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初二期中概念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和题目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 n1min=60s。
4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 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变形可得:s=vt,t= 。
tv2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1第二章声现象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重点(复习纲要 )经历了半学期的努力奋战,查验学习成就的时辰就要到了,期中考试考察的不单是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考察学生的灵巧运用能力,我们一同来经过这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重点提高一下自己的解题速率和能力吧!《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喊声源。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流传声音,真空不可以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流传。
3、声音在介质中流传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相关,还跟介质的温度相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流传的最慢,在液体中流传的较快,在固体中流传的最快。
4、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流传门路:外界传来的声音惹起鼓膜振动,这类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余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达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散发生阻碍(比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破坏),人都会失掉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惹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掉听觉的人能够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一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辰、强弱及其余特点也就不一样。
这些差别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因为双耳效应,人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相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频次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的单位为赫兹 (赫 Hz) ,物体在 1s 的时间里假如振动100 次,频率就是 100Hz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用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下面是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的一些知识点:
1. 物理量和单位:重量、质量、长度、时间和温度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 物体的运动: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关系的公式。
3. 力和压强:力的定义和单位;力的合成和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
4.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引起的形状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6. 电路和电流: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7.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和测量;电阻的定义和测量。
8.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9. 磁性和电磁:磁铁的特性和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电磁铁的特点和用途。
10. 静电:静电的产生和性质;静电的转移和放电;静电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八年级上册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八年级上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制基本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
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m= 103 m ,1m= 10 dm= 100 cm= 103 mm= 106 μm = 109 nm 。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2)放: “0” 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刻度尺要平行于被测物体,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线 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由 数值和 单位两部分组成 。
3、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 ,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
4、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用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代替法(或化曲为直法)测曲线的长度;平移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1.90 cm 。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 ,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1 mm 。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mm 。
5、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有 秒 、分钟 、小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时间测量工具?答: 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图1 图2 图3电子停表等。
(2)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三复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选填分或秒)6、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初二物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以下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有三种: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改变物体的形状。
3. 运动的描写运动的描写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量,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说明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表达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6. 重力和弹力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常用g表示。
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恢复而产生的力。
7. 摩擦力摩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传热1.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热能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程度,是衡量热能大小的物理量。
2. 热平衡和热传递当物体间没有热量传递时,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导热和导电导热是物质内部传递热量的方式,导热性能好的物质称为导热体。
导电是电流在物质中传递的现象,导电性好的物质称为导体。
4.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质受热以后会膨胀,受冷会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光1. 光的传播光是由光源发出,并以直线传播。
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在与平面镜、球面镜等光反射器官接触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的特点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反射光沿法线方向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线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
科学之旅及第一章1.物理概念: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怎样学习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观察——动手——思考——理解——联系实际和社会3.知道物体的最基本状态:固、液、气。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资料人教版1)声现象的,人声是由于声带震动产生的,管乐器主要是由于空气震动产生的,爆炸生是由于空气震动产生的。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②颌骨、头骨→听觉神经→大脑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
(注意:不月亮是光源)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垂直)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清单.docx
期中复习知识清单《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米m2)单位换算103千米(km) 米101•米101米IO1米103(mm) 微米103(pm) 纳米(nm)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pm) 纳米(nm) W W w vy10-310-1io-】IO-110-310-3(1)、0.58gm= 5.8x10'm先换再算数字不变0.58^im=0.58x 10 6m=5.8x 10 7m~i~ —t 科学计算法单位换算0.58pm=0.58nmxl0-6=5.8xl0-7m X0.5 叩m=0.58xl0-6 =5.8xl0-7m X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选: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测量工具3.会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并且要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斜歪4.会看: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5.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读值)6.会记:记录数值和单位如:3.80cm注:如:12.34cm (其中0.3cm为分度值读数,即分度值为0.1cm或者1mm ,0.04为估读值)三、秒表的读数原则:先看小表盘示数,再看小表盘示数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X ②改进测量方法X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J 在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不正确造成的 不应该发生的可以避免五、三种长度特殊测量方法1. 累积法: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测量2. 平移法: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测量3. 转化法:化曲为直(等效替代法),化直为曲六、参照物的性质1)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任意性)三、停表的读数读数二小盘分钟数+大盘秒数大表盘有两组数据: 0~30 31〜60 秒针转一圈:30s 分针指前半分钟秒针读0-30以内的数值 分针指后半分钟秒针读30-60之间的数值庆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的限制 测量人估读值不同而引起的四、误差与错误2)不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排己性)3) 在通常的情况下,会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方便性) 4) 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则假定该物体静止(假定性)七、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① 选定参照物② 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③ 有变化-物体运动 ④ 无变化T 物体静止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描述同一物体运动情况时,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往往不同 九、速度速度(V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公式:V =—公式变形:求路程——s = W求时间——t=y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计算题模板:如:已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20km ,行驶的时间为t=2h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vS 解:'〃=一二 t20km.八 /:——=10m/s 2h '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o十、常见物体的速度物理量v ------ 速度S ---- 路程t ---- 时间单位m/s km/hm km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 lh=60min=3600 s ; lmin=60s 1 m/s=3.6 km/h人步行的速度:1.1 m/s 自行车的速度:5m/s 正常行驶的汽车:17m/s 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33m/s十一、图像分析(1) 原理:V=-,式中S 为总路程,t 为总时间;—t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 (3) 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 (4) 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5) 实验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 (6) 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7) 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做变(加)速 直线运动;且V 下半>v^>vV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和题目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1min=60s。
4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s=vt,t= 。
tv2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1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一:声音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4: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6.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7: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8: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是Hz。
9:声音可分为次声波、可闻声、超声波。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10: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11: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12: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13: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15: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噪声。
八上物理-期中重点-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重点知识清单(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初二期中概念复习.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初二物理期中概念复习引言1、为了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这些奥秘,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联系实际。
2、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晚间照镜子时,灯应放在人的前面。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
例:说话时声带振动,停止说话振动停止;发声音叉触及面颊,感受到振动;敲锣后用手按压,声音立即停止等等。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例:固体能够传声—悬空衣架挂在细绳中央,敲击音叉,听不见声音,再把细绳俩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次敲击能听到较响的声音,比较便知;土电话实验等等。
液体能够传声—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将俩块石头放入水中敲击,能听到声音等等。
气体能够传声—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听到等等。
真空不能传声—发声电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取空气,声音越来越小,可以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例: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4、声音是一种波类似于水波,有疏部、密部之分。
(无声空调等利用疏密部相遇抵消—以声消声)。
5、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可达5200 m/s。
例:当敲击正在输水的管道,在管道的另一端我们能听到三次声音;光在真空中速度3×103m/s6、声速没有光速块。
百米赛跑,听到枪响声音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长0.29 s。
7、回声:声音的反射。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主要研究物质与能量关系的学科,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固定物体的位置的改变,也可以看作是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
常用的运动学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
常用的力学量有力、质量、加速度等。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的是每一个作用力必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且方向相反。
7. 阻力的概念及公式阻力是物体在运动时由于受到介质、地面摩擦等因素的阻碍而产生的力。
阻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介质特性等有关,其公式为F=kv,其中 k为比例系数,v为速度。
8. 动量的概念及公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指标,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有关,其公式为 p=mv。
9. 能量的概念及分类能量是物体进行积累和转化的属性,分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能量是守恒的,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总量不变。
10. 能量转化及功的概念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涉及到功的转化。
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其大小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常见的功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的概述,对于学习物理的同学们来说,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更好地深入探索物理学的奥妙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概念专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概念专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1)长度的单位:米(),其他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换算关系:1km= m,1dm= m,1cm= m,1mm= m,1μm=m,1nm= m。
(2)长度测量工具——:①找零刻度线;②观察和;③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④读数时,视线要刻度尺;⑤记录时,要注明测量。
2.时间的单位:秒(),其他还有:分()、小时()。
换算关系:1min= s ,1h= s。
3.误差:(1)概念:与之间的差别。
(2)误差不是错误,不能消除,但应该尽量减小。
(3)减小方法:、、。
4.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5.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的。
6.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叫做速度。
(3)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公式:。
(5)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且速度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物理
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期中考试即将来临,相信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准备。
本篇文章将会总结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内容。
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单位是牛顿。
同学们需要掌握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力的单位进行换算。
2. 运动状态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来描述。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运用。
3. 力的作用和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和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力对物体的作用和效果,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和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两个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能量和功能量和功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扩展知识点,也是期中考试的难点内容。
关于能量和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体内部的两种能量形式。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两种能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个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并能够运用它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贡献,单位是焦耳。
同学们需要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功率和效率功率和效率是物理学中描述机械运动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
同学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声音和光线声音和光线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应用知识点,也是期中考试的常见内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期中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期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教育中,物理科目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以下知识点:一、力的概念和种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合力和分力之分。
实际上,力还可以细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几类。
其中重力是普遍存在于地球上的力,可以用公式F = mg来计算,其中F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二、机械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机械势能又称为势能,是指物体由于相对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比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是揭示了物体在机械运动中,机械能总是守恒不变的规律。
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子和轴、轮轴组合、滑轮、斜面等,是极为实用的物理工具。
在学习中应该同时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例如,杠杆的原理是利用杆的转动来实现力的放大,一般情况下简单杠杆式力输出比例固定,可以用力臂与负载臂的比值作为参考。
四、电流和电路电流是指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电路是指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等元件组成的电气线路。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我们应该同时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五、光和声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常见的光源包括太阳、电灯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波动传播。
掌握光和声的本质,涉及到光线的传播和反射,以及声波的传播和共振等知识点。
以上便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复习,顺利通过期中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期中概念复习引言1、为了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这些奥秘,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联系实际。
2、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晚间照镜子时,灯应放在人的前面。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
例:说话时声带振动,停止说话振动停止;发声音叉触及面颊,感受到振动;敲锣后用手按压,声音立即停止等等。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例:固体能够传声—悬空衣架挂在细绳中央,敲击音叉,听不见声音,再把细绳俩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次敲击能听到较响的声音,比较便知;土电话实验等等。
液体能够传声—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将俩块石头放入水中敲击,能听到声音等等。
气体能够传声—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听到等等。
真空不能传声—发声电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取空气,声音越来越小,可以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例: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4、声音是一种波类似于水波,有疏部、密部之分。
(无声空调等利用疏密部相遇抵消—以声消声)。
5、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可达5200 m/s。
例:当敲击正在输水的管道,在管道的另一端我们能听到三次声音;光在真空中速度3×103m/s6、声速没有光速块。
百米赛跑,听到枪响声音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长0.29 s。
7、回声:声音的反射。
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 m。
8、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软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两种途径传入人耳。
9、声音具有能量。
例:粉碎胆结石;发声喇叭发出较强声音时,能使放在喇叭前的点燃的蜡烛火焰晃动;较强的噪声能使人的耳朵短时耳聋甚至是终身耳聋等等。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
例如:医生利用声音诊断病情;(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例如:声波碎石.声音的特征:1、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例: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高声大叫;低声细语。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
例如,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1次,合每秒1.2次,其频率就是1.2Hz。
例:男生的声音一般都比女生的声音音调低;脆如银铃。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
例:悦耳动听,辨别乐器的声音等。
2、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弦乐器是弦的振动发声。
弦越细,越短,越紧的发声的音调越高。
蜜蜂采蜜回来发出的声音音调没有出去采蜜时发出的音调高;熟西瓜的声音脆;好碗、好花盆的声音音调高等等。
热水瓶灌开水快满时的声音音调高(空气柱短)令人厌烦的噪声: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例:学生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强烈的噪声会加速脉搏。
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
3、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包括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②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隔声、吸声和消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de 频率范围通常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可听声)。
2、不可听声: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蝙蝠、海豚、飞蛾能听到。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大象、鲸能听到。
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属于可听声,蝴蝶飞舞发出的是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①定向性好(声呐,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测出它们的位置,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测速)②穿透能力强(B超可观察母体内的胎儿、体外碎石)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4、次声波的特点:①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远(地震、核爆炸、火箭发射所产生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②很容易绕过高大障碍物③无孔不入(应用: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第二章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云、雨、露(液态)、雾(液态)、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
2、物质具有三态:固态(形状固定、体积固定);液态(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气态(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3、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b)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温度计的种类:实验用温度计(分度值1℃);体温计(分度值0.1℃,量程35-42℃);家用寒暑表(分度值1℃,量程-30-50℃);还有光测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5、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摄氏温标(℃)6、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合适的温度计;(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是弯曲的毛细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5)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取出温度计。
7、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上C标识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
该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将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少。
致使谁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
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
汽化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热。
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蒸发时需要吸热;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达到沸点才会发生,沸腾时需要吸热。
3、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以新疆坎儿井为例);(2)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表面积)(杯水洒地、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洗澡上岸风吹感到冷)4、水的沸腾情况: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较响(“嘶嘶”声),温度逐渐上升;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至水面破裂,声音不响(“呼呼”声),温度保持不变。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做水的沸腾实验要减少试验时间的方法: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火力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上方的大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液体沸腾需要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大锅中试管内的水)熔化和凝固: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需要放热。
2、晶体是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另外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作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晶体:冰、海波、奈、铁等;非晶体:烛蜡、玻璃、塑料、沥青等。
3、晶体、非晶体熔化图像分析:见学习评价。
4、⑴、水银温度计不能在我国北方使用,水银凝固点是-39℃,我国北方最低气温是-50℃。
⑵、冬天在积雪路面撒盐,可以迅速熔化积雪,降低了熔点。
升华和凝华:1、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热。
人工造“雪”碘的升华和凝华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热。
霜、雪的形成。
2、舞台白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
冬天冰冻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
”是因为霜的形成必须遇冷,下雪后熔化吸热。
水循环:1、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地球上所有水量的3%不足,可供人类使用淡水资源只占淡水资源的10%不到。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使用节水器具、循环使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天然光源:太阳、闪电、发光水母、火等。
人造光源:灯光、手电、发光二极管等。
2、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电视机屏幕基本由红绿蓝组成)滤色镜: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色;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三原色混合见课本P78叶。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反射与其自身相同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透过与其自身相同的色光) 舞台绿光灯下,我们看到穿白上衣、红裙子舞台演员的上衣是绿色,裙子是黑色。
白色的不透明物体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任何色光。
5、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植物的光合作用)。
人眼看不见的光:1、可见光是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
不可见光是有一些人眼无法觉察的光。
包含红外线、紫外线、还有些X射线、γ射线等。
2、发现红外线实验: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胥尔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当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比可见光区还高。