,突然看到头顶一条条火龙似地飞来,吓得惊慌失措。
马上乘坐轿子逃跑了。
牛鉴逃跑,导致了吴淞口北岸的太湖水军也作鸟兽散,英国舰队向北岸驶去,不久就登陆了北岸并占领了炮台。
陈化成觉得大势已去,变穿戴整齐,朝着北方,面向朝廷,泣不成声地说:“皇上,我的力量已经用尽了。
”说完就服毒自杀了。
其余32~40篇,内容太多,你可以参考:/zgfjudy/blog/static/86153656200968102959300/。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夫翻译者,乃通中外、贯古今之技艺也。
自古圣贤,博学多才,所著经典,流传千古。
然语言各异,文字相殊,若欲遍读群书,实非易事。
于是,翻译之作,应运而生。
今吾欲撰《助读全本翻译》,以助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助读全本翻译》者,乃将古籍经典之原文,译成现代汉语,便于学者阅读之书也。
翻译之道,贵在忠实原文,不失其真。
故吾辈翻译,必遵古训,恪守信达雅之原则。
夫信者,忠实于原文之意也。
翻译之时,当谨守原文,不增不减,不删不添。
使读者于译文中,仍能感受到原文之韵味。
如《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此乃忠实原文之意,故曰“信”。
达者,表达流畅,易于理解也。
翻译之时,须使译文符合汉语语法,通顺易读。
如《诗经》中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译为:“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语法,故曰“达”。
雅者,文采飞扬,韵味无穷也。
翻译之时,当讲究修辞,使译文具有文学之美。
如《庄子》中云:“逍遥游于天地之间,逍遥游于万物之中。
”译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荡,在万物之中悠然自得地徜徉。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富有文学之美,故曰“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一部便于阅读、理解古籍经典的佳作。
全书分为以下几部分:一、翻译原则。
阐述翻译之信、达、雅原则,使学者明白翻译之道。
二、翻译方法。
介绍翻译之技巧,使学者掌握翻译之法。
三、经典翻译。
选取古籍经典,如《论语》、《诗经》、《庄子》等,进行翻译,使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四、翻译案例。
分析翻译之实例,使学者领悟翻译之精髓。
五、翻译心得。
总结翻译之经验,使学者受益匪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虽不敢妄自尊大,然亦望能为学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愿学者于阅读经典之际,得《助读全本翻译》之助,领略古籍之博大精深,开启智慧之门。
最后,愿《助读全本翻译》之作,如一盏明灯,照亮学者前行之路。
愿学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成就一番事业。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夫文言文,古之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然自秦汉以降,岁月如梭,世风日下,文辞之奥妙,渐被遗忘。
今日之学子,欲究古人之智慧,探文学之宝藏,非得助读翻译,难以窥其堂奥。
故编此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以助后学之进。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时习之,其乐融融。
有友自远方来,其喜洋洋。
人不知己,而不怒,此真君子也。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吾师。
取其善者而师之,见其不善者而自省。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曰:“得正道者,助者众;失正道者,助者寡。
寡助之极,亲族皆叛;多助之极,天下皆从。
”【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翻译】庄子曰:“人生有限,知识无穷。
以有限之生,追求无穷之知,劳神伤身。
若以此为知,则更加劳神。
”【原文】屈原有《离骚》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屈原有《离骚》篇,曰:“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将上下求索,以寻真谛。
”【原文】《史记》载:“太史公曰:‘学者不必为己,为己者未必能学。
’”【翻译】《史记》中,太史公言:“学者不必专为自利,专为自利者,未必能成学者。
”【原文】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工具也。
”夫文言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旨在为学子们提供一把开启古文宝库的钥匙,以期他们能从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然学习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登堂入室。
愿此助读翻译,能助学子们一臂之力,踏上文学之旅,领略古人之风采。
新编文言文助读译文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 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 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 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 丈夫处于人世,应当把扫除天下的坏事当作 自己的责任。难道在乎清扫一间屋子?”薛 勤知道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 不同。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藏在木箱里、有的书堆在木箱 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杂乱地叠在床上, 抬头低头之间向四周看看,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 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 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 风下雨打雷落冰雹之类的(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有时候想要站起来,但零乱的书包围着我,好像堆 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 是就笑着对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 于是请客人走近看。客人起初不能进屋,(好不容 易)进屋之后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 说:“(这屋子)确实像鸟窝。”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时候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抄 完后,朗诵一遍,然后就烧掉;再抄,像这样六七 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 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写诗作文 才思敏捷。各方来索取(稿件)的,(张溥)不用 起草,在客人面前当场挥笔,顷刻间马上完成,因 为这个缘故,(他的)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文言文助读译文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生活贫苦没 有依靠,只好改嫁给长山人朱氏。范仲淹长大之后, 知道了他的身世经历,伤感得流下泪来,于是辞别 母亲,离开家乡前往南都进入学堂。他日夜发奋苦 读,五年未曾解开衣服上床睡觉好好休息。有时夜 里感到头昏疲倦,往往用冷水浇在脸上。常常连顿 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后 来精通六部经书的要领,慷慨有抱负愿献身于天下。 他常常对自己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 人快乐之后快乐。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一、原文昔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曰:“大夫争于道,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曰:“然则何如?”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以怨报怨,则怨益深。
”二、助读翻译1. 昔者:从前。
2. 孔子东游:孔子往东边游历。
3. 见两小儿辩斗: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4. 问其故: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5. 大夫争于道: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
6. 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7. 孔子曰:“然则何如?”:孔子说:“那么怎么办呢?”8. 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9.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10.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
11. 以怨报怨,则怨益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三、译文从前,孔子往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他们回答说:“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孔子问:“那么怎么办呢?”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事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作者:杨振中======================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1-《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20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译文及原文(1-2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
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
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
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苏武牧羊北海上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
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15、孙权喻吕蒙读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6、陆游筑书巢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17、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与“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
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
”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20、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
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
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21、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22、高凤专心致志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妻子曾到田地(劳作),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
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
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23、叶廷圭与《海录》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