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教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一)知能过关演练
高中生物 专题4 4.2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选修3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专题4 4.2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选修3 "1.下列有关生物伦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科学的发展必须接受生物伦理的规范和制约B.实施生命科学研究必须遵循:自主、不伤害、善行和公正的原则C.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就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D.对于生物技术应科学地控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解析:选C。
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并不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
对于生物技术,人类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科学地进行控制,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
2.(2011年绵阳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在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D.克隆人和供体并不完全一致答案:C3.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解析:选B。
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等,这样的设计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4.有关基因身份证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C.基因身份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D.有基因身份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解析:选C。
基因身份证并不是检测个人所有的基因,只是检测一部分基因。
我国先后出现了10位点、16位点和20位点的基因身份证,现在我们国内的首张24位点基因身份证日前在重庆问世。
基因学家已经能够治愈由单个基因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
学者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各种癌症的致病基因,并试图通过引入健康基因的方法来治愈这一顽症。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doc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一)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1.(2010年高考上海卷)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选C。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
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A。
要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应该设计探究实验。
其一是将药物放在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其二是将药物放在传出神经上。
这样才能证明药物只作用于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而不是神经纤维上。
3.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解析:选C。
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搜集关键信息。
止痛药的作用结果是:(1)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2)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
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痛觉要传到大脑皮层,就要经过突触,而使用的药物恰好可以与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相作用,抑制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兴奋不能继续传递,从而不会产生痛觉。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④⑤解析:选D。
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四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四节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1.(2011年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用单侧光照射后,分成a、b两部分,将a、b两部分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c、d上,结果c生长快于d。
该现象说明( )A.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B.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D.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解析:选B。
由于单侧光的作用,生长素在胚芽鞘在尖端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a 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
c生长快于d,说明该浓度的生长素对燕麦芽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2.在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解析:选D。
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能够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因此,顶芽多于侧芽,生长点多于老根。
3.下列哪一项措施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 )A.果树修剪B.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C.无子番茄的培育D.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解析:选B。
果树修剪的目的之一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实现产量的增加,这一措施与植物生长素有关。
培育无子番茄需要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壁发育。
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是利用鸭梨释放出的植物激素——乙烯促进生柿子成熟。
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主要是因为在移栽的过程中会损伤植物的根,所以要通过剪去部分叶片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保证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死亡。
4.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解析:选D。
2013优化方案人教版生物必修3知能演练第四章第1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下列有关种群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池塘和水库里的全部鲤鱼B .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C .被污染培养基上生长的多种细菌菌落D .黄海流域的全部大黄鱼、小黄鱼解析:选B 。
本题中各选项的分析如下:A 项不是种群,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两个区域;B 项是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C 项不是种群,不是同一种生物;D 项不是种群,大黄鱼、小黄鱼是不同的物种。
2.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 .图a 是增长型,从图c 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 .图a 、图b 、图c 都是衰退型C .图b 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 .图a 、图b 、图c 都是稳定型解析:选A 。
我国3次人口普查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中,图a 表示年幼人口数非常多,年老的人口数很少,出生率不断上升,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图b 也属增长型,虽然出生率出现过下降,但接着又有了上升;图c 明显表现出出生率逐渐下降,这正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
3.(2012·北京四中高二检测)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 .雌性个体也减少D .种群出生率下降解析:选D 。
注意审题,要求判断的是直接原因。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雌雄害虫的交配无法正常进行,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少。
4.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不.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数量可用N 表示B .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 .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 .N =39×34÷15解析:选C 。
2013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选修3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选修3 "1.由下列方法或技术得到的新个体中,只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 )①由植物的种子繁殖得到的个体②用马铃薯的块茎发出的芽,长大得到的个体③试管婴儿④克隆技术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①④解析:选C。
①中种子发育为个体,主要靠胚,而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为有性生殖,具备两个亲本的性状。
②中利用马铃薯的茎进行繁殖,为无性繁殖,所以只有一个亲本的性状。
③试管婴儿,其受精卵也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得到的,属于有性生殖,个体含有两个亲本的性状,不符合。
④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得到的个体性状与亲本相同。
答案为C。
2.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能否进行减数分裂C.能否产生生殖细胞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解析:选D。
A孤雌生殖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但是有性生殖,故不是本质区别,B、C含义一样,能否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不是标准,例如,果树的扦插与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但它们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D项,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3.(2011年某某高二检测)下列属于植物克隆的是( )A.马铃薯插条形成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未受精卵发育成植株解析:选A。
克隆是形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B、C没有发育成新个体,D是由有性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不属于克隆。
4.下列有关克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星个体的一部分可从母体上断开而成为一个新个体,属于克隆B.基因工程中,利用宿主细胞使目的基因扩增,属于克隆C.胚胎细胞克隆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动物个体克隆D.利用扦插枝条得到的个体与亲本遗传性状一致解析:选C。
A项,海星无性繁殖属于个体水平克隆,正确。
B项就是目的基因的复制,属于分子水平克隆,正确。
C项,胚胎细胞克隆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而取得成功的,所以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动物个体克隆。
2013年苏教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三)知能过关演练
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选C。
A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出化学物质吸引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形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老马识途靠气味识别,为化学信息。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解析:选D。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2011年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B.正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C.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基础,其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正反馈的结果与负反馈相反,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5.在制作生态瓶,探究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尽可能多地放入小动物,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B.瓶内应注满水,并放入足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C.瓶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为使瓶内有适量的分解者,可以加入少量河泥解析:选D。
A项中应放入适量的小动物,因为放入小动物过多,生态瓶中的生产者不能充分满足其能量的需要。
2013年苏教生物选修3:第四章第二节知能过关演练
1.在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中,核心环节是()A.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B.系统分析C.技术设计D.可行性评价与决策解析:选C。
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及重要性。
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包括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等。
其中技术设计是整个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对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耗能少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解析:选D。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
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
3.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A.人工制造表土B.特殊隔离C.土壤侵蚀控制D.植被恢复解析:选D。
任何生态系统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者,恢复生态系统,首要的是恢复植被。
4.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解析:选A。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生态农业属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在设计时,遵循的原则为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相对于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来说,物种种类繁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5.(2011年常州高二检测)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解析:选D。
2013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一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专题1 1.1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选修3 "1.(2011年某某某某高二检测)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0.5 2 14 100需时间(年)A.光 B.微生物C.湿度 D.温度解析:选A。
从表格可知,热带雨林分解的速率较高,因为分解达95%所需时间最短。
而分解过程实际上是微生物的呼吸等过程,B项属于重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响微生物代谢和繁殖的多种因素,例如湿度和温度。
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要物质,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代谢,微生物的代谢水平直接影响到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C项和D项也是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光是非主要影响因素。
2.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的大小关系( )A.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一般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一般生态系统C.生物个体→群落→种群→生物圈→一般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群落→种群→一般生态系统→生物圈解析:选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结合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群落是不同种群构成的整体,种群是由同种生物构成的整体。
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鹰、苍鹰、蟑螂、细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
牛、鹿、羊等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二)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专题1 1.1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选修3 "1.假定在一个维持平衡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
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A.光合作用加快B.水的酸性增加C.植物会死掉D.水中O2浓度增加解析:选D。
封闭水缸在鱼去掉前是平衡的,鱼是消费者,消耗O2,所以鱼去掉后O2浓度增加最先发生。
2.空气中的N2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A.由固氮生物固定B.由光合作用固定C.由草食动物觅食D.由肉食动物捕食解析:选A。
大气中游离的氮必须通过固氮作用转变为硝态氮或铵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生产者B.无机环境中碳仅以CO2的形式存在C.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解析:选B。
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注意无机碳还包括碳酸盐。
4.(2011年陕西汉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D。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循环的动力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全球范围(生物圈)内,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不循环的。
生态系统的平衡、稳态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自给自足,否则将难以维持平衡和稳态。
5.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B.需要能量驱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解析:选A。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大气中的CO2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然后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各营养级(该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同时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都能产生CO2,再返回到大气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产生CO2返回到大气中),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产生温室效应;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苏教版必修3
2013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苏教版必修31.我国某些物种濒危和绝灭的内在原因是( )A.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B.乱捕滥猎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D.外来物种入侵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内在原因”,可推知答案为A,其他三个选项为外因。
2.(2012·苏州高二检测)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 20%丧失栖息地32% 60%生物入侵17% 12%其他原因20% 8%A.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一定是草原解析:选B。
生物入侵一般会使得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故A错;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故C错;该地不一定是草原,故D错。
3.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②开垦山地③完全禁止采伐林木④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⑤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⑥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A.①②B.②④C.③⑥ D.④⑤解析:选D。
围湖造田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开垦山地破坏山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地荒漠化加重;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要适时适量地、有计划地利用,既要获得最大利用量,又不影响生物资源的恢复再生。
4.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许多野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种内斗争C.传染病流行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解析:选D。
A、B、D三项的内容都可以认为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原因,但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2012·扬州高二统考)20世纪50年代,由于麻雀取食粮食而被列为“四害”之一,我国发起了全国性的捕杀麻雀的行动。
高中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1.在饲养家蚕时,为提高蚕丝的产量,常在喂养家蚕的桑叶上喷洒一定浓度的某种激素。
这种激素应该是( )A.脑激素B.保幼激素C.蜕皮激素D.生长激素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内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蚕农养蚕的目的是尽量提高蚕丝的产量,蚕丝是家蚕的幼虫吐出来用于作茧的。
如果家蚕的幼虫期长、蚕宝宝长得肥大,吐出的蚕丝就多。
昆虫的保幼激素的作用就是使昆虫保持幼虫状态,抑制成虫性状的出现。
因此,在桑叶上喷洒一定浓度的保幼激素就能使家蚕维持较长时间的幼虫状态,从而提高蚕丝的产量。
2.(2011年江苏镇江高二检测)有一种植物的叶肉细胞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昆虫的幼虫取食后能迅速长大、化蛹,发育成成虫,从而减少对植物的危害。
这种化学物质类似于( )A.脑激素B.生长激素C.蜕皮激素D.甲状腺激素解析:选C。
昆虫幼虫取食该植物叶肉细胞后,迅速长大、化蛹而发育成成虫。
该物质类似于昆虫内激素中的蜕皮激素,具有控制昆虫幼虫期的蜕皮、促进成虫性状出现的作用。
3.阉割幼兔以利育肥,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B.性外激素C.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解析:选C。
兔的发情及生殖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其长膘。
所以幼兔切除性腺,兔体内因缺乏性激素,其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细胞的生成都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减少了兔体内的能量消耗,使其长膘以达到育肥的目的。
4.下列有关昆虫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的B.昆虫激素只能在体内起作用C.昆虫激素可以调节昆虫的觅食、交配、生长等D.昆虫激素并不都是信息激素解析:选B。
昆虫激素是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或体外起作用的。
昆虫激素可分为内激素和外激素两种,其中外激素又称为信息激素。
5.当美国白蛾肆虐山东半岛之时,人们先是采用农药防治,人工挖取虫蛹等方法防治,但效果均不理想,后来采用激素治虫,才取得明显效果。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苏教必修三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一讲 演练 课下限时检测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的能量较少解析:入射的太阳能不能全部被生产者固定,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未被固定的能量不能算在内,因为只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才能被生物利用。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其他积累起来,其中的一部分可传递到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故营养级越高,所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答案:A2.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解析:从图知,a的耗氧量在6~18时为负值,说明在此期间,a释放氧气,故a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b和c耗氧量恒定,都属于消费者,而b的耗氧量比c的耗氧量要高,说明b比c所处的营养级要低,故b属于第二营养级,c属于第三营养级。
答案:D3.如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能量传递按10%计算,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5 g体重需要消耗的植物是()A.900 B.1400C.1200 D.1600解析:在植物猫头鹰食物网中,猫头鹰属第三营养级,可把此食物链简化4/5猫头鹰,则消耗植物5×4/5÷10%÷10%=400 g;另一条食物为一条,即植物―→兔(鼠)――→链中猫头鹰为第四营养级,则消耗植物为5×1/5÷100%÷10%÷10%=1000 g,所以总共消耗植物1400 g。
高中生物 专题3 3.1知能过关演练 苏教版选修3
"【优化方案】2013高中生物专题3 3.1知能过关演练苏教版选修3 "1.以下对精子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精子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C.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D.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体,叫做原生质滴,原生质滴中存在中心体解析:选D。
在精子细胞演变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并没有随原生质滴脱落消失。
2.(2011年福州高二检测)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于( )A.排卵前,在卵巢内B.受精前,在卵巢内C.排卵前,在输卵管D.受精时,在输卵管内解析:选A。
卵泡(含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胎儿时期)完成的,减Ⅱ是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即受精过程)中完成的。
3.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进入卵子后即完成受精作用B.精子的细胞核与卵子的细胞核融合完成即完成受精作用C.在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受精过程已经完成D.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子,受精作用结束答案:D4.以下关于桑椹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胚胎细胞达到32个左右,形似桑椹B.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即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C.良种母牛体内此时的细胞都有可能克隆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性别一定为雌性D.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解析:选C。
考查桑椹胚的概念及特点。
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叫做桑椹胚。
实验证实,这一阶段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于全能细胞。
良种母牛体内桑椹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各细胞基因型相同,由它们克隆而成的小牛性别也相同,但不一定都是母牛或说雌性,这要视一开始此受精卵的情况而定。
若受精卵为XY型,则为雄性;若受精卵为XX型,则为雌性。
2013年苏教生物选修3:第四章第二节知能过关演练
1.在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中,核心环节是()A.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B.系统分析C.技术设计D.可行性评价与决策解析:选C。
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及重要性。
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包括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和技术设计等。
其中技术设计是整个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对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耗能少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解析:选D。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
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
3.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A.人工制造表土B.特殊隔离C.土壤侵蚀控制D.植被恢复解析:选D。
任何生态系统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者,恢复生态系统,首要的是恢复植被。
4.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解析:选A。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生态农业属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在设计时,遵循的原则为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相对于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来说,物种种类繁多,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5.(2011年常州高二检测)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解析:选D。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4 (四)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随堂检测]知识点一免疫的类型及免疫细胞的起源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解析:选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C正确;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解析:选C。
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
知识点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3.如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①~⑤表示不同免疫细胞,Ⅰ~Ⅵ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C.抗原经过程Ⅰ、Ⅱ、Ⅲ传递后,能刺激细胞③增殖分化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答案:C4.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C.如果图中T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D.如果图中T细胞传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解析:选D。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
T细胞接受吞噬细胞传递来的抗原后,若进行增殖、分化,则属于细胞免疫。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1 (一)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随堂检测]知识点一人体内环境、成分及相互转化1.如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表示()A.细胞内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解析:选A。
题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内环境,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错误的是()A.①氨基酸B.②尿素C.③水D.④红细胞解析:选D。
氨基酸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尿素由细胞代谢产生,可以从细胞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B正确;水可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C 正确;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错误。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A.①②③①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解析: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 是组织液。
知识点二内环境稳态与调节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选C。
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到该系统内的所有植物体叶面上的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解析:选C。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2.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假若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8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A.几乎为0 kJ B.108 kJC.2×106 kJ D.3×106 kJ解析:选A。
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大象同化的能量,且蜣螂与大象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
3.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 g B.250 gC.500 g D.1000 g解析:选C。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计算,应用20%的传递效率计算。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解析:选A。
兔子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此时狼位于第三营养级,即狼捕食兔子,使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
5.(2010年高考江苏卷)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选C。
从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来看,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
多吃素食,是将人放在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只经过一次能量传递,这样人获得的能量最多,消耗的粮食总量最少。
6.下图为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年),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__散失。
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属于________,其分解方式是____________。
(4)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________。
A.狼B.羊C.黄鼬D.虎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从上一个营养级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实际上等于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贮存的能量,据此可以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就在于提高能量流动的效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1)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464.6 J/cm2/年(2)13.5%20%呼吸作用热能逐级递减的、单向的和不循环(3)分解者有氧呼吸和发酵(4)B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草食性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性动物吃了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选C。
被草食性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就是草食性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而粪便中的能量没有参与草食性动物的新陈代谢,所以从上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不包含粪便中的能量。
2.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解析:选B。
每个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动物的排泄物、植物的残落物被分解者分解,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而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不可能流到同一个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即为第二个营养级。
3.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解析:选D。
物质的循环是在生物圈内完成的,蛇捕食青蛙是生物间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蛇捕食青蛙后,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4.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A.动物饲养麻烦,花费多,投资大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解析:选C。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并且单向递减,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
因而动物性食品比粮食和蔬菜成本高。
5.某一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藻类→虾→小鱼→大鱼,此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不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代号建立其能量金字塔如右图。
现有10只人工饲养的鳄鱼逃离原栖息地并进入该湖泊,则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哪一阶层的生物最先受到影响() 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A。
依照能量金字塔并结合食物链,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大鱼、小鱼、虾和藻类。
鳄鱼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所以作为鳄鱼主要食物来源的大鱼(生物甲)将最先受到影响。
6.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 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A.5×103m2B.5×104m2C.125 m2D.625 m2解析:选A。
此题相当于已知食蚜蝇的量求至多增加鹰的量,只不过以生活范围来反映所具有的能量大小。
因此鹰所需生活空间至少为(1÷10%÷10%÷10%)×5 m2=5000 m2。
7.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解析:选D。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计算。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0.5÷0.1=5千克植物;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0.1÷0.1=25千克植物;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0.1÷0.1÷0.1=250千克植物。
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共消耗植物280千克。
8.(2011年江苏南通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②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③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④能量散失的过程是“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约是10%⑥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应比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多⑦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就是要让能量都进入人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⑥⑦D.②③⑤⑦解析:选B。
输入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光能,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进入生物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约为10%;位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比第二营养级的多,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9.(2011年河南周口高二检测)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方向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a)。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选AD。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 500/1500900×100%≈1%,A正确;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不能再被分解者利用,另外也可能有部分形成化石燃料等而未被分解者利用,B不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C不正确;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食物链缩短,能量散失减少,比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
10.(思维拓展题)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解析:选ABC。
①表示草同化的流向下一营养级——兔的能量;图中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的能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不能确定。
三、非选择题11.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单位:kJ/m2·a)。
请分析回答:(1)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________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能量流动情况以如下能量金字塔来表示:则A、B、C、D所代表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5%~16.2%大部分能量都被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2)21383336820810(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