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免疫调节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达标训练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血友病是位于性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免疫失调无关,其余选项所示的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答案:B2.下列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肾上腺素B.吞噬细胞、溶菌酶C.淋巴因子、抗原D.抗体、溶菌酶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答案:D3.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
答案:A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
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______________;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攻击。
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5.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练题研究要求:基本要求: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基础训练: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
抗体 B。
抗原 C。
淋巴因子 D。
溶菌酶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①免疫细胞②③④⑤脾等⑥⑦抗体⑧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A。
皮肤和黏膜 B。
血液和消化液 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
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
核苷酸和核糖体 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
吞噬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记忆细胞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
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
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10.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4 免疫调节(Ⅱ)(同步习题)
第4节免疫调节(Ⅱ)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细胞免疫1.下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D.效应T细胞答案 D2.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产生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功能C.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答案 C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抗体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答案 D解析只有体液免疫能产生抗体,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B项错误、D项正确;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项错误。
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D.细胞c是浆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答案 C解析过程Ⅰ表示体液免疫,过程Ⅱ表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中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题组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5.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答案 C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6.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的特点的是()A.发作迅速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D.消退较慢答案 D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消退较快,D项错误。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同步训练(附答案)(第1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防卫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________。
2.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思考讨论: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预防天花的原理是什么?它能预防麻疹吗?答案:一、吞噬胸腺骨髓二、1.某一类特定病原体2.(1)B浆细胞(2)T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思考讨论:接种牛痘后,由于牛痘疫苗中含有经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被接种到体内后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而不患病。
由于抗体具有特异性,故不能预防麻疹。
1.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2.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3.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4.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5.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
(填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作业(3)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一、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免疫的分类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解析】选B。
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知识点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3.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有免疫反应的是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D.效应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解析】选D。
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等中枢免疫器官中分化并发育成熟,然后转移到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等场所定居,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4.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
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A.吞噬细胞B.浆细胞C.T细胞D.记忆B细胞【解析】选D。
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时,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吞噬细胞和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知识点三免疫失调与免疫应用5.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 B.①④⑤C.②③④ D.①②③6.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解析】选B。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教材习题点拨
教材习题点拨一、基础题1.(1)×点拨:在特异性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呈递给T细胞。
(2)√点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的病原体会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因此,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点拨:机体的受损伤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和癌细胞可以成为抗原。
2.D 点拨: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3.点拨: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
当T 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点拨: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
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
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二、拓展题点拨: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
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
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唯一途径。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练习
免疫调理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2.对于人体三道防线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打破了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构造最复杂,功能最强盛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3.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木预防糖丸4.以下不属于抗原特征的是A.异物性B.大分子性 C .多样性D.特异性5.依靠抗体的免疫是A.非特异性免疫 B .细胞免疫C.特异性免疫D.体液免疫6.抗体的化学实质是A.球蛋白B.糖蛋白C.脂蛋白7.对于淋巴 B 细胞和淋巴T 细胞的正确表达是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D.多糖B.都是经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是经过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8、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 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后杀伤作用表示图,此中A.B 细胞B.T 细胞x 细胞是指C.浆细胞D.效应T 细胞9、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淋巴因子能促使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 抗原刺激T 细胞是效应T 细胞形成的独一门路C. 效应 T 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10. T 细胞的作用表达最完好的一组是①办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辨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⑤分化为效应细胞D .②④⑤11.对于体液免疫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有的抗原能够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B .抗体是由 B 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能够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 .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批的效应T 细胞1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惹起免疫反响,参加这一免疫反响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 T 细胞、效应T 细胞B.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效应T 细胞C.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13. 以下疾病中属于自己免疫病的是()A .血友病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 D .系统性红班狼疮1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响特色的是A.由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刺激惹起B.发生快速、反响激烈、减退较快C.有显然的遗传偏向和个性差别D.组织胺等物质的开释直接惹起有关的症状15、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HIV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 细胞B. HIV 散布于各样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宽泛散布C. HIV 能够经过空气流传D. HIV 潜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1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一样的免疫器官被损坏,此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作业
第4讲免疫调节1.下列生物或结构中,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又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①细菌②病毒③花粉④癌细胞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都可以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与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 D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解析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故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故C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故D错误。
答案 A3.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
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答案 A4.腺鼠疫病原体是鼠疫杆菌,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毒素是一种抗体B.抗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外毒素是一种小分子物质D.抗毒素由效应T细胞产生解析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对患者来说是一种抗原,由它引起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毒素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4 分层练习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基础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B.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而成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而成D.抗原刺激相应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2.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3.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4.下列有关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5.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6.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被抗原侵入的人体细胞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7.下列有关人或动物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T细胞只存在于胸腺和骨髓C.浆细胞合成的抗体在体外就失活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与生俱来的8.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二、填空题9.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 提分专练作业
免疫调节1.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答案 D解析在细胞免疫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之后,传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增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会使靶细胞裂解,而不会产生抗体。
2.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答案 D解析免疫预防是给健康人注射无毒或减毒的病原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而不属于细胞免疫。
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①比较合适,但方法①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没有方法②产生的免疫力持久。
3.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图)。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①溶菌酶从细胞进入泪液不穿过生物膜②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③双缩脲试剂5%NaOH溶液与1%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与溶菌酶反应呈紫色④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关系⑤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解析】溶菌酶是球蛋白大分子,从细胞进入泪液是通过胞吐的形式进行的,不能直接穿过膜,①正确;根据图示观察可知,该球蛋白是由一条多肽链盘曲折叠成的,②错误;溶菌酶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鉴定时,应先A液后B液,③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④正确;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⑤错误;选C。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每课一练
《免疫调节》每课一练一、基础知识题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时,发现了一种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大量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这种细胞可能是。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3.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核糖体活动。
4.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A.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D.能在体内存留5.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T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B.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与抗原刺激之前C.“作战部队”是众多的淋巴细胞D.是人体对付病原体的第二、三道防线二、强化知识题1.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和过敏反应的抗体不相同的是。
2.回答关于免疫的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反应而脱落,这是细胞起作用。
3.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流行的疯牛病和口蹄病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口贸易恐慌。
下列有关对禽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与细胞内的抗原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播散起抵制作用C.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解酶和释放淋巴因子4.下列属于效应T细胞作用的一组是()①分泌淋巴因子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激活溶酶体酶⑤与靶细胞结合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5.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属于人体抗原的是()A.病毒或细菌B.蛇毒和破伤风杆菌毒素C.自身衰亡的红细胞、癌细胞、移植的皮肤D.自身细胞内具有的特异性的DNA和呼吸氧化酶6.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三、提高巩固题1.大剂量X射线照射切去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免疫功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免疫调节》同步训练(附答案)(第2课时)
第2课时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一、免疫失调1.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
如________、________。
2.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是________破坏了人体的________,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途径传播。
3.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__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________。
其特点是: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________,有明显的________和个体差异。
思考讨论: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二、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________,以及________。
免疫系统的强大功能,实现了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从而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答案:一、1.自身物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T淋巴细胞性接触血液母婴3.已产生免疫再次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发作迅速组织细胞遗传倾向思考讨论:(1)管理传染源。
对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采取适当措施管理,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传,拒绝毒品,洁身自爱,推广一次性注射器。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定期检查,加强公用医疗器械和公共生活物品的清毒。
(合理即可)二、已经衰老被破坏的细胞癌变的细胞1.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2.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B.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C.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D.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4.(2009重庆高考理综)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5.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生物:2.4《免疫调节》训练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4节免疫调节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2.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B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3.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D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核糖体4.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依次是 AA.氨基酸、浆细胞 B.葡萄糖、浆细胞C.氨基酸、效应T细胞 D.核苷酸、效应T细胞5.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人在病毒感染后能产生特殊的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可见,SARS病毒引起了机体的BA.过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C.先天性免疫缺陷病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6.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C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7.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C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8.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B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9.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练习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练习免疫调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2.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4.下列不属于抗原特性的是2A.异物性B.大分子性C.多样性D.特异性5.依靠抗体的免疫是A.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6.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球蛋白 B.糖蛋白 C.脂蛋白 D.多糖7.关于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是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8、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3C.浆细胞D.效应T细胞9、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10.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②④⑤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41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 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3.下列疾病中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15、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5侵入T细胞B. 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C. 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D. 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1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2013·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不包含吞噬细胞,所以A项错;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及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A2.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答案:C3.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原传递给T细胞后,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答案:D4.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A.吞噬细胞B.B细胞或T细胞C.造血干细胞D.效应细胞答案:B5.右图表示人体一微创伤口刚刚侵入了某病原体时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答案:D6.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C.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答案:D7.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答案:D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2.4【同步练习】《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同步练习1.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3.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4.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5.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③和⑥都有分泌功能,物质Ⅰ不能直接消灭靶细胞内的抗原B.A细胞能识别抗原,且仅参与特异性免疫C.若某小鼠⑦先天性发育不良,则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完全丧失D.图示细胞⑤只能来自于细胞②或细胞③6.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7.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练习题集2-4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D.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2.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3.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4.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5.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6.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的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与体液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B.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杀灭抗原C.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B.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9.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10.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1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12.法国科学家西诺西和蒙塔尼由于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图为HIV引发艾滋病的病程,其中感染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
在潜伏期初期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A.采集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B.采集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C.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D.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13.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攻破后,才会引发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D.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14.下图为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为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C.细胞①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15.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分别是()A.对抗原的识别、呈递、处理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C.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D.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16.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17.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18.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二、非选择题(共40分)19.(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并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__________免疫的__________阶段。
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__________。
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__________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20.(16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________细胞,④为________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________,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
(4)过程③表示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
21.(14分)某同学为了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3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细胞和B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及其他必要的工具。
实验原理: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而T细胞和B细胞的有无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3只,分为一、二、三3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
第二步:向第一组小鼠体内注射T细胞,向第二组小鼠体内注射B细胞,向第三组小鼠体内注射T细胞和B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上述3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
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3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预期结果: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来并更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该同学补充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为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根据图回答:(1)图解中ABD过程为__________阶段;CEFH过程为__________阶段;G过程为__________阶段。
(2)效应阶段的机制是__________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浆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可以与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3)记忆细胞的形成和作用是特异性免疫的核心,这是由于记忆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3.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上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的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作用。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