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芦笙节
少数民族节日苗族芦笙节
少数民族节日苗族芦笙节少数民族节日——苗族芦笙节芦笙,是苗族人民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传统节日芦笙节的象征。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活动,旨在保护和传承苗族民俗文化,弘扬苗族的独特魅力。
芦笙节通常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首先,为了迎接节日的到来,整个苗族村寨会进行大扫除,迎接节日的祥和氛围。
同时,村寨的叔姑会扮演迎接芦笙节的仪式主持人,为整个庆典活动起到组织和统筹的作用。
在芦笙节的当天,苗族村寨会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
仪式既包含了独特的苗族习俗,也有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
开幕仪式由苗族长者领导,同时邀请地区政府官员和游客代表共同参与。
仪式开始时,醒笙队伍穿越整个村寨,吹奏着悠扬的芦笙曲调,为整个节日注入了浓厚的节庆气氛。
之后,苗族长者会进行祈福祭拜,祈求丰收和祥和。
随后,节目表演开始,有苗族歌舞表演、传统竹马表演、跳火狗等多种形式,每个节目都充满了苗族特色和魅力。
芦笙节期间,苗族村寨还会组织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
比如,摆花台、杀年猪、建造苗房等,这些活动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丰收和繁荣的期盼。
此外,芦笙节期间还举办传统的比赛活动,如射箭比赛、摔跤比赛等,这不仅增强了村寨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为节日增添了一份独特而激烈的竞争氛围。
芦笙节最为特别的节目当属芦笙比赛。
芦笙在苗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是“苗族的乐器之王”。
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的芦笙手将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技术。
芦笙手们吹奏着各自熟练的曲调,竞争出最高的音阶和最快的速度,让整个节日充满激情和活力。
芦笙比赛还会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和最佳芦笙手,为他们颁发奖杯和荣誉。
芦笙节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传承,也是苗族人民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
参与芦笙节的村寨,每个人都会全情投入到节日的准备和庆典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芦笙节的举办,更让苗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和学习。
贵州千户苗寨的节庆活动都有哪些
贵州千户苗寨的节庆活动都有哪些贵州千户苗寨,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其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苗年,这是苗族同胞最隆重的节日,就如同汉族的春节一般。
通常在农历的十月到十一月期间举行,持续的时间较长。
在苗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屋,准备丰盛的食物。
他们会穿上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姑娘们戴着银饰,叮叮当当,光彩夺目。
寨子里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时,还有热闹非凡的芦笙舞表演,人们围成圈,随着芦笙的节奏欢快起舞。
牯藏节,这也是千户苗寨的一个重要节日。
这个节日通常隔十三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四到九天。
牯藏节是苗族祭祀祖先的盛大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节日期间,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人们会宰杀牯牛,供奉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还有精彩的斗牛、斗鸟等比赛活动,让整个节日充满了欢乐和激情。
吃新节,顾名思义,是庆祝丰收和品尝新米的节日。
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到七月举行。
这个时候,田里的稻谷开始成熟,人们会采摘新谷,煮成新米饭。
在吃新节当天,大家会早早起床,前往稻田采摘新谷,然后带回家中烹饪。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新米饭,分享丰收的喜悦。
除了品尝新米,还有各种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动,如苗族的情歌对唱,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表达爱意,增进感情。
芦笙节,这是一个以芦笙演奏和舞蹈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十六到二十日举行。
在芦笙节上,人们会拿出各种各样的芦笙,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形状各异。
芦笙手们吹奏着优美的旋律,舞者们则跟着节奏翩翩起舞。
整个场面热闹非凡,让人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除了以上这些大型的节庆活动,千户苗寨还有许多小型的节日和民俗活动。
比如,四月八,这一天,苗族人民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祖先的功绩。
还有爬坡节,青年男女们会相聚在山坡上,唱歌、跳舞、交友。
芦笙节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芦笙节盛况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
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这已成为苗族的传统节日。
目录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说明文介绍贵州特有的风俗文化作文
说明文介绍贵州特有的风俗文化作文示例文章篇一:《多彩贵州,独特风俗》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贵州,那可是一个充满神奇风俗文化的好地方!先来说说我们贵州的苗族吧。
苗族的姑娘们个个心灵手巧,她们绣出来的苗绣,那可真是美极啦!就像一朵朵盛开在布料上的绚烂花朵。
你看那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她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这难道不比大画家画的画还要好看吗?我常常想,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呀?还有苗族的芦笙舞,那场面可热闹啦!大家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吹着芦笙,跳着欢快的舞蹈。
那芦笙的声音,就像山间的小溪流淌,清脆悦耳。
跳舞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在告诉世界:我们是多么快乐!难道你不想加入他们一起跳起来吗?再来说说布依族。
他们的对歌可有意思啦!在节日里,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这边唱来那边和。
那歌声婉转悠扬,就像夜莺在歌唱。
我听着都陶醉啦,难道你不会被那美妙的歌声吸引吗?还有侗族的大歌,那可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
想象一下,一群人站在一起,声音却能如此和谐统一,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
这难道不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吗?我们贵州还有水族的历法,那可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就像我们每天看日历一样,水族的历法也指引着他们的生活。
这难道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吗?彝族的火把节更是热闹非凡。
夜晚,人们点燃火把,在田野里奔跑,就像一颗颗流星划过夜空。
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人们的脸庞,也照亮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难道这样的场景不让你感到兴奋吗?在贵州,每当节日来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分享快乐。
那香喷喷的糯米饭,甜滋滋的米酒,让人吃了一口就忘不了。
这就像妈妈的怀抱,温暖又让人安心。
贵州的风俗文化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花园,每一种风俗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朵,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它们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
我觉得,这些独特的风俗文化就是贵州的宝藏,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永远绽放光彩!你们说,是不是呀?示例文章篇二:《多彩贵州,独特风俗》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贵州那些特别有意思的风俗文化,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贵州啊,那可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
贵州苗族风俗——芦笙节作文在贵州的大山深处,生活着苗族同胞,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其中芦笙节就是一场盛大而独特的狂欢。
芦笙节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这段时间举行,具体日期会因地域和村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每到这个时候,整个苗寨就像被点燃了热情的火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我有幸亲身参与过一次芦笙节,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非凡!还没走进寨子,远远地就听到了芦笙那悠扬的声音。
那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牵引着我的脚步不断加快。
一进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们身上那色彩斑斓的盛装。
女人们穿着绣有精美图案的百褶裙,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饰,走起路来银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男人们则身着黑色或蓝色的对襟长衫,腰间系着绣花的腰带,看起来精神抖擞。
在寨子的中央,有一块大大的空地,那是芦笙舞的舞台。
只见一群年轻的苗族小伙手持芦笙,边吹边跳。
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芦笙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
周围的人们也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好奇地凑近一位吹芦笙的大哥,仔细观察他手中的芦笙。
这芦笙可真是个精致的家伙!它是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神话中的人物。
芦笙的管上还插着一些鸡毛,据说这是为了增加芦笙的声音效果。
大哥看到我好奇的眼神,笑着对我说:“小姑娘,这芦笙可是我们苗族的宝贝,它能传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不远处,一群小姑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也在欢快地跳着舞。
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眼神中透着纯真和快乐。
我忍不住加入了她们的队伍,跟着她们的步伐一起跳动。
一开始我还不太熟练,总是跟不上节奏,但是小姑娘们非常热情,耐心地教我。
慢慢地,我也能跟上她们的节奏,融入到这欢乐的氛围中了。
跳累了,我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
这时候,一位阿婆走过来递给我一块糍粑。
糍粑白白胖胖的,还冒着热气,闻起来香喷喷的。
我咬了一口,软糯香甜,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阿婆笑着说:“孩子,多吃点,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可好吃啦!”芦笙节不仅有精彩的歌舞表演,还有各种有趣的比赛。
贵州旅游如何体验最有趣的民俗活动
贵州旅游如何体验最有趣的民俗活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蕴藏着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如何才能深入体验那些最有趣的民俗活动,让旅程留下难忘的记忆呢?首先,你不能错过苗族的芦笙节。
芦笙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或者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举行,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你会看到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男人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女人们则身着华丽的银饰,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
你可以加入他们的队伍,跟着他们的步伐,感受那份热烈与欢快。
要想更好地融入其中,提前了解一些苗族的舞蹈步伐和节奏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布依族的“三月三”也是不容错过的民俗活动。
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布依族的青年男女们会相聚在一起,举行对歌、跳舞等活动。
他们用歌声表达情感,用舞蹈展现活力。
你可以在一旁静静地欣赏他们的表演,也可以勇敢地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对歌。
对于不熟悉布依族语言的游客来说,不用担心,现场会有热心的当地人给你一些简单的指导,帮助你融入这个欢乐的氛围。
如果你在端午节期间来到贵州,不妨去体验一下镇远的赛龙舟。
镇远的赛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龙舟上的健儿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两岸的观众则欢呼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在赛前,你可以去参观龙舟的制作过程,了解龙舟的构造和制作工艺。
比赛时,找一个好位置,为选手们加油呐喊,感受那种团结和拼搏的精神。
水族的端节更是别具一格。
端节相当于水族的新年,从农历八月至十月,水族各分支会轮流过节。
在端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鸭,祭祀祖先。
你可以走进水族人家,品尝他们的传统美食,如鱼包韭菜等。
同时,还能欣赏到水族独特的铜鼓舞和斗角舞。
除了这些大型的节日活动,贵州的民俗村也是体验民俗的好去处。
比如西江千户苗寨,这里完整地保留了苗族的传统建筑和生活方式。
你可以在苗寨里住上几天,跟着苗族阿婆学习刺绣,了解苗族服饰上精美图案的绣制技巧。
或者去学习制作苗族的传统美食,如酸汤鱼,感受独特的烹饪方法和食材搭配。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与发展贵州苗族芦笙演奏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芦笙是苗族传统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既可以用来演奏音乐,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贵州苗族地区,芦笙演奏一直都是受到重视和传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演奏也在不断发展,展现出多样化的风采。
一、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始于苗族古老的祭祀仪式和民间乐曲。
据史料记载,苗族的芦笙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
而最早的芦笙器乐则可追溯至清朝,清代苗族音乐家李景和对芦笙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使之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乐器。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以及其他重大场合,芦笙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宗教仪式。
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芦笙演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民族认同感的体现。
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
在苗族地区,从小就有孩子开始学习芦笙演奏,他们一般都是跟随长辈学习,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演奏技巧和曲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芦笙演奏逐渐形成了一套传承体系,有专门的老师传授技艺,并在节日庆典中进行表演,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使得苗族芦笙演奏得以保存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苗族芦笙演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从最初的宗教仪式到现在的文化展示,苗族芦笙演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场合和形式,而是逐渐走向舞台和市场。
在许多文化活动和旅游景点,可以看到苗族芦笙演奏的身影,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的音乐产业中,苗族芦笙演奏也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和创新。
有一些苗族音乐人将芦笙演奏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新颖的作品,这不仅丰富了苗族音乐的形式,也为苗族文化的传播打开了新的方式。
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也开始将苗族芦笙演奏纳入教学内容,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的芦笙演奏者,为苗族芦笙演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这些是贵州少数民族千奇百趣的节日)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这些是贵州少数民族千奇百趣的节日)【岜沙苗族芦笙节】岜沙,苗语叫“分送”,距从江县城7.5公里,是世界上最崇拜树木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
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是当地苗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芦笙节,当地苗语叫“怒噶”、也叫“丢噶”或“卓嘎”,岜沙芦笙节苗语叫“嘎分送”,是全村庆祝丰收的好日子,也是苗族青年互诉衷情、沟通心灵的浪漫时节,一般三年一次新芦笙,恰逢今年是新芦笙最热闹。
【布依“浪哨”情人节】在贵州省望谟县桑郎布依情人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热情似火的布依青年男女在"布依古镇、蛮王故里"桑郎镇七星古桥对歌伴舞,谈情定情。
“七星浪哨”是专为布依情侣们而准备的,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可以尽情的将爱释放。
“浪哨”--桑郎布依族谈情说爱的别称!【布依查白歌节】农历六月二十一,是贵州省义龙新区顶校镇查白村一年一度的“布依查白歌节”,节日当天布依族同胞用民族文化形式表现布依族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布衣山歌对唱、唢呐表演、八音坐唱等民俗,吸引上万群众共度节日。
“查白歌节”历史源远流长,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是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査白歌节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在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传统节日,以祭祀社神和给自己祖先扫墓为主要形式,前后持续时间达三十天之久。
布依族“三月三”具有宗教文化、感恩文化、枫香文化的内容,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饭来祭祀社神和先祖,通过“扫墓挂青”来感恩自然、祖先和社会,体现民族的团结友爱的精神。
【侗族大歌节】始于清朝乾隆丙辰年,至今已有281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是一种清唱的无伴奏多声部复调式合唱民歌,可分为鼓楼大歌、男声大歌、女声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戏曲大歌等等,其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在国际上被专家喻为“天籁之音”,享誉国内外,2007年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雅之堂。
列举贵州的少数民族节日
列举贵州的少数民族节日
以下是贵州省常见的少数民族节日:
1. 侗族的芦笙节: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福的重要节日。
2. 苗族的龙船节: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苗族人民会划龙船、跳舞、祭祀,以迎接新年。
3. 布依族的观音会:时间在农历三月十九或二十,布依族人民会举行宗教活动,祭拜观音菩萨。
4. 土家族的水龙节: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六,土家族人民会载歌载舞、放水龙灯,以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幸福。
5. 瑶族的尝新节:时间在农历六月州至八月初六,瑶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尝新节,表达对丰收的感激。
6. 侗族的芦笙寨会:时间在农历八月二十四至二十八,芦笙寨会是侗族人民盛大的祭祖活动,也是其重要的传统节日。
7. 彝族的火把节:时间在农历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彝族人民会点燃火把、跳
火把舞,以纪念祖先和辟邪。
8. 黎族的三月三: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三十至正月初三,黎族人民会举行歌舞比赛、龙舟竞赛等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贵州省少数民族的节日,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更多的传统节日。
贵州习水的家乡风俗作文
贵州习水的家乡风俗作文Xishui, Guizhou is a small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It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que hometown customs.习水,贵州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县。
它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家乡风俗而闻名。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n Xishui is the tradition of Miao people's Lusheng Festival. This festival is a vibrant celebration of the Miao ethnic group, featuring traditional music, dance, and costume.习水最显著的风俗之一是苗族的芦笙节传统。
这个节日是苗族的一个活跃的庆祝活动,包括传统音乐、舞蹈和服饰。
During the Lusheng Festival, villagers gather together to play the lusheng, a reed-pipe wind instrument that holds great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lively music and energetic dances create a festive atmosphere that embodies the spirit of unity and harmony.在芦笙节期间,村民们聚在一起演奏芦笙,这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芦苇簧管风琴。
欢快的音乐和充满活力的舞蹈营造出一个象征团结和和谐精神的节日氛围。
The Lusheng Festival is not only a time for celebration but also a chance for the Miao people to showcase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heritage. Through their traditional performances and rituals, they pass down their custom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preserving their rich history and traditions.芦笙节不仅是一个庆祝的时刻,也是苗族人展示他们的文化身份和遗产的机会。
芦笙节作文400字
芦笙节作文400字英文回答:The Lushe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Reed Pipe Festival, is an annual event held in Guizhou, a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The festival celebrates the unique musical tradition of the region, particularly the playing of the lusheng (reed pipe), a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During the Lusheng Festival, people from all over Guizhou gather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that revolve around the lusheng. These activities include:Playing the lusheng: The festival is a showcase for skilled musicians who come together to play the lusheng in groups of varying sizes. The traditional melodies and harmonies of the lusheng create a captivating soundscape that fills the air.Making the lusheng: In addition to playing the instrument, the festival also includes exhibi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on how to make the lusheng. Visitors can learn about the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involved in crafting this unique instrument.Traditional dances and costumes: The Lusheng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showcasing traditional dances and costumes. Local people dress in elaborate ethnic attire and perform dance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Cultural exchange: The festival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visito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Guizhou. There are often stalls where visitors can purchase local crafts, food, and drinks, as well as interact with local people.The Lusheng Festival is a celebration of the vibrant mus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Guizhou. It is a timefor people to come together,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lusheng, and share in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region.中文回答:芦笙节,又称芦笙会,是中国贵州省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芦笙乐器演奏而闻名。
贵州的风俗作文500字只写一个习俗
贵州的风俗作文500字只写一个习俗
《有趣的苗族芦笙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贵州,有一个特别好玩的节日,叫苗族芦笙节。
芦笙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六到二十举行,那几天可热闹啦!芦笙节是苗族同胞们欢聚的时刻。
到了芦笙节,大家都会穿上漂亮的苗族传统服饰,衣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男人们会拿出大大的芦笙,用力地吹起来。
那芦笙的声音可响亮啦,“呜呜呜”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告诉大家:“快来一起玩儿呀!”
我曾经跟着爸爸妈妈去看过芦笙节。
我看到好多好多的人围在一起,跟着芦笙的节奏跳舞。
他们的脚步轻快,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还有一些小朋友,也在人群里蹦蹦跳跳,可欢乐啦!
在芦笙节上,还能吃到各种好吃的。
有甜甜的糍粑,咬一口,软软糯糯的,心里都觉得甜滋滋的。
苗族芦笙节真是太有趣啦,我盼望着下次还能去!
《好玩的布依族对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们贵州布依族的对歌习俗。
在布依族的村子里,经常会有对歌的活动。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里,对歌那可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奶奶去参加一个婚礼,就看到了精彩的对歌。
男女双方会分成两队,站在不同的地方。
男方先开始唱,他们的
歌声响亮又好听,唱的都是对新娘子的祝福。
女方也不甘示弱,马上回唱,歌声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我记得有个大姐姐唱得特别好,她的声音就像小鸟一样清脆,歌词也特别有意思,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
旁边的人有的跟着节奏拍手,有的跟着一起哼唱,热闹极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布依族的对歌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贵州苗族舞作文
贵州苗族舞作文
在我们贵州省的苗族人民的节日里,我们苗族同胞不仅会跳起热情奔放的“鼓舞”,而且还会跳起优美的“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的一种传统舞蹈。
在我们苗族地区,每逢农历二月二、六、八日,即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那就是一年一度的芦笙节。
我们村在节日里不仅会举行庆祝活动,而且还会举行大型的文艺演出。
为了让我们村更多的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村里会请来一个芦笙演奏家在活动中演奏芦笙曲。
每次演奏时,他都会带着一把吉他出现在舞台上。
每当他演奏时,他那优美动听的吉他声总能让我们所有人陶醉。
当他演奏完后,主持人便会宣布:“这次比赛由我们村获得第一名!”
当然,作为苗族人,芦笙舞并不是他们的专利。
在每年元宵节期间,我们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我也是其中一员。
每到这一天,我便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参加活动。
我们会穿上最漂亮的服装去参加表演。
而表演时,我们又会穿上自己亲手做的芦笙乐器为大家演奏歌曲。
—— 1 —1 —。
芦笙节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
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
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
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
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凯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
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
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
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
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
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贵州芦笙节作文
贵州芦笙节作文在我们多彩的贵州,艺术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
如:剪纸、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对歌、板凳舞……最出名的芦笙节,就是我们的芦笙和芦笙舞。
只要是贵州人,应该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虽然同是贵州人,但不同区县的人,吹出的芦笙调子还是不同的。
懂芦笙的人,会听出芦笙的喜怒悲乐。
在老人去世后,要办丧事,老人的女儿们会各自带着自己的一支芦笙队前来。
不同的芦笙队,吹奏的调子和舞蹈的形式往往是不同的。
但女儿带着芦笙队来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出于一颗“孝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嘛。
悦耳的芦笙乐音响起,热爱民族舞蹈的人们早已按捺不住了,伴着那乐音,人们也翩翩起舞了。
悦耳的芦笙乐音,加上人们的脚步声,听出来的,是一种滋味。
而没了人们的脚步声,听出来的,又是另一种滋味。
芦笙舞者,男士穿的上衣一般只长到腰;裤子宽宽的,松松的;头上,一般没什么饰物。
而女士的.穿着,上衣长到腰;下装,也是裤子。
但是,她们的头上,分别都有一到二枝银针和一朵红花。
男女舞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腰上都系着一条长长的红布。
芦笙呢,朝上的顶端,往往会或系或插有或长或短的野鸡尾,同时往往会系有不同辨色的布。
据说这是表示对芦笙神的尊重。
芦笙,会一代传一代,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看吧,每逢过节,人们听到了芦笙的声音,就纷纷聚拢来。
不同的芦笙调子,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
不同的舞蹈形式,有着不同的精彩。
黔南有一种芦笙舞,也许已被一些人遗忘了,那就是“板凳舞”。
恐怕有些人连“板凳舞”这名称都忘了。
是的,确实有一些民间艺术已被人遗忘。
让我们努力把现存的芦笙舞的种种形式,种种调子,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吧。
苗族芦笙节作文
苗族芦笙节作文撰写一篇关于苗族芦笙节的作文,可以参考以下结构:标题:《山韵悠扬,芦笙声中的民族盛事——记黔东南苗族芦笙节》正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片神奇而秀美的土地上,每年农历特定时节,一场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鲜活文化的盛大庆典如约而至,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苗族芦笙节。
它不仅是中国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更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芦笙节这一天,天刚破晓,群山怀抱中的村寨便开始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起鲜艳的苗绣门帘,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人们穿梭于巷陌之间,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孩子们更是欢欣雀跃,犹如过自己的“儿童节”,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欢乐时刻。
当太阳攀上山巅,芦笙场上的芦笙手们早已整装待发。
他们手持象征苗族精神图腾的芦笙,吹奏出一曲曲或激昂或婉转的旋律,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伴随着芦笙乐章的起伏跌宕,姑娘们翩翩起舞,银饰叮当作响,映衬着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田园画卷。
斗牛、斗鸟、赛马等丰富多彩的传统竞技活动也在这一天热烈展开,展示着苗族人民的豪情与智慧。
人们围坐在铜鼓前,歌声飞扬,对歌比赛热情高涨,将整个芦笙节推向高潮。
芦笙节不仅仅是歌舞欢腾的盛会,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一代苗族儿女通过芦笙制作技艺的学习和芦笙舞的演练,延续着祖辈的记忆,弘扬了民族的精神。
在这个日子里,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都能深刻感受到苗族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
当夜幕降临,篝火燃起,星空之下,人们手牵手跳起欢快的圆圈舞,芦笙声与人们的笑声、祝福声交织在一起,穿越山谷,回荡在岁月长河之中,成为每一个参与者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总结:芦笙节是苗族人民独特的生活艺术与情感表达方式,是对自然、祖先和生活的集体敬仰与庆祝。
它不仅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中国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共同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芦笙的悠扬旋律在新时代下继续传唱不息,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贵州旅游可以体验哪些特色活动
贵州旅游可以体验哪些特色活动贵州,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留下难忘的回忆。
首先,不能错过的是苗族的芦笙节。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人们身着盛装,手持芦笙,欢快地吹奏起舞。
芦笙的声音悠扬而深沉,仿佛在诉说着苗族的历史和故事。
男女老少一同参与,围成圆圈,步伐整齐,舞姿优美,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芦笙节不仅是一场音乐和舞蹈的盛宴,更是苗族人民传承文化、增进团结的重要方式。
再者,侗族的大歌也是贵州旅游中极具特色的体验。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音乐,其歌声清脆悦耳,和声和谐美妙。
当你身处侗族村寨,听到那宛如天籁的大歌,仿佛心灵都被洗净了尘埃。
侗族人民用歌声表达着生活的喜怒哀乐,传递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爱情的向往。
贵州的布依族人有着独特的“三月三”节日。
这一天,布依族人会进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如对歌、跳舞等。
布依族人还会制作各种特色美食,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布依美食,感受独特的饮食文化。
除了少数民族的节日,贵州的传统手工艺体验也是不容错过的。
例如蜡染,这是一种古老的印染技艺。
在蜡染工坊里,你可以亲手尝试绘制蜡染图案。
先用蜡刀在白布上勾勒出精美的图案,然后将其放入染缸中浸染。
当蜡融化后,便会呈现出蓝白相间、朴素而美丽的花纹。
这种亲手创作的过程,不仅能让你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还能收获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还有刺绣,贵州的刺绣工艺精美绝伦,针法多样。
在刺绣体验课上,跟着当地的绣娘学习刺绣技巧,一针一线地绣出美丽的图案,感受那份专注和耐心带来的宁静与满足。
如果你喜欢户外运动,那么贵州的漂流活动一定会让你大呼过瘾。
比如在施秉杉木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道蜿蜒曲折。
乘坐皮划艇顺流而下,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既能欣赏到两岸的美景,又能体验到刺激的漂流过程,让人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愉悦。
此外,徒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贵州有着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比如梵净山。
贵州特色活动方案
贵州特色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特色活动。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特色活动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贵州的独特魅力。
二、侗族芦笙节2.1 活动介绍侗族芦笙节是贵州侗族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二月都会举办。
活动以芦笙乐器为主要表演元素,包括芦笙演奏比赛、舞龙舞狮、侗族民俗展示等。
2.2 活动安排•芦笙演奏比赛:各地的芦笙演奏者齐聚一堂,进行技艺比拼。
•舞龙舞狮:色彩鲜艳的龙狮在街道上跳跃舞动,吸引游客的目光。
•侗族民俗展示:展示侗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侗族文化。
2.3 参与方式•自行前往:可以提前了解芦笙节的时间和地点,自行前往参观。
•跟团参观:可选择旅行社组织的侗族芦笙节观光团,让专业导游带领您感受芦笙节的魅力。
三、苗族赛龙舟3.1 活动介绍苗族赛龙舟是贵州苗族民间的传统活动,是一种富有竞争性和观赏性的水上运动。
这个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举行,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3.2 活动安排•龙舟比赛:各个村组织的龙舟队伍在湖泊或河流上竞速,展示出强健的体魄和团队的默契。
•节目表演:比赛期间还会有传统的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活动,增加节日的气氛。
•美食展览:可以品尝到当地苗族特色的美食,体验不同的口味。
3.3 参与方式•观看比赛:可以选择赛事期间前往观看龙舟比赛,感受比赛的热闹气氛。
•参与比赛:如果你对划龙舟有兴趣,可以提前报名加入一个龙舟队伍,参与比赛。
四、黔东南风情节4.1 活动介绍黔东南风情节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展示了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该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九月举行。
4.2 活动安排•典型民居展示:参观当地苗族、侗族的典型民居,了解他们的建筑特点和生活方式。
•民族服饰展示:展示当地苗族、侗族的传统服饰,了解他们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音乐舞蹈表演:观赏苗族、侗族的音乐舞蹈表演,感受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开启苗族风俗文化演讲稿之旅
开启苗族风俗文化演讲稿之旅。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他们生活在中国南部的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份,拥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音乐和舞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一些传统风俗活动。
第一种风俗:芦笙节芦笙是苗族的传统乐器,也是中国南部土著民族的标志性乐器之一。
芦笙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充满欢乐和狂欢的气氛。
芦笙音乐奏响之后,苗族男女便会跳起传统芦笙舞,舞蹈动作优美、舒展,表达了苗族群体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和热爱。
第二种风俗:板凳舞板凳舞,是苗族人民防治天灾的一种传统祭祀仪式。
板凳舞要求有良好的协作与团队精神,每个人都要配合跳动,按照节奏高潮迭起地跳舞。
舞者们身着五颜六色的传统服装,在阳光下舞动,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幸福感和祝福。
第三种风俗:火把节火把节是苗族人民庆祝秋收和祈福的一种传统仪式。
在火把节上,苗族人民会挥舞火把,燃烧草原,以示对大自然的尊敬和感激,也是对瑞雪兆丰年的许愿与祈求。
舞动火把的人群留下美丽的痕迹,营造出一个神秘而浪漫的气氛。
苗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作为一位青年代表,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和分享少数民族的文化,弘扬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无论是芦笙节、板凳舞,还是火把节,它们都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去欣赏和推广它们,并确保传统文化在我们时代的曙光中继续熠熠生辉。
我想用一句名言来简单的总结我们今天的演讲:“文化是多样的花园,拥有多彩的色彩,繁荣昌盛的文化,是民族自信和民族尊心的体现。
”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芦笙节一.芦笙节简介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
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
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
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
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
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
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
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二.美丽的传说关于芦笙节的来历,流传着这样一个爱情故事。
相传古时候,苗寨里住着名叫篙确的老汉,老汉有个女儿叫榜篙,不仅貌如天仙,而且心灵手巧,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但她却一个也看不中。
一天,她随父亲上山打猎,忽见一只猛虎扑来,在这危急时刻,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拨刀相助,杀死了老虎,救了榜篙和父亲的命。
就在那次,榜篙暗地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
有一天,寨子里来了只野鸡精,它见榜篙貌美,就把她拖回了山洞。
这一回,又是那位小伙子闻讯赶来,射死了野鸡精,但他只拔下一根鸡毛插在头上就走了。
得救后的榜篙决心嫁绐小伙子,但却不知他在哪儿?人们替她想了个主意,举办了一个芦笙会,大家唱着歌,跳起舞,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前来。
榜篙左顾右盼,终于发现人群有一根野鸡毛在闪动,跑去一看,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情人,两人遂结为美满夫妻。
三.芦笙节的传统意义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
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远在唐代,宫廷就有了芦笙的演奏。
当时芦笙被称为"瓢笙"。
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一书中,对芦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月"时演奏芦笙的情景作了具体的描绘:"(男)执芦笙。
笙六管,作二尺。
……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
初则欲接还离,少且酣飞扬舞,交驰迅速逐矣。
"由此可以看到清代时,苗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极其精彩,以及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
不过根据各地区习俗的不同,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
这些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
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
现在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四.“芦笙节”的传统意识和传统活动凯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多、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最为丰富的县份。
苗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说成是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中的典范和代表,“芦笙节”仅仅是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个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缩影,其发展过程见证了苗族同胞的发展历史。
“芦笙节”的传统仪式丰富多彩,传统仪式主要包括两大内容:芦笙祭祀和传统活动。
(一)芦笙祭祀主要分为“请笙、祈福、传笙”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请笙,即开节祭祀。
吉时到,甘囊香芦笙堂长老在甘囊香碑前,吟唱芦笙起堂歌,杀牛(现在改变了这个习惯,用鸡或鸭代替了),另一长老手捧“圣笙”从芦笙桥一端缓缓走来,将“圣笙”请入甘囊香芦笙堂,这时两旁芒筒、芦笙同时齐奏,苗族盛装姑娘们跳起迎笙舞,然后敬酒劝肉,猜拳行令,首长告知祖先,“节日到了,可吹芦笙了”。
第二部分:祈福,即起吹芦笙。
祭祀碑前,长老口颂祈词,回顾芦笙堂百年沧桑,歌颂芦笙带来的和谐幸福,并为天下苍生祈福。
祭祀完毕后,齐鸣放鞭炮,由长老吹响第一声芦笙,预示节起,其他芦笙随后跟着一同吹奏。
第三部分:传笙,即起跳芦笙。
芦笙吹响后,点起篝火由族长老带领身穿苗族盛装的苗族青年男女围绕芦笙堂跳一周,预示起跳,其他青年男女随后围着篝火起跳,共同庆祝节日开始。
最后族长老将“圣笙”从祭台上取下,交给德高望重的族人代表们,再由族老代表们将“圣笙”转交给苗族少男少女,第二天由苗族青年们将“圣笙”带到芦笙节主要活动场。
苗族人民的“芦笙节”芦笙祭祀活动形式表现为神秘、隆重、古朴、热烈,反映出了贵州民族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芦笙节的传统活动芦笙祭祀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苗族同胞们举行的爱好和平发展的传统节日活动了,其形式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历史悠久,有碑文记载“窃为吹笙跳月,乃我苗族数千年之正当娱乐,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循序渐举,以资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婚配佳期……”。
“芦笙节”的主要传统活动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这些活动都苗族同胞们自发组织而形成的。
在慢长的历史进步和岁月发展中,苗族的“芦笙节”传统活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由原来的芦笙踩堂和赛芦笙发展到今天多项传统节日,有:跳芦笙、斗牛、斗鸡、斗鸟、苗歌对唱、赛马、射箭、赛跑等民俗民间竞技活动。
跳芦笙是芦笙节上最传统的节目之一,以群舞的形式出现,这种舞一般只有未婚的男女青年参加。
凯里各个地区的跳法也不同。
在舟溪,主要是男青年边舞边吹着优美的芦笙曲,年轻的苗族姑娘们在后面踏着节奏跳舞。
斗牛是苗族“芦笙节”传统活动上最具有吸引力、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每年芦笙节的到来,都要举办传统的斗牛活动。
斗牛,俗称“牛打架”,它以惊心动魄的牛与牛斗,有别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故人们又称之为“东方斗牛”。
黔东南的舟溪斗牛的十分精彩,主要体现牛的力量搏击、技巧决战。
因而整个斗牛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场面壮观,富有强烈的刺激性,令人击撑赞叹,给人以力拔千钧和排山倒海的震撼,最后获胜方以“牛王”为称号。
斗鸡、斗鸟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是凯里地区各族群众节庆期间最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每逢节庆,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都有举办斗鸡、斗鸟活动的传统,其场面也是相当激烈和壮观。
五.芦笙节的发展变化芦笙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从产生根源来看,它具有民族民间当地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性,以前的“芦笙节”是出于苗族同胞的祭祀而由苗族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活动,其传统的活动也是出于祭祖精神而开展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芦笙节通过多年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当今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提倡、支持和推广,芦笙节已成为当地旅游事业的重要品牌。
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已经从民间组织演变为官方组织。
如贵州以前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自发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而如今的“芦笙节”活动的时间、场地、规模等都由政府承办部门决定;从节日活动的目的性来看,以前主要出于祭祖追思而开展,如今主要出于增加地方经济收入而开展;从活动形式和规模来看,已经没有以前的传统祭祀和单一的民族纪念活动;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选美、器乐比赛等多种节日为一体的盛大活动,增加了一些地方文化特色,如长桌宴,篝火晚会、文艺晚会等。
如“中国贵州·凯里国际芦笙节”,每年9月份左右在凯里民族体育馆主会场举行,各地设有分会场,至今已举办十余次,且每年规模和内容都在不断的扩大,其内容颇丰,形态各异,集民族风情之精华,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地方特色”、“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舞台。
其活动形式有:大型演唱会、旅游推介促销会、芦笙舞会、民族服饰展、民族之花评选、民族民间绝技展演、大型民族歌舞晚会、民族服饰自由表演、芦笙舞比赛、民族器乐大赛、雄鸡大赛、百鸟争霸赛、登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民族民间绝技比赛、民族服饰比赛、民族饮食与民族工艺品展销、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游、芦笙节艺术专题文艺晚会、篝火狂欢活动晚会、长桌宴晚会、种植“圣林”活动、民族风情体验游和旅游商品展销会等活动。
传统“芦笙节”活动中的斗牛、斗鸡、斗鸟、赛马等都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胜者获奖,而过去主要是族人之间以活动形式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
节日期间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温馨场景,表现节日的隆重热烈、温馨和谐,即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民族间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荟萃了民族民间服饰产品等的精华,充分展示芦笙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芦笙艺术与时俱进的风貌。
“芦笙节”从苗族文化、芦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来看,民间组织与政府组织都各有利弊,希望世人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做到在发展苗族芦笙文化的同时,既能让芦笙文化在发展创新中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
六.芦笙节的发展意义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芦笙文化是苗族保护最为完整的文化遗产,芦笙文化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和具有各种宝贵的价值。
苗族人民钟爱芦笙,芦笙在苗族人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身份,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随着苗族历史的不断迁徙流动,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
在苗族文化中,芦笙以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又踞于构成苗族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芦笙文化似乎代表苗族文化,其实它只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由此,芦笙与芦笙文化就支配着苗族人民的行为和性格。
芦笙在少数民族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历史上曾有苗族同胞们用跳芦笙来发动过组织起义的事例。
芦笙在团结和振奋民族精神方面发挥出了特有的社会功能,它反映生产生活的历程,客观上起到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文明的作用。
在今天,保护、传承和开发苗族的芦笙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芦笙节具有沟通、交流、和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