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案1(物理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5517.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word教案 (1)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
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乐音,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并能用这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引入新课:我们还可以用响度和音色来区分声音的不同二、新课教学(一)、声音的强弱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
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
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
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
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3.教师讲解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可结合课文P35图2-27的用波形比较振幅来帮助同学们认识振幅,比较振幅。
4、通过上面的活动,。
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结论。
并完成P35的文中填空。
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 2.3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 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3. 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及区别;4. 声音的利用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征,能够区分音调、响度、音色;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3. 培养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识别能力,提高学生对声音利用和防治噪声的途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及区别,声音的利用和防治噪声的途径;2. 教学重点: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传播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传声器等);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乐音和噪声,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征;2. 知识点讲解:a.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b. 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c. 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及区别;d. 声音的利用和防治噪声的途径;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及防治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乐音和噪声,并分析其特点;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声音的特征和传播条件;6. 课后作业:b.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案例,并提出防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 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3. 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及区别;4. 声音的利用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七、作业设计答案:乐音是指具有一定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如音乐、歌声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如车辆鸣笛、工厂机器声等。
2. 题目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案例,并提出防治方法;答案:噪声污染案例:道路施工、夜市、广场舞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延续了2.2节的内容,继续探讨我们如何区分声音。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和产生原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声音的应用和实例。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特性的影响因素。
2.教学重点: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声音传感器等)。
2.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4.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5.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振动、介质、频率、波长3.声音的应用:通信、音乐、噪声控制等七、作业设计1.填空题:(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______和______。
(3)声音在______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简答题:(1)请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请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答案:1.(1)音调、响度、音色(2)振动、介质(3)通信、音乐、噪声控制等2.(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学设计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1. 引言在前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且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声音的特点。
本节课将继续探讨声音的特性,重点介绍声音的区分方法。
2. 目标•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掌握区分声音的方法,包括使用频率计和音响。
•进一步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声音的特性回顾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且发现了声音有以下几个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音量: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质地,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声音的这些特性。
3.2 使用频率计区分声音为了更准确地区分声音,我们可以借助频率计这一仪器。
频率计能够测量声音的频率,帮助我们判断声音的高低。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使用频率计来区分声音:1.将频率计调至合适的工作模式,选择适当的量程。
2.让学生依次发出不同的声音,将频率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3.将不同声音的频率进行比较,并讨论它们的音调高低。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能够亲自观察和测量声音的频率,理解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
3.3 使用音响区分声音除了使用频率计,我们还可以借助音响来区分声音。
音响是一种能够放大声音的设备,通过调节音响的音量,我们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安排学生依次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敲击物体、吹响口哨、说话等。
2.调节音响的音量,让同学们观察和感受不同声音的大小。
3.讨论声音的大小与音响的音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大小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并且掌握使用音响区分声音的方法。
4.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回顾声音的特性。
2.引入频率计的概念,解释频率计的原理和用途。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人耳通过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来区别声音,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波形,对音乐的三要素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本节的内容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声音三要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区分声音的响度和声音的音调,经常将此两要素混淆。
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活动的规划,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期使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以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了解一些声音响度量的参数。
2、知道声音的品质——音色,音色的决定要素是什么。
3、掌握音乐的三要素,并能区分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过程与方法:4、观察和听感受声音的大小。
5、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6通过游戏的方法了解声音的品质——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8、通过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和辨别不同声音的实验,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实验,知道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2、知道声音的品质---音色的决定因素。
3、理解声音的三个重要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学难点1、区分声音响度、音调、音色的决定因素。
2、能区分生活中的不同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并能应用。
实验器材:音叉、钢尺、鼓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合作法、讨论法、练习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导学案的学习情况。
二、导入课题: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三、学习本节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以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了解一些声音响度量的参数。
2、知道声音的品质——音色,音色的决定要素是什么。
3、掌握音乐的三要素,并能区分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四、探索活动(声音的强弱——响度)1、你知道图中的装置的作用吗?2、思考: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哪一特征?3、认真听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音叉振动有区别吗?(听)引出:声音不但有高低,还有强有弱。
八年级物理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沪粤版
我们如何划分声音(续)1.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认识响度的单位——分贝。
(3)认识不一样响度和不一样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4)经历用实验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实验创新和着手操作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5) 察看认识身旁的声现象,感觉我公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增强民族骄傲感。
2教材说明本节研究声音的响度,研究影响响度大小的要素,认识声音的质量——音色,利用波形来比较不一样响度的声音的振幅和不一样乐器的音色。
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声音是有区其他,而且学习了音调这个特点,本节是上一节的持续,将持续研究声音在响度、音色上的差别,从而对声音的三个主要特点有一个完好的认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教材第一引出响度的观点,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响度,而后经过活动 1 的 A、B 两组研究实验,初步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给出振幅的定义,并通过单摆让学生对振幅有形象的认识,再经过观察波形认识振幅。
而后联合生活经验,提出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相关。
教材给出响度的单位——分贝,让学生认识生活中不一样声音的响度的大小。
声音的另一种特点是音色,教材先以活动 2 让学生经过鉴别不一样乐器发出的声音,弄清音色的观点,而后介绍了决定音色的要素,最后从波形的角度来划分音色。
本节教课要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点,是本节教课的要点。
本节教学难点:响度与上节学习的音调简单混杂,应注意划分。
此外,用波形来划分声音,有必定的难度,也要注意指引学生理解。
所以,响度与音调的差别以及如何用波形划分声音的特点是本节的两个难点。
3教课建议声音的强弱——响度为了让学生能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建议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而后调理音量旋钮,让学生感觉声音强弱的变化。
或许轻轻敲击钢琴的 1 键,而后再重重的敲击钢琴的 1 键;也能够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而后高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避免主观臆断。
-倡导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噪声污染问题,了解防治措施。
2.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设计实验:分组进行不同物体发声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三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声音三要素的定义和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知识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铃声的音调区分、公共场所的音响效果等。
3.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重难点: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中的声音实例,如交通工具的鸣笛、乐器的演奏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三要素及其作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
-探究问题:通过实验、讨论,寻求答案。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举例说明:如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解释公共场所的音响效果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科素养。
2019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教案: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019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教案: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教育孩子,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声音的特性,提高他们的听觉辨识能力。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互动交流中感受声音的差异。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听觉辨识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区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孩子们的听觉辨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区分。
3. 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听觉辨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各种声音玩具(如各种乐器、生活用品等)、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耳朵形状的贴纸,用于标记他们认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导孩子们关注声音的特性。
2. 讲解:我向孩子们介绍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并通过图片和卡片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记住这些概念。
3. 实践操作: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声音玩具和一个耳朵形状的贴纸。
孩子们需要通过听觉辨识出玩具发出的声音,并在相应的声音玩具上贴上耳朵形状的贴纸。
4. 互动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辨别过程和心得,其他孩子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也能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听觉辨识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区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很高,但也有些孩子对声音的辨识能力较弱。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3)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
(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通过对比,区分不同的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响度、音调、音色的区分。
课时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请同学们听两段曲目:一段钢琴曲和一段二胡独奏曲。
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听到的声音,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师:用录音机播放牛与蚊子的叫声。
请大家思考:牛与蚊子的叫声,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导语三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声音有的悦耳,有的令人烦躁,同一首乐曲声音有强弱,调有高低,才构成丰富多彩的声音。
声音与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声音的强弱I【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声音说“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点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小结归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在声学上,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分贝的符号是dB。
信息浏览:认识一些物体发声的分贝数。
【演示】敲鼓。
【思考】用什么方法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呢?用较大力敲击,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用一些碎纸放在鼓面上,用较大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片跳得高,响度增大。
【点拨】师: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即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信息链接:认识振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小结归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粤教沪版(2021年整理)
(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新版)粤教沪版的全部内容。
2。
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路什么是响度、音色在.(2) 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单位-—分贝。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波形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4)经过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这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观察,了解身边的声现象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难点:响度与音调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分。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具准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回忆上节内容:什么是音调?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什么是频率?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什么?进入新课:P17故事引入声音除音调还有什么特征?声音不但有高低,还有强弱之分。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俗称音量或声量!也就是声音的大小。
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我们知道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那么影响响度强弱又是和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引入活动一演示:1鼓面上撒小纸屑,用轻重不同的力敲鼓观察纸跳动的幅度、听辨鼓面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实验结果:轻敲响度小纸跳动幅度小;重敲响度大纸跳动幅度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word
第三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
2.能说出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能说出决定声音音色的因素.
4.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过程与方法
经过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习惯.
2.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叉(256Hz、440Hz)、细线、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一、声音的强弱——响度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二、声音的品质——音色
影响声音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发声体的结构
发声方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3 我们如何区分声音(续)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
2.能说出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 认识响度的单位——分贝。
3.能说出决定声音音色的因素。
4.能在详尽情境中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研究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过程 , 培育学生的实验创新和着手操作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1. 经过“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活动, 让学生养成擅长观察, 乐于研究的习惯。
2.经过合作与交流 , 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以及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响建议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点。
【教课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差异以及如何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鼓、示波器等。
教课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的喉部有两片很薄的膜, 叫做声带 , 每一个人的声带、鼻腔、喉咙的状况都不一样,这样,各自的声音也就有了差异。
就像每一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样那样, 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现代电子仪器可以把各种人的声音描绘成“声纹”储蓄起来, 利用这类声纹就可以从很多人中鉴别出某个特定的人。
“声纹”还是一种破案的依照呢!声音除了有不一样的音调外, 还有哪些特征呢?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而后调理音量旋钮,让学生感觉声音强弱的变化。
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而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没有差异?二、新课教课( 一 ) 声音的强弱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2.研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一:敲鼓 ( 鼓上撒有纸屑)实验记录:①轻敲:②重敲:观察后思虑:⑴前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差异?⑵前后两次敲鼓面振的幅度有什么区?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有怎的关系?指学生文,知道响度的含、意。
我平时声音的弱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用物理言来,就是响度不一样。
二:用手按自己喉部的两,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
学生比两种状况下手的感。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
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区分响度与音调,以及对音色的认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直尺、笛子、口琴、鼓、喇叭等【前置学习】1.声音的高低叫 ,它跟声源振动的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 越大,音调越。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
3.用来描述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声源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4.响度与有关, 越大,响度就越大;响度还与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就越。
5.在声学上,响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人正常对话的声音的响度大约是。
6.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也叫。
音色是由和等因素决定的,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7.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⑴播放一段乐曲,逐渐改变乐曲的音量,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乐曲的音量在逐渐增大。
⑵展示音箱、收音机等音量调节按钮的图片⑶提出问题:这些装置用来调节什么的呢?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哪一特征?引出——响度这一概念。
【讲授】教学过程一.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声音的强弱——响度思考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有关,那么声音的响度又与什么因素相关呢?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相关呢?猜想与假设:声音的响度可能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进行实验:取一把直尺,一端压在桌面边缘,用较大的力弹拨尺的另一端,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也越 ;用较小的力弹拨尺,尺的振动幅度越 ,发出的声音响度也越。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名校原创]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2.教材说明本节研究声音的响度,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了解声音的品质——音色,利用波形来比较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振幅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声音是有区别的,并且学习了音调这个特征,本节是上一节的延续,将继续探究声音在响度、音色上的差异,从而对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引出响度的概念,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响度,然后经过活动1的A、B两组探究实验,初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给出振幅的定义,并通过单摆让学生对振幅有形象的认识,再通过观察波形认识振幅。
然后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教材给出响度的单位——分贝,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声音的响度的大小。
声音的另一种特征是音色,教材先以活动2让学生通过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弄清音色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决定音色的因素,最后从波形的角度来区分音色。
本节教学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响度与上节学习的音调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分。
另外,用波形来区分声音,有一定的难度,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因此,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是本节的两个难点。
3教学建议声音的强弱——响度为了让学生能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建议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或者轻轻敲击钢琴的1键,然后再重重的敲击钢琴的1键;也可以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最后提问: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让学生体会声音有强有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时,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活动1进行探究。
“活动1”的目的是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学案粤教沪版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2.会用波形比较发声体振幅的大小。
3.知道什么是音色以及与音色有关的因素和应用.----————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还和观察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发声体太远,人也感觉不到声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也不同。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34~3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3.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塑料泡沫,用不同的力敲鼓,听发出声音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的塑料泡沫的振动情况.思考:由实验可知,敲鼓时用力的大小与塑料泡沫振动幅度、鼓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敲鼓时用力越大,塑料泡沫振动幅度越大,鼓声也越大。
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35~3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用dB。
5.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6.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越大,音调越低。
图中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选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36~3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性。
8.如图所示的乐器中,利用弦振动发声的是小提琴,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量是如何影响听觉感受的。
2.掌握使用声音频率计和音量计的方法。
3.了解声音的应用和相关技术。
二、学习重点1.声音的频率和音量对听觉感受的影响。
2.使用声音频率计和音量计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1.掌握声音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2.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量的测量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声音的频率和音量声音的频率和音量是影响听觉感受的重要因素。
频率指的是声波振动周期的数目,单位是赫兹(Hz),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调,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较高,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较低。
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强弱程度,单位是分贝(dB),它决定了声音听起来的大小,更大的音量听起来更响。
2. 使用声音频率计和音量计的方法为了测量声音的频率和音量,我们可以使用声音频率计和音量计。
使用声音频率计时,需要将测量器放置在声源附近,然后打开电源,将其设置为测量频率模式,然后按下“启动”按钮。
在获得测量结果后,我们可以看到声音的频率值。
使用音量计时,方法类似,需要将测量器放置在声源附近,然后打开电源,将其设置为测量分贝模式,然后按下“启动”按钮。
在获得测量结果后,我们可以看到声音的分贝值。
3. 声音的应用和相关技术声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中,人们可以使用电话、广播、电视等设备来获取和传输信息。
在医学领域中,人们可以使用声波来诊断病情,例如超声波检查。
在音乐领域中,人们可以使用声音创作和表达情感。
除此之外,声音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调音台来进行音频混音和处理,使用音效模块来制作效果声音等。
五、作业1.完成课时练习册P23、P24的练习。
2.尝试用声音频率计和音量计测量身边的声音,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六、小结与反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频率和音量是如何影响听觉感受的,并掌握了使用声音频率计和音量计的方法。
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掌握声音的主要特征。
•了解声音的音质与音量的区别。
•了解用什么量叫做分贝。
•了解声音的传播。
二、学习重点•掌握声音的特征。
•掌握声音的音质与音量的区别。
三、学习难点•了解分贝。
四、预习导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你还记得吗?本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学习声音的特征,重点掌握声音的音质与音量的区别,并了解用什么量叫做分贝。
请认真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概念解释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的声音就是高音,频率低的声音就是低音。
2. 音质音质是指同一音高、音量、音调的声音在听觉上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
不同乐器演奏出的相同音调的声音,它们各自的音质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演奏音乐时不同乐器各自扮演不同角色的原因。
3. 音量声音有大小之分,我们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最小可听声音的音量称为听觉基数,它与强度的量级关系为1∶10^12。
4. 分贝分贝是强度单位,用来测量声音的响度。
在对声音的响度进行量化时,我们通常采用分贝作为单位。
分贝的公式为:Lp=10lg(I/10^-12),其中,Lp为声音的响度,I为声音对单位面积的功率密度。
六、实验探究实验1:辨别不同音调1.实验材料:哨子。
2.实验步骤:–吹哨子,然后停顿一下,吹哨子,学生们在停顿之后判断哨声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多少声。
–学生们分组,让学生们吹哨子制作出上升和下降的声音。
–让每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进行听辨。
实验2:辨别音量大小1.实验材料:电子琴。
2.实验步骤:–将电子琴的音量调至最小,让学生们感受一下。
–将电子琴的音量调至最大,让学生们感受一下。
–将电子琴的音量调至中间,让同学们分组演奏,并让其他同学进行听辨。
实验3:测量声音的分贝1.实验材料:音频软件、麦克风、音响设备。
2.实验步骤:–使用麦克风和音响设备,在音频软件中测量出一段声音的分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4) 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5)观察了解身边的声现象,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材说明
本节研究声音的响度,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了解声音的品质——音色,利用波形来比较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振幅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声音是有区别的,并且学习了音调这个特征,本节是上一节的延续,将继续探究声音在响度、音色上的差异,从而对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引出响度的概念,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响度,然后经过活动1的A、B两组探究实验,初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给出振幅的定义,并通过单摆让学生对振幅有形象的认识,再通过观察波形认识振幅。
然后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教材给出响度的单位——分贝,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声音的响度的大小。
声音的另一种特征是音色,教材先以活动2让学生通过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弄清音色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决定音色的因素,最后从波形的角度来区分音色。
本节教学重点: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响度与上节学习的音调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分。
另外,用波形来区分声音,有一定的难度,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因此,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是本节的两个难点。
3教学建议
声音的强弱——响度
为了让学生能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建议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或者轻轻敲击钢琴的1键,然后再重重的敲击钢琴的1键;也可以让一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最后提问: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让学生体会声音有强有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不同。
教师提出问题: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时,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活动1进行探究。
“活动1”的目的是探究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教学时,提高两个探究实验的可视性是关键,实验A应选用较大些的鼓,以便学生能看到纸屑的跳动,实验B可视性不强,应注意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对于实验A,让学生观察后思考:⑴前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区别?⑵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有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然后再做活动B,加强对结论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
音的响度越大。
也可以用扬声器进行实验:把收录机上的扬声器拆下来,外接到机身外(便于观察),扬声器上放置一个乒乓球,扬声器通电发声后,乒乓球就上下跳动,然后调教音量旋钮,观察乒乓球跳动幅度的变化。
如果没有条件,用文具盒和橡皮筋进行实验效果也很好,具体方法见本章“课程资源”之“1.文具盒弹出的乐音”。
用波形比较振幅
用示波器将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显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
如教材图2-27所示,用较小的力敲击甲音叉,其波形振幅较小,用较大的力敲击乙音叉,其波形振幅较大。
让学生根据波形来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什么是响度。
响度又称音量或声量,是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强弱。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dB,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常见声音的分贝。
若能用分贝计测量同学们的喊声,则既能增强学生对“分贝”的感性体验,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关于声音与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在生活中的经验,得出结论:声音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并且距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让学生多举些例子,以加深理解。
声音的品质——音色
为了让学生弄清音色的概念,可事先收集几段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位小品演员的声音),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听后加以判别。
这表明,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那就是声音的品质,即音色,又叫音品。
活动2 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并分辨合奏中有哪些乐器,使学生明白,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思考:不同的乐器为什么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呢?引导学生讨论或阅读教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生的方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关于不同乐器的波形,除了用示波器显示外,还可以打开电脑的音乐播放器Media Player,单击右键,选择波形/波浪,播放笛子、二胡、钢琴演奏的音乐,即可清晰地显示出响度、音调、音色不同时波形的变化情况。
学了音色后,可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进行对比,简要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