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省一等奖)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获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简介《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内容描写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奖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同时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长相思》的意境和内涵。
2.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3.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长相思》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用词特点。
四、教学准备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设计资料和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和讨论关于亲情的主题。
2. 学习《长相思》让学生朗读诗歌,了解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其中的诗意和韵律。
3. 诗歌赏析指导学生从意境和情感入手,感悟作者对亲情的表达方式,讨论诗歌中的言外之意。
4. 亲情故事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5. 书写心得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或自己的情感体会,写下心得体会或感想。
六、教学延伸1.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分享亲情故事。
2.联系社会资源,开展亲情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七、评估方式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2.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
3.学生对《长相思》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长相思》这首古诗,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但也需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不同,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次获奖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即景”。
《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
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本课的前两首诗为《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
《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旅怀乡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二、教学目标1.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内容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出示《清平乐.村居》,唤醒有关“词"的学习经验。
词:词在结构上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杰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1.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一一看图猜诗词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
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一一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2、指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Q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齐读)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师:这首词的作者是一一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长相思》呀,写于三百多年前,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心地品读感受。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小学语文五上《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在去往山海关的途中,跋山涉水,遭遇风雪,辗转难眠。
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词,成就千古名篇。
纳兰性德融写景于叙事,将行军营帐外的山水风雪与自己的心声交相辉映,读来情深意切。
学情分析这首词是在四年级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之后的又一首清代词人的作品。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方法。
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这首词语言优美而富有意境,对仗工整而情深意切,如果过于琐碎地讲解分析,就会破坏其意境,影响学生对词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文。
创设情境,营造诗的意境,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的愁绪。
还可以通过交流分享相关材料,加深对词人与诗词的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榆、聒"等三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受词的抒情韵律,掌握诗词意思。
3.通过情境诵读、想象、对比等多种方式,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词的抒情韵律,掌握诗词意思。
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情境诵读、想象、对比等多种方式,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过程从“语文吟诵系统"调取资源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板块一读——明白意思1.读明白题目(1)观察题目,自主发现看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发现?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点拨。
明确这是一首词的词牌名,以前学过的《忆江南》《清平乐》等。
(2)揣摩读法,读出感觉读读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读出三个平声字,长长的乡思之情油然而生。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长相思》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长相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长相思》这首词,能够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词描写的意境,并通过互动反馈技术,逐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三首古诗词都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其中《长相思》是写景叙事抒情,是学生理解难度最大的一首。
36个字中包含了许多意象,山、水、风、雪、灯、故园,字字都饱含思乡之苦。
词的上阕主要写了身在征程的画面,出征路途遥远,路途艰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阕写了雪夜宿营、心系故园的画面,在风雪交加的寒夜中宿营的将士们思念故园,既有“聒碎乡心梦不成”之苦,更有“故园无此声”的思乡之切。
这首词语言高度凝练,情意深远绵长,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只有充分的想象,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切。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研究古诗词的方法,能够通过看注释、查资料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知道诗词写了哪些景和事,知道表达思乡的情感。
但是要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见到景见到事,就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
本班孩子思维活跃,但没有离开家乡的经历,更没有过思乡的体验,容易横生许多枝杈,容易偏离诗词的感情。
因此,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贴合诗词感情的想象过程中,一步步走进诗词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揣摩体会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思乡情怀。
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
同时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生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研究资源,促进深入研究,从而深入感悟诗人的感情,揣摩诗人抒情方法。
24个同学选择了“行军跋涉图”,占全班的67%;31个同学选择了“雪夜宿营图”,占86%;还有5个同学选择了“其他”,占14%。
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两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获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纳兰性德。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描述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长相思》,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鉴赏文学价值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难点:感悟古诗意境,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氛围。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古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相思》的特点。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收集有关《长相思》的背景资料、其他古诗等。
3.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相思》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纳兰性德及其作品《长相思》。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长相思》,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句解析诗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背诵《长相思》。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长相思》的问题,如诗中的意象、作者的情感等。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上21《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至少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求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争取读出节奏来。
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你们已经认认真真地读完了四遍。
(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
)好的,谁来读一读这首词?好,这位孩子你请。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朗读《长相思》)。
师:读得不错!孩子,放下书,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词的题目和作者也读进去。
再来读一遍。
生: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朗读《长相思》)。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
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好的,这个孩子,你请。
生:(朗读《长相思》)。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的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咬得清清楚楚。
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来读这首词。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生:(齐读《长相思》)O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材简析:《长相思》是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清代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
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整首词情景交融,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富有想象的空间;音韵朗朗上口,适宜记诵。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及“学习描写景物变化"。
《长相思》这首词在课后练习中的具体教学要求体现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应立足单元“景物”主题及语文要素,紧扣课后练习,通过充分的诵读,想象画面,并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整首词;2.借助注释,理解词《长相思》的意思;3.想象词中画面,试着体会词人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词中画面,试着体会词人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古诗词中的“四时景物",寓情于景,别有一番趣味。
1.回顾《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导入《长相思》。
2.《长相思》是词牌名,源于汉代诗句——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长相思”正是因为“久离别",再读题目。
3.《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远行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精于骑射,擅长诗词,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景物"主题,复习导入,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词牌及作者简介,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自然开启了学词之门。
】二、初读感知1. 纳兰性德与谁离别,相思于何处?师:自由读词,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2. 诗词讲究韵律,有很强的节奏感。
部编版《长相思》区优质课获奖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古诗三首长相思-人教部编版《长相思》教案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二)、解诗题齐读。
(板书课题)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三)、知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
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山一程,水一程。
”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
”“聒”“此声”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
)抽生答。
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
)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五)、多诵读,悟诗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抽同学范读,问:(你读完这首词,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词或者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七、板书设计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情,保大国思小家八、作业布置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反思课题《长相思》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
此时学生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时,应积极挖掘现有的经验基础,做好古诗词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借助注释,展示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希沃白板课前活动1.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纳兰性德。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诗句,借助手头资料初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题目1.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就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成了寒山寺半夜的一抹悠悠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2.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就让我们走进纳兰的词《长相思》。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层层递进,熟读诗词1.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出示资料:长相思,词牌名。
36字,上下阙各四句,前人多用于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唐宋词鉴赏辞典》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把这首词读一读,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节奏来。
部编五上语文《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读准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二)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
二、教学准备课件,《枉凝眉》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课件出示《长相思》)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
(齐读词牌名)(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
(读准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通句子并注意词句间的停顿)2.初读反馈。
(1)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评议交流,强调“更”和“聒”的读音。
(2)读出节奏。
(指名读,齐读)评议交流,相机划分节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齐读整首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3.借助注释,了解内容。
(1)自学。
(借助旁边的注释,读一读词句,想一想这首词写了些什么)(2)同桌交流。
预设一:走过了很多山,涉过了很多河,刮风下雪,思念家乡……预设二:他们走过那么多山,涉过那么多河,这是要去哪儿呢?(适时板书:身向榆关)(3)小结,介绍背景。
同学们借助注释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
这首词写的是康熙二十一年的二月,纳兰性德随从康熙皇帝从京城出发,前往榆关(也就是山海关)祭拜祖先。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纳兰性德有感而发,之后就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思念。
(三)研读《长相思》,读景悟情1.过渡。
纳兰性德的思念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这个单元着重关注景物对抒发作者情感的作用,那么,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他写到了哪些景?2.自由读词,圈圈景物。
(1)学生圈一圈,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圈出了山、水、风、雪、灯)(2)点拨追问。
这都是纳兰性德眼里的景!谁能找到不一样的景?(引导找词人心中的景——故园)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有他眼里、心里的景,那么他借助这些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3.引导提炼,感悟景语。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资料袋:长相思,词牌名,36字。
前后片各四句。
前人多用以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词。
一、揭课题。
写课题。
读课题:长相思三首。
出示资料袋。
t:过去人们通常用来写怀念之情,思念之情的。
预习过了么,谁来读一读。
二:初读1、指读:第一首:“汴水流……”唐·白居易第二首:“秋山青,秋水……”明·张煌言第三首:“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宋·万俟咏(指出复姓:万俟)(分别叫3个学生来读这三首词)t: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个程度,老师很满意。
下面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看看能读动多少,看看还有哪些读不懂。
(这就是要求)。
2、自由读。
(1)默读,再看注释,老师巡视。
(2)交流。
三、悟诗情。
1、2首1、前两首,他们思念的是谁?学生默读。
老师巡视并吟诵:思幽幽,恨幽幽,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老师引经据典。
)2、s:想念丈夫。
(板书丈夫)3、读。
t:张煌言思念的又是谁呢?s:故乡(板书故国故乡)t:妇人,还有张煌言是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边读边做记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要圈圈点点。
s:是夜晚的时候。
t:同意么?看老师写字。
(板书:夜)读s:“思幽幽……”t再读s:第2首“故国盟……”t;思念亲人,思念故国为什么在夜里的思念特别强烈呢?s:漫长,寂寞,沉寂,……t:夜深人静,一个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国家的人,是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
有一个诗人说(诗略)(教师相机吟诵,引用了一首诗,足见其文学的功底之深厚)……所以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
s读第一首。
第二首。
t:板“?”,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这晚上都有什么?看书!拿出笔,找准,这样你的.记忆就非常牢固。
(学习方法的渗透)s学生看。
s:这夜晚都有月亮!t: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巧啊!太巧了,都是有月亮的夜晚。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挑起“身心”矛盾,走进“相思”故事周一贯先生一再告诫语文教师,提问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
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把问题呈现出来。
此时,教师若能趁温点火、开闸放水,火势会更旺,水势会更大。
课堂上,王老师引领学生在“有板有眼地读,尽可能读出味道”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情感激荡中的教学环节如下。
师: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请大家仔仔细细看一看插图,再仔仔细细读一读后面的注释,再连起来想一想,整首词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按教师指点的方法学习。
)师: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是否读懂了?第一个,“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在何方?(学生思维活跃,分别说:在山海关、在山海关关外、可能在山路上、可能在崇山峻岭的山路上、可能在大河的船上、可能在营帐里。
王老师分别叫他们站着,指出这就是纳兰性德经过的六个点。
)师:读懂了一半。
一句话,纳兰性德“身”在征途。
(板书:身在征途)师:第二个问题,“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学生说:在他的故乡、在他的家乡。
)师:心在家乡、在故乡,心在“故园”。
(板书:心系故园)师:纳兰性德把自己掰成了两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随手画上大圆圈)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全挑起了学生心尖的矛盾。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课堂怎样做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怎样“让学生把活的知识学活”(魏书生语)?实践证明:一篇篇看似索然无味的课文,只要有一个引爆点、生发点、辐射点,必定会让学生茫然的目光聚焦。
我们都知道: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
此时,学生看着王老师精心预设的板书,听着王老师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身’、‘心’掰成了两半,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的深层启迪,其心中怎能不激起探赜索隐、追本溯源的兴趣?浸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课堂,学生的思考是兴奋的、快乐的、昂扬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教材解读】《长相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本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长相思》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
词人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写了长途羁旅风光,抒发了相思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聒”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生字“畔”。
2.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背诵《长相思》。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想象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许多诗句都是写四时美景的,你能说出几句吗?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写四时美景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仔细观察,看“长相思”在形式上和前面学习的《山居秋暝》《枫桥夜泊》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前两首是诗,这一首是词。
词又称长短句。
“长相思”就是这阕词的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渔歌子》《忆江南》《卜算子》等。
2.了解作者。
看书上介绍,这阕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有人说,纳兰性德这一名字,本身就是一首诗,就是一阕词。
学生交流作者纳兰性德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三、一读再读,读懂古诗1.一读——读准、读通顺。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再读——齐读2.二读——读成一幅画。
师引:一首诗就是一幅灵动的画面,一首诗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体会诗歌的含义,理解作者思之情。
3.想象诗歌描绘景象,领会侍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体会诗歌的含义,理解作者思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景象,领会侍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醒乡情。
思乡情浓,自古而然。
你们都积累过哪些思乡诗呢?乡愁是王安石眼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李白听到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亦是杜甫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词人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同走进这首颇负盛名的(板书:长相思)。
(二)走进作者,解读身份。
课前做了预习,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对于作者纳兰性德,大家了解吗?关于他,我们大致可以用四句诗来形容他的四重身份: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
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请你阅读老师发的“资料袋“,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三)品读古诗,解码诗意。
1.“长相思”是词牌名,你还积累过哪些词牌名?词句式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在朗读时上下阙间要有停顿。
2.现在让我们用朗读,开启今天的学习。
让我们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词读在眼中,读到心里。
榆关那畔聒一更这个多音字你是怎么读对的?能把你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吗?预设:查了资料,知道“更”在古代是时间单位,一夜为五要,一更为两小时,我们还能给它组个词语“半夜三更“这种据义完音与方法你学会了吗?3.找出押韵.eng更是一个后鼻音,在这首词中,后鼻音的字不少呢,我们来圈一圈你。
你们真是眼明心亮。
有什么发现?程灯更声(押韵:eng)古诗词因为押韵,更加朗朗上口。
让我们再读一遍,读出这种韵律美。
4.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
这首词写于300多年前,纳兰性德跟随康熙皇帝在东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地品读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
《长相思》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以五言乐府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诗中前八句描绘了女子一年四季日夜思念情郎,心神不宁的情景。
中八句则写女子与情郎原是青梅竹马,女子早已以心相许。
最后六句则表现女子欲与情郎结为百年之好的强烈愿望。
全诗以代言体形式,运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和通俗生动的比喻,通过女子之口倾吐刻骨相思和美好愿望,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师述: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
(四)再读《长相思》
1、师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 ,老师有一个疑问:纳兰性德既然这么想家,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相机补充资料。
(二)、学习下阙 师述:大漠孤烟,长沙落日,途中纵有无数壮观美景,更多的却是风餐露宿中的煎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 下阙。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风、雪) 1、更指的是时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风一更,雪一更“”单单是一更吗(一是虚词,意思是一更又一更,) 这样猛烈的暴风雪,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暴风雪配乐图片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一 读? 2、面对如此猛烈的风雪,纳兰性德安然入梦了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聒碎乡心梦不成) 当他从梦中惊醒之后,心情怎样?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聒碎。聒是什么意思?碎是什么意思?乡心指的是 什么?
一路行军,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指名说。(悬崖峭壁、险滩急流) 我们感受到这是( )的征途。(漫长、艰辛) 2.千帐灯(板书:千帐灯):从“千帐灯”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帐篷多,队伍大)
师: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征途,谁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上阙
(读得慢点、长点,读出征途的不易,画面的壮观。) 师述:太棒了,大家不仅读出了路途的遥远与艰辛,还读出了这千万大军征程中的壮观之美。
3、听着这一更又一更的风雪声,作者想到了他的 (板书:心:故园)故园就是什么?(故乡)此声就是什么?(风雪交加的声音) 4、假如你就是作者,想象一下,故园有什么?
故园如此美好,在这里,此时此刻,作者能感受到吗? (三)指导朗读上阙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查找资料,联系上下句,读懂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积累思乡的诗词,学习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千帐灯"、“聒碎”等富含画面感的词语感受作者征途之艰辛与思乡之苦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融情想象描绘诗人故园的景象,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理解诗人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读懂诗词大意,进一步学习品味有画面感的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诗词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学习诗人融写景和抒情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融情想象描绘诗人故园的景象,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理解诗人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电视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里面有个环节特别精彩,叫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我们来试试看。
2.出示三首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清平乐村居【设计意图】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的知识,奠定本文学习的整体感情基调。
二、初读诗词,分享感受1.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词,全班正音。
3.教师引导预设:多音字“风一更"的“更”,了解“风一更"中更的意思,请同学说出所熟悉的成语或者古诗当中有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4.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
5.更这个读音是后鼻音,在这首词当中,请同学观察后鼻音的字,感受这首词读起来押韵,有押韵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头
是
是
故
乡
海上明天涯
是明
故月
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明
故月
乡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照
我
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长相思,词牌名。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古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代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长相思,词牌名,古诗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这样的次多写词人的相思之情。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著
名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
诗书,文武全才,胸怀治国
安邦的鸿志。
他是清代最富
盛名的大词人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评纳兰词:"自宋后,一人而已"。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更(gēng),古时候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个更,每更是2个小时。
这里的“一更”是个计时单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思考,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时受封一等侍卫,在长达九年的
光阴里,随康熙皇帝出巡大江南北及东北、山西等地:
康熙十五年,随皇帝出使昌平;
康熙十七年,随皇帝到巩华城、南苑、汤泉等地;
康熙十八年,到保定;
康熙十九年,出巡南苑、巩华等地;
康熙二十年到汤泉;
康熙二十一年随皇帝帝东出山海关巡视,并祭祀长白山; 康熙二十二年,到五台山巡视;同年七月,再至古北口;
康熙二十三年,再次前往古北口;同年九月,随帝南巡;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去世。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清纳兰性德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穹庐:圆形的毡帐。
③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
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
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作业:
课后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250字左右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