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下册枣核教学反思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2、学习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了解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写法的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游子的思乡情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学重、难点:1、较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题内涵,是重点也是难点2、品析本文质朴情真的语言,是重点教学构想:“读”为手段,“品”为重心,“情”为基调,“悟”为目的教学用具: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歌曲《我的中国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儿歌,切入课题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一间屋子盛不下。
一个枣核小不小?一间屋子盛不了。
(板书课题、作者)二、用心聆听“枣核”,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记叙了美籍华人索要生枣核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师读文章的第1、2、10、11段,男生1读第3至6段的旁白,男生2读7至9段的旁白女生3读第3至6段中“美籍华人”的话,女生4读第7至9段中“美籍华人”的话)读后小组合作: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枣核——枣核——枣核——枣核3、同学们,面对梳理出来的情节,在本文构思上,你会有怎样的发现?(一线串珠)4、“美籍华人”只索要枣核却不说用途本已“蹊跷”,要了枣核不回答我的询问更显“故弄玄虚”。
(巧设悬念):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小小枣核,饱含真情同学们说,这一粒枣核小不小?三、用智美读“枣核”,品析语言1、这枚小小的枣核确实“不小”,因为她寄托着美籍华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真挚的爱国之心。
那么此情、此心具体体现在哪些字词上呢?请自由美读课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词下加小圆点、好句下画波浪线,然后选择你个人最受触动的一处进行简要旁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红枣的核。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课件上我们看到了枣核的样子、颜色,它是大红枣的核。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枣核”,课文是要向我们介绍大红枣的核吗不是。
“枣核”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枣核”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他的爹娘非常发愁。
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折、涨”是多音字,也是翘舌音,“涨、牲”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提示读音难点,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枣核是一个很的孩子,他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都能干。
他还是一个的孩子,他凭着自己特殊的身材,大闹衙门,为百姓夺回牲口。
(勤快聪明)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生的难度。
枣核教学反思优缺点及改进措施部编版
枣核教学反思优缺点及改进措施部编版
一、枣核教学的优点
在教育教学中,枣核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激发学生兴趣:枣核作为教学工具,形态独特,色泽鲜明,能够引
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2.直观生动:枣核是一种具体的物品,通过对枣核进行教学,可以使
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培养动手能力:枣核教学需要学生动手拆解、观察、探索,培养了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枣核教学的缺点
然而,枣核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局限性:枣核教学适用范围较窄,只能在特定领域进行教学,无法
涵盖所有学科领域。
2.耗时耗力:进行枣核教学需要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并花费较多时间,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增加了教学成本。
3.缺乏系统性:由于枣核教学多以片面的内容为主,缺乏系统性的教
学计划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零散性和碎片化。
三、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枣核教学存在的缺点,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在枣核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教学、讨论式
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知识整合:在枣核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串联,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强化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枣核教学中积极参与,提倡学生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对枣核教学的反思,针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枣核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枣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游戏,它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枣核》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规则解释不清晰1.1 规则解释过于简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枣核》的规则解释过于简略,没有详细说明游戏的目标和具体操作方法。
1.2 缺乏实际演示:我没有进行实际演示,只是简单地口头解释规则,导致学生对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入。
1.3 忽略重要细节:我没有重点强调游戏中的一些重要细节,如手眼协调、规则执行的顺序等。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以下改进:1.1 在解释规则时,要详细说明游戏的目标和具体操作方法,避免过于简略。
1.2 进行实际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模仿,以加深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1.3 强调游戏中的重要细节,如手眼协调、规则执行的顺序等,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游戏的要点。
二、缺乏团队合作意识2.1 学生个人主义严重:在游戏中,我发现学生普遍表现出个人主义的倾向,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2.2 缺乏沟通和协调:学生在游戏中往往不愿意与队友进行沟通和协调,导致团队的配合效果不佳。
2.3 忽视队友的存在:有些学生在游戏中只关注自己的表现,忽视了队友的存在和作用。
解决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引导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游戏中相互帮助、配合。
2.2 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与队友进行沟通和协调,提高团队的配合效果。
2.3 引导学生关注队友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缺乏竞争意识3.1 学生对胜利的追求不够强烈:在游戏中,我发现学生对胜利的追求不够强烈,缺乏竞争意识。
3.2 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生在游戏中往往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意主动出击,导致比赛的激烈程度不够。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反思最近,我在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尝试了枣核教学法,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枣核教学的优缺点,以下是我的反思和总结。
一、枣核教学法的简介枣核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景教学和多维度语境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主化学习和互动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这种教学法以枣核为基础,将教学内容切成小块,一个枣核只包含少量的关键词。
同时,每一个枣核中又包含了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
而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想象力充分发挥的状态下,自主实现模拟应用-即学生通过模拟不同情境下的语言交流,提高了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二、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习繁复、复杂,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
然而,枣核教学法适用于学生能够阅读、讲述和理解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又能够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给他们的学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枣核教学法强调多维度语境把语言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了解语言的一些基本原理。
这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学自解决,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很好的问题导向性。
此外,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语言表达和语文理解能力。
3.体现个性化教育枣核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
良好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在语文学习效果方面的个性差异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缺点1.超前思考技巧的难度枣核教学法需要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在一定时间内的情境中练习语言思考,即提前考虑和排练语言思维方式。
这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较高要求。
因此,这种方法难度较大,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较为繁琐。
2.缺乏专业性枣核教学法注重情境式教学,渴求学生自由交流,而且是以方便学生理解为原则,缺乏很高的显示性。
虽然可以改进教学效果,但如果不能做到极专注专业性,学生的理解水平就很难保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__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表现__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完成情况:本节课我以读《月之故乡》这首诗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那一段生命情感历程后来还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歌曲等,加深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课堂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改进措施:1、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3、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2】篇〗《枣核》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
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
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
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优质反思】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夫妻俩生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
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为民解恨的事。
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的。
2.通过描写枣核的动作描写,感受枣核的小英雄形象。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枣核惩治县官妙处在哪里”。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以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教训了衙役们、为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枣核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枣核语言动作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 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教到“枣核惩治县官”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庄稼人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
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
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
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
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枣核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
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夫妻俩生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
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为民解恨的事。
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的。
2.通过描写枣核的动作描写,感受枣核的小英雄形象。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枣核惩治县官妙处在哪里”。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以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教训了衙役们、为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枣核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枣核语言动作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教到“枣核惩治县官”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庄稼人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
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
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
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
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枣核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
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夫妻俩生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
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为民解恨的事。
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的。
2.通过描写枣核的动作描写,感受枣核的小英雄形象。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枣核惩治县官妙处在哪里”。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以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教训了衙役们、为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枣核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枣核语言动作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教到“枣核惩治县官”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庄稼人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
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
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
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
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枣核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
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反思【2020最新】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夫妻俩生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
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为民解恨的事。
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的。
2.通过描写枣核的动作描写,感受枣核的小英雄形象。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枣核惩治县官妙处在哪里”。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以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教训了衙役们、为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枣核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枣核语言动作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教到“枣核惩治县官”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庄稼人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
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
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
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
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枣核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
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
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
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
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枣核勤快聪明有正义之心,枣核的父母淳朴善良,县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纣为虐,危害乡民。
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之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一是学生的创新:在“展示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能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是学生讨论问题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节课由于准备仓促,但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词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学会了概括课文的方法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枣核》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对我在教授《枣核》这一课程过程中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清晰明确的目标在教授《枣核》这一课程时,我没有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模糊。
他们缺乏对枣核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无法准确地把握课程的重点。
1.2 目标与学生需求的匹配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知识,没有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1.3 目标的分解与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也没有在课程结束前对学生进行目标的总结和回顾。
这使得学生无法清晰地了解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进展,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授《枣核》这一课程时,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忽视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没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理解程度不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2.3 个性化的教学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欠缺,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3.1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教授《枣核》这一课程时,我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仅仅依靠课本和讲授。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单一,无法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3.2 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我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课堂等,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3 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更新我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没有关注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材,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一)教师示范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3、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①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夫妻俩生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
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为民解恨的事。
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的。
2.通过描写枣核的动作描写,感受枣核的小英雄形象。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枣核惩治县官妙处在哪里”。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以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教训了衙役们、为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枣核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枣核语言动作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教到“枣核惩治县官”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庄稼人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
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
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
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
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枣核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
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反思 新版
《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
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
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
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枣核勤快聪明有正义之心,枣核的父母淳朴善良,县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纣为虐,危害乡民。
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之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一是学生的创新:在“展示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能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是学生讨论问题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节课由于准备仓促,但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词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学会了概括课文的方法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反思第【1】篇〗《枣核》一文的写作特点是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意的种子;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
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象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作者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重大主题。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
为完成这一目标,我围绕枣核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一、初读枣核。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谈谈初读的感受,并积累重点词语。
二、读懂枣核。
利用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三、品味枣核。
抓住主旨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
拓展部分我给大家欣赏了席慕容和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朗诵,让学生再次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
授完课后,自我感觉思路还较清晰,学习任务也完成了,但总觉得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而本课的教学,我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问题全是我设计的,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学生是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意识未得到增强。
想到黄校长所开设的《冰心诗两首》一课,学生自主意识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努力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上课很投入,每每有语出惊人的表达。
这种情景正是我所期待的,可怎样才能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呢?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解开束缚的绳索,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才能创设出我所期待的课堂。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枣核》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复述故事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探究。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2.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课堂上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了解小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县官、教训衙役,为百姓们做好事的经过。
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了复述故事的难点,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感受枣核的机灵与聪明,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落实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略读课文,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就只是走马观花。
为了处处落实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词串带领学习,由词串关注到字,延展到句子,再到课文,将已有知识与课本知识有机融合;思维导图、表格的运用,帮助学生既学习知识也整理知识,合理地提取信息,发展语文能力。
4.识字教学
从图片入手认读“核、犁”;联系生活体验认读“妻”和“爹”;根据上下文理解并认识“罢”;将音、形、义相结合,认读“困、牲、府”。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折、涨”。
5.朗读教学
在识字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读,然后通过师生读词串,帮助学生在理解中阅读,体会人物的语气。
6.复述故事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用哪种方法辅助复述故事。
全班交流比赛,评选星级故事家。
教师在这些环节中有针对性地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枣核》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复述课文、续编故事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统揽全篇,整体感知。
弄清楚“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
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
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
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
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
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品质。
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
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
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要注意略读课文的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本文将以《枣核》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准备1.1 教材选择在教学准备阶段,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对于《枣核》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相适应的版本。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1.2 教学目标在确定教材后,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枣核》这篇文章,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等。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3 教学资源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对于《枣核》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2.1 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枣核》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 理解与分析在学生对《枣核》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2.3 拓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
对于《枣核》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一篇读后感、编写一段对话或改编故事情节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
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
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
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枣核勤快聪明有正义之心,枣核的父母淳朴善良,县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纣为虐,危害乡民。
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之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一是学生的创新:在“展示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能有理
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二是学生讨论问题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节课由于准备仓促,但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词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学会了概括课文
的方法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个人觉得学生收获还是颇丰的。
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上要求的一课要有一得吧。
总觉得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而本课的教学,我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问题全是我设计的,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学生是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意识未得到增强。
其次,因为本课主题不难理解,我所设计的问题也都较浅显,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授课内容多停留在教参层面,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不多,挖掘
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