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频道2010-2011年度业务培训计划表

合集下载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气象部门年度工作安排,计划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一、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1. 气象业务知识培训
2.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培训
3.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演练
二、职业素养提升
1. 岗位技能培训
2. 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训
3. 专业道德规范培训
三、管理能力提升
1. 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 领导力培训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训
四、安全知识培训
1. 气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2. 灾害防范和自救互救培训
3. 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以上培训内容将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细化和调整,确保培训效果和实用性。

同时,将邀请外部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同行专业人员来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气象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国家的气象预警、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当前气象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制定气象培训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气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气象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气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3. 加强气象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三、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培训:包括气象基础知识、气象观测技术、气象预报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2. 实践操作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气象仪器的使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3. 专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气象人才,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如气象预报技术、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等;4. 职业素养培训: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四、培训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传授气象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进行气象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3. 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内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经验分享,拓宽学员的视野和知识面;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训评估1. 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专业技能测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2. 考核标准: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效果;3. 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估,总结培训效果,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参考。

六、培训保障1. 师资力量:确保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2. 教学设施: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仪器,保障学员的实践操作需求;3. 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料,支持学员的学习和研究需求;4. 管理服务: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提供学员的生活和学习服务保障。

中国气象局培训计划

中国气象局培训计划

中国气象局培训计划一、前言中国气象局是国家气象事业的管理部门,负责气象的监测、预测、服务和研究工作。

为了提高气象局各部门及单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局决定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气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二、培训目标1、全面了解气象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掌握气象预报、气候监测等基本技能3、提高管理和决策的能力4、增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意识三、培训内容1、气象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大气科学、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气象预报和预警、气象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象为全局职工和技术人员。

2、管理技能培训对象为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课程内容包括管理理论、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3、技术培训包括气象预报、气象仪器设备维护、气候监测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4、国际交流组织参加国际气象组织的会议和论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培训形式1、班级培训为期半年的班级培训,每周安排专题教学,学习气象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2、实习培训安排到气象预报中心、气候监测中心等部门实习,亲身参与气象工作,提高技能和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通过阅读论文、参加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知识和技能。

五、师资力量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将邀请气象局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内的比较有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授课教师,他们将为学员们传授最前沿的气象知识和最实用的气象技能。

六、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掌握、论文成果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

七、培训后续1、结业证书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对其学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2、实习安排将优秀学员安排到相关气象部门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进修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员,报名参加国内外相关气象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结语中国气象局培训计划的实施,是提高气象事业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气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气象部门培训计划

气象部门培训计划

气象部门培训计划一、前言气象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责,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

为了提高气象部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气象部门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使其能够准确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2. 增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3. 提高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三、培训内容1. 气象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分别进行气象知识的系统培训。

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 检验技能培训对气象观测、气象仪器使用等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

3. 应急处理培训针对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培训,包括应急预警发布、信息传递、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培训。

4. 国际合作交流培训加强与国际相关气象部门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气象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气象部门的国际影响力。

5. 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气象预报、气象模拟、气象信息处理等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气象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气象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

2. 线下实训组织实地观测、气象仪器使用操作等实际操作培训,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3. 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分享最新的气象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

五、培训考核对每次培训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培训效果。

六、培训评估对气象人员进行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后续跟踪定期对已经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后续跟踪与辅导,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

八、结束语气象部门的培训计划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培训计划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培训计划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培训计
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11.03.18
•【文号】
•【施行日期】2011.03.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机关工作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培训计划的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
《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重点培训计划》已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和送培计划,各直属单位制定送培计划,于2011年3月底前报送中国气象局人事司。

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年度培训时间计划表模板

年度培训时间计划表模板

年度培训时间计划表模板1月:- 员工基础培训:1月10日至1月15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新员工入职培训:1月20日至1月25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2月:- 员工技能提升培训:2月5日至2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领导力培训:2月15日至2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3月:- 团队合作培训:3月5日至3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创新思维培训:3月15日至3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4月:- 沟通技巧培训:4月5日至4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项目管理培训:4月15日至4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5月:- 员工福利政策培训:5月5日至5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安全培训:5月15日至5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6月:- 法律法规培训:6月5日至6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职业道德与礼仪培训:6月15日至6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7月:- 绩效考核培训:7月5日至7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职业规划培训:7月15日至7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8月:- 晋升与升职培训:8月5日至8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团队管理培训:8月15日至8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9月:-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9月5日至9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跨部门合作培训:9月15日至9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10月:- 团建培训:10月5日至10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战略规划培训:10月15日至10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11月:- 创业精神培训:11月5日至11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合规培训:11月15日至11月2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12月:- 职场应急处理培训:12月5日至12月10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 结业典礼暨年度总结:12月15日至12月20日,每天晚上6点至9点。

气象执法培训计划

气象执法培训计划

气象执法培训计划一、引言气象执法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气象领域内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执法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为了提高气象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行水平,制定合理的气象执法培训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份完善的气象执法培训计划,以期提升气象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气象法律法规学习•学习国家气象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执法的政策和要求。

•学习气象灾害防治法和气象灾害应急预警法等相关法规,提高对气象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2. 气象观测与预报技术培训•学习气象观测技术、气象资料的解读与分析。

•提高气象预报技术水平,包括天气、气候、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技能。

3. 气象执法实务培训•学习执法程序、执法程序、执法手段和执法要点等基本知识。

•进行实地执法演练,提高执法实务操作能力。

4. 气象执法守则和伦理规范•学习执法中的守则和伦理规范,提高执法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三、培训方式•在校内举办集中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讲座教学。

•制定线上学习计划,提供远程学习平台,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

四、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气象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素养,技术专业能力和执法实务操作能力,让执法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和严谨。

五、培训效果评估•采取考试和评价的方式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定期对已经参加过培训的执法人员进行跟踪调查,搜集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培训计划。

六、结语通过本次气象执法培训计划,将有效提升气象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为加强气象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是气象执法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认可,谢谢!。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表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表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表
1. 一月份培训内容:气象观测技术及仪器操作培训
2. 二月份培训内容:气象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培训
3. 三月份培训内容:气象灾害防范与救援技术培训
4. 四月份培训内容:气象信息发布与舆情管理培训
5. 五月份培训内容:气象新技术与装备应用培训
6. 六月份培训内容:气象应急指挥与危机处理培训
7. 七月份培训内容:气象服务与公共安全保障培训
8. 八月份培训内容:气象法规与行业规范培训
9. 九月份培训内容:气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培训
10. 十月份培训内容:气象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培训
11. 十一月份培训内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培训
12. 十二月份培训内容:气象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培训。

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培训计划

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培训计划

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气象基础业务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气象基础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气象工作的要求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培训内容1. 气象基础知识的学习气象基础知识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本次培训将全面系统地学习气象基础知识,包括气象观测、气象要素、气象预报、气象地图解读等内容。

2. 气象仪器的操作及维护对于气象基础业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气象仪器的操作及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培训将对各类气象仪器进行详细的操作介绍和维护方法培训。

3. 气象预报技术气象预报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培训将对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专门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提高学员的气象预报能力。

4. 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气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气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次培训将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培养学员的数据分析能力。

5. 应急气象服务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培训将对应急气象服务技能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学员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6. 气象法规与管理气象工作与法规管理息息相关,本次培训将对气象法规和管理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员了解气象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

三、培训方式1. 专家讲座本次培训将邀请本地区知名的气象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气象基础知识、气象仪器操作及维护等内容,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学员提供全面的气象培训。

2. 实际操作培训过程中将安排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气象仪器的操作及维护、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气象预报技术实践等内容,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培训考核1. 知识考核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笔试,测试学员对气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操考核学员还需进行实操考核,测试他们对气象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气象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通过各类培训活动,使员工全面了解最新的气象科学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二、培训内容
1. 气象科学理论知识培训
2. 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技术培训
3. 气象预报与预警技术培训
4. 气象信息服务与气象灾害防护培训
5. 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6. 紧急灾害救援技能培训
7. 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
三、培训形式
1. 班内培训
2. 实地演练
3. 线上培训
4. 外派培训
四、培训安排
1. 定期培训
2. 不定期培训
3. 应急培训
五、培训效果评估
1. 学员绩效评估
2. 专业技能评估
3. 培训效果评价
六、培训计划实施
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安排
2. 进行培训资源准备
3. 开展培训实施工作
七、培训后续
1. 跟踪培训效果
2. 培训总结和经验分享
3. 调整下一年度培训计划
八、培训保障
1. 组织保障
2. 物资保障
3. 指导保障
以上为气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共同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

气象科普培训计划

气象科普培训计划

气象科普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气象科普培训旨在提高参与培训人员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气象科普宣传能力,增强民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提高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1.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者2.气象科学爱好者3.气象预报员4.相关行业从业者5.社区志愿者三、培训内容1.气象基础知识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预警等基础知识。

2.气象灾害防护知识深入了解台风、暴雨、雷电、霜冻、雾霾、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预警、防护和应对措施。

3.气象科普宣传技巧学习气象科普宣传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利用媒体、网络、社区等渠道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怎样制作气象科普宣传资料等。

4.气象科普宣传案例分享分享成功的气象科普宣传案例,让参与培训人员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成功的宣传方法,为今后的宣传活动提供参考。

5.气象科普宣传实践组织参与培训人员进行实地宣传活动,如举办气象科普讲座、开展气象科普知识竞赛、编写气象科普宣传手册等,提高他们的宣传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培训形式1.专家授课邀请气象专家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参与培训人员能够系统地了解气象科学知识。

2.案例分享组织成功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者、志愿者进行经验分享,分享他们在宣传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让其他人可以借鉴和学习。

3.实践操作组织参与培训人员进行实际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宣传能力和实践经验。

五、培训时间安排根据参与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连续几天的集中培训,也可以选择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照顾各类参与培训人员的时间和安排。

六、培训评估组织参与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了解他们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以提高培训效果。

七、培训成果1.提高参与培训人员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了解2.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气象科普宣传能力3.促进参与培训人员在气象科普宣传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4.增强社区居民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和防灾减灾意识八、培训补充1.提供参与培训人员相关的气象科普宣传资料和工具2.激励和表彰在气象科普宣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3.建立气象科普宣传志愿者团队,定期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气象科学无处不在,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都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气象科普培训,可以增加公众对气象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促进社会的气象科学普及,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气象科学的发展。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背景气象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为了提高气象人员的素质,提升气象事业的水平,气象部门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系统的气象培训方案,以满足气象工作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气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培训内容1.气象基础知识:对于新进入气象部门工作的人员,需要系统的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补习和提高,以更好地适应工作。

2.气象观测技术:对于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关于气象观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气象观测的质量和准确度。

3.天气预报技巧:对于从事天气预报工作的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关于天气预报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4.气象灾害预警技术:对于从事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关于气象灾害预警的知识、技术和方法,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度。

5.气象科研方法:对于从事气象科研工作的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关于气象科研的方法、技巧和经验,提高气象科研的水平和成果。

培训形式1.线下培训:组织专业气象人员进行面对面地培训和教学。

2.在线培训: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线上教学和培训。

3.现场实训: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观测和预报练习。

培训时间和地点1.培训时间: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学员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时间表。

2.培训地点: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的情况,灵活选择培训地点,可以是气象部门内部的教室,也可以是专门的培训机构。

培训人员1.带头人:由气象部门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负责整体的培训和教学。

2.讲师:从气象部门内部或外部聘请专业的气象人才担任,负责具体的教学和培训。

3.学员:按照培训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选拔,包括新进人员,技术骨干和学生等人员。

培训评估和考核1.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

2.对于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和成果,进行综合考核,通过测验、实习和论文等形式,评估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确定学员是否达到培训要求。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这种新的情况,各级气象部门需要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满足各种气象应用需求。

因此,气象培训也成为了各级气象部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培训内容气象培训主要分为基础和应用两个层面。

对于新员工和初学者,需要开展气象基础知识的培训。

包括:1.气象学基础知识2.气象观测技术3.气象数据分析技巧而对于已经具备基础水平的员工,则需要进一步学习气象应用方面的知识,包括:1.气象预报技术2.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技术3.气象服务技术4.气象科研方法和技巧培训内容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安排。

同时还需要关注气象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培训内容,确保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培训形式气象培训的形式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常见的教学方式包括:1.讲座和报告:主要针对气象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排教学方式,讲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实验,可以帮助员工快速掌握基本要点。

2.课堂学习:针对部分气象应用技术和复杂理论知识,可采取约束性教学方式,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学习,培养深入理解气象知识的能力。

3.实习和实践: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工作中边学边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4.线上学习:对于远程机构或员工,可以使用网络课程等线上学习方式,实现多地培训和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

四、培训效果评估除了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培训工作外,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形式包括:1.在培训后开展测验和考试,对于员工的知识水平做出科学和准确的评估。

2.测量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反馈和问卷的方式,了解员工对于培训的进程和效果的评价。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和员工素质的提高。

全国气象部门县级综合业务岗位培训教学计划

全国气象部门县级综合业务岗位培训教学计划

县级综合业务岗位培训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全面了解各业务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综合业务平台,具有基本的系统维护能力,具备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的综合素质,为县级气象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训对象县级气象局综合业务岗位骨干人员(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县级气象台台长或高工等)。

三、学制研讨班学制为两周(12个学习日,共96学时)。

四、培训方式在职脱产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策解读、观测与信息网络保障、预警预报、气象服务等模块。

培训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见表1。

表1 培训主要课程及学时培训班综合运用讲授、实习实训、案例教学、交流和研讨等多种培训方法。

各类培训方法学时安排见表2。

表2 培训方法学时安排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一)入学教育(4学时)教学内容:开班式,教学计划解读,室内拓展。

教学要求:使学员准确把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增进学员彼此了解,提升班组凝聚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政策解读(8学时)1.县级综合业务管理综述(4学时)教学内容:中国气象局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改革的政策解读,县级气象机构职能设置、履职落地,主要业务分工及业务流程,综合业务改革与发展,基层综合业务的布局。

教学要求:掌握县级气象机构的设置、职能,了解各机构的主要任务;了解省市县主要业务分工及业务流程,重点掌握县级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流程;了解县级气象机构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县局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了解基层综合业务布局。

2.“两个带来”和综合业务改革交流研讨(4学时)教学内容:围绕学员的两个带来(带来一个工作案例,带来一个通过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教学要求:通过案例交流和问题研讨进一步提高学员综合业务岗位工作能力。

(三)观测与信息网络保障(20学时)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概况(4学时)教学内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和业务要求;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主要规范、规定;主要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观测方法;观测设备的组成结构、适用范围和计量检定;观测资料的误差来源。

气象培训计划

气象培训计划

气象培训计划第一篇:气象培训计划篇一: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附件: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培训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掌握观测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掌握观测设备维护和保障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从事气象观测业务工作需参加中国气象局统一组织的上岗资格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方式在职脱产集中培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四、培训时间四周(每周5个教学工作日,8学时/日,总学时160学时)。

五、培训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详见附录。

六、主要授课教师干部学院教师,分中心教师,高校和业务单位的专家,具有丰富观测经验的观测业务人员。

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和讲义。

参考书:1.《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大气探测原理与方法》,张文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7 3.《大气探测学》,孙学金等著,气象出版社,2009 4.《气象仪器及测试技术》,李伟,气象出版社,2010 5.《雷达气象学》(第二版),张培昌等著,气象出版社,2008 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03 7.《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10 8.《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出版社,2005 9.《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气象出版社,1999 10.《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格式》,气象出版社,2006 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手册》,综合观测司,气象出版社,2011 12.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气发〔2009〕463号)13.《综合气象观测》,王强等著,气象出版社,待出版14.《天气雷达及其应用》,李柏等著,气象出版社,201115.《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气测函〔2005〕81号)16.《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管理和运行保障职责(试行)》(气发〔2005〕233号)17.《风廓线雷达观测规定(试行)》(气测函〔2011〕223号)18.《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气象出版社,2005 19.《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气测函〔2012〕61号)八、考试(核)方式考试(核)采取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24年气象培训计划表

2024年气象培训计划表

2024年气象培训计划表一、培训目的1. 培养气象专业人才,满足我国各行业发展对气象人才的需求。

2. 提高气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工作挑战。

二、培训对象1. 气象工作者2. 气象学生3. 其他相关从业人员三、培训方式1. 传统面对面授课2. 在线视频培训3. 实地考察实践4. 研讨会和讲座5. 案例分析和实验实习四、培训内容1. 基础气象知识温度、湿度、气压、气象仪器等基础知识2. 气象观测和预报各种气象观测技术和预报方法3. 气象灾害预警台风、暴雨、雪灾、霜冻等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护措施4. 气象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监测技术5. 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气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6. 气象仪器使用和维护天气雷达、探空仪、卫星遥感仪器等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7. 气象信息服务与科普气象服务的意义和方法,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五、培训时间和地点1. 周末培训班:安排在周末举行,方便已经参加工作的气象人才参加。

2. 寒暑假集中培训:在寒暑假期间举办,为气象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六、培训计划1. 一月份主题:基础气象知识培训内容:温度、湿度、气压等基础气象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形式:面对面授课+实验操作时间:每周末上课,连续4周地点:气象学院实验室2. 二月份主题:气象观测和预报技术内容:各种气象观测技术和预报方法的介绍和实践操作形式:在线视频培训+实地考察时间:每周六上课,连续3周+实地考察1周地点:在线+当地气象观测站3. 三月份主题:气象灾害预警和防护内容:台风、暴雨、雪灾等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护措施形式:研讨会和讲座+实地考察时间:研讨会每周四举行一次,连续4周+实地考察1周地点:气象学院会议室+当地灾害防护基地4. 四月份主题:气象环境监测与数据处理内容: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形式:面对面授课+实验实习时间:每周末上课,连续4周+实验实习2周地点:气象学院实验室+当地环境监测中心5. 五月份主题:气象仪器使用和维护内容:天气雷达、探空仪、卫星遥感仪器等气象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形式:在线视频培训+实地操作时间:每周六上课,连续3周+实地操作1周地点:在线+气象学院实验室6. 六月份主题:气象信息服务与科普内容:气象服务的意义和方法,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形式:研讨会和讲座+实践演练时间:研讨会每周四举行一次,连续4周+实践演练2周地点:气象学院会议室+社区学校七、培训师资力量1. 国家气象局专家教授2. 气象学院教授3. 气象从业专家八、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后定期组织专业考试,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果2.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和需求九、培训资金支持1. 国家气象局和气象学院提供资金支持2. 气象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赞助支持十、培训成果1. 提升了气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2.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气象专业人才3. 推动了气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十一、培训后续1. 每年定期举办气象专业知识更新培训2. 定期举办气象交流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以上是2024年气象培训计划表,希望通过这些培训可以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气象监测服务培训计划

气象监测服务培训计划

气象监测服务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气象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监测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气象监测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保证气象监测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本次培训将重点培养气象监测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在气象监测服务领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培训内容1. 气象监测仪器与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员了解各种气象监测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保证气象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气象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介绍气象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员对气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气象监测服务标准和规范:学习气象监测领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掌握气象监测服务的操作流程和要求,规范气象监测服务的各项工作。

4. 气象监测服务专业知识:学习气象监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大气层结构、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气象变化规律等,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5. 气象监测服务质量管理:介绍气象监测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培养学员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气象监测服务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三、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面向气象监测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包括气象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气象服务公司的技术人员等,也欢迎对气象监测服务感兴趣的相关人员参加。

四、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通过专业讲师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气象监测服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演练,让学员掌握气象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员对气象监测服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考核评估:安排培训考核和评估,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安排为期一个月,具体时间和地点将根据学员的报名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安排。

六、培训费用本次培训费用由主办单位承担,参加学员只需负责自己的食宿费用。

(完整版)新任预报员上岗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完整版)新任预报员上岗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中国天气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通过复习式的教学,回顾和加深理解天气学基本原理,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主要特点,熟知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了解我国典型的天气过程。

二、课时安排共28学时,24学时授课,4学时考核。

三、先修课程气象学;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过程;动力气象;天气分析。

四、基本要求1.掌握大气环流、尤其是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基本特征;2.掌握影响我国的西风带天气系统及其特征、演变;3.掌握影响我国的热带、副热带地区天气系统及其特征、演变;4.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过程特征与演变;5.了解季风概念和东亚夏季风的特点、成因和天气特点。

五、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第一章大气环流 3学时培训内容: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对流层大气高低中层主要天气系统特征;高空急流。

培训要求: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和科学假设;了解极地环流的状况,理解极涡与我国寒潮的关系;掌握冬/夏季全球平均纬向风分量和经向风分量分布;掌握大气活动中心的概念;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各个层次大气环流的状况;掌握高空急流的概念,理解各高空急流形成原理,理解高空急流对降水的影响。

第二章锋面 3学时培训内容:气团和锋面;锋生;我国主要的锋生带。

培训要求:理解气团的概念和气团的分类;掌握锋面、锋区和锋线的概念,掌握锋面的热力分类,掌握锋面附近气压场、温度场和风场的特征;了解各类锋面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特别是降水的特征;掌握锋生的概念,理解锋生公式的意义;了解气团、锋、锋面气旋、急流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我国主要锋生带。

第三章西风带扰动 3学时培训内容: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天气特征;长波、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

培训要求:理解温带气旋和温带反气旋的概念以及分类方法;理解温带气旋/反气旋生成的动力、热力因子,理解温带气旋/反气旋三维结构,理解温带气旋/反气旋发展的过程特征,了解影响我国锋面气旋的移动路径;理解长波概念及其变化特征,理解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概念,理解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建立过程的环流特征。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培训实施方案1. 引言气象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气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和培训具备专业气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气象培训实施方案,为相关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气象素质和综合能力。

2. 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综合和实践性的培训,提高培训对象的气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其能够胜任各类气象工作。

具体培训目标如下:1.掌握基础气象知识,包括气象要素、天气现象、气象观测技术等;2.理解气象预报原理和方法,具备制作常见天气预报的能力;3.掌握气象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能够从气象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4.熟悉气象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具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能力;5.了解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灾害应对能力;6.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适应多种复杂气象工作环境。

3. 培训内容本培训方案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涵盖了气象学科的各个方面:3.1 基础气象知识1.气象要素概述: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2.大气结构和运动:对流层、平流层、风系等;3.大气水循环:蒸发、降水、云等;4.大气辐射和能量平衡:太阳辐射、地球辐射等;5.大气层化学组成:臭氧层、二氧化碳等;6.大气环境与生态系统: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3.2 气象观测技术1.气象仪器与观测操作: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2.气象电子设备和数据处理: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卫星图像等;3.气象站点布设和管理:站点选址、设备维护等;4.气象观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数据收集、观测误差分析等。

3.3 气象预报技术1.天气现象分类和描述:晴朗、多云、雨、雪、霜冻等;2.天气预报原理与方法:基于统计、数值模式、气象成因等;3.天气预报产品与表达:气象图、天气报告等;4.天气预报实践与训练:实际预报案例分析、实时预报练习等。

3.4 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1.气象数据收集与整理:各类气象数据源、数据格式等;2.气象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填补、误差处理、数据缺失的影响等;3.气象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空间插值等;4.气象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数据可视化工具、报告撰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象频道2010-2011年度业务培训计划表第1讲--------第4讲培训主题新闻采访与编辑实务培训课时总计4课时,每课时时长120分钟培训时间2010年10月培训地点华风影视大楼参加人员中国气象频道编辑/记者/主编/责编培训主持东鲲文化培训主讲外请专家辅助课件光盘 /节目带/ ppt文件基本内容第1讲 如何做好看的新闻什么是“好看”的新闻;如何提炼和突出电视新闻的“看”点;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表现“看”点;做“好看”电视新闻过程中的误区。

频道气象新闻案例分析。

第2讲 新闻正文的提炼与撰写新闻正文的基本内容;新闻正文的主题提炼;新闻正文的撰写结构;新闻正文撰写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电视新闻中的新闻正文特质。

频道气象新闻案例分析第3讲 新闻导语和标题提炼与编写新闻导语的提炼方法与写作技巧;新闻标题的提炼方法与写作技巧;好导语与好标题的特质分析;频道气象新闻标题与导语案例分析第4讲 新闻策划的基本方法什么是新闻策划;新闻策划的目标与价值;“新闻策划”“策划什么”;在“新闻信息泛滥的时代”做策划;新闻策划的基本依据;新闻策划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授课专家张 皓资深电视媒体记者与导演,曾任辽宁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法治在线》、《走遍中国》等节目记者与导演,参与一系列重点与重大题材的策划、采访、编辑。

执行情况已执行第5讲--------第16讲培训主题重大气象灾害新闻采访与编辑实务培训课时总计12课时,每课时时长240分钟培训时间2011年1-4月具体时间:待定培训地点华风影视大楼参加人员中国气象频道编辑/记者/主编/责编/制片人培训主持东鲲文化培训主讲外请专家辅助课件光盘 /节目带/ ppt文件基本内容第5讲 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报道第一节 灾害的基本常识1.1.1 对灾害的字面理解1.1.2 灾害的定义1.1.3 灾害的双重属性1.1.4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1.1.5 自然灾害的异常说和变异说1.1.6 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缓发性自然灾害1.1.7 灾害系统和灾害链1.1.8 自然灾害的分类问题1.1.9 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集中分布1.1.10 我国自然灾害状况的概述性说法第二节 灾害管理与防灾减灾1.2.1 灾害与公共权力的起源1.2.2 抗灾救灾与防灾减灾1.2.3 抗灾救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做法1.2.4 防灾减灾的由来和国际减灾战略1.2.5 减灾系统工程1.2.6 中国的减灾行动1.2.7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第三节 气象灾害和气象减灾1.3.1气象灾害的定义1.3.2气象灾害的种类1.3.3 气象灾害的分类1.3.4 我国的气象灾害管理1.3.5 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1.3.6我国气象灾害的应急响应第四节 灾害报道1.4.1 灾害报道的定义1.4.2 灾害报道的类型1.4.3 我国灾害报道的发展历程1.4.4 我国的灾害报道观念1.4.5 灾害报道的原则1.4.6 灾害报道的技巧1.4.7 灾害报道的角度第6讲 全球气候变化报道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科普常识2.2.1 气候变化的定义2.2.2 全球气候变化的发现历程2.2.3 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2.2.4 气候变化的影响2.2.5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2.2.6 气候变化与气候政治2.2.7气候变化与国际经济2.2.8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2.2.9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政策和措施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象报道2.3.1 全球变暖的天气气候影响2.3.2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暖化趋势报道2.3.3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2.3.3.1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高温热浪2.3.3.2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暴风雪2.3.3.3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强降雨2.3.3.4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热带气旋2.3.3.5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干旱2.3.3.6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大雾2.3.4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暖冬2.3.5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冰川消融 冻土融化第四节 其他层面的气候变化报道2.4.1 当前气候变化报道的概况2.4.2 科学层面的气候变化报道2.4.3 政治层面的气候变化报道2.4.4 生态层面的气候变化报道2.4.5 经济层面的气候变化报道2.4.6 生活层面的气候变化报道2.4.7 气候变暖怀疑论及其影响第7讲 暴雨洪涝灾害报道(一)第一节 暴雨洪涝灾害常识3.1.1 地球水循环3.1.2 大气环流3.1.3 雨的形成和类型3.1.4 暴雨的定义3.1.5 形成我国暴雨的天气系统3.1.6 中国暴雨的季节和地区分布3.1.7 水害——洪、涝、渍3.1.8 洪水的定义和类型3.1.9 洪灾的定义和类型3.1.10 汛期与江河洪水3.1.11 山洪灾害3.1.12 防 洪3.1.13 我国的防洪措施3.1.14 山洪的防治第二节 暴雨洪涝灾害报道的一般规律3.2.1 暴雨洪涝灾害报道的要素和类型3.2.2 雨情报道——雨情的预报预警3.2.3 雨情报道——雨情的报道要素3.2.4 雨情报道——雨情的应对3.2.5 水情报道——水情的性质分类3.2.6 水情报道——水情的组成要素3.2.7 水情报道——水情的应对3.2.8 灾情报道——灾情统计报道3.2.9 灾情报道——灾情统计报道中的核心要素3.2.10灾情报道——灾情的应对第8讲 暴雨洪涝灾害报道(二)第三节 暴雨洪涝灾害的报道角度3.3.1 综述——暴雨洪涝灾害有多少报道角度3.3.2 生命安全角度——死亡、围困、逃生和救援3.3.3 生命安全角度——灾害中的特殊人群3.3.4 民生角度——食品、饮用水、疫病3.3.5 民生角度——房屋、家园、转移安置3.3.6 民生角度——财产、收入和生计3.3.7 民生角度——食品供应和物价3.3.8 民生角度——情感伤害、心理阴影与信心3.3.9 民生角度——交通、通讯、电力、供水3.3.10经济角度——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3.3.11 经济角度——交通运输3.3.12 经济角度——保险3.2.13 环境角度——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生物灾害3.3.14 社会角度——政府表现、制度和立法3.3.15 社会角度——生活秩序和公众活动3.2.16 社会角度——社会资源动员与捐助3.3.17 社会角度——文物保护与文化继承第9讲 热带气旋(台风)灾害报道(一)第一节 热带气旋常识4.1.1 热带气旋的定义4.1.2 热带气旋名称考4.1.3 热带气旋的灾害影响4.1.4 我国热带气旋(台风)的特点4.1.5 热带气旋的监测4.1.6 热带气旋的生成4.1.7 热带气旋的编号及命名4.1.8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分级4.1.9 热带气旋的内部运动和结构4.1.10 热带气旋的路径4.1.11 热带气旋的预警预报4.1.12 关于热带气旋的生活常识4.1.13 全球变暖与热带气旋4.1.14 热带气旋的历史掌故第二节 热带气旋的一般报道规律4.2.1 风季来临的报道4.2.2 热带气旋生成的报道4.2.3 热带气旋警报的报道4.2.4 台风登陆前的重要报道节点4.2.5 对台风“突变”的报道4.2.6 对台风特点的报道4.2.7 对台风登陆的报道4.2.8 台风登陆后的报道4.2.9 对防台风响应的报道4.2.10 防台风响应报道——气象监测、预报和会商4.2.11 防台风响应报道——转移避险4.2.12 防台风响应报道——其它措施和事项4.2.13 热带气旋灾情报道——人员伤亡4.2.14 热带气旋灾情报道——农渔业损失4.2.15 热带气旋灾情报道——灾情目击4.2.16 晚台风和风季结束的报道第10讲 热带气旋(台风)灾害报道(二)第三节 热带气旋灾害的报道角度与方法4.3.1 热带气旋与生命安全4.3.2 热带气旋和海洋渔业4.3.3 热带气旋与农业4.3.4 热带气旋与航运业4.3.5 热带气旋与航空业4.3.6 热带气旋与生态环境4.3.7 热带气旋与石油业4.3.8 热带气旋与全球气候变化4.3.9 热带气旋的追风报道第11讲 干旱灾害报道第一节 干旱常识5.1.1干旱的定义5.1.2干旱的四个观察角度5.1.3干旱的规定和等级5.1.4干旱的成因5.1.5干旱的时间和地区分布5.1.6旱灾的历史5.1.7 我国的抗旱制度5.1.8 干旱的预警5.1.9干旱的防御和治理5.1.10 干旱与蝗灾5.1.11 干旱与森林火灾第二节 干旱灾害的一般报道规律5.2.1干旱灾害的过程报道5.2.2旱情报道及其内容要素5.2.3 调查式的旱情报道5.2.4干旱成因的报道5.2.5干旱持续时间的报道5.2.6干旱预警和抗旱响应的报道5.2.7抗旱措施的报道5.2.8干旱灾情报道5.2.9干旱期的蝗灾报道5.2.10干旱期的森林火灾报道第三节 干旱灾害的报道角度5.3.1干旱与粮食安全5.3.2 干旱与农产品价格5.3.3干旱时期的民生5.3.4干旱与能源问题5.3.5 干旱与工业生产5.3.6干旱与内河航运业5.3.7 干旱与旅游业5.3.8干旱与渔业5.3.9干旱的生态影响5.3.10干旱的反思5.3.11干旱与人类发展第12讲 沙尘天气灾害报道第一节 沙尘天气的科普常识6.1.1 沙尘暴的定义6.1.2 沙尘暴的成因和形成条件6.1.3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6.1.4 沙尘暴的历史6.1.5 沙尘暴的危害6.1.6 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6.1.7 沙尘天气的监测和预报6.1.8 沙尘暴与荒漠化问题6.1.9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6.1.10沙尘天气的预防保护措施第二节 沙尘暴灾害报道的一般规律6.2.1 沙尘季开始前的预测报道6.2.2 沙尘天气发的预报警报6.2.3 沙尘天气过程的报道6.2.4 沙尘天气过程结束的报道6.2.5 沙尘暴灾害的应急响应6.2.6 沙尘暴的灾情报道6.2.7 沙尘天气的调查报道6.2.8对沙尘暴预报监测的报道6.2.9沙尘季结束的总结报道6.2.10沙尘天气整体趋势的报道第三节 沙尘暴灾害的报道角度6.3.1 沙尘暴灾害报道角度概述6.3.2 沙尘暴的交通影响6.3.3 沙尘天气的健康影响6.3.4 沙尘天气的生命安全问题6.3.5 沙尘暴的农牧业影响6.3.6 沙尘暴与空气污染6.3.7 沙尘暴的反思——谁是罪魁祸首?6.3.8 “沙尘暴有益论”和“不可根治论”6.3.9 沙尘暴来源——“国产”还是“进口”?6.3.10 沙尘暴成分——沙暴?尘暴?盐尘暴?6.3.11 荒漠化问题及防沙治沙6.3.12 追沙报道及沙尘暴科考6.3.13 沙尘暴的历史教训第13讲 雾霾天气灾害报道第一节 雾霾灾害的科普常识7.1.1 雾和霾的定义7.1.2 雾、霾的形成和消散7.1.3 雾的种类7.1.4雾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地区分布7.1.5 雾和霾的影响7.1.6 看雾识天气7.1.7 烟雾的危害7.1.8 雾、霾的监测、预报与预警第二节 雾霾天气的一般报道规律7.2.1 大雾的预报预警报道7.2.2 雾情霾情的报道7.2.3 雾霾天气影响的报道7.2.4 雾霾种类特点的报道7.2.5 雾霾天气成因报道7.2.6 大雾应对措施的报道第三节 雾霾灾害的报道角度7.3.1 大雾与行车安全7.3.2 大雾与航运安全7.3.3 大雾与航运业7.3.4 大雾与民航业7.3.5大雾与旅游业7.3.6雾霾与大气环境污染7.3.7 大气污染今昔第14讲 强对流天气灾害报道第一节 强对流天气常识8.1.1 强对流天气的定义、成因和特点8.1.2 强对流天气与雷暴天气8.1.3 强对流天气现象的种类8.1.4 强对流天气的危害8.1.5 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8.1.6 强对流天气灾害防御8.1.7强对流天气之雷电8.1.8强对流天气之龙卷风8.1.9强对流天气之冰雹8.1.10强对流天气之雷雨大风8.1.11强对流天气之飑线第二节 强对流天气的一般报道规律8.2.1 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报道8.2.2 强对流天气的气象要素报道8.2.3 强对流天气的目击报道8.2.4 强对流天气的灾情报道8.2.5 强对流天气特点的报道8.2.6 强对流天气的防御措施报道8.2.7 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抗灾救灾报道第三节 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报道角度8.3.1 强对流天气与生命安全8.3.2 强对流天气的农林业影响8.3.3 强对流天气对建筑物的影响8.3.4 强对流天气对电力电气设备的影响8.3.5 强对流天气与雷击火灾8.3.6 强对流天气对航空安全的影响8.3.7 强对流天气与交通安全8.3.8与强对流天气有关的一些知识趣谈第15讲 高温热浪灾害报道第一节 高温热浪的基本常识9.1.1 高温和热浪的定义9.1.2 高温热浪的成因9.1.3 高温热浪的影响9.1.4 高温热浪的防御措施9.1.5 高温热浪的研究和监测9.1.6高温天气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第二节 高温热浪的一般报道规律9.2.1 高温热浪的预警报道9.2.2 高温热浪的气象要素报道9.2.3 高温天气成因的报道9.2.4 高温热浪灾情的报道9.2.5 高温天气防护知识和措施的报道9.2.6 高温天气预计结束时间的报道9.2.7 高温天气结束的报道第三节 高温热浪的报道角度9.3.1 高温热浪报道角度综述9.3.2 高温热浪与疾病死亡9.3.3 高温热浪下的公众福利与劳动保护9.3.4 高温热浪下的生活方式9.3.5 高温热浪中的其他生物9.3.6 高温热浪的农业影响9.3.7 高温热浪与夏日经济9.3.8 高温热浪与电力供应9.3.9 高温热浪与铁路交通9.3.10高温热浪与森林火灾9.3.11高温热浪与空气污染9.3.12高温热浪与体育赛事9.3.13高温热浪与气候变化第16讲 寒潮与低温雨雪灾害报道第一节 寒潮与低温雨雪灾害的基本常识10.1.1 寒潮的定义及规定10.1.2 寒潮的成因和路径10.1.3 寒潮大风10.1.4 寒潮降温与低温灾害10.1.5 寒潮暴雪和雪灾10.1.6 寒潮冰冻和冻雨10.1.7寒潮及相关天气的影响10.1.8寒潮及相关天气的预警和预警信号10.1.9 寒潮及相关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第二节 寒潮的一般报道规律10.2.1寒潮的预报预警报道10.2.2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实况的报道10.2.3 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和特点报道10.2.4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响应报道10.2.5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的灾情报道10.2.6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结束时的报道第三节 寒潮及低温雨雪灾害的报道角度10.3.1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生命安全10.3.2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交通运输10.3.3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能源供应10.3.4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农牧渔业10.3.5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金融保险10.3.6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民生10.3.7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商业经济10.3.8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自然生态10.3.9 寒潮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与宏观经济主要授课专家气象灾害新闻报道业务培训采用东鲲文化专家与外请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资深记者、编辑、编导、制片人相互结合的授课方式,既充分利用对气象灾害报道的研究资源,又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气象频道等媒体灾害报道案例资源,力争对频道人员气象灾害报道的能力与素质有较为全面、系统的指导、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