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和消化角度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缺少 必要 的制度安排 ,
现行 的一些 国际化 经营 ,跨 国并购 的法律法规 只有 一个框
债务重组 缺乏科学操作规 范 , 市场 秩序发育不 完善 , 理} 管 昆 乱, 内控制度不健 全 ; 会计 信息失真 , 评估体 系不严密 ; 相关 的法律法 规建设滞后 ; 借企业 改组之机 中饱 私囊 、 非法 侵 占 国有资产 以及地方政府强制企业 “ 拉郎配” 甚至权钱交易等 、
等。然而 , 其深层原因无外乎在放权 让利 的过程 中企业 经营
一
、
世 界竞争 环境
者获得的剩余索取权缺乏 与之相对应 的监督机制 , 更进 一步
企业要在 国际化经营中取得成效 , 首先要 了解全球竞争
地讲 , 国有资产 自身 固有体制弊端—一 所有者主体缺位——
导致的对国有企业有 效监督 的缺乏是 国有资产流失 “ 悲剧 ”
力 。此外 , 多公司 已经通过世界品牌战略获得了成功— — 许 日本 电子企业仅 仅是其 中的部分例子 。对许多人来说 , 世界
2 . 外部市场风险
中国的市场 化改革仅仅处 于初级 阶段 , 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的经验十分有限。国际性 的跨 国企业必然是规模 足够大 , 历史足够长 , 具有完善 的治理结构和充沛的市场份额的资本
中国 企业 要 真 正实 现 国 际化 , 先 要 明 确 企业 发展 和成 长路 首
种压力 的影响。 此外 。 同时建立全球影响力和效率 、 本地差异 化 与响应的需求也要求公司去寻求另外一种重要 的优势 。即
世界范 围内的产 品创新及应用推广 。在某个市场上得到普及 的产 品创新可能会加强公司在另外一个市场上的竞争力 。 在
福耀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福耀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主要从企业概况、战略实施和实施保障三方面进行分析。
在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福耀集团的国际化历程及战略是国内汽车玻璃行业甚至其他行业借鉴的榜样,具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福耀集团;国际化战略;国际直接投资一、福耀集团概况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耀集团”)成立于1978年,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公司。
历经25年的国际化发展,目前福耀集团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25%,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
福耀集团的国外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43.05亿到2018年的83.12亿,稳步递增且符合预期。
目前主要的国际市场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俄罗斯。
福耀集团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在境外设立了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子公司,其中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在美国俄亥俄州、德国;销售子公司的数量最多,分别在美、日、德、韩、俄以及中国香港;制造工厂包括浮法玻璃和汽车玻璃制造工厂,浮法玻璃制造工厂设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汽车玻璃制造工厂设立在美国、德国、俄罗斯。
在国际市场上,福耀集团取得了世界八大汽车厂商的认证,成为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现代、菲亚特、沃尔沃、路虎等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玻璃供应商。
二、福耀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保障(一)品牌优势福耀集团的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1.产品质量据粗略统计,福耀集团与国内各大品牌汽车均具有合作关系,汽车玻璃供应量占全国总供应量的近70%,获得了中国GB9656以及中国3C标准的认证,产品商标是截至目前中国汽车玻璃行业中唯一的驰名商标;另外,多年的产品出口使福耀集团的产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所有产品均得到欧共体ECE标准、美国DOT标准和澳大利亚SAA 标准认证。
2.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根据福耀集团近几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福耀集团致力于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
《管理评论》书评
书评——《管理评论》第四期最近阅读了我们正略钧策的内部刊物- 《正略钧策管理评论》第四期,是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们共同编写的一期刊物,记录了合伙人对6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感悟、体会和一些想法,全书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分析了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的变化、发展以及变革,并从管理咨询的角度给出了经过最近一轮经济危机洗礼后的中国企业一些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书内容丰富、指导性强且有针对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能力提升书籍。
在这一期《正略钧策管理评论》上,共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是战略观察、管理艺术、人力资本、营销策略和聚焦房地产,共计28篇典型文章。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经过金融危机影响后所遇到的一些危机、困难和一些普遍的问题,并通过一些案例和佐证提出了解决方法供企业参考,而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部分战略观察加以评论。
战略观察是以宏观的角度总结国内外企业的经验并以作者独到的见解和分析提出了中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要素:创新、内部控制、借助外脑。
首先,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这一发展,因此,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需要不断的进行产品、组织、制度的创新才能持续发展和避免被淘汰。
企业应将创新定位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去。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竞争的参与,企业制度创新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管理创新的前提,有效的制度和管理创新体制将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而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也逐渐成为企业标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长期发展中一直需要关注的体系,文中详细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点,包括: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和问题,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发展的阶段。
最后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确立战略发展目标、流程再造、组织架构、进行人员培训、策略的制定、以及进行财务咨询等。
借助外脑咨询有助于帮助企业从专业的角度看问题,将企业的目光提升至宏观高度,制定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制度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制度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可以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培养创新文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制度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1. 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制度创新是指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变革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
通过制度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化流程设计,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在同等资源下能够获得更高的产出,提高生产力。
2. 制度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在市场上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优势往往源于企业独特的制度创新。
以互联网公司为例,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通过制度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 制度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传统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制度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制度创新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和创新。
通过制度创新,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可以不断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推动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机制,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5. 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制度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科学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更好地监控和控制生产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
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A %度 的建设 ,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 制度及 r
实施效果 ,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 展成效 ,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 作 E l 益 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工作 ,其 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 的规 范、创 新 则属于根本的根本 。“ 成功 的企业 在管理制 度实施方 面具有共 同的特 点”,那 就是 规范化 的管理制度 编制或创新 及其实施效 果较其 他企业 成功 ,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创新 和优化 的过程之 中,循环 升级式 地提高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 ,保 持和增强科学 、高效 的企业 管理制度 体系 的运转效能 。也就是说 ,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 中拥有竞争 优势的企 业 ,其 内部的 “ 企 业管理 制度也是具 有较强 的优势 ” ,企业 间如果在 同一产品 ,在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 劣之分 ,一定是企业 间在整体 企业管理制度的总体表现效果存在差距 ,“ 希望创新 企业管理 形式并 保持竞争优势 ,追求成功的企业高层 管理者 ” ,必须 充分认识 并合理 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 创 新性 的特征及两者 之间 的相互 关系 , 从而保证和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的轨道上实施 ,发 挥其在企业 中
应 有 的地 位 和 作 用பைடு நூலகம்。
性。
( 2 )企业 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管理要有一定的模式 和方法 ,但 不论什 么模式 或什 么方法 , 根据形势的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 ,所 以不可能 是一成不变的 ,即所谓 “ 管理无定式”,一成 不变 的企业 管理模 式和 方 法 ,是 根 本 不 存 在 的 。 ( 3 )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技术 的不断发展 ,利用新技术 的速度大大 加快 ,产品 的生命周期大 大缩短 ,加 之消费 者的消费 水平不 断提高 , 消费结构变化不断加快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 品创新 ,开发 出 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 ( 4 )应 对 市场 竞 争 的 内在 条 件 当前 ,市场竞争 日益激烈 ,企业为 了在激烈的竞争 中求 生存谋发 展 ,就要千方百计地控制成本 ,提高质量 ,增加 品种 ,扩大销售 ,这 就要求企业创建新 的组织机构 ,运用新 的服务和销售模 式 ,采取新 的 管理策略和程序 ,使管理组织能够灵活应变 。 ( 二 ) 企 业 管 理 创新 的 现 实 意 义 企业管理 的创新是有利于企业发展 的一项重要 战略 ,它符合 国家 政策导 向,符合 国际企业 管理 发展 的新 趋势 ,符合 管理 本土 化的要 求 ,符合 “ 人世” 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要 求。总之 ,企 业管理 创新是具有不可低估 的现实意义 的。 二 、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缺陷 ( 1 )对 内部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 国有企业对 内部控制 的认识 存在两种倾 向值得注意 :一是一部分人 习惯甚至满 足于传统 的经营管理方 式 ,认 为 只要 能 够 规 范 化 就 行 了 ,不 必 考 虑 是 否 先 进 。二 是 虽 然 大 家 意 识 到 改革 的必要性 。但容易 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 的重要 性 ,忽视 了控 制 方式 的跟进 和强化 ,这就使公 司的改革 实际脱离 了微观治理机 制 ,这 样 的改 革 始 终 没 有 获 得 实 际 的成 效 。 ( 2)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精神 传统 的企业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压制 人和 约束人 ,而不 是引 导人和激发人 ,中国现在大多数企业仍然如此 ,企业在科 研开发 和技 术创新方面 的能力严重不足 ,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导致 企业无力进 行管理创新 。同时,企业 家的思维求 同心常 常扼杀创 新 ,企业文 化既 不建设也不健全 。 ( 3 )监督机制 不健全 ,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有很多企业 的监督评 审仅仅依靠 内审部 门来 实现 ,而有 些企 业 的内审部 门隶属于财务部 ,与财务部 同属一人领导 ,内部审计在形 式上就缺乏应有 的独立性 。另外 ,在 内审的职能上 ,很 多企业 的内部 审计工作仅仅是 审核会计账 目,而在 内部稽查 、评价 内部控制是 否完 善和企业 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 的效率等方面 ,却 未能充分发挥 应 有 的作 用 。 三 、企 业 管 理 创 新 的 几 点 建 议 及 解 决 办 法 I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企业 的发展 ,一般都会 经历较 为 曲折 的过 程。 “ 但要取 得成 功 , 其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必须不断 追求管 理制度 的规范与创 新”,企业 的
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可编辑版】
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制度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创新为条件。
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两个方面。
制度全新对于企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新经济迅猛发展,这使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着根本变化,也使企业间的竞争体现出创新战、速度战、质量战、服务战的全面竞争。
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高科技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工程机械行业同样如此,一些国际工程机械大公司已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监控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对产品安全、节能、工作装置操作、工况状态、故障自诊断、不解体检测进行控制和报警,这种智能化产品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舒适性、安全性。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但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反作用表明,当制度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时,就发挥其正功能,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为合理的社会制度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使有效率的社会组织快速形成,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障,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当社会制度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时,它就能发挥其负功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这是因为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不能促进有效率的组织形成,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而就必然要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只有进行变革,才能对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进行创新,从而使之适合社会的发展。
企业也是如此,面对这种迅猛发展的经济趋势和技术趋势,我们国内企业在研究、利用高新技术上才刚刚起步,在观念上、技术上、产品上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种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手段等诸方面全面创新,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国产工程机械水平,发展壮大国有企业。
中国企业创新国际化的三种模式
新国际化一直以来是中国企业实现技术追赶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宏大战略的提出,更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和经营提供了有力的宏观环境。
然而,后发经济体在国际化过程中一直以来都面临市场和技术双重劣势的窘境:一方面,由于地缘因素,远离高端用户和主流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技术知识落后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差距。
这两种后发劣势长期积累的情况下,打破“后来者诅咒”(Curse to the Late-comer)很难实现。
早期采取OEM形式来引进技术、“用市场换技术”,都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效,不仅导致一部分企业“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追赶怪圈,甚至还出现了“肉包子打狗”的困境,使得部分企业圄于内忧外患的竞争环境中。
后发企业如何实现从技术模仿到技术引领,真正参与到全潘秋玥: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企划杨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卅立:南卡罗来纳大学,副教授创主要采用的是“走出去”模式。
“走出去”的目标,是通过铺点式海外经营实现技术引进。
“走出去”就是中国企业利用成本和劳动力的综合优势,以低承诺、低附加值的“出口”方式为主导,实现其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跨越,在基础生产制造业务领域融入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实现对海外先进企业的技术诀窍和制造经验的学习和积累。
早期的“走进去”主要是通过出口和OEM解决外围、辅助技术问题和生产电、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行业。
通过OEM代工和基础零部件配套的过程,中国企业以“干中学”的方式,不断向OEM的合作方和生产配套的国际型企业学习和积累技术诀窍和制造经验,为其实现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和后期的技术追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企业实践来看,典型的案例是格兰仕。
1992年进入微波炉制造业的格兰仕,投资400万美元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微波炉生产线以及相关技术。
借助跨国公司将产能向中国转移的契机,格兰仕积极承接美国和日本的微波炉配套生产订单。
制度创新的知识点总结
制度创新的知识点总结一、制度创新概念制度创新是指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改革、完善、更新等手段引入新的规则、机制,以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的过程。
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对现有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益。
制度创新既可以是政府的宏观政策创新,也可以是企业组织内的微观管理创新,甚至可以是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非政府实体的制度变革。
二、制度创新的价值1. 解决社会问题:制度创新可以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现有制度的变革和优化,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2. 推动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可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竞争与创新,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3. 提高治理效率: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优化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制度创新的类型1. 政府制度创新:政府在管理、决策、监管等方面出台新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治理效能。
2. 企业制度创新:企业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优化流程、创新技术等方式,提高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
3. 社会组织制度创新: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通过自律规范、组织结构优化、合作创新等形式,推动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4. 金融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促进金融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制度创新的关键1. 综合立体性:制度创新需要兼顾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系统性创新。
2. 有效实施性:制度创新需要落实到各级管理实践中,实现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验证。
3. 摸索适应性:制度创新是一个不断摸索和适应的过程,需要充分尊重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4. 利益平衡性:制度创新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使改革过程中的影响尽可能减少,防止出现社会冲突和阻力。
五、制度创新的案例1. 政府部门推动市场化改革,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推动企业登记、审批等流程简化,降低企业注册资本门槛,推动市场活力的释放。
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扩大经营规模、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变革。
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1. 市场竞争加剧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者。
企业不仅需要与国内竞争对手一较高下,还需要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竞争。
这加大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2. 制度环境的复杂性全球化使得企业经营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不同国家的法律、监管机构、税收政策等等,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影响和限制。
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提高对制度环境的应对能力。
3. 人才竞争的加剧全球化带来了人才的流动和竞争。
有限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稀缺资源。
企业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1. 市场扩大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拓展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客户和销售机会。
拥有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可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实现更快速的市场扩张。
2. 资源整合全球化为企业提供了整合全球资源的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跨国并购等方式,获取先进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 人才引进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国外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
人才的跨国流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观念,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应对全球化的策略建议1. 提高全球视野企业要加强对全球市场的了解,紧跟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
同时,积极构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关系,分享经验与资源,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通过培训和交流项目,提升员工的国际化素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完善国际经营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适应全球化的管理体系。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
自1979年成立以来,海尔集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资本运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资本运营策略的关键因素,旨在分析海尔集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1.1 初创时期海尔集团成立于1979年,当时是一家小型冰箱厂,仅有40余名员工。
在中国家电行业起步阶段,海尔集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不确定性。
然而,海尔集团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迅速崭露头角。
1.2 战略转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海尔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型。
首先,海尔集团调整了产品结构,从单一的冰箱生产扩展到涵盖了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多个家电领域,实现产品线的全面覆盖。
其次,海尔集团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海尔集团加强了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智能家电和互联网家电,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1.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日益饱和,海尔集团开始寻求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
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和收购,海尔集团逐渐拓展了其国际业务版图。
如收购了美国家电巨头GE的家电业务和意大利品牌Candy,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二、海尔集团的资本运营策略2.1 多元化发展海尔集团在资本运营中积极追求多元化发展。
通过投资并购其他企业,海尔集团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以海尔金融为例,海尔集团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和家电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海尔集团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2.2 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海尔集团积极开放与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
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海尔集团实现了资本的有效运作和利润的最大化。
另外,海尔集团还与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和私募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
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纷纷拥抱国际化战略,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许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关系。
首先,国际化战略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进入国际市场,企业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和需求,从而扩大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同时,国际化战略还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一些中国企业通过国际化战略将生产基地搬至东南亚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而提高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其次,国际化战略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进入国际市场意味着企业需要适应不同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和法律制度。
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企业不得不调整产品设计、开发新技术或进行组织创新。
这种创新过程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并为其带来长期的发展潜力。
同时,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或收购,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
然而,国际化战略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首先,进入国际市场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和资金实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业务经验。
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进入国际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
当企业进入陌生的市场时,很可能面临来自本土企业和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从而使企业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和市场份额损失。
此外,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化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因此,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和潜力,同时建立灵活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风险管理措施。
企业应该注重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可以说,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分析_张宏伟
经营管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分析
张宏伟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弓长岭矿业公司铁路运输公司
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 加快鞍钢国际化经营的 进程。 1. 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 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战略。 鞍钢从技 术改选、 技术创新、 装备新建入手, 提升鞍钢设备运行能力。 与世界先 进矿山、 烧结、 高炉、 冷轧等对标, 对鞍钢现有的选矿 、 烧结、 焦炉、 高炉、 冷轧、 镀锌、 彩涂板、 冷轧硅钢、 无缝钢管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从而 焦化、 炼铁、 炼钢、 连铸到轧钢工艺装备全部达到国内同行业领 使矿山、 先水平, 确保生产稳定高效; 健全供销管理体系,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 确保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能力;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 实施 “走出去” “借船 战略, 打造国际鞍钢。 关注出口战略, 实行 出海, 联合出口” 的战略, 以进代出, 以市场换市场, 使产品和贸易国际 化, 开辟劳动相对密集、 核心技术相对稳定、 以资源开发为主, 发挥技术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以经营为主, 出资形式多样化, 优势, 直接投资、 国外收购( 资源、 生产和销售基地) 与跨国兼并结合, 优势互 实现双赢, 全球化布局, 异地化运营, 海外上市。 实施贴牌互置, 借 补, “贴牌” 助于各自企业的品牌、 商标、 信誉等, 互为 制造和经营, 以品牌建 立广泛的市场同盟体, 实现共同开发市场共享市场利益。 实施保龄球 战略, 恰当地击中关键一个球瓶,就会撞倒一大片其他球瓶。鞍钢要占 — — —“第一 领整个目标区域市场, 首先攻占整个目标市场中的关键市场 。利用这个关键市场的巨大辐射力来影响周边广大市场, 以达 个球瓶” 到占领大片市场的目标。 3. 发挥比较优势战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对 中国企业包括鞍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市场竞 市场 争内容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对手的变化对鞍钢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环境越来越复杂, 生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竞争压 力越来越大;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对新产品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竞争内容越来越复杂, 其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强 。 因此, 利用波特教授的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 钻石模型, 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产品来衡量) 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 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 较优势 。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支点, 是中国企业包括鞍钢全球化运 。“无利不为、 营的基本依托, 是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定位的基础 无内 , , “先易后难, , 不外” 立足国内, 以母国为基地 逐步升级 ” 全球化布局 ( 跨区域、 多基地、 国际化) , 发展跨国企业, 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 构建 优化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由简单一体化到多角化发展, 提升多角化经营 档次, 不单纯追求产能扩张与盲目规模扩大, 按照世界通行标准运作, 能够跨国界和跨文化管理。 4. 提升企业能力战略。能力在战略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 。 企业是 一个动态、 开放的有机整体, 鞍钢要围绕全球化的市场必须提升企业能 力。 拟定正确目标的能力。 拟定正确的目标, 就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 触觉和远见。这就需要对市场、 技术、 价值链、 自己及竞争对手的趋势 能先人一步发现机会。 洞悉市场机会, 找出创造价值的 有透彻的理解, 方法和时机, 快速决策迅速行动。 对外沟通、 诚信与品牌及关系网络构建能力。 通过关系的建立及 沟通能力来获取难以在市场交易或以较低价获取资源 。 定期对诚信与 品牌进行调查作排名和比较, 有利于品牌和诚信的巩固和建立; 沟通和 网络有助诚信与品牌的建立, 交流工作并增强企业绩效。 决策和执行速度与灵活性的能力。 执行的灵活性可为顾客提供更 多选择, 在市场快速变化的今天, 敏捷的反应可减少产品的积存, 因而 降低成本。 创新、 不断改善与学习的能力。 创制前所未有的新产品、 服务、 技 术、 流程及营运模式; 不断改善对现在产品、 服务、 技术、 流程及营运模 式进行改进; 通过解决技术难题、 创新和不断改善, 可为产品功能减少 成本。 组织执行能力。组织有效性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 降低顾 客风险。 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全面展开和日渐深入, 鞍钢将充分发挥资源、 装 备、 技术和人才优势, 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环保节能工作, 加快国际 化经营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 使鞍钢成为具有综合实力 和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夕阳产业 ” ,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钢铁产业被普遍认为是 要在 “夕阳” “朝阳 ” “全 时节, 保持 的效益, 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实现鞍钢 奋斗, 必须实现国际化经营 。 面腾飞”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企业会计制度在不断创新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化要求,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方面。
这些规范化要求,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2.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会计制度在创新中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的转型。
通过引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率。
3.灵活性:企业会计制度创新还注重提高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
例如,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以灵活调整会计核算制度和报告格式,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4.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会计制度也不断创新,以适应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
企业通过参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为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规范化、信息化、灵活性和国际化方面,通过不断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华为集团国际化发展探究
华为集团国际化发展探究李含扬(东北农业大学)【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华为集团的发展现状及企业文化,总结了华为集团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背景及历程,在分析华为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其他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发展策略;目标市场; 经济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279;F125一、华为集团简介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供应商,目前华为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没有政府及其他组织入股。
作为民营企业,华为在组织管理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程序审批、问题解决、政策决策方面流程简单,机制灵活。
同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为项目建设带来便利。
华为对外坚持以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为核心,与客户共担风险,对客户的需求量身制定执行方案,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产品。
同时,华为与各大具备国际化影响力的企业和组织开展合作,不仅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为本国的通信制造产业争取了话语权,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人才,为创新提供了内在驱动力。
华为对内以企业员工为核心,关注员工个人能力的长足发展,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不同岗位的贡献者都能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薪资待遇。
二、华为集团国际化发展背景及历程(一)国际化发展背景随着5G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5G技术的新基建必将取代旧基建,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龙头,根据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这一数据印证了通讯设备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风口浪尖。
华为的国际化发展近年来基于5G技术和大数据,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在残酷的国际市场上,华为面对的是挑剔的海外消费者和棘手的通讯制造巨头。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的华为,比国内大多数企业拥有更为成熟的处理国际业务的手段。
(二)国际化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通讯市场格局动荡,国外企业利用价格战,争夺我国通讯市场以谋取利润,华为深知国际化的艰难,但为了谋求发展,还是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制度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生存并发展?唯有一 点 “ ” 穷则变 、 则通 ’ 变 。“ 变 , 这旬古话正是
方 面 不 断创 新 。
一
4 .管理 制度创新应不断的进行 。有些规则, 短期 内可能导 改规 则的权力 , 没有 动力去修 改规则 , 这种状况 一旦长期发展 下去 , 其结果是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 的影响 。明智 的选择应是
效。 它是管理创新的最 高层次 , 是管理创新实现 的根本保证。 企 则 的主体 能不பைடு நூலகம்摆 脱 自身利益 的干 扰而从 中性的角度去考 虑
就成 了保证制 定规 则有 效性 的重 要前提条件 。例如某医 业制度创 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 的制度 安排 , 调整企 业中所 问题 , 医院的领 导及大 夫本 有者 、 经营者、 劳动者 的权力和利益关 系, 使企业具有更 高的活 院在制定禁止大夫收受红包有关规定时, 又是利益 相关者 , 很可 能医院的 动效率 。 原市政工程总公司 已经历了 5 太 O多年的发展历程 , 市 身既是管 理制度创新 的主体 , 政人 以吃苦耐劳 、 勤于奉献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在建筑行业树 立 某些领导和某些大夫就是收受红包 的最大收益者。医 院在制定 这 了很好的 口碑 。 纵观全国的建筑行业 , 最近 这几年 发展迅猛 , 机 规则时就面临着一个利益约束的 问题 , 时医院在制 定禁 止大 这样才 能保 证制 制 改革 、 新机械的运用、 新施工工 艺的引进 、 人才 的优化 组合 等 夫收受红包的规则时就要充分体现中性原则, 等都经历 了很大 的改变 , 加之 同国际化 的施 工工艺接轨 , 工 定的这条规则 的有效率性。好 的管理制度创新满足帕累托改进 施 对各方参与者都有利 。 则制定者应当努力克服短见 , 规 放 水平更是不可 同 日而语 。单就太原市来说 , 各种施工 队伍林 林 原则,
从中铝上市谈企业制度创新
龙头企业 , 拥有资产相对优 良, 负债水 平较 为合理 , 主业 鲜明突 出、 技术创新
之相适应 。企业 制度 在一定生产
力基础上产 生、 发展和 演变 , 创新
是企业制度 不断适应 生产力发展
需要的内在要求。 企业 制度创新 的基本 涵义是
能力较强 的优势。但是 受传统 企业 制 度 的影响 ,中国铝业 公司也面 临诸 多
《 色金 属 工 业 》 2 0 有 ・0 2年 第 8期
l ・ 9
维普资讯
飞速增长 ,国外氧 化铝进 口过量 ,
司 、 家开发 银行 、 国 中国 东方 资产
管理公司 、广 西开发投 资公 司 、 贵 州物资开发公 司出资设立 , 中 中 其 国铝业 公司居控股地位 。中国铝业 集 中了 中国铝 业公 司 全部 的氧 化 铝 、电解 铝主 营业务和 6 %的资 5 产、 8 6 %的人 员 ,形成主 营业务 鲜
明、 板块 管理 清晰 的专业化铝业 公
司。企业制度 由传统 的国有独资企 业改 制为 多个 国有 法人 共 同 出资 设立的 以法人制度 为基础 , 限责 有
照境 外上市公 司规范要 求运 作 , 并
接 受境外 上市 地 证券 监管 机 构监 督管理 的上市 公司 , 企业财 产组织
资者 加盟 公司 经营是 进 一步优 化 公司资本结构 , 高公司 国际竞 争 提
力的迫切要 求。为此 中国铝业与世 界著 名铝业公司如 美国铝业 公司 、
加 拿 大 铝 业 公 司 、 国 铝 业 公 司进 法
投 资决 策委 员会 等专业委 员会 , 提 供 重大决策依据 总裁领导 下的高
符 合 生 产 力 发 展 要 求 的 正确 选
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
黎忠坚 LS09005000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0 年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企业国际化发展,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
从宏观上来看,企业如何国际化发展的因素是指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以及培育人才来融入国际化的过程。
从微观上来看,企业国际化是指国外市场目标的选择、进入市场的方式选择、竞争方式选择等具体市场操作。
一、企业对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现在对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一些行业的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价格疲弱导致市场机会越来越少,而企业积累的资本、技术、和产品需要更新、更大的市场容量。
在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大为减少,大大改善了企业的国际经营环境,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1、战略不清晰。
许多公司向海外扩张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一些投资决策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有的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仅没有获得预想的收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从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来看,很多企业创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荣誉、名声,而不是可持续发展,这肯定创造不出国际品牌。
品牌管理是个复杂的、科学的过程,需要用严谨的手段和务实的精神来塑造品牌。
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有明确的发展战略。
如海尔走的是分销战略,它在美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为其作分销,通过分销方式打进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
现在很多企业的战略虽然做得不少,但真正达到国际水平,能够按照现代战略理论、结合国内国情,把成为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作为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还不多见。
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发展
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发展一、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1. 适应全球化市场环境的需求:经济全球化让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跨国经营变得日益普遍。
为了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全球市场中立足,企业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提升供应链的全球协同效率。
2.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通过国际化发展,企业可以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效率。
全球化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且能显著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必需:国际化的发展有助于加强企业与国际社会在物资管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技术、人才和信息的共享,为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二、国际化发展的具体措施1. 制定全球化物资管理战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全球市场环境,制定出具体的全球化物资管理战略,明确国际化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
2. 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应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这包括加强供应商管理,提高供应商的质量;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库存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
3. 推进信息化建设: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物资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实时掌握全球物资供应情况,提高决策效率。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派出员工赴海外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国际化素质。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论坛等活动,企业可以结识更多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
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物资管理制度国际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与企业营销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国际化已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也成为必然。
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我国企业在机制、经营、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我国企业大多基础薄弱,结构转型的难度相当大,再加上近几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为此,我国企业必须进行一场自身创新的革命,加快发展步伐,尽早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以实现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国内市场国际化必然会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
市场国际化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竞争加剧,国内市场被抢占,国际市场开发的难度加大。
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国际化的障碍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企业自身的诸多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制约着企业国际化进程。
(一)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国企业自身的诸多劣势和发展缺陷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障碍1.企业观念滞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仍然抱着经济短缺时代的老观念,墨守陈规,不求进取,不对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服务等作积极的调整和改进,甚至对某些创新思维嗤之以鼻,老把过去的经验作为点金石,这同跨国公司不断创新思维、改变观念、推陈出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机制方面。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机制是一种有约束、无权力、无动力的机制。
在经济体制改革后,随着一系列措施如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等的实施,又使企业形成了有权力、有动力而无约束或约束不够的硬机制。
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和员工的利益,不惜让企业大量亏损或高额负债,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
即使是已经改制的企业,由于股份制的不规范运作,企业经营者也未得到真正的约束,缺乏约束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导致坑骗所有者的现象屡见不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制度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创新为条件。
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两个方面。
制度全新对于企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新经济迅猛发展,这使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着根本变化,也使企业间的竞争体现出创新战、速度战、质量战、服务战的全面竞争。
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高科技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工程机械行业同样如此,一些国际工程机械大公司已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监控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对产品安全、节能、工作装置操作、工况状态、故障自诊断、不解体检测进行控制和报警,这种智能化产品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舒适性、安全性。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但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反作用表明,当制度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时,就发挥其正功能,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为合理的社会制度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使有效率的社会组织快速形成,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障,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当社会制度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时,它就能发挥其负功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这是因为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不能促进有效率的组织形成,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而就必然要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只有进行变革,才能对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进行创新,从而使之适合社会的发展。
企业也是如此,面对这种迅猛发展的经济趋势和技术趋势,我们国内企业在研究、利用高新技术上才刚刚起步,在观念上、技术上、产品上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种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手段等诸方面全面创新,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国产工程机械水平,发展壮大国有企业。
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老大的徐工集团,从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第一,运行制度创新。
美国《幸福》杂志每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成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
我国也有较多企业提出了要进入世界500强的发展目标。
对传统工业企业而言,集团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是提高竞争力、加快实现这一目标的较好的运行模式。
国际工程机械大公司如卡特彼勒、小松等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投资决策、利润和成本中心的三个层次的内部运行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作为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形成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是快速发展的基础。
徐工集团实行集团化运行体制的发展模式,走在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
在1989年组建之初,就将三个核心主机产品企业和一个科研开发机构取消法人成立集团公司,通过产品协作配套等关系控制其他基础零部件企业,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后,形成了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化的运行体制。
母公司是集团的战略规划和投资中心。
研究制定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战略性投资,从事资本运作,行使集中的、全局的、综合性的管理职能。
产业子公司是集团的利润中心。
母公司以控股、参股等形式,控制和指导子公司的发展。
子公司在集团的统一规划下,负责各自产业、产品范围内的发展规划、科研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产品营销等。
产业子公司的下属工厂是集团的成本中心。
主要职责是组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
通过企业组织体制的改造,完善和发展了徐工集团内部工程机械主机和基础件协调发展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巩固提高了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基础件产品的外配套率达到30-80%。
第二,管理制度创新。
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也必须不断创新。
目前我们的企业管理,属于传统式的、工业化经济的管理模式,新知识、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变革企业管理方法创造了条件。
管理观念上创新。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在新经济时代加强管理必须要观念上创新,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变革传统的工业化的管理。
对我们国有企业而言,我们要在突出加强管理、严格管理、强化纪律和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突出和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突出有个性的人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激励和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员工创造信任和激励的环境,培养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造力,促进企业持续进步。
管理目标上创新。
从传统的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目标,逐步向追求用户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步发展的目标转变。
树立用户成功的管理思想,体现了企业思维观念的转变,“用户至上、用户是上帝”等口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利益更应成为致力于建成国际化企业所承担的责任。
管理制度上创新。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管理的自动化、科学化。
徐工集团在已建立的国内29个办事处和130多个营销网点的营销网络的基础上,将营销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将各办事处、营销网点与公司总部、各产品生产厂相连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产品开发信息、产品维修信息、质量反馈信息等,及时决策,快速瓜反应,占领市场,满足需求。
大力推行和实施预算计划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运作的核心是预算,预算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编制的,工作计划是为实现预算而订的。
推行这一制度,就是严格制度管理,形成严谨、透明、井然有序的运营秩序,防止“人治”和“管理漏洞”。
徐工集团推行的预算计划管理包括生产经营物流的过程管理,如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生产作业计划等;反映生产经营信息流的要素管理,如理财、人力资源和资本性支出计划等。
管理工具上创新。
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着手建设企业电子化管理基础工程。
徐工集团已开始全面推进CIMS工程建设,正实施ERP 系统,并参与建设列为国家863项目的中国首家“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工程”----淮海食品城电子商务工程,涉足于网络工程建设与应用,为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作准备。
第三,科技开发制度创新。
产品技术水平是目前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与国外大公司存在的主要差距,建立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体系,是替代进口,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石。
徐工集团1993年经国家经贸委、国家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认定首批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来,建立了包含技术中心、子(分)公司研究所、子(分)公司工艺研究部门的纵向三个层次、横向有联系的矩阵式科技开发体系。
技术中心是集团科技开发体系的核心。
负责超前性、关键性、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包括零部件及整机性能实验及试验研究,全新门类产品的研究、规划与开发等,孵化新产品、新技术,以技术带动资本,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将逐步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构振动疲劳试验室、液压试验室、传动试验室和电子试验室等,目前已开发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已占总收入的33%以上。
各子(分)公司研究所是集团科技开发体系的主体。
徐工集团共10个二级开发机构,按照集团统一的产品战略分工开发属于自己领域范围的产品,主要是现有产品及相邻产品的研究、更新、改造和提高。
二级开发机构在技术中心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结合,引进技术、智力和创新开发,使公司20%以上的产品已达到了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
子(分)公司的工艺研究部门是集团科技开发体系的基础。
为实现设计意图和保证产品质量,进行工艺、工装设计的研究及验证,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徐工集团推广应用了数控下料设备、机器人焊接、柔性加工、无气高压喷涂、快速夹具等新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制造水平和质量水平。
第四,运行机制创新。
企业发展必须充满动力和活力,而企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上。
在建立激励机制上,徐工集团对各级经营者实行了年薪制,每年由公司与各子(分)公司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经营者交纳风险抵押金,集团按年度经营实绩进行考核兑现。
对其他人员全部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按照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管理、开发、生产等人员设立不同等级的岗位,全员参与,按岗取酬,岗变薪变,根据集团经济效益情况实行不同程度的浮动。
在科研队伍中,对重大开发、研究项目,实行招标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通过竞标上岗,项目组成人员由项目负责人聘任,按研究成果获得经济效益情况对项目人员给予奖励。
在建立约束机制上,徐工集团加强了董事会的规范化、科学化运作,董事会下设投资咨询、财务预算、战略发展等专业研究机构,加强集团重大决策的约束,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以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
对经营过程加强制度化约束,对经营者按照资产经营责任制和资产流失责任管理办法,严格目标责任和工作程序,强化对经营者的制度约束;实行财务人员派出制和常年内部审计监督制,加强对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与约束;实行产品生产、设计损失赔偿责任制,对产品质量损失由责任人赔偿,对新产品投入市场三年内由于设计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主管设计的开发人员和课题组成人员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损失。
在全集团建立岗位综合考评制度,实行一定比例的末位淘汰制,激励了全体员工不断求知、上进、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同样,制度创新也是企业发展、提高、壮大的动力。
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氛围中,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时代,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改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
作为国内工程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经进十余年的发展,为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中,我们将抓住新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创新,加速实现150亿元和500亿元营业收入和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