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作文(专业无误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二卷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真题带参考答案(11篇)

新课标二卷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真题带参考答案(11篇)

新课标二卷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真题带参考答案(11篇)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真题带参考答案【较新11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二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谁较具风采篇一新课标二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谁较具风采【作文真题】新课标全国二卷:创新、技术、爱好(材料作文)材料一:老李带领公司走进了国际化的领域。

材料二:老王是普通焊接技工,通过自己努力变成了国际大牌工匠。

材料三:一个摄影师拍摄一组照片发到自己微博,受到广泛赞扬。

(新课标全国二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优秀作文】风采,其实恰如其分大李执着于科学研究,笃学敏思、矢志创新,沉醉科学的魅力之中;老王化钢铁焊接演绎为工业艺术,大国工匠实至名归。

然而,论及风采,倒是小刘的生命轨迹更使人动心。

虫鸣鸟叫、花草人间,大自然留下的每一瞬美丽都是神的恩旨,小刘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用相机记录下这动人点滴,他将每一帧的美丽定格为文字和影像,留下了游子美丽乡愁,也凝滞了各地风情百态。

网络上有一档叫《侣行》的纪录片节目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对冒险情侣游历世界的经历,完全的真人真景,所到之处既有宁静质朴的异域村落,也有惊心动魄的索马里海湾或是枪声不绝于耳的中东小镇。

他们去的是常人想去而去不了或是不敢去的地方,看他们的节目,就好像置身在世界各地,满足之余,也会心怀感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满足于草木山川,走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气象万千。

如果你不出去看看,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之所以有了景观介绍节目,背包客还是要穷游世界,是因为要亲眼所见红霞盛开在天边才能领略一手的绚烂;之所以有了图册画报,还是有人亲往沙漠探险,是因为纸上只能展现奇景,而沙粒的灼热和驼铃声声并不能通过画册传达至读者的感官。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

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材料二: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文字版)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 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参考答案(网络版)1. B【解析】A项二者的目的不同。

材料一是为了“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材料二中谈到深入了解农民的目的是证明“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这一观点。

C项“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错误,原文说的是“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

”D项依据材料二第六段“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

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可知,不论社会研究者如何对待被研究者,都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

2. C【解析】C项表述不合原文。

材料二第6段指出调查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都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他们不能不防。

3. B【解析】B项材料二第三段,指出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因子,分析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的原因。

4. ①“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是带有威胁、欺骗、斗争的行为,加引号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类似做法的不认同,并凸显出科学的社会研究应该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尊重对方并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进行调查研究。

承接上文论述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充分合作”,“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

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举例生动贴切,与上段中的“秘密”和“撒谎”等字眼风格一致,形象阐明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

语言平易,说理晓畅。

【解析】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先要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然后分析词语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情感)。

最新版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全国二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唐代?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陆游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以下哪个不属于《诗经》的分类?A. 国风B. 雅C. 颂D.赋4.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出自《左传》?A. 退避三舍B. 背水一战C. 破釜沉舟D. 草船借箭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作文专业无误版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作文专业无误版

(课标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语文新高考二卷试卷加答案

语文新高考二卷试卷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残羹剩饭(gān)B. 遥相呼应(yù)C. 鸿毛之嫌(xián)D. 摧枯拉朽(sǒu)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在这个领域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与他长期的努力分不开的。

B. 由于天气恶劣,所以导致飞机延误,我们只能等待。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独特,使得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它。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们辛勤耕耘,收获颇丰。

改为:他们辛勤耕耘,收获颇丰的果实。

B. 原句:他擅长解决问题。

改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C.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改为:这本书内容丰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D. 原句: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改为:她的笑容灿烂,如同阳光。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夜晚,霓虹闪烁,犹如梦幻世界。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脆,如百灵鸟般婉转。

C.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相识十年。

D. 他的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了整个房间。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昨天去哪儿了?”B.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我很兴奋。

”他说。

C. 她说:“你应该好好休息,不要熬夜。

”D. 他告诉我:“明天早上七点开会。

”6.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

C.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

D.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作品()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登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年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年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 共150分, 共10页。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 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 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 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 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 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 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 不仅促进技术创新, 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 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 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 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 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 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 而不会成为主流, 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 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 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 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 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 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 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 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 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 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进而走向世界, 最终万里同风, 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试题+解析+范文+素材+备考指导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试题+解析+范文+素材+备考指导

真题回顾【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

这样的类型较为新颖。

其实关注过2023年四省联考试题的话,这个类型并不陌生,而且相比四省联考,这道题与前面材料的关联度不算很强,考生在写作时受前面材料阅读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不大。

材料的关键词语为“‘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当代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等。

其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原因,“当代青年少年”是“自己的空间”的主体(主人),“希望有”表明一种愿望,而“放松,沉淀,成长”则是“空间”的作用。

考生既可以从青少年自身立场,又可以从家长、学校、社会立场进行思考:青少年有这样愿望的原因是什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是被谁打扰?被怎样打扰?空间是现实的空间还是虚拟的空间?“自己的空间”得多大?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一点都不被打扰行不行?……以此达成家长(或学校、社会)和青少年双方的互相理解,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立意】1.斯是吾“室”,助吾成长2.不被打扰就是最好的空间3.尊重孩子,给予空间优秀范文01吾心安处是“静”土,滋养青年成大树于熙攘人群中,你是否渴望过一片独处的天地?于嘈杂人声中,你是否倾听过心灵无声的呐喊?如果我们拥有同样的渴望,想要觅得一方“静”土,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那么,我们需要懂得处空静而修身,凭宁静而致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我们青少年也难.免陷入失去自我空间的境地,想要一个“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空间,这种愿望如何实现?可以是一-间安静的读书室,可以是一片宁静的田野,可以是-把能够静坐的椅子,但我想,这片空间,亦应是.“吾心安处”的心灵原乡。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B 2. C 3. B4. “敲诈”“斗智”“拷问”在*中的特殊含义是调查研究的错误的立场、态度和方式,为了论证调查者搞社会调查不能与被调查者敌对,不能欺骗,不能居高临下,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从反面论证调查者应该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应尊重对方,目的是解答疑惑。

这三个词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调查者错误的调查目的、方式和态度,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5. ①实现调查研究“客观”的目的,必须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②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③调查研究要实现“客观”的目的,就要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要与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④观察社会现象时,要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才能获得相对客观的信息和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D 7. C8. ①正面描写:如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

②侧面烘托: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

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Ⅱ,含详细及解析

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Ⅱ,含详细及解析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存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开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消耗的本钱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管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精选4篇)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精选4篇)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精选4篇)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篇1】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篇2】1、现代文阅读,3个选择题,共9分,大约需要10分钟。

2、文言文,3个选择题,2个翻译题,共19分,大约需要15—20分钟。

3、诗歌阅读题,2个小题,大约需要10分钟。

4、默写题,6个空,共6分,控制在2分钟左右。

5、大阅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4个小题,大约需要25分钟。

6、语言文字运用,大约需要15分钟。

7、作文,共60分,最少需要60分钟,这是底线。

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有一个提纲,再动笔。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篇3】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本卷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较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艺术品的承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承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承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承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承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承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承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承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构造”,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认”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承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构造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承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认”指文本对承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认的功能,它能引导承受者对现实进展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承受者照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承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承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构造,这种构造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评分参考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评分参考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评分参考一、综合阅读本部分共有3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5个问题。

请仔细阅读每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可能是A、B、C、D四个选项中的一个。

请将选择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文章一)每年的暑假,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渔村,那里的海滩宽阔、海水清澈,能让人忘记世间的疲惫。

渔村的居民非常友善,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我特别喜欢当地的渔民,他们身穿红色的渔夫服装,带着笑容和温暖的目光,给人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感觉。

我向其中一位渔民请教了一些捕鱼的技巧,他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赠送了我一张小渔网。

渔民说:“这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希望你也能够热爱并保护大海。

”离开渔村的那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小渔村的魅力和传承,也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家后,我决心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次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1. 小村庄的居民以友善热情闻名,对吗?A. 是的,他们非常友善热情。

B. 不是的,他们对陌生人很冷淡。

C. 无法判断,文章中没有提到。

D. 有的友善热情,但也有不友善的。

2. 文中的渔民对主人公提供了什么?A. 渔民提供了一些捕鱼的技巧。

B. 渔民给主人公赠送了小渔网。

C. 渔民向主人公介绍了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D. 以上都是。

3. 主人公回到家后,对大海有了什么样的想法?A. 主人公决定不再接触大海。

B. 主人公更加喜欢大海。

C. 主人公开始反思自己对大海的态度。

D. 主人公决定成为一名渔民。

4. 以下哪项言论最符合文章的主题?A. 每年的暑假都是我最期待的事情。

B. 渔村的居民非常友善。

C. 主人公决心保护环境,珍惜与大自然的亲近。

D. 渔村的海滩宽阔、海水清澈。

5. 文章中最能体现渔村传承的句子是:A. “这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希望你也能够热爱并保护大海。

新课标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新课标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学科.网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23年全国卷语文新课标二

2023年全国卷语文新课标二

2023年全国卷语文新课标二(含参考答案与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与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精选3篇)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精选3篇)

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精选3篇)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篇1一、现代文阅读1.暂无。

2.暂无。

3.D4.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

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5.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6.C7.D8.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

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9.【示例】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

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

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二、古代诗文阅读10.C 11.B 12.D13.(1)邓禹说:“吴汉可以。

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14.①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

②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

15.B【解析】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

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

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试题情境】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试题属于基础性考查。

16.【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解析版)
C.“杨宪益译本”“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得到意合性等特点”错误,材料一“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是说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特点,不是杨宪益译本的特点。选项张冠李戴。
B.中国翻译界应该增加典籍翻译的数量,改变我国典籍主要由国外学者翻译的局面,这样才能增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能力。
C.学界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并不在翻译的技术性层面,而主要集中在其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问题上。
D.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障碍,让本土的翻译经验与西方翻译理论孰优孰劣成为一个学者们竞相讨论的问题。
5.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②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的翻译思想。③译本能否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迎合读者”错,材料二是说“霍克思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
材料二:
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霍克思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直接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译起。霍克思的省译,显然不是漏译或者不能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与原作的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唐]韦庄[宋]郭震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