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
【高一】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导学案
【高一】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导学案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预习案)[学习目标]1.会用描点法作出v-t图象。
2.能够从V-T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1.计算每个点的瞬时速度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自主学习](a级)一.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是利用穿孔纸带上记录的数据,找出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1.如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在小车上系一条细线,使细线穿过滑轮,并在底部挂一条合适的细线。
将纸带穿过点计时器,并将纸带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后部。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个纸带中选择一个理想的,丢弃开头的密集点,在后面找到一个易于测量的点作为计时的起点。
为了便于测量和减少误差,通常不使用每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而是使用每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02s×5=0.1s。
A在所选定时起点下表示,B 在点6下表示,C在点11下表示。
a点,B点,C点。
被称为计数点。
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为x1、X2、X35.利用第一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地点ABCDEFG时间(s)00.10.20.30.40.50.6v(米/秒)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五.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使小车靠近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
3.防止钩码落地,防止小车与滑轮碰撞。
高中物理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知识构建二.主要考点梳理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常用思维方法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v =v 0+at x =v 0t +12at 2 v 2-v 20=2ax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的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为负.2.平均速度法(1)v =x t,此式为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 (2)v =2t v =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位移差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aT 2.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象法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例1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1所示。
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跟踪训练1:一个物体以v 0=8 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求:(1)物体3 s 末的速度; (2)物体5 s 末的速度;(3)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为15 m 时所用的时间.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x =3 m ,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 .7 sB .8 sC .2 3 sD .3+2 3 s ㈡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图象的特点在于直观性,可以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x ,还是速度v . (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 -t 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 -t 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 -t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 ”: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 -t 图象面积无意义,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6)“特殊值”:主要看图线交点.如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例2(多选)如图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B.两车都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大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跟踪训练3:(多选)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遇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跟踪训练4:(多选)下图是质点甲和乙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
《主题一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器械:黑板、白板、笔、教学PPT等。
2. 搜集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以便在教学中应用。
3.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 准备实验室或相关场地,以便进行实验或实地考察。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段汽车运动视频,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再向学生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特点:速度均匀变化,且变化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打点计时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数据,让学生观察纸带上的点迹,分析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和规律。
3. 教室互动设计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干系是什么?如何根据加速度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通过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4. 案例分析以汽车刹车、火车启动等实际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变化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
5. 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6. 作业安置为学生安置一些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作业,如:自行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方案、分析实际案例等。
通过作业的安置,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能力。
初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优秀教案设计
初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优秀教案设计。
而优秀的教案设计,则成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通过对一个初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的教案进行分析,来看一下优秀教案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初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教案的目标一般包括数学、物理、思维三个方面,其中,数学目标主要围绕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定义和计算公式,例如:匀加速和不匀加速运动的分析方法;物理目标则包括了初步认识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例如:学习如何利用影象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思维目标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上,例如:学习如何推测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置变化趋势。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原理需要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定义和计算公式,让他们明确实验原理,明白影象和文字记录的意义。
2.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并展示器材如何设置和使用。
同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碰到的问题。
3.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接下来,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步骤,用影象或残影记录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置变化趋势,同时记录关键数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加深难度,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计算分析则需要让学生利用计算公式,将实验数据转换为图像,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提高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板书、演示、展示、探究和讨论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应以疏导思路、引导发现为主,增强实验的实际性和操作性。
对于学习较深的学生,则可要求其自主探究问题,利用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针对这样一个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如笔试、口试、小组讨论等。
其中,笔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口试则可以更直接地反映学生掌握物理思想和实验能力的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计算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计算教案。
一、知识背景在物理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简单的直线运动模型,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及其方向都不发生改变,而加速度大小可以发生变化的运动形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
了解如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对于理解和应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学习如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3.掌握运用公式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能力;4.经过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学生需要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例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改变,而加速度大小可以变化。
2.加速度的定义和解释学生需要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即表示速度变化的速率,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3.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4.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学生需要掌握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公式,即a=(v2 - v1)/t,其中v1表示初速度,v2表示末速度,t表示时间。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应用学生需要通过案例练习等方式,学习如何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演讲讲解法教师可以采用演讲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以及加速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2.独立思考讨论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需要独立思考问题的案例或者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
3.课堂练习法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计算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测验和练习题,让学生熟悉计算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对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综合性问题。
(二)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加速直线运动,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助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整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运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与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拓展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以下事项:
1.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2.计算题要列出详细的步骤,方便教师了解你的解题思路。
3.对于实际问题,尽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小组合作时,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3.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实验器材等;3. 学生资源:学生教材、笔记本电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实例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20分钟)- 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相关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4.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让学生亲自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概念、讲解知识、分析案例、进行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导学案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4.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它通过斜面的下一半的时间是通过上一半时间的n倍,则n为()
A. B. C.1D.2
5.(福建省季延中学2010高三阶段考试)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为()
甲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min时追上汽车,则at2=υt+s0,代入数据得:a= 0.28m/s2.
乙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m/s,则υ = 2as=2a(υt+s0),代入数据得:a=0.1m/s2
你认为甲、乙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其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A.1∶4B.3∶5
C.3∶4D.5∶9
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秒,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求()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3)运动开第一个t秒内、第二个t秒内,第三个t秒内,位移之比为:
(4)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典型例题】
【例1】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例2】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掌握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计量尺、秒表。
教学素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导入,引入新课,与学生简单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讲解,上课时间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实验设计,上课时间10分钟,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并解释实验步骤,强调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实验操作,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上课时间20分钟,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规律总结,上课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练习,上课时间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上课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问题检查反馈,上课时间5分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作业布置和练习的反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可利用其他现象进行教学延伸,如自由落体运动、抛物线运动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主题一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器械:黑板、白板、粉笔、教学模型、实验器械等。
2. 搜集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用于教室教学。
3.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4. 编写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段汽车运动视频,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匀变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教师演示小车在斜面上的匀加速运动,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引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观点。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加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干系,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诠释公式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公式推导,帮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 实例分析教师列举几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 教室练习教师提供几道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室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6. 教室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教室小结,帮助学生稳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7. 安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际应用题,以稳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的安置,进一步稳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匹配加速直线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掌握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掌握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重点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三、教学难点1.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2.如何应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法: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数学公式;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动态过程;3.交互式教学法:与学生交流探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公式,为后续知识点的讲解做铺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重要性。
2.理论学习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数学公式、规律和应用。
包括计算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解析匀加速运动中的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3.实验安排实验观察匀加速运动物体的过程。
实验分组,针对垂直方向进行实验,分别记录不同重物下落的时间,计算加速度值。
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4.交互式教学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开发和逻辑思维升级。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六、总结匀加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了解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规律。
将来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打好基础,更好地完成物理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习的成果。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科学思维: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v-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3.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和v同向,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2)匀减速直线运动:a和v反向,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2.意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2)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公式v=v0+at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斜率逐渐增大.(×)2.一辆电车,原来的速度是8m/s,在一段足够长的下坡路上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行驶了20s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8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v-t图像导学探究四个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1所示.图1(1)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斜率一定为正值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斜率一定为负值吗?答案(1)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丁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不一定不一定知识深化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恒定不变;(2)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2.v-t图像与物体的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2所示,a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b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图2①v-t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②v-t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示物体的初速度.(3)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图3甲、乙中,速度v随时间t的增加都增大.甲图中,在相等的时间Δt内Δv2>Δv1,加速度增大;乙图中,在相等的时间Δt′内Δv2′<Δv1′,加速度减小.图3(2018·商丘市高一检测)中国青年网消息,被称作“最能装”的8A型列车在北京正式亮相,如图4所示,最大载客量达到3456人.该列车匀减速进站,停靠一段时间后又匀加速(同方向)出站,在如图所示的四个v-t图像中,正确描述了列车运动情况的是()图4答案 B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倾斜直线,A错误;列车先匀减速,后速度为零,再匀加速,D错误;由于列车前后运动方向一致,故B正确,C错误.(2018·邯郸市高一检测)太原晚报消息,为让电动汽车跑得更“欢”,太原未来五年将建5万个充电柱.如图5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在0~6s内,新型电动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6~10s内,新型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C.在第4s末,新型电动汽车向相反方向运动D.在第12s末,新型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1m/s2答案 D解析新型电动汽车在0~4s内做加速度为1.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4~6s内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在6~10s内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14s内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探究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 =0)的速度为v 0(叫作初速度),加速度为a ,请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t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答案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v -v 0t -0=v -v 0t ,整理得t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v =v 0+at .知识深化速度和时间关系式v =v 0+at 的理解1.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 =v 0+a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1)公式v =v 0+at 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应先选取正方向.(2)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此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 >0,匀减速直线运动a <0;对计算结果v >0,说明v 与v 0方向相同;v <0,说明v 与v 0方向相反.3.两种特殊情况(1)当v 0=0时,v =at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表明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其运动时间成正比.(2)当a =0时,v =v 0.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也表明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一个质点以初速度v 0=10m/s 在水平面上运动,某时刻起,获得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5m/s 2的加速度,从获得加速度的时刻开始计时,求第1s 末和第6s 末的速度.答案 7.5m/s ,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同 5m/s ,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解析 质点从获得反向加速度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已知初速度v 0=10m/s ,加速度a =-2.5m/s 2.由v =v 0+at 得第1s 末的速度v 1=[10+(-2.5)×1] m/s =7.5m/s ,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同第6s 末的速度v 6=[10+(-2.5)×6] m/s =-5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v 0的方向相反.针对训练 (多选)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 ,方向向东;当t =2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 ,方向仍向东.当t 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 .3sB .5sC .7sD .9s答案 BC解析 取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的加速度a =v -v 0t =8-122m/s 2=-2m/s 2.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m/s 时,方向可能向东,也可能向西.由v =v 0+at 得,当速度方向向东时t 1=2-12-2s =5s ;当速度方向向西时t 2=-2-12-2s =7s ,故B 、C 正确. (2019·淇滨高中月考)火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54km/h ,关闭发动机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s 末的速度是43.2km/h ,求:(1)火车的加速度;(2)15s 末的速度大小;(3)45s 末的速度大小.答案 (1)0.5m/s 2,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 (2)7.5m/s (3)0解析 以火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 0=54km/h =15m/s ,v 1=43.2km/h =12m/s.(1)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a =Δv Δt =12-156m/s 2=-0.5m/s 2,负号表示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2)火车从开始减速到停止行驶所用的时间t =0-v 0a =0-15-0.5s =30s , 所以15s 末的速度大小为:v 1=v 0+at 1=[15+(-0.5)×15] m/s =7.5m/s ;(3)由(2)分析可知,火车从开始减速到停止行驶所用的时间为30s ,所以火车在45s 末的速度为零.匀减速运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刹车类的匀减速运动,当车速度减为零时停下来不再运动,故解决刹车类的匀减速运动问题需要判断车停下来的时间;另一种是刚开始质点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1.(速度公式v =v 0+at 的理解)(多选)在公式v =v 0+at 中,v 、v 0、a 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 取负值B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 取正值C.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D.无论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均取正值答案BC2.(速度公式的应用)(多选)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10m/s,第3s末的速度是6m/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B.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12m/sC.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8m/sD.物体第7s末的速度是2m/s答案AB3.(v-t图像的理解)(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6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1s末和4s末C.乙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大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答案ABC解析由v-t图像可知,甲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m/s2,在2~6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1m/s2,选项A、C正确;t1=1s和t2=4s时两物体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0~6s 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选项D 错误.4.(速度公式的应用)汽车的加速、减速性能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辆汽车以54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若汽车以1.5m/s 2的加速度加速,求8s 后汽车的速度大小.(2)若汽车以1.5m/s 2的加速度刹车,分别求刹车8s 时和12s 时的速度大小.答案 (1)27m/s (2)3m/s 0解析 初速度v 0=54km/h =15m/s.(1)由v =v 0+at ,得v =(15+1.5×8) m/s =27m/s.(2)刹车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a ′=-1.5m/s 2.汽车从减速到停止所用的时间t ′=0-v 0a ′=-15-1.5s =10s. 所以刹车8s 时的速度v ′=v 0+a ′t =[15+(-1.5)×8] m/s =3m/s.刹车12s 时的速度为零.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减小,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若物体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D .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 C解析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都保持不变,故A、B错误.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考点二速度公式v=v0+at的应用2.(2019·太和一中月考)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m/s2,那么()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5m/s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大5m/sC.第3s初的速度比第2s末的速度大5m/sD.第3s末的速度比第2s初的速度大5m/s答案 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可知物体的末速度与初速度、加速度和加速时间有关,时间不确定,则物体的末速度不一定比初速度大5m/s,故A错误;在每秒钟内速度变化Δv=at,则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大5m/s,故B正确;第3s初与第2s末为同一时刻,第3s末与第2s初之间的时间为2s,速度变化为10m/s,故C、D错误.3.如图1所示,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m/s,经过3s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图1A .3m/s 2B .6m/s 2C .15m/s 2D .18m/s 2答案 B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有:v =v 0+at ,所以电动汽车的加速度a =v -v 0t =0-183m/s 2=-6m/s 2,大小为6m/s 2,选项B 正确.4.(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 末的速度是6m/s ,第2s 末的速度是8m/s ,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2m/s 2C .任何1s 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2m/sD .第2s 初的瞬时速度是6m/s答案 BCD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a =v 2-v 1t =8-61 m/s 2=2 m/s 2,物体在零时刻的速度v 0=v 1-at 1=(6-2×1) m/s =4 m/s ,故A 错误,B 正确;物体在任何1 s 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at =2×1 m/s =2 m/s ,故C 正确;第2s 初和第1s 末是同一时刻,可知第2s 初的瞬时速度是6m/s ,故D 正确. 考点三 v -t 图像的理解及应用5.(多选)下面图像中反映了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BD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倾斜的直线,B选项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选项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D正确.6.(2018·徐州一中期中)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v-t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其速度-时间的关系为()图2A.v=(4+2t) m/sB.v=(-4+2t) m/sC.v=(-4-2t) m/sD.v=(4-2t) m/s答案 B解析由题中的v-t图像可知v0=-4m/s,a=2m/s2,代入公式v=v0+at可得v=(-4+2t) m/s.B对.7.一物体静止在光滑的固定水平桌面上,现对其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它沿水平桌面做直线运动,该物体的v-t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0~6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没有改变B.2~3s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C.第1s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D .1.5s 末和2.5s 末两个时刻物体的加速度相同答案 D解析 在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像可知,0~6s 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加速度发生变化,选项A 错误;2~3s 时间内,速度反方向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选项B 错误;0~2s 内速度一直为正,第1s 末物体的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C 错误;物体在1~3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所以1.5s 末和2.5s 末两个时刻物体的加速度相同,选项D 正确.8.爬竿运动员从竿上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时间2t ,后再匀减速下滑时间t 恰好到达竿底且速度为0,则这两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1∶2B .2∶1C .1∶4D .4∶1答案 A解析 设最大速度为v ,则匀加速阶段a 1=v 2t ,匀减速阶段a 2=-v t ,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A 正确.9.(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4aB.v 02aC.3v 02aD.3v 0a答案 BC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 02=v 0-at ,得t =v 02a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 02=v 0-at ′.得t ′=3v 02a ,B 、C 正确.10.(多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只有0~2s 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 .0~2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m/s 2C .4~6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 .0~2s 和5~6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答案 BD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0~2s 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都为正方向,方向相同,5~6s 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都为负方向,方向相同,故A 错误,D 正确;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0~2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3-02m/s 2=1.5m/s 2,故B 正确;4~6s 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C 错误.11.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弹射系统可以缩短战斗机起跑的位移.假设某型号战斗机初速度为零,弹射系统对该型号战斗机作用了1s 时间后,可以使飞机达到一定的初速度,然后飞机在甲板上起跑,加速度为2m/s 2,经过10s 达到起飞速度50m/s 的要求,问:(1)飞机离开弹射系统瞬间的速度是多少?(2)弹射系统对飞机提供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 (1)30m/s (2)30m/s 2解析 (1)设飞机离开弹射系统瞬间的速度为v 1,由v 2=v 1+a 2t 2,得v 1=v 2-a 2t 2=50m/s -2×10m/s =30m/s.(2)设弹射系统对飞机提供的加速度为a 1,由v 1=0+a 1t 1,得a 1=v 1t 1=301m/s 2=30m/s 2. 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了10s 的时间达到72km/h 的速度,然后以这个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司机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如图5所示,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求:图5(1)汽车在启动加速时的加速度;(2)开始刹车后2s 末的速度大小和6s 末的速度大小.答案 (1)2m/s 2,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2)12m/s 0解析 (1)选汽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v 1=72km/h =20m/s启动时的加速度为a 1=v 1-v 0t 1=20-010m/s 2=2m/s 2. 即启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2)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a 2=-4m/s 2设汽车刹车过程用时t 0由0=v 1+a 2t 0,得汽车刹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为t0=5s,所以开始刹车后2s末的速度为v2=v1+a2t2=[20+(-4)×2] m/s=12m/s,由于6s>5s,所以开始刹车后6s末的速度为0.13.发射卫星一般应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从静止向上做加速度为5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燃烧30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10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8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再经过1分半钟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多大?答案8600m/s解析整个过程中卫星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可以分为三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时卫星的速度v1=a1t1=50×30m/s=1500m/s.匀减速上升10s后的速度v2=v1+a2t2=[1500+(-10)×10] m/s=1400m/s,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v3=v2+a3t3=(1400+80×90) m/s=8600m/s.。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能力目标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教法建议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主要设计: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 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高三物理《匀变速运动》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匀变速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的推导;3.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准确运用公式求解问题;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相关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动学公式;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和运动学公式的适用性;3.讨论法:通过讨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实验、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讲授环节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参照教材,简要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并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的推导–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导出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运动学公式;–通过演示、问题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运动学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应用技巧。
3. 实践环节1.实验–设计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巩固和加深对运动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问题解决–设计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
4. 总结环节通过总结讲授、实验和问题解决等环节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规律和应用价值,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知识架构和掌握程度。
匀变速运动力学教案设计
本文介绍的是针对匀变速运动力学课程的教案设计。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能正确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2) 能准确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 能运用基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进行问题求解。
2、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各自分工协作完成问题的解决。
3、情感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 能够开阔视野,主动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以任务型教学为主,互动式教学为辅。
学生不仅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公式,还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和实践,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任务型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任务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评价1、布置预习任务,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笔记和板书的评价。
3、实验报告的评价。
4、作业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通过本次教学,使得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物理量和公式,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充分体现出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的意识。
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科目教案
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科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能够用数学模型描述运动过程。
3. 掌握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解决与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 加速度是指速度改变的速率。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 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 (v - u) / t,其中a为加速度,v为物体运动的最终速度,u为物体运动的初始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改变是匀速变化的,即加速度保持不变。
- 这种运动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进行描述,图像为一条直线。
3. 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
即 a = (v - u) / t。
- 如果已知加速度a和初始速度u,可以通过 a = (v - u) / t 求解最终速度v。
- 或者,如果已知加速度a和时间t,可以通过 v = u + at 求解最终速度v。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如自由落体运动等。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3. 计算实例给学生提供一些计算实例,要求他们通过已知条件计算物体的最终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公式,并注意单位的转换。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汽车在起步时的加速度、自行车的运动过程等。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例,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概括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应用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态度、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对问题的解答能力。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12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1.2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1.2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节第1课时:“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会判断加速度的方向,能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加速度;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意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进一步体会比值法在建立物理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体验物理概念对复杂现象研究的简化作用和简单描述,体会物理研究中的抽象与简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策略与思路,培养知难而进,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
教具准备视频(不同汽车的启动、制动等)、PPT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提问: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2.视频播放──提问:不同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有无快慢之分?增加或减小相同的速度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在相同的时间里增加或减少的速度是否相同?3.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变速直线运动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加速度1.现象展示:跑车、轿车、击发后的子弹由静止开始的加速运动。
2.提出问题(1)上述物体,谁的速度变化快?速度变化快慢依次是子弹、跑车、轿车。
(2)计算上述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并思考:能用速度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吗?跑车:96km/h=26.7m/s;轿车:96km/h=26.7m/s;子弹:600m/s无法表示。
(3)看看上述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并思考:能用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吗?跑车:5s;轿车:12s;子弹:0.5s无法表示。
(4)计算上述物体速度变化量与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的比值子弹:;跑车:;轿车:。
(5)看看上述比值与速度变化快慢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比值能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6)交流评价──认识加速度:阅读课本第8页“加速度”部分课文,归纳小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理解领悟本节课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得到的速度图象入手,分析图象是直线的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要会应用速度公式分析和计算,探究用数学手段描述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基础级1. 小球速度图象的进一步探究在上节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请继续思考下列问题: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小车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不难看出,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我们把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加速度不变,指的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若物体虽然沿直线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总体上讲,物体做的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沿一条直线运动这一条件不可少,因为物体尽管加速度不变,但还可能沿曲线运动。
例如我们在模块“物理2”中将要讨论的平抛运动,就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加速度不变,即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还可以表述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
计
《1.2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第一单元第2节第1课时:
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会判断加速度的方向,能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加速度;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意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进一步体会比值法在建立物理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体验物理概念对复杂现象研究的简化作用和简单描述,体会物理研究中的抽象与简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策略与思路,培养知难而进,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加速度的方向。
【教具准备】
视频(不同汽车的启动、制动等)、PPT。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提问: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2.视频播放──提问:不同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有无快慢之分?增加或减小相同的速度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在相同的时间里增加或减少的速度是否相同?
3.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变速直线运动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一、加速度
1.现象展示:跑车、轿车、击发后的子弹由静止开始的加速运动。
2.提出问题
(1)上述物体,谁的速度变化快?
速度变化快慢依次是子弹、跑车、轿车。
(2)计算上述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并思考:能用速度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吗?
跑车:96km/h=26.7m/s;轿车:96km/h=26.7m/s;子弹:600m/s
无法表示。
(3)看看上述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并思考:能用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吗?
跑车:5s;轿车:12s;子弹:0.5s
无法表示。
(4)计算上述物体速度变化量与速度变化经历的时间的比值
子弹:;
跑车:;
轿车:。
(5)看看上述比值与速度变化快慢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比值能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6)交流评价──认识加速度:阅读课本第8页“加速度”部分课文,归纳小结。
引进的意义:描述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vt、vo表示t时间里初、末时刻的速度。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m/s2。
如某物体加速运动是的加速度是8m/s2,这表示该物体运动中1s 时间里速度增加8m/s。
方向: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是速度改变的方向。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为
正,加速度为正,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为负,加速度为负,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决定因素:公式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不能理解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与速度变化时间成反比;不能单从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判断加速度的大小,也不能单从变速时间的长短判断加速度的大小;通过以后的学习(牛顿定律),将会知道,加速度的大小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加速度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时,要根据定义式计算出大小,再根据运动的具体情况判断出方向。
◆案例研究
例1 课本第8页例1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问题探究:
(1)什么是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不发生变化,但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化也可以变化。
直线运动的特征就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或者说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
(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不变,但速度大小变化。
其特征就是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
即速度大小变化,
运动轨迹是直线。
(3)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轨迹是直线或者说是速度方向不变,只是速度大小变化,但速度的变化是均匀变化的,即物体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相同,或者说相等的时间里增加或减小的速度相同。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从以下三个字进行理解:
匀:速度大小均匀变化──即物体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相同,或者说相等的时间里增加或减小的速度相同。
变: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注意,只是速度大小变化。
直线:运动轨迹是直线,即速度方向不变化。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如启动的机动车辆的运动,火箭发射时最初一段时间里的上升运动等。
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简称匀加速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如在平直路面制动后的机动车辆,着陆后滑行的飞机的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简称匀减速运动。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均保持不变,即加速度恒定不变。
(6)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
小及方向均不发生变化,加速度为零。
凡是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合作交流──巩固新课
1.案例研究
例2.课本第16页“复习与巩固”2。
答案:c
2.课堂练习:课本第16页“复习与巩固”1、4。
3.归纳小结:(见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复习所学内容,书面完成课本第16页“复习与巩固”
3、4。
2.预习本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