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语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专题一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步骤:联系表层含义+体会深层含义+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例如:例1.《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例3.《变色龙》表层含义:善于变色的蜥蜴深层含义: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变色”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联系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态度发生五次变化,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因此,文题的含义其实是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的详细归纳语文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语文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知识,以下是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1.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文学作品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基本要素。
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他们通过行动、对话展开故事。
情节是故事中的一系列事件和发展。
主题是作品所探讨和思考的中心思想。
2. 描写方法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语言技巧之一。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心理等。
通过准确、生动的描写,作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故事和人物。
3. 文学常识了解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文学常识包括了解各类文学体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以及了解各类文学名著和著名作家。
通过对文学常识的学习,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4. 形象的理解文学作品常使用形象来展示和传达思想感情。
形象是通过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而呈现出来的。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需要从字面上理解,同时也要发掘其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推理和判断能力阅读文学作品需要学生具备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推测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判断文学作品中的言外之意、隐含的意义,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重要途径。
6. 文化积累语文阅读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领域,如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了解各类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观。
7. 阅读策略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对于提高阅读效果十分有帮助。
例如,可以先了解文章的结构,抓住重要段落进行重点理解;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帮助记忆和思考;可以多解读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等。
8. 主旨概括对于一篇文章,掌握主旨概括的能力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归纳总结文章的核心思想。
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对于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初中语文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一)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答题方式: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这一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 …(内容)。
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初中语文常考文学名著知识点汇总
3、写作特点
①首先部分散文中显示出来的鲜明的夹叙夹议的特点。这类散文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等篇。由于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这部分文章大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的特点。
②善于抓住事件、人物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特点特征,以小见大,以偏概全,去展示事件的内涵,去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去勾描人物、事件的基本面貌形态,能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2、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具体生动地显示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情状。《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五《骆驼祥子》
1、作者: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2、主要内容: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奋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一《西游记》
1、名著背景
作者吴承恩, 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明朝著名小说家。《西游记》写于明朝,现在仍然是我国四部古典名著之一。
2、中心思想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语文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水平。
以下是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阅读理解技巧1. 精读与略读: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精读或略读。
精读是指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以确保理解作者的意思。
略读则是迅速浏览文本,获取主要信息。
2. 预测与猜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已阅读到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背景进行预测和猜测。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后文,并提前预判故事情节或结论。
3. 分析与推理:在阅读文章时,要注重分析和推理。
通过推理,可以推测作者的态度、意图等,进一步理解文章。
4. 词语理解:阅读中会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通过查字典等工具查阅词语的含义。
二、文学常识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家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以营造情感、增强表现力等手段。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文学作品。
2. 主题与中心思想:阅读文学作品时,要通过观察细节、解读隐喻等方式,把握故事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
3. 文学常识:在阅读中,还需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如古代文人的作品、著名的文学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等。
这些常识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三、修辞与文体分析1. 修辞分析:在阅读中,了解并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可以帮助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有助于加深作品的意境和味道。
2. 文体分析:文体是指文学作品所采用的写作方式和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学作品。
四、阅读策略1. 预习: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预读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等信息,概括出大致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2. 定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关键词来定位重要信息。
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准确找到所需信息。
3. 归纳总结: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加深印象并提高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整理语文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下面将就语文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常考知识点一:文言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中必考的重点之一。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主要包括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名句赏析等内容。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词语的含义、用法和句子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在赏析名句时,要能理解句子的意义,并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常考知识点二:诗词鉴赏诗词鉴赏也是初中语文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包括诗词的背诵、诗词的理解和对诗词的赏析等内容。
在背诵诗词时,要注意发音准确、节奏感和语调。
在理解诗词时,要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在赏析诗词时,要能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并能进行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常考知识点三: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在初中语文中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文学常识的掌握和作品的了解两方面。
在掌握文学常识时,要了解文学史的发展、文学流派的特点和文学名著的作者等。
在了解作品时,要能掌握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能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评价。
常考知识点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初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写作技巧中,主要包括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结构的构思和语言表达的技巧等。
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中,要广泛阅读,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在构思写作结构时,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
在语言表达的技巧中,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得当,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常考知识点五:古代文化常识在初中语文考试中,还会考察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等内容。
在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时,要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传统习俗和经典著作等。
还要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一、中国史部分1、各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4、“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5、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
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7、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 (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 (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8、《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0、《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12、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
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___“田园诗人” 。
13、《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14、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四大名著是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小编给大家归纳了最容易考到的地方,为孩子们收藏!《水浒传》积累知识点汇总1、我们所熟知的打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
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2)(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模板01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 “例如”、 “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必备)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叙事线索常见的有物线和情线。
语言类型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论证方式包括立论和驳论。
说明语言包括平实和生动两种。
说明文类型包括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论据形式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刻画人物形象和反映人物思想性格是了解人物主要内容的阅读技巧。
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是了解情节的主要途径。
开端部分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部分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部分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部分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部分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议论文结构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
而说明顺序则有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种。
语言运用应遵循简明、连贯和得体三原则。
记叙文则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
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是四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句子则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用途。
小说情节则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四个部分。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五种。
表达方式则包括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五种。
引号的用法有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和特殊含义五种。
破折号则有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或延续、表话题转换和表意思递进五种用法。
逻辑顺序有一般到个别、现象到本质、原因到结果、概括到具体、部分到整体和主要到次要六种。
记叙文则需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
而人物的描写方法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和神态六种。
病句类型则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和误用滥用虚词(介词)六种。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 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文化常识】初中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大全)
【文化常识】初中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
要想在文言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解析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以及分享几种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一、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解析1. 文言词汇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词汇。
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比如,"士"指的是读书人,"夫"指的是男子,"妇"指的是女子等等。
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具有重要帮助。
2. 文言文常用句式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初中生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式。
比如,"不"字句:"不知"、"不闻"等;"所谓"句:"所谓仁者"、"所谓大儒"等;"反问句":"孰为"、"安得"等。
对这些句式的掌握,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意义。
3. 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精彩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反复、排比等。
初中生要学会识别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在文言文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样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1. 梳理文章结构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明确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标注关键词等方法,将文章的脉络和内涵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样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整体理解能力。
2. 重点研究文言词汇和句式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因此,重点研究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背诵和仿写等方式,加深对这些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准确理解文章的意义。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汇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一项规定,“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诉、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各项阅读理解的试题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
现在全国各地的初中语文教学和考试都在进行大的变革,体现在中考上有这么几点:一是基础知识比重进一步缩小,而且涉及的多为背诵及文学常识;二是现代文阅读从课内转向课外,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只考课外篇目;三是由客观性试题转向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主观性试题,而且答案并不唯一,只需言之成理。
因此,现代文课外阅读实际上已成为初中语文的半壁江山。
目前来讲,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应试过程中,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是掌握得不错的,关键是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显示出来了,从平时列次考试结果情况分析来看,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差异主要就集中在阅读理解上。
综观各地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
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01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02揣摩人物形象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年级语文常考的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常考的知识点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语文阅读、写作、修辞和文化知识四个方面来分别介绍和阐述七年级语文常考的重要知识点。
一、语文阅读语文阅读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很大作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考试中占据重要分值的部分。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必须学会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这包括了对文言文文章题目、概括、分析等各个方面的掌握。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与文言文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把握好。
通过对这两个内容的掌握,学生就能够轻松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二、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语文写作中,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初步的写作技能:如写作的格式、构思、语言表达等。
2. 利用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进行作文写作:对于语文写作,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合理的写作组合:多练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的文体,以方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完成各种题型。
三、修辞表达修辞是语言表达的一大特色,也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非常好的掌握修辞手法以及懂得合理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课堂表现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
1.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并且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2.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随时注意积累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较,形成自己的修辞技巧。
四、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之一,并联通了古今中外各种经典文学作品。
在掌握了一般的语文知识之后,学生还应该学习了解一些文化知识。
例如,了解有关诗歌、词曲、名言警句等的常识,普及有关历史、地理等的知识,更好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汇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汇总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特殊含义(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七年级语文上册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常考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为学习高中语文和文学艺术打下基础的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本文总结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常考知识点。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比如辨析生僻字、理解古诗词意境、了解文化背景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考点包括理解课文的主旨、能力、特点、立意以及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信息,总结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意图。
三、写作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写作考查主要包括作文和提纲填写两种形式。
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文体转换,比如叙述、说明、议论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提纲填写中的各项要求,能够准确概括主旨,恰当准确地列举细节、论据和论述过程等。
四、古诗文歌赋学习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学生需要学习古诗文歌赋,掌握一定的鲁迅、李杜、陆游等诗人的诗歌知识,能够理解其思想、意境、修辞手法和背景。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背诵诗歌、如何欣赏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欣赏的古诗文歌赋的意境和思想。
五、古代文化和历史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七年级学生也需要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往往通过阅读古代文化和历史相关的文章,了解古代诗词、戏曲和文化传统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和历史文化素材。
六、其他除上面提到的知识点外,七年级语文上册还有其他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文体转换等。
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知识点都深刻掌握。
总体来说,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常考知识点涉及面很广,需要学生在追求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同时注重在线学习的平台,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常考知识点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中心思想,衬托人物精神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种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重点记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十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
列图表、引资料。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
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把......比作......,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人格化,使语言生动形象。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整齐对仗。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丰富文采。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语气。
⏹反复(举课内例子)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衬托(正衬、反衬)烘托、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对比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
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
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
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
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阅读理解选做题·题型技巧针对性讲解】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晓得啥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特别开心,附近的杂草却特别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而且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而且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如何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天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如何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当,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3分)
4、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4分)
5.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尝粪忧心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
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
”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
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
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
许生颇为叹息。
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
”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
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
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
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
④著:同着。
①颇②几
③赴④秉⑤负
①生平端方无戏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