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2011届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记叙文阅读
三、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 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 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 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 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 的思念。
四、分析关键句子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 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 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 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 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 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2、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二、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 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 叙事,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 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 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 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 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 (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2011年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中考知识清单常考知识点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包括散文、小说、人物传记、寓言、童话、消息、通讯、游记等。
记叙文按写作内容大体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的记叙文和写景抒情的记叙文。
记叙文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真题】2010年山西中考语文《我们一样爱他们》中第一题中“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年轻人资助贫困生。
这就是考查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
概括故事情节主要注意情节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其中人物、事件不能省略,时间、地点根据实际情况能省则省。
2.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接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如:《蜡烛》《藤野先生》(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如:《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最不能记的是他的背影”(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如《羚羊木雕》中插入了万芳和自己换穿裤子和送小刀两件事。
【真题】如2009年山西省《溃散的黑暗》1. 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解析:从“大约十年前”“不久”“过了半年”“花了三年时间”“四年前的一天”等词语就能判断是“顺叙”3. 记叙文的从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藤野先生》采用第一人称来写。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2011年语文中考真题专题九 记叙文(文学作品)阅读
专题九记叙文(文学作品)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11杭州)(16分)一棵小桃树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
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2011年山东省各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现代文阅读(十一)(二十一)‚信任‛试验①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②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
‛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
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
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④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
听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⑤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
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⑥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是最成功的。
同学们,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
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第三讲记叙文阅读与训练复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相关知识2、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3、运用知识,训练巩固。
复习过程: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
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5)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6)记叙的人称记叙文中的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2011届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课件:2.2 记叙文文阅读
散文和小说阅读需掌握以下文体方面的知识: 散文和小说阅读需掌握以下文体方面的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记叙的顺 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线索、 序、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线索、作文五种 表达方式、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 表达方式、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主要修辞方法及 其作用 (详见“知识清单”)
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必须回答阅读材料所提的问题,才 能得分。 ②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 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考生不答题一样,没有 成绩。在平时阅读理解训练中提倡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大 家胡说和乱说。 ③言之有据,持之有理。答题一定要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 中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所有试题都是命题者依 据文本拟的,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循着文本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不必害怕,只要意对即可得分。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 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 书写。 ④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 答题有无疏漏,是否做到了“二确一全”。 同时我们一定 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 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
阅读小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阅读小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概括情节,理明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并弄清作者是用怎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挖掘小说的主题,理解作品的主旨;理解环 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明 白小说的写作技巧,如象征、对比、照应、 铺垫、悬念、伏笔等;对小说的主旨、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体验和感悟。
2011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篇
2011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篇2011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篇甘肃王延学模拟实战好好活着就是爱李晓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
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
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
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
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
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
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
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
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
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
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
2011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
2011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1)连云港题。
(22分)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
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四川省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四川省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宜宾(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3分)学会生存①多年前,中日学生夏令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报道说,相对日本学生出色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坚韧品质,中国学生显得有些无知与软弱,他们似乎不懂得如何在陌生而艰苦的环境下求得生存。
这种状况时刻提醒我们: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必须学会生存。
②生存,就是生活,学会生存就是延续生命。
丰衣足食并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的生存含义已扩展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③学会生存意味着拥有理想,满怀希望地迎接生命的挑战。
可以说,生存的理想就是为理想而生存,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体现的过程。
人们常常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来形象比喻生存的意义,而这实际上都是由理想决定的。
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懂得生存的重要,才能具备学会生存的决心和动力。
④学会生存意味着尽力实干。
将求生存变为会生存,需要的正是实干。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水,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仅仅树立理想而没有行动,只不过是一位“空想家”,终究一事无成;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极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⑤如果说理想是生存的思想基础,实干是生存的根本途径,那么,经受磨难就是生存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生存的道路布满荆棘,坎坷不平,在重重磨难面前倘若胆怯退缩,轻言放弃,便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倘若毫不气馁,迎难而上,便能化险为夷,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会生存的强者。
古往今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流传了下来,纪念勇者,激励后人。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为生存不惜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拜伦天生跛脚,贝多芬中年失聪,他们都为事业不顾身体残疾,奋斗终生,铸造辉煌……正是这些坚强的人用一曲曲千古传唱的生命之歌告诉我们:学会生存意味着要经受磨难。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31页)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二.广东省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美]凯瑟琳·比恩洪帆译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
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
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
‘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
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
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
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
”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
”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
“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
”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也全都买齐了。
“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
学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
”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一起摊开那几张纸样。
“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
”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
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
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
201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2011 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记述文阅读答题技巧1记述文阅读答题技巧-- 迅速读懂题意法中考记述文选文常常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拥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或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 )。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要做到正确答题,一定懂得记述文阅读答题的基本技巧。
读懂要旨1.迅速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考生要理解,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常常是在此人物身上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偏向,而这思想偏向常常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如上海市中考记述文《孩子和书》,主要人物是“女店东” 。
掌握住主要人物的各样不一样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或精神质量。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笔墨多的人物就必定是主要人物。
有时作者从侧面描绘来衬托、勾画主要人物的形象,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主要人物不是于勒叔叔,而是菲利浦夫妻,由于文章揭露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光秃秃的金钱关系。
2.迅速掌握情节。
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互相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掌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内容。
如《孩子和书》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由“热忱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向顾客介绍适合的书 → 帮助堕入窘境的少年 → 诗人留言示谢 → 卖书给孩子们。
系列的情节组成事件,刻画了“女店东”的形象与质量,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迅速归纳文章内容。
可否用一句话归纳全文内容?考生在阅读阅读资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短的语句反应出这个资料主要表达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整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掌握。
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
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以前堕入窘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东感恩”的内容。
考生掌握了文章内容后,对达成其余题目会有所帮助。
如该文的第17、 18 题即是。
读懂题意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髓资料等着你!读懂了阅读资料后,考生还须读懂题目的意思。
201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
201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阅读理解的内涵和外延倾听(认真阅读感受文中告诉你的重要信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对话(结合感受到的信息调动自己情感经验感受、体会)阅读理解的基本步骤阅读——看问题——找出问题在文中所在的位置——看原文的找原句(部分原句就是答案,部分句子要有所删改)上下文找原词(根据文中思路用自己的话串联出答案)找答题依据(筛选整合得出答案)阅读理解答题的四种意识文本意识:一定要相信原文中有答案,到原文中找答案语境意识:字—词—句—段—篇整体意识:要对文章、文段、问题有一个整体把握要点意识:抓关键词句,要点全,简要回答。
一,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典型事例和主要内容公式:人+事(为了什么怎么样的干了什么事)+结果。
(修饰语的取舍看能否突出事件的中心)三,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四、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六,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句子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句子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伏笔或铺垫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记叙文阅读与训练复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相关知识2、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3、运用知识,训练巩固。
复习过程: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
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5)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6)记叙的人称记叙文中的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
如《藤野先生》中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人称:作用:写法比较自由开阔。
不受任何限制。
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内心情感,拉近距离,有亲切感。
(7)记叙的详略记叙文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
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呢?与主题有关者要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要略写。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①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②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③记叙文中的议论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
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与深化。
④记叙文中的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分为两类::一、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三种形式: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3.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白描、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8、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9、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
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
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表达方式是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而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常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主要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二、散文阅读中应重视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不散”。
(1)“形散”。
①从内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广而多,时间与地域的跨度又较大。
②从表达方式看,散文往往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炉,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的力度。
③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活泼生动,或沉郁凝重,或隽永优美,或恢弘壮阔,并无一定的规范。
(2)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
如《藤野先生》中就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情感与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与怀念,正是这样崇高的情感将文中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表现各不相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读来非常没有散乱之感,反而能从丰富的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与教益。
因此,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都只能是堆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3)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因为正是这结合点充分体现出“形”与“神”的巧妙融合,“形”“神”确实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勉强的凑合。
三、小说阅读的要领: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首先,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
具体地说,应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更应该注意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的表现,从中去认识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故乡》中就是通过对少年、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
同时,还须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人物就是既有其特定的个性,又饱含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那一群”小人物的共性,使人从他身上看到了社会弊端、时代的烙印,进而认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要通过小说中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巧妙构思。
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全家盼望于勒,而于勒来到面前却又不敢、也不想认的情节,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憎恶。
由此可见,对情节的正确分析会有利于加深对人物特征与作品主题的认识。
再次,要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分析使阅读收获得以补充与深化,茅盾先生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孔乙己》中对鲁镇酒店里喝酒人及酒店气氛的描写就具体地显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泠漠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四、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语境义:(1)看上下文(2)看词语类型、修辞(3)代入检验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生动形象强调含蓄委婉讽刺答题步骤:效果+内容+思想情感。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1)抓关键词(2)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中心具体解释关键词含义(3)代入原句,完整地组织。
4、理解句子和段落的作用:(1)结构:总领全文、总结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伏笔、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线索、设置悬念。
(2)内容:手法(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效果+内容+人物精神、品质(点明主题、深化主题)或思想感情。
5、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时代背景(2)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心情、品质。
6、标题的作用:(1)线索 (2)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3)概括文章内容 (4)修辞手法 + 效果(生动形象等)+中心7、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揣摩出人物的心理。
3、语言表达得体,语句通顺。
8、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如:表现有哪些、原因有哪些等)(1)理清文章结构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结合自身实际谈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3的形式,先结合文章主题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