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细菌生理

合集下载

细菌的生理特性

细菌的生理特性

细菌的生理特性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有机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虽然细菌与人类、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

本文将探讨细菌的生理特性,包括细菌的形态、代谢途径、运动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

一、细菌的形态特性细菌的形态特性多样,可以根据形态特征将细菌分为不同类型。

最常见的细菌形态有球形(又称为球菌)、棒状(又称为杆菌)和螺旋形。

1. 球菌:球菌是一种圆形的细菌,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球菌通常存在于群体中,呈聚集状。

它们可以形成链状、堆状甚至团状的结构。

2. 杆菌:杆菌是一种长条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等。

杆菌通常呈直线状,具有一定的长度和直径。

杆菌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形成链状或斜链状。

3. 螺旋形:螺旋形细菌通常呈螺旋状,如梨形杆菌和螺旋菌等。

螺旋形细菌可以呈螺旋状扩展,也可以形成螺旋状的链状结构。

细菌的形态特性不仅与其生理特性相关,也与其分类和识别有关。

二、细菌的代谢途径细菌的代谢途径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方式。

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细菌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1. 自养细菌:自养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

自养细菌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取能量,如光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2. 异养细菌:异养细菌无法通过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

它们必须从外部环境中摄取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如厌氧细菌和好氧细菌。

细菌的代谢途径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细菌的运动方式细菌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实现。

1. 纤毛运动:某些细菌具有纤毛结构,能够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移动。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肠道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2. 鞭毛运动:某些细菌拥有鞭毛结构,鞭毛能够旋转推动细菌移动。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水中的细菌,如弧菌。

3. 原形虫运动:某些细菌通过细胞质内的纤维蛋白束实现伸缩运动。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原形虫细菌。

除了以上常见的运动方式,还有一些细菌由于缺乏运动结构而无法主动移动,它们依赖于外界环境的扩散来实现位置的改变。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3.细菌的生理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3.细菌的生理

第2章细菌的生理教学要求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

2.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

重点和难点: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

◆合适的酸碱度proper pH):pH7.2-7.6◆适宜的温度(proper temperature):37℃。

◆必要的气体环境(atmosphere):◆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细菌细胞内为高渗,而膜外则为等渗环境。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1、细菌个体的生长方式:二分裂(binary fisson)、无性繁殖●繁殖速度:20~30min/代●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生长曲线(growth curve)●迟缓期Lag phase :细菌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期。

●对数生长期:生长最旺盛,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时期,约在培养的8-18小时。

●稳定期Statinary phase: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产生和分泌的时期。

●衰败期Decline phase:细菌生长繁殖速度下降,活菌数减少,死菌增加,生物学性状不典型。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E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二)细菌的代谢产物1、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Bacterial metabolites)和细菌的生化反应: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别。

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常见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V oges-Proskauer)test: E.aerogenes(+), E.Coli(-)◆甲基红试验Methyl red test: E.aerogenes (-), E.Coli (+)◆枸橼酸利用试验Citrate utilization test: E.aerogenes (+), E.Coli (-)◆吲哚试验Indol test: E.aerogenes(-), E.Coli (+)◆硫化氢试验H2S test: S.Paratyphi B (+), E.Coli (-)◆尿素酶试验Urease test: Proteus (+), S.typhi (-)细菌生化反应常用于鉴定细菌,尤对于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细菌更有鉴别意义。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是通过研究细菌在生理和生化特性上的表现来确定其种属和特征。

这种鉴定方法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学、生长特性、代谢能力和化学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来实现的。

细菌的形态学特征是鉴定的首要依据之一。

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结构和染色性质等方面。

比如,革兰氏染色能够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从而提供了重要的区分依据。

此外,细菌的胞外结构如菌落形态、胶囊、鞭毛和纤毛等也是鉴定的重要特征。

生长特性也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方面。

不同细菌对于温度、pH值、氧气需求和营养要求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不同,这些特征可以用来筛选并确认细菌的种属。

比如,某些细菌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繁殖,而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则无法生长。

此外,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

代谢能力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通过研究其对特定底物的利用能力和生成产物的特征可以推断细菌的种属和特征。

鉴定方法包括对特定酶活性的检测以及特定代谢产物的分析等。

化学成分也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线索。

细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等。

比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可以通过特定染色方法进行检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胞壁,并进一步分析细菌的细胞壁组分。

此外,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如16S rRNA测序可以用于细菌鉴定,通过比对细菌的核酸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已知细菌进行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基因亲缘关系。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是综合分析多个指标和依据,通过不同特征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来进行细菌的分类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的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于质谱和光谱的分析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细菌鉴定研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医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基础。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3章细菌的生理

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讲义第3章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理是研究细菌的营养、代谢、菌体各成分的生物合成、生长繁殖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细菌和其他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相似,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

细菌体内还含有一些特有的化学物质,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脂多糖(LPS)等。

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

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DNA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卵黄双抗培养基(EPV)细菌的DNA碱基配对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嘌呤(G)。

每种细菌DNA中的G+C含量摩尔百分比有一定范围,变化不大,不受菌龄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1.带电现象细菌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细胞的蛋白质相似,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当蛋白质分子所带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为等电点。

革兰阳性菌等电点低,为pH2~3,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稍高,pH为4~5。

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其pH高于细菌的等电点,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革兰阳性菌带负电荷更多。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系。

2.表面积细菌体积虽小,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远比其他生物细胞要大。

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

3.光学性质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当光线照射在菌体上,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菌数越多,浊度越大。

4.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使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1.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练习题第3章细菌的生理

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练习题第3章细菌的生理

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练习题第3章细菌的生理第三章细菌的生理一、A11、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合适的PH为A、8.4~9.2B、7.2~7.6C、6.5~6.8D、5.5E、6.8~7.22、细菌生长繁殖必须的基本条件不包括A、营养物质B、合适的PHC、适宜的温度D、必要的气体E、合适的湿度3、细菌所含核糖核酸占细菌干重的A、5%B、10%C、15%D、20%E、25%4、细菌的RNA主要存在于A、细胞壁B、聚糖骨架C、胞质D、脂多糖E、蛋白质5、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A、二分裂B、有丝分裂C、复制D、孢子生殖E、出芽生殖6、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对数期和稳定期7、一般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pH为A、6.0~6.4B、6.4~6.8C、6.8~7.2D、7.2~7.6E、7.6~8.08、细菌代谢活动活跃的原因是()。

A、细菌的体表面积大B、细菌的结构简单C、细菌繁殖快D、细菌易变异E、细菌营养谱广9、IMViC试验不包括A、糖发酵试验B、吲哚试验C、枸橼酸盐利用试验D、甲基红试验E、V-P试验10、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的是A、CAMP试验B、吲哚试验C、硫化氢试验D、胶液化试验E、尿素分解试验11、有关外毒素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A、由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B、主要成分为脂多糖C、毒性强,有抗原性D、用甲醛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E、毒性具有选择性12、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A、1%~20%B、6%~10%C、0.2%~0.7%D、0.01%~0.1%E、1%~5%13、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不同,主要取决于A、细菌的营养型B、细菌的血清型C、细菌的酶系统D、细菌的转运系统E、外界的温度14、有关细菌内毒素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A、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B、化学成分主要是脂多糖C、对人体组织有选择性毒性作用D、可单独激活补体旁路途径E、可使鲎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凝固15、细菌在生长曲线的对数期的特点是A、生物学特性典型。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物理性状
物理性状 半透性: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 ,允许水及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菌 吸收营养、排出代谢产物均有赖于此。 渗透压:细菌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和无 机盐,渗透压高。低渗,具有细胞壁, 起保护作用。若细菌处于高渗中,菌体 内水分逸出,胞质零 菌体粗大 RNA含量增加 代谢活力强 对不良条件抵抗能力 降低 此期长短与接种龄、 curve)描述细菌生长规律
Ⅰ.迟缓期 Ⅱ.指数期 Ⅲ.稳定期 Ⅳ.衰亡期
细 菌 数 目 ( 个 /ml 养时间
细菌繁殖方式与速度
迟缓期(约1-4小时)
细菌接种到新的培 养基后并不立即生长繁殖 ,原因是细胞的生理状态 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 培养环境,在这段时间内 ,细胞中的酶和中间代谢 产物逐渐堆积,直到足够 量后才进行分裂繁殖。
嗜冷机制:
E系在低温下仍能起催化作用。 细胞膜含较多的不饱合脂肪机制:
细胞内的E具强抗热性
产生的多胺,热亚胺和高温精胺物质对蛋 白质等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核酸也具有热稳定性的保护结构。 细胞膜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直链盐: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解渗透压,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 E 活性。 Mg 、因子: 维生素:有的微生物自己不能合成维生素,需要外加 ,主要是B族维生素、叶酸、泛酸、核黄素等。 氨基酸:有些微生物自己不能合成某种AA,必须给予 补充。如豆饼水解液或毛发水解液等(含环丝氨酸) 碱基:嘧啶和嘌呤是核酸和辅E的重要组分,是许多微 生物必须的生长因素。有些微生物不仅不能合成嘧啶 和嘌呤,而且不能将补充的嘧啶和嘌呤结合在核苷细胞膜透性与稳定性 影响物质溶解度
影响细胞表面电荷分布
因此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发育。 各类微生物能够生长的PH值较宽,但细胞 内部PH值却接近中性。 微生物的数致病菌是寄生在人类或动物体 内的血液或组织中,其适合生长的 PH值即 是血液或组织的 PH值7.2~7.6,此时酶活性 最强。所以培养这些细菌应准备中性或微 碱性的培养基。(牛奶PH值为6.8,且营养 丰富,亦是适合细菌滋生的好环境) 个别碱性 PH8.0~9.0,如霍乱弧菌, 酸性PH6H+

3.细菌生理教案

3.细菌生理教案

3.细菌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细菌的生理特征,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细菌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特性,为后续学习其他微生物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校XX专业XX班,共有XX名学生。

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细菌的生理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具备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生理特征。

难点: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析。

为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菌的生理特征,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学视频和实物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细菌的生长过程。

七、教学准备教材及活页教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

教学视频:展示细菌的生长过程。

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细菌样本等。

教学课件:展示重点和难点内容,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教学时间: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教师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细菌有哪些吗?它们有哪些生理特征呢?”学生行为: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能会提到一些常见的细菌名称,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教学设计目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同时,了解学生对细菌的基本认知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知识讲解教学时间:10分钟教学内容:讲解细菌的生理特征教师行为:结合教材和活页教材,详细讲解细菌的生理特征,包括营养方式、代谢、繁殖等。

通过图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的生长过程。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对细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一系列实验,涉及对细菌代谢途径、酶活性、生长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实验:
1.形态学观察:
形状:观察细菌的形状,可以是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等。

结构:使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胞壁、胞膜、纤毛、鞭毛等结构。

2.生理特性:
生长条件: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和氧气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营养需求:测试细菌对不同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等)的利用能力。

3.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IMViC测试:Indole(吲哚)测试、Methyl Red(甲基红)测试、V oges-Proskauer(V-P)测试、Citrate(柠檬酸)测试、
4.氧化还原反应:观察细菌对不同氧化还原指示剂(如甲基红、溴亚甲蓝)的反应,推断其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适应性。

5.酶活性测试:
氧化酶:使用氧敏感指示剂观察酶的活性。

淀粉酶:利用淀粉琼脂板,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发生淀粉分解带。

蛋白酶:使用明胶板检测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

6.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

7.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RNA测序:通过测序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种类鉴定。

8.培养基选择:利用特定培养基,如MacConkey琼脂培养大肠杆菌等,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鉴定。

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细菌是生物界中最早出现并且数量最为丰富的微生物之一,它们的存在对地球上生物系统的运行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体积小、数量多且生长速度快,加上其鲜明的遗传特征和广泛的生物功能,使得它成为了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方面来探讨它们的生命机理和行为。

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根据形态分类原则,细菌大致可分为球菌、杆菌、弯杆菌以及螺旋菌等。

虽然细菌形态各异,但其结构则相对来说比较相似。

细菌的结构由质壁、胞膜、细胞质、核仁和鞭毛、菌毛等组成。

其中,质壁是一个比较外部的壳体,负责保护和支撑细菌;胞膜则是细菌的贯穿其全体的“生命塑料”,它控制着物质的出入,还承担了细菌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细胞质是细菌的“生命场”,它含有水分、酶、核酸和其他生物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核仁则储存着细菌的遗传信息,是细菌的掌控中心;而鞭毛、菌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带动着细菌在环境中的移动,寻找合适的生长环境。

二、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细菌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一些细菌可以自光合完成自主生长,大部分需要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以完成其生长。

细菌的复制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又分为二分裂和多分裂。

细菌的生长速率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中适宜的氧气、温度和营养物的含量都能对细菌的生长速率产生影响。

细菌的生长速率十分惊人,某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以每20分钟左右翻倍的速度进行生长。

三、细菌的生理代谢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生理代谢系统又非常独特。

细菌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或无机物转化为能量或新的有机物,保证其生存。

细菌的代谢途径分为两类,即厌氧代谢和有氧代谢。

其中厌氧代谢是指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完成的代谢过程,通过各种起始酶的作用,将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在有限的吸氧性下进行分解,以产生ATP和供细胞生长的新有机物。

有氧代谢则是指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的代谢,利用氧气催化有机物中丰富的电子将其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获得巨大的ATP。

细菌生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细菌生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细菌生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培养接种法;
2.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掌握药敏试验方法、用途。

二、材料方法
(一)材料:培养基、药物纸片、菌种等。

(二)方法:
1.示教内容:
培养基制备、生长现象、细菌产色素、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及实验室参观等。

2.操作内容:
①每4人一小组,分别编号为:a, b, c, d;
②内容分配:
a同学:分布与消毒灭菌(意念四分平板,酒精消毒(螺旋形消毒)前后手指接触、口腔、鼻腔;班干部做室内室外空气中菌含量比较)
b同学:化学因素(意念四分平板,菌液涂布平板,纸片扩散法,碘酊、龙胆紫、新洁尔灭、生理盐水对照)
c同学:紫外线(菌液涂布平板,心形纸片遮挡紫外线)
d同学:药敏试验(意念四分平板,菌液涂布平板,纸片扩散法,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生理盐水对照;试验结果分析: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为低度敏感;在10-18mm之间为中度敏感;直径大于18mm为高度敏感。


③方法:b,c,d同学先接种细菌,再做相应内容;a同学按要求做。

三、实验报告
记录本组操作及结果。

细菌的生理(重点)

细菌的生理(重点)

细菌的生理活动包括摄取营养物质和合成各种所需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

细菌具有独立的生命活动能力,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具有代谢旺盛、繁殖迅速的特点。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化学组成1.与其他生物细胞相似,含有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类和核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2.水占75-90%,为主要成分。

3.去除水分后,主要为有机物,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

还有少量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铁、镁、钙、氯等,用以构成菌细胞的各种成分、维持酶的活性和跨膜化学梯度。

4.还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二、物理性状1.光学性质细菌为无色半透明小体,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

观察-染色法-相差显微镜。

2.表面积细菌体积微小,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菌的内外物质交换。

3.带电现象细菌的固有成分50-80%是蛋白质,主要为兼性离子氨基酸组成。

G+菌的等电点pH为2-3G-菌的等电点pH为4-5因此,在弱碱性或近中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等电点越低带负电荷越多。

意义: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和抑菌杀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4.半通透性意义:细菌为了利于内外物质交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其细胞壁和细胞膜都为半通透性。

5.渗透压细菌体内由于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其渗透压极高。

革兰阳性菌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也有5-6个大气压。

意义:细菌一般处于相对低渗的环境,有坚韧的细胞壁保护不致崩裂。

细菌若处于高渗环境中,菌内水分逸出,胞质脱水浓缩,细菌就不能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溶解营养物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2.碳源:主要来源于糖类,是合成菌体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

3.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细菌的生理、分布、消毒灭菌

细菌的生理、分布、消毒灭菌

噬菌体在宿主菌体内的增殖过程

谢!
1.在医学中的应用:①诊断和治疗;②细菌鉴定和研 究;③生物制品。
2.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等
3.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外源DNA的重组
细菌代谢产物
(一)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 (二)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

(三)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一)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
Ä ò µ À
° ³É « Æ Ï Ì Ñ Ç ò ¾ ú ¡ ¢ À ´ ° ³º í · Ë ¾ ú ¡ ¢ ² Ç Ö Â ² ¡ Ð Ô ² Ö Ö ¦ · Ë ¾ ú
³ ¦ µ À
´ ó ³ ¦ · Ë ¾ ú ¡ ¢ ² ú Æ ø · Ë ¾ ú ¡ ¢ ± ä Ð Î · Ë ¾ ú Â Ì Å §· Ë ¾ ú ¡ ¢ Æ Ï Ì Ñ Ç ò ¾ ú ¡ ¢ Ñ µ Ñ õ Ð Ô Ï · ¾ ú Õ æ ¾ ú ¡ ¢ È é · Ë ¾ ú £ ¬ Ë « Æ ç · Ë ¾ ú µ È
1.热原质(pyrogen)
菌体中细胞壁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 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 热原质 特点:耐高温;去除方法:250℃干烤、 蒸馏等
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具有侵袭 性的酶类,这些物质一般不损伤机体组织 细胞,但能协助病原菌在机体内的定植、 繁殖及扩散。常见的侵袭性酶主要有透明 质酸酶、硫酸软骨素酶、链激酶、胶原酶 等。它们的共性是使机体组织结构疏松, 通透性增强,从而有助于病原菌及其毒素 迅速扩散。
² Ç Ö Â ² ¡ Ð Ô ² Ö Ö ¦ µ È
条件致病菌:指正常菌群在某些非正常条件下(如机 体免疫机能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改变寄居部位等)也能 导致机体致病。

细菌生理的实验报告

细菌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细菌生长、代谢和繁殖的基本规律。

3.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变化。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理学是研究细菌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科学。

细菌生理实验主要包括细菌生长、代谢、繁殖和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

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了解细菌的生长、代谢和繁殖规律。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等。

3.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移液枪、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分别在0、1、2、4、6、8、10、12、24小时取样,测定菌液的光密度(OD 值)。

(3)以时间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菌生长曲线。

2. 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1)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分别于0、1、2、4、6、8小时取样,测定发酵液的pH值。

(3)观察并记录细菌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产生情况。

3. 细菌繁殖能力的观察(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计数菌落数,绘制细菌繁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生长曲线通过实验,绘制了细菌生长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细菌在生长初期呈对数生长期,随后进入稳定期,最后死亡。

2. 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细菌在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产生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这表明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将葡萄糖分解为有机酸。

3. 细菌繁殖能力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菌落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表明细菌具有繁殖能力。

六、实验结论1.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经历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死亡期。

2.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将葡萄糖分解为有机酸。

3. 细菌具有繁殖能力,菌落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细菌的生理实验心得体会

细菌的生理实验心得体会

细菌的生理实验心得体会生理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在生理上的特性和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细菌的生理实验的开展,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菌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同时也提高了我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我在细菌生理实验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进行细菌生理实验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仔细学习了相关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自己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

其次,我准备了必要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做好了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实验的环境卫生。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我能够在实验中专注地进行操作,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验中我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我尽量保证菌液的均匀悬浮,以避免细菌的聚集和沉淀。

在进行实验时,我严格控制实验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条件,以确保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正常进行。

同时,我定期对实验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和对比。

这些控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再次,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密切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注意观察细菌在培养皿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细菌的颜色和质地等。

我还记录了实验中各个时间点的实验指标,例如菌液的浓度、生长速率等,通过这些观察和记录,我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细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还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实验原理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此外,在实验中我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实验室的同学进行紧密的配合,相互帮助和支持。

我们共同分担实验任务,交流实验心得和经验,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质量。

在遇到实验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我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实验技巧,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细菌生理
1、带电现象: G+菌PI=2~3,G—菌PI=4~5。

若PH>PI,都带负电荷。

并且PI愈小(G+菌)带电更多。

同理,蛋白质的PI=4~5,当PH>PI,都带负电荷,故向正极移动。

2、细菌的生长曲线:以生长时间为横标,细菌总数的对数作纵标。

迟缓期:体积增大,代谢活泼但不分裂。

是适应期。

可合成酶。

对数期:对外界敏感,各方面都典型。

抗菌药在此时效果最好,是研究性状、活性、耐药性最好时期。

稳定期: PH↓,有糖原、异染颗粒,产生代谢产物(抗生素、毒素、细菌素)、芽胞。

生、死菌数相等。

衰亡期:形态明显变化,出现畸形、衰退型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