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

合集下载

经纬仪的操作与角度测量—水平角观测(工程测量)

经纬仪的操作与角度测量—水平角观测(工程测量)

A O
B
水平角观测
一、测回法(适用于两个方向的单角)
A
限差要求
盘左盘右角度互差≤±40″
度盘设定
180°/n
O
B
水平角观测
记录与计算
盘左(正镜)观测
• 瞄A,记录 a左= 0°00′36″ • 瞄B,记录 b左= 68°42′48″ • 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 b左- a左= 68°42′12″
12
3
4
5
6
7
第1 测回
(0 00 34)
A 0 00 54 180 00 24 +30 0 00 39 0 00 00
B 79 27 48 259 27 30 +18 79 27 39 79 27 05
O C 142 31 18 322 31 00 +18 142 31 09 142 30 35
各测回平 均方向值 角值
误差就是某未知量的观测值与其真值(理论值)之差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 有界性: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 大小性:绝对值小的比绝对值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 • 对称性:误差出现正负的可能性相同; • 抵偿性: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观测次数增加而趋于零;
衡量精度的标准
精度
D 18 46 48 198 46 36 +12 18 46 42 288 45 50
A 90 01 00 270 00 36 +24 90 00 48
Δ
-6
+12
测量误差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01 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02 理解衡量精度的标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性。

实验五 水平角观测

实验五 水平角观测

工程测量实训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学期 20 年期20 年月日0目录学生实训守则 ............................................................................. 2实训一水准仪的使用与检验 ................................................ 3实训二普通水准测量.............................................................. 7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 9实训四经纬仪的使用...........................................................12实训五水平角观测...............................................................13实训六竖直角观测及视距测量 .............................................17实训七小范围控制测量外业 ...............................................20实训八控制测量内业工作 ...................................................22实训九碎部测量外业工作 ...................................................25实训十碎部测量内业工作 .................................................27实训十一测设的基本工作 ...................................................29实训十二圆曲线测设及纵横断面测量................................30实训十三建筑物的轴线放样 ...............................................32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指导书.......................................................33学生实训守则一、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实训,原则上不准请假和迟到、早退,实训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不准乱扔纸屑、杂物。

[资料]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

[资料]测量记录规定和用表

关于记录、计算及成果处理的有关规定一、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测量资料的记录是测量成量的原始数据,十分重要。

为河证原始数据的绝对可靠,实飞时即应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记录的要求如下:1.实习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之表格上,不得转抄,更不得用零散纸张记录,再进行转抄。

2.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绘图铅笔(2H和3H)记载。

字体应端正清晰,字体只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以便留出空隙作错误的更正。

3.记录表格上规定应填写之项目不得空白。

4.禁止擦试、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模线划去。

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以用斜线划去,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

修改局部错误时,则将局部数字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

5.所有记录之修改及观测结果之淘汰,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

6.禁止连环更改,即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读数,改正任一原始读数,则不准改其平均数。

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原始观测之尾部读数不准更改,应将该部分观测结果废去重测。

废去重测之范围如下:89.外业的记录及计算部分取位如下:(1)水准测量二、测量成果的整理、计算及计算作业要求1.测量成果的整理与计算应用规定的印刷表格或事先画好的计算表格进行。

2.内业计算用钢笔书写,如计算数字有错误,可以用刀刮去重写,或将错字划去另写。

3.计算作业的取位如下:(1)水准测量(3)小三角测量5.习题应练习本连续完成。

不许用散面纸张做题。

6.教师批阅后要求改正或重做的部分应按时完成并交指导教师重新批阅。

水准测量预习填空一、水准仪的认识1.微倾式水准仪由,和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2.视准轴是指望远镜与的边线;水准管轴是指;圆水准器轴是指。

3.粗略整平可依据法则利用螺旋使气泡居中;而读数前还必须用螺旋使气泡符合,从而视线精确水平。

4.视差是指,视差产生的原因是,清除方法是,二、普通水准测量1.进行水准测量时应尽量保持距离与距离大致相等,这样做的好处是。

2.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消除并且气泡符合。

水平角观测操作步骤

水平角观测操作步骤

水平角观测操作步骤
水平角观测操作步骤:
①仪器安置:选点稳固,整平三脚架,对中整平经纬仪;
②目标瞄准:旋转望远镜,依次精确照准两个观测目标;
③读数记录: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目标编号、方向观测值及觇标高;
④测回观测:按照测回法,改变度盘位置,重复瞄准读数,记录各测回数据;
⑤计算改正:考虑仪器误差、目标偏心、大气折光等因素,进行各项改正计算;
⑥角度计算:依据观测数据及改正值,计算水平角观测值及其平均值;
⑦成果检查:对比限差,判断观测质量,必要时进行重测或补测;
⑧数据整理:填写观测手簿,绘制测角草图,计算方位角等衍生数据;
⑨资料归档:整理观测原始记录、计算成果,按规定格式存档备案。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K1=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测站编号


后尺下丝
前尺下+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K1=
K2=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后-前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测回法)
日期天气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期仪器组别组长
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
测站编号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测量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讲解

测量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讲解

习题1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8.已知地面上A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为63°45′,试求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AB答案: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

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

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经纬仪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经纬仪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表3-2 水平角观测记录(方向观测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天气__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测站目标水平度盘读数2c=左-(右+180°)盘左、盘右平均值2180)(右左归零方向值各测回归零方向平均值水平角值盘左盘右1 2 3 4 5 6 7 8 9°′″°′″″(0°00′26)″°′″°′″°′″0(1)A 0 00 00 179 59 25 -35 0 00 17 0 00 00 0 00 00105 06 18 B 105 01 00 285 01 03 -3 105 01 02 105 01 28 105 06 18180 54 21C 180 59 10 359 59 00 10 180 59 05 180 59 31 180 54 2173 59 21A 359 59 45 179 59 05 40 0 00 35 0 00 00 0 00 00(0 00 26)(90 01 10)0(2)A 90 01 02 270 01 00 2 90 01 01 0 00 00B 195 12 00 15 12 00 0 195 12 00 105 10 50C 270 50 00 90 50 00 0 270 50 00 180 48 50 A 90 01 40 270 01 00 40 90 01 20 0 00 00(90 01 10)表3-3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天气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读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备注°′″°′″°′″°′″O(1) A左0 00 0060 28 2560 28 3060 28 32B 60 28 25A右180 00 2560 28 35B 240 29 00O(2) A左90 00 5060 28 3060 28 35B 150 29 20A右170 01 2060 28 40B 330 30 00表3-3 竖直角观测记录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天气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直读数半测回竖直角一测回竖直角备注°′″°′″°′″A B 盘左96 32 00 -6 32 00-6 32 11瞄准目标测杆底部盘右263 27 38 -6 32 22A C 盘左58 31 30 +31 28 30+31 28 37瞄准目标电线杆顶端盘右301 28 45 +31 28 45。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水平角观测手簿(全圆方向观测法)
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及编号检核者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2C
平均读数
(°′″)
一测回归零方向值
(°′″)
各测回平均中数
(°′″)
备注
盘左
盘右
[L+(R±180)]/2
备注:半测回归零差18秒,各测回零方向值之较差为24秒
半测回角值之差为40秒测回角值之差为24水平角观测手簿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及编号检核者2c平均读数lr1802备注
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及编号检核者测站测回盘位来自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
°′″
°′″
°′″
备注:半测回角值之差为40秒,测回角值之差为24秒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β右=b右-a右。
对于DJ6经纬仪,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的水平角之差不应超过±36″。
如需要观测多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的置数应按180°/n递增。但应注意,不论观测多少个测回,第一测回的置数均应当为0°。各测回观测角值互差不应超过±24″。
(4)前、后半测回角值差不超过36″,各测回角值差不超过24″。
五、实验步骤
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
实验五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DJ6经纬仪的使用。
(2)学会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
二、实验器具
DJ6经纬仪、测钎、记录板。
三、实验内容
练习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四、实验要求
(1)每人至少测两个测回。
(2)对中误差小于3mm,长水准管气泡偏离不超过一格。
(3)第一测回对零,其它测回应改变180°/n。
六、观测记录
测回法测水平角记录表
日 期:仪器型号: 观测者:
时 间:天 气: 记录者:
测站
(测回)
目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闭合导线的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记录手簿)

闭合导线的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记录手簿)
2、测角: 依次在 B、C、D、E 上设置经纬仪观测各转折角ψ、β1、β2、β3、β4,计算角度闭 合差 β=Σβi-(n-2)×180°, 其中 n 为导线边数。要求角度闭合差β≤ 40"√n , 否则,重新测量各转折角。 3、量边: 采用平量法往、返丈量各导线边。 如,丈量 BC 边,每尺段移动钢尺(或皮尺)2~3 厘米两次丈量,长度之差 △BC=( BC" -BC' ),要求 △BC ≤ 5 mm,符合时则该尺段往测的长度为 : BC 往 = ( BC1 + BC2 )/2 否则,应再量一次或多次,取符合要求的两次长度的平均值为该尺段的往测结果。 4、各边长往、返测检核 : 计算该边往、返测较差 △D = ( DBC 往 - DBC 返 ),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D/( DBC 往 + DAB 返 ),并化成为分子为 1 的分数,要求相对误差≤1/2000, 符合要求时,则中数 DBC = ( DBC 往 + DBC 返 )/2 为 BC 边的观测结果。
3、导线计算表(另附)
实验 3-01:闭合导线测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纬仪钢尺导线测)
一、目的: 初步掌握经纬仪闭合导线观测与计算方法。 二、要求: 1、各导线边均要进行往、返丈量,往、返测较差的相对误差应≤1/2000。 2、各转折角均以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 3、导线的角度闭合差 β≤40"√n ,n 为多边形内角个数。 4、导线全长闭合差的相对误差 (fs/Σs)≤1/2000。 三、仪器与工具: DTJ6 经纬仪一台、30 米钢卷尺(或皮尺)一把、小木桩三个或油墨笔一支( 自备 )。 四、实验程序 1、 选点与标志: 在校园内选择两个已知点 A 、B ,再定出 C 、D 、E 三个待定点并 打下小木桩上钉一小铁钉或油墨笔在地面划“+”符号作标志,导线边长应超过 30 米。

水平角测量计算

水平角测量计算
4、试完成下面测回法测水平角观测手薄:
测站
测点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值
平均角值
备注
O
A

20°01′12″
A B
β
O
B
67°12′30″
B

247°12′54″
A
200°01′48″
Δβ=
5、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用DJ6经纬仪按测回法测水平角,数据记录在下表,完成计算,并说明各项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值
º′″
º′″
º′″
º′″
O
A

0 06 06
B
185 41 24
A

180 06 18
B
05 41 36
A

90 06 06
B
275 41 30
A

270 06 18
B
95 41 36
2、
测站
目标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
半测回值
测回值
O
A
L
0°00′24″
B
91 56 06
B
R
271 56 54
A
180 00 36
3、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
(°′″)
一测回角值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174°22′57″
174°23′10″
174°22′56″
4
174°22′57″

6
180°00′01″
174°23′10″
4
354°23′11″
5

6
90°00′04″
174°23′00″
174°22′47″
4
264°23′04″

6
270°00′13″
174°22′34″
4
84°22′47″
4
-0.286
-2
-0.187
+2.6
+3.9
5
5—6
1243
1460
后视K1
1127
5913
+1
1009
1195
前视K2
1329
6015
+1
23.4
26.5
高差
-0.202
-0.102
0
-0.202
-3.1
+0.8
6
6—7
1261
1479
后视K2
1140
5829
-2
1021
1231
前视K1
1355
6141
0
91°07′12″
32601.403
56131.166
6
330°44′54″
48.88
42.65
0
42.65
-23.89
0
-23.89
7
177°25′21″
0
177°25′21″
32644.053
56107.276
7
333°19′33″
39.56
35.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3.721
355.130
293.650
355.000
293.600
355.000
J2
189.550
251.130
(a2)
189.375
(b2)
251.209
( )
-61.834
( )
-30.917
189.303
251.252
189.355
251.213
189.291
251.239
i
2.6
经纬仪观测手簿
观测者:郑海林记录者:王鑫慧
照准点序数
原始观测值
2c值
一测回方向值
盘左
盘右
A
0 00 03
180 00 17
-14
10
0 00 00
B
44 25 11
224 25 01
+10
06
44 24 56
C
87 10 07
267 09 24
+43
46
87 09 36
三丝法测量垂直角观测记录手簿
观测者:王鑫慧记录者:郑海林
0 00 00.0
B
32 51 53
212 51 51
+2
52.0
32 51 40.5
32 51 44.1
C
47 58 00
227 57 58
+2
59.0
47 57 47.5
47 57 50.6
D
80 36 51
260 36 44
+7
47.5
80 36 36.0
80 36 34.8
A
00 00 16
A
90 00 08
270 00 12
-4
10.0
Zeiss Ni004型光学水准仪i角检查手簿
观测员:吕良峰 记录员:王鑫慧
测站
编号
标尺读数
A点标尺中数
B点标
尺中数
Δ
A点
a
B点
b
J1
293.655
354.739
(a1
293.657
(b1)
354.967
( )
-61.310
( )
-30.655
-0.262
照准点名
读 数
指标差
垂直角
盘 左
盘 右
1.
85 12 38
275 21 08
+16 53
+5 04 15
84 56 26
275 04 37
+00 32
+5 04 05
84 39 09
274 47 37
-16 37
+5 04 14
中数
+5 04 11
照准点名
读 数
指标差
垂直角
盘左
盘右
2
83 34 20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
仪器:全站仪编号:04观测者:郑海林日期:2011年09月22
天气:晴成像:清晰记录者:王鑫慧开始:13时49分;结束:13时54分



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数
2C


方向值
°′″
各测回方向
平差值
°′″
盘左
°′″
盘右
°′″

A
0 00 10
180 00 09
+1
11.5
09.5
0 00 00.0
276 59 32
+16 56
+6 42 36
83 17 34
276 42 49
+00 12
+6 42 37
83 00 43
276 26 27
-16 25
+6 42 52
中数
+6 42 42
Zeiss Ni004型光学水准仪观测记录手簿
(数据手簿丢失)
碎部点采集数据图表
(采集的数据没能导出暂且不做提供)
180 00 11
+5
13.5

A
90 00 10
270 00 17
-7
11.8
13.5
0 00 00.0
B
122 51 54
302 52 05
-11
59.5
32 51 47.7
C
137 58 01
317 58 10
-9
05.5
47 57 53.7
D
170 36 43
350 36 48
-5
45.5
80 36 3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