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合集下载

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溴化学品英文名:bromine化学品别名:溴素CASNo.:7726-95-6ECNo.:231-778-1分子式:Br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剧毒。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致命,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在正常生产处理过程中,吸入本品的蒸气或气溶胶(雾、烟)可产生严重毒害作用,甚至可致命。

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CONTENCT

• 危险化学品概述 • MSDS编制要求 • 物质安全与健康信息 • 防护措施与应急处理 • 运输与储存要求 • 法规标准与合规性
01
危险化学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 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MSDS内容审核
02
审核MSDS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如是否包
含必要的危险信息、安全操作指南等。
现场安全检查
03
对企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其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
力。
企业责任与监管要求
01
02
03
04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 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储存期限
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期限进行储存,过期或变质的危险化学品 应及时处理。
安全检查
定期对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如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 有泄漏等,确保储存安全。
废弃物处理建议
废弃物分类 处理方法 处理单位 处理记录
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如易燃、易爆、有毒、 有害等。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回收、中和、焚烧等, 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分类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 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 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等类别。
危险特性及危害
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 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等事故。

臭碱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臭碱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暂无
修改说明:
第一版
其他信息:
MDL号:MFCD00003503PubChem号:暂无BRN号暂无
填表部门:
审核部门:
常见用途:
1.在水处理领域,亚硫酸钠用作锅炉水和油田注水的脱氧剂,市政用水或工业用水的脱氯剂。废水处理中用于将六价铬盐还原成低毒的三价铬盐,并可以从废水中沉淀和分离银和汞等。目前,亚硫酸较多地用于中小型锅炉和压力低于5.88MPa下运行的锅炉,通常配成2%~10%的溶液。亚硫酸钠的用量通常为0.076g/L。使用时最好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Cu、Co、Mn、Ni的盐类,可提高除氧率。在锅炉停止使用时,可用已除过氧并加有约200mg/L亚硫酸钠的碱性除氧水充满,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从水中除去过量的游离氯时,亚硫酸钠应与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2011
UN编号:
1849
IMDG规则页码:
分子结构数据:
暂无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2.氢键供体数量:03.氢键受体数量:4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82.47.重原子数量:68.表面电荷:09.复杂度:18.8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三类 B级无机剧毒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该物质的容许浓度。




熔点(℃):-7.2
沸点(℃):59.5
相对密度(水=1):3.10
相对密度(空气=1):7.14
饱和蒸气压(kPa):
23.33(2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体各部位。

主要症状:对眼、鼻、皮肤等方面有刺激性之影响;或有头晕、不舒服之感。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移走污染源,将患者送至通风良好较阴凉处休息,以毛布保暖,或送医检查诊断。

皮肤接触:以清水及肥皂洗净;若刺激感持续,需反复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以清水冲洗,若刺激感持续,需反复冲洗,严重者立即送医检查诊断。

食入:催吐并立即送医检查诊断。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身体有极度不适,需尽速至医院作检查诊断。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一般防护设备及化学安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对医师之指示:患者之状况以及告之暴露途径,时间及地点。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处如有泄漏需以吸湿干布、木屑或砂土等处理,避免流入水沟、下水道等会污染水质之处,并通知相关单位,尽速处理。

储存:储存在原本之封闭桶子内及固定位置,避免高温储存(室温条件即可)。

避免储存接近电源、火源之场所。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01 (g/cm3,1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76引燃温度(℃):248爆炸上限%(V/V):无资料爆炸下限%(V/V):无资料溶解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其他信息:切削液切削液切削液。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 71-55-6分子式: 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 S D S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壳牌统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SHELL TONGYI (BEIJING) PETROLEUM CHEMICAL CO.,LTD.
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Safety Data Sheet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危险性概述
3.成分/组成信息
配方组份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使所有非急救人员撤离火区。

6.泄漏应急处理
避免接触溢出或释放出来的材料。

关于个人防护设备的选择指南,参见此说明书第8项。

关于处置信息,请参阅第13项。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11.毒理学信息
额外信息:
用过的油包含在使用过程中累积的有害杂质。

此等有害杂质的浓度视乎用途而定,处理时可能存在损害健康及环境的风险。

所有用过的油应小心处理,并尽可能避免接触皮肤。

在动物试验中,持续接触用过的发动机油会导致皮肤癌。

12.生态学信息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有关的管制信息并不完整,尚有其它条例适用于本品
16.其他信息
修改说明:不适用(第一版本)
限制:未获得壳牌统一技术部门许可,本产品不得用于推荐用途之外的应用情况。

其他信息:本信息是根据我们当前的知识所拟定的,目的仅是从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定方面来说明该产品。

本信息并非该产品物定性能的保证。

说明书结束。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ropane 丙烷C3H8UN NO.1208 生产(或贮存)场所最大数量CN NO.32162具有燃烧性、爆炸性法律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2-Xylene 二甲苯C 8H10UN NO.1307生产(或贮存)场所最大数量CN NO.33538具有燃烧性、爆炸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具有燃烧性、爆炸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具有燃烧性、爆炸性防护措施法律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Methyl lcohol甲 醇CH 3CH 2OHUN NO.1230生产(或贮存)场所最大数量CN NO.32058具有燃烧性、刺激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具有燃烧性、易液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表1.4-1 丙酮化学品中文名:化学品英文名:丙酮;阿西通acetoneCAS No. 67-64-1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贝拉公司产品安全数据表:芝加哥602液体臭味消除剂(桃子 橙子)说明书

可贝拉公司产品安全数据表:芝加哥602液体臭味消除剂(桃子 橙子)说明书

CANBERRA CORPORATIONSAFETY DATA SHEET1. IdentificationProduct Identifier: HUSKY 602 LIQUID MALODOR COUNTERACTANT (PEACH/KIWI)Application or recommended use: Deodorizer/air freshenerRestrictions on use: Do not use in any fashion not specified on the product label.Manufacturer / supplier: Canberra Corporation3610 N. Holland-Sylvania Rd.Toledo, Ohio 43615 USATelephone: 419-841-6616Emergency phone: 800-832-8992 National Poison Center: 800-222-12222. Hazards IdentificationGHS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is mixture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 (d) of §1910.1200.Skin Corrosion/Irritation - Category 2Eye Damage/Irritation - Category 1Label Elements:Symbol:Signal word: DANGERHazard statements: Causes skin irritation.Causes serious eye damage.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Wash hands, face and any skin contact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Wear protective gloves/eye protection/face protection.IF IN EYES: Rinse cautiously with water for several minutes. Remove 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and easy to do. Continue rinsing.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 or doctor/physician.IF ON SKIN: Wash with plenty of water. Take off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wash it beforereuse. If skin irritation occurs: Get medical advice/attention.See 4. First-Aid Measures for specific treatment.Other Hazards: None known3. Composition /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Mixture of water, detergents, fragrance and auxiliary agents.Hazardous ingredients: The exact percentage of composition has been withheld as a trade secret.5 - 10% C12-15 Fatty alcohol ethoxylate CAS 68131-39-5, EINECS/ELINCS NLP500-195-71 - 5% Sodium xylene sulfonate CAS 1300-72-7, EINECS/ELICS 215-090-91 - 2% Fragrance CAS N/A (Mixture), EINECS/ELINCS N/AOther ingredients (> 1%):> 90% Water CAS 7732-18-5, EINECS/ELINCS 231-791-24. First-Aid MeasuresSymptoms: Irritation of affected areas. Causes skin irritation and serious eye damage.Have the product container or label with you when calling a poison control center or doctor, or going for treatment. Inhalation: Move person to fresh air. If respiratory irritation or dizziness occurs, seek immediate medical assistance.Skin Contact: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wash before reuse. Wash contaminated area with soap and water for 15-20 minutes. If irritation occurs, get medical advice/attention.Eye Contact: Hold eye open and rinse slowly and gently with water for 15-20 minutes. Remove 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 after first 5 minutes, then continue rinsing eye.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 or doctor/physician.Ingestion: Call a poison control center or doctor immediately for treatment advice. Have person sip a glass of water if able to swallow. Do not induce vomiting unless told to do so by the poison control center or doctor. Do not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 person who is unconscious or convulsing. If vomiting occurs, keep head below hips to reduce risk of aspiration.Note to Physician: Treat exposed patients symptomatically.5. Fire-Fighting MeasuresSuitable Extinguishing Media: Not applicable. Product is not a fire hazard.Unsuitable Extinguishing Media: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Specific hazards in case of fire: None known.Special Fire Fighting Precautions: Fire fighters should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quipment, including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and impervious clothing.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Emergency Procedures: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of release, consider the need for restriction of access to spill area. Personal Precautions: Do not eat, drink or smoke during clean up. Wear protective clothing, eye protection and impervious gloves (e.g. neoprene). Wash thoroughly after clean up.Environmental Precautions: Prevent spills from entering storm sewers/drains or contact with soil.Clean up Methods: Small spills may be wiped up and rinsed with water. For larger spills, contain spill with inert material (sand, clay). Transfer material to labeled containers for recovery or proper disposal. After removal, flush area with water. Follow good industrial hygiene practices.7. Handling and StoragePrecautions for Safe Handling: Read label before use. Avoid contact with skin or eyes. Wash hands, face and any skin contact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Do not eat, drink or smoke when using this product. Wear protective gloves, eye protection, face protection. Use product only according to label directions. If unsure about safe use, contact your supervisor. Conditions for Safe Storage: Keep out of reach of children. Do not contaminate water, food or feed by storage and disposal. Store in tightly closed, original container in a cool (10˚ - 30˚C), dry area.Incompatibility: None known.8. Exposure Controls / Personal ProtectionComponents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NoneEngineering Controls: Proper venti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good industrial hygiene should be provided.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Respiratory: Respiratory protection is not necessary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f use.Gloves: Use water impervious gloves (latex or neoprene rubber). No breakthrough time has been established.Eye Protection: Chemical resistant goggles or face protection.Other: Protective clothing (long sleeves, pants), eyewash, safety shower are always advisable when working with chemicals.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hysical State - Liquid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 Not applicableColor - None Flash Point - NoneOdor - Peach/kiwi Flammability - Not applicableOdor Threshold - No data available Flammability Limits - Not applicableBoiling Point - 212°F Partition coefficient - Not applicable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 No data available Solubility (Water) - CompleteFreezing Point - 32°F Vapor Density - No data availablepH (Neat) - 6.0 - 7.5 Vapor Pressure - No data availableRelative Density - 1.010 Viscosity - Water thinEvaporation Rate -Similar to water % VOC - < 0.5 (Excluding exempt material)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Reactivity: No specific reactivity test data is available for this mixtur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f storage and use, hazardous reactions are not expected. Incompatible materials: Oxidizers.Chemical stability: This product is sta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Conditions to avoid: Temperatures above 50°C or below 10°C.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None known.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Acute Toxicity: Toxicity data is not available for this mixture. Data below are estimates based on summation methods. Test Results Classification (A.0.4.1(c)) Basis (A.1.3.6.1)Oral > 2000mg/kg Not applicable Ingredient literature (Additive formula)Dermal > 2000mg/kg Not applicable Ingredient literature (Additive formula)Inhalation > 20 mg/L Not applicable Ingredient literature (Additive formula)Eye Damage/Irritation Corrosion Category 1 Ingredient literatureSkin Damage/Irritation Irritation Category 2 Ingredient literatureSummary: Skin and eye contact are most likely routes of exposure. Exposure causes skin irritation and serious eye damage.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cont.)Subchronic/Chronic Toxicity:Test Results Classification BasisSkin Sensitization Not a sensitizer Not applicable Ingredient literature.Summary: Repeated or prolonged contact causes skin irritation and serious eye damage.Carcinogens - Ingredients are not listed on the NTP Report on Carcinogens, IARC Monographs or by OSHAOther data - No other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mixture.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This material has not been tested for acute environmental effects.Persistence and degradability: Material is not persistent. All organic components > 1% are readily biodegradable.Bio-accumulative potential: No evidence to suggest bio-accumulation will occur.Mobility: Accidental spillage may lead to penetra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Do not contaminate water, food or feed by disposal. If these materials cannot be disposed of by use according to label directions, contact your State Environmental Control Agency, or the hazardous waste representative at the nearest EPA Regional Office for guidance. Rinse container promptly after emptying. Then offer for recycling or reconditioning, or puncture and dispose of in a sanitary landfill. If container is one gallon or less, wrap empty container in plastic bag and discard in trash.14. Transport InformationProper Shipping Name: Not regulated RQ - Not ApplicableShipping emergency phone: 800-424-9300Transport hazard class: Not Applicable Hazard Label: Not ApplicablePacking Group: Not Applicable Emergency Guide No.: Not Applicable Marine Pollutant: No15. Regulatory InformationInventory status: All components are listed on TSCA(US), EINECS/ELINCS(EU), DSL(Canada), AICS(Australia),ENCS(Japan).OSHA Hazard Communication Standard: This product meets the §1910.1200 definition of a "Hazardous Chemical". Superfund Amendments and Reauthorization Act of 1986 Title III (EPCRA) Sections 311 and 312Immediate (Acute) Health Hazard Yes Delayed (Chronic) Health Hazard NoFire Hazard No Reactive Hazard NoSudden Release of Pressure Hazard NoSuperfund Amendments and Reauthorization Act of 1986 Title III (EPCRA) Section 313*Chemicals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in “3.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are subject to reporting requirements for Section 313 of Title III of the Superfund Amendments and Reauthorization Act (SARA) of 1986 and 40CFR Part 372. Pennsylvania/New Jersey/Massachusetts Right to KnowSee “3.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for hazardous and top five ingredients over 1% (w/w).California Proposition 65: This product does not contain a listed substance known to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to cause cancer, birth defects or other reproductive harm, at levels which would require a warning under the statute.16. Other informationDate issued: 31. 12. 2014 F602-001 Revision: N/ADisclaimer: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either expressed or implied, of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of any other nature, is made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roduct referred to in this documen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and belief, accurate. However, since the conditions of handling and use are beyond our control, it is impossible to foresee every health effect or exposure risk incurred by the use of this product. All chemicals present some degree of hazard and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The infor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contained herein are presented in good faith. The user should review this inform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the application intende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is product for such purpose. In no event will the supplier be responsible for any damages of any nature whatsoever, resulting from the use, reliance upon, or the misuse of this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it is the direct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to comply with all applicable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use and disposal of this material. Prepared by: R&D,Canberra Corporation。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产品说明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产品说明

一、产品概述天然植物液除臭剂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植物提取技术,在丝兰、银杏叶、茶多酚、葡萄籽、樟科植物、桉叶油、松油等300多种植物提取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配以对各种不同臭气分子的吸附分解原理而进行调配生产的一种除臭剂。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主要用于各种恶臭环境的异味处理,如垃圾填埋场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堆肥厂、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中心、粪便处理中心、养猪养鸡场、工业废水处理及渔业加工中心等。

蓝净天然植物液除臭剂可以有效分解恶臭环境中的氨、有机胺、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硫醇等恶臭气体分子。

经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国家安全生产济南危险化学品分类检测检验中心(MSDS)认证,为无爆炸危险性,不属易燃危险品;无氧化剂危险性,不属腐蚀品;不属毒害品。

二、性能优点1、蓝净天然植物液除臭剂不受温度等气候环境制约,不会受到温度及环境的影响而使其无法发挥效果,有极强的耐候性,在高温(50℃以下)及高寒(-15℃以上)均可以充分发挥其除臭功效;不论是在潮湿地区,还是在干旱地区,其除臭功效基本不受影响。

2、蓝净天然植物液除臭剂可以用于常年性的、持续恶臭处理,也可以从容应对暂时性的、超高浓度的恶臭事件。

除臭速度非常快,吸收效率高。

3、蓝净天然植物液除臭剂本身对人体、动植物及土壤没有任何危害,臭气分子分解产物也完全为对人体、动物、植物无害。

无二次污染,安全环保。

符合现代工业节能环保理念。

4、蓝净天然植物液除臭剂可以用普通喷雾瓶进行喷洒,也可以用专业喷雾设备进行喷洒,除臭液雾化到空间,形成颗粒很小的雾状颗粒,雾状颗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高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恶臭分子,被吸附的恶臭分子能够与植物萃取液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无味、无毒的物质。

三、应用领域天然植物液除臭剂可以有效去除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硫、甲硫醇、胺等多种常见的恶臭气体,可用于去除工业领域产生的特种恶臭气味。

蓝净天然植物液除臭剂广泛用于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站、包装印刷、垃圾填埋场、制药厂、垃圾堆肥站、畜牧养殖场、垃圾焚烧厂、水产养殖场、粪便处理中心、饲料加工、市政污水处理、食品与渔业加工、工业废水处理、交通运输工具、公共厕所、家居日用。

MSDS -洁版液

MSDS -洁版液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12、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无资料
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
13、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
UN编号:无
包装标志:无
包装类别:无
包装方法:铁桶、塑料桶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避免长时间黑晒
14、法规信息
该产品不属于国家规定的9类危险化学品,但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应按国家有关法规进行。
眼睛接触:立即捏起上下眼皮,以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吸入:无异常反应
食入:如食入者清醒:给予牛奶或水以稀释胃液,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热分解时产生一氧化碳及未知有机物
灭火方法:使用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员应使用全身消防防护服,佩戴自给式呼吸器,使用灭火剂灭火
15、其他资料
参考文献:
填表日期:2008年1月30日
填表部门:技术部实验室
混合物
危害成分之中文名称:
化学文摘社登记编号:
含量:
环保溶剂
78%
水化合物
6.5%
表面活性剂
10.5%
乳化剂
5%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不属于国家规定的9类危险化学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食入对人体有害,对此类产品有皮肤敏感者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燃爆危害:无资料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异常反应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名称:PS板洁版液

液体除臭剂

液体除臭剂

液体除臭剂一、产品概述液体除臭剂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植物提取技术,在丝兰、银杏叶、茶多酚、葡萄籽、樟科植物、桉叶油、松油等300多种植物提取有效成分为主要原料,配以对各种不同臭气分子的吸附分解原理而进行调配生产的一种除臭剂。

液体除臭剂主要用于各种恶臭环境的异味处理,如垃圾填埋场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堆肥厂、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中心、粪便处理中心、养猪养鸡场、工业废水处理及渔业加工中心等。

蓝净液体除臭剂可以有效分解恶臭环境中的氨、有机胺、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硫醇等恶臭气体分子。

经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国家安全生产济南危险化学品分类检测检验中心(MSDS)认证,为无爆炸危险性,不属易燃危险品;无氧化剂危险性,不属腐蚀品;不属毒害品。

二、性能优点1、蓝净液体除臭剂不受温度等气候环境制约,不会受到温度及环境的影响而使其无法发挥效果,有极强的耐候性,在高温(50℃以下)及高寒(-15℃以上)均可以充分发挥其除臭功效;不论是在潮湿地区,还是在干旱地区,其除臭功效基本不受影响。

2、蓝净液体除臭剂可以用于常年性的、持续恶臭处理,也可以从容应对暂时性的、超高浓度的恶臭事件。

除臭速度非常快,吸收效率高。

3、蓝净液体除臭剂本身对人体、动植物及土壤没有任何危害,臭气分子分解产物也完全为对人体、动物、植物无害。

无二次污染,安全环保。

符合现代工业节能环保理念。

4、蓝净液体除臭剂可以用普通喷雾瓶进行喷洒,也可以用专业喷雾设备进行喷洒,除臭液雾化到空间,形成颗粒很小的雾状颗粒,雾状颗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高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恶臭分子,被吸附的恶臭分子能够与植物萃取液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无味、无毒的物质。

三、应用领域液体除臭剂可以有效去除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硫、甲硫醇、胺等多种常见的恶臭气体,可用于去除工业领域产生的特种恶臭气味。

蓝净液体除臭剂广泛用于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站、包装印刷、垃圾填埋场、制药厂、垃圾堆肥站、畜牧养殖场、垃圾焚烧厂、水产养殖场、粪便处理中心、饲料加工、市政污水处理、食品与渔业加工、工业废水处理、交通运输工具、公共厕所、家居日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Propane丙烷C3H8UNNO.1208 生产(或贮存)场所最大数量CNNO.32162○无色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毒性:属中等毒类。

侵入途径:吸入。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温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卤素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完善。

○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切断气源。

○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切断气源。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防护措施法律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具有燃烧性、爆炸性危险性储运要求泄漏处理急救灭火方法二甲苯C8H10CNNO.33538○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长期作用可影响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病人有咳嗽、流沮、结膜充血等重症者有幻觉、谵妄、神志不清等,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MSDS-清洗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清洗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清 洗 剂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第一部分 化学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清洗剂 消防应急救援电话:119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 √ 化学品名称:主要有害成分 浓度 CAS No.挥发有机化合物(VOC )≤870 g/L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接触或使用本品对人体有害。

其蒸汽对眼、粘膜、上呼吸道、皮肤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或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蒸汽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四肢无力、眼灼痛及皮肤干燥、皲裂及皮肤病等症状。

能造成急性中毒。

环境危害:本品对环境有害,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害:本品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帘,用大量清水冲洗。

就医。

吸 入: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 入:立即漱口饮水,洗胃。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本品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易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盛装本品的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燃烧时有烟雾,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器: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防护服,尽量在上风处灭火,可用干粉、砂土、泡沫及二氧化碳扑救。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疏散泄漏污染区无关人员至安全地带,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查找并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流液收集到有盖容器内,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对使用过的吸附物必须送至环卫部门规定的处理场所。

MSDS-除臭剂

MSDS-除臭剂

MSDS-除臭剂一、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除臭剂- 产品编号:[编号]- 产品类型:家用除臭剂- 生产商:[公司名称]-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二、成分信息- 主要成分:[成分]- 其他成分:[成分]三、危险性概述- 本产品属于一般化学品,无明确危险性。

但请避免吞食或直接接触眼睛。

- 避免与硷性物质、酸性物质及氧化剂接触。

四、急救措施- 吞食: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并立即就医。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用温和肥皂和水冲洗,如有不适,请就医。

五、消防措施- 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 避免入火源、高温及明火。

六、泄露处置- 如发生泄露,请用适当材料吸收液体,以防止进一步扩散。

- 小量泄露可用水稀释清洗。

七、操作处置- 操作时,请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 避免吸入产品气雾。

- 使用后,请及时将盖紧。

八、储存要求- 请将产品存放在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避免阳光直射。

九、故障处理- 如破损,请用塑料袋包装并妥善处理。

十、使用限制- 本产品仅供家用除臭之用,不可作为其他用途。

- 请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

十一、毒理学信息- 经过毒理学测试,本产品对人体无肌肤刺激、刺激性气味等不良反应。

十二、运输信息- 运输时请遵守国家和地方运输法规。

- 避免货物受潮、挤压。

十三、包装信息- 本产品包装可回收利用,请妥善处理。

十四、其他信息- 本文档中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用户在使用产品前详细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产品信息,欢迎联系生产商。

*以上为MSDS文档的基本内容,具体信息请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修改和补充。

*。

二苯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苯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苯醚
二苯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
二苯醚
中文别名:
苯基醚
英文名称:
Diphenyl ether
英文别名:
Phenyl ether
CAS号:
101-84-8
技术说明书编码:
XXX-MSDS-00X
供应商名称: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地址: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无资料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除臭剂MSDS

除臭剂MSDS
第十五部分 法 规 信 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年 3 月 15 日施行。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 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将其划为第 5.1 类氧化剂。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 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气味抑制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FennoRox 生 效 日 期:二OO四年四月十八日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名称:气味抑制剂 CASNo:7722—84—1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5.1 类 氧化剂 侵入途径:食入、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剌激性。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剌激性。眼 直接接触液体可导致不可逆转损伤甚至失明,反复接触蒸汽引起慢性呼吸道剌激,部分或全 部肺萎陷,反复接触蒸气或溶液可引起皮肤和毛发变白,接触性皮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 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暂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 癫痫样痉挛、轻瘫。 环境危害:无 爆炸危险: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在PH值为 3.5—4.5 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至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 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汽。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 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 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 74%时,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 气相爆炸。

(完整word版)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完整word版)双氧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01
UN编号:
201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有害燃烧产物:
氧气、水。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皮肤及眼睛有轻微的刺激
包装与储运
储存于密封容器,通风良好。




食入:不要催吐。避免送气引起呕吐。喝几杯水。如果症状持续,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冲洗皮肤;
吸入:无

护措

工程控制:无
眼睛防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
身体防护:穿正常工作服
手防护:戴手套和防滑靴。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衣。

漏Hale Waihona Puke 处理用大量清水冲洗泄漏地。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灭火
方法
使用的灭火剂用于扑灭周围的火
制订: 审核: 批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标识
产品名称:除臭液
英文名:
分子式:
CAS号:
UN编号:不适用;不具危险性
危险类别:




主要成分:植物提取物(精油)
外观与性状:绿色液体
溶解性:溶于水
危险特性:非危险类物品
燃烧分解产物:本品不燃烧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无。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