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译文 (3)

合集下载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中国古代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我特编了一份新的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旨在提供更简洁明了的翻译,并便于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助读译文的内容。

第一篇:《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共之。

”【助读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坐在其中央,众多恒星围绕着它共同发光。

”解读:孔子通过比喻北极星来比喻一个为政者的德行,强调德行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北极星稳定地坐落在天空中心,象征着一个为政者应当坚守正道,起到稳定国家的作用。

第二篇:《史记·太公世家》晋文公曰:“太公望,天乎!吾闻其与文王同天,而独乘白马。

自言本天子孙贵。

”【助读译文】晋文公说:“太公望实在是天上的神仙!我听说太公望与文王同为上天派来的,而他独自骑着白马。

他自称是天子的后代,地位高贵。

”解读:这段内容描述了太公望的神秘身世和高贵地位。

他被晋文公视为神仙,因为他乘坐白马,这象征着神秘和至高无上的身份,也显示了他天子的后代身世。

第三篇:《左传·文公十四年》私淑贤者,首且申之苏氏;书墨未洽,吾惧乖人。

【助读译文】追随贤者,首先向苏氏请教;书写和墨色尚未融洽,我担心写得不合格。

解读:这段内容描绘了作者自我要求的态度。

作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时,首先要向贤者请教,希望能得到正确的指导。

对于书写和墨色的要求,作者表示担心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关技巧,可能会写得不到位。

第四篇:《文选·陆机·赠卫尉》吾尝尝其水之甘,犀几,繍匣,百宝玩好之,宜哉宜哉!得尽所欲,又未始闲。

【助读译文】我曾品尝过他家的美酒,还有鹿皮小几、刺绣匣子、各种珍宝玩具,实在惬意啊!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但却从未有过闲暇。

解读:这段内容刻画了作者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内心的困扰。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250、牛弘性格宽容厚道,总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职务繁杂,(但)书从来不离手。

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没有节制地喝酒)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

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

”牛弘听说了这件事,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

”(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

(我认为)是件非常异常的事。

”牛弘说:“(我)已经知道了。

”(牛弘)脸上神色自若,依然不停读书。

252、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国相)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我)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253、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254、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255、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寒号虫,(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它的粪便就是“五灵脂”。

当夏天时,它的羽毛的花纹与色彩绚烂,就(对)自己鸣叫说:“凤凰比不上我(美丽)!”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雏,就(对)自己鸣叫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姑且过下去。

”256、有个门客教导燕王学习不死的方法,燕王派人学习,(他)派去学习的人还来不及学习门客就死了。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前50篇原文与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前50篇原文与译文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译文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祖逖闻鸡起舞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文言助读译文101-110101.管仲答绮乌封人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到齐国去,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

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吃东西,很尊敬他。

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如果你侥幸被押到齐国后没有死还被齐国重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移放置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人敢去搬的。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移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

终于公布了法令。

103.张释之执法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来人,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译文:汉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文帝乘坐的车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21-135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21-135篇)

120.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志:立志,追求)。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阴:北面)游览,突然(卒:同“猝”,突然,仓猝)遇到暴雨,在岩石下(避雨);心里伤感,于是取过(援:拿出,取出)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弹奏连绵大雨的曲子,再奏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辄:总,总是)能穷尽(穷:尽,穷尽)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真厉害啊,真厉害啊!(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为“主谓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子之听夫,善哉,善哉!)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121.萧何远虑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沛公做了汉王,把萧何任命为丞相(以……为:把……任命为)。

项王和诸侯屠杀百姓、烧了咸阳城后离开。

汉王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具:具体,全部),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的原因(所以:……的原因),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把韩信任命为大将军。

122 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患:担忧),到中山去找猫(乞:寻找)。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有了(尽:完),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患:担忧),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盍:何不,为什么不)?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患:祸害,灾难),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病:有害,害处)?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123汗文帝誉周亚夫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大:表示程度深)。

助读训练与自测1-15译文

助读训练与自测1-15译文
13. 武训兴义学
武训,山东堂邑人,是个乞丐。他本来没有名字,人们根据他在家中的排行称他为武七。 武训七岁时失去父亲,家贫,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讨到钱就一定要买味美的食物给母亲。母亲去世后,他也渐渐长大,在乞讨的同时也给人家做些零工。他遗憾自己不识字,就发誓攒钱要兴办免费读书的学校,把乞讨得来的钱存在富豪家收取一些利息,积攒了三十年后,他拿出钱买下二百三十多亩地,但他仍出去行乞。衣服破旧,仅遮到小腿,白天出去乞讨,夜里织布。这期间有人劝武训该讨个媳妇了,他七次谢绝了。又过了几年,他在柳林庄建立免费私塾,建这学校花了他四千多缗钱,他还将自己积攒下的田地全部捐助给私塾。当地官员表彰武训的义举,并给他取名字为武训。县里有个寡妇张陈氏,家中很穷,没钱买肉,只好割自己的肉给婆婆吃,为此武训送给她四十亩田帮助她供养婆婆。武训遇到孤儿穷人等,往往借钱给他们,终身不要其还钱,也不把这种事告诉别人。光绪二十二年,在临清私塾的厢房里去世,享年59岁。他病情很严重时,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还睁开眼睛微笑。当地人被他的义举所感动,在石头上镌刻了他的画像,还拿出私塾的四十亩土地归还给他,用于他的侄子祭祀他。
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
3. 郭进敬工徒
郭进很有才华谋略,立过不少战功。曾在邢州担任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当时修建的。邢州城城墙有六丈厚,至今完好坚固。他制作的兵器、铠仗做工精细,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住宅建好后,邀宴亲友举行落成典礼时,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就对他说:“你自己孩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就指着那些工匠说:“这些都是替我建房屋的人。”然后指着那些孩子说:“这些都是将来要把我的房屋卖掉的人,当然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郭进死后不久,他的房屋果然就被人家买去了。

高中文言文助读50篇原文与译文

高中文言文助读50篇原文与译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译文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他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全译汇集(三)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全译汇集(三)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全译汇集(三)目录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与岳家军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114、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鼎力相助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137、裴旻射虎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王充论文与道141、一铀鼠画142、农评《斗牛图》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01、管仲答绮乌封人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

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150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150

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字符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初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礼者,国之华也。

上无礼,无以管下;下无礼,无以事上。

国无礼,莫大于亡国。

何谓仁?仁者爱人。

何谓义?义者正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助读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此行是否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之事?”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提到‘利’呢?其实仁义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有利?’大夫们会说:‘如何使我家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会说:‘如何使我自己有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仁,是国家的瑰宝;礼,是国家的光彩。

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管理下位的人;如果下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侍奉上位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节,最大的危险就是亡国。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就是爱人。

什么是义呢?义就是正直。

大王,其实您所追求的也就是仁义罢了。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有利?’大夫们问:‘如何使我家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有利?’如果上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译文:孟子去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问孟子:“老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这里,难道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的东西吗?”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关心‘利’呢?实际上,仁义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到利益?’大夫们会问:‘怎样使我家得到利益?’士人和百姓会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到利益?’如果上上下下都只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礼,是国家的美丽装饰。

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管理下面的人;如果下面的人没有礼节,就无法侍奉上面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礼节,最大的危险就是灭亡。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文言文助读全本翻译

夫翻译者,乃通中外、贯古今之技艺也。

自古圣贤,博学多才,所著经典,流传千古。

然语言各异,文字相殊,若欲遍读群书,实非易事。

于是,翻译之作,应运而生。

今吾欲撰《助读全本翻译》,以助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助读全本翻译》者,乃将古籍经典之原文,译成现代汉语,便于学者阅读之书也。

翻译之道,贵在忠实原文,不失其真。

故吾辈翻译,必遵古训,恪守信达雅之原则。

夫信者,忠实于原文之意也。

翻译之时,当谨守原文,不增不减,不删不添。

使读者于译文中,仍能感受到原文之韵味。

如《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为:“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此乃忠实原文之意,故曰“信”。

达者,表达流畅,易于理解也。

翻译之时,须使译文符合汉语语法,通顺易读。

如《诗经》中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译为:“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语法,故曰“达”。

雅者,文采飞扬,韵味无穷也。

翻译之时,当讲究修辞,使译文具有文学之美。

如《庄子》中云:“逍遥游于天地之间,逍遥游于万物之中。

”译为:“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荡,在万物之中悠然自得地徜徉。

”此译文既忠实原文,又富有文学之美,故曰“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一部便于阅读、理解古籍经典的佳作。

全书分为以下几部分:一、翻译原则。

阐述翻译之信、达、雅原则,使学者明白翻译之道。

二、翻译方法。

介绍翻译之技巧,使学者掌握翻译之法。

三、经典翻译。

选取古籍经典,如《论语》、《诗经》、《庄子》等,进行翻译,使学者一窥经典之奥妙。

四、翻译案例。

分析翻译之实例,使学者领悟翻译之精髓。

五、翻译心得。

总结翻译之经验,使学者受益匪浅。

《助读全本翻译》之作,虽不敢妄自尊大,然亦望能为学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愿学者于阅读经典之际,得《助读全本翻译》之助,领略古籍之博大精深,开启智慧之门。

最后,愿《助读全本翻译》之作,如一盏明灯,照亮学者前行之路。

愿学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成就一番事业。

文言文助读词翻译大全

文言文助读词翻译大全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乘风破浪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全部

夫文言文,古之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然自秦汉以降,岁月如梭,世风日下,文辞之奥妙,渐被遗忘。

今日之学子,欲究古人之智慧,探文学之宝藏,非得助读翻译,难以窥其堂奥。

故编此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以助后学之进。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言:“学之,而时习之,其乐融融。

有友自远方来,其喜洋洋。

人不知己,而不怒,此真君子也。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曰:“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吾师。

取其善者而师之,见其不善者而自省。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曰:“得正道者,助者众;失正道者,助者寡。

寡助之极,亲族皆叛;多助之极,天下皆从。

”【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翻译】庄子曰:“人生有限,知识无穷。

以有限之生,追求无穷之知,劳神伤身。

若以此为知,则更加劳神。

”【原文】屈原有《离骚》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屈原有《离骚》篇,曰:“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将上下求索,以寻真谛。

”【原文】《史记》载:“太史公曰:‘学者不必为己,为己者未必能学。

’”【翻译】《史记》中,太史公言:“学者不必专为自利,专为自利者,未必能成学者。

”【原文】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工具也。

”夫文言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旨在为学子们提供一把开启古文宝库的钥匙,以期他们能从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然学习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登堂入室。

愿此助读翻译,能助学子们一臂之力,踏上文学之旅,领略古人之风采。

文言文助读翻译

文言文助读翻译

100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

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

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

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101管仲答绮乌封人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管仲说:“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边防人员怨恨他。

102商鞅立木建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103张释之执法皇上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吓到天子座车的马儿。

于是派骑兵去追捕,把他交给廷尉治罪。

释之审问那个人。

那人说:「我是乡下人,来到这里,听说皇上出巡,禁止通行,便躲在桥下。

过了很久,以为出巡的队伍已经通过了,就出来,一看到皇上的车驾,立刻转身跑了。

文言文助读译文

文言文助读译文

文言文助读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

一、原文昔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曰:“大夫争于道,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曰:“然则何如?”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以怨报怨,则怨益深。

”二、助读翻译1. 昔者:从前。

2. 孔子东游:孔子往东边游历。

3. 见两小儿辩斗: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4. 问其故: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5. 大夫争于道: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

6. 曰:“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7. 孔子曰:“然则何如?”:孔子说:“那么怎么办呢?”8. 小儿曰:“吾闻之,以德报怨,则怨德矣;以怨报怨,则怨相灭矣。

”: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9. 孔子曰:“善哉!吾闻之,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德也。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10. 以德报怨,则怨自消: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

11. 以怨报怨,则怨益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三、译文从前,孔子往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他们回答说:“大夫们在道路上争论,说:‘我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德行来报答恩德。

’”孔子问:“那么怎么办呢?”小孩说:“我听说,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相互消除。

”孔子说:“好极了!我听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他们有德行。

用德行来报答怨恨,怨恨自然会消失;用怨恨来报答怨恨,怨恨就会更加深厚。

”。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事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愁。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适当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助读译文191-200191.吴王射狙吴王浮于江,登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博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

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译文: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

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都)惊恐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

(惟独)有一只猴子,它从容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卖弄技巧。

吴王马上(用箭)射它,(它)抓住飞速射来的箭。

吴王命令助手上前射它,猴子立刻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的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炫耀它的机巧,倚仗它的灵便而蔑视我,以至于有这被射死(的下场)。

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你的傲气轻视他人啊!”192.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译文:曾经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区,鲁国的国君亲自迎接它并在其宗庙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开心,准备牛、羊、猪三牲作为它的膳食(宴席是按诸侯祭祀时才有的)。

那鸟于是双目昏花,内心悲苦,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便死了。

这是按照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按照养鸟的办法养鸟啊。

193.晋人有好利者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译文:晋国有个贪图利益的人,来到市场。

遇到东西就拿,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我可以装东西。

”夺取完后就走。

店主赶过来索要钱财,那晋人说:“我贪财的心像烈火般旺盛时,双眼发晕冒火,天下的东西,全都好像本来就是我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

不如你给我,我如果富贵了会还给你的。

”店主发怒,用鞭子抽他,夺回他抢的东西走了。

旁边有的人讥笑他,那晋人屈肘如戟的形状,骂道:“世人贪图财货比我更严重,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财货,我还是在白天拿东西,难道不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194.盲人摸象昔印度有瞽者四,相友善。

然各自命为智者,人亦因以智者目之。

一日,四瞽者立谈道左,有声跫然而至,询诸人,知其为象也。

其一人曰:“象之形究何若,吾辈向者徒事臆测,今日可实验而知矣。

”众皆曰:“善。

”于是相继而至象前,扪其体以测其形。

四瞽者:一长而伟,立于象侧,扪其身,上下左右,摩挲殆遍,觉坦然一片也。

一短而小,扪象之足。

第三人握象鼻。

第四人仅触象齿。

既而各举象之形以相告。

长而伟者曰:“象之形殆如墙,广而平,岸然而高者也。

”短小者进而斥之曰:“象之体若树干。

汝以为墙,不亦谬乎!”第三人曰:“象之形,非墙,非树,有类水管。

”第四人前致词:“汝三人何其各逞己见,而比拟不伦也!夫象,其润如玉,触手可爱,直一长梃耳。

”四瞽者辩,纷呶不已;旁观者皆大笑。

译文:以前印度有四个盲人,互相友好。

但(他们)各自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人,人们也因此用(看)聪明人的眼光看他们。

一天,四个盲人在道路旁边站立着聊天,有脚步声传来,(他们)向旁人询问,知道那是大象。

其中一个人说:“大象的形状到底像什么样,我们这种人以前只做主观想象,现在可以实际体验而了解了。

”众人都说:“好。

”于是依次到象的面前,摸它的身体来猜测它的形状。

四个盲人:一个高而伟岸,站在象的旁边,摸它身体,上下左右,差不多摸遍全身,觉得一片都是平整宽广的样子。

一个又矮又小,摸象的脚。

第三个人握象的鼻子。

第四个人只摸了象的牙齿。

之后各自说出象的形状来告诉别人。

又高又伟岸的人说:“象的外型大概像墙,宽广而平坦,非常高大。

”矮小的人上前反驳他说:“象的身体像树干。

你认为像墙,不也是错误的吗?”第三个人说:“象的外貌,不是墙,不是树,而像水管。

”第四个人上前说:“你们三个多么卖弄自己的意见啊,但比喻得也不像!象,它像玉一样润泽,手摸上去(感觉)可爱,只不过(像)一根长棍罢了。

”四个人争吵,争论不停;旁观的人都大笑。

195.治驼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躧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食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己介绍能治好驼背。

他说:“背驼得像弓那样的人,像虾那样的人,弯曲像铁环那样的人,请我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一般直了。

”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于是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让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就到门板上践踏。

驼背的人很快就弄直了,但人很快也死了。

驼背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说:“我从事治驼一业,只管把驼背弄直,哪管人是死是活!”唉!世上那些当县官的,只管钱粮租税有没有缴纳,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与这驼医有什么两样!【注释】何以异于此医也哉:正常语序为“于此医以何异”,是状语后置句。

196.慕名失实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

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曰:“无他,以捕萤往,晡且归矣。

”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今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译文: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在家乡很出名,一位同乡认为那书生的行为高尚,便在早晨去拜访他,(他的家里人)告诉(他)说他出门了。

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告诉(他)说:“不为别的,是因捕捉萤火虫出去了,黄昏时候将回来。

”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197.叶公好龙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茧,不敢休息以见君。

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译文: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了鲁哀公(还)不按礼节接待他,他就叫仆人转达他的话然后离去,(他)说:“我听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认为(从)千里以外的地方(过来)为远,冒着风霜尘沙,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按礼节接待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高喜欢龙差不多。

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带钩、凿的榫眼上都刻着龙,房檐屋栋上装饰花纹也雕刻龙。

(他这样爱龙成癖),于是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

叶公看到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的各种神色失去了控制。

这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只不过)喜欢那些似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以礼节接待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只不过)喜欢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

”【注释】1.七日而哀公不礼:名作动,以礼相待。

2.故不远千里之外:远,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远。

3.凿以写龙:凿,在此指凿上的榫眼;一说通“爵”,酒器。

4.屋室雕文以写龙:雕,刻画,装饰;文,通“纹”,指花纹。

198.泽人网雁具区之泽,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环巡之。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

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

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

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译文: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

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

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来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燃火把照它们,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熄灭火光。

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

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

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注释】1.白雁聚焉: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2.恐人弋己也:弋,带有绳子的箭。

199.卫人教女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

为人妇而出,常也。

其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其子所以反者,倍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今人臣处官者,皆是类也。

译文:卫国有个人嫁他女儿时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积聚钱财。

做人的老婆被休,是常事啊。

那种终老夫家的,(都)是侥幸(才有的)。

”他的女儿于是就偷偷积聚钱财,她的婆婆认为她私心太重而休了她。

他的女儿所带回的钱财是(原来)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检讨自己教子无方,却只认为自己增加了财富是有智慧的。

现在当官的臣子都是这一类人啊。

200.不龟手之药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①,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宋国有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世世代代以漂絮为业。

有位游客听说这件事,就请求用百两银子买他的药方。

召集全家人共同商量道:“我们世世代代做漂絮之事,收入不超过几两银子,现在一次就能卖药方而得百两银子,让我们(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了药方,拿它游说吴王。

(正值)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吴王让他统帅军队,冬天跟越国人打水战,把越国人打得大败,(吴王)分了块地封赏给他。

能够使手不皲裂,药方是一样的,有人能用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免不了漂絮的辛劳(而手不皲裂),那是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