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3课时 练习三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4、练习三》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4、练习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练习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分数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但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分数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分数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提高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分数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则。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分数的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系列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分数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内容:p.1-1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1~3教学目标: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都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那我们来坐下下面的几题!如:98÷2 94÷3 94÷4 98÷5这样的计算孩子们你们是怎做的啊?说说你们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学习例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有600只鸡共三排)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2、探索口算方法问:600÷3结果是多少?⑴学生独立思考⑵学生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 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三、探索笔算方法1、提出问题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⑶交流算法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分掉了8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练习:李师傅4小时共加工85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四、总结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作业(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4-9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 24÷2 40÷420÷4 24÷4 40÷5同时指名两位学生板演:63÷7 52÷5集体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商为什么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二、新课1.例题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指名回答要求用竖式计算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讲解:如果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除不尽除数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例题2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讲解书写格式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三、完成"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四、课后作业(3)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11和P12的1~3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二、学习新课看书本图(书架)1.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2.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讨论比较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讲解:应用两部连除应该要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是求出什么第二部得出我们需要的答案三、课堂作业补充题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2、拓展题3、填上合适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两步练除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第二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p.17-2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3年的年历卡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3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3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3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3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讲解:老师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4、计算全年的天数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13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三、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2)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P19--21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一小明的弟弟出生的日期是2012年但是到2013年时发现小明却没有生日的那一天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应该是2012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12年2月的天数和2013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应该是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13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问:谁来说一说2012年和2013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12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三、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二、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P24~26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2、教师用纸片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问:是这样平移的吗?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⑴想想做做1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二、将图形进行平移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小纸片"进行平移1、移一移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2、教学例题出示下图: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4、教学"试一试"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5、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画一画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练习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练习三|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练习三|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练习三。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2.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分水果的过程,引出分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分数的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比较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意义:1.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 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分数的比较方法:1.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2.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3. 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先通分,再比较。
七、作业设计作业答案:(1)1/4 < 2/8(2)3/6 = 3/6(3)5/10 > 4/92. 思考题:你想一想,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比较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3.练习三》教案
4.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4题。
(1)自由读题,提问:本题包括几个问题?你能否把它分成3道应用题?
(2)分别请学生把3题读出来。
(3)教师重点讲解第一个问题。
5.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质量单位
吨 千克 克
学生画一画线段图,通过交流,发现这道题目具有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沟通新旧知识,全面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复习单位的大小,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把新学的“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纳入已有的旧知体系中去。
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生活中用到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例,是对所学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知识的课外拓展,同时,以这些实例作为本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习材料,能使学生更真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多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生活。
(1)提问,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先画一画线段图,再算一算。
过程中指导:老师有点奇怪的,有些同学的线段图是这样的,有些同学却是那样的,好像还都有道理,你考虑了几种方法?
(2)问:为什么会有两种方法?我们一起回头仔细来读读题目,题中有没有规定少年宫或体育场一定在学校的哪一边?如果规定少年宫在学校的东面,体育场在学校的西面,那么就(只有一种情况),正是没有规定,所以(有两种情况)。
(1)提问:先算什么?
(2)学生解题后全班交流。
6.完成练习三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评讲。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思考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指名回答。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3.练习三》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3.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3.练习三》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一位数应该已经掌握了。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不够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改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如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发现购物中涉及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计算比赛、接龙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3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人民币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人民币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对单位的换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学会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千米和吨的认识练习)》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千米和吨的认识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千米和吨的认识练习)》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量单位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对千米和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不深、运用不灵活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地进行千米和吨的换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高计量单位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物图片、练习题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情境,如地图、货物运输等,引导学生回顾千米和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继续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练习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练习三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练习三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针对2.3 练习三设计了如下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练习题,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巩固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那么他需要分给几个朋友呢?2. 讲解例题:以小明分苹果的情景为例,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23写成20+3,然后将20乘以3得到60,再将3乘以3得到9,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到69。
所以,小明需要分给69个朋友苹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4. 互动环节: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a. 将两位数写成十位和个位的形式;b. 先将十位乘以另一位数的每一位,得到的结果写在下面;c. 再将个位乘以另一位数的每一位,得到的结果写在下面;d. 将两个结果相加。
2. 例题讲解:a. 小明有23个苹果,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b. 23写成20+3,20乘以3得到60,3乘以3得到9;c. 60加上9得到69,所以小明需要分给69个朋友苹果。
七、作业设计a. 34乘以56;b. 75乘以89;c. 46乘以37。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数的⼝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试⼀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标:1、掌握两位数乘整⼗数的⼝算⽅法。
2、会进⾏简单的估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法。
4、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
在探索计算⽅法的过程中培养⾃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法,会进⾏简单的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的算理以及估算的⽅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导⼊新课。
1、教师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和整百数乘⼀位数的⼝算,⼤家⼀起来⼝算下⾯的⼏道式⼦:20×5 30×6 40×8 6×70师⽣交流⼝算的⽅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算,不过是两位数乘整⼗数的⼝算。
(板书课题)2、谈话:蔬菜美味⼜有营养,⼀天,李叔叔将⾃⼰培育出⼀批的新品种菜椒送给敬⽼院,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3、出⽰主题图及题⽬。
⼆、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1。
⑴师⽣交流列算式。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的想法说⼀说并列出算式吗?学⽣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盒有12个这个信息。
⑵探讨12×10的算法。
(板书:12×10=)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菜椒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菜椒⼀共有多少个吗?交流学⽣的算法。
学⽣可能运⽤的算法有:① 12×5=60 60×2=120 ②12×9=108 108+12=120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共是120瓶。
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板书)⑶让学⽣讨论这⼏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种,说⼀说理由。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练习三》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内容包括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以及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对厘米、分米、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不牢固,测量方法不够规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和操作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准确地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2.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提高测量精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换算、实际物体(如书本、铅笔等)、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长度单位换算卡片、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换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换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练习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练习三|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能熟练进行两位数以内的乘法运算。
- 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分配数量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互相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和记忆表内乘法口诀。
-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对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
-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教学课件、练习题。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乘法口诀。
- 学生齐声朗读乘法口诀表,教师随机提问检查掌握情况。
2. 新课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乘法运算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总价。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道乘法实际问题。
- 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分工合作完成计算。
- 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全班讨论和评价。
4. 课堂练习(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题目。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运算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练习乘法运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 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注:本教案为示例性教案,实际教学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3 练习三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3 练习三丨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二单元《数的认识》第三节课《练习三》。
本节课重点讲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用数字玩小游戏等内容。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读法和写法、大小比较、数量的分解等知识,本节课是对学生这些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视觉感受比较数字的大小;2.学生能够将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3.学生能够玩小游戏,巩固数字的大小比较运算。
三、教学重点1.数字的大小比较;2.数字的排序;3.数字的比较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让学生选出最大的数字。
•让学生分享选出最大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
2. 数字大小比较•让学生自己选择两张数字卡片,手动比较大小。
可以用手比较或者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或者墙上,自己站在数字旁边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总结数字大小比较的方式。
3. 数字排序•给学生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排序方法,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总结数字排序的方法。
4. 数字比较运算•带领学生一起玩数字大小比赛,例如让学生比较用手指头表示的数字大小,并且加以比较大小的符号,比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分享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玩游戏。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巩固学习内容。
五、板书设计比较符号含义>大于<小于=等于顺序从小到大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 P47 的练习;•提醒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数字游戏,加深对数字大小比较的认识;•教师检查学生回家做作业情况并及时反馈。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字大小比较和数字排序。
通过教师导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字比较规则和排序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数字大小比较游戏的开展,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3 练习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3 练习三|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
2.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形相关的数学概念,进一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熟记三角形的名称和常见特点。
2.灵活应用三角形相关的数学概念,如周长、面积等。
3.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2.对于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群体讨论法。
3.游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老师用大屏幕展示多张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Step 2 主体教学1.观察三角形图形,自学P24练习三。
2.当自学结束后,老师发放练习纸,并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3.学生进行练习,老师巡视和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思路和计算方法。
Step 3 情境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看有关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的视频,提出学生们遇到现实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Step 4 情境解决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Step 5 课堂小结老师对学生本次课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强化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练习的情况。
2.学生的群体讨论与合作情况。
3.学生在情境和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建构自己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应用,如建筑、机械、物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跨学科应用的能力。
2020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 练习三-精编.doc
第3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
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
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
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
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1000千克=1吨(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
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一课时认识千米教学内容:P.20~21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实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简单换算。
2.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让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题目: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枚1元硬币厚约3()学生跑道一圈长250()课桌长约10()3.出示例1: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提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者听说过千米?(学生一般会说在公路路碑、汽车导航、汽车仪表显示、地图上等)5.教师例1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二、互动新授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学生一般会用自己走的步数和走的时间来记忆100米)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要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10个)追问:走100米你走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课前活动)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2)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练习三 |苏教版
(三)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
说说每道题的思考过程,
要求:按次序说,有不同想法及时补充。
(2)集体交流
一组汇报,其余同学提问补充。
【提升练习】
书本P25页思考题
三、全班共学(3分钟)
第26页“你知道吗?”
四、练习巩固(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第页第 题。
2.提高题:一头大象和两头鲸共重54吨,一头鲸的质量相当于4头大象的质量。一头大象和一头鲸分别有多重?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1.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2. 对于正确使用单位你有什么策略?(明确: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单位要牢记,不熟悉的事物的单位可以用推敲、排除、尝试等策略。)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思考时要注意什么?
→1.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2.全对的做提高题。
→方法:等量替换
【教后反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并能运用,同时生活中也时常接触到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教材分析:“练习三”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既注重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第1、2题主要对已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练习;又注意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第3~7题运用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安排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计量单位的产生和计量工具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等奖创新教案电子备课第二单元《练习三(2)》(表格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等奖创新教案电子备课第二单元《练习三(2)》(表格式)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电子备课第二单元《练习三(2)》序号(17)教学课题练习三(2)课型练习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时备课日期3月19日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相关知识。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资料、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思考题的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分层教学,以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为指导。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度与质量单位,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相关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1、练习三第6题。
(1)提问:先算什么?讲评:必须先求出一共需要运输多少吨豆子。
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2、练习三第7题。
(1)读第一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读第二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讲评:先算上海到北京的总长度再算动车5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最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修改一:这是一道与路线相关的题目,因此可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
教师示范画,学生模仿画,以理解题目的含义。
3、练习三第8题。
(1)同学们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收集了我国大河的长度数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汇报一下?(2)比较一下,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条?4(3)师: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的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
三、教学思考题1、书上思考题。
(1)出示思考题。
(2)思考:怎样才能正好运完?(3)在小组里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全班交流。
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做出最佳的选择。
修改二:可以依次考虑载重2吨的货车运1次,2,次,3次......后,剩下的货物能否由载重3吨的货车恰好运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
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
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千克的面包。
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
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
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
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