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制度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5篇)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为了提高公司资金的质量、防范和降低资金的管理风险,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我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制度。
1、公司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从整体上控制资金运作中的风险。
2、制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主要包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贷款发放比例进行贷款发放,加强内部信息控制,实行空间隔离和门禁制度,严防重要内部信息泄露;前台和后台部门应独立运作等。
1.内部控制原则(1)有效性原则。
通过科学的内控手段和方法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维护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1)独立性原则。
公司各部门和岗位职责保持相对独立。
(3)相互制约原则。
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设置权责分明、相互制衡。
2.内部风险控制架内部风险控制架构是公司为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建立的涵盖公司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顺序递进、权责明确、严密有效的三道监控防线。
第一道监控防线:由各部门经理负责,部门全员参与,根1据公司经营计划、业务规则及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流程及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分别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对关联部门及岗位进行监督并承担相应职责。
各部门指定专人作为本部门的兼职风险控制管理员,配合部门经理和公司监察稽核部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和监察工作。
直接参与贷款发放、电脑系统、财务会计等业务的重要岗位,要尽可能设置双岗,属于单人单岗处理的业务,要强化后续的监督机制。
在关键部门和重要业务之间要有书面凭据的传递制度,相关人员要在书面凭据上签字。
实行双人负责的制度,出现问题,部门经理和具体经办人均要承担责任。
第二道监控防线。
公司总经理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和实施控制措施。
第三道监控防线:在董事会领导下,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掌握公司整体风险状况。
风险控制委员会定期审阅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及相关文件,并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完善,确保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同步进行;在特殊情况下,在上报董事会同时,可以对公司业务进行一定的干预。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风险的威胁与日俱增。
为了及时发现、防范和处理各类安全风险,保障组织的安全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所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部门、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管理部门、系统开发部门、系统维护部门、运维部门等。
三、安全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将安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1.高风险:指一旦发生,可能对组织的业务运营、资产安全或人员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
如关键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网络泄露重要数据等。
2.中风险:指一旦发生,可能会对组织的业务运营、资产安全或人员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的风险。
如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网络系统长时间不可用等。
3.低风险:指一旦发生,可能会对组织的业务运营、资产安全或人员安全造成轻微损失的风险。
如员工个人电脑病毒感染、内网密码泄露等。
四、安全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评估:对各类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等因素,并确定其风险级别。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的级别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高风险,要设立专门责任部门,定期演练应急处置方案,提供安全培训等;对中风险,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系统维护;对低风险,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3.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事件的报告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做好风险跟踪和风险控制。
4.风险应急处理:对于高、中风险的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减少损失,修复受损系统,避免风险蔓延。
五、工作职责1.安全管理人员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及时报告并处理安全风险。
2.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风险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的合理管控。
3.全体员工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养,遵守安全制度规范,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6篇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6篇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1)(一)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以达到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和政策(1)公司培训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人员分层化、方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培训政策。
(2)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和脱产外出培训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员工通过突出的业绩和工作表现获得激励性培训和发展机会。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正式员工。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第四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
(1)知识培训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挑战所需的新知识。
让员工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基本政策等,是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2)技能培训不断实施在岗员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应用、发挥、提高。
(3)态度培训不断实施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价值观及政治觉悟的培训,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五条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分为员工自我培训、员工内部培训、员工外派培训和员工交流论坛。
1、员工的自我培训。
员工的自我培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
公司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条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公司会尽力提供员工自我培训的相关设施,如场地、联网电脑等。
原则上对员工自我培训发生的费用,公司不予报销。
2、员工内部培训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1)新员工培训。
(2)岗位技能培训。
(3)转岗培训。
根据工作需要,公司员工调换工作岗位时,按新岗位要求对其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4)部门内部培训。
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汇报培训情况。
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3篇)
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和措施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确保业务运作的安全和稳定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行动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1. 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明确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明确责任和权限,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 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影响和可能性,并优先处理高风险事件。
3.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各种检查和审计机制,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避免和发现内部失误和舞弊行为。
4. 业务流程控制:对企业的各个重要业务流程建立控制措施,包括内部审批、流程监控、业务验证和核对等,确保业务的安全和可靠。
5. 信息安全控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
6. 员工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
7. 应急预案和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各类突发风险的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进行定期的演练和测试,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8. 外部监管和审计:与外部监管机构和审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接受其监督和审计,确保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不同的企业和组织,根据其特定的业务和风险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和措施,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基本方向和措施。
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2)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下面将就此进行阐述。
一、风险管理制度建立1. 风险管理目标明确:企业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例如保护企业资产、确保企业顺利运营等。
2. 风险管理责任分工: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3. 风险管理流程规范: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操作。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安全生产是一个企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
为了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保障员工的安全,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
一、风险评估和管理1.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对设备、场所、作业流程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2. 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制定风险预防措施、制定责任分工和安全培训计划等。
二、设备安全管理1. 设备维护:企业应制定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的计划,并建立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设备更新:企业应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3. 设备操作培训:企业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现场安全管理1. 现场巡查:企业应派员对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2. 安全警示标识:企业应在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3. 紧急救援预案:企业应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员工定期进行紧急救援演练。
四、员工安全培训1. 安全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正确使用设备、防护用具的使用和紧急事故处理等方面。
2. 安全知识普及: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如内部通知、宣传栏等,普及员工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五、安全记录和事故调查1. 安全记录:企业应建立安全记录制度,对每次巡查、培训和事故进行记录,以备查验和分析。
2. 事故调查:企业应建立事故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风险管控责任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要重视安全生产和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 部门责任:各部门要划定职责范围,确保相关安全要求的履行。
3. 个人责任:每个员工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安全负责,并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和实施这套制度,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背景介绍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分级管控措施和流程的一套制度。
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可以匡助企业识别和预测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目的和范围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该制度适合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涉及所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风险。
三、风险分类和评估1. 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多个类别。
2. 风险评估:对各类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紧急程度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和优先级。
四、分级管控措施1. 风险防范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等。
2. 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风险动态,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3. 风险应急处置:针对各类风险,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流程,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五、责任与监督1. 责任划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责任,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监督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风险报告、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的独立性等,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六、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1. 经验总结与学习:定期总结和分享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
七、附则1. 宣传教育: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2. 风险管理培训: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
风险和预警管理制度
风险和预警管理制度一、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导致组织目标无法实现或者影响组织利益的一种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管风险的过程。
在风险管理中,重要的是要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组织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有应对的能力。
1. 风险分类: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来自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如管理层失误、员工操作失误、技术失败等;外部风险则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竞争、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
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组织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的,以便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和控制。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在识别、评估风险后,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减少或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轻风险事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等方式。
4. 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持续监测和评估风险的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组织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通过风险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二、预警管理预警是指提前识别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或减轻其影响程度。
预警管理是指组织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从而降低潜在的损失和风险。
1. 预警机制建立:组织在建立预警管理制度时,需要确定预警对象、预警依据、预警时机和预警措施。
在确定预警对象时,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源,明确预警的内容和范围;在预警依据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以及搭建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预警时机则是指何时启动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警措施是指在预警发出后,组织需要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风险三道防线制度
风险三道防线制度一、引言在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中,风险三道防线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框架。
它由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监管机制三个部分组成,旨在全面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
本篇文档将对风险三道防线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风险三道防线制度的第一道防线,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标准和程序。
这一制度要求企业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确保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稳定。
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内外部数据,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2. 风险评估: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潜在影响。
4. 风险监控:持续监测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控制措施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三、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风险三道防线制度的第二道防线,旨在确保企业内部运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能够降低错误和舞弊的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1. 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2.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控制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如审批、核对、授权等,确保各项业务按既定政策和程序进行。
4. 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监控与评价: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评价,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四、外部监管机制外部监管机制是风险三道防线制度的第三道防线,由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实施,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外部监管机制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1. 监管机构: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管理。
这些机构通常具有立法和执法权力,能够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处罚。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急处理等活动。
第三条公司应当树立全员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意识,实行安全生产风险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员工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职责。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二、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公司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风险源、风险性质、风险程度和风险影响范围。
第六条公司应当对识别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按照风险等级进行排序。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库,对风险信息进行归档管理,并及时更新。
三、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监测第八条公司应当针对评估出的高、中风险制定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程度。
第九条公司应当对高风险区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控,确保监控设备完好、准确、可靠。
第十条公司应当定期对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安全生产风险应急处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和应急资源配置。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对发生的安全生产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五、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责任第十五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六条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所属部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
第十七条员工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是指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风险分级:根据危险性、风险概率、可能的后果等因素,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等级,例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2. 管控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操作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高风险的任务或作业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
3. 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的职责和权限。
例如,安全主管负责提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制定风险管控计划,班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措施等。
4. 风险评估和监控: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定期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估。
5. 培训与教育: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岗位特点和职责,开展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风险识别和管理的能力。
6. 应急预案:针对高风险的任务或作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可以有效识别和管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的财产安全。
风险管理制度(5篇)
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派副总经理组织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本单位目前无重大危险源)。
3.2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
副总经理协助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公司的风险评审工作。
3.3综合办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控制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____公司的风险根据《公司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综合办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综合办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终审批准。
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本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4.1.5风险评价、分析的范围及职责a.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b.项目的建设应由综合办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c.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丢弃、废弃、拆除、处置与开停车等)风险,应由各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风险管理制度的意义
风险管理制度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多样化,风险管理制度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防范各种经营风险,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从而做到风险的提前预警、快速应对和有效控制。
它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意义1. 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机制,通过对各种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及时识别各种风险并加以分类和区分,从而提升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控能力。
只有做到提前预警和全面识别,企业才能在风险发生前有所准备,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风险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通过对不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为企业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可以根据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3.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如果企业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乃至导致企业倒闭。
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和扩大,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抵御市场变化和风险冲击,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生存空间。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和竞争环境,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和风险,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什么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什么一、风险管理制度的概念及目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而建立的一套体系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和稳定经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企业在遭遇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1. 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的风险管理宗旨和原则,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制定风险管理的总体政策和战略。
2.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管理团队,明确各级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风险管理流程:规定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控和应对等各个环节。
4. 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模型、风险控制技术和风险监测系统等。
5. 风险信息披露和沟通: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披露和沟通渠道,确保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了解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6. 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估: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监督机构或专门委员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计和评估。
7. 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8. 风险管理预案和危机应急预案:制定不同类型风险的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程序,确保企业在遭遇突发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三、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应对,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的安全和稳定经营。
2.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促使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文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灵活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风险预警工作制度
风险预警工作制度一、总则风险预警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为了加强风险预警工作,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企业应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风险预警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
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
2.各部门应设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的风险预警工作。
风险管理小组由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和专家组成。
三、风险预警流程1.信息收集:企业应建立信息收集机制,收集与企业风险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运营等方面的信息。
2.风险分析:对企业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
3.风险预警: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制定预警信号和预警指标。
4.风险应对:针对预警信号,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等方式。
5.跟踪监控: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跟踪监控,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四、风险预警机制1.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
2.企业应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明确各类风险的预警指标和阈值。
3.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指标和阈值,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
4.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短信平台或其他通讯工具,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
五、风险预警工作制度1.企业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为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依据。
2.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预警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3.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和层级之间的信息畅通。
4.企业应加强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风险预警工作的专业水平。
5.企业应定期检查和评估风险预警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优秀3篇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优秀3篇风险管控管理制度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项目运作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股权投资业务是指使用资金对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类业务。
第三条风险控制原则公司的风险控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股权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2)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5)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6)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控制组织体系第四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公司应根据股权投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风险控制工作纳入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之中。
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共分为五个层次:执行董事、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部、业务部。
第五条各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执行董事职责:(1)审议批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基本制度,决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听取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报告;(2)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基金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30%】的股权投资项目;(3)决定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4)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服务风险防范制度
服务风险防范制度一、背景介绍服务风险防范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二、服务风险分类1. 安全风险:包括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网络攻击等可能导致客户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2. 服务质量风险:包括服务延迟、服务中断、服务不稳定等可能导致客户无法正常使用服务或者服务质量下降的风险。
3. 人员风险:包括人为失误、员工不当行为等可能导致服务异常和客户投诉的风险。
4. 外部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政策法规变化等可能对服务产生影响的风险。
三、服务风险防范措施1.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a.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等措施。
b.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修复和升级系统,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c. 培训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和机密性。
2. 服务质量风险防范措施:a. 建立健全的服务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异常和故障。
b. 定期进行服务性能测试和优化,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c. 设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3. 人员风险防范措施:a. 严格落实员工准入制度,加强对员工背景的调查和核实。
b. 建立员工行为规范,明确禁止违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c.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4. 外部环境风险防范措施:a. 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适应。
b.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c. 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外部环境风险。
四、服务风险防范流程1. 风险评估和识别:a.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服务风险。
b.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
2. 风险控制和预防:a. 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各类风险研判制度
各类风险研判制度
各类风险研判制度是为了应对不同领域和行业面临的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防,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研判制度:
1.财务风险研判制度:这种制度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企业在财务方面面临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财务风险的研判通常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市场趋势的预测以及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等。
2.投资风险研判制度:这种制度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投资风险的研判通常包括对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市场分析、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等环节,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收益。
3.生产风险研判制度:这种制度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如设备故障、质量问题、生产安全等。
生产风险的研判通常包括对生产流程的监控、设备维护、质量检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等。
4.市场风险研判制度:这种制度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如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价格波动等。
市场风险的研判通常包括对市场趋势的分析、竞争状况
的调查以及价格预测等环节,以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
5.法律风险研判制度:这种制度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企业在法律方面面临的风险,如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法律合规问题等。
法律风险的研判通常包括对法律环境的分析、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合规制度的制定等。
这些风险研判制度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并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改进。
通过科学的风险研判,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报告制度
风险报告制度引言概述:风险报告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制定并实施的一套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企业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的风险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风险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建立风险报告制度的步骤、风险报告制度的执行、风险报告制度的监督和改进以及风险报告制度的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风险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1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通过建立风险报告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1.2 促进风险评估和管理:风险报告制度可以匡助企业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3 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可以使企业在发生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损失。
二、建立风险报告制度的步骤2.1 制定风险报告制度的政策和目标:企业应该确定风险报告制度的政策和目标,明确风险报告的范围和内容。
2.2 设计风险报告流程和程序:建立风险报告制度的流程和程序,包括风险报告的采集、分析、评估和汇报等环节。
2.3 培训员工并建立监督机制:对员工进行风险报告制度的培训,建立监督机制确保风险报告的及时准确。
三、风险报告制度的执行3.1 定期采集风险信息:企业应该建立定期的风险信息采集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信息的获取。
3.2 分析和评估风险:对采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
3.3 及时汇报和应对风险:在发现风险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风险。
四、风险报告制度的监督和改进4.1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风险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4.2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风险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4.3 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确保风险报告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五、风险报告制度的效果5.1 降低企业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
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制度是组织内部的一系列规则和程序的总称,它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运作的复杂性增加,各种制度风险也逐渐出现。
本文将探讨制度风险的概念、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提供思路和建议,帮助组织应对和防范制度风险。
一、制度风险的概念制度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制度设计、实施和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可能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或丧失机会的风险。
制度风险主要表现为规则不合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决策失误、信誉受损等不良后果。
二、制度风险的类型1.规则风险:指组织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如规定不明确、冲突、矛盾等,导致实际操作出现困难和争议。
2.执行风险:指组织内部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和落实机制,导致规定无法有效执行或被规避。
3.信息风险:指组织内部信息收集、传递和处理的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信息泄露。
4.文化风险:指组织内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规范规则不符合要求,导致制度运作不正常或引发不良行为。
5.技术风险:指组织内部技术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崩溃等风险。
三、制度风险的防控措施1.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合理、明确、适用的规章制度,并经常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变化。
2.制度执行的监督与落实: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及时纠正,激励有益的行为,惩戒不良行为。
3.信息收集和分析:加强对内外部环境的信息收集,建立信息快速传递和处理的机制,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文化塑造与管理:加强组织内部文化建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员工对制度的重视度和遵守度。
5.技术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加强对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控措施,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和业务运作安全。
各类风险研判制度
各类风险研判制度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导致损失或不确定性的事物或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各个领域中,例如金融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这些风险,各类风险研判制度应运而生。
一、金融风险研判制度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和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风险。
为了预测和应对金融风险,各国金融机构建立了各种风险研判制度。
其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
金融风险评估的核心是对各种金融产品和交易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测度。
这包括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股票市场的波动率评估、以及市场操纵和欺诈等非法行为的风险评估等。
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研判各类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则是针对已经评估出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避。
金融机构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同时,他们也会采取风险转移的手段,例如购买保险和通过交易对冲等方式进行风险分散。
二、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安全风险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许多机构和组织建立了安全风险研判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
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特定区域、场所、活动或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
这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运用专业的安全知识和技术工具,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防控是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减轻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这可以包括物理安全措施、技术安全措施、人员培训和管理措施等。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安全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应急响应是指在安全事件发生后,迅速做出相应的应对和处理。
安全风险研判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任务。
这样,在面临突发安全事件时,相关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风险。
三、环境风险研判制度环境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所引发的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源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制度第一章目标和原则第一条公司制定本制度旨在保护特定客户资产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特定客户资产业务的规范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防范利益输送及其他有损害特定资产客户利益的行为。
公司特定资产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公司特定资产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管理合同规定;确保特定资产的稳健运行和受托财产的安全完整,防范和化解风险,防范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行为,确保公平对待公司所管理的各类资产。
第二条特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司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签署资产管理合同,忠实履行合同义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运作应与资产管理合同和委托人的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度相一致,充分依据资产管理合同规定构建投资组合。
健全性原则风险控制必须覆盖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级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经营环节。
独立性原则公司设风险控制委员会、督察长和监察稽核部,各风险控制机构和人员具有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负责对公司各部门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察和稽核。
防火墙原则特定资产管理部应与公司各机构、部门和岗位保持相对独立,公司自有资产与公募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等各类不同资产的运作应当严格分离,分别独立运作。
公平原则公司应当恪守职责、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杜绝利益输送行为,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在公平的基础上使特定客户资产的投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公司既有的行政、系统、研究资源,同时防范公司其他资产向特定客户资产输送利益,保证公平对待各类投资者。
第二章公司内控风险控制架构与流程第三条公司设风险控制委员会。
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监察稽核部总监、市场部总监、金融工程部总监和基金运营部总监组成,总经理任风险控制委员会主任。
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内控制度并执行;对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和隐患进行研究并作出控制决策;负责听取各部门风险情况汇报,对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部署相关的风险解决方案。
第四条公司设督察长。
督察长负责组织指导公司监察稽核工作。
督察长履行职责的范围,应当涵盖基金及公司运作的所有业务环节。
督察长对董事会负责,对基金运作、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及遵规守法情况进行内部监察稽核。
督察长定期独立向中国证监会及全体董事提交监察稽核报告。
第五条公司设监察稽核部。
监察稽核部具体负责公司内部的监察稽核工作,就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独立地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及建议职能,对总经理负责,并协助督察长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应根据公司经营计划、业务规则及各部门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及风险控制制度,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七条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内控流程:自上而下:即通过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督察长、监察稽核部、各业务部门直至每个业务环节和岗位的风险工作理念和要求的传达和执行的过程。
自下而上:指通过每个业务岗位及各业务部门逐级对各种风险隐患、问题进行监控,并及时向上报告、反馈风险信息,实施风险控制的过程。
第三章特定客户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种类第八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过程中与其他委托资产共有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
第九条特定资产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的风险包括:1合同管理风险:在资产管理合同的签订阶段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
包括: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评估风险,资产管理人未能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向客户说明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投资工具的运作市场及方式而产生的风险。
合同约定不明的风险委托双方因投资管理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产生争议或纠纷所产生的风险;违约风险:指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违反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以及因委托人提前解约赎回而产生的风险;2法律风险:由于违法违规或对决策、经营、操作的合法合规性评估失误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以及因对上述失误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处理失当而可能扩大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1)违规承诺收益或承担损失;(2)进行有损委托人利益的异常交易、不正当交易等;(3)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的证券交易活动3流动性风险:资产组合无法在要求的时间内在没有冲击成本的前提下变现的潜在风险。
4道德风险: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第四章特定资产管理基本的风险控制机制第十条公司将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岗位分离制度,确保特定客户资产业务内控的有效性,防止出现职责不清、利益输送以及信息失密等风险:公司成立专门的特定资产管理部,专门负责特定客户资产相关业务的投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其专户投资经理不仅应与公募基金的办公区域严格分离,而且不得与公募基金经理相互兼任;涉及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前台部门(研究、投资、交易、金融工程部等)和后台部门(基金会计、IT系统支持等)岗位必须严格分离,并拥有相互独立的向公司管理层的汇报渠道;监察稽核部负责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监察稽核工作;为确保相关岗位能够充分物理隔离,公司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设立必要的防火墙制度。
第十一条公司特定资产与公司自有资产严格分离,并设立独立账户进行管理;公司管理的其他公募基金与特定客户资产的委托管理资产也分别设立账户,以确保其他委托财产与特定客户资产资产管理业务相互独立;第十二条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息应严格保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特定客户资产委托人事先同意外,不得进行公开的信息披露;通过独立的投资电脑系统和系统授权限制,做到特定客户资产业务与公司管理的其它委托财产在信息上的相互隔离,避免利益输送;公司员工与公司签订保密合同,并受到公司内控制度、监察制度的制约,负有严格的保密义务;因工作变动需离开公司的,应签署《离职承诺》,保证保守公司及委托人的商业秘密。
第十三条公司制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专职人员行为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必须诚实守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委托合同的要求,禁止利益输送、违规承诺收益、不正当交易以及泄露客户秘密等行为的出现,避免道德风险。
第十四条监察稽核体系独立于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研究、投资、交易、会计、运营等体系,由监察稽核部对特定客户资产投资业务中出现的违反法规、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及委托合同规定的风险行为,进行日常监控和监察稽核,并要求有关部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监察稽核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汇报有关风险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第五章特定资产业务各特定风险的防范措施第十五条公司按照《深圳源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风险控制制度》规定的相关措施来防范特定资产管理与其他投资组合相同的风险。
第一节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第十六条在资产委托合同签订阶段,公司通过以下措施来防范:公司通过“投资者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客观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并通过“风险声明书”向客户揭示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投资工具的风险,以防范因风险评估失误产生的风险。
公司、资产托管人、资产委托人各自签订“自律申明书”,申明不在特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承诺返还资产管理费或托管费、承诺收益、利用所管理的其他资产为资产委托人谋取不当利益、在证券承销和证券投资等业务活动中为资产委托人提供配合等公司市场部会同监察稽核部严格审查资产委托人的资料和委托资产来源,确保资产委托人资料的真实性和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确保委托资产的合法性,避免来源不当的资产从事反洗钱活动;由资产委托人签订“承诺书”,承诺资料的真实性和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并承诺不向资产管理人索取商业贿赂。
第十七条公司监察稽核部负责对资产委托合同内容的管理:公司参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司的标准合同,在资产管理合同中尽可能将全部问题进行明确约定,避免出现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事项。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当出现委托人变更或提前解除管理合同部分或全部撤回委托资产的情形时的双方的权利义务。
在合同中约定双方对合同条款理解出现分歧时的解决方式。
资产管理合同在签订之前必须由公司监察稽核部法务人员进行合规审核。
公司按照法定时间将签订的资产管理合同报证监会备案,并对合同任何形式进行变更、补充的,在规定时间内报证监会备案。
第十八条在资产管理合同履行阶段,由理财顾问和金融工程部对投资过程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进行监督。
对发现不符合合同约定投资要求的,可以向投资决策委员会建议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及时作出调整,以符合合同约定。
第二节投资相关风险的的防范措施第十九条特定资产与公司管理的其他财产共享客观化的研究平台,研究员调研成果和研究报告,必须同时向基金经理和专户投资经理报告,防止因研究报告提交的时间不同造成不公平对待各类资产。
第二十条公司实行三级配臵,清楚地划分专户投资经理、产品经理和行业投资经理的职责,通过层层配臵,分散投资,有利于减少非系统性风险,保障特定客户的利益。
第二十一条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实行回避制度。
即议题为公募基金事宜时,负责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须回避;议题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事宜时,公募基金的相关管理人员须回避;第二十二条督察长可列席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对相关投资决策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提示;监察稽核部对投资决策流程和执行程序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专户投资经理应依据委托合同和投资决策委员会资产配臵决议,在规定范围内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对超过权限的投资必须上报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批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四条公司从系统上严格限定投资交易权限,专户投资经理只有在各个组合之间进行配臵的权限。
组合经理只有在组合内进行行业配臵和选择投资品种的权限;专户投资经理和组合经理享有特定的交易权限,其他任何人均无此权限。
第二十五条专户投资经理、组合投资经理在不违反合同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的前提下独立进行投资,其他任何人包括公募基金经理、公司管理人员以及客户均不得干涉投资。
第二十六条特定资产管理投资人员和公募基金投资管理人员也不得就各自的配臵计划互相交流。
第三节交易阶段的内部控制机制第二十七条公司实行集中交易制度,所有投资必须根据集中交易制度的规定在集中交易室完成,投资指令通过交易系统以电子指令形式下达,由集中接单员审核无误后分发给相应的交易员,各交易员之间独立操作,不得沟通各自的交易内容。
第二十八条在交易系统中针对不同的专户设臵独立的帐户,有独立的股东代码,并对不同的专户进行独立的交易流水记录和持仓记录。
第二十九条基金运营部对于交易系统的权限严格设定,只有经过批准的专户投资经理和组合投资经理才可以下达买卖指令。
第三十条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平投资机制,实现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公平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