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的观点插上“翅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观念的培养和学生心态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本文将从提升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潜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一、提升学生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其次,家长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接纳的程度。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可以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自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引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三、激发学生潜力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能力和特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发掘和激发这些潜力。
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兴趣领域和特长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发展。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兴趣班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领导潜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潜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心态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与其价值观的形成密切相关。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社会,面对快速变化和复杂多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具备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来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思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例如图书、文献、实验设备等,以便学生能够广泛了解和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合作和交流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五、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错误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机会。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掌握各类想象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与策略,包括神话、童话、科幻等。
3.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自我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5.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创作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6.掌握不同年龄段与背景下的素材运用与创新点挖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7.设计团队分享与互动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8.掌握多元化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9.提供课后延伸阅读及实践活动建议,丰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深入角色,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讨论、合作学习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挖掘素材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7.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8.创新点挖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素材的创新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同理心培养: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和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关怀。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测试和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双翅膀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双翅膀思维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它关系到我们的理解、思考和创造能力。
有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有关思维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鸟儿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
这只鸟儿长着华丽的羽毛和令人惊叹的飞行能力,但它只会重复模仿其他鸟儿的叫声。
它对学习新鸣叫一无所知,只是一直重复着别人教给它的歌曲。
一天,一只智慧的老鸟飞过来,告诉它:“孩子,你的翅膀不仅可以让你飞翔,还可以让你学会创造新的歌曲。
” 于是,这只鸟儿的思维突然得到了启发,它开始学习新歌,不再满足于模仿别人的叫声。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思维也需要插上一双翅膀。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的复制,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形成机械的学习模式,失去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力。
我们应该给学生思维插上一双翅膀,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大门。
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展开探索和创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理性、全面地思考问题,识别问题中的逻辑漏洞和错误,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逻辑思维、辨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合理地表达和辩论。
这样可以既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来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可以通过开展创意活动和项目研究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和制作一些创意作品,如科技发明、艺术作品、创意写作等。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是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或是解决了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能力决定了人们善不善于创造、能不能进行创造,是创造力品质中的核心因素。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要善于引导学生冲破习惯性思维。
习惯是创造的大敌。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最能说明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结果。
如果诸葛亮按习惯性思维兵少则退,必定会被司马懿的追兵生擒活捉。
相反,诸葛亮正是靠创造思维,靠出奇创新的大智加上置生死于度外的大勇,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司马懿呢,正是由于习惯性思维的支配,才坐失良机——他认为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既然能独自一人在城头抚琴,周围一定有万千伏兵,因此不敢贸然杀进城去,反而急令退兵,致使诸葛亮从容撤退。
可见,习惯性思维是创造的大敌。
只有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夺取创新性的成果。
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就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
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是人们保持不断进取探究的动力因素之一,它能驱使学生精细地去观察事物和思考分析,能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感,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对新事物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教师要随时观察、注意并发现他们对哪些问题有好奇感,注意力特别集中,及时引导并鼓励他们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研究和分析,力求有新突破。
科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是因他喜欢它。
英国数学家狄拉克强调,他研究数学是因为他对数学有好奇感。
瓦特正是由于自己的好奇,认真观察壶水被烧开时,壶盖被蒸汽顶起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个人观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个人观点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性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个人观点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教育方法。
一、鼓励独立思考的意义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事物,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靠记忆和机械重复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在信息中发现新的联系和新的问题。
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是非常方便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信息,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提高学术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鼓励独立思考与表达个人观点的教育方法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思维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事物。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观点的机会。
2. 辩论讨论:辩论讨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
通过设置争议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在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辩论讨论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俱乐部等校内外活动。
3.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项目中进行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法。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展示和交流来表达个人观点。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非常重要。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飞扬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飞扬-中学语文论文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飞扬徐一波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两者的核心都是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杜威说过:“一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
我们语文课堂要牢记这一理念,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笔者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做了一些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现求教于大方。
一、创设思维之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良好的思维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一)设计恰当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初学周密的《观潮》时,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之后就是:读顺课文、疏通文意,自我感觉特没劲。
于是,到第二个班上课时,我调整了思路。
先播放了钱塘江涌潮的视频,然后激情洋溢地诵读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观潮》,气势雄浑的视频已让学生动容惊骇不已,再听激扬铿锵的诵读,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就这样被完全调动起来。
之后,学生们不自觉地就读出了慷慨激昂的感觉,文意理解也就顺畅清晰了。
(二)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
我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对待学生的提问要鼓励,还要学会等待,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这样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
在教读《岳阳楼记》时有同学向我抱怨:“文章写景一点也不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初听这个问题,我也有点“懵”。
明白学生的意思后,我先带领学生理解文意,然后邀请学生和我一起读读写景的句子。
学生不愿意读,我就示范读,然后让学生想象眼前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究竟美在哪里。
《写作思维训练——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案例
1. 引言写作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放飞想象的翅膀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本篇文章将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写作思维训练来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他们写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文。
2. 教学目标与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写作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将结合具体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
3. 教学过程3.1 创设情境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情境,比如一幅神秘的画作、一个未解之谜的故事片段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想象力的氛围中。
3.2 启发思维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命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比如“如果我有超能力,我会选择什么样的能力?”“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选择回到哪个时刻?”等等,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3.3 利用外部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让学生欣赏并借鉴其中的创意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3.4 引导表达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作品中想象力和创意的连贯性和深度。
4. 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得到了写作思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写作中,他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为作品增添更多的灵动和魅力。
5. 我的观点与理解在写作思维训练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教学案例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想象力的无限可能性,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个性表达的信念。
6.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的实践,我们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热爱和探索欲。
写作思维训练,就如同给学生们装上了一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可以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飞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插上自信的翅膀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插上自信的翅膀第十四课主题:插上自信的翅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自信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自信和自尊、自爱的关系。
3. 训练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4. 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意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自信的意义和作用2. 自尊、自爱和自信之间的关系3. 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4. 自信心的培养意识和方法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看到自信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 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活动导入2.课堂讲解3.小组分析4.个人探究5.自我训练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幻灯片3.小组讨论题目4.练习册、笔5. 自我评价表六、教学过程Step1.活动导入(1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画满错误的图画,让学生分析错误在哪里,然后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评论是否正确。
2.老师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自信的重要性。
Step2.课堂讲解(20分钟)1.自信的定义和作用。
2.自尊、自爱与自信的关系。
3.如何提高自己的自信。
Step3.小组分析(20分钟)1.老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自信的重要性和价值。
2.让小组中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
3.让小组中的同学总结自信的重要性和提高自己自信的方法。
Step4.个人探究(25分钟)1.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认真地思考和写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2.老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互相交流和讨论。
3.老师给出一份自我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填写,并根据表格进行自我分析和调整。
Step5.自我训练(20分钟)1.老师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自信的方法。
2.老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3.老师在下节课时收集学生实践结果,并和学生一起分享。
七、教学评价学生们在小组探讨、个人探究和自我训练中,由于多方面的参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教师演讲,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让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师演讲,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力量,让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教师演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会有迷茫、无奈的时候。
教师就应该借助演讲这个平台,将自己的理念推向学生,把握时机,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精彩不在于获得成功,而在于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演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信仰,把握自己的人生。
教师演讲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是走向美好未来的一站站,然而有时候学习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厌烦。
在这样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生活感悟来鼓励学生,劝导他们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有心中的榜样,在自己的言谈中融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智慧,鼓舞学生坚定走向心中的目标,勇敢追求人生的梦想。
教师演讲要注重激发学生做人的勇气回头。
学生在走向美好未来的路上,也会有不小心迷失自己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如何在追求未来的同时,保持初心,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心积极性,在心中画出美好的蓝图,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让学生的思想有所提升,文化有所升华。
教师演讲要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级教育,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教师需要以更合适的方式来传递知识和启迪思想。
教师演讲更是传承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把握教育机会,为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作出贡献,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总之,教师演讲虽然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它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心态和价值观念,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启迪思想、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的每一次演讲,都可能深深地打开一个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懂欣赏人生的美好与乐趣,走向光明的未来,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
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学习数学并不仅仅是掌握公式和计算技巧。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沟通的学科。
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提倡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和交流
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场所,而是应该成为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互动学习的场所。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讨论作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证明
数学是一门重视逻辑和推理的学科,因此学生需要习惯于从证明和推理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证明的方法,例如归纳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让学生从证明的角度来考虑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数学作业和考试中进行文字和口头表达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结果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字和口头表达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并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和反馈。
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在学习数学时不孤单,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 利用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探究
数学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购物时找零,计算汇率等等,这些问题可以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尝试解决,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让“说”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翅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沟通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摘要: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凡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立意,内容要讲究新颖。
所谓这些就是要求有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能人云亦云。
这就要求学生在行文中要有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
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写出耐人寻味的文章,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发散;联想;兴趣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一、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当今好些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所处环境与城市截然不同,让他们进行丰富的联想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
俗话说“见多识广”,见得多就能够想象的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就应该借助已有的信息和已有的物象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来启发他们。
例如:《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话,悟出了养生之道。
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其道理浅显、具体生动,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和说服力。
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些常见的事物来展开联想,叙心中之情。
如宁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草,我有价值》构思奇特,利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特殊的位置有着特殊的价值,从王昭君写到岳飞,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小草的价值——见证历史。
文章的题记更能发人深思,利用对偶句抒发作者心中的有志之言,文章结构严谨,富有创新思维。
学习小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在一次作文课中我组织学生说一些自己最熟知的事物,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鸟,有的说草,有的说天上的月亮……趁此我让学生联想一下有关写花鸟的诗句,很快便听到杜甫笔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其实面对人世沧桑,花不会哭泣,鸟也不会惊心,流泪惊心的都是人,这里面融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应通过对景物的联想来烘托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插上创新的翅膀
发挥 的桎梏 ,在 长期 的求 同思 维学 习 新 的知识增 长点 , 增加知识 的“ 存量 ” 。 总 之 ,教 师要 彻 底 更 新 教 学 观 念 , 中, 老师的答案是 唯一标准 的 , 这如何 这种信息 的重组能力 , 可 以使学生得 到 时 时 提 醒 我 们 把学 习的 主 权 还 给 学 生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某 种创 新 能 力 的 培养 。 给 学 生 更 多 一 些 的思 考 机 会 , 更 多 一 些 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 , 学 生是 在追 的活 动 空 间 ,更 多一 些 的表 现 机 会 , 更 2 . 丰富想象的提问, 想中求 “ 新” 求“ 知识 ” 的过 程 中 , 重复着 别人 的结 想 象是创新 能力和精神 的最活跃 多一些 的创造信心 , 更多一些 的成功体 论, 却很少有 自己的思考 。在无奈 的重 因素 , 这 样 才 能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学 生 的创 因 为 它是 人 们 改 造 世 界 的一 切 创 会 , 复中 , 孩子们 对知识 的兴趣 、 对 事物 的 造 性 活 动 的 必要 条件 。 丰 富 的想 象 是 创 造 潜 能 。 好 奇 、对真理 的热爱都 渐渐变得 黯淡 新 的翅膀 , 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 了, 又谈何创新呢? 象, 对 提高学生 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
工作实践的经验 , 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
项目式学习活动方案: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
项目名称
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案例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案例
项目类别
“学科主题探究类”
适用年级
三——六年级
申报学校
涉及学科
语文
作者
(不超过6人)
联系电话
(第一作者)
电子邮箱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留守儿童较多,家长极少有时间参与孩子管理,所以被动学习成了主要形态,学习成了老师的事,家长只负责温饱,学生只是消极接受,没有了学习主动意识和能力。长此以往,老师累,学生苦,课堂没有活力,课堂效率低。所以学生做到自主探究显得尤为关键。
驱动问题
1.通过教师对授课内容精心设计的情境与趣味性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将应掌握的知识独立掌握起来,并总结出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起知识探究的兴趣。
学习
目标
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2
活动实施以来,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学习兴趣增浓。学生踊跃参加学校、镇、市举行的各项竞赛。(1)连续多年参加书信节比赛,获一、二、三等奖。(2)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奖”。(3)才艺模仿大赛优秀奖。(4)“我是劳动小能手”小视频征集优秀奖。(5)司徒霭卿、冯妙莉获优秀辅导教师。(6)吴绮娜、冯妙莉、梁艺慈、郑绮玲、黎红影老师论文获市一、二、三等奖。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互动学习,让学生轻松掌握授课的知识,从学生的分组讨论,知识拓展与延伸,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概括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能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如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如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自信心的重要一环。
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表达观点的几种方法。
一、积极倾听和尊重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以积极倾听的姿态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尊重并被倾听,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与我们的相符。
当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该停下来,认真倾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通过尊重学生的观点,我们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人的环境,这将激励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
二、鼓励自由讨论和开放性的问题创造一个自由讨论和开放性问题的环境对于学生表达观点至关重要。
教师可通过提供有争议的问题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一个话题的不同观点来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彼此的观点,互相辩论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深入的问题,并指导他们在讨论中展开更全面的思考。
三、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材料为了帮助学生表达观点,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材料。
这些资源可以是相关的文章、视频、图片或实物,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话题,并提供更多的观点和思考材料。
通过提供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在思考和表达观点时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四、鼓励写作和演讲技巧写作和演讲是学生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写作文章或准备演讲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和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和明确自己的观点,并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和演讲的指导,例如如何组织论点、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等。
通过这些实践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教师在学生表达观点时,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无论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观点的优点或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来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当今社会,信息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正是展示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可能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感到害羞或不自信。
然而,当他们得到鼓励并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被别人接受和认同时,他们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并且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自信和独立性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并用合理的论据和证据进行支撑。
这个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用逻辑严密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辩证。
此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吸收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领域。
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宽松和尊重的学习氛围。
学生只有在一个安全和开放的环境中才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减少批评和评判的言辞,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兴趣。
例如,组织辩论赛、小组讨论或者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中获取成长和反馈的机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问题和推动讨论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如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如何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他们最为亲近和依赖的人之一。
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好的老师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是塑造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方式。
那么,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应该如何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呢?首先,好老师应该倾听学生。
学生们通常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存在恐惧和内疚情绪,他们害怕自己的观点被他人嘲笑或否定。
因此,好的老师应该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并在学生表达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积极倾听,老师能够充分理解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
其次,好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
学生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基础。
因此,好的老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对于任何问题都可以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不应该担心批评或惩罚,而是应该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好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观点予以肯定。
学生们需要得到有意义和正面的回馈,使他们感受到对自己观点的认可和支持。
老师可以通过积极回应和表扬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独特见解。
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正面反馈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勇敢和积极。
最后,好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主动权。
学生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需要被赋予一定的自由度和决策权。
好的老师可以设立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机会,让学生在自主选题和展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老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思维框架。
总而言之,学生眼中的好老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倾听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肯定学生的观点以及给予学生自由和主动权,好的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育领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当学生被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时,他们更有可能在学术和社交方面取得成功。
通过自由表达,学生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理解。
因此,教育者应该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首先,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者应该树立一个宽容和尊重的氛围。
学生应该感到他们的意见和观点都是受欢迎的,无论这些意见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教师应该展现出对学生不同想法的兴趣和尊重,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
其次,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有价值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场合发言,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的。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错误中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自己想法的信心,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表达能力。
另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教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表达空间。
相反,引入开放式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性活动等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育者还可以引入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
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主题进行研究和创作,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会、辩论社团等活动,培养他们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观念与价值观念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作为教育者和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的道德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各种挑战。
首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比如课堂展示、学术竞赛等,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我们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肯定,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坚持自己的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来实现。
首先,我们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启发他们的思维。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的道德观道德观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和他人行为准则的体现。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知道如何去评价和行为。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和模仿优秀的品德和行为。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综上所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帮助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引导学生的道德观,我们可以培养出有良好价值观的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教育经验
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教育经验:为孩子们插上自我认知的翅膀教育,就像是在孩子们心田中播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而身份认同则是这片心田的耕耘者。
如何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让孩子们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翅翱翔,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教育经验,为每个孩子插上自我认知的翅膀。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学前教育的过程。
学前教育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孩子们便是那勇敢的探险家,而我们教育者则是他们的向导。
在这场探险之旅中,我们需要借助身份认同这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自我认知的大门。
比如,当孩子们学习新技能时,我们可以将技能比作是一艘航行的船,每一个技能都是船上的重要装备,孩子们需要通过身份认同来调整和学习,才能让船安全地航行。
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们便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然而,仅有比喻和隐喻还不足以让孩子们保持持久的身份认同动力。
我们还需要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以增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比如,当孩子们在学习中展现出对身份认同的热爱时,我们可以用夸张的语气赞扬他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在学习的道路上展现了如此独特和富有创意的身份认同热爱,简直比登上月球还难!”这样的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份认同中来。
然而,仅仅依靠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善于提出问题、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担忧。
比如,当孩子们学习身份认同技巧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身份认同对学生如此重要?它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提出问题和进行观点分析,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身份认同的意义和价值,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借助形容词对人物、事件和情感进行评价,突出了情绪和态度。
比如,当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成果时,我们可以用形容词来形容他们的表现:“你们真是太棒了!充满激情,善于身份认同!”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赞赏和鼓励,还能够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身份认同过程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的观点插上“翅膀”
一、展示观点——打开天窗说亮话
对于教学内容中提供的某一个问题或现象,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观点。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种认识结果是学生认知能力的高低和个性特点差异决定的,这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课前的预设想方设法把学生的不同认识“拉到”自己观点的轨道上来,以表面上的引导掩饰了实质上的灌输,而不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实质上是传统政治教育中灌输教学的一种翻版而已。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主见的表达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和契机。
所以,富有教学智慧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坚决抛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科学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1.允许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思考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论语·述而》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引导者、启迪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面对一个预设的或者生成的教学问题和现象,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欲望和动机,如何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理性的轨道上来,如何避免学生出现“随大流”“人云亦云”的现象,让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认识,并且能够整理、归纳学生的各种认识观点,从中捕捉到有利用价值的教学资源。
教师还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去,而不是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所表达的观点也不能是教材的重复说明,而应该是教师个性化的认识和想法,让学生感受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与自由,从而能自觉地放飞思维,不断丰富个性化的认识。
2.为学生观点的表达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创设适宜于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课堂氛围,不仅要消除学生那种因为表述错误而可能受到教师嘲笑的心理,而且还要促使学生产生“不说出来决不罢休”的欲望,把课堂真正地打造成学生释放思维和表达疑惑以及主动求知的场所。
做到自由表达,而不信马由缰;充分表达,而不拘泥教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激发和碰撞观点——拨开云雾见青天
教师应辩证地认识学生所表达的观点。
其实,学生观点的对错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只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如何让持有正确或者错误观点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欣赏。
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产生一定程度的碰撞,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佳时机之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各种观点的冲突和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分析和判断。
1.讨论是教师处理学生各种观点矛盾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教师在课堂上遭遇这种情况时,强制性的说教并不能真正使学生的错误观点得到自我矫正,而及时有效的生生讨论活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吹尽黄沙始见金”的作用。
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主动阐述自己思考的依据,展现思考的过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和矫正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使自己错误的观点趋于合理和理性。
2.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
学生在课堂上表述的观点有对也有错,这是基于学生个性化认识与分析的必然结果。
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
要认识到学生的每一个观点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由表达,都可能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露。
教师应本着珍视和鼓励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予以肯定或者否定,予以延伸或者评价。
做到在肯定中给予鼓励,在否定中予以激发,在延伸中予以引导,在评价中予以启迪。
而不是轻易地用”对”或者“错”来判断学生的观点,更不能用讽刺或者挖苦的态度挫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提炼和归纳观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表达的观点是松散的、不完整的。
它们大多只是一种比较感性的认识而已,并不能作为一种认知因素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不能成为学生认识观的有价值的构成要素。
这时,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引导学生归纳这些散见于个人认识上的观点,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正确的成分,加以完善,使之成为学生认知体中的组成部分。
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
每一种观点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
虽经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反复研讨,有的学生始终不能够认识到自己观点的错误之处。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要做的不是强迫学生服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和矫正,认真反思自己错误观点形成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使之尽量趋向正确。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持有这个观点?我的观点错在哪里?我应该怎样调整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引导学生认同和借鉴他人的正确观点
认同他人正确的观点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面对众说纷纭的观点,也许有的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无法判断与选择。
对待这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积累用以判别他人观点正确与否的依据,掌握选择正确观点的科学方法。
其中,学会认同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认同他人正确观点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完全抛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3.帮助学生归纳和整合观点
观点提炼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观点聚集和舍弃的过程,学生归纳的是一种认识,整合的是一种观点,但决不可完全舍弃那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于社会的一个根本所在。
四、验证和应用观点——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感性知识离不开生活和社会这片实践的土壤,这正是学生习得的观点、思想和理论变成现实、由感性升华为理性、由虚妄归于平实的必经之路。
学以致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一。
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学生主动而自觉地应用课程中获取的正确观点呢?
1.生活是验证已经获得观点的试验田
新课程标准“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明确指出课程“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
学生从课堂中得来的观点能否经得起现实生活的验证呢?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自己习得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
活中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例如学习“维护正义”一节内容时,我以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为话题设计了一系列观点和问题让学生来辨析和讨论,把正确的观点真正地放进学生的“所见所闻”中去,引导他们借助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必要的验证和思考,教会他们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得出理性的结论。
2.应用观点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验证观点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学生把从课堂上得来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的时候,即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从而学生也体验到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愉悦和幸福。
3.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内化正确观点
学生认识观的建构有自己个性化的过程。
学生认识架构的形成、道德体系的构建无一不是正确观点在他们真实生活情境中逐步积累和沉淀的结果。
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的观点一般只是构成其知识与道德体系的基本元素之一,而这种循序渐进的积累和沉淀最终达到了学生科学认识观的构建,从而实现课程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
而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涉及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中验证和应用所学观点;也可以组织有目的的问题研讨分析活动,在分析中升华和内化所学知识,从而把感性的观点理性化,把纯粹的观点实践化,把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我们的教育犹如一片片土地,应该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景象,而不是工厂生产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的统一规格的产品。
所以,我们的课堂必须给生长中的稚嫩生命以充足的空间,给他们的个性化观点插上“飞翔的翅膀”,帮助他们在飞翔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