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
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
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
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摘要对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园林”要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造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造园要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
认为园林和景观生态两门学科互相引进互相借鉴,旨在为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提供方法论。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造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造园要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
生态学只是为园林提供了一部分目标及原则,并稍稍涉及到一些原理途径。
人类盼望园林和生态两门学科互相引进互相借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融合以创造更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景观生态学的兴起提供了这一契机,它提供的概念系统可直接应用于园林,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理论原则上的指导,为园林学科的研究与实践直接提供方法论。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1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1.1.1斑块尺度原理。
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才有可能涵养水源,联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庇护大型动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并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的交替发生。
总体来说,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物种只有可能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存在。
对某一物种而言,大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不过小斑块也可能成为某些物种逃避天敌的避难所。
1.1.2斑块数目原理。
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个栖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
增加1个自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1个可替代的避难所,增加1份保险。
一般而言,2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
1.1.3斑块形状原理。
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
试论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及原则
L i n y e y u a n y i生态园林建设指的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进行的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绿地系统主要由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构成,各种植物相互协调,各自吸收大自然提供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等元素,从而形成了一个协调稳定的植物群落。
生态园林是城镇绿化的最高层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就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及原则进行了论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为群众创造整洁、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坚持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提高生态园林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证。
一、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建设生态园林是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众所周知,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很多树木还对粉尘、雾霾有一定的过滤和阻挡作用。
通过种植大量的植物,一方面可以美化和绿化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然中的碳氧保持平衡,改善空气质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优化。
2、形成优良的城镇小气候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率。
绿色植株在阳光的作用下,会产生比较大的蒸腾作用,可以向空气中输送大量的水蒸气,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对气温进行调节,吸收太阳的热度和辐射度,使该地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3、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在生态园林建设中,不仅仅限于普通的植物种植,还应选择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使植物的造型别致、立体绿植景观新颖、城镇景观丰富、文化艺术效果显著,可以较好地美化市容,提升城镇的整体形象。
4、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让人们在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的环境中舒适健康地生活,可以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园林的建设和保护中。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上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上的应用介绍园林设计是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的一门艺术,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为园林带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讨论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生态学研究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园林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的生态系统,可以借鉴生态学原理来实现更好的环境效益。
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有以下几个意义:1.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原理可以帮助园林设计师创造适合不同生物的栖息环境,增加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2.节省资源:生态学原理可以引导园林设计师更加合理地使用水资源、土壤和肥料,实现园林的节水节能。
3.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降低园林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4.提升景观质量:生态学原理可以提供园林景观所需的自然风光,增强园林的景观质量和吸引力。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案例1. 植物选择与布局•选择本地植物:根据生态学原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减少对水和肥料的需求。
•形成植物群落: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种植植物群落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合,增加植物之间的互惠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置花期错开的植物:根据植物的花期特点,选择花期错开的植物进行搭配,以实现全年开花的效果,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
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雨水收集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园林植物,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构建湿地系统: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引入湿地系统,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净化功能,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3. 营造优质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根据生态学原理,增加园林中的绿地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环境质量。
•建立生态走廊:通过连通不同的绿地和自然景观,建立生态走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迁徙和活动的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位作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景观设计实例。
本文通过介绍生态位的定义及其发展,阐述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植物种群、群落演替、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学等领域,为生态位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位;园林应用;案例研究1 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日益发展,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现阶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量生态位的重要影响,将园林景观设计与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协调多种自然因素,以促进现代生态理论的进步,从而满足当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需求。
2 生态位定义及其发展J.Grinnel在1917把生态位定义为“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1]。
这一定义更加强调物种的空间分布的意义,因此被称为空间生态位[2]。
C.Elton在1927中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态关系,给生态位下的定义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特别强调物种在群落营养关系中的角色,后人将他的定义称为功能生态位[3]。
Hutchinson在1957年提出了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模式[4]。
将生态位定义为:在多维空间中一个物种能够存活和繁殖的范围。
后来他又提出了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两个概念。
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理论上所能栖息的最大空间,但实际上很少有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
由于竞争的存在,该物种只能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叫实际生态位。
多维超体积概念为现代生态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5]。
不同的学者对生态位的定义并不统一。
但尤以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最具代表性。
3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3.1植物种群3.1.1种间竞争当多种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生态平衡时,各个生物的生态位原则上不会重合,如果这种重叠是在环境容量充分饱和的情况下存在,那么便会导致竞争排斥现象的发生。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分析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的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完整,人民群众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将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的风景园林规划。
关键词:生态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前言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效果。
可见,对于景观设计来说,生态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应该树立生态理念,设计出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风景园林。
1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景观设计概述生态规划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国土规划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生态学知识和地理学知识有效结合,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模式。
其主要目标是建设良好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换言之,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为了规范生态环境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保证自然性能,保持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
生态规划理念需要结合生态学,结合社会、自然和经济发展信息,从宏观上参与区域或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决策。
同时,合理开发战略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战略是与自然互动协调的途径。
近年来,人们在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态园林的建设。
景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建筑、人、城市、社会、地球之间的和谐。
实质上,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核心的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生态规划的角度对地面和开放空间进行设计。
景观本身可以反映人的价值观、道德价值和世界观念,也可以反映人的梦想、情感和欲望的外在投射。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2生态理念下景观设计的重要性2.1有助于生态设计与科技设计的融合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浅谈生态园林的理念
浅谈生态园林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变化。
从最初的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想法。
到如今保护自然,还原自然的觉醒。
人类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岁月。
从最初的挖山填海,到如今的退耕还林,人类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想必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和深刻的认识。
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
由此,生态的思想渐渐深入园林的理念中。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
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主题文化公园为例,生态元素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
从大的方面理念中“生态雅”。
布局中的“生态保护区”、“生态科研教育区”、“生态文化展示区”。
从小的方面园区内的环保交通工具,公园的环保照明系统中的体现。
生态园林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的体现。
不可忽视的生态理念将在园林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今后园林内容会更新颖,形式会更多样,只有充分适应这种特点,才会不断地创造自我,更新自我。
这就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启示。
标签园林;生态;具体;发展1.绪论人们的生活理念亦发生着深刻变化。
尽管人们选择了城市生活,但人们并不情愿生活在远离新鲜空气、远离绿草碧波、远离闲适平静的环境中。
近世年来,园林绿化与生态学联系更加紧密。
世界生态科学在飞速发展。
经过我国园林工作者多年来在探索有关园林系统理论方面的努力,对园林绿化与生态科学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建立“生态园林”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文首先给出生态公园的概念和科学含义,指出人类生存现状及当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渴望,然后以天津生态文化主题公园为例,分别从理念、布局、道路交通、照明几个方面论述生态元素在公园中的具体体现。
指出生态因素在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阐述生态园林的概念及科学涵义,预测园林最终要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周 国 顺 临 海 市 鸿 海 园林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浙 江 临海 3 0 0 7 0 1
【 文章 摘 要 】 随 着 可持 续 发 展 理 念 的逐 步 推 进 , 生 态 型 在 园 林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也 日益 广 泛 。 文章 阐述 了生 态 学相 关理 念 ,结合 园林 工 程 ,探 讨 了生 态 学原理 在 园林 工 程中的应 用。 【 关键 词 】 生 态 学 ;原 理 ; 园林 工程 ;应 用 生 态 学 是研 究生 物 与 环 境 相 互 关系 的 科 学 , 的研 究对 象小 至 生 物分 子 , 到生 它 大 态 系 统 直 至 生物 圈 ,它 与 人 类 的 关 系非 常 密切一般来说生态平衡 、 生物多样性、 他感 觉 作用 这三 大 要 点在 我 们 当今 的 园林 施 工 、 设 计 中起 到 了很 大 的作 用 并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作 用 。 只 有掌 握 城 市 生 态 与 园林 的相 互 作用规律 , 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 , 景观多样 与整体综合 长结合 ,才能取得最佳 的景观 及 生 态 效果 。
二 、生态 学原理在 园林 工程 中应 用
1 、植物群落在园林工程 中的应用 植物群落周边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 接 的影响到植物群落,它们之 间的关系密 切 。植 物 群 落 中的 各 种植 物对 大 气 污 染 的 反应程度不同, 人们可以据此来了解空气 的污 染 程度 。 如 , 例 可利 用唐 菖蒲 对氟 化 物
一
生态学基 本 园林 概述
从 生 态 学 的 体 系来 看 ,园 林 的生 态 性 应 该 满足 三 个不 同层 面 的 标 准:( ) 宏观 1对 尺 度 而言 , 的生 态过 程 、 源 和物 质 的使 它 能 用 是有 利 于全 球 生态 系 统 的平衡 和 发展 的 。 () 2 对于 中观 尺度而言 , 它的环境建构是符 合 生态 原 则 的 ,生 态环 境 系统 具 有地 域 性 、 多 样 性 和 合 理性 的特 征 ,具 有 自我 演 替 发
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黄丽
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黄丽发表时间:2019-07-29T16:11:16.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黄丽李祥[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活的追求逐渐凸显。
武汉优地联创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活的追求逐渐凸显。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因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因此,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逐步颁布了一系列处理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并通过现代园林的科学设计,有效地缓解了环境问题。
关键词:生态学;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导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先进的技术理论被引入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应用。
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引入对提高景观设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进一步加强生态学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为其在园林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人们对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返还原生态、与自然的和谐环保等元素的考虑占越来越大比例,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态式的生活环境和品质,而且对于自然与文化的认识也逐步加深。
著名科学家麦克哈格在1969年发表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以全新的视角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生态学理念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在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设计尊重自然”的全新理念,促进了生态学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完美结合,进而推动现代园林设计水平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国家全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了力量。
1当前风景园林设计现状概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人民公园为例
工艺广角文 吕禄露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一、人民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一)人民公园概况南昌市人民公园,原名新公园,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中段,其西北面为江西省体育馆,南侧临近省府大院,东面为南昌市动物园,总规划面积为489亩,属于人工综合性公园。
该公园于1951年着手创建,初步占地面积为320亩。
通过调查得知,市民对于人民公园的满意度高达80%,可作为南昌市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园典范之一。
(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该园整体景观生态格局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其中斑块则为建筑及铺装斑块,建筑斑块包含芙蓉廊、兰园、映水亭、公厕、松涛阁等,铺装斑块包含雪松花坛、休闲广场、舞台汇演广场、儿童乐园、南北入口等。
廊道则为水系廊道及道路廊道,水系廊道为园区主河渠及内部水渠溪流等水景观,内含丰富的物种,确保了物种之间的连接性。
而园区道路两侧种植了乔灌草结构的植物景观,其铺装材质也多采用生态性材质,避免打断物种及物质能量的流动性。
基质则为占地面积最广的绿地景观,作为本园的背景。
(三)人民公园的生态意义通过对南昌市人民公园调查分析得出,该公园在规划之初已将生态性作为第一建设要任,园内建设依山就势,园林植被多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搭配合理,无过多人工痕迹。
与此同时,公园整合周边资源,适度开发,防止周边过度开发而带来的能量流失及物种破坏等影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思想贯穿全园。
通过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将矛盾与利益双方转化为利益共同体,促进南昌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局面。
城市公园的建设也为局部小气候改变提供了有利条件,繁茂的树木可适当缓解城市中心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二、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一)相关原则的应用1.整体优化原则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应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及管理,景观是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整体,不可将其区分为多个单元体来规划。
整合资源,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最大化。
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城市化建设带动了工业的不断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有效落实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但可以净化空气,还能满足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
国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时间较短,有较多问题有待完善,采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式,能够体现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本文首先分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其次探讨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原理引言对园林生态系统进行重建,并重点模拟实际的生态环境,保证园林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使自然空间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措施。
园林植被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生态水平,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生态风景园林施工。
必须进行系统化规划和整体性设计,尤其是要注意同生态理念进行密切结合,以生态理念指引园林景观设计活动高效开展,保证最大程度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质量。
1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1)景观园林设计中体现着生态平衡原理。
维持生态平衡是景观园林设计需要要考虑的问题,只有遵循自然界的生态法则,才能确保景观园林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2)景观园林设计中体现着互利共生原理。
从共生原理来看,互利共生是对共生原理的升级与细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共存形态。
3)景观园林设计中体现着生物多样性原理。
景观园林中往往生存着很多生物,生物的种类较多,只有正确处理生物与景观园林布局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具体应用2.1重视土壤质量风景园林的土壤质量直接决定着花卉的生长状况,所以施工单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科学角度加强土地质检工作,以保证土地养分充足。
通常表层土壤含钙丰富,属于土壤的营养层能够起到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因此,在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重视表层土壤的治理,对土壤进行细化处理,在提高土壤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更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并且通过有效改善土壤条件来保证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原场地的自然生态要素,如泉水、溪流、古树名木及地形等。
2、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
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同时可以降低养护和管理成本。
3、根据生态位理论选择植物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理论,在植物选择时,不能仅仅考虑一种植物对光照、水分、空气、温度及地形地势等因子的适应能力,还应考虑其他植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避免因生态位相同,争夺生存空间和养分。
因此,应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物种的均匀度、丰富度及稳定性。
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愈强,生态系统也就愈稳定。
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增强群落
的稳定性和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
5、园林设计中的再生水设计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
将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者:余声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31期余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任何景观生态设计应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景观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辨证法,把握景观设计的几个原则。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学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自然辩证法;原则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即生态位。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与其他生物一样,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
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
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能流、物流、信息流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
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城市,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类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
实,孔隙度小,通气排水性能差,植物生长困难。设计时既要考 虑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又要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土壤改良和客土栽 植。 ▪ 3)土壤PH值 不同植物对土壤PH值要求不同。 ▪ ①酸性土植物: PH值6.5以下。适生植物如杜鹃、山茶、马尾 松、石楠、吊钟花、栀子花、棕榈科植物、桑科植物、木兰科植 物等。 ▪ ②中性土植物:多数植物适生。 ▪ ③碱性土植物: PH值7.5以上。合欢、黄栌、木槿、木麻黄等。 ▪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园林中十分注重土壤的结构、肥力、孔隙度、 疏松度,同时采取科学管理,如绿地中常见覆盖有枯枝落叶、碎 木片,经腐解后,增加土壤肥力、保水肥能力及土壤温湿度;有 自动浇灌系统,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城市景观生 机盎然,花草艳美,观赏期长。我们应通过改良城市绿地用土质
第二节 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
▪ 植物造景必须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既要满足植物与生存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 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 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美,有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 植物景观是以园林植物为主要素材构成,能给 人们在意识上产生快乐、愉悦情感的景观,园 林植物具有自然美,人们在园林绿地的游憩活 动产生生活美,而通过运用艺术手段形成美的 组合,产生诗情画意,则是艺术美的体现。植 物造景是要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机地 结合到园林绿地中去。
▪ 2)选择植物材料时主要考查的温度因素
▪ ①立地温度三基点 不同原产地的植物温度三基点不同,植物 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植物有喜温、耐寒、喜凉 等不同特性,应基本满足植物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否则会发生 寒害、冻害或热害和“皮烧”。(?棕榈科)
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要转变,也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
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于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出浓厚的生态理念。
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尊重自然本身,主张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将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贯穿于现代园林设计整个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关键词: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1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的必要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人口的几何状增长及社会公众活动频率的密集性,均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科学处理好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能够提升园林内各种资源利用效率和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促使设计人员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不断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因此,针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必须思考如何将生态学理念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
可以说,依托生态学理念设计园林景观,契合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当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普遍存在着“千篇一律,千城一景”“偏重风格,忽视生态”“不够科学,不够专业”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效果,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2.1 千篇一律、千城一景任何一个城市由于发展历史不同,城市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并将其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导理念,由此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凸显出地方特色,打造独居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让公众在享受到特色风景、优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园林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从当下国内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总体情况来看,多数设计师习惯于模仿他人的设计模式,一部分设计师的专业素养亟需提升,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卓越的创新意识,大肆推崇西式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忽略了城市自身的历史与文化,最终导致不同城市景观设计的同质化。
生态学原理在公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平顶山市应龙湿地公园为例
1812022.05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园林与景观设计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研究意义在现有的研究中,通过对应龙湿地公园的土地和其他生态功能的研究,运用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对该生态区进行规划和分析。
因此,结合风景园林相关知识对应龙湿地公园的生态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各种空间分析及生态学原理的相关定义,从景观结构和生态环境规划总体格局设计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整体性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生态位原理在应龙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剖,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为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关的经验。
2生态学原理在公园运用过程中的实例:成都活水公园2.1公园简介成都活水公园,占地约24 000 m 2,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是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被看作“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
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的水质,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过程。
每天有200 m 3水从河中抽出,然后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
2.2整体状况活水公园呈鱼形,紧依府河,它展示了水的净化过程: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400 m 3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公园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清晰。
整个净水系统和带状公园用地紧密结合,主题鲜明。
摘要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当中小气候微调者、生态多样性保护者、生态协调与平衡者,对于城市的生态稳定性调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河南省平顶山市应龙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案例角度切入,简要阐述分析生态学理论原理在公园景观规划项目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绿化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而生态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方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园林不仅可以提供城市居民的空间,更能带来生态效益。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成为建立生态园林的重中之重。
一、生态学原理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其中涵盖的原理有很多。
这里,我们介绍几个重要的生态学原理。
1.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一个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就无法满足生态系统的各种需求,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稳定性。
2.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换。
这是生态系统维持生命活力的重要条件。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3.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转化。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物质的循环对于生态系统维持健康环境和生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二、了解生态学原理,对于建立生态园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看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1.物种多样性的应用在生态园林中,物种多样性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种植多样化的植物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这不仅可以让生态园林更加美观,还能建立更加丰富的食物链,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
例如,种植不同种类的花卉,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等。
(2)植物的随机分布为了实现充分的物种多样性,分配植物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随机的种植方式,可以让植物在园林内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减少单一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单一性,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能量流动的应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生态园林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高能量的流动效率:(1)物种捕食通过捕食行为,能够提高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
例如,在园林中添加鸟巢,可以吸引大量的鸟类飞来栖息,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鸟类会摄入大量的昆虫,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均衡。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生态美学的实践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品种和配置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文化气息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人文精神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味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特点
01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包含了众多的植物品种,如花卉、树
木、藤本等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采用了多种配置方式,如对植、丛植、
林植等
02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创意性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善于运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创造出独
特的景观效果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通过植物与建筑、水体、假山等元素
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园林景观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美学和功能性,适应时代发展
的需求
05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生态美学和功能性
更加注重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
•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将更加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将更加尊重地域特色,充分发挥苏州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代达到鼎盛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阶段
• 宋代的园林植物配置以花卉为主,注重观赏性
• 明代的园林植物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注重生态美学
• 清代的园林植物配置则更加精致,注重细节和意境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历史影响
•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效果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
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覆盖率)和占地面积(绿地率),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
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
在规划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的评审中凭经验和感觉,或是遵从首长意志,或是依靠某个知识理论已严重老化的老专家。
环城、交通干道的绿带建设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规划不符合国情。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样去取舍?天和人怎样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即生态位。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与其他生物一样,生存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具有与地质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结构与改变自然演进过程的能力。
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
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
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
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城市,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2、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典型类型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能量,离不开经过长期演化获得的大气环境、光热环境、水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机制。
但是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向自然环境异化方向发展,人类的居室、办公楼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来越大,城市的空间,甚至局部大气越来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护所(Shelter)越来越特化,人们在四季有空调的建筑物内感到“舒适”,越来越依赖局部大气、温度、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这种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和,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都需要这种调和,能承担这种功能上和空间上的调和作用只有依靠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只有当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居环境的主体部分和连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桥梁,才能实现吴良镛先生所说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师法自然一直是我国园林的造园准则。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
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
现今已对城市生态绿化(地)的研究主要有:1)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包括园林植物计算绿量回归模型的建立,园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释氧固碳、蒸热吸热、滞尘降尘、减菌、减污、抗污、抗寒等)。
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的研究。
包括绿色量、园林绿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绿化环境评价与需求调查。
3)城市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
4)城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国外的绿化,早期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植物的设计为特色,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发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四种倾向: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美国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极为推崇此模式。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特色,代表人为西门德斯(Simonds)和詹逊(Jenson)。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纳绍尔(Joan Nassauer)、惠尔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设计中运用了该思想。
4)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 Hill)和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3.1 区域绿地体系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
在区域这个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所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
3.2 城市绿地体系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
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
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
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
在城市整体个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合适人居的户外环境。
但绿地生态系统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如碳氧的平衡等。
某些规划声称以碳氧平衡作为确定绿量(绿化率、覆盖率)的依据,实际上夸大了绿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碳氧平衡,碳氧循环即使不是全球机制所决定,也至少是一个大区域的机制所决定。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
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不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结构——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
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
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量叠加,并且大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识。
廊道(林带)需要一定的宽度,但宽度标准很难作出定量结论。
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
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
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
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特点。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误,如在干旱地带,缺水是主导障碍因子,营造乔木林带以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却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
笔者推想我国的林带理念可能部分来自于中国人的围墙观念,如同历史上的围长城一脉相传,但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外族进入中原。
景观的美学价值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动态变化的难以确定的问题。
都市人的审美时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但久居深山的农民却见高楼大厦最兴奋。
保持景观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给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为一种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