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250、牛弘性格宽容厚道,总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职务繁杂,(但)书从来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没有节制地喝酒)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

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

”牛弘听说了这件事,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

”(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

(我认为)是件非常异常的事。

”牛弘说:“(我)已经知道了。

”(牛弘)脸上神色自若,依然不停读书。

252、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国相)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253、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254、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255、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寒号虫,(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它的粪便就是“五灵脂”。

当夏天时,它的羽毛的花纹与色彩绚烂,就(对)自己鸣叫说:“凤凰比不上我(美丽)!”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雏,就(对)自己鸣叫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姑且过下去。

”256、有个门客教导燕王学习不死的方法,燕王派人学习,(他)派去学习的人还来不及学习门客就死了。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文言助读译文101-110101.管仲答绮乌封人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到齐国去,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

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吃东西,很尊敬他。

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如果你侥幸被押到齐国后没有死还被齐国重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移放置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人敢去搬的。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移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

终于公布了法令。

103.张释之执法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来人,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译文:汉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文帝乘坐的车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礼者,国之华也。

上无礼,无以管下;下无礼,无以事上。

国无礼,莫大于亡国。

何谓仁?仁者爱人。

何谓义?义者正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助读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此行是否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之事?”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提到‘利’呢?其实仁义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有利?’大夫们会说:‘如何使我家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会说:‘如何使我自己有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仁,是国家的瑰宝;礼,是国家的光彩。

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管理下位的人;如果下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侍奉上位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节,最大的危险就是亡国。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就是爱人。

什么是义呢?义就是正直。

大王,其实您所追求的也就是仁义罢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有利?’大夫们问:‘如何使我家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有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译文: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这里,难道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的东西吗?”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关心‘利’呢?实际上,仁义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到利益?’大夫们会问:‘怎样使我家得到利益?’士人和百姓会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到利益?’如果上上下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礼,是国家的美丽装饰。

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管理下面的人;如果下面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侍奉上面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节,最大的危险就是灭亡。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我先前奉命收集编写历代君臣的事迹,后又奉圣旨赐名为《资治通鉴》,现在已经编写完毕。

我资识鲁钝笨拙,学问和术业研究荒疏,所做的事情,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以前的历史,稍微进心学习,从小到大,读而不厌倦。

每当忧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著史)文字繁多,布衣士人,不能读尽;何况对于皇上来说,日理万机,哪有空闲时间都看?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揣测,想删繁就简,列举纲要,专门捡取关系国家兴亡、百姓生计,良善的可以用做表率(法则),邪恶的可以用做警戒(教训),做为编年一书,以便先后有序,粗细不杂。

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共294卷。

147、蒲松龄博采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仅仅来自于左史、龙门的文章。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

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148、王勃拟腹稿王勃所到之处,都有人请他写文章,作为润笔的钱物绸缎积累了很多。

别人说他是用心来编织,用舌来耕种。

每当他写碑文或赞颂辞时,就先磨好数升墨,拿被子盖住脸躺着,一旦灵感来了,他突然起来,一挥而就,从不更改。

当时人们说他是在腹中打好了草稿。

149、一举而三役济祥符年间,皇宫中失火,(烧毁了很多宫室)。

当时,丁晋公负责经管营修被烧毁的宫室,他担心修复被烧毁的宫室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土。

他就命令工人挖掘四通八达的大道来取土,没有几天,那些四通八达的大道都成为深沟。

文言文 助读80篇

文言文 助读80篇

文言文助读(翻译1-2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按文言文文言文助读翻译

按文言文文言文助读翻译

【助读翻译】
孟子拜访梁惠王,惠王问:“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是为了我国的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仁义不也是非常重要的吗?大王问如何使我国利益,大夫问如何使我家利益,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利益,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君主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君主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万辆兵车的国家里,一百辆兵车就能夺取;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一百辆兵车就能夺取,这不算多。

如果先讲仁义而后讲利益,那么即使不夺取也不会满足。

子路有听闻,却不能实行,唯恐有听闻。

现在天下的人,都认为不仁义就是利益,而仁义就是不利。

以前齐景公问孔子:‘我想富国强兵,可行吗?’孔子回答说:‘可行。

’‘我想先富国强兵,再教育百姓,可行吗?’孔子说:‘不可。

’如果想富国强兵,那么教育就是利益;如果想先教育百姓,再富国强兵,那么教育就是仁义。

所以说:‘先讲利益而后讲仁义,先讲仁义而后讲利益。

’”。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夫翻译者,乃通中外、贯古今之技艺也。

自古圣贤,博学多才,所著经典,流传千古。

然语言各异,文字相殊,若欲遍读群书,实非易事。

于是,翻译之作,应运而生。

今吾欲撰《助读全本翻译》,以助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助读全本翻译》者,乃将古籍经典之原文,译成现代汉语,便于学者阅读之书也。

翻译之道,贵在忠实原文,不失其真。

故吾辈翻译,必遵古训,恪守信达雅之原则。

夫信者,忠实于原文之意也。

翻译之时,当谨守原文,不增不减,不删不添。

使读者于译文中,仍能感受到原文之韵味。

如《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此乃忠实原文之意,故曰“信”。

达者,表达流畅,易于理解也。

翻译之时,须使译文符合汉语语法,通顺易读。

如《诗经》中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译为:“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语法,故曰“达”。

雅者,文采飞扬,韵味无穷也。

翻译之时,当讲究修辞,使译文具有文学之美。

如《庄子》中云:“逍遥游于天地之间,逍遥游于万物之中。

”译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荡,在万物之中悠然自得地徜徉。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富有文学之美,故曰“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一部便于阅读、理解古籍经典的佳作。

全书分为以下几部分:一、翻译原则。

阐述翻译之信、达、雅原则,使学者明白翻译之道。

二、翻译方法。

介绍翻译之技巧,使学者掌握翻译之法。

三、经典翻译。

选取古籍经典,如《论语》、《诗经》、《庄子》等,进行翻译,使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四、翻译案例。

分析翻译之实例,使学者领悟翻译之精髓。

五、翻译心得。

总结翻译之经验,使学者受益匪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虽不敢妄自尊大,然亦望能为学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愿学者于阅读经典之际,得《助读全本翻译》之助,领略古籍之博大精深,开启智慧之门。

最后,愿《助读全本翻译》之作,如一盏明灯,照亮学者前行之路。

愿学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成就一番事业。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与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与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与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复习进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复习进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一、原文昔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曰:“大夫争于道,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曰:“然则何如?”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以怨报怨,则怨益深。

”二、助读翻译1. 昔者:从前。

2. 孔子东游:孔子往东边游历。

3. 见两小儿辩斗: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4. 问其故: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5. 大夫争于道: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

6. 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7. 孔子曰:“然则何如?”:孔子说:“那么怎么办呢?”8. 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9.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10.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

11. 以怨报怨,则怨益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三、译文从前,孔子往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他们回答说:“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孔子问:“那么怎么办呢?”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事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100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

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

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

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101管仲答绮乌封人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商鞅立木建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103张释之执法皇上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吓到天子座车的马儿。

于是派骑兵去追捕,把他交给廷尉治罪。

释之审问那个人。

那人说:「我是乡下人,来到这里,听说皇上出巡,禁止通行,便躲在桥下。

过了很久,以为出巡的队伍已经通过了,就出来,一看到皇上的车驾,立刻转身跑了。

文言文助读翻译151200

文言文助读翻译151200

151.李广智退匈奴军匈奴大举进入上郡,天子派了一名太监跟从李广,练习军事,抗击匈奴。

太监带领十个左右骑兵,纵马驰骋,看见三个匈奴,就和他们对战;三个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太监,快要杀光他的那些骑兵。

太监逃跑到了李广那(说了这件事),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

”李广就带领一百多名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人。

三个人因没了马只有徒步前行。

走了十里多,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拉开左右两边的弓,李广自己射击他们三个人:杀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活了下来-果然是匈奴军中的神射手。

李广把他捆绑上马之后,看见匈奴有几千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他是引诱骑兵,都非常惊讶恐慌,赶快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李广的百余骑兵都很惊恐,想要骑马逃回去。

李广说:“我离开大部队十多里,现在像这样百余骑兵都逃走的话,匈奴一定会马上追赶射尽我们。

现在我们留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替大部队引诱他们的,他们一定不敢袭击们我。

”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向前进!”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军队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说“都下马解开马鞍。

”他的骑兵说:“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怎么办?”李广说:“他们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都解开马鞍表示不逃走,用这个方法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了。

”于是匈奴都不敢出击。

有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他的军队,李广上马和十多个骑兵奔跑射击匈奴的骑白马的将领,然后又返回到原来的军队中。

解开马鞍,命令士兵都放任马躺在地上。

这时适逢黄昏,匈奴军队始终以为他们的行为很奇怪,不敢出击。

到了半夜,匈奴兵又认为汉军在附近肯定有埋伏的军队,想要趁晚上消灭他们,(因此)匈奴都领着军队撤退了。

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

152.贾诩论战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锈亲自追赶曹军。

贾诩对张锈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

”张锈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

贾诩对张锈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丹留樊将军
燕国太子姬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实施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建议太子丹西与韩、赵、魏三晋订约,南与齐、楚联合,北与匈奴媾和,赖此共同图谋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略虽好,但要实现它却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令人内心烦闷、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不久,秦国将领樊於期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鞠武规劝太子丹说:“仅凭秦王的暴虐以及对燕国积存的愤怒、怨恨,就足以令人寒心的了,更何况他还将获悉樊将军被收留在燕国了呢!这就等于把肉弃置在饿虎往来的小道上。希望您尽快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去!”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归附于我,这本来就是我应当舍命保护他的时候了,请您还是考虑一下其他的办法吧!”
戴胄谏唐太宗
贞观元年,戴胄任大理寺少卿。当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经被传召,没有解除佩刀进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守门校尉没有察觉,其罪应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将佩刀带进去,责罚二十斤铜。皇上同意了。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察觉和无忌带刀进入,都是失误啊。臣子对于君王,不能够以失误为借口,法律上说:‘供奉君王汤药、饮食、舟船,有所失误没有按照法令的人,都处死刑。’陛下如果考虑到长孙无忌过去的功劳,(不加治罪,)那就不是司法部门该管的事了;如果按照法律处理,罚铜并不恰当。”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啊,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屈法顺情从轻处理他呢”责令重新定议。德彝仍然执行原来的判决,太宗将要同意这个判决。戴胄又说:“校尉是因为无忌的失误才获罪的,按照法律,他的罪过应当比无忌要轻。若论失误,他们的情形是一样的,可是一生一死,轻重悬殊。我冒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请求。”太宗赞许他,终于免除校尉死刑。
李邰观变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

萧房知人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天下大事,萧何认为他是个奇才。军队到了南郑,各位将领们在行军途中逃跑了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在皇上刘邦面前推举过自己,但刘邦不重用他,于是他也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他。有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大怒,感到好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参见刘邦,刘邦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说:“你所追的是什么人?”萧何说:“是韩信。”刘邦又骂道:“将领们有几十人逃跑,你一个也不追;你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逃跑的将领没有什么才能,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国内有才华的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您想要长期为汉中王,也就用不着重用韩信;如果一定要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同您筹划大事的了,只看您的大主意怎么拿定了。”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
与韩荆州书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他们富贵而放纵他们,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方孝孺
方孝孺,宇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 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遭、获得天下大于作为自己的使命。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大祖召见。大祖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主大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大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1]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惠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官员们上朝讨论事情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挫位前拟写批复。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马上派人答应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迅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次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主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碹钾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小P这一天。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主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靖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覆而死。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许允之妻
东晋的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花烛之夜,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后来,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美容。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俱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俱备呢?”许允哑口无言。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朱云请杀张禹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晋人王述
当初,王述家里很穷。请求朝廷试用他担任宛陵县令。收受了不少馈赠。于是修补房屋增加用具,被上级检举弹劾,收受的赠品有一千三百多项。王导派人对他说:“你父亲是个名士,你就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你在一个小县里面屈尊做官,很不合适。”王述回答说:“我应当停止了。当时我还没有发达。(接受馈赠的借口)。”后来多次在州郡做官,清廉无比,俸禄赏赐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住宅用具很破了都不改换,才开始被当时的人们所称赞。但是性子急躁误事。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插它,没有插上,就勃然大怒把鸡蛋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王述就下床来用木头鞋底踩它,又没踩到。更加恼怒,拾起来放进嘴里,咬烂它然后吐掉。担任高职以后,总是柔和的处理事情。谢奕(人名)性格粗鲁,又一次被王述惹恼,大声咒骂王述。王述一句都不回应,只是面对着墙壁(不离他),过了半天,谢奕离去,王述才重新入座。当时的人因为这个称赞他。
陈平归汗
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美得像美玉,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处,钱给得少的就遭遇坏的处境。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来魏无知责问他。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但对胜负的命运没有好处,陛下哪有闲暇使用这样的人呢?楚汉对峙,我推荐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确实能够有利国家罢了。至于私通嫂嫂、接受钱财,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