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专题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2. 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成功地写一篇散文作品。
3. 加强学生对优美中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的理解2. 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三、教学难点:1. 根据教材中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展开写作2. 手持笔尖,抒发真情四、教学方法:1. 课前讲授与课堂引导相结合2. 让学生课堂学以致用,动手实践五、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教师通过画面/图片/歌曲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信未来”中的三个小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主旨思想,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及含义有一个整体理解。
3. 阅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的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运用修辞手法等。
4. 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散文为蓝本,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写出自己的散文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作品交换意见,分享写作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让学生了解何为好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六、教学材料:1. PPT 音视频课件2. 《相信未来》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3. 小组讨论的框架七、教学反思:本篇教案着重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优美的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的文字得以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相信未来》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本诗第三节的前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精妙之处。
2.《相信未来》整首诗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相信未来”这撼人心魄的信念。
说说诗人“相信未来”的精神动力。
3.怎样理解本诗对人性回归的呼唤?自主探究此诗写于1968年,江青读过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你认为这是一首“灰色的诗”吗?文法导析1.和谐的节奏,优美的韵律。
(1)节奏和谐,隔行押韵,音律优美。
这首诗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韵律和谐,有一种音乐美。
(2)反复手法的运用。
第一、二节“依然固执”重复出现,强调了信念的坚定与执着;全诗反复提出“相信未来”,有力地表现了主旨。
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明诗人相信未来的信念,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前三节最后都用“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凸显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1)比喻诗中的比喻多有所指,其寓意深刻而丰富,如第三节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不仅喻指笔体拙笨幼稚,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童心,纯洁真诚,相信未来。
又如第四节中的“睫毛”“瞳孔”,喻指未来的人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能不为假象所惑,能够看透历史的真相和生活的真情。
(2)象征手法例如:蜘蛛——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紫葡萄——甜美成熟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荣誉、爱情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含蓄蕴藉巧用象征《相信未来》一诗显示出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带有一些现代主义的气质和印记。
这突出表现在对含蓄蕴藉、喻意丰富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上。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1.2 相信未来 导学案1
相信未来【理论支持】诗歌,是语言最为精粹,表达最为凝练,内涵最为深刻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朦胧诗尤其如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她的内蕴,体悟她的情感,领略她的风采,真正把美好的东西沉淀到心里去?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意蕴?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根据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叶澜教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在讲授《相信未来》本节课拟让学生在不停的读中渐渐地去感受诗歌语言外表下的内涵,体会语言外表下包含的情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慢慢的浸润往往有很大的渗透力;要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从内心之中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力。
【教学目标】1.感悟诗人独立不羁的个性和痛苦中毫不沉沦、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的乐观。
2.培养学生揣摩诗歌意象的内涵的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3.了解朦胧诗意象具有多变性和思想内容含蓄隐晦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朦胧诗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灰烬.()凝.()露摇曳.()睫.()毛瞳.()孔给.()以脊.()骨二、知人论世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
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
职业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发表作品,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2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赏析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入生活中有阳光,有阴霾;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难。
面对这一切,该如何呢?如何来面对生活中的阴霾、痛苦、不幸、失落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
二、诵读感受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动人的诗篇!三、合作探究1.诗中用哪些形象来表现生活的苦难的?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贫困、落后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2.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贫困、落后、混乱1968年正是文革从开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个疯狂动荡、人性泯灭的时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个中国。
(著名作家秦牧曾这样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所以诗人面对的苦难,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民族的苦难!3.诗人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苦难的?“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在绝望中依然用纯洁、质朴的情怀憧憬美好未来,依然怀着未来的坚定执著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4.不仅如此,诗人在第3小节还说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写?“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一小节改变句式,冲出了前两小节压抑狭窄的意境,转而变得开阔明朗起来,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专题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诗歌的意象,并分析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意象的特点并准确的把握意象在诗歌的意思。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写作背景《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
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 岁的时候就写下这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二、探究未知请速读课文填写以下字的读音,并通读课文。
灰烬()依偎()摇曳()曙光()笔杆()睫毛()瞳孔()脊骨()给予()【合作学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记录疑惑】作者简介: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于山东,因其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取名路生。
食指是其笔名,1978年首次使用。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精神。
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
其创作成就、诗歌地位和综合影响力在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醒目。
他的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可以说,在六十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
相关知识:朦胧诗是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的作家群则是生长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
他们生活在那个特殊混乱的时代,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们写作的动力。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
它高度宣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的抒情方式,比喻、象征手法。
2.学习作者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精神。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是文革(1966——1976)开始并进入高潮的狂热阶段,食指在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的迷惘、矛盾、失望中,用年轻、热情、执着,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以食指为名,是对别人在背后指点的解嘲,是损伤不了诗人健全人格的抗争。
三.文本梳理(一)诵读文本,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诵读1、2部分,理解其中意象的象征义。
(找出意象,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意象的象征义及作者的信念。
)知识补充:(1)意象(2)象征1.蜘蛛网——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炉台——(火——希望)产生希望的地方无情查封——黑暗势力横行,对进步知识分子的审查、批判、迫害灰烬——(炉火已灭)遭受迫害,生活贫困,处境艰难余烟——残余的希望但依然、固执——坚定的信念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乐观美丽的雪花——纯真、美好的希望相信未来2.紫葡萄——(晶莹、美好)理想、希望深秋的露水——希望破灭,失望的泪水鲜花——成功、荣誉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被剥夺,失落枯藤——生命被摧残凝露——孕育新的希望凄凉的大地——现实残酷但依然、固执——坚定的信念直面绝望,不懈至死地相信未来小结:1、2部分,痛斥现实,相信未来,痛苦中怀有希望(三)诵读第3部分,理解分析。
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汲取正能量,模仿优秀小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情感,通过短时间的模仿提高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二、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2、通过模仿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时长40分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食指。
今天我们就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
(板书——相信未来同时ppt展示第一页)(二)朗读诗歌师:首先,我们来欣赏朱军跟杨晨的朗诵视频,注意节奏与重音的把握。
(ppt展示第二页)听过两位名人的深情朗诵后,我们自己也来体验一下它的情感——自由读,一会儿同学争取在班上朗读。
生:读师:哪位同学争取在班上给大家朗读?生:……师:根据学生朗读情感进行点评(语速、节奏、字音、重音)。
我们再齐读一遍,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师:(对全班的朗读稍加点评)这首诗共七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三节,讲述的是“相信未来的情形”;第二部分是三、四、五节,叙述的是“相信未来的原因”;最后一节为第三部分,是“对人们的热切呼吁”。
整首诗结构严谨,充满了正能量,正因为如此,人们决定赋予他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并题下这样的赠词:“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ppt展示第三页)。
他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呢?1968年正处?生:文革时期师:文革时期是“非常时期”,这个“非常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第一二节中找出关键词。
生:动笔找(无情、贫困、失望、凄凉)师:对,是无情、贫困、失望与凄凉。
无情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无情?生:人与人之间的师:“贫困”“失望”“凄凉”分别又是哪方面的呢?生:生活的贫困……师:(ppt展示)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无情,面对生活的贫困,面对社会的凄凉与精神的失望,诗人吼出了自己的心声,呐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生:相信未来师:对,相信未来,坚定地相信未来。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课前导学】1、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1968年(二十岁)写下了《相信未来》。
2、食指的这首《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因此学习时应结合背景来理解。
体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激发自己,增强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坚信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反复诵读本诗,从新颖的意象中欣赏诗的美。
同时,要理解并鉴赏本诗的艺术特点:节奏和谐,隔行押韵,音律优美;运用反复手法。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诗歌的必要途径,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义就成为本文的重点;同时,因为这首诗歌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诗歌的意象就具有更为特殊的含义,体会诗人尽管在文革期间,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课堂讲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2、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及其含义,体会富有韵律感的语言。
2、难点:把握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引激趣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
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
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2023年《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整理_1
2023年《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整理一、【设计理念】本设计始终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同学的学习特点,从学科特点来看,让同学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中培训语言素养和情感素养;从学习的特点来看,让同学自主实践、自主建构,在老师引导和同学自主学习的交互作用下,同学自主走向成长。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吟诵青春”板块。
学习要求是在指导同学在诗歌吟诵与鉴赏中,学会珍爱青春,喜爱生命。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表达了在苦难中“信任将来”的坚决信念;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具有语言美、内容美、节奏美、情感美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吟诵和鉴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高一的同学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
其中在认知上,他们已经有肯定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力量,而且同学们刚刚学过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对礼赞青春的诗歌也有了肯定的了解。
在情感上,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对青春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但由于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比较生疏,因而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体悟诗歌主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主要是以诵读涵泳法为主要方法,结合入情体验、点评批注等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本篇课文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 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2. 能阐释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3. 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a) 能在诵读涵泳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b) 能通过入情体验感悟的情感蕴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在苦难中坚决信任将来的决心。
2.能体会对年轻坚决、执着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解释本诗内容(包括意象)的特点和美感。
(二)教学难点能说出诗歌节奏(重音、停顿)的特点和效果。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点拨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现法七、【教学预备】(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同学预备课前预习(三)课时预备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生动感知首先我将播放青春励志歌曲《红日》。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课题名:相信未来(一课时)高一语文备课组一、本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意象及其所营造的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人论世,感悟诗人面对困难,执着相信未来的信念和精神,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自信,战胜挫折,相信未来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框架——新课预学(一)强记字音:灰烬( jìn )依偎( wēi )摇曳( yè)睫( jié)毛瞳( tóng )孔轻蔑( miè)脊( jǐ)骨给( jǐ)予惆怅( chóu chàng )不屈不挠( náo )(二)辨音辨形:摇曳( yè)——拽( zhuài )拉睫( jié)毛——捷( jié)报给( jǐ)予——给( gěi )以瞳( tóng )孔——潼( tóng )关撞( zhuàng )击——经幢( chuáng )惆( chóu )怅——稠( chóu )密——未雨绸( chóu )缪( móu )——鸟声啁啾( zhōu jiū)——氐惆( dī chóu )(三)课前思考阅读课文,理清全诗的基本脉络,做简单的分段,初步理解文本。
答案:第一段:1—3(现实状况);第二段:4—6(相信未来的原因);第三段:7(直接抒情,发出内心的呼喊)(四)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2)掌握鉴赏诗句的方法和艺术技巧;(3)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内涵;( 2 )学习本诗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
三、学习流程模块一、情境引读1、文学常识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和该诗创作的背景。
(1)作者简介《相信未来》使用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暗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3)同学们还能搜集一些有关作家和该诗创作的背景吗?如果有,请摘抄在下边横线上或摘抄本上。
2、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灰烬.()摇曳.()笔杆..()给.以()给.予()脊骨..()模块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品味诗文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寻找正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
注意:参照课本第10页活动体验4 示例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背诵全诗或自己喜欢的节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相信未来》学案5
《相信未来》学案【理论支持】诗歌,是语言最为精粹,表达最为凝练,内涵最为深刻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朦胧诗尤其如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她的内蕴,体悟她的情感,领略她的风采,真正把美好的东西沉淀到心里去?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意蕴?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根据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叶澜教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在讲授《相信未来》本节课拟让学生在不停的读中渐渐地去感受诗歌语言外表下的内涵,体会语言外表下包含的情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慢慢的浸润往往有很大的渗透力;要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从内心之中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力。
【教学目标】1.感悟诗人独立不羁的个性和痛苦中毫不沉沦、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的乐观。
2.培养学生揣摩诗歌意象的内涵的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3.了解朦胧诗意象具有多变性和思想内容含蓄隐晦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朦胧诗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灰烬.()凝.()露摇曳.()睫.()毛瞳.()孔给.()以脊.()骨二、知人论世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
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
职业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发表作品,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相信未来》学案5
《相信未来》学案【理论支持】诗歌,是语言最为精粹,表达最为凝练,内涵最为深刻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朦胧诗尤其如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她的内蕴,体悟她的情感,领略她的风采,真正把美好的东西沉淀到心里去?怎样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意蕴?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根据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叶澜教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在讲授《相信未来》本节课拟让学生在不停的读中渐渐地去感受诗歌语言外表下的内涵,体会语言外表下包含的情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慢慢的浸润往往有很大的渗透力;要把握学生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从内心之中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力。
【教学目标】1.感悟诗人独立不羁的个性和痛苦中毫不沉沦、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的乐观。
2.培养学生揣摩诗歌意象的内涵的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3.了解朦胧诗意象具有多变性和思想内容含蓄隐晦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朦胧诗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灰烬.()凝.()露摇曳.()睫.()毛瞳.()孔给.()以脊.()骨二、知人论世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
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
职业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发表作品,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相信未来》精品教案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相信未来》精品教案从容说课食指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那种年轻、热情和执著,那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今天的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如何精巧设计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知、情、意真切而主动地体验,将是重点。
而解决这一重点,就需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深入文本,形成多重互动对话。
教学重点提升人生境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教学难点 1.联系实际,品味诗句。
2.结合诗句,提升人生境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朗诵课文,并能背诵前三段。
2.掌握课文中一些写作技巧。
3.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过程与方法1.学会鉴赏诗句,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探究与活动,走近食指,走进食指心灵。
3.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未来的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人生追求的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1968年,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了。
它用诗歌般美妙的文字,用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用闪烁着人类思想精华色泽的内涵,注定要改变无数读者的命运。
它的名字就叫《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其中非常经典的几句话,请大家把这些话连缀成流畅的一段话。
多媒体课件显示以下句子:1.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2.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3.我要笑遍世界。
4.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5.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6.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生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要笑遍世界;我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因为,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师不错。
是啊,在无情的打击下,在无望的困境中,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是多么重要的力量啊。
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你,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就应该呐喊出自己人生的最强音——相信未来!板书:相信未来推进新课师我们听首正午阳光乐队演唱的歌曲,名字就叫《相信未来》,歌词就是课文《相信未来》前三节诗句。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课前预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
2、能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主旨,加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能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资料链接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革”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基础知识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灰烬.()凝.露()瞳.孔()摇曳.()轻蔑.()惆.怅()曙.光()不屈不挠.()2. 食指,原名,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
代表作有、等。
与舒婷、顾城、北岛等同为“诗”的代表诗人。
3.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诗句的空格中。
(备选词语:诉说笼罩叹息倾泻寄予依偎蜷缩查封缠绕留给湮没交织)①当蜘蛛网无情地□□了我的炉台②当灰烬的余烟□□着贫困的悲哀③当我的鲜花□□在别人的情怀④是□□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4.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D.诗写于1968年。
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5*.你认为诗题“相信未来”有几层含义?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说明。
6.对第三节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B.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C.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D.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阅读下面两节诗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1.2相信未来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高一语文教学案————《相信未来》高一语文组刘进喜【学习目标】①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作品,体会诗人“痛苦的吟哦只为追问光明”之情怀②进一步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③领会诗歌意蕴深刻的意象,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来朗读。
【学习步骤】一、作者与本诗背景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家庭里,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了他,起名路生。
小学时就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二、整体感知【在把握作者的思路基础上一读诗歌】①1、2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仔细阅读,找一找所用的意象,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意思②分析第3节前三句比喻的精妙所在手指——手掌——笔杆——面对困难,信念更强,豪情更浓——③第4节起诗人的视角有什么变化?“腐烂的皮肉”、“脊骨”两个意象表达什么意思?④最后一节,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发出呼唤,为未来战斗——决心奋发三、讨论:诗中反复手法的运用,有何艺术作用?四、诵读、背诵五、课外拓展比较阅读:《热爱生命》(食指)[见《语文读本》(必修二)]六、总结、作业【我的思考与问题】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高一语文导学案:1.1.2《相信未来》(苏教版必修1)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相信未来》请积极阅读——《作文周计划读本》第一周第二篇文章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赏析教学时间:1课时二、走进作者: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三、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四、课前预习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六、合作探究分析鉴赏,把握主旨1.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未来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诗歌的意象,并分析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分析意象的特点并准确的把握意象在诗歌的意思。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写作背景
《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
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 岁的时候就写下这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二、探究未知
请速读课文填写以下字的读音,并通读课文。
灰烬()依偎()摇曳()
曙光()笔杆()睫毛()
瞳孔()脊骨()给予()
【合作学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记录疑惑】
作者简介:
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于山东,因其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取名路生。
食指是其笔名,1978年首次使用。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精神。
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
其创作成就、诗歌地位和综合影响
力在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醒目。
他的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可以说,在六十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
相关知识:
朦胧诗是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的作家群则是生长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
他们生活在那个特殊混乱的时代,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们写作的动力。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
它高度宣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
朦胧诗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了以下3点: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
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三、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改变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的崛起。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所谓“赠人玫瑰,与人同香”
B.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像见到了亲人。
C.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上省力的方法
D.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2、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经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虽然计算机英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