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经典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领略古代文化与美学。
2.学习五首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语、句子、意境和修辞手法等。
3.通过朗读、默写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解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词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应用。
2.难点: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登高》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的作者杜甫和其背景及诗歌特点;2.熟悉《登高》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表达;3.掌握《登高》中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4.通过默读、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征服的高峰,引出登高的主题和内涵,展示《登高》的诗歌全文。
2.师生互动阅读:师生齐读《登高》,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注释,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3.信息查找: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回答提问。
4.诗歌分析:对《登高》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参考相关资料进行诵读和模仿。
5.课堂练习:分组朗读和默写,教师点评和纠正,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对诗歌渲染进行解释和作文。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王维和其背景及诗歌特点;2.熟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表达;3.掌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4.通过默读、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和《菊花》的特色和典故,引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艺术魅力。
2.师生互动阅读:师生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注释,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渔家傲》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作业,巩固他们对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1.优化导入环节,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
2.注重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
3.多给予学生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适时引导,确保讨论主题的聚焦。
5.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同学们对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帮助他们逐步领会诗词的魅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我想,在之后的课堂中,可以多给他们一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分享自己的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转换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词的意象和语言,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词中的自然景色如何反映出作者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一句诗词,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意境描绘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雁门太守行》与《渔家傲》,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诗词五首》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韵律带来的美感。
举例:对比《雨霖铃·寒蝉凄切》与《钱塘湖春行》的韵律特点,理解其差异。
(2)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隐喻等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词格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平仄和押韵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或许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诗词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美感和创作技巧。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创作诗词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词的陌生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创作,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解,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分析其艺术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背景: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创作背景,以便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表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描绘的战争场景及其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需掌握诗词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词,讲解平仄、韵脚等格律知识,并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实际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景色或情感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
八年级语文上诗词五首优秀教案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语文上诗词五首的优秀教案,供您参考: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诗歌:逐首讲解五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4. 讨论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五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这五首诗词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历史、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重点:五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激发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体验和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饮酒》: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思想。
《春望》: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赤壁》:苏轼,北宋文学家,其诗词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渔家傲》: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以其婉约词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闻名。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PPT课件,包含每位作者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五首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学生作业本、笔、情景模拟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诗词”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五首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诗词学习(25分钟)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每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词:请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艺术手法: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4 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 (其五 )《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 百态 ⋯⋯ 古诗词犹如 “润物细无声 ”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 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3.作者简介陶渊明 (365— 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 (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春望》等。
李贺 (790—816)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宣阳 )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 圣”杜甫,“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
4.背景介绍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 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417 年)借“饮酒 ”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 “安史之乱 ”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 年)八月,杜甫从 鄜州(现在陕 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 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重要性和审美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教学重点
(1)理解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包括背景、主题、意象等,特别是对诗词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壮阔的景象。
(2)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知识,如平仄、对仗、韵脚等,并能够分析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例如:《春望》中的对仗工整,要求学生能够指出并解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对仗特点。
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4课《诗词五首》,包括以下五首古诗词:
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杜甫的《春望》
3.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4.王维的《山居秋暝》
四、教学流程
《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感动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五位诗人的代表作,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朝代、不同风格诗人的创作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诗词学习,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诗词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学会鉴赏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卡片、小组合作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山水画为线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人介绍:简要介绍五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诗词学习:分别对五首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1.教学重点
(1)五首诗词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简介: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教师需着重讲解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举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在离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离愁别绪。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的情感。
(2)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详细讲解每首诗词的韵律特点、意境描绘和修辞手法运用。
举例:《赤壁赋》的意境宏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离别、孤独或其他情感而感慨万千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情感的。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修辞手法是诗词创作的精髓,但学生在识别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
举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酒一杯”运用了夸张手法,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在其他诗词中找出类似用法,加深理解。
(3)诗词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思维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解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包括以下五首经典诗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赤壁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 诗词五首饮酒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积累诗词名句。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品味诗词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饮酒(一)导入由对联引出陶渊明,回顾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教师顺势导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境,又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当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品析诗句,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三)读诗韵1.自读课文2.指名朗读3.品味诵读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学生自己体会,最后大家齐读,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4.听读录音与名家的朗读相互对照,用心体会情感的表达。
5.再读有学习,有指导,学生再读此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朗读录音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朗读、听读、以及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主动地投入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中。
(四)析诗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五)品诗情请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说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悟诗道1.明确全诗的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人生追求。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诗词研究,学生能够:- 了解五首不同朝代的经典古诗词;- 掌握五首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色;- 分析五首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含义,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五首古诗词的深层内涵解读和评析。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战胜困难、追求美好、陶治情操的重要精神食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适当地用图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价值。
3.2 主体活动- 第一首诗词《静夜思》(唐代):- 分析《静夜思》所描写的场景和特色。
- 理解“床前明月光”句的营造意义,让学生在情境中欣赏句子里的美感。
- 学生个人或分组表达句子中“光”所带来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 第二首诗词《登鹳雀楼》(唐代):- 分析《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杜甫的生平。
- 了解诗人对壮观景色的感触,领略“四望”所表现的情景和生动形象。
- 学生自由用诗歌形式,咏叹自己所见所闻的美好风光。
- 第三首诗词《江雪》(唐代):- 分析《江雪》的意蕴和艺术风格。
- 理解作者通过“江雪”所描写的情感表达。
- 学生表达对江雪意蕴的自己的看法并创作诗歌。
- 第四首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和历史故事。
- 理解作者对别离和故土怀念的深刻感受。
- 学生用诗歌表达离别时所感悟的情感,浓厚情感的沟通,让学生领略人文关怀的珍贵。
- 第五首诗词《春晓》(唐代):- 分析《春晓》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美好自然景色带来的美的享受。
- 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体验中,领略春天所带来的美好。
3.3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在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能够通过诗词缤纷的语言和情感表达,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感悟到了人生中的真、善、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3)文化传统的了解与传承: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饮酒作诗的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举例:介绍陶渊明与饮酒作诗的渊源,以及古代文人饮酒作诗的风俗。
2.教学难点
(1)诗歌的背景知识:学生对陶渊明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想要逃离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陶渊明是如何在诗中表达这种情感。
其次,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我尽力突出核心知识,但发现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仍存在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和举例不够充分,或者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不够。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更直观地感受和运用修辞手法。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词朗诵环节,让我看到学生对韵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我考虑在课后组织一些朗诵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韵律美。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的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24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诗词五首》。
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望洞庭》、《浪淘沙》、《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古诗词。
内容涵盖了诗歌的形式、意境、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背诵并默写五首古诗词。
2.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默写及诗意理解。
难点:诗词中韵律、对仗、意象等技巧的运用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洞庭湖等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逐句讲解五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对仗、意象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其中一首诗词,检查掌握情况。
5.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6.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五首古诗词,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诗词五首》2. 诗词内容:五首古诗词全文3. 重点、难点:韵律、对仗、意象等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默写其中一首古诗词,并写出诗意理解。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细节:五首古诗词的选择与教学顺序的安排。
补充和说明:1.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
《诗词五首》中的诗词难度适中,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2. 教学顺序的安排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登鹳雀楼》作为开篇,韵律简单,意境明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为收尾,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建议1.遵循部编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突出“双主”教学的根本宗旨。
教学中,教师紧扣“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语文素养”这一教材编写理念,充分领悟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特点,努力实现教材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要按照教材“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从本课讲,使学生充分理解陶渊明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淡泊宁静人生态度,充分感知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理解杜牧凭古吊今、怀才不遇的失意愤懑,特别是要深入体会李贺诗中视死如归、忠诚报国的英雄情怀及李清照非同凡响的雄才抱负与豪迈气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紧扣体载特点,注意依体教学。
这五首诗歌,都是律诗,从律诗的格律体裁特点出发,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正确把握律诗在节奏、押韵、对仗、平仄等所体现出来的音韵和谐、节奏分明、回环往复、琅琅上口的格律之美、声韵之美和音乐之美,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本课教学。
本单元以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高雅志趣和和非凡品格,用心感受古人的胸襟与不凡追求。
教学中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多读熟读,熟读精思。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诗中意境,沉浸于其景其情,发挥想象联想,感受古人的志趣、品格与非凡追求,体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怀。
(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从幼儿开始已接触学习古代诗歌,通过学习第12课“唐诗五首”,学生不仅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也初步了解了一些古代诗歌的文体知识,对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有浓厚兴趣,为教学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要特别引起注意,这是依学定教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的学情起点。
2.教学目标①了解古体诗、近体诗、词的韵律特点。
②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③背诵默写诗歌。
3.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词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5.教法与学法⑴诵读法。
前人认为:“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
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
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
”(宋代郑侠《教子孙读书》)通过诵读,能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格律这美,能进入意境,口读其诗,耳闻其声,心沉其境,神得其神。
教学本课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以达成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熟读精思,学生自能悟其境其情,事半功倍。
⑵启发式法。
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
”也就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培养其学习思考能力。
⑶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中,创造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诗意,把握诗歌情感,精心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培养其善思会钻、深思善究的学习能力。
(4)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目标引导――活动实践――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其中第二课时的《渔家傲》就留给学生按照前面的学习范例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其诗词学习能力。
6.教学时间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自主欣赏诗词:《饮酒(五)》《春望》《赤壁》。
第二课时,自主欣赏诗词:《雁门太守行》《渔家傲》。
第三课时,自由朗诵诗歌,举行诗歌朗朗比赛。
7.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学习:《饮酒(其五)》《春望》《赤壁》。
(1)课前预习,激发期待。
A.查找资料,了解古体诗的有关常识,了解陶渊明、杜甫的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
B.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其韵律之美。
C.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结庐在人境( ) ②问君何能尔( ) ③悠然见南山( )④山气日夕佳( ) ⑤飞鸟相与还( ) ⑥国破山河在( )⑦感时花溅泪( ) ⑧恨别鸟惊心( ) ⑨家书抵万金( )⑩浑欲不胜簪( ) ⑾折戟沉沙铁未销( )⑿自将磨洗认前朝( ) ⒀东风不与周郎便( )[参考答案]①建造房舍②如此,这样③闲适淡泊的样子④山间云气,傍晚,⑤结伴⑥国都⑦流泪⑧心里害怕⑨值相当⑩简直,受得住,经得住⑾折断的戟,销蚀⑿拿,取⒀方便(2)任务一:自主欣赏。
教学方法一:引导学生你可以采用如下阅读策略:①先独立阅读,不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感受。
②结合注释,联系课前预习及所给资料,再读诗歌,看看是否有了更多理解和感受。
③反复朗诵,看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这种感情基调是通过哪类词语表现出来的?◎当你朗诵时你将通过哪些手段(比如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重音和停顿)来传达出这种感情基调?◎这三首涉及哪些形象?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成教学目标①②③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二:教师播放安史之乱、赤壁之战等电视连续剧视频截选,创设情景,激发期待。
教学方法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采用上述阅读策略。
教学方法四: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回答上述问题。
陶渊明《饮酒(其五)》感情基调:自然清新,恬静淡泊。
表现词语:采菊、悠然、山气、佳、飞鸟、相与、还。
朗诵手段:平静舒缓,通过“无”“心远”“偏”“悠然”“佳”“相与还”等重读及适当停顿。
形象及特点:意象有“东篱”“菊”“南山”“山气”“飞鸟”,自然宁静,幽美动人,充满生气。
诗人形象:悠闲恬淡,宁静超脱。
画面与主题:自然宁静、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
表现诗人归隐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而远离世俗官场的生活情趣。
情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情趣、对闲适恬淡生活的热爱之情。
杜甫《春望》感情基调:感时伤世,沉郁悲苦。
表现词语:国破、草木深、溅泪、惊心、烽火、家书、万金。
朗诵手段:悲苦沉郁,低沉深长。
对“破”“在”“深”“溅泪”“惊心”“连”“抵”“短”“不胜”等重读。
并在情感深长沉郁处注意停顿,如“烽火”“连”停顿,“白头掻更”连读,“短”重读深缓。
形象及特点:“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簪”等春天、战乱、思乡、离乱、衰老等意象,悲凉伤乱。
诗人形象:伤时感世,忧国忧民,悲苦憔悴。
画面与主题:悲凉沉郁,战乱离别。
主题:忧国忧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安定。
情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盼望和平安定的思想感情。
《赤壁》感情基调:深沉慨叹,情味悠长。
表现词语:折戟、未销、磨洗、认、不与、锁二乔。
朗诵手段:吊古伤今,感慨深长,情感深沉。
对“折戟”“未销”“磨洗”“认”“不与”“锁二乔”要读得缓慢悠长,读出深邃的历史感、沧桑感和愤懑之情。
要在情感深长沉郁深长处注意停顿,“折戟”“铁”“认”等处重读并停顿,“周郎便”“铜雀春深”可连读。
形象及特点:意象如折戟、沉沙、东风、铜雀台等。
战争风云、历史沧桑、深沉悠长。
人物形象:周瑜、二乔,周瑜得东风之便,功成名就。
二乔关系孙吴主权,地位显赫。
诗人:怀思古之情,伤怀才不遇,表达失望和不满。
画面与主题: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情感:抒发诗人关心国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④以上问题由学生自主学习,如不能解决,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
⑤在回答上述问题基础上,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写一段欣赏文字,与同学们分享。
因为是自己独立阅读的成果,最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五:三首诗的阅读,可抽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引导学生点评,教师切忌深讲多讲,着重从阅读策略上加以指导。
教学方法六: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三首诗。
达成目标③作业:思考探究一探究思路:“望”是有意而为之,陶渊明有眺望之意,与“悠然”矛盾,诗人是不经意看见南山,说明他意在采菊,采菊时心境安宁闲适,无其他烦扰,故能安心专注地采菊,心在菊而非山。
故境与意会。
苏轼的说法有道理。
第二课时学习:《雁门太守行》《渔家傲》(1)课前预习,激发期待。
A.查找资料,了解李贺、李清照的生平及主要文学成就。
B.反复诵读诗词,读出节奏与韵味,感受其韵律之美。
C.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 ) ④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半卷红旗临易水( ) ⑥霜重鼓寒声不起( )⑦报君黄金台上意( ) ⑧提携玉龙为君死( )⑨星河欲转千帆舞( ) ⑩殷勤问我归何处( )⑾我报路长嗟日暮( ) ⑿学诗谩有惊人句( )⒀九万里风鹏正举( )[参考答案]①摧毁②迎着,像金色的鱼鳞③军中号角④胭脂,色深红⑤逼近,到,临近⑥鼓声沉闷⑦信任,重用⑧宝剑⑨银河⑩情意恳切⑾回答;叹息,慨叹⑿同“漫”,空,徒然⒀高飞(2)任务一:自主欣赏。
教学方法一:引导学生你可以采用如下阅读策略:①先独立阅读,不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感受。
②结合注释,联系课前预习及所给资料,再读诗歌,看看是否有了更多理解和感受。
③反复朗诵,看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这种感情基调是通过哪类词语表现出来的?◎当你朗诵时你将通过哪些手段(比如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重音和停顿)来传达出这种感情基调?◎这两首诗词涉及哪些形象?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这两首诗词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成教学目标①②③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二:1.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盛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
2.播放这两诗词的示范朗读视频或录音。
3.引导学生模仿大会的形式朗诵这两首诗词。
教学方法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采用上述阅读策略。
教学方法四: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回答上述问题。
李贺《雁门太守行》感情基调: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表现词语:黑云、压、摧、开、燕脂、紫、半卷、临、霜重鼓寒、提携。
朗诵手段:朗读首联、颔联时,要低沉舒缓,读得苍凉悲壮,读出战事的惨烈悲壮。
但“甲光”句要读得意气风发,读出守军岿然不动、军威严整、威武不屈的精、气、神。
朗读颈联及尾联时,要读得激昂慷慨,读出守军将士报效朝廷、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注意停顿连读及重音。
节奏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重读“压”“摧”。
形象及特点:意象如“黑云”“城”“甲光”“日”“金鳞”“角声”“秋色”“燕脂”“红旗”“鼓”“霜”“黄金台”“玉龙”。
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画面与主题:兵临城下,战事危急,战半惨烈,色彩沉重而斑斓,歌颂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情感:抒发了诗人崇敬英雄、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