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A 临渭区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共8页,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将准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上;
3.答第I卷前,将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4.答第Ⅱ卷前,将答题纸上装订线内的栏目填写清楚。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以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
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B.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
C.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
D. 自然灾害的威胁
2.[英]哈里斯所著《古西腊生活》,书中认为,梭伦改革根据农业收入的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这个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这个说法的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道路
B.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级的行列
3.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 中庸,不偏不倚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 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4.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有铭
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
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殴”。这
个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A.促动商品经济发展 B.增强中央集权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 《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天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 B.变法违背民意 C.法治代替人治 D.变法最终失败
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个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7.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进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个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 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 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 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理应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防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增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9.《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 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实行财政改革
10.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民谣,这是因为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11.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12."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13.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能够离婚的宗教。他的实质目的是
A.养儿子继承王位
B.与王后离婚
C.强化王权
D.消灭宗教
14.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很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 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点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15.右下图是关于埃及19世纪初社会状况的示意图,示意图最能说明的是
A.马木路克掌握埃及社会的统治权力
B.英法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了埃及
C.新生阿里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D.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16.19世纪初,阿电麾下只有一支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纪律废驰的杂牌军,不能与欧洲军队匹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废除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
B.按照英国模式训练新式军队
C.采用最先进武器装备军队
D. 建立近代化海军
17.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实行了改革,废除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合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18.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C.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19. 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做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