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A版

合集下载

人教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小结复习 课件

人教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小结复习 课件
人 教 A 版 数 学
AD⊥面ABC,AE⊥BD于E,AF⊥CD于F.
求证:BD⊥平面AEF.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
要 证 BD⊥ 平 面 AEF , 已 知 BD⊥AE , 可 证
BD⊥EF 或 AF ; 由 已 知 条 件 可 知 BC⊥ 平 面 ADC , 从 而
BC⊥AF,故关键环节就是证AF⊥平面BDC,由AF⊥DC即
人 教 A 版 数 学
到局部、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直观感知认识空间图
形.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章在第一章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理论研 究.以四个公理为基础,通过定义定理的形式,构建立体
几何的大厦.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几何直观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几何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 力. 立体几何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它与平面 几何、集合、函数、方程的联系上.贯穿于立体几何中的
(2)若PB⊥AC,且PA=2,求三棱锥E-PBC的体积.
人 教 A 版 数 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 (1)设矩形ABCD对角线AC与BD交点为O,则O 为BD中点,又E为PD中点,∴EO∥PB,
PB⊄平面ACE,EO⊂平面ACE,∴PB∥平面ACE.
人 教 A 版 数 学
第二章
人 教 A 版 数 学
成三角形,并通过解三角形求角.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归纳如下: 表1 直线与直线平行
人 教 A 版 数 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文字语言 定义:在同一个平 面内,没有公共点 直 的两条直线平行. 线 与 直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 线 性质定理:如果一 平 条直线和一个平面 行 平行,经过这条直 线的平面和已知平 面相交,那么这条 直线和交线平行.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复习 课件 (共31张PPT)

所以 CC1⊥平面 ABC. 又 AD⊂平面 ABC,所以 CC1⊥AD.
又因为 AD⊥DE,CC1,DE⊂平面 BCC1B1,CC1∩DE=E,
所以 AD⊥平面 BCC1B1.
又 AD⊂平面 ADE,
所以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因为 A1B1=A1C1,F 为 B1C1 的中点,
所以 A1F⊥B1C1.
因为 CC1⊥平面 A1B1C1,且 A1F⊂平面 A1B1C1, 所以 CC1⊥A1F. 又因为 CC1,B1C1⊂平面 BCC1B1,CC1∩B1C1=C1,
所以 A1F⊥平面 BCC1B1.
由(1)知 AD⊥平面 BCC1B1,所以 A1F∥AD.
又 AD⊂平面 ADE,A1F⊄平面 ADE, 所以 A1F∥平面 ADE.
故CD⊥平面PAC.又AE⊂平面PAC,故CD⊥AE. (2)因为PA=AB=BC,∠ABC=60°,所以PA=AC. 又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AE⊥PC. 由(1)知CD⊥AE,CD∩PC=C,从而AE⊥平面PCD, 故AE⊥PD. 因为PA⊥AB,AB⊥AD,所以AB⊥平面PAD, 所以BA⊥PD,又因为BA∩AE=A,所以PD⊥平面ABE.
g a
7部分
g
8部分
b
g
b g
b
a
b
a
例3.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
AB⊥AD,AC⊥CD,∠ABC=60°,
PA=AB=BC,E是PC的中点.
求证:(1)CD⊥AE.
(2)PD⊥平面ABE.
证明:(1)因为PA⊥底面ABCD,所以CD⊥PA,又CD⊥AC,PA∩AC=A,
6.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a a , b a , a∩b, ⇒ a∥b. 由线面平行得面面平行. a∥ b , b∥ b , 7.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b, g a = a, ⇒ a∥ b. g b = b, 由面面平行得线线平行.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可编辑课件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可编辑课件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
2.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 相交 直线,分别平
人 教
A
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a∥c,b∥d,a∩b=A,a⊂α,b⊂α , 学
c⊂β,d⊂β⇒α∥β
.
3.α∥β,a⊂α⇒ a∥β .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人 教 A 版 数 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教 A 版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人 教 A 版 数 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 相交 直 线 分
别 平行 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用数学符
号表示 a∥α,b∥α,a⊂β,b⊂β,a∩b=A⇒α∥β
一、选择题
1.若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 行,则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个数
A.有限个 B.无限个
C.没有
D.没有或无限个
[答案] D
[解析] 两平面相交或平行,故选D.
(
)
人 教
A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填空题
2.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β,且α∥β,则a、b的
证明如下: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PQ.
∵P,Q分别为DD1,CC1的中点,
∴PQ綊CD,CD綊AB.


∴PQ綊AB,∴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A 版

∴PA∥QB.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完整版ppt
11
完整版ppt
3
【解答】(1)如图 1,连接 EF , CD1 , A1B . ∵ E, F 分别是 AB, AA1 的中点, ∴ EF // BA1 . 又 A1B // D1C ,∴ EF // CD1 , ∴ E, C, D1, F 四点共面.
完整版ppt
4
(2)∵ EF // CD1 , EF CD1 , ∴ CE 与 D1F 必相交,设交点为 P , 则由 P CE , CE 平面ABCD , 得 P 平面ABCD . 同理 P 平面ADD1A1 . 又平面 ABCD 平面 ADD1A1 DA , ∴ P 直线 DA ,∴ CE, D1F, DA 三线共点.

ABCD
A1B1C1D1
的棱长为
a
,可以求得
MK 2
5 16
a2

A1M
2
9 4
a2

A1K 2
41 a2 16
,那么 MK 2 A1M 2 A1K 2 ,所
以 A1MK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 A1MK 90 ,即异面直线 A1M
与 DN 所成的角是 90 .
完整版ppt
8
例 3 如图, PA 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 M 、 N 分别是 AB 、 PC 的中点, (1)求证: MN // 平面 PAD ; (2)求证: MN CD ;
所以 MN 平面 PDC , 又 MN 平面 PMC , 所以平面 PMC 平面 PDC
完整版ppt
10
变式训练 3 如图,几何体 E ABCD 是四棱锥, ABD 为正三角形, CB CD, EC BD . (1)求证: BE DE ; (2)若 BCD 120 , M 为线段 AE 的中点,求证: DM // 平面 BEC .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新人教A版

探究三 线面、面面交线问题
[典例 3]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E,F 分别为 A1B1, B1C1 的中点.求证:平面 ACC1A1 与平面 BEF 相交. [证明] ∵在矩形 AA1B1B 中,E 为 A1B1 的中点, ∴AA1 与 BE 不平行,则 AA1,BE 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设此点为 G, ∴G∈AA1,G∈BE. 又 AA1⊂平面 ACC1A1,BE⊂平面 BEF, ∴G∈平面 ACC1A1,G∈平面 BEF, ∴平面 ACC1A1 与平面 BEF 相交.
解析:直线 a∥平面 α,则 a 与 α 无公共点,与 α 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
共点. 答案:D
2.一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且不为零,则这
两个平面(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相交
D.平行或相交
答案:D
3.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判断下列位置关系: (1)AD1 所在直线与平面 BCC1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平面 A1BC1 与平面 AB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AD1所在的直线与平面 BCC1 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2)平面 A1BC1 与平面 ABCD 有公共点 B,故相交. 答案:(1)平行 (2)相交
[答案] C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类似,可以从有无公 共点区分: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由公理 3 可知,这两个平 面相交于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 两个平面互相平行.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①平行 ——没有公共点;②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若平面 α 与 β 平 行,记作 α∥β,若平面 α 与 β 相交,且交线为 l,记作 α∩β=l.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课件: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章末归纳提升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课件: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章末归纳提升

因为 AC∩BD=M, 所以 M∈平面 BC1D,且 M∈平面 A1C. 所以平面 BC1D∩平面 A1C=C1M. 所以 O∈C1M. 即 O、C1、M 三点共线.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在本章中,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主要是指空间中线与线、 线与面及面与面的平行,其中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解决线 面、面面平行问题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 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 而利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相反,且“高维”的性质定理就 是“低维”的判定定理.特别注意,转化的方法总是由具体 题目的条件决定,不能过于呆板僵化,要遵循规律而不局限 于规律.如下图所示是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思路点拨】 (1)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证. (2)先证明 C1N⊥侧面 BB1C1C,再证截面 MBC1⊥侧面 BB1C1C.
【规范解答】 (1)∵AB=AC,D 是 BC 的中点, ∴AD⊥BC. ∵底面 ABC⊥平面 BB1C1C, ∴AD⊥侧面 BB1C1C. ∴AD⊥CC1. (2)延长 B1A1 与 BM 交于点 N,连接 C1N. ∵AM=MA1,∴NA1=A1B1. ∵A1C1=A1N=A1B1,∴C1N⊥B1C1, ∴C1N⊥侧面 BB1C1C. ∴截面 MBC1⊥侧面 BB1C1C.
图 2-1 求证:(1)E、F、G、H 四点共面; (2)EG 与 HF 的交点在直线 AC 上.
【思路点拨】 (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及公理 4 证 明 EF∥GH 便可. (2)先证明 EG 与 HF 相交,再说明交点落在平面 ABC 与 平面 ACD 的交线上.
【规范解答】 (1)∵BG∶GC=DH∶HC,∴GH∥BD. ∵E,F 分别为 AB,AD 的中点, ∴EF∥BD,∴EF∥GH, ∴E,F,G,H 四点共面. (2)∵G,H 不是 BC,CD 的中点, ∴EF∥GH,且 EF≠GH,故 EFHG 为梯形. ∴EG 与 FH 必相交,设交点为 M,而 EG⊂平面 ABC, FH⊂平面 ACD, ∴M∈平面 ABC,且 M∈平面 ACD.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章末复习 课件(48张)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章末复习 课件(48张)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方法研修
体验高考
方法一 转化与化归思想
立体几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思想就是转化与化归思想. (1)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由转化思想使它们建立联系, 如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的互化,面面垂直、线面垂 直、线线垂直的互化,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往往就是通过 这种联系和转化得到解决的. (2)通过“平移”,将一些线面关系转化为平面内的线线关系, 通过线面平行,将空间角最终转化为平面角,并构造三角形, 借助于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添加辅助线而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在△CEF 中,因为 G 是 CE 的中点, 所以 GI∥EF.又 EF∥DB, 所以 GI∥DB. 在△CFB 中,因为 H 是 FB 的中点,所以 HI∥BC. 又 HI∩GI=I,所以平面 GHI∥平面 ABC, 因为 GH⊂平面 GHI,所以 GH∥平面 ABC.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方法研修
体验高考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方法研修
体验高考
(2)连接OG并延长交AC于点M, 连接QM,QO,由G为△AOC的重心,得M为AC中点. 由Q为PA中点,得QM∥PC, 又O为AB中点,得OM∥BC. 因为QM∩MO=M,QM⊂平面QMO,MO⊂平面QMO, BC∩PC=C,BC⊂平面PBC,PC⊂平面PBC, 所以平面QMO∥平面PBC. 因为QG⊂平面QMO,所以QG∥平面PBC.
章末复习课
知识网络
要点归纳
方法研修
体验高考
1.线线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相交、平行、异面三种. 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况. (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线线平行的定义; ②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 ④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

(2)证明:MN∥平面A1ACC1.
证明:(2)连接AB1,AC1,由题意知,点M,N分别为AB1和B1C1的中点,所以 MN∥ AC1.又MN⊄平面A1ACC1,AC1⊂平面A1ACC1,所以MN∥平面A1ACC1.
方法技能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 转化主要有: (1)平行关系的转化.
32
3
规律方法 (1)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若几何体 的高容易求出,可直接代入体积公式计算,否则可用下列方法进行转化: ①等体积转化法:对于三棱锥因为任何一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所以在求三 棱锥的体积时,可将其转化为底面积和高都易求的情势求解. ②补体法:将几何体补成易求体积的几何体,再根据它们的体积关系求解. ③分割法:将几何体分割为易求体积的几部分,分别求解再求和. (2)有关平面图形翻折成空间图形的问题,应注意翻折前后各元素(直线、 线段、角)的相对位置(平行、垂直)和数量的变化,搞清楚哪些产生了变 化、哪些不变.
真题体验·素养升级
1.(202X·全国Ⅰ卷,文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 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 的是( A )
解析:如图,O为正方形CDBE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从而O为BC的中点,在 △ACB中,OQ为中位线,所以OQ∥AB,OQ∩平面MNQ=Q,所以,AB与平 面MNQ相交,而不是平行, 故选A.
正解:在棱 BB1 上取一点 G,使 B1G=C1F=AE,连接 A1G,GF,则 GF B1C1 A1D1, 所以四边形 GFD1A1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1G D1F. 因为 A1E=AA1-AE,BG=B1B-B1G,AA1 BB1, 所以 A1E BG, 所以四边形 EBGA1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A1G EB.所以 D1F EB, 所以四边形 EBFD1 是平行四边形.

学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A必修2

学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整合课件 新人教A必修2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解析:对于①,若m⊥n,m⊥α,n∥β,则α,β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故错误;
对于②,因为n∥α,所以过直线n作平面γ与平面α相交于直线c,则n∥c.
因为m⊥α,所以m⊥c,所以m⊥n,故②正确;对于③,由两个平面平行
m与n所成的角.
因为△AEF是正三角形,所以∠EAF=60°,
3
故 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
答案:A
1
2
3
4
5
2(2016·全国高考甲卷)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
命题: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2)因为G,H不是BC,CD的中点,
所以EF≠GH,且EF∥GH,故EFHG为梯形.
所以EG与FH必相交,设交点为M.
因为EG⊂平面ABC,FH⊂平面ACD,
所以M∈平面ABC,且M∈平面ACD.
因为平面ABC∩平面ACD=AC,
所以M∈AC,即EG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即先确定出某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个点是两个
平面的公共点,则这个点必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
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
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应用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点G,H分别

【完整】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 新人教A版必修资料PPT

【完整】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 新人教A版必修资料PPT

第二章 章末复习
第二章 章末复习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第第二二3.章章等点点角直直线线定平平理面面之之间间的的位位置置关关系系章章末末复复习习课课件件
新人教A版必修 新人教A版必修
第二章 章末复习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3)若二面角 P DC A 大小为 45 ,求证:平面 PMC 平面 PDC .
【解答】(1)取 PD 中点 E ,连接 AE 、 EN ,
则 EN //
1 CD 2
//
1 2
AB
//
AM

故四边形 AMNE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MN // AE ,
又因为 AE 平面 PAD , MN 平面 PAD ,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 A版必修
第二章 章末复习
【知识梳理】 1.四个公理
第二章 章末复习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第二章 第二章
章章末末复复2.习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新人教A版必修 新人教A版必修
高高中中数 数∴学学 第第E二二, C章章,点点D直直1,线线F平平四面面之之点间间共的的面位位置置.关关系系章章末末复复习习课课件件
新人教A版必修 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优化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优化

[解析] (1)取 DC 的中点 E,连接 EM、EN.∵M,N 分别是 PC、AB 的 中点, ∴ ME∥ PD, NE∥AD.又 ME∩NE=E, ∴平面 MNE∥平面 PAD. 又 MN⊂平面 MEN,∴ MN∥平面 PAD.
(2)取 AD 的中点 F,连接 PF, BF. ∵△ PAD 为正三角形,∴PF⊥ AD. 又平面 PAD⊥底面 ABCD, ∴ PF⊥平面 ABCD, ∴∠ PBF 是直线 PB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设 AD= 2,则 PF= 3, BF= 5. PF 15 在 Rt△ PFB 中, tan∠ PBF= = . BF 5
2.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菱形,且∠DAB=60° ,侧面 PA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 ABCD. (1)求证:AD⊥PB. (2)若 E 为 BC 边的中点,能否在棱 PC 上找到一点 F,使平面 DEF⊥平 面 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证明:如图所示,取 AD 中点 G,连接 PG, BG, BD. ∵△ PAD 为等边三角形, ∴ PG⊥ A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 ∴ PG⊥平面 ABCD. 在△ ABD 中,∠ A= 60° , AD= AB, ∴△ ABD 为等边三角形. ∴ BG⊥ AD,∴ AD⊥平面 PBG,∴ AD⊥ PB.
(2)如图②,取 AB 的中点 N,连接 DM, DN, MN. 因为 M 是 AE 的中点, 所以 MN∥ BE. 又 MN⊄平面 BEC, BE⊂平面 BEC, 所以 MN∥平面 BEC. 又因为△ ABD 为正三角形, 所以∠ BDN= 30° . 又 CB= CD,∠ BCD= 120° ,
章末优化总结
网络 体系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因为AA1⊥平面ABCD且EF∥BD,
所以AC⊥EF.
因为AA1∩AC=A, 所以EF⊥平面AA1C. 因为EF⊂平面EFG,
所以平面AA1C⊥平面EFG.
规律方法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 转化主要有: (1)平行关系的转化.
在四棱锥 P ABCD 中,设 AB=2t,
则 DM= 13 t,PM= 3 t,MH= 7 5 t,所以 PH= 4 5 t,MN= 7 3 t,
2
2
10
5
16
从而 sin∠MDN= MN = 7 39 , DM 104
即直线 DM 与平面 P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7 39 . 104
规律方法 求角度问题时,无论哪种情况最终都归结到两条相交直线所 成的角的问题上,求角度的解题步骤是:(1)找出这个角;(2)证该角符合题 意;(3)构造出含这个角的三角形,解这个三角形,求出角.空间角包括以下三 类: 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找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选取合适的点 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两条异 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确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③求二面角关键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时,首先要确 定二面角的棱,然后结合题设构造二面角的平面角.
(1)证明:过 B 作 CD 的垂线交 CD 于 F, 则 BF=AD= 2 ,EF=AB-DE=1,FC=2. 在 Rt△BFE 中,BE= 3 ,在 Rt△BFC 中,BC= 6 . 所以 BE2+BC2=EC2,故 BE⊥BC. 由 BB1⊥平面 ABCD,得 BE⊥BB1,BE⊥平面 BB1C1C.
主题串讲
一、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 【典例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E 为 AB 的中点,F 为 AA1 的中 点,求证: (1)E,C,D1,F 四点共面; (2)CE,D1F,DA 三线共点.
证明:(1)分别连接 EF,A1B,D1C. 因为 E,F 分别是 AB 和 AA1 的中点,
(1)证明:由∠APB=90°,AB=2PB=4BM,得PM⊥AB, 又因为PM⊥CD,且AB,CD相交, 所以PM⊥平面ABCD,且PM⊂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ABCD.
(2)解:过点 M 作 MH⊥CD,连接 HP, 因为 PM⊥CD,且 PM∩MH=M, 所以 CD⊥平面 PMH,又由 CD⊂ 平面 PCD,得到平面 PMH⊥平面 PCD, 平面 PMH∩平面 PCD=PH,过点 M 作 MN⊥PH,即有 MN⊥平面 PCD, 连接 DN,则∠MDN 为直线 DM 与平面 PCD 所成的角.
设 D1F∩CE=P. 因为 D1F⊂ 平面 AA1D1D, P∈D1F, 所以 P∈平面 AA1D1D. 又 CE⊂ 平面 ABCD,P∈EC, 所以 P∈平面 ABCD. 即 P 是平面 ABCD 与平面 AA1D1D 的公共点, 而平面 ABCD∩平面 AA1D1D=AD. 所以 P∈AD. 所以 CE,D1F,DA 三线共点.
规律方法 证明三线共点常用的方法是先证明两条直线共面且相交于 一点;然后证明这个点在两个平面内,于是该点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从而 得到三线共点.也可以证明直线a、b相交于一点A,直线b与c相交于一点B, 再证明A、B是同一点,从而得到a、b、c三线共点.
二、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转化 【典例 2】 (2015 北京市房山区高二期中)如图,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E、 F、G 分别是 CB、CD、CC1 的中点, (1)求证:平面 AB1D1∥平面 EFG; (2)求证:平面 AA1C⊥平面 EFG.
(2)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3)平行与垂直的转化.
面面垂直
三、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与空间角的计算 【典例 3】 (2015 杭州市重点中学高二联考)在四棱锥 P ABCD 中,AD∥BC, ∠ABC=∠APB=90°,AB=4MB,且 PM⊥CD,AB=BC=2PB=2AD. (1)证明:平面 PAB⊥平面 ABCD; (2)求直线 DM 与平面 P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即时训练 3 1(2015 唐山市玉田县林南仓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四棱柱 ABCD A1B1C1D1 中,BB1⊥平面 ABCD,AB∥CD,AD⊥AB,AB=2,AD= 2 ,AA1=3,E 为 CD 上一点,DE=1,EC=3. (1)证明:BE⊥平面 BB1C1C; (2)求点 B1 到平面 EA1C1 的距离; (3)求二面角 B1 A1C1 E 的正弦值.
证明:(1)连接 BD、BC1, 因为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BB1 DD1,
所以四边形 BB1D1D 是平行四边形,B1D1∥BD. 又因为△BCD 中,E、F 分别是 CB、CD 的中点, 所以 EF∥BD,所以 EF∥B1D1. 又因为 EF⊄ 平面 AB1D1,B1D1⊂ 平面 AB1D1, 所以 EF∥平面 AB1D1,同理可得 EG∥平面 AB1D1. 因为 EF∩EG=E,EF、EG⊂ 平面 EFG, 所以平面 AB1D1∥平面 EFG.
章末总结
网络建构 主题串讲
网络建构
网络点拨 1.一条主线:空间关系. 2.一个模型:长方体. 3.一种重要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4.两种重要关系:平行与垂直. 5.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 字语言. 6.三种角: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7.四个公理:公理1~公理4. 8.八个定理: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 定、性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 性质.
所以 EF 1 A1B. 2
又因为 A1D1 B1C1 BC, 所以四边形 A1D1CB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1B∥CD1,从而 EF∥CD1. 所以 EF 与 CD1 确定一个平面. 所以 E,C,D1,F 四点共面.
(2)由(1)易得 EF 1 CD1, 2
所以延长 D1F 和 CE 必相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