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确定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般步骤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解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解

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高考目标定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知识梳理】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1、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①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25~49°N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②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③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④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⑤地广人稀——(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2、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决定性作用②交通运输条件好,以及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③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条件。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①优点: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目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美国主要农业带: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春小麦3-4月播种,7-8月成熟;冬小麦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

玉米喜温,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

长日照则开花延迟。

棉花是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

农业带分布区位因素乳畜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玉米带中部40°N ~45°N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小麦带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棉花带东南部35°N以南土壤肥沃,光热充足,灌溉便利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利于糖分积累。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西部落基山脉和高原盆地地广人稀,草场广阔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了解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一、典题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主产区,其中辽宁省在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产,而且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材料二如图为辽河流域示意图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景观图。

(1)说明辽宁省的地形特征及相应的农业类型。

(2)简析辽河流域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

(3)简析工厂化育苗对改善当地水稻种植不利条件的主要影响。

(4)旱涝灾害是对辽河流域水稻种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

分析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辽宁省东南部和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为平原地形。

丘陵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林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第(2)题,农作物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光照、昼夜温差、作物生长期、病虫害等,分析时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工厂化育苗是在温室大棚里进行的,因此能减少育苗期的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取立体的方式进行育苗,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材料中可得出,工厂化育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规模化经营。

第(4)题,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时,需要从缺水对水稻水分平衡、光合作用的影响入手。

[答案](1)东南部、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以平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2)水稻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的生长期长;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较少。

(3)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育苗期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促进了规模化经营。

(4)土壤缺水,根系吸收的水分少;叶片蒸腾的水分多,水稻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叶片出现萎蔫;造成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水稻逐渐脱水、衰老,甚至死亡。

二、方法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从自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方面(区位、交通、市场等)分析农业类型和作物类型,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类型。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分析角度(1)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优势条件表现在: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②劣势条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类型。

(3)区域农业布局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见下表所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畜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②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④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⑤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⑥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2.明确商品农业发展的方向【好题再练】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蔗习性喜温、喜光,需水量大,年积温需5 500°C~8 500°C。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知识讲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具体步骤如下:二、经典高考试题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

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

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

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

故选B。

答案(1)B(2)B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命题角度:农业生产主要区位的判断与分析1.农业生产的重要区位因素(1)气候要素(2)地形要素①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②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③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气温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

(3)水源要素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

(4)市场竞争力①市场需求量大小;②(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③(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④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⑤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

2.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区位分析(1)单产高低分析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熟制、光照、昼夜温差、土壤。

②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灾害的措施。

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

(2)商品率高低分析自然条件、科技、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人均耕地。

(3)品质高低分析(4)生产规模大小分析①影响因素:地形、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

②是否扩大规模:赞成。

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原有区位条件的改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出于经济或生态目的);扩大规模带来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赞成。

造成原有生态破坏;超过市场需求,产品积压;农业生产条件限制等。

3.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具体分析如下:(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典型例题: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脉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命题角度:农业生产主要区位的判断与分析1.农业生产的重要区位因素(1)气候要素地形要素(2)①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②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③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气温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

(3)水源要素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

(4)市场竞争力①市场需求量大小;②(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③(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④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⑤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

2.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区位分析(1)单产高低分析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熟制、光照、昼夜温差、土壤。

②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灾害的措施。

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

(2)商品率高低分析人均耕地。

,自然条件、科技、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3)品质高低分析(4)生产规模大小分析:地形、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

①影响因素②是否扩大规模:赞成。

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原有区位条件的改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出于经济或生态目的);扩大规模带来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赞成。

造成原有生态破坏;超过市场需求,产品积压;农业生产条件限制等。

3.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具体分析如下:(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典型例题: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脉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 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 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 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四千年农夫》
【考纲】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 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堂目标】
1、回顾美国农业发展历程,理解农业发展过程中 的各区位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农业问题的应 对举措。 2、能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不同区域农业区位的差异 性,能因地制宜的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饶阳是全国第一 批“农业学大寨”先 进县,农业基础较好。 地处滹沱河冲积洪积 平原,水资源较为丰 富。境内土壤以潮土 为主,适于多种农作 物生长。饶阳属温带 季风气侯,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饶阳农业发展从北京引入大棚蔬菜种 植技术,从此饶阳设施农业渐渐起步。
“疯狂”的蔬菜
实现真正的“绿色”
❖ 推广生防综合技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不断加快蔬菜产 业的标准化进程,提高饶阳蔬菜品质。全面 实现了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 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认证。
“互联网+” “智慧农业”
打造“饶阳蔬菜”品牌
❖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 和网络营销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 地集中宣传品牌农产品。通过制订饶阳蔬菜 品牌叫响全国实施计划,举办媒体采风、全 国设施葡萄高峰论坛、蔬菜文化节等活动, 借助现代传媒的影响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越来越高。
❖ 【思考9】
❖ 饶阳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如何实 现区域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地区社会、 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跳出农业抓农业 “吃干榨净农产品”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课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课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思路点拨:第(1)题,解答本题要从生产和需求两方面作答,生产→看生产地特征→剑麻 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我国国内热带地区面积小,处于热带的地区纬度也偏高→故产量 低,质量差;需求→看国内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需求量大。第(2)题,抓住限制性 条件——“据图”“与其他地区相比”——图示有哪些信息?——铁路、港口→交通; 首都、城镇→市场、劳动力;河流→水源。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 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背景 由于过度垦荒和
破坏植被 ,引发“黑风暴”。
2.有益尝试 (1)发展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
(2)制定了一系列 保护耕地 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
农业新技术,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名师点睛 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或政策法规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为各
我国热带经济作 地处热带,热量和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
物生产基地
降水丰富
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
条件
量大
考点演练
(2018·江苏卷,21~22改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 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 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下图为“2016 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透析学案:《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透析学案:《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条件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知识点拨] 美国中央平原与我国东北平原农业发展优势区位条件对比相同,①气候温暖湿润;②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③均有大面积黑土,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⑤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⑥市场广阔不同,美国中央平原科学技术先进;中国东北平原劳动力充足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概念及类型: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如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混合农业带等。

2.目的: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方法点拨] 图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背景:农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引发了一系列严重恶果。

如20世纪30年代的“黑风暴”。

2.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对策(1)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

(2)政策法规:如限耕政策、休耕政策、补贴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

(3)耕作技术:如保护性耕作等。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人文要素两大方面,在自然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发展,如政府政策、科技进步带动良种的研发等。

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同,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1.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影响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1.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7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7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07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向解读】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3.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命题热点突破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因素(1)一个概念——农业区位的含义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两大类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

(3)区分区位因素不同表述方式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③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

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2.农业区位选择(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农业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用地。

(2)对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①从自然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其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②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1.(2016·高考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知识梳理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1.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资源短缺;(2)盐碱地、涝洼地占有较大比例;(3)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类型。

二、区域农业布局1、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跟踪训练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甲)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1~2各题。

1.据图推断乙地( )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2.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4.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政策B.交通C.市场D.劳动力5.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澳大利亚D.日本下图为东南亚地区加里受丹岛略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一、典题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近几年,五常大米,“天价”“掺假”等市场乱象频遭曝光。

调查发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最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 000万吨。

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

此外,所谓的五常“调和米”催生了“拼缝”行业。

不少五常市的“能人”从外地收稻,转手卖给加工企业,利润十分可观。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

2、据图结合所学,推断东北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试分析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4、有人提出通过扩大五常大米的种植规模可以减少市场造假行为。

你认为扩大五常大米种植规模是否可行,并阐述理由。

5、如果你是当地领导人,为了规避五常大米的造假行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 (1)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3)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

(4)可行。

理由: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科技投入较低,扩大种植规模的潜力大。

不可行。

理由:气温偏低,只能一年一熟,扩大种植规模的潜力不大;区域环境承载力有限。

(5)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法制管理;提高防伪技术,加强信用监管;加强对五常水稻种植的科学指导,努力建设全程可追溯体系;在水稻的种、收、卖等环节全面增加透明度。

二、知识归纳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1、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一、典题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20年我国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下图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1)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3)由材料二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1)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3)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

(4)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解析:(1)甲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2)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方面分析。

(3)根据表格可知,粮食消费既包括总消费量,也包括人均消费量。

人均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

(4)粮食问题的解决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

二、知识归纳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还比较低。

(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解析总结计划思路

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解析总结计划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分析思路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分析思路一、典题示例典例: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黑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适合在我国大多数一般玉米种植区种植,种植方式与一般玉米基真同样。

黑玉米拥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市场价格远高于一般玉米。

我国吉林省松原市发展了黑玉米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特点家产链,接踵开发了鲜食黑玉米、黑玉米酒等产品。

资料二以下图为松原市所在地区略图。

与江苏北部地区对比,松原市引种黑玉米的有益自然条件有哪些?简述松原地区发展黑玉米特点家产链的踊跃意义。

试为松原地区黑玉米种植业的可连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夏半年白天较长,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有益于糖分累积;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壤肥饶。

有益于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有益于带动相关家产发展,增添农产品附带值;有益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1/13实现绿色生产,提升黑玉米质量;延长家产链,提升产品附带值;发展科技,提升单产;增强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

分析:(1)与江苏北部地区对比,松原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夏天白天较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较大,有益于糖分累积;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壤肥饶。

(2)松原地区发展黑玉米特点家产链,可以促进农业增效,有益于带动相关家产发展,增添农产品附带值,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3)松原所在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生产拥有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但与发达国家对比,还需要从培养良种、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规模、保护生态和恢复黑土肥力等方面做出努力。

二、方法讲解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发展地区农业的一般步骤:第一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要素,确立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而后依据地区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地区农业。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含解析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含解析中图版

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概况(1)图中山脉: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2)平原: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

(3)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①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

②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什么]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现如何]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分析思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有关。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盐碱化、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怎么办]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主要从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

高中地理寒假知识点复习: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高中地理寒假知识点复习: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高中地理寒假知识点复习: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5.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6.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7.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8.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4.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6.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实行清洁生产。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环境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农业
5.控制工业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6.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7.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知识点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主要农业带: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跟踪训练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土地集中连片。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3.东北平原耕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特点是()A.玉米:由南向北减少。

B.春小麦:由南向北减少。

C.水稻:只分布在盘锦地区。

D.大豆:由南向北减少。

1. A2. D3. A【解析】1.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但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甲地优势为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确定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般步骤一、典例引领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表,回答(1)~(2)题。

(1)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B.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C.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C.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风沙危害,发展绿洲农业(1)B (2)C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长,与平均产量下降无关;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导致亩产量下降;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耕地面积增加,降水减少,出现旱灾的可能性大,不会是水灾,水旱灾害可能是某一年下降的原因,不会是20年来的主要原因;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与多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无直接关系。

第(2)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耕地面积增加,林地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粮食亩产量下降,所以不能再用扩大耕地的面积的方法;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表中降水量,这里是半湿润地区,不是沙漠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二、考点透析确定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般步骤(1)判断农业类型及特点:通过地图、景观图、地理位置或景观文字描述等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从而了解其生产方式、特点。

(2)确定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若已知该区域农业位置及类型,可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发展方向;若依据材料无法准确判断其类型,则根据已知条件,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及农业发展的历史情况,来综合判断问题所在。

(3)根据问题确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了解该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是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核心。

例如,黄淮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导致中低产田分布广泛,因此其发展方向则是注重中低产田改造。

三、题组训练下图是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技术改革B.气候C.市场D.交通2.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B.地形C.光热资源D.水资源1.A2.D【解析】1、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在扩大的过程中是逐渐向北的,说明水稻逐步适应了更低温度条件,这主要得益于水稻品种的改良。

2、新疆与东北处于同一纬度位置,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北属温带季风气候,其主要差异在降水。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3~4题。

3.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区为乳畜业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3.C4.D【解析】试题分析:3、读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可知:①图畜牧业和种植业都占较大比重,且商品率高,应是混合农业;②图是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低,应是水稻种植业;③图是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应是大牧场放牧业。

故选C。

4、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与①地区混合农业不同;②地区不适合发展畜牧业,应为水稻种植业;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外③地区的生态环境,③地区应是大牧场放牧业,因此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某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

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

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A.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B【解析】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说明产量大;“普通”脐橙价格低却滞销,说明这种脐橙品质较差,综上选B。

6.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6、C【解析】结合上题,注意题干“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供不应求”,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就需推广良种。

选C。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钠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句返回温州。

据此究成7~8题。

7.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7、C【解析】海南纬度低,光热充足,高产,种植利润大。

8.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8、D【解析】每年5—8月,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光热充足,海南种瓜无优势。

其它时节海南的光热优势较我国其他地区较明显。

唐代《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1957年,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种茶的地形须选择在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

历经多次失败后在青岛太平山麓试种茶苗成功。

目前山东海滨地区青岛市、日照市是山东省绿茶最主要生产基地。

图3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四大茶区中,生长年限长的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A. 华南茶区B. 西南茶区C. 江南茶区D. 江北茶区10. 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土壤D. 水源11. 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A. 受海洋影响,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B. 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更适宜茶树生长C. 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D. 茶树品种更优良,种茶技术更先进【答案】9. B 10. A 11.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要熟悉茶树的生长特性,结合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影响茶树的主要因素。

9.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且自然条件不利于人类活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少,保存古茶树最多。

10. 茶树是亚热带经济林木,不太适宜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生长。

如果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种植,需要特定地区的小气候满足其冬季越冬的温度条件,所以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

11. 茶树对热量要求比较高,沿海地区冬季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气候相对温暖。

所以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

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

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

)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使得,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解析】(1)首先明白农业生长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等,结合材料提示,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量大。

(2)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可知地势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涝危害危险,土层深厚且疏松,便于茉莉根系发育,离河较近,便于灌溉,满足生长旺季时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3)此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和“横县集聚众多的茉莉花茶厂”是由区别的,同时再结合图中横县的地理位置,横县县域集聚众多的茉莉花茶厂的原因主要从原料、质量、交通、基础实施等条件分析。

(4)问题①,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美国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说明早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

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解析】(1)该题从囟虫的生活习性人手,结合当地湖泊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结合题中关键字“卤虫生存于高盐度海域”可知大盐湖属于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丰富的盐分并在湖泊中累积,使得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于卤虫生长繁殖;题中关键字“以藻类为食”可知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